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定义 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 种虚幻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 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 所谓天国或来世
宗教的定义 •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 种虚幻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 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 所谓天国或来世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据1996年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宗教信徒约占 世界人口的五分之四。其中,世界三大宗教的 信徒人数为:基督教徒19.55亿,占世界人口的 33.7%;伊斯兰教徒11.27亿,占世界人口的 194%;佛教徒3.11亿,占世界人口的6%其 他传统宗教的信徒人数占前几位的是:印度教 徒793亿;犹太教徒1385.8万;锡克教徒约 1700万。另外,各类新兴宗教信徒1.23亿。 另据一份最新统计资料,估算至2001年,世界 人口61.28亿,其中基督教徒20.24亿Z,伊斯 教徒12.13亿,佛教徒363亿,印度教徒823亿 犹太教徒1452万,锡克教徒约2368万,各类 新兴宗教信徒1.03亿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 据1996年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宗教信徒约占 世界人口的五分之四。其中,世界三大宗教的 信徒人数为:基督教徒19.55亿,占世界人口的 33.7%;伊斯兰教徒11.27亿,占世界人口的 19.4%;佛教徒3.11亿,占世界人口的6%。其 他传统宗教的信徒人数占前几位的是:印度教 徒7.93亿;犹太教徒1385.8万;锡克教徒约 1700万。另外,各类新兴宗教信徒1.23亿。 • 另据一份最新统计资料,估算至2001年,世界 人口61.28亿,其中基督教徒20.24亿,伊斯兰 教徒12.13亿,佛教徒3.63亿,印度教徒8.23亿, 犹太教徒1455.2万,锡克教徒约2368万,各类 新兴宗教信徒1.03亿
康德:宗教与迷信的区分 只不过以这样一种方式,宗教就内在地 与迷信区别开来了,后者在内心中建立 的不是对崇高的敬畏,而是在超强力的 存在者面前的恐惧和害怕,受惊吓的人 感到自己屈服于这存在者的意志,但却 并不对它抱有高度的尊重:这样一来, 当然也就不能产生出良好生活方式的宗 教,而只不过是邀宠和献媚罢了
康德:宗教与迷信的区分 • 只不过以这样一种方式,宗教就内在地 与迷信区别开来了,后者在内心中建立 的不是对崇高的敬畏,而是在超强力的 存在者面前的恐惧和害怕,受惊吓的人 感到自己屈服于这存在者的意志,但却 并不对它抱有高度的尊重:这样一来, 当然也就不能产生出良好生活方式的宗 教,而只不过是邀宠和献媚罢了
卡西尔:宗教与禁忌的区别 禁忌体系强加给人无数的责任和义务,但所有 的这些责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完全是 消极的,它们不包含任何积极的理想。某些事 情必须回避,某些行为必须避免—我们在这 里发现的是各种禁令,而不是道德或宗教的要 求。因为支配着禁忌体系的正是恐惧,而恐惧 唯知道的是如何去禁止,而不是如何去指导 它警告要提防危险,但它不可能在人身上激起 新的积极的即道德的能量
卡西尔:宗教与禁忌的区别 • 禁忌体系强加给人无数的责任和义务,但所有 的这些责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完全是 消极的,它们不包含任何积极的理想。某些事 情必须回避,某些行为必须避免——我们在这 里发现的是各种禁令,而不是道德或宗教的要 求。因为支配着禁忌体系的正是恐惧,而恐惧 唯一知道的是如何去禁止,而不是如何去指导。 它警告要提防危险,但它不可能在人身上激起 新的积极的即道德的能量
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确是人迄 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体系。是整个社会 秩序的基础。…取缔它就意味着完全的无政府状态。 然而,人类伟大的宗教导师们发现了另一种冲动,靠 着这种冲动,从此以后人的全部生活被引到了一个新 的方向。他们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一种肯定的力量, 种不是禁忌而是激励和追求的力量。他们把被动的服 从转化为积极的宗教情感。禁忌体系有着使人的生活 成为最终不堪承受的重负的危险;人的全部生存,不 管是物理的还是道德的,在这种体系的持续压制下闷 得透不过气来。正是在这里宗教插足了 它们解 除了禁忌体系的不堪承受的重负,但另一方面,它们 发现了宗教义务的一个更深刻的含义:这些义务不是 作为约束或强制,而是新的人类自由理想的表现
• ……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确是人迄 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体系。是整个社会 秩序的基础。……取缔它就意味着完全的无政府状态。 然而,人类伟大的宗教导师们发现了另一种冲动,靠 着这种冲动,从此以后人的全部生活被引到了一个新 的方向。他们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一种肯定的力量,一 种不是禁忌而是激励和追求的力量。他们把被动的服 从转化为积极的宗教情感。禁忌体系有着使人的生活 成为最终不堪承受的重负的危险;人的全部生存,不 管是物理的还是道德的,在这种体系的持续压制下闷 得透不过气来。正是在这里宗教插足了。……它们解 除了禁忌体系的不堪承受的重负,但另一方面,它们 发现了宗教义务的一个更深刻的含义:这些义务不是 作为约束或强制,而是新的人类自由理想的表现
宗教仪式和宗教信仰 仪式构成宗教的外显层面,类似于习俗。 信仰构成宗教的内在层面,引起争论的 焦点
宗教仪式和宗教信仰 • 仪式构成宗教的外显层面,类似于习俗。 • 信仰构成宗教的内在层面,引起争论的 焦点
“信仰”一词的含混性 (蒂利希 Paul tillich,1886-1965):在大众化 的宗教用语里,很难找到一个词像“信仰”那 样,更容易引起误会、曲解和疑问了。如果说 信仰”对人有“疗效”,那么,今天首先需 要治愈的便是“信仰”,因为这个概念目前给 人带来的主要不是“健康”而是“疾病”,即 造成了一系列精神混乱,诸如怀疑、盲从、理 智的冲突、情感的丧失等。所以,有人建议遗 弃“信仰″一词,但这种建议很难行得通,因 为“信仰”不光受传统的强有力维护,而且没 有别的词能表达“信仰”所意指的那种实在
“信仰”一词的含混性 • (蒂利希Paul Tillich, 1886-1965):在大众化 的宗教用语里,很难找到一个词像“信仰”那 样,更容易引起误会、曲解和疑问了。如果说 “信仰”对人有“疗效”,那么,今天首先需 要治愈的便是“信仰”,因为这个概念目前给 人带来的主要不是“健康”而是“疾病”,即 造成了一系列精神混乱,诸如怀疑、盲从、理 智的冲突、情感的丧失等。所以,有人建议遗 弃“信仰”一词,但这种建议很难行得通,因 为“信仰”不光受传统的强有力维护,而且没 有别的词能表达“信仰”所意指的那种实在
对于信仰的理性认识 关于上帝存在的各种证明都属于对信仰的理性认识。宇 宙论证明(第一原因没有原因、第一推动不被推动。上 帝即宇宙机器的第一推动、第一原因);目的论证明 (宇宙万物都令人惊奇地符合目的,仿佛有一种智力专 门设计似的。上帝就是宇宙万物的设计者);本体论证 明(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上帝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 实中。上帝的观念本身就包含了上帝的存在);道德论 证明(行善是一种绝对命令。但行善并不必然幸福,相 反,为了遵循绝对的道德命令,需要牺牲幸福。没有幸 福的善不是至善。行善之所以成为绝对命令,就在于至 善是可能实现的,或者说,理性把至善视为宇宙的目的。 只有假定宇宙被一个道德上完美的人即上帝所主宰,再 假定灵魂不灭,至善才有可能实现,行善才有最终的根 据。上帝的存在仅仅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设定的。)
对于信仰的理性认识 关于上帝存在的各种证明都属于对信仰的理性认识。宇 宙论证明(第一原因没有原因、第一推动不被推动。上 帝即宇宙机器的第一推动、第一原因);目的论证明 (宇宙万物都令人惊奇地符合目的,仿佛有一种智力专 门设计似的。上帝就是宇宙万物的设计者);本体论证 明(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上帝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 实中。上帝的观念本身就包含了上帝的存在);道德论 证明(行善是一种绝对命令。但行善并不必然幸福,相 反,为了遵循绝对的道德命令,需要牺牲幸福。没有幸 福的善不是至善。行善之所以成为绝对命令,就在于至 善是可能实现的,或者说,理性把至善视为宇宙的目的。 只有假定宇宙被一个道德上完美的人即上帝所主宰,再 假定灵魂不灭,至善才有可能实现,行善才有最终的根 据。上帝的存在仅仅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设定的。)
罗素依据理性对宗教信仰的批判 代表理性的科学与代表非理性的宗教的区别: 1)方法论上的区别,从具体到一般与从一般 到具体,2)真理观上的区别,相对真理与绝 对真理。 我认为宗教基本上或主要是以恐惧为基础的。 这一部分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怖,一部分是像 我已说过的,希望在一切困难和纷争中有个老 大哥以助一臂之力的愿望。恐惧是整个问题的 基础对神秘的事物,对失败,对死亡的恐 惧。恐惧是残忍的根源,因此,残忍和宗教携 手并进也便不足为奇了
罗素依据理性对宗教信仰的批判 • 代表理性的科学与代表非理性的宗教的区别: 1)方法论上的区别,从具体到一般与从一般 到具体,2)真理观上的区别,相对真理与绝 对真理。 • 我认为宗教基本上或主要是以恐惧为基础的。 这一部分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怖,一部分是像 我已说过的,希望在一切困难和纷争中有个老 大哥以助一臂之力的愿望。恐惧是整个问题的 基础——对神秘的事物,对失败,对死亡的恐 惧。恐惧是残忍的根源,因此,残忍和宗教携 手并进也便不足为奇了
对信仰的情感认同 施莱尔马赫(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 1834)主张,宗教的本质不是最高的知识, 不是完善的道德,而是情感和直觉。 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域,宗教提出的全部诉 求如下:放弃那些属于其他领域的东西,并将 以往强加于本领域的东西如数奉还。宗教不想 模仿形而上学,按照本质来规定和解释宇宙 它也不愿如同道德,依靠自由的力量,或通过 某群人的神圣自由选择,来推动宇宙发展乃至 完善。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 是直觉和情感
对信仰的情感认同 • 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 1834) 主张,宗教的本质不是最高的知识, 不是完善的道德,而是情感和直觉。 • 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域,宗教提出的全部诉 求如下:放弃那些属于其他领域的东西,并将 以往强加于本领域的东西如数奉还。宗教不想 模仿形而上学,按照本质来规定和解释宇宙; 它也不愿如同道德,依靠自由的力量,或通过 某群人的神圣自由选择,来推动宇宙发展乃至 完善。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 是直觉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