第六单元同步写作指导 学写游记
写作导引 有的放矢方向明 1.外出游山玩水,学会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 来 2.参考题目: (1)选择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 (2)自拟题目及内容,写一篇游记
写法点拨 醍醐灌顶点迷津 好的游记有“人在景中走,情在景中游”的感觉, 让人一辈子也难以忘却。写好游记,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抓住特征,突出重点。 参观游览一个地方,认真听取导游或当地人的介 绍,了解游览景区的风光景物、建筑特点、民风民俗 等,明确这一景区的特点。如在具体描述景物时,只 要抓住其形状、色彩、声响等特征,就能使读者有身临 其境之感。当然还要有重点地写,不同的景物有不同 的特征,即使是同一类景物,也有许多差异。只有对 描写的景物了然于胸,才能笔墨传神
、移步换景,游而有序。 移步换景就是以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 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写作时有两点必 须注意:一是游踪线索首尾要一致,要把立足点的变 化交代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 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游踪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 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 紊地把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 三、笔法灵活,尽增其色。 作文时,我们可以借鉴生动活泼的写作手法,或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或正面映衬,侧面烘托;或简笔 勾勒,浓墨重彩;或穿插背景知识;等等。这样就能使 文章摇曳生姿,尽增语言之色彩,凸显文章之魅力
四、景中有人,融情于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写游 记,不能简单地给景物“录像”,在写景过程中,要把自 已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 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写出的景才能打动人
佳作赏析 他山之石可攻玉 探访敬亭山 应海鹏 早就听说敬亭山这个地方了,只是还不曾有机会 亲自去看看。于是,到敬亭山一游,成了我孩提时的 一个梦想。去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和父母一起坐上 开往敬亭山的汽车。当时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真想 插上翅膀快点飞到那里,体验登山观景的快乐。 经过一路颠簸,车子终于到达了敬亭山。刚踏上 山路时,只见山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远方,给人“曲 径通幽”之感。眺望远方,青青的山尖耸立在白云之 下,仿佛在微风中摇动。(昂首远观,青白相映,十分 美好。)
我们一口气跑到了山脚下,看到盘旋而上的石阶 两旁都是参天耸立的大树,像一根根擎天柱支撑着 天,接着地。(凸显树的高耸。)树叶被雾水打湿了,时 而有水滴落下,滴在我的头顶上,溅在我的脸颊上,凉 凉爽爽,十分惬意。(运用长短句描写感觉,细腻入 微。)微风拂来,我也像那浮云一样,想要飘飘欲飞了。 我想,就算是再急功近利,再贪图享乐的人,此刻也会 被这无边的绿色与白色所同化的。(寓议于景,表达 真切感受。) 继续往上走,我们来到一扇用奇形怪状的石头砌 成的大门前,(简说石门的构成,别有韵致。)大门上方 写着篆体的“敬亭山”三个字。穿过石门,走到半山 腰,发现翠竹树林间有一座古墓,墓前还有一座汉白 玉雕像,原来这是唐朝玉真公主的墓地。(独特的古
墓,增添了敬亭山的历史意蕴。)再向前走不多远,我 似乎听见有水流冲击石头而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 音。这时,妈妈喊道:“儿子快来,看这里!”我连忙跑 上前,探身下看,原来一股清泉自山涧流出,水流撞击 着石头,迸溅出万朵银花。(特写山涧中泉水激石,可 谓壮观!) 不久,我们走累了,寻到一个亭子,便坐在里面歇 一歇,但敬亭山似乎并不想给我们停歇的时间。看! 山腰上,葱郁的树木间夹杂着绽放的花树,绽放着黄 色或红色的花朵,层层叠叠,在微风的拂动下,似乎都 在欢快地眨着眼睛。(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特征鲜 明。)我们沉浸在这美丽的自然中…… 在下山的路上,爸爸问道:“儿子,你这次没有到 达敬亭山的顶峰,不后悔吗?”我说:“不会的。何必非 得要‘一览众山小’呢,给自己留下一份神秘来回味 不是更好吗?” 敬亭山,我会再来的!(许下愿望,游兴更浓
点评】敬亭山有许多风景,在一篇游记中不可能 面面俱到,小作者重点叙写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几个 地方:参天耸立的大树、泉水激石的山涧、绽放的花 树。行文以游踪为序,从下而上,移步换景,条理清 晰。在叙述中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笔法 灵活,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