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13课 第1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月日 执行时间:2010年月日 教学目标 批注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 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括号的内容在讲解时展示] 2(月)+1(月)=1(季度)3(天)+4(天)=1(周) 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评价归 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 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 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 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 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 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①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 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色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 发展下去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 1 -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 13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批注: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 2+1=? 3+4=? 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括号的内容在讲解时展示] 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评价归纳: 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 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 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 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 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 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 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 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 发展下去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阅读3-6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 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 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过渡:有人认为,“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价] 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 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 1、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 1+1=?4+9=?5+7=?6+18=? 附答案:1(里)+1(里)=1(公里)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 5(月)+7(月)=1(年)6(小时)+18(小时)=1(天) 2、你来评一评 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一个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家的窗玻璃。这 个孩子跑到长者家里,当头就是一句“·块玻璃多少钱?”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 归纳起来有三种 (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 (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 (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 你赞成哪一种?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有其他看 法也可以提出来 3、学习评价: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讨论、思考、评价 4、教师小结 当你在前进的路上遇到困难,不要丧气,换一个角度,你会看到另一个答案——成 功在不远处微笑。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因为有另一个答案,等你发现它时,就 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六、课后学习拓展 1、莎士比亚说:“思想是自由的精灵。”,法朗士说:“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 气。”,课后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我想发明创造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 2 - 三、阅读 3-6 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 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 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过渡:有人认为,“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价] 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 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 1、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 1+1=? 4+9=? 5+7=? 6+18=? 附答案: 1(里)+1(里)=1(公里) 4(点)+9(点)=1 点(13 点即下午 1 点) 5(月)+7(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2、你来评一评: 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一个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家的窗玻璃。这 个孩子跑到长者家里,当头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钱?”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 归纳起来有三种: (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 (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 (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 你赞成哪一种?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有其他看 法也可以提出来。 3、学习评价: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思考、评价] 4、教师小结 当你在前进的路上遇到困难,不要丧气,换一个角度,你会看到另一个答案——成 功在不远处微笑。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因为有另一个答案,等你发现它时,就 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六、课后学习拓展 1、莎士比亚说:“思想是自由的精灵。”,法朗士说:“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 气。”,课后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我想发明创造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14课 第1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月日 执行时间:2010年月日 教学目标 批注: 知识与技能 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 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 导语1: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 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导语2: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 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 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 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的安阿伯。1962年获 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 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 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 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 3 -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 14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 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批注: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 1: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 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导语 2: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 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 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 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 年生于密执安州的安阿伯。1962 年获 哲学博士学位。1969 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 1974 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 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 1976 年与里 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生字 肇(zho) 埋没(m) 彷徨( pang huang) (2)理解词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 无所不知的极限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 谈论 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5段):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 第三部分(6-12段):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 第四部分(第13段):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 四、小结。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 4 -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生字。 肇(zhào) 埋没(mò) 彷徨(páng huǎng) (2)理解词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 无所不知的极限。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 谈论。 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5 段):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 知。 第三部分(6—12 段):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 第四部分(第 13 段):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 四、小结。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14课 第2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月日 执行时间:2010年月日 教学目标 批注: 知识与技能 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 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1、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 什么?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明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 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 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 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 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 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 必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 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 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 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 致知”的精神。 2、聚焦论证方法,重点学习“摆事实”“道理”相结合的说理方法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 5 -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 14 课 第 2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 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批注: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1、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 什么?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 端?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明 确: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 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 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 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 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 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 必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 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 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 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 致知”的精神。 2、聚焦论证方法,重点学习“摆事实”“道理”相结合的说理方法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学生讨论,明确:(学生参见导练探究赏析1) 延伸拓展,开阔视野;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1、提问:“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证明吗? 明确:(学生参见导练探究赏析3) 历史与现实证明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验 2、讨论: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 例如:生1:下雪了,我伸出双手,接过翩翩飞来的小雪花,在手指温柔的一握中 小雪花不见了,只见手心里泪珠点点,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是水 生2: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 部件,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但我明白了钟表的 工作原理,张翁失表,焉知非福? 教师总结: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 是看我们每个人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 生活才是多彩的,思维才是开阔的。江泽民主席曾说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就在于创新。我们只要立足于实际,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就一定 能取得成功。 质疑问难,互动交流(结合导练综合性学习 1、每人提交一个问题,前后座四人一组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参与同学 讨论 2、每组将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交付教师,教师汇总归纳为1~5个探究主题,组织 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如有问题,可留待学生课余检索资料完成 示例:(1)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在儒 家思想中被埋没了。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思想?(3)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 比较。(4)请用事例来证明研究人文科学也要重视实验精神 3、教师作方法点拨:选择探究方向,确定主题,然后查询资料,并综合分析资料, 初步得出结论,最后一起交流评价,并拟写研究小论文 4、由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组成探究学习小组,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阅 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写成研究小论文,一周后进行成果交 流与评比。 注意:①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②忌全面深入,谈及一面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 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 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 五、布置作业 以《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1) 有知 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 格精 物致知。(2-5) 物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6-12) (论点)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13)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 6 - 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学生讨论,明确:(学生参见导练探究赏析 1) 二、延伸拓展,开阔视野;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1、提问:“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证明吗? 明确:(学生参见导练探究赏析 3) 历史与现实证明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验, 2、讨论: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 例如:生 1:下雪了,我伸出双手,接过翩翩飞来的小雪花,在手指温柔的一握中, 小雪花不见了,只见手心里泪珠点点,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是水。 生 2: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 部件,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但我明白了钟表的 工作原理,张翁失表,焉知非福? …… 教师总结: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 是看我们每个人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 生活才是多彩的,思维才是开阔的。江泽民主席曾说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就在于创新。我们只要立足于实际,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就一定 能取得成功。 三、质疑问难,互动交流(结合导练综合性学习) 1、每人提交一个问题,前后座四人一组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参与同学 讨论。 2、每组将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交付教师,教师汇总归纳为 1~5 个探究主题,组织 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如有问题,可留待学生课余检索资料完成。 示例:(1)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在儒 家思想中被埋没了。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思想?(3)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 比较。(4)请用事例来证明研究人文科学也要重视实验精神。 3、教师作方法点拨:选择探究方向,确定主题,然后查询资料,并综合分析资料, 初步得出结论,最后一起交流评价,并拟写研究小论文。 4、由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组成探究学习小组,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阅 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写成研究小论文,一周后进行成果交 流与评比。 注意:①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②忌全面深入,谈及一面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 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 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 五、布置作业 以《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应致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1) 有知 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 格精 物致知。(2—5) 物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6—12) (论点) 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13)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短文两篇(谈读书) 第15课 第1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月日 执行时间:2010年月日 教学目标 批注: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 论证等。 过程与方法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 作用的认识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 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比喻论证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 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 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 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 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 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 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一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一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 7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 7 -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短文两篇(谈读书) 第 15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 论证等。 过程与方法: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 作用的认识。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批注: 重点难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 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比喻论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 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 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 习法律,1618 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 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 居家著述。1626 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 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 阐证 吹毛求疵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五、探究课文内涵: 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 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 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恰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 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 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六、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见后补充) 七、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 庸的困扰 余秋雨 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 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赶快读书吧! 八、板书设计: 谈读书 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结合” 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 8 - 陷。 五、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 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 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 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 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六、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见后补充) 七、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 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 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 赶快读书吧! 八、板书设计: 谈读书 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 结合” 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第15课 第2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月日 执行时间:2010年月日 教学目标 批注: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 论证等。 过程与方法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 作用的认识。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 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 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 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 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第一,虚心,书 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 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 列出阅读提纲(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树立靶子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强调书必须反复 读 表明态度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 9 -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第 15 课 第 2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 论证等。 过程与方法: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 作用的认识。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批注: 重点难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 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 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 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 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第一,虚心,书 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 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 三、列出阅读提纲(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树立靶子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强调书必须反复 读 表明态度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教案资料整理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朱孝荣 四、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 “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 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 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 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五、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 立意。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 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 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 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 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 “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 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六、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 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七、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八、补充内容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 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一一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3、名人读书的趣事: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等。 教学后记
教案资料整理 湖南资兴市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朱孝荣 - 10 - 四、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 “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 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 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 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五、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 立意。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 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 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 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 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 “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 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六、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 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七、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八、补充内容: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 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3、名人读书的趣事: 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等。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