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2016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 卡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丨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铅同位素考古:文物的指纹 ①如果说碳十四测年技术解决了考古发现的“何时”问题,那么铅同位素考古方法解决 了文物来自“何地”的问题 ②1966年美国学者Bril在美国考古学年会上宣读了他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件铅玻 璃、铅丹颜料以及铅青铜的铅冋位素分析结果,宣告铅同位素考古的诞生。Bri的硏究发 现中国古代玻璃与希腊的古代铅矿,英国、意大利、土耳其的铅矿,西班牙、威尔斯、撒丁 岛的铅,以及埃及的古代玻璃和釉上的铅完全不同,表明中国古代玻璃最有可能产自本地 ③铅同位素考古的原理是怎样的呢?铅有四种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04Pb、206Pb、 207Pb和208Pb,其中204Pb总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206Pb、207Pb和208Pb分别是 238U、235U和232Th三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放射成因铅。由于各地金属 矿山在成矿过程中所处的地质环境中铀和钍含量不同,以及成矿的地质年代不同,所以其中 放射成因铅的含量比率会有不同。这样,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各地铅矿石的“指纹 指征矿石的来源。 ④在古代很多文物的生产中,铅或多或少会成为原料之一,例如青铜器、玻璃、陶釉、 颜料等。因此,铅同位素组成也是文物的“指纹”,是探究古代矿产开发、商品生产和贸易 交流等课题的重要参考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学 者纷纷利用铅同位素方法探索青铜器矿料来源,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 ⑤英国牛津大学的Gale夫妇首次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探索青铜时代地中海地区青铜工业 的铜料来源。通过对比青铜制品和铜矿山的铅冋位素数据,他们提出了古代地中海铜矿料的 贸易路线。此项成果于1982年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正式发表。几乎同时,德国学者 发表了他们对阿纳托利亚古代铜器的分析结果,提出锡青铜合金化技术与铜、锡矿料同时被 引入安纳托利亚。 ⑥在我国,铅同位素考古硏究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商周王朝辉煌的青铜器铸造技 术独树一帜,青铜铸造业耗费了巨大的铜锡铅资源,但是作为青铜文化分布核心的中原地区 恰恰是铜锡资源的匮乏区,铅同位素方法为解决商周青铜器矿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土研究生金正耀首次运用铅同位素方法测定 了殷墟出土的12件晚商青铜器,并发现部分商代青铜器中含有高放射成因铅。在国内,这 种罕见的异常铅仅发现于云南东北部的部分金属矿山据此他提出了轰动学界的商代青铜器 矿料来源“西南说″。此后三十年,金正耀团队对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三星」 金沙、盘龙城、大洋洲、天马-曲村、琉璃河、炭河里、周原、洛阳等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 进行了地毯式地全面测试,完善了中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库,并明确提出了连接西南和中 原之间的“青铜之路
洞口县 2016 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 卡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时量 150 分钟,总分 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铅同位素考古:文物的指纹 ①如果说碳十四测年技术解决了考古发现的“何时”问题,那么铅同位素考古方法解决 了文物来自“何地”的问题。 ②1966 年美国学者 Brill 在美国考古学年会上宣读了他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件铅玻 璃、铅丹颜料以及铅青铜的铅同位素分析结果,宣告铅同位素考古的诞生。Brill 的研究发 现中国古代玻璃与希腊的古代铅矿,英国、意大利、土耳其的铅矿,西班牙、威尔斯、撒丁 岛的铅,以及埃及的古代玻璃和釉上的铅完全不同,表明中国古代玻璃最有可能产自本地。 ③铅同位素考古的原理是怎样的呢?铅有四种稳定同位素,分别为 204Pb、206Pb、 207Pb 和 208Pb,其中 204Pb 总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206Pb、207Pb 和 208Pb 分别是 238U、235U 和 232Th 三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放射成因铅。由于各地金属 矿山在成矿过程中所处的地质环境中铀和钍含量不同,以及成矿的地质年代不同,所以其中 放射成因铅的含量比率会有不同。这样,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各地铅矿石的“指纹”— —指征矿石的来源。 ④在古代很多文物的生产中,铅或多或少会成为原料之一,例如青铜器、玻璃、陶釉、 颜料等。因此,铅同位素组成也是文物的“指纹”,是探究古代矿产开发、商品生产和贸易 交流等课题的重要参考依据。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英国、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学 者纷纷利用铅同位素方法探索青铜器矿料来源,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 ⑤英国牛津大学的 Gale 夫妇首次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探索青铜时代地中海地区青铜工业 的铜料来源。通过对比青铜制品和铜矿山的铅同位素数据,他们提出了古代地中海铜矿料的 贸易路线。此项成果于 1982 年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正式发表。几乎同时,德国学者 发表了他们对阿纳托利亚古代铜器的分析结果,提出锡青铜合金化技术与铜、锡矿料同时被 引入安纳托利亚。 ⑥在我国,铅同位素考古研究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商周王朝辉煌的青铜器铸造技 术独树一帜,青铜铸造业耗费了巨大的铜锡铅资源,但是作为青铜文化分布核心的中原地区 恰恰是铜锡资源的匮乏区,铅同位素方法为解决商周青铜器矿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金正耀首次运用铅同位素方法测定 了殷墟出土的 12 件晚商青铜器,并发现部分商代青铜器中含有高放射成因铅。在国内,这 种罕见的异常铅仅发现于云南东北部的部分金属矿山,据此他提出了轰动学界的商代青铜器 矿料来源“西南说”。此后三十年,金正耀团队对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三星堆、 金沙、盘龙城、大洋洲、天马-曲村、琉璃河、炭河里、周原、洛阳等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 进行了地毯式地全面测试,完善了中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库,并明确提出了连接西南和中 原之间的“青铜之路
⑦如今,铅同位素考古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而各国学者的研究势头丝毫未减 铅同位素考古方法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使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术生 命力。 (《光明日报》2016年01月01日作者吴晓桐)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通过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件铅玻璃、铅丹颜料以及铅青铜的铅同位素分析,美国 学者Bri于1966年宣告铅同位素的诞生 B.铅有四种稳定同位素,其中204Pb、207Pb和208Pb分别是238U、235U和232h三 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 C.以金正耀为首的团队通过全面测试,明确提出了连接西南和中原之间的“青铜之路” 这表明我国铅同位素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英国Gale夫妇于1982年首次将铅同位素方法探索青铜器矿料来源的技术成果在国 际学术期刊《科学》上正式发表。 2.下列对“铅同位素考古”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铅同位素考古技术发现中国古代玻璃上的铅与埃及的古代玻璃和釉上的铅、撒丁岛 的铅等完全不同,表明中国古代不具备生产玻璃的能力 B.铅同位素考古技术可以解决文物来自“何地”的问题,依此我国学者金正耀提出了 轰动学界的商代青铜器矿料来源“西南说”。 C.铅同位素考古的原理是依据各地金属矿山中铀和钍含量以及成矿的地质年代的不同, 比较放射成因铅的含量比率,进而指征矿石的来源。 D.铅同位素考古方法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虽然铅同位素考古已走过了 近半个世纪,但这种方法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术生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国学者对阿纳托利亚古代铜器进行铅同位素考古分析,证实该地区在古代没有发 现铜、锡矿料,当时的人们也没有掌握锡青铜合金化技术 B.如果用铅同位素考古方法对2013年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铜镜进行分析,就可以确 定该铜镜大致于哪年制作而成。 C.依据金正耀铅同位素考古实践结论,中原地区虽然拥有辉煌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但 是该地区的铜锡资源匮乏。 D.2015年,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不少的青铜器。假如对这些青铜器进行铅同位素 测试,能更好地完善中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若弼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 之。临刑呼弼谓之日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 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 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 帝日:“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 己,诡对日:“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 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 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⑦如今,铅同位素考古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而各国学者的研究势头丝毫未减。 铅同位素考古方法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使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术生 命力。 (《光明日报》 2016 年 01 月 01 日 作者 吴晓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件铅玻璃、铅丹颜料以及铅青铜的铅同位素分析,美国 学者 Brill 于 1966 年宣告铅同位素的诞生。 B.铅有四种稳定同位素,其中 204Pb、207Pb 和 208Pb 分别是 238U、235U 和 232Th 三 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 C.以金正耀为首的团队通过全面测试,明确提出了连接西南和中原之间的“青铜之路”, 这表明我国铅同位素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英国 Gale 夫妇于 1982 年首次将铅同位素方法探索青铜器矿料来源的技术成果在国 际学术期刊《科学》上正式发表。 2.下列对“铅同位素考古”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铅同位素考古技术发现中国古代玻璃上的铅与埃及的古代玻璃和釉上的铅、撒丁岛 的铅等完全不同,表明中国古代不具备生产玻璃的能力。 B.铅同位素考古技术可以解决文物来自“何地”的问题,依此我国学者金正耀提出了 轰动学界的商代青铜器矿料来源“西南说”。 C.铅同位素考古的原理是依据各地金属矿山中铀和钍含量以及成矿的地质年代的不同, 比较放射成因铅的含量比率,进而指征矿石的来源。 D.铅同位素考古方法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虽然铅同位素考古已走过了 近半个世纪,但这种方法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术生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德国学者对阿纳托利亚古代铜器进行铅同位素考古分析,证实该地区在古代没有发 现铜、锡矿料,当时的人们也没有掌握锡青铜合金化技术。 B.如果用铅同位素考古方法对 2013 年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铜镜进行分析,就可以确 定该铜镜大致于哪年制作而成。 C.依据金正耀铅同位素考古实践结论,中原地区虽然拥有辉煌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但 是该地区的铜锡资源匮乏。 D.2015 年,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不少的青铜器。假如对这些青铜器进行铅同位素 测试,能更好地完善中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贺若弼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 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 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 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 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 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 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 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 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 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 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毎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 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 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 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 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 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贺若弼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刑呼弼谓之曰厝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伓不果/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不可不思/ B.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伓可不思 C.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D.临刑呼弼谓之曰厝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室,由东汉开始设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北 周的齐王宇文宪把贺若弼任命为记室 B.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西周始置,是异姓功臣的第二等封爵。从北周开始, 郡公之上增设国公一爵,县公成为公爵的第三等。 C.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文中高祖, 是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开皇是他的庙号 D.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上指太湖流域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若弼年少时便怀有大志,充满正气。他文韬武略,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 有很大的名声 B.贺若弼能听父亲教诲而慎言。在太子一事上他说话很慎重,后来新皇登基后才保住 了性命 C.贺若弼有计谋,有军事才干。贺若弼渡过长江,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 阵,大败敌军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毫不留情, 立刻把他斩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 译文 (2)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 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 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 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 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 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 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 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 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贺若弼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B.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C.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D.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记室,由东汉开始设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北 周的齐王宇文宪把贺若弼任命为记室。 B.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西周始置,是异姓功臣的第二等封爵。从北周开始, 郡公之上增设国公一爵,县公成为公爵的第三等。 C.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文中高祖, 是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开皇是他的庙号。 D.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上指太湖流域。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贺若弼年少时便怀有大志,充满正气。他文韬武略,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 有很大的名声。 B.贺若弼能听父亲教诲而慎言。在太子一事上他说话很慎重,后来新皇登基后才保住 了性命。 C.贺若弼有计谋,有军事才干。贺若弼渡过长江,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 阵,大败敌军。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毫不留情, 立刻把他斩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 之。 译文: (2)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疴。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 作。瘼:mo病,疾苦。疴:ke,古同“疴”,病。 8.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分) 答 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 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2)在苏轼的《赤壁赋》中,“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 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这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手 萧红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我们叫她“怪物”。教师点名时毎次一喊到王亚明,她都起来,把两只青黑手垂得很 直,肩头落下去,面向着棚顶说:“到,到,到。 全班的同学都在笑。可是王亚明却安然的坐下去,青黑色的手开始翻转着书页。 数学课上,她读起算题来也和读文章一样;午餐的桌上,那青黑色的手已经抓到了馒头, 她还想着地理课本;夜里她躲在厕所里边读书,天将明的时候,她就坐在楼梯口。她的眼睛 爬满着红丝条;贪婪,把持,和那青黑色的手一样在争取她不能满足的愿望。 校长已说过她几次:“你的手,就洗不净了吗?操场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 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殷透明的手指去触动王亚明的青黑 色手,好像是害怕,微微有点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让她去接触黑色的已经死掉的鸟类似的。 学校的墙很低,春天里散步的外国人又多,他们常常停在墙外看的。等你的手褪掉颜色再 上早操吧!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①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 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 作。瘼:mò病,疾苦。痾:kē,古同“疴”,病。 8.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 分) 答: 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 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 (2)在苏轼的《赤壁赋》中, “ ,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 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这两句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手 萧红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我们叫她“怪物”。 教师点名时每次一喊到王亚明,她都起来,把两只青黑手垂得很 直,肩头落下去,面向着棚顶说:“到,到,到。” 全班的同学都在笑。可是王亚明却安然的坐下去,青黑色的手开始翻转着书页。 数学课上,她读起算题来也和读文章一样;午餐的桌上,那青黑色的手已经抓到了馒头, 她还想着地理课本;夜里她躲在厕所里边读书,天将明的时候,她就坐在楼梯口。她的眼睛 爬满着红丝条;贪婪,把持,和那青黑色的手一样在争取她不能满足的愿望。 校长已说过她几次:“你的手,就洗不净了吗?操场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 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般透明的手指去触动王亚明的青黑 色手,好像是害怕,微微有点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让她去接触黑色的已经死掉的鸟类似的。 “学校的墙很低,春天里散步的外国人又多,他们常常停在墙外看的。等你的手褪掉颜色再 上早操吧!
大风在窗外倒拔着杨树的那天,她背向着教室,也背向着我们,对着窗外的大风哭了 她用那已经开始在褪着色的青黑色的手捧着眼泪。这一-次,好像风声都停止了,她还没有停 止 宿舍搬家的那天,我似乎已经睡着了,但能听到隔壁在吵叫着:“我不要她,我不和她 并床……”“我也不和她并床。” 我再细听,就什么也听不清了,只听到嗡嗡的笑声和绞成一团的吵嚷。夜里我偶然起来 到过道去喝了一次水。长椅上睡着一个人,立刻就被我认出来,那是王亚明。两只青黑手遮 着脸孔。我想她一定又是借着过道的灯光在夜里读书,可是她的旁边也没有什么书本,包袱 和一些零碎就在地板上围绕着她。 我看着墙上的影子,那影子印在墙上也和头发一样颜色 惯了,就是地板也一样睡,念书是要紧的……,爹爹可是说啦!三年毕业,再多半年, 他也不能供给我学费……这英国话,我的舌头可真转不过弯来。” 她读书的样子完全和刚来的时候不一样,那喉咙渐渐窄小了似的,只是喃喃着,并且那 两边摇动的肩头也显着紧缩和偏狭,背脊已经弓了起来 我读着小说,很小的声音读着,怕是搅扰了她。我读的是《屠场》中女工马利亚昏倒在 雪地上的那段。王亚明站在我的背后,我一点也不知道。 “你有什么看过的书,也借给我一本….我就把《屠场》放在她的手上,因为我已经 读过了。 一天,我听到床头上有沙沙的声音,我仰过头去,在月光下我看到了是王亚明的青黑手 并且把我借给她的那本书放在我的旁边。 我问她:“看得有趣吗? 她并不回答我,头发也像在抖着似的,用着那和头发一样颜色的手横在脸上。“马利 亚,真像有这个人一样,…那医生知道她是没有钱的人,就不给她看病……呵呵!″她笑 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我也去请过医生,我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先向我要马 车钱,我说钱在家里,先坐车来吧!人要不行了……他站在院心问我:‘你家是干什么的? 不知为什么,一告诉他是开染缸房’的,他就拉开门进屋去了……姐姐定亲的那年,她的 婆婆从乡下来住在我们家里,一看到姐姐她就说:噗唉牙!那杀人的手!从这起,爹爹就 不许某个人专染红的。我的手是黑的,细看才带点紫色,那两个妹妹也都和我一样。” 你的妹妹没有读书? 没有,我将来教她们,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读得好不好,读不好连妺妺都对不起…他 们在家吃咸盐的钱都给我拿来啦…我哪能不用心念书,我哪能?″她又去摸触那本书。 我看着地板上的花纹,我想她的眼泪比我的同情高贵得多 还不到放寒假时,—天的早晨,王亚明整理着手提箱和零碎,没有人和她告别。 “我的父亲还没有来,多学一点钟是一点钟. 这最后的每一点钟都使她流着汗,在英文课上她忙着用小册子记下来黑板上所有的生 字,连教师随手写的她也记了下来。地理课上她又费着力气模仿着黑板上教师画的地图,… 好像所有这最末一天经过她的思想都重要起来,都必得留下一个痕迹 下课,我看了她的小册子,那完全记错了:英文字母,有的脱落一个,有的她多加上 个…她的心情已经慌乱了 太阳停在颤抖的挂着雪的树枝上面,鸟雀刚出巢的时候,她的父亲来了。他用围着脖子 的白毛巾掳去胡须上的冰溜 你落了榜吗?你.…”冰溜在楼梯上溶成小小的水珠。 没有,还没考试,校长告诉我,说我不用考啦,不能及格的… 她的父亲站在楼梯口,腰间挂着的白手巾动也不动。 再来,把书回家好好读读再来。呵….呵。”不知道她向谁在说着
大风在窗外倒拔着杨树的那天,她背向着教室,也背向着我们,对着窗外的大风哭了, 她用那已经开始在褪着色的青黑色的手捧着眼泪。这一次,好像风声都停止了,她还没有停 止。 宿舍搬家的那天,我似乎已经睡着了,但能听到隔壁在吵叫着:“我不要她,我不和她 并床……”“我也不和她并床。” 我再细听,就什么也听不清了,只听到嗡嗡的笑声和绞成一团的吵嚷。夜里我偶然起来 到过道去喝了一次水。长椅上睡着一个人,立刻就被我认出来,那是王亚明。两只青黑手遮 着脸孔。我想她一定又是借着过道的灯光在夜里读书,可是她的旁边也没有什么书本,包袱 和一些零碎就在地板上围绕着她。 我看着墙上的影子,那影子印在墙上也和头发一样颜色。 “惯了,就是地板也一样睡,念书是要紧的……爹爹可是说啦!三年毕业,再多半年, 他也不能供给我学费……这英国话,我的舌头可真转不过弯来。” 她读书的样子完全和刚来的时候不一样,那喉咙渐渐窄小了似的,只是喃喃着,并且那 两边摇动的肩头也显着紧缩和偏狭,背脊已经弓了起来。 我读着小说,很小的声音读着,怕是搅扰了她。我读的是《屠场》中女工马利亚昏倒在 雪地上的那段。王亚明站在我的背后,我一点也不知道。 “你有什么看过的书,也借给我一本……”我就把《屠场》放在她的手上,因为我已经 读过了。 一天,我听到床头上有沙沙的声音,我仰过头去,在月光下我看到了是王亚明的青黑手, 并且把我借给她的那本书放在我的旁边。 我问她:“看得有趣吗?” 她并不回答我,头发也像在抖着似的,用着那和头发一样颜色的手横在脸上。 “马利 亚,真像有这个人一样,……那医生知道她是没有钱的人,就不给她看病……呵呵!”她笑 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我也去请过医生,我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先向我要马 车钱,我说钱在家里,先坐车来吧!人要不行了……他站在院心问我:‘你家是干什么的?’ 不知为什么,一告诉他是开‘染缸房’的,他就拉开门进屋去了……姐姐定亲的那年,她的 婆婆从乡下来住在我们家里,一看到姐姐她就说:‘唉牙!那杀人的手!’从这起,爹爹就 不许某个人专染红的。我的手是黑的,细看才带点紫色,那两个妹妹也都和我一样。” “你的妹妹没有读书?” “没有,我将来教她们,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读得好不好,读不好连妹妹都对不起……他 们在家吃咸盐的钱都给我拿来啦……我哪能不用心念书,我哪能?”她又去摸触那本书。 我看着地板上的花纹,我想她的眼泪比我的同情高贵得多。 还不到放寒假时,一天的早晨,王亚明整理着手提箱和零碎,没有人和她告别。 “我的父亲还没有来,多学一点钟是一点钟……” 这最后的每一点钟都使她流着汗,在英文课上她忙着用小册子记下来黑板上所有的生 字,连教师随手写的她也记了下来。地理课上她又费着力气模仿着黑板上教师画的地图,…… 好像所有这最末一天经过她的思想都重要起来,都必得留下一个痕迹。 下课,我看了她的小册子,那完全记错了:英文字母,有的脱落一个,有的她多加上一 个……她的心情已经慌乱了。 太阳停在颤抖的挂着雪的树枝上面,鸟雀刚出巢的时候,她的父亲来了。他用围着脖子 的白毛巾掳去胡须上的冰溜: “你落了榜吗?你……”冰溜在楼梯上溶成小小的水珠。 “没有,还没考试,校长告诉我,说我不用考啦,不能及格的……” 她的父亲站在楼梯口,腰间挂着的白手巾动也不动。 “再来,把书回家好好读读再来。呵……呵。”不知道她向谁在说着
那被朝阳拖得细长的影子,跳动着在人的前面先爬上了木栅门。从窗子看去,人也好像 和影子—般轻浮,他们就向着远方,向着迷漫着朝阳的方向走去。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越 远那闪光就越刚强,刺痛了我的眼睛。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校长严厉地训诫王亚明,不允许她出操,是因为她认为王亚明不讲卫生,一双青黑 色的手有碍观瞻,破坏了学校形象 B.小说叙述了一位来自底层家庭的女孩进入学校就读期间遭遇种种歧视、嘲讽的故 事,取材小却意味深远,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 C.“我也不和她并床。”同学对王亚明的排斥让王亚明在学校陷入了被孤立的处境, 这种排斥和孤立,与校长的看法和行为是有关系的。 D.小说擅长通过细节展示人物心理。“冰溜在楼梯上融成小小的水珠”“腰间挂着的 白毛巾动也不动喑暗示了父亲得知王亚明被劝退的消息后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愤怒。 E.小说结尾的描写意味深长,“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发出刚强的闪光,刺痛了“我” 的眼睛,也沉重地向读者发出心灵的质询,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愧疚之情 (2)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请概括作品中王亚明这一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以“手”为题,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芳吉:国人之范 邹柱石 吴芳吉(1896-1932),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1896年出生在重庆杨柳 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昊宅”,世称“白屋诗人"。13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全川 的《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誉为神童。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 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 乡下女子被出国留学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一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全国读者 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当时的读书人只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岀:天愁 地暗,美洲在那边? 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竟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 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1910 年,吴芳吉凭才华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班。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 的中国同学,吴宓和吴芳吉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讨武曌檄》, 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徐,时年16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 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这个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笔底 狂澜。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天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全国,他凭自己 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的介绍,作过中学教员,作过大学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
那被朝阳拖得细长的影子,跳动着在人的前面先爬上了木栅门。从窗子看去,人也好像 和影子一般轻浮,他们就向着远方,向着迷漫着朝阳的方向走去。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越 远那闪光就越刚强,刺痛了我的眼睛。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校长严厉地训诫王亚明,不允许她出操,是因为她认为王亚明不讲卫生,一双青黑 色的手有碍观瞻,破坏了学校形象。 B. 小说叙述了一位来自底层家庭的女孩进入学校就读期间遭遇种种歧视、嘲讽的故 事,取材小却意味深远,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 C.“我也不和她并床。”同学对王亚明的排斥让王亚明在学校陷入了被孤立的处境, 而这种排斥和孤立,与校长的看法和行为是有关系的。 D. 小说擅长通过细节展示人物心理。“冰溜在楼梯上融成小小的水珠”“腰间挂着的 白毛巾动也不动”暗示了父亲得知王亚明被劝退的消息后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愤怒。 E. 小说结尾的描写意味深长,“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发出刚强的闪光,刺痛了“我” 的眼睛,也沉重地向读者发出心灵的质询,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愧疚之情。 (2)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请概括作品中王亚明这一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6 分) 答: (4)小说以“手”为题,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8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吴芳吉:国人之范 邹柱石 吴芳吉(1896-1932),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1896 年出生在重庆杨柳 街,8 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13 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全川 的《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誉为神童。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 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 乡下女子被出国留学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一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全国读者 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当时的读书人只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天愁 地暗,美洲在那边?……” 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竟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 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1910 年,吴芳吉凭才华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班。1912 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 的中国同学,吴宓和吴芳吉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讨武曌檄》, 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徐,时年 16 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 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这个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笔底 狂澜。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天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全国,他凭自己 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的介绍,作过中学教员,作过大学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
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任教。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致力创办了重 庆大学,任文科系主任 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大文学系主任兼教授之职,返 回江津中学任校长。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津、梁″四个篆 字作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江 津中学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很快跃升为中华一流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 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 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单身人赴前线杀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按 捺不住的激凊,使他创作了颂扬19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 浣血斑斑,…”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本年5月4日,他应邀到 重庆作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上干听众鸦雀无声,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5月5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传达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并再次 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而诗人兼校长的他已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下了。5月9日, 吴芳吉辞世,时年36岁,送葬者700余人 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只身赴 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虽亨寿仅36载,胜活百年多 矣。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选自《重庆日报》) 【相关链接】 ①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 写“白屋昊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就自取名“白屋吴生 ②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己独特 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对诗界全部否定传统诗格的“突变论″、全盘欧化的“另植论 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了批判,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要有鲜明的现实主 (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一方面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另一方面, 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接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因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唐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 《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 C.吴芳吉虽被誉为“神童”,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是艺术形 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 D.颂扬19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倾注了吴芳吉的满腔写作热情,激发了广大人民 的抗日斗志,也成为了吴芳吉的生命绝唱。 E.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大刀阔斧推 进教育改革,彻底摒弃旧的观念,提出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 (2)“文章合为时而著”,吴芳吉的诗歌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分) 答 (3)传记在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时,多次引用诗句,请简要分析其好处。(6分) 答 (4)文中说,“方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吴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为人之楷模?请
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任教。1929 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致力创办了重 庆大学,任文科系主任。 1931 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大文学系主任兼教授之职,返 回江津中学任校长。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津、梁”四个篆 字作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江 津中学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很快跃升为中华一流中学。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 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1932 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 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单身一人赴前线杀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按 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 19 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 浣血斑斑,……”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本年 5 月 4 日,他应邀到 重庆作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上千听众鸦雀无声,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5 月 5 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传达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并再次 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而诗人兼校长的他已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下了。5 月 9 日, 吴芳吉辞世,时年 36 岁,送葬者 700 余人。 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只身赴 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虽享寿仅 36 载,胜活百年多 矣。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选自《重庆日报》) 【相关链接】 ①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 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就自取名“白屋吴生”。 ②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己独特 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对诗界全部否定传统诗格的“突变论”、全盘欧化的“另植论”、 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了批判,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要有鲜明的现实主 义…… (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一方面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另一方面, 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接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因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唐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 《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 C.吴芳吉虽被誉为“神童”,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是艺术形 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 D.颂扬 19 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倾注了吴芳吉的满腔写作热情,激发了广大人民 的抗日斗志,也成为了吴芳吉的生命绝唱。 E.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大刀阔斧推 进教育改革,彻底摒弃旧的观念,提出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 (2)“文章合为时而著”,吴芳吉的诗歌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 分) 答: (3)传记在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时,多次引用诗句,请简要分析其好处。(6 分) 答: (4)文中说,“方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吴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为人之楷模?请
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街道红十字会志愿者告诉参加培训的数十名居民,对急救知识 往往适得其反 救人不成还可能贻误抢救时机。 ②外国人文科学著作的思潮和理论,多有精神食粮,但也有不少是精神鸦片。我们阅读 时,要加以鉴别,不可 ③儿童背诵古诗 也有益。让儿童在背诵古诗之前完全理解古诗的意义是不可能 的,非要强加给他们反而会造成心理负担 A.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一知半解B.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C.不求甚解一知半解囫囵吞枣D.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一一枣阳郭 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青铜鼎首 次亮相 B.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 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 活力。 C.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 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D.某种程度上,1986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最重要的理 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了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 然而,有趣的是,在没有确凿医学证据证 明吸烟有害健康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已经出现了数次不吸纸烟运动。 A.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研究证实 B.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硏究证实,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 益深入人心,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 谨的医学研究证实,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D.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硏究证实,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 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皇帝的黄袍,①。其实,黄色作为皇帝的御用色,并不是 从清代开始的。②?有学者研究指出,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穿黄袍的皇 帝。在隋之前的皇帝是根本不穿黄袍的,③,士兵们也是可以穿黄色衣服的
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 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街道红十字会志愿者告诉参加培训的数十名居民,对急救知识 ,往往适得其反, 救人不成还可能贻误抢救时机。 ②外国人文科学著作的思潮和理论,多有精神食粮,但也有不少是精神鸦片。我们阅读 时,要加以鉴别,不可 。 ③儿童背诵古诗, 也有益。让儿童在背诵古诗之前完全理解古诗的意义是不可能 的,非要强加给他们反而会造成心理负担。 A.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一知半解 B.一知半解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C.不求甚解 一知半解 囫囵吞枣 D.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 一知半解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近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枣阳郭 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青铜鼎首 次亮相。 B.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 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 活力。 C.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 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D.某种程度上,1986 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最重要的理 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了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20 世纪50 年代后,随着 。然而,有趣的是,在没有确凿医学证据证 明吸烟有害健康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已经出现了数次不吸纸烟运动。 A.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研究证实 B.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研究证实,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 益深入人心,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 谨的医学研究证实,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D.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研究证实,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 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皇帝的黄袍, ① 。其实,黄色作为皇帝的御用色,并不是 从清代开始的。 ② ?有学者研究指出,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穿黄袍的皇 帝。在隋之前的皇帝是根本不穿黄袍的, ③ ,士兵们也是可以穿黄色衣服的。 答:
17.下图是某人设计的猴年会意书法作品请写出除英文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丙 拿/如 为QV Do Monkey o (1)构图要素(不超过50个字)(4分): (2)寓意(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统计,2015年除夕至大年初一,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 7500万次以上。相关市场人土预计,春节期间微信红包参与总用户在两亿上下,绑定银行 卡约1亿左右,而这之前微信的绑定银行卡支付用户不过1000万左右。马云称其为“珍珠 港偷袭”,并大声疾呼危机。更有媒体报道说,微信抢红包活动一个晚上干了支付宝8年的 活,而且不花腾讯一分钱。面对电子红包热潮席卷,更多的市民期盼明年春节能让电子红包 来得更猛烈些 微信红包,今年春节更火,它带给我们很多欢乐,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根据你对材料 的理解和感悟,谈谈你的思考。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立意明确,不得抄袭
万 事 如 意 17.下图是某人设计的猴年会意书法作品,请写出除英文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1)构图要素(不超过 50 个字)(4 分): (2)寓意(不超过 30 个字)(2 分): 答: 六、写作(6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据统计,2015 年除夕至大年初一,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 500 万,总计抢红包 7500 万次以上。相关市场人士预计,春节期间微信红包参与总用户在两亿上下,绑定银行 卡约 1 亿左右,而这之前微信的绑定银行卡支付用户不过 1000 万左右。马云称其为“珍珠 港偷袭”,并大声疾呼危机。更有媒体报道说,微信抢红包活动一个晚上干了支付宝 8 年的 活,而且不花腾讯一分钱。面对电子红包热潮席卷,更多的市民期盼明年春节能让电子红包 来得更猛烈些。 微信红包,今年春节更火,它带给我们很多欢乐,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根据你对材料 的理解和感悟,谈谈你的思考。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明确,不得抄袭。 丙 申 年
2016年上学期洞口县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C(A,应为“美国学者Bri1l于1966年宣告铅同位素考古的诞生”。B,依据原文,“206Pb” 是“238U”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D,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的成果应该“通 过对比青铜制品和铜矿山的铅同位素数据,他们提出了古代地中海铜矿料的贸易路线”) 2、A(依据原文第二段“表明中国古代玻璃最有可能产自本地。”可知“中国古代不具备生 产玻璃的能力”错误。) 3、B(原文第一段:如果说碳十四测年技术解决了考古发现的“何时”问题,那么铅同位素 考古方法解决了文物来自“何地”的问题,可知运用铅同位素考古方法能推测文物来源于“何 4.D(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 可不思。”) 5.C(开皇是年号,高祖是庙号) 6.C(“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的事发生在渡江前) 7.(1)贺若弼年少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 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 尊敬他。(采分点:慷慨,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便,熟悉:属文,写文章;有 重名于当世,倒装句,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闻,听说。各1分) (2)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他们。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 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剌史黄恪。(采分点:及,等到;济,渡过:弗之觉,倒装句式 没有发觉他们:拔,攻占:执,逮住。各1分) 【参考译文】贺若弼字辅伯,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 金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 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 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 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怀有大志,骁勇善 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 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做记室的官。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 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 帝叫贺若弼问他这件事,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灾祸,就假意答道: “皇太子德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 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失掉大臣 (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易地发表意见啊。”等 到宣帝承继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不久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 十座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 隋高祖受禅让,登基为帝,心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 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对了
2016 年上学期洞口县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C(A,应为“美国学者 Brill 于 1966 年宣告铅同位素考古的诞生”。B,依据原文,“206Pb” 是“238U”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D,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的成果应该“通 过对比青铜制品和铜矿山的铅同位素数据,他们提出了古代地中海铜矿料的贸易路线”) 2、A(依据原文第二段“表明中国古代玻璃最有可能产自本地。”可知“中国古代不具备生 产玻璃的能力”错误。) 3、B(原文第一段:如果说碳十四测年技术解决了考古发现的“何时”问题,那么铅同位素 考古方法解决了文物来自“何地”的问题,可知运用铅同位素考古方法能推测文物来源于“何 地”) 4.D(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 可不思。”) 5.C(开皇是年号,高祖是庙号) 6.C(“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的事发生在渡江前) 7.(1)贺若弼年少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 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 尊敬他。(采分点:慷慨,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便,熟悉;属文,写文章;有 重名于当世,倒装句,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闻,听说。各 1 分) (2)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他们。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 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采分点:及,等到;济,渡过;弗之觉,倒装句式, 没有发觉他们;拔,攻占;执,逮住。各 1 分) 【参考译文】贺若弼字辅伯,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 金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 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 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 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怀有大志,骁勇善 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 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做记室的官。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 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 帝叫贺若弼问他这件事,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灾祸,就假意答道: “皇太子德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 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失掉大臣 (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易地发表意见啊。”等 到宣帝承继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不久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 十座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 隋高祖受禅让,登基为帝,心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 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