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四章 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救援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5,文件大小:83.5KB,团购合买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化工产品应用领域的扩大,发生化学事故的规模和频 率在逐年增加。联合国于1986年3月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问 题发布了相应文件、以推动世界各国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对化学毒物和化学战剂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不但是现代化城市建 设的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课题,也是我军在和平建设时期实施防化卫生勤务保障 的任务之一。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十四章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救援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化工产品应用领域的扩大,发生化学事故的规模和频 率在逐年增加。联合国于1986年3月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问 题发布了相应文件、以推动世界各国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对化学毒物和化学战剂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不但是现代化城市建 设的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课题,也是我军在和平建设时期实施防化卫生勤务保障 的任务之 第一节化学事故及其类型 、化学事故及医学救援概述 )突发性化学事故( sudden chemical accident)突发性化学事故通常是指有毒有 害化学物品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突然发生泄漏、燃烧或爆炸,造成或可能造成 众多人员的急性中毒或较大的社会危害,需要组织社会性救援的化学事故。 (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chemical accident emergency rescue)一旦发生灾害性化 学事故,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和国家财产损失,组织群众自 我防护,撤离、疏散,消除危害后果,尽快恢复城市的综合功能。这种社会性的救援称为“化 学事故应急救援”。医学救援是化学事故救援的重要内容 救援工作必须实行“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救援时必须预有准备,快速反应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快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根据事故范围及其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救援形式 1、事故单位的自救一般性化学事故危害范围小,危害程度轻,不需要组织社会力量进 行救援。事故单位熟悉事故的现场情况,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救、互救,特别应尽 快控制危险源,使中毒人员尽快脱离毒区得到急救,这是化学事故发生后最基本又最重要的 ·种救援形式。 2、对事故单位的社会性救援这里主要指对重大的灾害性化学事故而言。虽然事故危 害局限于事故单位,但危害程度大,或者是危害范围已超出事故单位,涉及邻管单位并影响 周围地区,依靠本单位及消防部门的力量已不能控制事故和及时消除事故后果。因此,必须 组织地区或相邻单位和社会力量进行联防救援, 3、对较大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这类化学事故通常已发展成特大的灾害性化学事故, 危害范围大,危害程度重,甚至已产生次生灾害。如引起地下燃料管道大面积的燃烧、爆炸。 人员伤亡惨重。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影响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事故单位,已经跨区、县, 城市工厂的生产,商店的经营、居民的交通、生活等城市综合功能已不能正常运转,必须动 员、组织力量采取断然措施,协同进行综合性的社会救援

第十四章 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救援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化工产品应用领域的扩大,发生化学事故的规模和频 率在逐年增加。联合国于 1986 年 3 月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问 题发布了相应文件、以推动世界各国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对化学毒物和化学战剂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不但是现代化城市建 设的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课题,也是我军在和平建设时期实施防化卫生勤务保障 的任务之一。 第一节 化学事故及其类型 一、化学事故及医学救援概述 (一)突发性化学事故(sudden chemical accident) 突发性化学事故通常是指有毒有 害化学物品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突然发生泄漏、燃烧或爆炸,造成或可能造成 众多人员的急性中毒或较大的社会危害,需要组织社会性救援的化学事故。 (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chemical accident emergency rescue)一旦发生灾害性化 学事故,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和国家财产损失,组织群众自 我防护,撤离、疏散,消除危害后果,尽快恢复城市的综合功能。这种社会性的救援称为“化 学事故应急救援”。医学救援是化学事故救援的重要内容。 救援工作必须实行“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救援时必须预有准备,快速反应;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快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根据事故范围及其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救援形式。 1、事故单位的自救 一般性化学事故危害范围小,危害程度轻,不需要组织社会力量进 行救援。事故单位熟悉事故的现场情况,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救、互救,特别应尽 快控制危险源,使中毒人员尽快脱离毒区得到急救,这是化学事故发生后最基本又最重要的 一种救援形式。 2、对事故单位的社会性救援 这里主要指对重大的灾害性化学事故而言。虽然事故危 害局限于事故单位,但危害程度大,或者是危害范围已超出事故单位,涉及邻管单位并影响 周围地区,依靠本单位及消防部门的力量已不能控制事故和及时消除事故后果。因此,必须 组织地区或相邻单位和社会力量进行联防救援, 3、对较大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 这类化学事故通常已发展成特大的灾害性化学事故, 危害范围大,危害程度重,甚至已产生次生灾害。如引起地下燃料管道大面积的燃烧、爆炸。 人员伤亡惨重。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影响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事故单位,已经跨区、县, 城市工厂的生产,商店的经营、居民的交通、生活等城市综合功能已不能正常运转,必须动 员、组织力量采取断然措施,协同进行综合性的社会救援

防化救援( antichemical rescue):军队利用防化组织、技术和装备,对突发性化学 事故实施的救援行动,当突发性化学事故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对社会产生较大危害时 充分发挥军队防化组织、技术和装备的优势,协助地方有关部门消除和控制化学事故产生的 后果和影响 化学事故类型 化学事故的类型从救援角度出发,一般可为两类。一类为一般性化学中毒事故:另一类 为灾害性化学事故。而灾害性化学事故根据其危害范围及危害程度又可分为重大灾害事故和 特大灾害事故。 (一)一般性化学中事事故由于工艺设备落后或违反操作规程,引起少数人员中毒伤 亡。一般中毒10人或死亡3人以下,事故范围及危害局限在单位以内,只需事故单位组织 自救就能迅速控制的化学事故 (二)灾害性化学事故灾害性化学事故必须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 损失,影响地区生产和妨碍居民正常生活,事故危害范围己超出事故单位并影响周围地区 事故呈进一步扩展态势化学事故称灾害性化学事故。按其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及人员伤亡又 可分级为重大化学事故和特大化学事故。 1、重大化学事故突然发生危及周围居民并造成中毒1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死亡3 人以上,30人以下的化学事故。从化学物泄露量的角度分析,几吨以下毒物泄漏的重大化 学事故,是目前我国化学事故中发生概率最高的,而且也需动员部分社会力量和组织专业人 员实施化学救援的事故。 2、特大化学事故有大量毒气突然泄漏,并发生燃烧、爆炸。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中 毒伤亡,中毒100人以上或者死亡30人以上,事故危害已跨区、县,并呈进一步扩展态势, 使城市的生产、交通及人民生活等综合功能遭受破坏,社会秩序紊乱,称这一类化学事故为 特大化学事故。如印度的博帕尔泄毒事件和江西上饶沙溪镇一甲胺泄漏化学事故等。印度博 帕尔农药厂震惊国际社会的突发城市化学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生存 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二节化学事故发生的原因 突然发生的灾害性化学事故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造成的原因,也有大自然及人 类社会活动产生的破坏性作用,大致可归为三种因素。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一般指人类在化工生产、贮存及运输等过程中,对从事的工作岗位未掌握客观 规律,违章引起的化学事故 技术因素造成灾害性化学事故的机率最高,也是引起化学事故的最复杂原因。例如

防化救援(antichemica1 rescue):军队利用防化组织、技术和装备,对突发性化学 事故实施的救援行动,当突发性化学事故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对社会产生较大危害时, 充分发挥军队防化组织、技术和装备的优势,协助地方有关部门消除和控制化学事故产生的 后果和影响。 二、化学事故类型 化学事故的类型从救援角度出发,一般可为两类。一类为一般性化学中毒事故;另一类 为灾害性化学事故。而灾害性化学事故根据其危害范围及危害程度又可分为重大灾害事故和 特大灾害事故。 (一)一般性化学中毒事故 由于工艺设备落后或违反操作规程,引起少数人员中毒伤 亡。一般中毒 10 人或死亡 3 人以下,事故范围及危害局限在单位以内,只需事故单位组织 自救就能迅速控制的化学事故。 (二)灾害性化学事故 灾害性化学事故必须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 损失,影响地区生产和妨碍居民正常生活,事故危害范围已超出事故单位并影响周围地区, 事故呈进一步扩展态势化学事故称灾害性化学事故。按其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及人员伤亡又 可分级为重大化学事故和特大化学事故。 1、重大化学事故 突然发生危及周围居民并造成中毒 1O 人以上,100 人以下,或死亡 3 人以上,30 人以下的化学事故。从化学物泄露量的角度分析,几吨以下毒物泄漏的重大化 学事故,是目前我国化学事故中发生概率最高的,而且也需动员部分社会力量和组织专业人 员实施化学救援的事故。 2、特大化学事故 有大量毒气突然泄漏,并发生燃烧、爆炸。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中 毒伤亡,中毒 100 人以上或者死亡 30 人以上,事故危害已跨区、县,并呈进一步扩展态势, 使城市的生产、交通及人民生活等综合功能遭受破坏,社会秩序紊乱,称这一类化学事故为 特大化学事故。如印度的博帕尔泄毒事件和江西上饶沙溪镇一甲胺泄漏化学事故等。印度博 帕尔农药厂震惊国际社会的突发城市化学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生存 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二节 化学事故发生的原因 突然发生的灾害性化学事故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造成的原因,也有大自然及人 类社会活动产生的破坏性作用,大致可归为三种因素。 一、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一般指人类在化工生产、贮存及运输等过程中,对从事的工作岗位未掌握客观 规律,违章引起的化学事故。 技术因素造成灾害性化学事故的机率最高,也是引起化学事故的最复杂原因。例如:

(一)工厂选址不合适与居民生活区混杂,也可能由于历史原因原来是人口稀疏的的郊 县,现已发展为人口众多的居民密集区。一旦突发灾害性化学事故,必然破坏城市的综合功 能,普通居民伤亡大。 二)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而生产设施又缺乏维护检修,未能及 时更新改造,久而久之必然容易发生化学事故。 三)管理紊乱缺少科学的规章制度或不执行规章制度。产品质量低劣或不合格,储存 仓库内剧毒危险品、易燃易爆、氧化还原剂混放。危险品运输工具不符合规定,不按固定路 线行走,不储备急救药品、个人防护器材及堵漏设备。运输途中发生撞车、翻车或撞船、沉 船等,有毒有害化学品人为地造成大规模扩散,就可酿成灾害性化学事故。如,深圳清水河 仓库85大爆炸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按国家颁布的法规审定建库库址,仓库内氧化剂和还原剂 混放,发热燃烧,酿成了这次灾害性事故 据统计上述几种原因发生的化学事故率高达50%。 (四)不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违章操作甚至不经岗位培训就到有毒有害化学物品 的岗位操作,野蛮施工等都可能是发生化学事故的重要因素。如1993年2月14日唐山市百 货大楼火灾,死亡80人,烧伤55人,经济损失惨重。原因就是由于将工程转包给无施工能 力的建筑队,不是电焊工又无焊割作业证的人员无证上岗,电焊火花引燃海绵、塑料等高分 子可燃材料,最终酿成一场化学性火灾。 五)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散漫懒惰,甚至为泄私愤蓄意破坏 都可导致有毒化学品泄漏、火灾或爆炸,如1993年10月21日下午南京炼油厂汽油罐一场 罕见特大火灾,引起大面积燃爆。省内外出动150辆消防车,17小时才扑灭火情,当场死 亡2人,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就是由于工作极不负责,纪律松弛,管理混乱造成的重 大责任事故,导致汽油从罐顶大量溢出,流入200多米长的排水明沟,在3万平方米范围内 形成爆炸性气体,被民工拖拉机启动产生的火花引燃发生爆炸 二、自然因素 大自然发生的强烈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龙卷风、台风、潮汛、洪水、山体滑坡、泥 石流雷击及太阳黑子周期性的爆炸引起地球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因素,都可造成大型化工企业 设施破坏,引起燃烧、爆炸,使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外泄,造成突发性化学事故灾害,这类 灾害由于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引起,目前还无法正确预报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但在建厂设 计时应当有所考虑 三、战争因素 战争可造成工农业设施的破坏,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产品外泄发生燃烧、爆炸, 造成灾害性化学事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欧洲伊泊尔地区首次 使用180吨氯气进行攻击,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首次使用化学战剂的先例:仅5分钟内就造 成对峙而无防护的英法联军15000人中毒,5000人死亡;1951年5月6日美军在朝鲜战争 中用B29型轰炸机对朝鲜南蒲市投掷了目前是重要工业原料的光气炸弹,造成1379人中毒

(一)工厂选址不合适 与居民生活区混杂,也可能由于历史原因原来是人口稀疏的的郊 县,现已发展为人口众多的居民密集区。一旦突发灾害性化学事故,必然破坏城市的综合功 能,普通居民伤亡大。 (二)设备陈旧工艺落后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而生产设施又缺乏维护检修,未能及 时更新改造,久而久之必然容易发生化学事故。 (三)管理紊乱 缺少科学的规章制度或不执行规章制度。产品质量低劣或不合格,储存 仓库内剧毒危险品、易燃易爆、氧化还原剂混放。危险品运输工具不符合规定,不按固定路 线行走,不储备急救药品、个人防护器材及堵漏设备。运输途中发生撞车、翻车或撞船、沉 船等,有毒有害化学品人为地造成大规模扩散,就可酿成灾害性化学事故。如,深圳清水河 仓库 85 大爆炸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按国家颁布的法规审定建库库址,仓库内氧化剂和还原剂 混放,发热燃烧,酿成了这次灾害性事故。 据统计上述几种原因发生的化学事故率高达 50%。 (四)不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违章操作甚至不经岗位培训就到有毒有害化学物品 的岗位操作,野蛮施工等都可能是发生化学事故的重要因素。如 1993 年 2 月 14 日唐山市百 货大楼火灾,死亡 80 人,烧伤 55 人,经济损失惨重。原因就是由于将工程转包给无施工能 力的建筑队,不是电焊工又无焊割作业证的人员无证上岗,电焊火花引燃海绵、塑料等高分 子可燃材料,最终酿成一场化学性火灾。 (五)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 工作责任心不强,散漫懒惰,甚至为泄私愤蓄意破坏, 都可导致有毒化学品泄漏、火灾或爆炸,如 1993 年 10 月 21 日下午南京炼油厂汽油罐一场 罕见特大火灾,引起大面积燃爆。省内外出动 150 辆消防车,17 小时才扑灭火情,当场死 亡 2 人,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就是由于工作极不负责,纪律松弛,管理混乱造成的重 大责任事故,导致汽油从罐顶大量溢出,流入 200 多米长的排水明沟,在 3 万平方米范围内 形成爆炸性气体,被民工拖拉机启动产生的火花引燃发生爆炸。 二、自然因素 大自然发生的强烈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龙卷风、台风、潮汛、洪水、山体滑坡、泥 石流雷击及太阳黑子周期性的爆炸引起地球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因素,都可造成大型化工企业 设施破坏,引起燃烧、爆炸,使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外泄,造成突发性化学事故灾害,这类 灾害由于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引起,目前还无法正确预报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但在建厂设 计时应当有所考虑。 三、战争因素 战争可造成工农业设施的破坏,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产品外泄发生燃烧、爆炸, 造成灾害性化学事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1915 年 4 月 22 日,德军在欧洲伊泊尔地区首次 使用 180 吨氯气进行攻击,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首次使用化学战剂的先例;仅 5 分钟内就造 成对峙而无防护的英法联军 15000 人中毒,5000 人死亡;1951 年 5 月 6 日美军在朝鲜战争 中用 B29 型轰炸机对朝鲜南蒲市投掷了目前是重要工业原料的光气炸弹,造成 1379 人中毒

480人死亡: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使用了12万吨植物杀伤剂,造成130多万人中毒,1/3 地区污染,遗传学的远期效应使该地区的畸胎率、癌变率大大增高。最近的海湾战争更导致 了有关国家的大量油井、贮油设施遭到破坏,大量原油污染广阔的海域及岸上设施,使大量 海鸟和鱼类死亡。油井燃烧的黑烟笼罩了城市的上空并下黑雨,污染的烟云甚至飘移到南欧, 给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破坏。 四、人为投毒 人为投毒事件近年也呈上升趋势。前一类如1995年3月20日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投 毒事件:后一类如1995年6-11月发生在广东高要市金利镇大面积投毒灭鼠药和农药事件, 造成死亡18人,住院163人次,死牛10头、猪243头、鸡3100只、鱼300多尾,大量人 员惊恐外逃,造成极坏影响 第三节化学事故特点 化学战剂或化学毒物的特有的毒性作用及其理化性质,决定了化学事故灾害有别于其他 灾害性事故,其主要特点如下 发生突然,防救困难 灾害性化学事故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常在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印度 博帕尔灾害性化学事故就发生在半夜零时,人们都在熟睡之中。而一些自然因素如地震、雷 击等引发的灾害性化学事故更是无法预料。一旦发生灾害性化学事故,短时间内可发生大量 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外泄,引起燃烧、爆炸性次生灾害:产生的有毒气体只要吸人几口就可致 人死命或室息,而且有毒气体可迅速扩散到居民区,无孔不入,毒性作用迅速,往往在事故 发生后措手不及,有毒气体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粘膜等多种途径引起呼吸、消化道等 多系统的中毒:而不同的毒物不但防护措施不同,救治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剧毒化合物还需 要特效药物才能救治。而且除了少数有机磷、氰化物及一些重金属盐中毒有特效抗毒药外, 其他有毒化合物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现场救生药物:事故中心局限区域可由于燃烧、爆炸而出 现“高温、高压、缺氧、剧毒”的微小环境,还可因强烈的大火,消耗大量氧气,形成负压 将人畜吸入火焰中去。ε因而对救援的设备要求也更高。例如防毒面具需要具备多种滤毒功能, 既要有选择性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又要准备缺氧条件下使用的携氧式面具 、扩散迅速,受害广泛 突发化学事故后,有毒有害化学品通过扩散可严重污染空气、地面道路、水源和工厂生 产设施。危害最大的是有毒气体,可迅速往下风方向扩散,在几分钟或儿十分钟内扩散至几 百米或数千米远,危害范围可达几十平方米至数平方公里,引起无防护人员中毒。如,在 1979年9月7日,温州电化厂发生爆炸引起液氯泄漏,有毒气体高达50m,以3.7m/s风速 向下风方向扩散远,至6km,污染面积达7.3km:挥发性的有毒液体污染地面、道路和工厂 设施时,除可引起污染区人员和参加救援的人员直接中毒外,还可因染毒伤员的污染服装或 车辆在染毒区域向外行驶而扩散,造成间接中毒,另外,现代建筑内部的塑料墙纸、化纤地

480 人死亡;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使用了 12 万吨植物杀伤剂,造成 130 多万人中毒,1/3 地区污染,遗传学的远期效应使该地区的畸胎率、癌变率大大增高。最近的海湾战争更导致 了有关国家的大量油井、贮油设施遭到破坏,大量原油污染广阔的海域及岸上设施,使大量 海鸟和鱼类死亡。油井燃烧的黑烟笼罩了城市的上空并下黑雨,污染的烟云甚至飘移到南欧, 给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破坏。 四、人为投毒 人为投毒事件近年也呈上升趋势。前一类如 1995 年 3 月 20 日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投 毒事件;后一类如 1995 年 6-11 月发生在广东高要市金利镇大面积投毒灭鼠药和农药事件, 造成死亡 18 人,住院 163 人次,死牛 1O 头、猪 243 头、鸡 3100 只、鱼 300 多尾,大量人 员惊恐外逃,造成极坏影响。 第三节 化学事故特点 化学战剂或化学毒物的特有的毒性作用及其理化性质,决定了化学事故灾害有别于其他 灾害性事故,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发生突然,防救困难 灾害性化学事故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常在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印度 博帕尔灾害性化学事故就发生在半夜零时,人们都在熟睡之中。而一些自然因素如地震、雷 击等引发的灾害性化学事故更是无法预料。一旦发生灾害性化学事故,短时间内可发生大量 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外泄,引起燃烧、爆炸性次生灾害:产生的有毒气体只要吸人几口就可致 人死命或窒息,而且有毒气体可迅速扩散到居民区,无孔不入,毒性作用迅速,往往在事故 发生后措手不及,有毒气体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粘膜等多种途径引起呼吸、消化道等 多系统的中毒;而不同的毒物不但防护措施不同,救治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剧毒化合物还需 要特效药物才能救治。而且除了少数有机磷、氰化物及一些重金属盐中毒有特效抗毒药外, 其他有毒化合物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现场救生药物:事故中心局限区域可由于燃烧、爆炸而出 现“高温、高压、缺氧、剧毒”的微小环境,还可因强烈的大火,消耗大量氧气,形成负压 将人畜吸入火焰中去。因而对救援的设备要求也更高。例如防毒面具需要具备多种滤毒功能, 既要有选择性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又要准备缺氧条件下使用的携氧式面具。 二、扩散迅速,受害广泛 突发化学事故后,有毒有害化学品通过扩散可严重污染空气、地面道路、水源和工厂生 产设施。危害最大的是有毒气体,可迅速往下风方向扩散,在几分钟或儿十分钟内扩散至几 百米或数千米远,危害范围可达几十平方米至数平方公里,引起无防护人员中毒。如,在 1979 年 9 月 7 日,温州电化厂发生爆炸引起液氯泄漏,有毒气体高达 50m,以 3.7m/s 风速 向下风方向扩散远,至 6km,污染面积达 7.3km2;挥发性的有毒液体污染地面、道路和工厂 设施时,除可引起污染区人员和参加救援的人员直接中毒外,还可因染毒伤员的污染服装或 车辆在染毒区域向外行驶而扩散,造成间接中毒,另外,现代建筑内部的塑料墙纸、化纤地

毯、腈纶织物、有机玻璃装饰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极易燃烧,且可释放岀次生的有毒气体 居民在短期内要疏散撤离,水源、地面污染要进行消毒,工厂设施要停工待消毒后才能恢复 生产,这些化学事故均可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和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 三、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有毒气体对环境污染一般影响不大,进入室内,绿化疏密区及低洼地区处气体通过风吹、 日晒等可很快逸散消失。但有毒气体在高低、疏密不一的居民区、围墙内易滞留。能够长期 污染环境的主要是有毒液体和有一些高浓度、水溶性的有毒气体。一般有毒的液体化学品都 为油状液体,水溶和水解速率慢,挥发度又小,都有一股特殊而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气味 旦污染形成,由于油状液体挥发度小,粘性大,不易消毒,所以毒性的持续时间就长。若化 学事故发生在低温季节或通风不良的地形则毒性可持续几小时或几十小时,甚至更长,洗消 特别困难。如污染发生在江河、湖海水源或水网地区,有毒的油状液体常可漂浮水面,随潮 汐和波浪进而污染江河中的助航设施和两岸的码头建筑,还可沉人江底成为一个长期的污染 源。如1994年1月2日上午,长江主航道扬中二墩港江面,一艘1.4万吨级的“大庆423 号”油轮与另一艘货轮相撞引起大火,由于江水涨潮,燃烧的油料漫溢至江中,形成一条 300米长的火龙:现场周围地区被黑烟笼罩,空气中迷漫着刺鼻的油烟味。又如江西上饶沙 溪镇2.4吨一甲胺泄漏后,有毒气体所经之处,空气、水井、鱼塘均受污染,毒区内树木 稻叶等植物一片枯黄,大豆、瓜果布满黄斑、池塘一片混浊,死鱼满塘漂浮,虽然每天用消 毒剂对街道、树木、房舍洗消数次并恰逢大雨冲淋,但事故后三天染毒区内仍可嗅到强烈的 一甲胺气味,靠街道的房舍内气味更浓烈 四、影响巨大,危害久远 城市特大化学事故一旦发生,势必影响城市的综合功能运转,交通被迫管制,居民必须 疏散撤离,生活秩序受到破坏,企业生产将停止、打乱或重建。除了动员企业本身、本地区 社会力量进行救援外,近邻省市也将在物力、财力及人力进行救援。1993年1月21日南京 炼油厂一场罕见的特大油罐火灾发生后,震动了中央和邻近省市,全市11个消防中队除 个留守外均到现场灭火,省公安厅消防局电令扬州、镇江、常州、无锡、南通等各市的消防 力量全速向南京集结,还向安庆、上海等地求援,并电请南京军区、省军区支援。南京军区 作战部命令舟桥旅、防化部队和工兵部队赶赴现场、武警部队的数十辆军车也全速向火场挺 进,形成一支由市内市外,省内省外,中央地方、军警干群等数千人马,与一百多辆消防车, 还有陆、海、空和民航系统的7架直升飞机及7架运五飞机的支援队伍,省医疗系统的救护 队伍也赶赴现场救援。这类化学事故除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更严重的是有损国家声誉, 在国际上也可引起巨大反响 因此,在生产、存放、运输化学物品的机构,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加强管理。同时 充分发挥各级安全检査的只能、加强防范措施和技术装备研究,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建立 相当规模的监控救助中心和网络,防患于未然,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的共识,对于 避免化学事故发生和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十分必要。否则,造成的损失将大大超过维护常 设机构的经费投入,有些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 第四节毒物、毒源和危害形式

毯、腈纶织物、有机玻璃装饰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极易燃烧,且可释放出次生的有毒气体。 居民在短期内要疏散撤离,水源、地面污染要进行消毒,工厂设施要停工待消毒后才能恢复 生产,这些化学事故均可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和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 三、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有毒气体对环境污染一般影响不大,进入室内,绿化疏密区及低洼地区处气体通过风吹、 日晒等可很快逸散消失。但有毒气体在高低、疏密不一的居民区、围墙内易滞留。能够长期 污染环境的主要是有毒液体和有一些高浓度、水溶性的有毒气体。一般有毒的液体化学品都 为油状液体,水溶和水解速率慢,挥发度又小,都有一股特殊而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气味。一 旦污染形成,由于油状液体挥发度小,粘性大,不易消毒,所以毒性的持续时间就长。若化 学事故发生在低温季节或通风不良的地形则毒性可持续几小时或几十小时,甚至更长,洗消 特别困难。如污染发生在江河、湖海水源或水网地区,有毒的油状液体常可漂浮水面,随潮 汐和波浪进而污染江河中的助航设施和两岸的码头建筑,还可沉人江底成为一个长期的污染 源。如 1994 年 1 月 2 日上午,长江主航道扬中二墩港江面,一艘 1.4 万吨级的“大庆 423 号”油轮与另一艘货轮相撞引起大火,由于江水涨潮,燃烧的油料漫溢至江中,形成一条 300 米长的火龙;现场周围地区被黑烟笼罩,空气中迷漫着刺鼻的油烟味。又如江西上饶沙 溪镇 2.4 吨一甲胺泄漏后,有毒气体所经之处,空气、水井、鱼塘均受污染,毒区内树木、 稻叶等植物一片枯黄,大豆、瓜果布满黄斑、池塘一片混浊,死鱼满塘漂浮,虽然每天用消 毒剂对街道、树木、房舍洗消数次并恰逢大雨冲淋,但事故后三天染毒区内仍可嗅到强烈的 一甲胺气味,靠街道的房舍内气味更浓烈。 四、影响巨大,危害久远 城市特大化学事故一旦发生,势必影响城市的综合功能运转,交通被迫管制,居民必须 疏散撤离,生活秩序受到破坏,企业生产将停止、打乱或重建。除了动员企业本身、本地区 社会力量进行救援外,近邻省市也将在物力、财力及人力进行救援。1993 年 1 月 21 日南京 炼油厂一场罕见的特大油罐火灾发生后,震动了中央和邻近省市,全市 11 个消防中队除 1 个留守外均到现场灭火,省公安厅消防局电令扬州、镇江、常州、无锡、南通等各市的消防 力量全速向南京集结,还向安庆、上海等地求援,并电请南京军区、省军区支援。南京军区 作战部命令舟桥旅、防化部队和工兵部队赶赴现场、武警部队的数十辆军车也全速向火场挺 进,形成一支由市内市外,省内省外,中央地方、军警干群等数千人马,与一百多辆消防车, 还有陆、海、空和民航系统的 7 架直升飞机及 7 架运五飞机的支援队伍,省医疗系统的救护 队伍也赶赴现场救援。这类化学事故除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更严重的是有损国家声誉, 在国际上也可引起巨大反响。 因此,在生产、存放、运输化学物品的机构,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加强管理。同时, 充分发挥各级安全检查的只能、加强防范措施和技术装备研究,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建立 相当规模的监控救助中心和网络,防患于未然,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的共识,对于 避免化学事故发生和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十分必要。否则,造成的损失将大大超过维护常 设机构的经费投入,有些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 第四节 毒物、毒源和危害形式

重点毒物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分布,我们面对化学事故发生的规 模和频率逐年上升,主要的化学毒物的威胁情况如下 (一)军用毒剂的非战争使用 近年国际上一些恐怖分子、极端分子、黑社会囱体出于各种昏的,常常在公众场合或人 口密集区制造一些破坏事件。最突出的就是将毒性强烈的军用毒剂非战争使用。如1995年 3月20日,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投毒事件,死亡12人,中毒500人,其中1036人入院治疗 日本政府所在地及国会周围几条地铁主干线被迫关闭,26个地铁站受到影响,东京陷入 片混乱。接着在4月19日和7月4日,分别在横滨和东京地铁发现了光气和HCN投毒装置 1996年12月12日又在东京河边挖出了40m1毒性更为强烈的VX 另外,用于军事目的的化学战剂在训练或保管过程中也可发生散在的中毒事故。军队中化学 战剂发生中毒频率较高的是沙林和毒芥子气。在80年代曾发生过三起较大沙林中毒事故, 中毒150多人,死亡15人:71年还曾发生了一起日军侵华战争遗留下来芥子气中毒事故, 造成5人中毒1人死亡。近年还曾发生过火箭推进剂造成的人员中毒事故。此外,有些化合 物如有机磷、氢氰酸,光气等“双用途”毒剂,既是军用毒剂,又是化工原料,战时可迅速 转入军用生产。这类化合物目前仍是制式装备毒剂,历史上曾在战争中大量使用过,但又确 实是化工的重要原料,使用广泛且量又大。一旦突发化学事故,由于毒性强烈、作用迅速 其杀伤威力及危害程度、范围又远较一般有毒化学毒物大。 (二)化学毒物 有些化学毒物如光气、氢氰酸本身就是制式毒剂,但它又是重要工业原料而使用。从外 军装备的化学武器库来看,利用“双用途毒剂”的化学毒物不可能当作化学战剂而被禁止的 事实,如硫酸二甲酯、氯气、硫化氢、氮氧化物、无机或有机氰化物等,在历史上也曾作为 军在战争中使用过。还有一些导弹、火箭、鱼雷推进剂及机械技术液体或作业排放的硝烟废 气发生泄漏或燃爆,一旦突发成化学事故,同样将对人类造成大规模的杀伤作用,并对生态 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但是能酿成特大化学事故,发生频率又高的重点毒物必须是毒性高、 挥发度大、中毒后作用迅速的挥发性气体或液体化学品。 根据上海市从7500余种化学毒物在10年中发生的化学事故概率和死亡人数及贮量统计 分析,得出下列21种有毒气体或挥发性较强、气化率较高的有毒液体和3种危害性较大的 化学危险品。21种重点毒物是:氯、氨、一氧化碳、光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氰化氢、 氯化氢、氮氧化物、氟化氢、氯乙烯、甲醇、苯、硫酸二甲酯、甲苯、丙烯腈、甲醛、苯乙 烯、溴甲烷、二硫化碳、二异氰酸甲苯酯。3种化学危险品是:液化石油气、汽油、原油 常见的化学毒物 (一)常见毒物分类

一、重点毒物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分布,我们面对化学事故发生的规 模和频率逐年上升,主要的化学毒物的威胁情况如下: (一)军用毒剂的非战争使用 近年国际上一些恐怖分子、极端分子、黑社会囱体出于各种昏的,常常在公众场合或人 口密集区制造一些破坏事件。最突出的就是将毒性强烈的军用毒剂非战争使用。如 1995 年 3 月 20 日,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投毒事件,死亡 12 人,中毒 5500 人,其中 1036 人入院治疗。 日本政府所在地及国会周围几条地铁主干线被迫关闭,26 个地铁站受到影响,东京陷入一 片混乱。接着在 4 月 19 日和 7 月 4 日,分别在横滨和东京地铁发现了光气和 HCN 投毒装置。 1996 年 12 月 12 日又在东京河边挖出了 40m1 毒性更为强烈的 VX。 另外,用于军事目的的化学战剂在训练或保管过程中也可发生散在的中毒事故。军队中化学 战剂发生中毒频率较高的是沙林和毒芥子气。在 80 年代曾发生过三起较大沙林中毒事故, 中毒 150 多人,死亡 15 人;71 年还曾发生了一起日军侵华战争遗留下来芥子气中毒事故, 造成 5 人中毒 1 人死亡。近年还曾发生过火箭推进剂造成的人员中毒事故。此外,有些化合 物如有机磷、氢氰酸,光气等“双用途”毒剂,既是军用毒剂,又是化工原料,战时可迅速 转入军用生产。这类化合物目前仍是制式装备毒剂,历史上曾在战争中大量使用过,但又确 实是化工的重要原料,使用广泛且量又大。一旦突发化学事故,由于毒性强烈、作用迅速, 其杀伤威力及危害程度、范围又远较一般有毒化学毒物大。 (二)化学毒物 有些化学毒物如光气、氢氰酸本身就是制式毒剂,但它又是重要工业原料而使用。从外 军装备的化学武器库来看,利用“双用途毒剂”的化学毒物不可能当作化学战剂而被禁止的 事实,如硫酸二甲酯、氯气、硫化氢、氮氧化物、无机或有机氰化物等,在历史上也曾作为 军在战争中使用过。还有一些导弹、火箭、鱼雷推进剂及机械技术液体或作业排放的硝烟废 气发生泄漏或燃爆,一旦突发成化学事故,同样将对人类造成大规模的杀伤作用,并对生态 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但是能酿成特大化学事故,发生频率又高的重点毒物必须是毒性高、 挥发度大、中毒后作用迅速的挥发性气体或液体化学品。 根据上海市从7500余种化学毒物在10年中发生的化学事故概率和死亡人数及贮量统计 分析,得出下列 21 种有毒气体或挥发性较强、气化率较高的有毒液体和 3 种危害性较大的 化学危险品。21 种重点毒物是:氯、氨、一氧化碳、光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氰化氢、 氯化氢、氮氧化物、氟化氢、氯乙烯、甲醇、苯、硫酸二甲酯、甲苯、丙烯腈、甲醛、苯乙 烯、溴甲烷、二硫化碳、二异氰酸甲苯酯。3 种化学危险品是:液化石油气、汽油、原油。 二、常见的化学毒物 (一)常见毒物分类

毒物分类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指对有剧烈毒性或强刺激性的气(液)体,能通过多种 途径、大规模毒害人员的各种有毒化学物质,按其对人体的主要毒理作用和临床特征,根据 化学救援的特点,工业毒物性质和分类习惯相对地分类 1、刺激性毒物刺激性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仅在刺激作用过强时引起全身反应,决 定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因素是毒物的溶解度和浓度。高溶解度的氨、盐酸,接触到湿润的眼球 结膜及上呼吸道粘膜时,立即附着在局部产生刺激作用:中等溶解度的氯、二氧化硫,低浓 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而高浓度时则可侵犯全呼吸道;低浓度的二氧化氮、光气,对上 呼吸道刺激性小,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并逐渐与水作用而对肺产生刺激和腐蚀,引起肺水肿, 导致缺氧窒息。液态的刺激性毒物可直接接触皮肤粘膜而发生灼伤 2、室息性毒物这类毒物进入体内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 发生障碍,致使机体组织缺氧。可岀现头晕、心悸、烦躁、呕吐、呼吸困难、惊厥、意识模 糊,迅速陷入昏迷状态,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常见的窒息性毒物为一氧化碳、氰化物 硫化氢等。 其他毒物包括有机溶剂及一些易燃、易爆物质,高浓度中毒时主要表现在中枢神 经系统的麻醉作用。首先出现兴奋不安、震颤、抽搐,继而步态步态蹒跚,运动失调、瘫痪, 以后逐渐进入麻痹而死亡,同时,这类毒物对皮肤和粘膜也可产生刺激作用 (二)毒物的毒性 已在第二章阐述 (三)毒害剂量和事害剂量级 化学毒物与军用毒剂最大的区别是毒性相对较小,因此,判断其在染毒区的染毒浓度、 密度和毒害剂量等均可参考毒剂相应部分。 突发化学事故的毒源 化学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毒源,而毒源的存在形式与化学事故的性质、救援方式和效 果有直接的联系。化学事故的毒源一般有固定毒源和流动毒源两种 (一)固定毒源 固定毒源一般是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工厂,以及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另外,由于化工 企业布局的分散,地下和架空管道可长达数十公里,而且有的管道是数根交叉或平行,而管 道内运行的又是不同的化学毒物。如,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仓库的特大爆炸事故就 是由于黄磷、砷化物、过硫酸氨、硝酸按等氧化、还原剂与大量易燃易爆剧毒品混存自燃的 仓库固定毒源而造成。如1979年9月7日温州电化厂液氯罐装车间造成59人死亡,779人 中毒住院的特大化学事故也是生产剧毒品的化工厂固定毒源酿成的。 (二)流动毒源 流动毒源是指通过陆上公路、铁路和海上、内河等水上运输每日在流动的毒源

毒物分类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指对有剧烈毒性或强刺激性的气(液)体,能通过多种 途径、大规模毒害人员的各种有毒化学物质,按其对人体的主要毒理作用和临床特征,根据 化学救援的特点,工业毒物性质和分类习惯相对地分类。 1、刺激性毒物 刺激性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仅在刺激作用过强时引起全身反应,决 定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因素是毒物的溶解度和浓度。高溶解度的氨、盐酸,接触到湿润的眼球 结膜及上呼吸道粘膜时,立即附着在局部产生刺激作用;中等溶解度的氯、二氧化硫,低浓 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而高浓度时则可侵犯全呼吸道;低浓度的二氧化氮、光气,对上 呼吸道刺激性小,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并逐渐与水作用而对肺产生刺激和腐蚀,引起肺水肿, 导致缺氧窒息。液态的刺激性毒物可直接接触皮肤粘膜而发生灼伤。 2、窒息性毒物 这类毒物进入体内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 发生障碍,致使机体组织缺氧。可出现头晕、心悸、烦躁、呕吐、呼吸困难、惊厥、意识模 糊,迅速陷入昏迷状态,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常见的窒息性毒物为一氧化碳、氰化物、 硫化氢等。 3、其他毒物 包括有机溶剂及一些易燃、易爆物质,高浓度中毒时主要表现在中枢神 经系统的麻醉作用。首先出现兴奋不安、震颤、抽搐,继而步态步态蹒跚,运动失调、瘫痪, 以后逐渐进入麻痹而死亡,同时,这类毒物对皮肤和粘膜也可产生刺激作用。 (二)毒物的毒性 已在第二章阐述。 (三)毒害剂量和毒害剂量级 化学毒物与军用毒剂最大的区别是毒性相对较小,因此,判断其在染毒区的染毒浓度、 密度和毒害剂量等均可参考毒剂相应部分。 三、突发化学事故的毒源 化学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毒源,而毒源的存在形式与化学事故的性质、救援方式和效 果有直接的联系。化学事故的毒源一般有固定毒源和流动毒源两种。 (一)固定毒源 固定毒源一般是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工厂,以及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另外,由于化工 企业布局的分散,地下和架空管道可长达数十公里,而且有的管道是数根交叉或平行,而管 道内运行的又是不同的化学毒物。如,1993 年 8 月 5 日深圳清水河仓库的特大爆炸事故就 是由于黄磷、砷化物、过硫酸氨、硝酸按等氧化、还原剂与大量易燃易爆剧毒品混存自燃的 仓库固定毒源而造成。如 1979 年 9 月 7 日温州电化厂液氯罐装车间造成 59 人死亡,779 人 中毒住院的特大化学事故也是生产剧毒品的化工厂固定毒源酿成的。 (二)流动毒源 流动毒源是指通过陆上公路、铁路和海上、内河等水上运输每日在流动的毒源

由于缺乏预案及发生事故地点的居民没有思想准备,一旦突发化学事故后常常措手不 及,无所适从。如,2000年9月在新疆发生的运送报废军用物品发生的爆炸,死亡50多人 伤100多人。1993年9月3日发生在江西上饶沙溪镇的一甲胺泄漏特大化学事故造成39人 死亡,650多人中毒就是典型的流动毒源造成的特大化学事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 多运输车辆、船只不符合运输化学毒物规定,有的驾驶员没有受过上岗训练,频繁的交通事 故也必然孕育着运输剧毒化学品车辆发生事故机率的增加。因此,对运输有毒化学品的车辆、 船只进行法规管理,也是防止流动毒源发生化学事故的一个重要措施。1994年3月30日上 午,广东省境内一辆载有剧毒三氧化二砷(砒霜)的大货车翻落阳山县秤架河,造成约2 吨的砒霜散落河内的重大化学事故就是一例。 四、化学事故的类型 无论是固定毒源还是流动毒源,酿成化学事故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泄漏型,另 种为燃爆型,前者较多见,后者破坏性大。 (一)泄漏型化学事故 这类化学事故指管道、阀门失灵或运输工具故障,发生有毒气体或挥发性强的有毒液体 成点状、线状、平面或立体的大量泄漏而造成人员伤害。这类事故特点是中毒人员多,现场 死亡人员少。死亡大多发生在中毒后的几天内,死亡原因大多为迟发的毒性作用或中毒性肺 水肿、继发感染。印度博帕尔和上饶沙溪镇就是这类化学事故,沙溪镇受毒气影响的995 人,死亡39人,但当时现场也只死亡8人。 (二)燃爆型化学事故 这类化学事故可由于燃烧、爆炸,使有毒气体泄漏和爆炸造成人员伤害。这类事故特点 由于燃爆本身及次生的灾害造成现场死伤人员多,有中毒伤员,也有烧伤、骨折复合中毒伤 员,伤情复杂。温州电化厂就是因为:只半吨的液氯钢瓶倒灌人氯化石腊起化学反应,压力 激增而爆炸,又击中另外几只钢瓶引起连锁爆炸,造成厂房倒塌,共死亡59人,779人中 毒治疗 五、化学毒物的毒害特性和危害形式 (一)毒害状态和危害形式 突发大规模化学事故后,毒物主要通过毒气云团和液滴起危害作用,造成大量人员的伤 1、毒气云团当贮存的毒物由于火灾、爆炸或管道破裂在瞬间散发出大量毒气,升至 定高度成为毒气云团,往下风方向扩散。这些毒气云团有的本身就是气态;有的是经高压液 化装罐贮存,通过泄漏或燃爆气化产生成毒气云团。这种瞬时产主的毒气云团的初始浓度很 高,所以危害下风方向的纵深距离远、毒害作用大,但持续作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可几分钟 至几十分钟。有毒物质挥发形成蒸气的同时;还有部分以液滴形式散布在事故现场毒源的周 围,以后可从染毒容器及物体、地面上蒸发形成毒气再次染毒空气。这种再生产生的有毒气 体的特点与瞬时散发形成的毒气云团相反,毒气浓度较低,危害纵深距离较近,毒害作用相

由于缺乏预案及发生事故地点的居民没有思想准备,一旦突发化学事故后常常措手不 及,无所适从。如,2000 年 9 月在新疆发生的运送报废军用物品发生的爆炸,死亡 50 多人, 伤 100 多人。1993 年 9 月 3 日发生在江西上饶沙溪镇的一甲胺泄漏特大化学事故造成 39 人 死亡,650 多人中毒就是典型的流动毒源造成的特大化学事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 多运输车辆、船只不符合运输化学毒物规定,有的驾驶员没有受过上岗训练,频繁的交通事 故也必然孕育着运输剧毒化学品车辆发生事故机率的增加。因此,对运输有毒化学品的车辆、 船只进行法规管理,也是防止流动毒源发生化学事故的一个重要措施。1994 年 3 月 30 日上 午,广东省境内一辆载有剧毒三氧化二砷(砒霜)的大货车翻落阳山县秤架河,造成约 2 吨的砒霜散落河内的重大化学事故就是一例。 四、化学事故的类型 无论是固定毒源还是流动毒源,酿成化学事故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泄漏型,另一 种为燃爆型,前者较多见,后者破坏性大。 (一)泄漏型化学事故 这类化学事故指管道、阀门失灵或运输工具故障,发生有毒气体或挥发性强的有毒液体 成点状、线状、平面或立体的大量泄漏而造成人员伤害。这类事故特点是中毒人员多,现场 死亡人员少。死亡大多发生在中毒后的几天内,死亡原因大多为迟发的毒性作用或中毒性肺 水肿、继发感染。印度博帕尔和上饶沙溪镇就是这类化学事故,沙溪镇受毒气影响的 995 人,死亡 39 人,但当时现场也只死亡 8 人。 (二)燃爆型化学事故 这类化学事故可由于燃烧、爆炸,使有毒气体泄漏和爆炸造成人员伤害。这类事故特点 由于燃爆本身及次生的灾害造成现场死伤人员多,有中毒伤员,也有烧伤、骨折复合中毒伤 员,伤情复杂。温州电化厂就是因为:只半吨的液氯钢瓶倒灌人氯化石腊起化学反应,压力 激增而爆炸,又击中另外几只钢瓶引起连锁爆炸,造成厂房倒塌,共死亡 59 人,779 人中 毒治疗。 五、化学毒物的毒害特性和危害形式 (一)毒害状态和危害形式 突发大规模化学事故后,毒物主要通过毒气云团和液滴起危害作用,造成大量人员的伤 害。 1、毒气云团 当贮存的毒物由于火灾、爆炸或管道破裂在瞬间散发出大量毒气,升至一 定高度成为毒气云团,往下风方向扩散。这些毒气云团有的本身就是气态;有的是经高压液 化装罐贮存,通过泄漏或燃爆气化产生成毒气云团。这种瞬时产主的毒气云团的初始浓度很 高,所以危害下风方向的纵深距离远、毒害作用大,但持续作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可几分钟 至几十分钟。有毒物质挥发形成蒸气的同时;还有部分以液滴形式散布在事故现场毒源的周 围,以后可从染毒容器及物体、地面上蒸发形成毒气再次染毒空气。这种再生产生的有毒气 体的特点与瞬时散发形成的毒气云团相反,毒气浓度较低,危害纵深距离较近,毒害作用相

对也较小,但蒸发成气体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长,可达几十分钟或数小时,如是油状液体时 间则更长,这种从液滴蒸发再次形成的有毒气体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危害形式,在救援时必 须切实做好呼吸道的防护,同时注意身体接触染毒 2、液滴或徹粉染毒地面、物体上的有毒化合物液滴都可通过染毒皮肤或挥发的蒸气毒 害人员。由于液态毒物挥发的持续时间较长,救援时常需用化学洗消剂对染毒区先进行消毒 微粉态的有毒化合物可通过风力或车辆行驶在空气中飞扬散布,所以在救援时必须做好 呼吸道和全身防护,用液体的化学消毒剂喷洒消毒,既达到阻止其飞扬又可破坏其毒性作用。 (二)危害范围及毒害程度 危害范围及毒害程度主要取决于距离事故中心区域的远近。距事故中心愈近,毒害程度 愈重;距事故中心愈远,则危害相对较小 重度危害区在毒源周围附近区域,毒气浓度高为致死浓度,并伴有严重的地面污染,该 区域人员中毒伤亡多,工厂设施破坏和污染严重。救援重点为切断毒源,抢救中毒伤员,保 护、转移其他毒品及消除渗漏或散布岀来的液态或粉态毒物。救援力量以专业人员为主,必 须携带特殊救援器材和穿戴全身防护器材进行抢险救灾,对重度危害区的救援危险性大,必 须加强救援技术的勤务保障和现场指挥 中度危害区在距事故中心区稍远的下风方向范围。该区毒气浓度仍较高,较长时间吸人 可引起严重中毒,也可发生死亡。该区无防护人员基本失去自我救援能力,需组织专业救援 人员和社会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帮助撤离和抢险救灾。在该区个人防护应以过滤式防毒面具 为主,抢险时可戴橡皮手套及穿长筒雨靴进行防护。 轻度危害区在距事故中心区较远的下风方向范围。该区毒气浓度较低,边缘区可接近允 许标准,长时间在该区的无防护人员可出现轻度中毒症状,以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 离开毒区可能不需特殊治疗就可慢慢恢复。该区一般无设施破坏,救援工作主要是动员社会 力量帮助无防护的居民组织转移、疏散和撤离,控制人员、车辆进入毒区。该区可采用防毒 面具或自制简易防护器材进行自我防护,并警惕与从重度和中度毒区撤下的人员、车辆接触 发生间接中毒。 (三)毒物作用特点 化学毒物对人员的伤害作用与其他灾害相比有其特点 1、毒性伤害大化学毒物以其特有的毒性对人员起伤害作用,伤害作用的大小又取决于 发生化学事故的毒物的毒性。毒性大伤害人员就多,毒性小则伤害人员少且易救治。毒性大 的毒物有的无色无味,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只要不知不觉地吸入几口或皮肤上沾上一些就可 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2、中毒途径多化学毒物致人伤亡的途径远较其他灾害为多,有的化学毒物既可通过呼 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消化道误食等使人员直接中毒:也可使执行救援时接触中毒伤员污染 的服装等引起间接中毒。其中以呼吸道吸入中毒对人员危害最大,而且防护又困难,所以在 执行救援任务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呼吸道及眼睛等暴露器官的个人防护

对也较小,但蒸发成气体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长,可达几十分钟或数小时,如是油状液体时 间则更长,这种从液滴蒸发再次形成的有毒气体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危害形式,在救援时必 须切实做好呼吸道的防护,同时注意身体接触染毒。 2、液滴或微粉染毒 地面、物体上的有毒化合物液滴都可通过染毒皮肤或挥发的蒸气毒 害人员。由于液态毒物挥发的持续时间较长,救援时常需用化学洗消剂对染毒区先进行消毒。 微粉态的有毒化合物可通过风力或车辆行驶在空气中飞扬散布,所以在救援时必须做好 呼吸道和全身防护,用液体的化学消毒剂喷洒消毒,既达到阻止其飞扬又可破坏其毒性作用。 (二)危害范围及毒害程度 危害范围及毒害程度主要取决于距离事故中心区域的远近。距事故中心愈近,毒害程度 愈重;距事故中心愈远,则危害相对较小。 重度危害区在毒源周围附近区域,毒气浓度高为致死浓度,并伴有严重的地面污染,该 区域人员中毒伤亡多,工厂设施破坏和污染严重。救援重点为切断毒源,抢救中毒伤员,保 护、转移其他毒品及消除渗漏或散布出来的液态或粉态毒物。救援力量以专业人员为主,必 须携带特殊救援器材和穿戴全身防护器材进行抢险救灾,对重度危害区的救援危险性大,必 须加强救援技术的勤务保障和现场指挥。 中度危害区在距事故中心区稍远的下风方向范围。该区毒气浓度仍较高,较长时间吸人 可引起严重中毒,也可发生死亡。该区无防护人员基本失去自我救援能力,需组织专业救援 人员和社会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帮助撤离和抢险救灾。在该区个人防护应以过滤式防毒面具 为主,抢险时可戴橡皮手套及穿长筒雨靴进行防护。 轻度危害区在距事故中心区较远的下风方向范围。该区毒气浓度较低,边缘区可接近允 许标准,长时间在该区的无防护人员可出现轻度中毒症状,以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 离开毒区可能不需特殊治疗就可慢慢恢复。该区一般无设施破坏,救援工作主要是动员社会 力量帮助无防护的居民组织转移、疏散和撤离,控制人员、车辆进入毒区。该区可采用防毒 面具或自制简易防护器材进行自我防护,并警惕与从重度和中度毒区撤下的人员、车辆接触 发生间接中毒。 (三)毒物作用特点 化学毒物对人员的伤害作用与其他灾害相比有其特点。 1、毒性伤害大 化学毒物以其特有的毒性对人员起伤害作用,伤害作用的大小又取决于 发生化学事故的毒物的毒性。毒性大伤害人员就多,毒性小则伤害人员少且易救治。毒性大 的毒物有的无色无味,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只要不知不觉地吸入几口或皮肤上沾上一些就可 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2、中毒途径多 化学毒物致人伤亡的途径远较其他灾害为多,有的化学毒物既可通过呼 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消化道误食等使人员直接中毒;也可使执行救援时接触中毒伤员污染 的服装等引起间接中毒。其中以呼吸道吸入中毒对人员危害最大,而且防护又困难,所以在 执行救援任务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呼吸道及眼睛等暴露器官的个人防护

3、危害速度快特别是毒气云团,起始浓度很高,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只要几分钟就可 迅速扩散到下风方向的广大地域,使人员造成严重危害。有些化学性火灾,原来无毒的高分 子装饰材料经燃烧热解出有毒气体也可迅速使人中毒伤亡。而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同样可在高 温下挥发成有毒蒸气往下风方向逸散,危害救援人员及事故周围区域的居民生命安全 4、毒效时间长化学毒物的毒气云团可在事故后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再生的毒气云 团持续时间更长,可持续几十分钟至几小时。特别在风速较小时毒气云团可经久不散,而在 低洼处,建筑通风不良处有毒气体可滞留较长时间。而液体和粉态化学毒物可持续几小时甚 至几天,如不采取消毒措施,很难消除其危害。 5、危謇范围广化学毒物的毒气云团危害范围很广,常常达到几十平方米至几十平方公 里,在较大范围的空间染毒。毒气不仅能伤害室外的地面人员,还可通过密闭不严的门窗 缝隙等毒害室内人员。液态和粉态毒物则可染毒地面、马路,还可通过车辆行驶扩散到更远 的地方。 6、防护救治难化学毒物引起的人员中毒,既可出现单纯毒物中毒,还可发生共存化学 品反应引起次生的化学毒物中毒。以及燃烧、爆炸引起的烧伤、爆震伤、骨折等复合伤,这 就为诊断和救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事故中心区域情况复杂,可能随着灾情的发展,在 局部形成“高温、缺氧、剧毒”等特殊微小环境,这就给防护和消除毒物増加了难度。不同 的毒物需用不同的防护方法和防护器材,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参加救援的 工作人员避免人海战术,而要讲究科学方法救助。 第五节化学毒物中毒途径与临床表现 化学毒物的中毒途径 (-)呼吸道吸入中毒 这是化学事故发生后最多也是最危险的一个中毒途径。因为有毒气体毒性高,一旦被呼 吸道吸入后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并作用于靶器官,产生毒理作用并导致中毒症状的出现。由于 有毒气体无色无味,吸入一口就可发生中毒死亡,必须有特殊的防毒面具才能进行防护,而 发生化学事故后不可能有许多防毒面具备用,而有毒气体又无孔不入,可对无防护的居民发 生中毒伤害 (二)皮肤接触中毒 有毒气体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可能性很小,但在夏天或湿热多汗的皮肤对一些水溶性较大 的有毒气体如氨、氯可对皮肤产生刺激或腐蚀作用 但有毒液体可通过大面积的皮肤染毒或通过染毒服装渗透而引起皮肤中毒,吸收后引起 全身中毒反应;也可对染毒的局部皮肤引起腐蚀作用。 (三)眼中毒

3、危害速度快 特别是毒气云团,起始浓度很高,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只要几分钟就可 迅速扩散到下风方向的广大地域,使人员造成严重危害。有些化学性火灾,原来无毒的高分 子装饰材料经燃烧热解出有毒气体也可迅速使人中毒伤亡。而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同样可在高 温下挥发成有毒蒸气往下风方向逸散,危害救援人员及事故周围区域的居民生命安全。 4、毒效时间长 化学毒物的毒气云团可在事故后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再生的毒气云 团持续时间更长,可持续几十分钟至几小时。特别在风速较小时毒气云团可经久不散,而在 低洼处,建筑通风不良处有毒气体可滞留较长时间。而液体和粉态化学毒物可持续几小时甚 至几天,如不采取消毒措施,很难消除其危害。 5、危害范围广 化学毒物的毒气云团危害范围很广,常常达到几十平方米至几十平方公 里,在较大范围的空间染毒。毒气不仅能伤害室外的地面人员,还可通过密闭不严的门窗、 缝隙等毒害室内人员。液态和粉态毒物则可染毒地面、马路,还可通过车辆行驶扩散到更远 的地方。 6、防护救治难 化学毒物引起的人员中毒,既可出现单纯毒物中毒,还可发生共存化学 品反应引起次生的化学毒物中毒。以及燃烧、爆炸引起的烧伤、爆震伤、骨折等复合伤,这 就为诊断和救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事故中心区域情况复杂,可能随着灾情的发展,在 局部形成“高温、缺氧、剧毒”等特殊微小环境,这就给防护和消除毒物增加了难度。不同 的毒物需用不同的防护方法和防护器材,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参加救援的 工作人员避免人海战术,而要讲究科学方法救助。 第五节 化学毒物中毒途径与临床表现 一、化学毒物的中毒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中毒 这是化学事故发生后最多也是最危险的一个中毒途径。因为有毒气体毒性高,一旦被呼 吸道吸入后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并作用于靶器官,产生毒理作用并导致中毒症状的出现。由于 有毒气体无色无味,吸入一口就可发生中毒死亡,必须有特殊的防毒面具才能进行防护,而 发生化学事故后不可能有许多防毒面具备用,而有毒气体又无孔不入,可对无防护的居民发 生中毒伤害。 (二)皮肤接触中毒 有毒气体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可能性很小,但在夏天或湿热多汗的皮肤对一些水溶性较大 的有毒气体如氨、氯可对皮肤产生刺激或腐蚀作用。 但有毒液体可通过大面积的皮肤染毒或通过染毒服装渗透而引起皮肤中毒,吸收后引起 全身中毒反应;也可对染毒的局部皮肤引起腐蚀作用。 (三)眼中毒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