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待歌的纣作、 翻译与扰评 之平仄格律
专题二 诗歌的创作、 翻译与批评 之平仄格律
待六字: 诗情、待境、待形、待锦、待品、诗评。 诗情: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 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以情言志,始有根骨,以心言志,方得其魂。 诗境: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 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 诗形:诗唱明月,赋卧秋风, 有形以载,幸甚至哉。 诗锦: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刘勰《 文心雕龙》)
诗六字: 诗情、诗境、诗形、诗锦、诗品、诗评。 诗情: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 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以情言志,始有根骨,以心言志,方得其魂。 • 诗境: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 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 诗形:诗唱明月,赋卧秋风,有形以载,幸甚至哉。 • 诗锦: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刘勰《 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若 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去暑雨,冬月祈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 寄诗以清,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 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 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诗评: “博观” 《知音》: “凡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在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客观” “ 《知音》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爱憎;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若镜。 “六观” 《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俗监(鉴)之迷者 深废浅售。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 四观奇正,五观事议,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 诗品: •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若 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去暑雨,冬月祈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 寄诗以清,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 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 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 诗评: • “博观” • 《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在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 “客观” • 《知音》“无私于轻重,不偏于爱憎;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若镜。” • “六观” • 《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俗监(鉴)之迷者 ,深废浅售。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 四观奇正,五观事议,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抒情诗 直接抒情 诗歌 按内容有无完整 借景抒情; 的故事与人物分 借人事的描写抒情 叙事诗 格律诗 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其字 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 以高度凝练 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的语言、形象地 表达作者丰富的 按形式分 自由诗 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 思想感情,集中 方面都较自由的诗。 地反映社会生活 并具有一定的 散文诗: 用散文的语言表达抒情诗的内容 节奏和韵律的与 往往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 散文、小说、戏 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剧并列的一种文 按历史时期分 学体裁。 按表现内容分
诗 歌 以高度凝练 的语言、形象地 表达作者丰富的 思想感情,集中 地反映社会生活 ,并具有一定的 节奏和韵律的与 散文、小说、戏 剧并列的一种文 学体裁。 按内容有无完整 的故事与人物分 按 形 式 分 按历史时期分 按表现内容分 抒情诗 叙事诗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人事的描写抒情 格律诗: 自由诗: 散文诗: 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其字 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 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 方面都较自由的诗。 用散文的语言表达抒情诗的内容 。往往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 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诗 古体诗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旧 诗 乐 古代乐府(掌管收集、整理民问歌谣 、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采集编制各 中国古典诗歌 种乐曲而配乐演唱的诗歌。标题上有 诗 的加“歌”“行”“引”“吟”等名 体 按历史时期分 句( 五绝;七绝)(永明体) 近体诗 律诗 (五律;七律) 诗 小令 (58字以内) 歌 词 中调(59一90字间) 长调(91字以上) 曲 散曲 (小令;散套) 戏剧(杂剧;传奇) 中国现代诗歌 新诗(自由诗; 散文诗;现代格律诗
诗 歌 按 历 史 时 期 分 诗 词 曲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中国现代诗歌 古 体 诗 近体诗 古体诗 乐 府 诗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古代乐府(掌管收集、整理民间歌谣 、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采集编制各 种乐曲而配乐演唱的诗歌。标题上有 的加“歌”“行”“引”“吟”等名 称绝句(五绝;七绝)(永明体) 律诗(五律;七律)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间) 长调(91字以上) 散曲(小令;散套) 戏剧(杂剧;传奇) 新诗(自由诗;散文诗;现代格律诗 )
谢桃与永明体 一、 永明体的兴起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新体诗主要特征是讲 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又称“ 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有沈约、谢跳等。永明体对声律的苛细要求, 无疑会给诗歌创作带来一些弊病,而文学史的发展证明,四声的发现 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增 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谢朓与永明体 一、永明体的兴起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新体诗主要特征是讲 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又称“ 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有沈约、谢朓等。永明体对声律的苛细要求, 无疑会给诗歌创作带来一些弊病,而文学史的发展证明,四声的发现 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增 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是古代诗通向近体诗的桥梁,反映 了诗歌由自由到讲究格律的趋势,为格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它 过于强调声律,容易把创作引向唯美主义道路。 二、声律论的提出 诗歌创作中新追求:声律,主要表现为四声、八病。沈约起了重要作 用。 四声:平、上、去、入 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二、声律论的提出 诗歌创作中新追求:声律,主要表现为四声、八病。沈约起了重要作 用。 四声:平、上、去、入 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是古代诗通向近体诗的桥梁,反映 了诗歌由自由到讲究格律的趋势,为格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它 过于强调声律,容易把创作引向唯美主义道路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 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 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一)古四声与平仄 1、“四声说”一公元5世纪南朝齐梁间有人(周颐沈约等) 发现了汉字字音具有高低升降的不同模式这一规律,于是 按此给汉字分类,并从每一类中找一个字作为该类声调的 代表,即:平上去入。这四个字的声调就是它所代表的 调类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该调类的名称。 四声的调值根据唐阳宁公和南阳处忠所著的《元和 新声韵谱》记载如下平声“哀而安”:大概是一种长的中 平或低平调。上声“厉而举”:大概是一种短的升调,用 力比较强。去声“清而远”:大概是一种长的高降调。入 声“直而促”:入声以[-p1--k]收尾,发音短促
(一)古四声与平仄 1、“四声说”——公元5世纪南朝齐梁间有人(周颐沈约等) 发现了汉字字音具有高低升降的不同模式这一规律,于是 按此给汉字分类,并从每一类中找一个字作为该类声调的 代表,即:平上去入。这四个字的声调就是它所代表的 调类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该调类的名称。 四声的调值根据唐阳宁公和南阳处忠所著的《元和 新声韵谱》记载如下平声“哀而安”:大概是一种长的中 平或低平调。上声“厉而举”:大概是一种短的升调,用 力比较强。去声“清而远”:大概是一种长的高降调。入 声“直而促”:入声以[-p/-t/-k]收尾,发音短促
2、四声的提出使人们在作诗的时候更注重诗歌的音律性。 为了使诗歌语音长短高低升降变化协调,具有音乐美, 又把汉字分成两大类用于入诗:平声字和仄声字。同 时规定了诗歌中平仄字需按照一定的顺序交叉排列,这 就形成了诗歌的平仄规则。 平:古平声字 仄:曲折不平的意思。古上声、去声、入声字都归为仄声 字
2、四声的提出使人们在作诗的时候更注重诗歌的音律性。 为了使诗歌语音长短高低升降变化协调,具有音乐美, 又把汉字分成两大类用于入诗:平声字和仄声字。同 时规定了诗歌中平仄字需按照一定的顺序交叉排列,这 就形成了诗歌的平仄规则。 平:古平声字 仄:曲折不平的意思。古上声、去声、入声字都归为仄声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