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一五”发展回顾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33 (三)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四)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明显 (五)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一)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 (二)融合创新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456677 (三)工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 (四)国内外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8 、“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二)发展目标 1、结构目标. 2、创新目标. 3、节能环保目标. 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12 (一)主要任务 集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领域,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3、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构建合理分工体系
I 目 录 前言................................................................1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1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3 (三)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3 (四)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明显............................................................................4 (五)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5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6 (一)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6 (二)融合创新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7 (三)工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7 (四)国内外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8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9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9 (二)发展目标................................................................................................. 10 1、结构目标................................................................................................10 2、创新目标................................................................................................ 11 3、节能环保目标........................................................................................ 11 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12 (一)主要任务................................................................................................. 12 1、集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12 2、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领域,培育产业新增长点................................13 3、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构建合理分工体系............................................13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区域新增长极.… 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促进产业均衡发展. 6、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455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8、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二)发展重点… 16 计算机 2、通信设备 数字视听 4、集成电路 5、关键电子元器件 6、电子材料 7、新型显示器件 8、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 9、发光二极管(LED) 10、太阳能光伏 ll、信息技术应用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三)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66 (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业组织结构.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隹战略,提升产业竞争佛势
II 4、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区域新增长极....................................14 5、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促进产业均衡发展................................14 6、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5 7、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15 8、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16 (二)发展重点................................................................................................. 16 1、计算机....................................................................................................16 2、通信设备................................................................................................18 3、数字视听................................................................................................20 4、集成电路................................................................................................22 5、关键电子元器件....................................................................................24 6、电子材料................................................................................................25 7、新型显示器件........................................................................................26 8、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27 9、发光二极管(LED)............................................................................28 10、太阳能光伏..........................................................................................29 11、信息技术应用......................................................................................32 五、保障措施.......................................................34 (一)健全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34 (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35 (三)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6 (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36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战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37
(六)加強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子规划1: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 子规划2: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 46 子规划3: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 62
III (六)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8 子规划 1: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30 子规划 2: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46 子规划 3: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62
前言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 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 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是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 要基石。“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 电子信息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 升发展质量效益、由大变强的攻坚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工业转型 升级“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 五”规划》及《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 和要求,编制《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 为“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抓住国家经济社 会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 利影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了产
1 前 言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 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 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是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 要基石。“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 电子信息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 升发展质量效益、由大变强的攻坚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工业转型 升级“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 五”规划》及《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 和要求,编制《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 为“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抓住国家经济社 会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 利影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了产
业的稳步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 63945亿元,较2005年(31010亿元)翻一番,五年间年均 增速超过15%;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 以上;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等主要整机产品产量分别达 12亿台、2.5亿台和10亿部,均占全球总产量40%以上, 五年间年均增速分别为74%、24.9%和26.9%;规模以上电 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达880万人,比2005年增长329万 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从2005年的8%提高到10%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一五”规模指标增长情况表 指标 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 销售收入(亿元) 31010 63945 15.6 利润(亿元) 1358 2825 15.8 出口额(亿美元) 2682 5912 17.1 从业人员(万人) 551 98
2 业的稳步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2010 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 63945 亿元,较 2005 年(31010 亿元)翻一番,五年间年均 增速超过 15%;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30% 以上;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等主要整机产品产量分别达 1.2 亿台、2.5 亿台和 10 亿部,均占全球总产量 40%以上, 五年间年均增速分别为 7.4%、24.9%和 26.9%;规模以上电 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达 880 万人,比 2005 年增长 329 万 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从 2005 年的 8%提高到 10%。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一五”规模指标增长情况表 指标 2005 年 2010 年 年均增长(%) 销售收入(亿元) 31010 63945 15.6 利润(亿元) 1358 2825 15.8 出口额(亿美元) 2682 5912 17.1 从业人员(万人) 551 880 9.8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技术升级换代加快,高端产品增速强劲。2010年,平板 电视、笔记本电脑占彩电和计算机比重均已超过75%,多条 集成电路12英寸线、首条六代液晶面板线建成投产。积极 适应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新趋势,大型整机企业向服务 领域延伸,着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应 用。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骨干企业竞 争力显著增强。2005年到2010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主营 业务收入由9643亿元增长到15354亿元,创造了全行业14 的销售收入、1/3以上的利润和1/2以上的税收出现了华为、 联想、海尔等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中、西部地区发展 步伐加快,2008年至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 售收入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三)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国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重大专项持续实施,企业 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 (TFT-CD)和等离子显示屏(PDP)面板规模化生产技术
3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技术升级换代加快,高端产品增速强劲。2010 年,平板 电视、笔记本电脑占彩电和计算机比重均已超过 75%,多条 集成电路 12 英寸线、首条六代液晶面板线建成投产。积极 适应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新趋势,大型整机企业向服务 领域延伸,着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应 用。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骨干企业竞 争力显著增强。2005 年到 2010 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主营 业务收入由 9643 亿元增长到 15354 亿元,创造了全行业 1/4 的销售收入、1/3 以上的利润和 1/2 以上的税收,出现了华为、 联想、海尔等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中、西部地区发展 步伐加快,2008 年至 2010 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 售收入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 个百分点以上。 (三)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国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重大专项持续实施,企业 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 (TFT-LCD)和等离子显示屏(PDP)面板规模化生产技术
取得重大进展,填补了国产平板电视面板空白。中央处理器 (CPU)移动通信芯片等一批中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取得突 破,65纳米先进工艺和高压工艺等特色技术实现量产,三维 封装等新型封裝技术均有开发和生产应用。高密度离子刻蚀 机、大角度离子注入机等集成电路核心制造设备进入生产 线。干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硏制成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 TD-SCDMA)技术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体系,实现规模商用,40G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领域取得 技术突破。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及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有力推进,形成了 时分双工长期演进技术(TD-LTE入数字视频编解码标准 (AVS)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DRA)地面数字电视传输 标准(DTMB入闪联等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的技术标 准。2010年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万件, 稳居各行业之首。 (四)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明显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福厦沿海四大产业
4 取得重大进展,填补了国产平板电视面板空白。中央处理器 (CPU)、移动通信芯片等一批中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取得突 破,65 纳米先进工艺和高压工艺等特色技术实现量产,三维 封装等新型封装技术均有开发和生产应用。高密度离子刻蚀 机、大角度离子注入机等集成电路核心制造设备进入生产 线。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A)技术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体系,实现规模商用,40G 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领域取得 技术突破。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及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有力推进,形成了 时分双工长期演进技术(TD-LTE)、数字视频编解码标准 (AVS)、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DRA)、地面数字电视传输 标准(DTMB)、闪联等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的技术标 准。2010 年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 110 万件, 稳居各行业之首。 (四)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明显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福厦沿海四大产业
集聚区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和从业人员占全行业 比重均已超过80%,建立了高度细化的产业配套分工体系, 具备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发展成为影响全球市场的 国际化生产制造基地,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整机制造、光电 子、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特色化发展的产业基地,产业 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五)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 信息技术及产品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两化深度融 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钢铁、化工、汽车、船舶、航空 等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关 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 步伐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和渗透,汽 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交通、金融电子等量大 面广、拉动性强的产品及信息系统发展迅速,为加快推进国 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 和产品支撑
5 集聚区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和从业人员占全行业 比重均已超过 80%,建立了高度细化的产业配套分工体系, 具备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发展成为影响全球市场的 国际化生产制造基地,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整机制造、光电 子、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特色化发展的产业基地,产业 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五)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 信息技术及产品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两化深度融 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钢铁、化工、汽车、船舶、航空 等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 60%,关 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 50%,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 步伐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和渗透,汽 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交通、金融电子等量大 面广、拉动性强的产品及信息系统发展迅速,为加快推进国 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 和产品支撑
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制造大国的地位进一步 巩固,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但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 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产业总体上仍处价值链中低端,代工制造和加工贸易所占比 重较高,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资源配置 较为分散,产业政策环境亟待完善,内需带动机制尚未健全。 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 在“十二五”时期着力解决。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仍是当 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新一 代信息技术正在步入加速成长期,带动产业格局深刻变革。 金融危机以来,不仅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 区纷纷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抢占未来 技术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也着力发 展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尤为迅速,竞争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激
6 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制造大国的地位进一步 巩固,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但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 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产业总体上仍处价值链中低端,代工制造和加工贸易所占比 重较高,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资源配置 较为分散,产业政策环境亟待完善,内需带动机制尚未健全。 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 在“十二五”时期着力解决。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一)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仍是当 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新一 代信息技术正在步入加速成长期,带动产业格局深刻变革。 金融危机以来,不仅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 区纷纷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抢占未来 技术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也着力发 展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尤为迅速,竞争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