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自由 秦晖著 高调再高,苟能律己,慎勿律人,高亦无害 低调再低,不追底线,若能持守,低又何妨。 财经 浙江人民出版社
实践自由 秦晖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 实践自由/秦晖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l 97-10921 l实…Ⅱ.秦…Ⅲ社会科学-文集 L.C53 中国版本图书馆(P数据楼2010121号 实践自由 秦晖著 ∧出版发行浙江人民出版社 杭州体育场路347号 市场部电话0581688555 A责任编辑金纪 ∧封面设计孙晓亮 责任校对朱晓阳 ∧激光照排杭州天一图文制作有限公司 A印刷杭州大众美术印刷厂 杭州市拱康路) A开30笔,米16 印张1275 A字数18.7万插页2 A印数1-600 A版×0451第1版 204年11月第|次印刷 书号ISBN7-213-02792-1 定价2000 如发现印蒙质量词题,影响阋读,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最令人注目的进步之一,就是“自由” 在不知不觉中由贬义词变成了褒义词。不仅自由主义“浮出水面”越来越 多的左派人士也愿意自称“自由左派”。这无疑是可喜的现象 不过尽管使“自由”的言词成为热门的是知识界,新时期在中国迈 自由的改革步伐却是由农民起步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著名的小岗村 “生死文书为象中国家农民摆脱人民公社体制的努力不就是在 挣脱束缚走向自由么?然而到了世纪之交,所谓“三农问题”的尖锐化使人 感到农民的“到自由之路”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中国不管是什么 “主义”者,离开了占国民大多数的他们都不免空谈之讥。于是有了第一组 文章 自由从来不是一种可以自外于其他人文价值而独立存在的追求。诸 如诚信公平、正义等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自由反之亦然。在到自由之 路上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尤其是在一个转型社会转轨国家的变革时期的 特定情境下,自由的缺乏与诚信公平、正义的缺乏往往更是互为因果地 阻碍社会进步,为此有了第二三组文章 关于自由乃至与此相关的上述其他价值,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有时 是冲突的理解。这些不同理解有些是不可调和的,有些是存在矛盾但可以 调和的还有一些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重合的领域—所谓重合不是 调和,调和往往意味彼此让步互相妥协,乃至修改本来的立场去寻求一 种双方都不太满意但尚可接受的中间状态,或日“第三条道路”。而所谓重 合意指某些价值本来就是双方共同追求的,并非互相迁就达成妥协的结 果。当然双方之所以为双方,肯定还有一些价值是各殊的乃至互的。但 是这些互悖并非在一切场合都同等重要通常在重合的追求已经实现后, 1
实跋自由 那些互悖的价值才会凸显,导致双方或者必须论战、斗争,或者寻求妥协 共存然而在那些重合的追求(通常是最基本的追求)没有实现之前,价值 互悖是不会凸显因而也就谈不上所谓第三条道路”。我把这些重合的追 求称为“共同的底线。底线不是调和,而是一些最起码的原则,它在理论 (方向)上没有调和余地(在追求底线的实践中可以渐进那是速度问题, 是另一回事)这些最起码的原则并非构成文明社会各种主义”的充分条 件,但却是必要条件。持守底线未必就能算是自由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 但连底线也守不住,则什么主义都是扯淡。关于底线问题以往我已谈了许 多,201年世界上几位左、右翼重要思想家的逝世又引起了一些话题,于 是有了第四组文章。 与左右”并行的还有“前后”(传统、现代、“后现代”)以及“东西”(或 日中西文化之别我以为这些畛域中也有底线的问题价值相对论、文 化多元主义与现代性批判在特定的语境下都有合理之处,但越出语境,以 某种时髦话语损害底线则是我所反对的、。我们不能以批判现代社会居民 死在医院是多么缺少亲情为由对我们的广大贫民无力求医而死在家 里"唱赞歌。而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乃至后现代,让人们有更多的可能自由 选择归宿(无论是医院或是家里)应当是起码的价值追求。于是有了第五 组文章。 归根结底,自由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兰主义不如说是处理各种主义 之间关系的一-种基本规则。这些翅则并非难在论证,而是难在实践。因此 本书名日(实践自由》同时也以此为第六组,即最后一组文章之题。前贤 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实践自由的典范,我们应当弘扬其精神。本书所有的六 组文章希望表达的,如此而己
目录 作为公民的农民 千古沦桑话户籍/3 圈地饥渴症与s山m惧症”/1 心里既有“民”,眼中不唯“台”一评摄影集(麦客》/15 既非“道德经济”,亦非“理性农民一《传统中华帝国的约村 要落与乡村治理:,中与广东之比较)序/19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一中国与苏俄之比较论纲/21 摆脱“黄宗羲定律”,让农民掌握自己的命运/29 “定点帮扶不要搞成“首长工程”/39 “首长工程”的害处/42 豪强与酷吏之间:淮北现象再反思45 公正与诚信 为富不仁周正毅为仁难富孙大午一中国民营企业家的 艰难选择/51 “出口'新娘保证‘质量!"?/5 经济人”与道德的底线/58 以诚求信,为善必真/63 舆论监督与“有错推定”/6 公平转轨 转轨经济的比较研究一闵凰卫视第84期世纪大讲堂/75 “长沙案例”国企改革的十字路口/87
实践自由 要M,不要N0年”/4 破解“卖方缺位”的悖论一国有资产如何公正地“退出?/% 减员增效”与“就业优先的辫证关系” 一国有资产“减值"妙诀/103 平常看待“商人当官”认真建设代议政治/06 坚守底线 人同此心同理取经何必上西天115 原始积累之敌与程序正义之友/8 自与公正的底线之上一罗尔斯,诺齐克与布迪巨三人祭15 前顾后” YG在中国全球化进程与社会转型中的第部门/ 死在家里"还是“死在医院)我们时代的后现代题"?/1 实践自肉 共同体·社会大共同体一评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19 从“历史政论片到“武侠砍论片《英雄)与当代帝王剧 的走向/163 可贵的锋艺一序余杰《闪光石)/2 在常识的基础上思想一序黄钟(游手好闲地思想〉/176 实践自由一自由公共知识分子中的“圣定与神学家”/180
作为公的妹
作为公民的农民 千古沧桑活户籍 近代以前中外各国的传统社会中,缺少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权与迁徙自由都是不存在的。这样的权利只有在 近代化进程中,随着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臣民时代向公民时代、人身依 附于共同体的时代向独立人格的时代的演进,在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 架构中才能确立。然而尽管如此,中外不同的传统中形成的人身依附的不 同方式仍然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多数前近代传统社会,包括中世纪西欧、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的 一些古文明中,村社、部落、宗芪宗教社团对人的束缚比较明显。如俄罗 斯过去农民外出首先要获得村社的批准,完成村社成员的各种义务才 能向领主与官厅申办手续。印度种姓制下的身份约束也是在村社中实现 的,村社规定各人依其种姓世袭其业,不得更易,更不得随意迁徙。 然而我国古代多数时代多数地区都缺少这样的村社传统。与上述古 文明相比,中国农民是“小农而不是村社员,种的是自家的或租来的 田地而不是村社份地,村社习惯”下的种姓式分工更属少见如果不考虑 朝廷对编户齐民的约束,他们对社区而言往是相当“自由”的:客行 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唐末诗人姚合描述的 达一情境,在中世纪西欧、俄罗斯或印度的村社世界里是不可设想的。古 代中华文明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与很少村社束缚不无关系。 但是姚合见到的情境毕竟是唐末乱世朝廷力有不逮时的状况。通常 情况下中国传统农民是两种身份的重合:一方面相对于村社而言他们是 比欧洲印度传统农民更“自由”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更“散漫”)“小
实践自由 农,另一方面对朝廷而言他们又是役使如意的“编户齐民”,所谓士之 滨,莫非王臣”,专制王朝对他们的控制是欧俄、印传统农民无法想象的 编户就是编成户籍以严加管制,这本源于上古部落时代全民皆兵 的军营社会。早在西周时就有天子“料民于太原”(在大平原上编制臣民) 的事。当时军民-体,内丁互为表里,原则上“籍中有一户,等于军中有一 丁":但另一方面,部落族群毕竟是以血缘伦理为基础的“亲亲"组织,不是 科层化的军事行政体制。长者治家毕竟不同于强者治军,在“人各亲其亲, 长其长的时代,亲疏之别难免造成“我家长的家长不是我的家长,天子 的杈威因而相当有限。那时的人民倒真有点像前述的西欧、俄罗斯度 传统时代,上无中央集权,下无齐民编户人们主要依附于小型族群。 然而到了战国时代,军事至上强化极杈的需要在各国都导致了法家 政治,而实行强国弱民”利出一孔”的法家制度最力的秦国最后一统天 下,强者政治于是排挤了长者政治成分而普及于天下。在亲亲则别,爱私 则险,以别险为务则民已的法家思想指导下,秦朝→-方面强制分家,不许 族居,鼓励告亲,禁止容隐,造成爹亲娘亲不如权势亲的氛围。另一方面 “为户籍相伍,厉行连坐酰法,以吏为师,形成天大地大不如皇权大的 体制。于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亲”的族群社会变成了“编户齐民” 的军事行政帝国。而户籍制度成了帝国的基础。在这个制度下全国几乎成 了-座大军营,“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前”。“使 民无得擅徙",行间尢所选,迁徙无所人”。设计这套制度的商鞅本人后来 便直接领教了它的厉害:这个堂堂权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强人一且失 势,在秦境内即无地容身,连不开官府证明可以住一夜的旅店都找不到! 秦以后历代王朝,无不把“编户齐民”作为统治基础。汉代每年八月都 要按户比民,到时一县境内全部人不论穷乡髀壤,不分老弱病残都得 亲赴县衙,由县官依次根据“貌阅"(没有照相的年代用文字描述人的形 貌)核对每户口。两詈南北朝的“检定黄籍”“土断人户”,隋唐的“大索 貌阅”或日“团貌"之制宋代的五等版簿,金代的“通检推排,元代的括 户"和明代的“大军点户”,都是大规模的全国性户口检查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