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匙 绪论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一章机体基本生理过程 理论课 第一节稳态与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对象草业科学专 生命的基本特征 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的1.掌握: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概念、兴奋性的概念、内环境与稳态的概 2.熟悉: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新陈代谢的概念 3.了解:动物生理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任务及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科的相关概念 2.兴奋性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匚教学难点 解释动物生理学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理论联系实际 课时安排(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生理学发展简史、 、生理学概念及分支、动物生理学概念及研究对象、目的、任务。 发展状况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简介该门课程以后的学习中的地位 四、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五、生命的基本特征 六、内环境与稳态 1.动物生理学概念 结 2.对学生学习动物生理学的要求 (5分 1.可以从哪几个水平研究动物生理学?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哪些? 3.何为稳态,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4.兴奋性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1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绪 论 第一章 机体基本生理过程 第一节稳态与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内环境与稳态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概念、兴奋性的概念、内环境与稳态的概 念 2.熟悉: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新陈代谢的概念 3.了解:动物生理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任务及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科的相关概念 2. 兴奋性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教学难点 解释动物生理学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理论联系实际) 课时安排(分钟) 15 15 10 10 25 20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二、生理学概念及分支、动物生理学概念及研究对象、目的、任务。 三、发展状况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简介该门课程以后的学习中的地位 四、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五、生命的基本特征 六、内环境与稳态 小 结 (5 分 钟) 1.动物生理学概念 2.对学生学习动物生理学的要求 思 考 题 1. 可以从哪几个水平研究动物生理学? 2.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哪些? 3. 何为稳态,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4. 兴奋性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一节稳态与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课型|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第二节膜的结构及物质转运功能 对象草业科学专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教学目的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 理 2.熟悉: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兴奋的同一细胞上的传递、组织兴奋性的 变化过程、兴奋与刺激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教学难点1.机体机能活动的调控模式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课时安排(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特点,介绍反馈的概念和在生 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一)膜的结构及物质转运功能 简要介绍细胞膜的结构 四、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2.主动转运3.胞吐与入胞式物 质转运 40分钟五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产生机理 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小结(5分钟)1.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各自特点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思考题1.何为反馈?其生理意义是什么?(正、负) 2.举例说明机体机能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之特点和相互关系? 3.试述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并各举一例
2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一节 稳态与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膜的结构及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 理 2.熟悉: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兴奋的同一细胞上的传递、组织兴奋性的 变化过程、兴奋与刺激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教学难点 1.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控模式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教学方法 讲述 课时安排(分钟) 20 30 40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特点,介绍反馈的概念和在生 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一)膜的结构及物质转运功能 三、简要介绍细胞膜的结构 四、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 3.胞吐与入胞式物 质转运 五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产生机理 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小 结(5 分钟) 1.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各自特点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思 考 题 1.何为反馈?其生理意义是什么?(正、负) 2. 举例说明机体机能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之特点和相互关系? 3.试述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并各举一例
4.名词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5.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二章神经系统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一节(一)神经纤维、突触 理论课 第二节反射中枢活动一般规律 对象草业科学专 教学目的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 特征、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理解:突触传递机理 3.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及传导速度 教学重点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特征 2.中枢兴奋和抑制 教学难点1.突触传递的冲动的过程和机理 教学方法讲述 课时安排(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简述上次课重点内容 、简述神经元的结构、详细解释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简要介绍神经 纤维的分类及其传到速度 、详细介绍突触的分类、结构 四、着重讲述传递机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五、神经递质:外周性神经递质、中枢性神经递质、递质的受 体学说 15 六、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传布的特征 小 结「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 2.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特征 (5分钟)3.递质的受体学说的重要性 思考题1.简答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名词解释:突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 4.名词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5. 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二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一)神经纤维、突触 第二节 反射中枢活动 一般规律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 特征、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理解:突触传递机理 3.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及传导速度 教学重点 1.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特征 2.中枢兴奋和抑制 教学难点 1. 突触传递的冲动的过程和机理 教学方法 讲述 课时安排(分钟) 5 25 20 15 15 15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简述上次课重点内容 二、简述神经元的结构、详细解释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简要介绍神经 纤维的分类及其传到速度 三、详细介绍突触的分类、结构 四、着重讲述传递机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五、神经递质:外周性神经递质、中枢性神经递质、递质的受 体学说 六、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传布的特征 小 结 (5 分钟) 1.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 2. 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特征 3.递质的受体学说的重要性 思 考 题 1.简答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名词解释:突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神经递质的概念、分类、生理学意义
4 3.神经递质的概念、分类、生理学意义
动物生理学 理 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果型动物生理学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理论课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对象草业科学专 教学目的 1.掌握: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及相 关概念、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2.熟悉:感受器分类及其一般生理特性,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了解:感觉传导通路、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教学重点1.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感觉传导通路、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教学方法讲述 课时安排(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复习上次课重点内容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感受器、脊髓的感觉传导通路、丘脑及其感 觉投射系统、大脑皮质的分析功能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调节、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 的调节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及功能 四、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小结(5分总结本次课所讲的重要内容 思考题 感受器活动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2.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躯体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射规律? 4.名词解释: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 5.植物性神经的特征和生理功能?
5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及相 关概念、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2.熟悉:感受器分类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了解:感觉传导通路、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教学重点 1. 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 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 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 感觉传导通路、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教学方法 讲述 课时安排(分钟) 5 35 25 30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复习上次课重点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感受器、脊髓的感觉传导通路、丘脑及其感 觉投射系统、大脑皮质的分析功能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调节、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 的调节 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及功能 四、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小 结(5 分 钟) 总结本次课所讲的重要内容 思 考 题 1.感受器活动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2.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躯体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射规律? 4.名词解释: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 5. 植物性神经的特征和生理功能?
动物生理学 理 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三章血液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理论课 第二节血浆第三节红细胞 对象草业科学专 第四节白细胞第五节生理止血机制 教学目的1.掌握:血浆主要功能红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2.熟悉: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血液凝固的主要过程 3.了解:红、白细胞数量与形态、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教学重点1.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2.血浆主要功能、红、白细胞的功能 3.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学难点十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学方法十讲述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10分钟 、测验前4次课所讲授的内容:名词解释或一道简答题 15分钟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15分钟 血浆的成分及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 10分钟四、红细胞数量、功能 10分钟五、白细胞形态,数量,主要功能 20分钟六、血液凝固过程、抗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 15分钟 七、促凝和延缓血液凝固方法 结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5分钟) 名词解释: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清、血浆、溶血、红细胞渗透脆性、血细胞比容 2.简答血浆主要功能 3.红细胞的主要功能 4.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5.简答血液凝固的过程 6.列举促凝和延缓凝血的主要方法
6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第二节 血浆 第三节 红细胞 第四节白细胞 第五节 生理止血机制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血浆主要功能 红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2.熟悉: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血液凝固的主要过程 3.了解:红、白细胞数量与形态、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教学重点 1.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 2. 血浆主要功能、红、白细胞的功能 3.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学难点 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述 课时安排 1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20 分钟 1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测验前 4 次课所讲授的内容:名词解释或一道简答题 二、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三、血浆的成分及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 四、红细胞数量、功能 五、白细胞形态, 数量,主要功能 六、血液凝固过程、抗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 七、促凝和延缓血液凝固方法 小 结 (5 分钟) 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思 考 题 1. 名词解释: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清、血浆、溶血、红细胞渗透脆性、血细胞比容 2. 简答血浆主要功能 3.红细胞的主要功能 4.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5. 简答血液凝固的过程 6.列举促凝和延缓凝血的主要方法
动物生理学 理 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四章血液循环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一节心肌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 理论课 种变化 对象草业科学专 第二节血管的生理活动 教学目的.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 2.熟悉 教学重点1.心肌生理特性 「教学难点心肌生物电现象、心动周期中心内压及容积的变化 匚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5分钟 、复习上次课内容 20分钟 心肌的生理特性 20分钟 心动周期与心率 10分钟四、心音及心电图 10分钟五、心输出量以及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10分钟六、血管分类、血压的概念 20分钟 七、动脉血压及影响因素 结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2.心肌生理特性 (5分钟) 阐明心肌的生理特性? 2.简答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3.名词解释: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心音、血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 4.理解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7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肌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 种变化 第二节 血管的生理活动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 2.熟悉: 教学重点 1. 心肌生理特性 2. 教学难点 心肌生物电现象、心动周期中心内压及容积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讲授 课时安排 5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20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复习上次课内容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动周期与心率 四、心音及心电图 五、心输出量以及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六、血管分类、血压的概念 七、 动脉血压及影响因素 小 结 (5 分钟) 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2.心肌生理特性 思 考 题 1. 阐明心肌的生理特性? 2. 简答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3. 名词解释: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心音、血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 4. 理解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动物生理学 理 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四节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液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理论课 对象「草业科学专 教学目的1.掌握: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 2.熟悉:心脏的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 3.了解:静脉血压静脉回流、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1.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2.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教学难点组织液的生成、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教学方法讲述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5分钟 、复习上次课内容 20分钟 微循环组成与机能、微循环的调节 35分钟三、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分钟四、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15分钟五、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5分钟)2.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思考题1.阐述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因素 2.阐述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8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四节 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液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 2.熟悉:心脏的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 3.了解:静脉血压静脉回流、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 1.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教学难点 组织液的生成、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教学方法 讲述 课时安排 5 分钟 20 分钟 35 分钟 20 分钟 1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复习上次课内容 二、微循环组成与机能、微循环的调节 三、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四、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五、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小 结 (5 分钟) 1.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思 考 题 1.阐述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因素 2. 阐述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动物生理学 理 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五章呼吸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一节肺通气 论课 第二节气体交换和运输 对象草业科学专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目的.掌掘:肺通气原理、呼吸过程中气体的交换和运输途径,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化 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熟悉:相关概念(呼吸、肺通气 潮气量、血氧饱和度等) 3.了解: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教学重点1.肺通气原理、呼吸过程中气体的交换和运输途径 2.氧解离曲线及生理学意义、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教学难点氧解离曲线及生理学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5分钟 、课前复习上次课内容 5分钟 概述呼吸过程和生理学意义 25分钟三、肺通气的结构基础和功能、肺通气原理 10分钟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25分钟五、气体的运输和气体交换 20分钟六、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0分钟七、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影响(包括二氧化碳、低氧、氢离子浓度) 结总结本次课的内容 (5分钟) 思考题.名词解释:呼吸、肺通气胸内压、潮气量、血氧饱和度 2.简述肺通气原理 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及其生理意义 机体对缺氧环境的呼吸调节是如何实现的(化学感受性反射等)? 6.肺牵张反射存在的生理学意义?
9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二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肺通气原理、呼吸过程中气体的交换和运输途径, 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化 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熟悉:相关概念(呼吸、肺通气、胸内压、潮气量、血氧饱和度等) 3.了解: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教学重点 1. 肺通气原理、呼吸过程中气体的交换和运输途径。 2. 氧解离曲线及生理学意义、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教学难点 氧解离曲线及生理学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 课时安排 5 分钟 5 分钟 25 分钟 10 分钟 25 分钟 20 分钟 10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课前复习上次课内容 二.概述呼吸过程和生理学意义 三、肺通气的结构基础和功能、肺通气原理、 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五、气体的运输和气体交换 六、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七、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影响(包括二氧化碳、低氧、氢离子浓度) 小 结 (5 分钟) 总结本次课的内容 思 考 题 1. 名词解释:呼吸、肺通气、胸内压、潮气量、血氧饱和度 2. 简述肺通气原理 3.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及其生理意义。 5.机体对缺氧环境的呼吸调节是如何实现的(化学感受性反射等)? 6.肺牵张反射存在的生理学意义?
动物生理学 理 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六章消化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一节概述 论课 二节口腔内的消化 对象草业科学专 三节单胃内的消化 第四节复胃内的消化 教学目的.掌握:消化方式、唾液的生理功能、单胃内的消化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胃肠激素的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运动的 形式 3.了解:口腔内消化过程、胃的排空及调节 教学重点1.唾液的生理功能 2.单胃内的消化 匚教学难点「单胃内的消化 教学方法讲述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10分钟测验前几次课所讲授的内容 10分钟一、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胃肠道功能的调节 15分钟 、口腔内的消化, 15分钟三、单胃内的消化 45分钟四、复胃内的消化 五、瘤胃和网胃内消化(包括瘤胃内微生物生存的条件、瘤胃和 网胃内消化、瘤胃微生物种类及作用、瘤胃内消化代谢过程) 结1.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 2.唾液的生理作用 (5分钟)3.单胃内消化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1.简答消化的方式和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 2.唾液的生理作用 3.单胃内胃液的作用及胃液的分泌调节,瘤胃微生物生存条件 4.有关概念:容受性舒张、胃的排空、肠胃反射 名词解释:反刍:食管沟反射:噯气
10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六章 消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第三节 单胃内的消化 第四节 复胃内的消化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消化方式、唾液的生理功能、单胃内的消化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胃肠激素的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运动的 形式 3.了解:口腔内消化过程、胃的排空及调节 教学重点 1. 唾液的生理功能 2. 单胃内的消化 教学难点 单胃内的消化 教学方法 讲述 课时安排 10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4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测验前几次课所讲授的内容 一、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胃肠道功能的调节 二、口腔内的消化, 三、单胃内的消化 四、复胃内的消化 五、瘤胃和网胃内消化(包括瘤胃内微生物生存的条件、瘤胃和 网胃内消化、瘤胃微生物种类及作用、瘤胃内消化代谢过程) 小 结 (5 分钟) 1.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 2.唾液的生理作用 3.单胃内消化的主要内容 思 考 题 1.简答消化的方式和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 2.唾液的生理作用 3.单胃内胃液的作用及胃液的分泌调节,瘤胃微生物生存条件 4.有关概念:容受性舒张、胃的排空、肠胃反射 名词解释:反刍;食管沟反射;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