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6年高考信息题 语文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商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 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 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 济带赋予了丝绸之路新的内涵,在这条文化线路上,不仅能够看到灿烂辉煌的历 史遗迹,而且还将见证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在经济合作领域的异彩纷呈 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 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十九世纪下叶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 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线路,称作“丝绸之路”,此后被中外史 学家认同,而沿用至今。 西汉时期汉高祖时签订和亲协议,承诺“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促进了 中原与匈奴的物质文化交流。文景期间鼓励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加强了丝 绸之路上早期的文化交流。汉武帝时一方面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极大地促进了 中原与西域的物质文化交流,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使节和商人络绎 不绝,文化交流范围也随之扩大;另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等对匈奴展开大规模 的反击战争,设置西域都护府,实现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维护了西域的安定,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也促进了中原文化 与西域文化的交流。 南北朝时,北方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陆上丝绸 之路的路线在原有基础上向北向南扩展,与此同时,立足江南的六朝政权积极发 展海外关系,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向南海、东海延伸,与波斯、日本等地区和国 家都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这一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 传入西方,国外一些先进技术也逐渐传入中国 隋朝时期,隋炀帝亲自西巡开拓疆土,打通丝绸之路,还在张掖举办了万国博览 会,各国商人、使臣云集,使之成为一次各国文化交流的盛典。唐朝时,继续扩 大与西方交往的范围,拓宽与中西亚各国的贸易渠道,中外文化交流达到鼎盛。 各地留学生、学者、游历者、传教士在此聚集,各地文化融合于此,长安一时成 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繁荣的城市。唐中期,陆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海上丝绸之 路得以发展,尤其对宗教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印 度教、摩尼教在这一时期从海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道教和民间信仰也传入朝鲜、 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丝绸之路的路线进 步拉长,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将亚、非的广阔海域连接起来,增进了 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与交流。清朝时,茶马古道与西南丝绸之路相接,马帮为 中原、西南、印缅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使得楚文化、巴蜀文化、 青铜文化、佛教文化在交流中得到沉淀。英国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通过
永州市 2016 年高考信息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商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 2013 年 9 月 7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 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 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 济带赋予了丝绸之路新的内涵,在这条文化线路上,不仅能够看到灿烂辉煌的历 史遗迹,而且还将见证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在经济合作领域的异彩纷呈。 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 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十九世纪下叶,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 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线路,称作“丝绸之路”,此后被中外史 学家认同,而沿用至今。 西汉时期汉高祖时签订和亲协议,承诺“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促进了 中原与匈奴的物质文化交流。文景期间鼓励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加强了丝 绸之路上早期的文化交流。汉武帝时一方面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极大地促进了 中原与西域的物质文化交流,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使节和商人络绎 不绝,文化交流范围也随之扩大;另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等对匈奴展开大规模 的反击战争,设置西域都护府,实现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维护了西域的安定,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也促进了中原文化 与西域文化的交流。 南北朝时,北方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陆上丝绸 之路的路线在原有基础上向北向南扩展,与此同时,立足江南的六朝政权积极发 展海外关系,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向南海、东海延伸,与波斯、日本等地区和国 家都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这一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 传入西方,国外一些先进技术也逐渐传入中国。 隋朝时期,隋炀帝亲自西巡开拓疆土,打通丝绸之路,还在张掖举办了万国博览 会,各国商人、使臣云集,使之成为一次各国文化交流的盛典。唐朝时,继续扩 大与西方交往的范围,拓宽与中西亚各国的贸易渠道,中外文化交流达到鼎盛。 各地留学生、学者、游历者、传教士在此聚集,各地文化融合于此,长安一时成 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繁荣的城市。唐中期,陆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海上丝绸之 路得以发展,尤其对宗教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印 度教、摩尼教在这一时期从海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道教和民间信仰也传入朝鲜、 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足迹遍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丝绸之路的路线进 一步拉长,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将亚、非的广阔海域连接起来,增进了 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与交流。清朝时,茶马古道与西南丝绸之路相接,马帮为 中原、西南、印缅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使得楚文化、巴蜀文化、 青铜文化、佛教文化在交流中得到沉淀。英国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通过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进行茶叶、丝绸、瓷器贸易,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文 化交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它的开放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丝 绸之路”作为物化的形态,展现了我国古代要求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的愿望。“丝 绸之路”虽以丝绸贸易为开端,但其意义却远远超过了贸易的范畴。它把世界各 地的文明古国如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和中国联系在一起;又把世界文化的发 源地如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美洲印加文明和中国文明等联系在 起,形成了一条连接亚、非、欧、美的大动脉,使这些文明经过大动脉的互相 交流而放出了异彩,这也是我们推进“丝绸之路复兴”的历史基础所在。 (选自《中国文物报》2014年6月13日6版有删节) 1.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由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和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 中命名的“丝绸之路”其实指的是同一线路。 B.不同历史时期,“丝绸之路”出现不同的线路,如有“西北丝绸之路”、“西 南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C.南北朝时,六朝政权与波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关 系,是积极发展海外关系,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结果。 D.茶马古道与西南丝绸之路相接,促使了中原、西南、印缅文化的相互交流与 融合,也使得楚文化、巴蜀文化、青铜文化、佛教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沉淀。 2.下列事实,不属于陆上“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是 A.汉高祖时签订和亲协议,承诺“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 B.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传入西方,国外一些先进技术传入中国 C.隋炀帝西巡开拓疆土,在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 D.初唐时,扩大与西方交往的范围,拓宽与中西亚各国的贸易渠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其内涵已经超越了交通道路和商业贸易的局限,涵盖了经济、 政治、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成为了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 B.西汉时期的“和亲”与“反击战争”策略,在促进了中原与匈奴的物质文化 交流的同时,也扩大了汉朝疆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随着物质文化交流的深入,文化交流逐渐上升到精神文化。如中国本土的佛 教、儒教、道教、民间信仰也经丝绸之路向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传播 D.“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要求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这一愿望的物化形态,它促 使中国文明和 世界各地文明在相互联系、互相交流中放出异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兼容整合多样性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万俊人 合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蕴涵着三个必须解答的问题:其一,作为一个多 民族国家,如何实现汉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整合?其二,就汉文化自身而言, 如何实现作为传统文化主导的儒家文化与道家、佛家、墨家等文化的整合?其三, 在现代文明和文化语境中,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里仅提出一些 基本看法或原则性主张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进行茶叶、丝绸、瓷器贸易,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文 化交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它的开放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丝 绸之路”作为物化的形态,展现了我国古代要求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的愿望。“丝 绸之路”虽以丝绸贸易为开端,但其意义却远远超过了贸易的范畴。它把世界各 地的文明古国如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和中国联系在一起;又把世界文化的发 源地如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美洲印加文明和中国文明等联系在 一起,形成了一条连接亚、非、欧、美的大动脉,使这些文明经过大动脉的互相 交流而放出了异彩,这也是我们推进“丝绸之路复兴”的历史基础所在。 (选自《中国文物报》 2014 年 6 月 13 日 6 版 有删节) 1. 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由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和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 中命名的“丝绸之路”其实指的是同一线路。 B.不同历史时期,“丝绸之路”出现不同的线路,如有“西北丝绸之路”、“西 南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C.南北朝时,六朝政权与波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关 系,是积极发展海外关系,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结果。 D.茶马古道与西南丝绸之路相接,促使了中原、西南、印缅文化的相互交流与 融合,也使得楚文化、巴蜀文化、青铜文化、佛教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沉淀。 2.下列事实,不属于陆上“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是 A.汉高祖时签订和亲协议,承诺“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 B.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传入西方,国外一些先进技术传入中国。 C.隋炀帝西巡开拓疆土,在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 D.初唐时,扩大与西方交往的范围,拓宽与中西亚各国的贸易渠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其内涵已经超越了交通道路和商业贸易的局限,涵盖了经济、 政治、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成为了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 B.西汉时期的“和亲”与“反击战争”策略,在促进了中原与匈奴的物质文化 交流的同时,也扩大了汉朝疆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随着物质文化交流的深入,文化交流逐渐上升到精神文化。如中国本土的佛 教、儒教、道教、民间信仰也经丝绸之路向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传播。 D.“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要求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这一愿望的物化形态,它促 使中国文明和 世界各地文明在相互联系、互相交流中放出异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兼容整合多样性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万俊人 合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蕴涵着三个必须解答的问题:其一,作为一个多 民族国家,如何实现汉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整合?其二,就汉文化自身而言, 如何实现作为传统文化主导的儒家文化与道家、佛家、墨家等文化的整合?其三, 在现代文明和文化语境中,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里仅提出一些 基本看法或原则性主张
美国当代伦理学家麦金泰尔认为,各种文化传统或道德谱系之间必定是相互异 质、不可相容或“不可公度”的。然而,这一主张对中华文明史和文化史而言并 不成立:早期巫楚文化、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渗透和逐渐融合即为显证, 更不用说晚清文化中满汉文化的融合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华文化是一个兼 容多元、不断融合的文化系统。因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是对这一多 元整合型文化系统的综合传承,而不是对其中某种或某几种文化元素的传承。 就汉文化传统本身而言,麦金泰尔的主张更难成立。历史地看,儒释道诸家在不 同历史阶段或社会情境中所发挥或显示的文化作用的确是各不相同、与时变化 的。但是,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恰恰相反,相容乃至相 辅相成更近乎历史常态。诸如“阳法阴儒”“儒表法里”“三教合一”等理念, 以及唐宋之后以禅宗为代表所展示的兼容多元、共享共荣的文化风貌和精神气 象,都可以作为佐证。当然,强调中华传统文化这种兼容多元、有机整合的特征, 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汉唐以来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但即便如此,对儒家文 化的特色,也只有将其置于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才能获得充分而全面的理解。 解答第三个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如何理解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一种 较为流行的看法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断裂式的,因而是一种替代性关系。换句 话说,现代社会是对传统社会的结构性、革命性变革,其结果必然是前者对后者 的替代,即现代新文化对传统旧文化的替代。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尽管传统社会 与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但就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演进而论, 者之间具有无法割裂的内在连续性,所不同者只在于文明发展的方式、形态和水 平,因之在文化上也是无法割断的。毋宁说,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变革或转换式的 连续。 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更为合理的解答应是上述两种观点的合题:一方面,无论 对于文明还是对于文化来说,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确存在一种革命性的 变革,因而会呈现根本不同的形态。然而,这一革命性变革并不意味着传统社会 与现代社会是截然两分的,更不意味着人类文明演进和文化发展的断裂。相反, 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不独表现为文明变革中的保存,更体现为文化 传统、样式、基本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的传承与弘扬ε 从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儒学 为主导、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悠久而宏大、多样而融贯、古老而常新的文化体系 这一文化体系是一个孕育着丰富多样性的文化母体,具有巨大的文化包容性、亲 和性与融合力。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历经五千年风霜雪雨而薪 火不灭、面对无数次挑战冲击而不失自我和自信。对这样一个兼容整合多样性的 文化系统的合理传承,也应坚持兼容整合多样性的立场和方法 (节选自万俊人《拓宽历史和文化的视 界》2016.4《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巫楚文化、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渗透和逐渐融合,晚清文化中满 汉文化的融合,都可说明各种文化传统或道德谱系之间是可以相融的 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对其中某种或某几种文化元素的传承,而是对 这一多元整合型文化系统的综合传承,因为中华文化是一个兼容多元、不断融合 的文化系统
美国当代伦理学家麦金泰尔认为,各种文化传统或道德谱系之间必定是相互异 质、不可相容或“不可公度”的。然而,这一主张对中华文明史和文化史而言并 不成立:早期巫楚文化、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渗透和逐渐融合即为显证, 更不用说晚清文化中满汉文化的融合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华文化是一个兼 容多元、不断融合的文化系统。因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是对这一多 元整合型文化系统的综合传承,而不是对其中某种或某几种文化元素的传承。 就汉文化传统本身而言,麦金泰尔的主张更难成立。历史地看,儒释道诸家在不 同历史阶段或社会情境中所发挥或显示的文化作用的确是各不相同、与时变化 的。但是,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恰恰相反,相容乃至相 辅相成更近乎历史常态。诸如“阳法阴儒”“儒表法里”“三教合一”等理念, 以及唐宋之后以禅宗为代表所展示的兼容多元、共享共荣的文化风貌和精神气 象,都可以作为佐证。当然,强调中华传统文化这种兼容多元、有机整合的特征, 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汉唐以来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但即便如此,对儒家文 化的特色,也只有将其置于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才能获得充分而全面的理解。 解答第三个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如何理解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一种 较为流行的看法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断裂式的,因而是一种替代性关系。换句 话说,现代社会是对传统社会的结构性、革命性变革,其结果必然是前者对后者 的替代,即现代新文化对传统旧文化的替代。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尽管传统社会 与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但就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演进而论,二 者之间具有无法割裂的内在连续性,所不同者只在于文明发展的方式、形态和水 平,因之在文化上也是无法割断的。毋宁说,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变革或转换式的 连续。 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更为合理的解答应是上述两种观点的合题:一方面,无论 对于文明还是对于文化来说,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确存在一种革命性的 变革,因而会呈现根本不同的形态。然而,这一革命性变革并不意味着传统社会 与现代社会是截然两分的,更不意味着人类文明演进和文化发展的断裂。相反, 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不独表现为文明变革中的保存,更体现为文化 传统、样式、基本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的传承与弘扬。 从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儒学 为主导、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悠久而宏大、多样而融贯、古老而常新的文化体系。 这一文化体系是一个孕育着丰富多样性的文化母体,具有巨大的文化包容性、亲 和性与融合力。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历经五千年风霜雪雨而薪 火不灭、面对无数次挑战冲击而不失自我和自信。对这样一个兼容整合多样性的 文化系统的合理传承,也应坚持兼容整合多样性的立场和方法。 (节选自万俊人《拓宽历史和文化的视 界》2016.4《新华文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巫楚文化、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渗透和逐渐融合,晚清文化中满 汉文化的融合,都可说明各种文化传统或道德谱系之间是可以相融的。 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对其中某种或某几种文化元素的传承,而是对 这一多元整合型文化系统的综合传承,因为中华文化是一个兼容多元、不断融合 的文化系统
C.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儒释道诸家在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情境中所发挥或显 示的文化作用是各不相同、与时变化的。但在常态下,它们是相容乃至相辅相成 的,而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D.“阳法阴儒”“儒表法里”“三教合一”等理念,以及唐宋之后以禅宗为代 表所展示的兼容多元、共享共荣的文化风貌和精神气象,都可以证明美国当代伦 理学家麦金泰尔的主张是难以成立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强调中华文化兼容多元、有机整合的特征,与重视汉唐以来儒家文化的主导 地位,二者并不矛盾。 B.只要将儒家文化置于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之中,就能获得对儒家文化特色充分 而全面的理解。 C.中华文化是一个以儒学为主导、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悠久而宏大、多样而融贯、 古老而常新的文化体系。 D.中华文化体系的丰富多样性、包容性、亲和性与融合力,正是中华传统文化 历经五千年风霜雪雨而薪火不灭、面对无数次挑战冲击而不失自我与自信的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答“在现代文明和文化语境中,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一 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B.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是断裂式的,现代社会对传统社会也不是 结构性、革命性变革,现代新文化对传统旧文化也不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 替代。 C.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关联表现为:文明变革中的保存,文化传统、样式 基本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的传承与弘扬。 D.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是一个丰富多样性的文化母体,我们应坚持兼容整合多样 性的立场和方法,合理传承这一兼容整合多样性的中华文化系统。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忠,字司直,陈留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弘治四年,《宪 宗实录》成,迁侍讲,直经筵,寻兼侍东宫讲读。又九年进侍读学士。 武宗即位,以宫寮擢学士,掌翰林院,仍直经筵。正德二年,刘瑾用事,日导帝 游戏,乱祖宗旧章。忠上言戒逸游、崇正学数事。已,因进讲与杨廷和傅经义, 规帝阙失,而指斥近幸尤切。帝谓瑾曰:“经筵,讲书耳,浮词何为?”瑾素恶 两人,因讽吏部尚书许进出之南京。南京诸部惟右侍郎一人,进特请用为礼部左 侍郎。命下,外议籍籍,进患之,甫两月,即擢忠本部尚书。其冬,就改吏部。 时留都一御史,素骄横:一郎中,张彩所昵也,秩满,皆署下考。疾吏胥诡名寄 籍,督诸曹核汰千人。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 黜。诏可之。忠在南京正直有风采。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土 而忠操绳 墨待下,纠劾过峻。时论遂谓忠附会瑾意,颇归怨焉。 五年二月,改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专典制诏。两疏乞休,不报。瑾诛,以本官 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甫数日,以平宁夏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故事 阁臣加官无遽至三孤者。忠无功骤得,不自安,连疏固辞,不许。瑾虽诛,张永
C.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儒释道诸家在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情境中所发挥或显 示的文化作用是各不相同、与时变化的。但在常态下,它们是相容乃至相辅相成 的,而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D.“阳法阴儒”“儒表法里”“三教合一”等理念,以及唐宋之后以禅宗为代 表所展示的兼容多元、共享共荣的文化风貌和精神气象,都可以证明美国当代伦 理学家麦金泰尔的主张是难以成立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强调中华文化兼容多元、有机整合的特征,与重视汉唐以来儒家文化的主导 地位,二者并不矛盾。 B.只要将儒家文化置于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之中,就能获得对儒家文化特色充分 而全面的理解。 C.中华文化是一个以儒学为主导、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悠久而宏大、多样而融贯、 古老而常新的文化体系。 D.中华文化体系的丰富多样性、包容性、亲和性与融合力,正是中华传统文化 历经五千年风霜雪雨而薪火不灭、面对无数次挑战冲击而不失自我与自信的原 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答“在现代文明和文化语境中,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一 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B.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是断裂式的,现代社会对传统社会也不是 结构性、革命性变革,现代新文化对传统旧文化也不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 替代。 C.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关联表现为:文明变革中的保存,文化传统、样式、 基本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的传承与弘扬。 D.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是一个丰富多样性的文化母体,我们应坚持兼容整合多样 性的立场和方法,合理传承这一兼容整合多样性的中华文化系统。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忠,字司直,陈留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弘治四年,《宪 宗实录》成,迁侍讲,直经筵,寻兼侍东宫讲读。又九年进侍读学士。 武宗即位,以宫寮擢学士,掌翰林院,仍直经筵。正德二年,刘瑾用事,日导帝 游戏,乱祖宗旧章。忠上言戒逸游、崇正学数事。已,因进讲与杨廷和傅经义, 规帝阙失,而指斥近幸尤切。帝谓瑾曰:“经筵,讲书耳,浮词何为?”瑾素恶 两人,因讽吏部尚书许进出之南京。南京诸部惟右侍郎一人,进特请用为礼部左 侍郎。命下,外议籍籍,进患之,甫两月,即擢忠本部尚书。其冬,就改吏部。 时留都一御史,素骄横;一郎中,张彩所昵也,秩满,皆署下考。疾吏胥诡名寄 籍,督诸曹核汰千人。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 黜。诏可之。忠在南京正直有风采。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而忠操绳 墨待下,纠劾过峻。时论遂谓忠附会瑾意,颇归怨焉。 五年二月,改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专典制诏。两疏乞休,不报。瑾诛,以本官 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甫数日,以平宁夏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故事, 阁臣加官无遽至三孤者。忠无功骤得,不自安,连疏固辞,不许。瑾虽诛,张永
魏彬辈擅政,大臣复争与交欢,忠独无所顾。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 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前后乞休疏七八上,皆慰留。明年命典会试。甫毕,帝 以试录文义多舛,召李东阳示之。忠知为中官所掎,乞省墓。诏乘传还。抵家, 再上章乞致仕,报许。给月廪、岁隶终其身。 世宗即位,屡荐不起。遣行人存问,忠奏谢,因有所献纳,帝褒其忠爱。嘉靖二 年卒,年七十二。赠太保,谥文肃。 赞曰:刘忠持正不阿,奉身早退。此诚明去就之节,乌能委蛇俯仰以为容悦哉,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B.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C.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D.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设置讲 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 重视 B.秩满:秩,既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员的品级。秩满,就是指官吏 全额领取俸禄。 C.致仕:即交还官职,也就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 致等名称指代官员辞职归家。这一做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或其他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 与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褒贬评判性质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大臣的谥号由 朝廷赐予,私谥则不出于朝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忠忧心国事,直言进谏。虽执掌翰林院,但经常直言规谏皇帝,这导致皇 帝不满,宦官刘瑾直接将刘忠贬官至南京 B.刘忠为人正直,坚持法度。对待官吏非常严厉,曾上疏请求对官员进行经常 性的监督弹劾,以示劝勉惩戒。 C.刘忠持正不阿,不慕权贵。张永、魏彬专权,大臣们争先巴结,只有刘忠置 之不理。 D.刘忠淡泊名利,不恋官位。主持会试时,遭到宦官陷害排挤,于是请求回家 祭扫坟墓,得到皇帝诏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而忠操绳墨待下,纠劾过峻。(5分) 译 文 )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5分) 文
魏彬辈擅政,大臣复争与交欢,忠独无所顾。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 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前后乞休疏七八上,皆慰留。明年命典会试。甫毕,帝 以试录文义多舛,召李东阳示之。忠知为中官所掎,乞省墓。诏乘传还。抵家, 再上章乞致仕,报许。给月廪、岁隶终其身。 世宗即位,屡荐不起。遣行人存问,忠奏谢,因有所献纳,帝褒其忠爱。嘉靖二 年卒,年七十二。赠太保,谥文肃。 赞曰:刘忠持正不阿,奉身早退。此诚明去就之节,乌能委蛇俯仰以为容悦哉。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节)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B.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C.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D.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设置讲 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 重视。 B.秩满:秩,既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员的品级。秩满,就是指官吏 全额领取俸禄。 C.致仕:即交还官职,也就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 致等名称指代官员辞职归家。这一做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或其他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 与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褒贬评判性质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大臣的谥号由 朝廷赐予,私谥则不出于朝廷。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忠忧心国事,直言进谏。虽执掌翰林院,但经常直言规谏皇帝,这导致皇 帝不满,宦官刘瑾直接将刘忠贬官至南京。 B.刘忠为人正直,坚持法度。对待官吏非常严厉,曾上疏请求对官员进行经常 性的监督弹劾,以示劝勉惩戒。 C.刘忠持正不阿,不慕权贵。张永、魏彬专权,大臣们争先巴结,只有刘忠置 之不理。 D.刘忠淡泊名利,不恋官位。主持会试时,遭到宦官陷害排挤,于是请求回家 祭扫坟墓,得到皇帝诏许。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而忠操绳墨待下,纠劾过峻。(5 分) 译 文: (2)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5 分) 译 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应铃,字旂叟,丰城人。开禧元年,举进士,调永新尉。县当龙泉、茶陵溪峒 之冲,寇甫平,喜乱者诈为惊扰,应铃廉得主名,摔而治之。县十三乡,寇扰者 不时,初奏弛八乡民租二年,诏下如章。既而复催以检核之数,应铃力争,帅声 色俱厉。应铃从容曰:“某非徒为八乡贫民,乃深为州家耳!民贫迫之急,将以 不肖之心应之,租不可得而祸未易弭也。”帅色动,令免下户。既出令,复征之。 应铃又力争之,讫得请,民大感悦。有大姓与转运使有连,家僮恣横厉民,应铃 笞而系之狱。郡吏庭辱令,应铃执吏囚之,以状闻 调衡州录事,改知崇仁县。始至,明约束,信期会,正纪纲,晓谕吏民,使知所 趋避。然后罢乡吏之供需,校版籍之欺敝,不数月省簿成,即以其簿及苗税则例 上之总领所,自此赋役均矣。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故事无不依期结正 虽负者亦无不心服。岁杪,与百姓休息,阁债负,蠲租税,释囚系,恤生瘗死 崇孝劝睦,仁民厚俗之事,悉举以行,形之榜揭,见者嗟叹。丁内艰,服除,通 判蕲州。 时江右峒寇为乱,吉州八邑,七被残毁,差知吉州,应铃慨然曰:“此岂臣子辞 难时耶?”即奉父以行。下车,首以练兵足食为先务,然后去冗吏,核军籍,汰 老弱,以次罢行。赣叛卒朱先贼杀主帅,应铃曰:“此非小变也。”密遣谍以厚 赏捕之。部使者劾其轻发,镌一官。闲居六年,养亲读书,泊如也。起广西提点 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授直宝谟阁,湖南转运判官兼安抚司。峒獠蒋、何三族聚千余人,执县令,杀王 官,帅宪招捕,逾年不至,应铃曰:“招之适以长寇,亟捕之可也。”即调飞虎 等军会隅总讨之,应铃亲临誓师,号令明壮,士卒鼓勇以前,禽蒋时选父子及凶 渠五人诛之,胁从者使之安业,未一月全师而归。授直焕章阁,上疏谢事,不允; 擢大理少卿,再请又不允。一旦籍府库,核簿书,处决官事已,遂及家务,纤悉 不遗。僚属劝以清心省事,曰:"生死,数也,平生学力,正在今日。"帅别之杰 问疾,应铃整冠肃入,言论如平常,之杰退,悠然而逝。 应铃开明磊落,守正不阿,别白是非,见义必为,不以得失利害动其心。书馈丕 不徇权门,当官而行,无敢挠以非义。所至无留讼,无滞狱。 论曰:范应铃赫然政事如神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广西提点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B.起广西提点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C.起广西提点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D.起广西提点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髙功名。科举殿试时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探 花,第三名称榜眼。 B.丁艰,又称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子遭母丧或承重 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范应铃,字旂叟,丰城人。开禧元年,举进士,调永新尉。县当龙泉、茶陵溪峒 之冲,寇甫平,喜乱者诈为惊扰,应铃廉得主名,捽而治之。县十三乡,寇扰者 不时,初奏弛八乡民租二年,诏下如章。既而复催以检核之数,应铃力争,帅声 色俱厉。应铃从容曰:“某非徒为八乡贫民,乃深为州家耳!民贫迫之急,将以 不肖之心应之,租不可得而祸未易弭也。”帅色动,令免下户。既出令,复征之。 应铃又力争之,讫得请,民大感悦。有大姓与转运使有连,家僮恣横厉民,应铃 笞而系之狱。郡吏庭辱令,应铃执吏囚之,以状闻。 调衡州录事,改知崇仁县。始至,明约束,信期会,正纪纲,晓谕吏民,使知所 趋避。然后罢乡吏之供需,校版籍之欺敝,不数月省簿成,即以其簿及苗税则例 上之总领所,自此赋役均矣。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故事无不依期结正, 虽负者亦无不心服。岁杪,与百姓休息,阁债负,蠲租税,释囚系,恤生瘗死。 崇孝劝睦,仁民厚俗之事,悉举以行,形之榜揭,见者嗟叹。丁内艰,服除,通 判蕲州。 时江右峒寇为乱,吉州八邑,七被残毁,差知吉州,应铃慨然曰:“此岂臣子辞 难时耶?”即奉父以行。下车,首以练兵足食为先务,然后去冗吏,核军籍,汰 老弱,以次罢行。赣叛卒朱先贼杀主帅,应铃曰:“此非小变也。”密遣谍以厚 赏捕之。部使者劾其轻发,镌一官。闲居六年,养亲读书,泊如也。起广西提点 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授直宝谟阁,湖南转运判官兼安抚司。峒獠蒋、何三族聚千余人,执县令,杀王 官,帅宪招捕,逾年不至,应铃曰:“招之适以长寇,亟捕之可也。”即调飞虎 等军会隅总讨之,应铃亲临誓师,号令明壮,士卒鼓勇以前,禽蒋时选父子及凶 渠五人诛之,胁从者使之安业,未一月全师而归。授直焕章阁,上疏谢事,不允; 擢大理少卿,再请又不允。一旦籍府库,核簿书,处决官事已,遂及家务,纤悉 不遗。僚属劝以清心省事,曰:"生死,数也,平生学力,正在今日。"帅别之杰 问疾,应铃整冠肃入,言论如平常,之杰退,悠然而逝。 应铃开明磊落,守正不阿,别白是非,见义必为,不以得失利害动其心。书馈不 交上官,荐举不徇权门,当官而行,无敢挠以非义。所至无留讼,无滞狱。 论曰:范应铃赫然政事如神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起广西提点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B.起广西提点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C.起广西提点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D.起广西提点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探 花,第三名称榜眼。 B.丁艰,又称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子遭母丧或承重 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
C.下车,文中指官吏到任。如《后汉书·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成 语“下车伊始”指官吏刚到任所 D.提点刑狱,指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官),是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 的长官,是中国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相当于现在的法 官兼检察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应铃爱民如子,不畏强权。调任永新县尉,他极力上奏缓征八乡百姓的田 赋,得到同意,百姓很感动高兴;有大户与转运使有交情,家僮欺压百姓,范应 铃将他鞭打后关进牢里;州郡小吏当庭羞辱县令,范应铃抓住他关了起来 B.范应铃治政严明,断案如神。任崇仁县知县,刚到任,订立规矩,整顿纪律 让官民知道进退;听理诉讼,判决如神,原来的案件全都按期结案,即使败诉 的人也没有不心服的。 C.范应铃见义必为,淡泊名利。峒寇作乱,范应铃慷慨激昂,侍候着父亲一起 动身到任。赣叛兵朱先杀害主帅,范应铃暗中用重金派间谍抓到了他,监司弹劾 他轻举妄动,他因此被罢免官职。 D.范应铃尽力平叛,恪尽职守。峒獠蒋、何三族叛乱,范应铃亲自出兵,活捉 蒋时选父子和元凶五人杀掉。检査官库,核对簿籍,处理公事完毕,就着手家中 事务,都不遗漏。部下劝说他宽心省事,他说:“一辈子所学所用,就在今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杪,与百姓休息,阁债负,蠲租税,释囚系,恤生瘗死 译 文 (2)书馈不交上官,荐举不徇权门,当官而行,无敢挠以非义。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鉴阅读(11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赠内人°唐·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注】①金屋:指汉武帝幼小时欲以金屋藏阿娇,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宫室。②内 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 自由和人生幸福。③禁门:宫门。 8.第一首诗采用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C.下车,文中指官吏到任。如《后汉书·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成 语“下车伊始”指官吏刚到任所。 D.提点刑狱,指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官),是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 的长官,是中国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相当于现在的法 官兼检察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范应铃爱民如子,不畏强权。调任永新县尉,他极力上奏缓征八乡百姓的田 赋,得到同意,百姓很感动高兴;有大户与转运使有交情,家僮欺压百姓,范应 铃将他鞭打后关进牢里;州郡小吏当庭羞辱县令,范应铃抓住他关了起来。 B.范应铃治政严明,断案如神。任崇仁县知县,刚到任,订立规矩,整顿纪律, 让官民知道进退;听理诉讼,判决如神,原来的案件全都按期结案, 即使败诉 的人也没有不心服的。 C.范应铃见义必为,淡泊名利。峒寇作乱,范应铃慷慨激昂,侍候着父亲一起 动身到任。赣叛兵朱先杀害主帅,范应铃暗中用重金派间谍抓到了他,监司弹劾 他轻举妄动,他因此被罢免官职。 D.范应铃尽力平叛,恪尽职守。峒獠蒋、何三族叛乱,范应铃亲自出兵,活捉 蒋时选父子和元凶五人杀掉。检查官库,核对簿籍,处理公事完毕,就着手家中 事务,都不遗漏。部下劝说他宽心省事,他说:“一辈子所学所用,就在今天。”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岁杪,与百姓休息,阁债负,蠲租税,释囚系,恤生瘗死。 译 文: (2)书馈不交上官,荐举不徇权门,当官而行,无敢挠以非义。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鉴阅读(11 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8~9 题。 春 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①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赠内人② 唐·张 祜 禁门③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注】①金屋:指汉武帝幼小时欲以金屋藏阿娇,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宫室。②内 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 自由和人生幸福。③禁门:宫门。 8. 第一首诗采用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5 分)
9.请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异同。(6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8~9题。 郡圃春晚北宋·韩琦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①韩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置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 然地。毫无顾及地 8.前两联描写出了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6分)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万愁”的内涵。(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 式,做到好学乐学。《论语》中的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我们要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放在个人幸福的前面,秉持《岳 阳楼记》中“ 的人生理想,始终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 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 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 是 (4)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 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是 (5)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6)在《赤壁赋》中,“ 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萧声哀怨凄凉的效果
答: 9. 请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异同。(6 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8~9 题。 郡圃春晚 北宋·韩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②。 【注】①韩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置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 然地。毫无顾及地。 8. 前两联描写出了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6 分) 答: 9.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万愁”的内涵。(5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 式,做到好学乐学。《论语》中的 “ ,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我们要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放在个人幸福的前面,秉持《岳 阳楼记》中“ , ”的人生理想,始终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 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 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 是: , 。 (4)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 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是: , 。 (5)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 。” (6)在《赤壁赋》中, “ , ” 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萧声哀怨凄凉的效果
(7)《永遇乐·金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 的名句是 (8)《琵琶行》中“ 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9)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 直接描述,这些句子 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一】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镢鱼 魏柏林 对你来说,这个夜晚注定难以成眠。明天就是请客的日子,计划中的宴席还有 道主菜未能备齐,确切地说,还差六条鳜鱼。 鱖鱼谐音“桂遇”,含有蟾宫折桂的意思。露水湖也因此有了一个习俗:只要孩 子考上大学,请客设宴便少不了鳜鱼这道菜。这个秋天,你儿子不仅考上了头榜, 还拿了考区状元。儿子争得了脸面,做父亲的哪能不请客呢?请客又哪能不用鳜 鱼 只是,露水湖的鳜鱼越来越难打了。这些天,你同老伙计一一那只木质发黑的月 牙划盆,几乎日夜泡在湖里下网捕捞,虽然也小有斩获,可离目标还是差了一半 你真的有些着急了。拿钱去买吧,村主任家就有卖,他是网箱养殖能手,全村就 他会养鳜鱼。村主任说过,等技术成熟后教大家都养,但这至少要等到明年。可 现如今你是火烧眉毛,眼前告急,别说一年,一天也等不了。但是,一条鲜活标 子鳜至少要花五十来块,六条就得三四百。这些年,你独自供儿子读书,手头本 就拮据,别说没这个钱,就算有这钱你也不能去买。你是谁啊?露水湖一等一的 捕鱼高手,拿钱买鱼,岂不让人耻笑? 今夜,就剩今夜了。老实说,你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对捕鱼者来说,夜幕下的露 水湖并没有那么黑暗,虽然这还是个没有星月的晚上,你照样能脚踩月牙划盆, 逐浪湖面,将渔网一一下到有效的水域 以往下完渔网,你会在岸边拴了划盆,倚靠在盆里,或以手枕头,聆听水面鱼儿 游动、林岸虫鸣;或遥望苍穹,依着星月移行的方位,估算着昼夜更替的大致时 光;再不就想儿子,想他成年后的身高长相,想他毕业后的工作;或抽完三五支 劣质香烟,窝在划盆里惬意地眯一会儿……可今夜,你没有在岸边拴划盆,而是 依然荡着划盆,游曳在寂寥如梦的湖面 不知不觉,你已接近村主任家的网箱。这儿囤养着清一色的鳜鱼。你知道,村主 任在湖边设了哨棚,也常来哨棚过夜,但有时也难免上演“空城计” 此刻,你望着黝黑静谧的哨棚,不由耳热心跳起来,兀自疑问:又是空城计吗 这种疑问,与其说是猜测,不如说是希望。而更可笑的是,你却还在心里暗暗祈 祷:村主任,你可别给我机会啊!
(7)《永遇乐∙金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 的名句是 , 。 (8)《琵琶行》中“ , ”由 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9)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 直接描述,这些句子 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一】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鳜 鱼 魏柏林 对你来说,这个夜晚注定难以成眠。明天就是请客的日子,计划中的宴席还有一 道主菜未能备齐,确切地说,还差六条鳜鱼。 鳜鱼谐音“桂遇”,含有蟾宫折桂的意思。露水湖也因此有了一个习俗:只要孩 子考上大学,请客设宴便少不了鳜鱼这道菜。这个秋天,你儿子不仅考上了头榜, 还拿了考区状元。儿子争得了脸面,做父亲的哪能不请客呢?请客又哪能不用鳜 鱼? 只是,露水湖的鳜鱼越来越难打了。这些天,你同老伙计——那只木质发黑的月 牙划盆,几乎日夜泡在湖里下网捕捞,虽然也小有斩获,可离目标还是差了一半。 你真的有些着急了。拿钱去买吧,村主任家就有卖,他是网箱养殖能手,全村就 他会养鳜鱼。村主任说过,等技术成熟后教大家都养,但这至少要等到明年。可 现如今你是火烧眉毛,眼前告急,别说一年,一天也等不了。但是,一条鲜活标 子鳜至少要花五十来块,六条就得三四百。这些年,你独自供儿子读书,手头本 就拮据,别说没这个钱,就算有这钱你也不能去买。你是谁啊?露水湖一等一的 捕鱼高手,拿钱买鱼,岂不让人耻笑? 今夜,就剩今夜了。老实说,你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对捕鱼者来说,夜幕下的露 水湖并没有那么黑暗,虽然这还是个没有星月的晚上,你照样能脚踩月牙划盆, 逐浪湖面,将渔网一一下到有效的水域。 以往下完渔网,你会在岸边拴了划盆,倚靠在盆里,或以手枕头,聆听水面鱼儿 游动、林岸虫鸣;或遥望苍穹,依着星月移行的方位,估算着昼夜更替的大致时 光;再不就想儿子,想他成年后的身高长相,想他毕业后的工作;或抽完三五支 劣质香烟,窝在划盆里惬意地眯一会儿……可今夜,你没有在岸边拴划盆,而是 依然荡着划盆,游曳在寂寥如梦的湖面…… 不知不觉,你已接近村主任家的网箱。这儿囤养着清一色的鳜鱼。你知道,村主 任在湖边设了哨棚,也常来哨棚过夜,但有时也难免上演 “空城计”。 此刻,你望着黝黑静谧的哨棚,不由耳热心跳起来,兀自疑问:又是空城计吗? 这种疑问,与其说是猜测,不如说是希望。而更可笑的是,你却还在心里暗暗祈 祷:村主任,你可别给我机会啊!
谁能想到,你的祈祷竟有了神奇的呼应,哨棚里及时地响起了手机彩铃声,当然 是村主任的。你先是吓了一跳,继而抚了抚胸口,又轻嘘了一口气,说不清是庆 幸还是失望。 村主任接听了电话。从他的话中,你知道了大致内容:是镇长要村主任连夜去镇 里,接待一位露水湖的开发商。村主任临走时,打着手电,从网箱里捞了好几条 活蹦乱跳的鳜鱼,然后才匆匆离去。嗅着那鲜腥的鳜鱼味儿,你羡慕得直咽口水: 多么可爱的家伙,是拿去讨好开发商的吧? 村主任走了,哨棚空了,正所谓天赐良机!可你却坐在划盆里发呆,这太巧合了, 巧合得难以置信。你猛掐自己的大腿,当确认不是梦境后,你又抱怨起村主任, 看似聪明能干,其实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玩什么空城计,这不是给人可乘之机 吗……你说村主任给啥机会不行,为啥偏偏给你做贼的机会?你又说这哪是机 会,分明是陷阱,陷你于不仁不义!你甚至抱怨村主任为什么不养条狗,如果有 条狗守在这里,你也会打消这种念头……你就这样唠唠叨叨,像个怨妇似的, 肚子不情愿地开始了偷盜 也许太有安全感了,你进行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先将划盆缓缓贴近网箱,然 后轻轻摁亮手电,细心选择大小合适的捕捞对相 就在这个过程中,你意外地发现网箱里的玄机:这些网箱一头养着鳜鱼,一头养 着比鳜鱼小得多的小杂鱼,它们中间,相隔着一道网片,这道网片的网眼比小杂 鱼大,比鳜鱼小。小杂鱼可以任意去鳜鱼的区间,鳜鱼却无法进入小杂鱼的领地 正是这样,你看到了非常刺激的一幕:几只小杂鱼刚刚穿越那道间隔的网片,就 被守候在侧的鳜鱼一口一只鲸吞。接着,又有几条小杂鱼开始“出格”冒险 你看着这些小鱼,先是唏唏嘘嘘可怜它们,随后竟恼怒起来,骂这些小东西愚昧 无知,是一群十足的笨蛋。明知道出格就会死,为啥还要铤而走险呢?你说你打 了一辈子鱼,还从没见过这么傻的鱼…… 你骂得正起劲,突然听见有人在叫你。你醒了,揉了一下眼睛,发现自己啥也没 干,只是下完渔网后窝在划盆里打了个盹。 叫醒你的人是儿子,他特地跑来告诉你:家里请客的鳜鱼齐了,是村主任刚刚送 过去的,整整六条标子鱖! 那一刻,你怔怔地站在划盆里,似信非信,眼里却储满了泪水…… (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写“你”为宴席缺少鳜鱼着急,为后文写“你”缓缓贴近网箱并细 心选择偷盗对象埋下了伏笔。“你”对鳜鱼的渴望彻底战胜内心的矛盾,这突显 了“你”的不仁不义。 B.文章写村主任是网箱养殖能手,写他承诺技术成熟后教大家养,写他连夜去 镇里接待开发商,写他急人之所难。虽然村主任在文中着墨不是太多,但形象却 较鲜明。 C.文章写“你”接近村主任家的网箱时,哨棚里突然响起了手机彩铃声,这在 文章中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镇长的电话才使村主任离开哨棚,“你”才 有机会贴近网箱。 D.全文构思巧妙新颖。全篇运用第二人称营造出一种更真实的现场感,让读者 体会着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又用梦境让读者在心有余悸的欣慰之后产生一种 思考:人要怎样活?
谁能想到,你的祈祷竟有了神奇的呼应,哨棚里及时地响起了手机彩铃声,当然 是村主任的。你先是吓了一跳,继而抚了抚胸口,又轻嘘了一口气,说不清是庆 幸还是失望。 村主任接听了电话。从他的话中,你知道了大致内容:是镇长要村主任连夜去镇 里,接待一位露水湖的开发商。村主任临走时,打着手电,从网箱里捞了好几条 活蹦乱跳的鳜鱼,然后才匆匆离去。嗅着那鲜腥的鳜鱼味儿,你羡慕得直咽口水: 多么可爱的家伙,是拿去讨好开发商的吧? 村主任走了,哨棚空了,正所谓天赐良机!可你却坐在划盆里发呆,这太巧合了, 巧合得难以置信。你猛掐自己的大腿,当确认不是梦境后,你又抱怨起村主任, 看似聪明能干,其实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玩什么空城计,这不是给人可乘之机 吗……你说村主任给啥机会不行,为啥偏偏给你做贼的机会?你又说这哪是机 会,分明是陷阱,陷你于不仁不义!你甚至抱怨村主任为什么不养条狗,如果有 条狗守在这里,你也会打消这种念头……你就这样唠唠叨叨,像个怨妇似的,一 肚子不情愿地开始了偷盗。 也许太有安全感了,你进行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先将划盆缓缓贴近网箱,然 后轻轻摁亮手电,细心选择大小合适的捕捞对相。 就在这个过程中,你意外地发现网箱里的玄机:这些网箱一头养着鳜鱼,一头养 着比鳜鱼小得多的小杂鱼,它们中间,相隔着一道网片,这道网片的网眼比小杂 鱼大,比鳜鱼小。小杂鱼可以任意去鳜鱼的区间,鳜鱼却无法进入小杂鱼的领地。 正是这样,你看到了非常刺激的一幕:几只小杂鱼刚刚穿越那道间隔的网片,就 被守候在侧的鳜鱼一口一只鲸吞。接着,又有几条小杂鱼开始“出格”冒险…… 你看着这些小鱼,先是唏唏嘘嘘可怜它们,随后竟恼怒起来,骂这些小东西愚昧 无知,是一群十足的笨蛋。明知道出格就会死,为啥还要铤而走险呢?你说你打 了一辈子鱼,还从没见过这么傻的鱼…… 你骂得正起劲,突然听见有人在叫你。你醒了,揉了一下眼睛,发现自己啥也没 干,只是下完渔网后窝在划盆里打了个盹。 叫醒你的人是儿子,他特地跑来告诉你:家里请客的鳜鱼齐了,是村主任刚刚送 过去的,整整六条标子鳜! 那一刻,你怔怔地站在划盆里,似信非信,眼里却储满了泪水…… (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文章开头写“你”为宴席缺少鳜鱼着急,为后文写“你”缓缓贴近网箱并细 心选择偷盗对象埋下了伏笔。“你”对鳜鱼的渴望彻底战胜内心的矛盾,这突显 了“你”的不仁不义。 B.文章写村主任是网箱养殖能手,写他承诺技术成熟后教大家养,写他连夜去 镇里接待开发商,写他急人之所难。虽然村主任在文中着墨不是太多,但形象却 较鲜明。 C.文章写“你”接近村主任家的网箱时,哨棚里突然响起了手机彩铃声,这在 文章中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镇长的电话才使村主任离开哨棚,“你”才 有机会贴近网箱。 D.全文构思巧妙新颖。全篇运用第二人称营造出一种更真实的现场感,让读者 体会着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又用梦境让读者在心有余悸的欣慰之后产生一种 思考:人要怎样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