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沁园春·雪 第1课 第1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9月日执行时间:2010年9月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3、知识与技能: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1、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2、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朗读并试背全诗 2、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 2、释题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题目。 3、回忆词的有关知识:概念、分类、派别 4、字词,学生板演 qin wel fen rao xun shu 注音沁惟分外妖娆逊数风流人物成吉思汗 pang bo yin 5、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全词。力争在短时间内读熟。 6、结合预习提示一,介绍1936年写作背景和1945年发表背景,强调都处在历史 转折时期,以显示词的写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 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 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 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 《沁园春·雪》。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 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 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抒情,融情 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 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 华,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 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 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7、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上阕字面意思,并解释上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1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沁园春·雪 第 1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 年 9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 年 9 月 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3、知识与技能: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批注: 重点难点: 1、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2、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 朗读并试背全诗。 2、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 2、释题: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题目。 3、回忆词的有关知识:概念、分类、派别 4、字词,学生板演 qìn wéī fèn ráo xùn shǔ hán chán yú 注音 沁 惟 分外 妖娆 逊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 单 于 páng bó yìn 磅 礴 胤 5、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全词。力争在短时间内读熟。 6、结合预习提示一,介绍 1936 年写作背景和 1945 年发表背景,强调都处在历史 转折时期,以显示词的写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 1935 年 10 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 年 1 月 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 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 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 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 《沁园春·雪》。1945 年 8 月 28 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 后于 1945 年 11 月 14 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 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抒情,融情 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 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 华,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 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 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7、 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上阕字面意思,并解释上阕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8、根据意思划分上阕层次。 结合课文分析层次(三层):上阕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写,哪些地方是具体描写, 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借以明确层次。 9、概括描写,即开头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千里”与“万里”互文,写出“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2)“冰封”与“雪飘”的基本色泽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景象 (3)诗人登高望远与借助想象拓展视觉形象,显示宏大气魄 10、具体描写,即中间七句的分析和领会: (1)“望”字领起哪几句? (2)“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静? (3)静景:写“长城”写“大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定意义?“内外“上下 展示了怎样广阔的地区?“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是什么景象 (4)动景:“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舞”在“弛;变静态为动态?动态描写 展示了什么样的美?“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势的活力? ll、想象之景,即最后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什么词表现了以下所写是想象之景 (2)“晴日”景象是怎样别有境界,有什么含义 12、总结本节课内容,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写景手法的运用 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13、学生朗读课文并背诵上阕 4、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2)熟背上阕(3)预习下阕 板书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冰:封(静态)千里 (总写)雪:飘(动态)万里 长城:惟余莽莽 静态实景 登高远望大河:顿失滔滔 上阕(具体写)群山:银蛇舞 动态 高原:蜡象弛红装素裹:交相辉映想象 晴日景象之景 分外妖娆:艳丽多姿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2 8、根据意思划分上阕层次。 结合课文分析层次(三层):上阕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写,哪些地方是具体描写, 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借以明确层次。 9、概括描写,即开头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千里”与“万里”互文,写出“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2)“冰封”与“雪飘”的基本色泽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景象; (3)诗人登高望远与借助想象拓展视觉形象,显示宏大气魄。 10、具体描写,即中间七句的分析和领会: (1) “望”字领起哪几句? (2) “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静? (3) 静景:写“长城”,写“大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定意义?“内外”“上下” 展示了怎样广阔的地区?“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是什么景象? (4) 动景:“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舞”在“弛”,变静态为动态?动态描写 展示了什么样的美?“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势的活力? 11、想象之景,即最后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 什么词表现了以下所写是想象之景? (2) “晴日”景象是怎样别有境界,有什么含义? 12、总结本节课内容,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写景手法的运用 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13、学生朗读课文并背诵上阕。 14、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熟背上阕 (3) 预习下阕 板书 沁 园 春 ·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冰:封(静态)千里 (总写) 雪:飘(动态)万里 长城:惟余莽莽 静态 实景 登高远望 大河:顿失滔滔 上阕 (具体写) 群山:银蛇舞 动态 高原:蜡象弛 红装素裹:交相辉映 想象 晴日景象 之景 分外妖娆:艳丽多姿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沁园春·雪 第1课 第2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9月日执行时间:2010年9月日 教学目标: 批注 知识与技能:理解下阕的字面意识和深刻含义 2、知识与技能: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3、过程与方法:理解抒情、议论手法相结合的写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伟大抱负 重点难点: 1、理解抒情、议论手法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伟大抱负。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注音、解释 (2)齐读、抽背课文 2、复习课文内容导入下阕的学习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下阕的字面意思,并解释下阕, 4、划分下阕层次(分为三层)。结合以下三个问题以明确层次 (1)下阕怎样由上阕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2)选择了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又是怎样评价的? (3)怎样歌颂今天的英雄人物? 5、过渡句的分析和领会: (1)江山如此多娇;娇”字照应了上阕的哪些描写? (2y“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字有什么含义,“折腰”概括了什么内容? 6、评价古代英雄人物句的分析和领会: (1)“惜”字领起拿几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2)词里选择了哪些古代英雄人物加以评价?你知道他们的历史事迹吗?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御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出现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统一五代十国,加强中央集权。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统 的多民族国家后,尊其为元太祖。 他们都是封建统治阶级英雄人物,对祖国的发展和繁荣有一定贡献。 (3)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含义,“略”稍”的准确性,“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含义, 只识”与“略”稍”的比较。 7、赞颂无产阶级英雄句子的分析和领会: (1)“今朝”指什么朝代?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3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沁园春·雪 第 1 课 第 2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 年 9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 年 9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下阕的字面意识和深刻含义; 2、知识与技能: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3、过程与方法:理解抒情、议论手法相结合的写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伟大抱负。 批注: 重点难点: 1、理解抒情、议论手法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伟大抱负。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内容: (1) 字词:注音、解释 (2) 齐读、抽背课文 2、复习课文内容导入下阕的学习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下阕的字面意思,并解释下阕, 4、划分下阕层次(分为三层)。结合以下三个问题以明确层次: (1) 下阕怎样由上阕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2) 选择了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又是怎样评价的? (3) 怎样歌颂今天的英雄人物? 5、过渡句的分析和领会: (1)“江山如此多娇”,“娇”字照应了上阕的哪些描写? (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字有什么含义,“折腰”概括了什么内容? 6、评价古代英雄人物句的分析和领会: (1)“惜”字领起拿几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2)词里选择了哪些古代英雄人物加以评价?你知道他们的历史事迹吗?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御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出现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统一五代十国,加强中央集权。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后,尊其为元太祖。 他们都是封建统治阶级英雄人物,对祖国的发展和繁荣有一定贡献。 (3)“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含义,“略”“稍”的准确性,“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含义, “只识”与“略”“稍”的比较。 7、赞颂无产阶级英雄句子的分析和领会: (1)“今朝”指什么朝代?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2)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3)回顾上一层,想一想为什么选择历代帝王这个系列加以评论,而不评说古 代农民起义领袖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 8、教师归纳、总结下阕 阕议论兼抒情,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9、学生齐读课文力争背诵 10、总结全文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写、有具体写(有静态写、有动态写) 词的下阕议论兼抒情,评古是为了论今,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 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2)用词准确、精练而鲜明 动词极富形象,形容词不但极富形象而且色彩鲜艳,副词十分确切增强表现力。 (3)多种修辞说法的运用 比喻、借代、对偶 l1、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2)背诵全词、能够默写 (3)完成课后习题(4)预习下一课 板书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江山多娇 渡 英雄折腰 秦始皇 略输文采 下汉武帝 评古唐太宗封建帝王 阕稍逊风骚 宋太祖 成吉思汗只识射雕 风流人物无产阶级 颂今(点睛之笔) 还看今朝革命英雄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4 (2)“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3)回顾上一层,想一想为什么选择历代帝王这个系列加以评论,而不评说古 代农民起义领袖。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 8、教师归纳、总结下阕 下阕议论兼抒情,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9、学生齐读课文力争背诵 10、总结全文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写、有具体写(有静态写、有动态写) 词的下阕议论兼抒情,评古是为了论今,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 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2)用词准确、精练而鲜明 动词极富形象,形容词不但极富形象而且色彩鲜艳,副词十分确切增强表现力。 (3)多种修辞说法的运用 比喻、借代、对偶 11、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全词、能够默写 (3)完成课后习题 (4)预习下一课 板书 沁 园 春 · 雪 毛泽东 江山多娇 过渡 英雄折腰 秦始皇 略输文采 下 汉武帝 评古 唐太宗 封建帝王 阕 稍逊风骚 宋太祖 成吉思汗 只识射雕 风流人物 无产阶级 颂今 (点睛之笔) 还看今朝 革命英雄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雨说 第2课 第1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9月日执行时间:2010年9月日 教学目标: 批注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知识与技能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 步展现。(过程与方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 意境美、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 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解题、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 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 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 名列榜首。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 自成风格。《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 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 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研习课文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田圃(p)禁锢(jin’gu)留滞(zhi)喑(yin)哑(ya)襁( qiang)褓(ba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 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 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 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勺/田圃跟牧场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5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雨说 第 2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 年 9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 年 9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知识与技能)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 步展现。(过程与方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 意境美、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批注: 重点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 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解题、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 年随 家人去台湾,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 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诗人在 80 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 名列榜首。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 自成风格。《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 1979 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 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 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三、研习课文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 o)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 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 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 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蹉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生 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请学生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情调(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三)研讨与探究 1.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 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2.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 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3.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4.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 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 水落石出 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 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6、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 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 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教学后记 6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6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请学生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情调(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三)研讨与探究 1.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 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2.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 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3.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4.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 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 水落石出。 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5.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 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6、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 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 得很轻,而且温声 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雨说 第2课 第2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9月日 执行时间:2010年9月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知识与技能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 步展现。(过程与方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 意境美、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过程: 研讨与探究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 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 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 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 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東 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 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 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 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 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7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雨说 第 2 课 第 2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 年 9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 年 9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知识与技能)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 步展现。(过程与方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 意境美、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批注: 重点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过程: 一、研讨与探究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 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 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 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 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 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 “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 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 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 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8.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一一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 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 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 予春雨以人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 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 的把握。 、练习讲解 1.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 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诗中有两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雨说 郑愁予 雨的来到——景物对比:田圃 牧场 自由 幸福 鱼塘 传递自由、幸福信念的使者 小溪 雨的邀请——亲一亲、跟着走 雨的来意——勇敢地笑 雨的祝福——孩子们嘴里苹果的甜味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8 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8.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 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二、本课总结 本诗于 1979 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 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 予春雨以人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 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 的把握。 三、练习讲解 1.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 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 诗中有两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四、布置作业: 1、 熟读并朗诵诗歌。 2、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星星变奏曲 第3课 第1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9月日执行时间:2010年9月日 教学目标: 批注: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知识与技能)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过程与方法) 4、让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 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 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朦胧诗 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开创朦胧诗派。这 些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 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 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 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 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 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 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 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9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星星变奏曲 第 3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 年 9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 年 9 月 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知识与技能)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过程与方法) 4、让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批注: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 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 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开创朦胧诗派。这 些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 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 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 年生, 北京人。1968 年高中毕业。1980 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 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 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 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 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 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 生活的压抑和東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 星”也被“一颗又一颗ˆ地吹落,可见“夜”ˆ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 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 探究下列问题。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 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 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 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 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 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 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 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 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 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 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 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 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 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三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 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 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10 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 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 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 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 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二)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 探究下列问题。 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 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 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 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 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 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 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 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 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 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 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 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 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 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三)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 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 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