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 一、 原始儒学:孔子《论语》 《孟子》 《荀子》 二、汉代经学:董仲舒 三、宋明理学:朱熹、二程 (程颢、程顾) 王阳明、陆九渊 ■四、清代儒学: 清初实学、颜李学派、乾嘉学派、 今文经学、晚清儒学
儒家文化 一、原始儒学:孔子《论语》 《孟子》 《荀子》 二、汉代经学:董仲舒 三、宋明理学:朱熹、二程(程颢、 程颐) 王阳明、陆九渊 四、清代儒学:清初实学、颜李学派、乾嘉学派、 今文经学、晚清儒学
仁一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在万余字的《论语》中, 出现百余 次。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人生哲 学、道德理想、价值观念等。 仁是做人的根本。“仁者,人也”。具体 的含义是爱人。仁者,爱人,“亲之而仁 民,仁民而爱物。”“已欲立而立人,已 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 — 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在万余字的《论语》中,出现百余 次。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人生哲 学、道德理想、价值观念等。 仁是做人的根本。 “仁者,人也” 。具体 的含义是爱人。仁者,爱人, “亲之而仁 民,仁民而爱物。 ”“已欲立而立人,已 欲达而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的特点之一 强调血缘根基,维护“礼”的规范。 《说文》解释:“仁,从人从二,于义训亲。” “亲亲仁也,仁之实,事亲是也。 《孟子尽心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论语·学而》 “克已复礼为仁”“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的特点之一 强调血缘根基,维护“礼”的规范。 《说文》解释:“仁,从人从二,于义训亲。 ” “亲亲仁也,仁之实,事亲是也。 ” 《孟子·尽心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论语·学而》 “克已复礼为仁”“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的特点之二 体现人道主义的原侧和民主精神。 将爱的伦理要求博施于众:“志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论语·公治长》)”子为政。焉用 杀”“恭归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功,惠则足以使人。” 谈治国:“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 伐颛叟》)“无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和无寡,安无倾
“仁”的特点之二 体现人道主义的原则和民主精神。 将爱的伦理要求博施于众:“志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论语·公治长》)” 子为政。焉用 杀”“恭归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功,惠则足以使人。 ” 谈治国:“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季氏 伐颛叟》)“无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和无寡,安无倾。
“仁”的特点之三 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高扬道德理想 “克已复礼”“修已安人”“仁者,先难而后获”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的,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 灵公》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论语·子罕》
“仁”的特点之三 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高扬道德理想 “克已复礼”“修已安人”“仁者,先难而后获”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的,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 灵公》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对“仁”的评价 1、仁学从人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入手,讲求父义,母慈, 兄友,弟恭,子孝,并以家国同构的精神推而广之,维 护宗法等级制度。 2、这种由血统而政统再道统的路径,深刻地启发了后世 儒者,创造出一套诚心诚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3、这种由社会政治收缩为家庭人伦,再由家庭人伦发散 到社会政治,使“仁学”根 ■植于中国人心中,形成民族的心理积淀。 4、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 社会—政治学说的 基本框架和理论基础
对“仁”的评价 1、仁学从人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入手,讲求父义,母慈, 兄友,弟恭,子孝,并以家国同构的精神推而广之,维 护宗法等级制度。 2、这种由血统而政统再道统的路径,深刻地启发了后世 儒者,创造出一套诚心诚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3、这种由社会政治收缩为家庭人伦,再由家庭人伦发散 到社会政治,使“仁学”根 植于中国人心中,形成民族的心理积淀。 4、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的 基本框架和理论基础
礼一孔子的社会理想 ■礼:社会行为规范,周公奠定的周代政治制度。 礼起于何也? 苟子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不屈于欲,两者 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礼-孔子的社会理想 礼:社会行为规范,周公奠定的周代政治制度。 礼起于何也? 荀子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不屈于欲,两者 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克己复礼 孔子极力推崇周代的制度,一再声明“吾从周”,要求 用周礼束缚人们的一切行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孔子非常强调正名。子路问政,子曰“必先正乎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正,则事不成”(《论语·子 路》)“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 使人人都明白自己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克己守份, 使欲不超出“名份”规定的范围,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 孔子极力推崇周代的制度,一再声明“吾从周” ,要求 用周礼束缚人们的一切行动。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孔子非常强调正名。子路问政,子曰“必先正乎名”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正,则事不成”(《论语·子 路》)“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 使人人都明白自己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克已守份, 使欲不超出“名份”规定的范围,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对“礼”的评价 积极意义:以礼治国,礼治文化, 承认每个人的 生存权力,规定了地位,责任,义务,可以保证 社会的安定和谐。 消积意义:极大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发展至极,剥夺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在 孔子以后的岁月中,极力崇奉公德,压抑私欲, 强调义务,蔑视权利,安贫乐道,因循守旧,压 制了人性发展
对“礼”的评价 积极意义:以礼治国,礼治文化,承认每个人的 生存权力,规定了地位,责任,义务,可以保证 社会的安定和谐。 消积意义:极大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发展至极,剥夺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在 孔子以后的岁月中,极力崇奉公德,压抑私欲, 强调义务,蔑视权利,安贫乐道,因循守旧,压 制了人性发展
义一孔子的价值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见利思义”《论 语·述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罕言利,只问合义不合义。” 朱熹:“君子小人趋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99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99 评价其意义。(大家讨论)
义-孔子的价值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见利思义” 《论 语·述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子罕言利,只问合义不合义。 ” 朱熹:“君子小人趋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评价其意义。(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