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 命题人:唐小艳(永州一中)朱桂花(祁阳一中) 白华志(江华一中) 杨玉君(永州四中) 审题人:扬振华(市教科院) 吴春来(市教科院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兼济精神的当代价值 王皓月 从历史上来看,兼济精神作为中国人道德规范、精神动力和人生指南, 为中华文明的发 展指出了共同的方向和道路。《论语泰伯>之中,记载了孔子“天下有道则见, 无遗则隐” 的主张,而孟子则将“见一和“隐”具体化,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奉儒家为 正统的士大夫阶层,将孔子和孟子的观点作为人生信条,认为人在不得志时就洁 身自好,而 得志时则要为天下万民尽义务。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的“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反映的正是儒家的兼济精神。这种精神境界是“仁”的表 现形式,描绘 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状态,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体现了中华文明高度 的人文自觉 和道德水准。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八世色彩强 烈的价值观,其 关注点在于君子行为、政治秩序、道德伦理等,所以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 术的建议之 后,儒家思想一直就是国家政权的核心意识形态,出仕为官并兼济天下也成为古 代文人最大 的追求。不过,在政治斗争残酷、社会秩序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们的 社会责任感 淡薄,清谈、玄学、饮酒、服食等流行,士大夫阶层独善其身的倾向十分明显。 但即便是在 当时,儒家兼济精神依然影响了他们的内心深处,并对中国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 响。主要表 现是,促使主张救度众生的大乘佛教超越了以个人解脱为目标的小乘佛教,成为 中国佛教的 主流,而且让道教从追求个人成仙变为以度人为先。自南朝之后,儒、释、道三 家之说共存 互补,成为中国人精神信仰的基础,三家所共同倡导的兼济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 的文化基因
湖南省永州市 2016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命题人:唐小艳(永州一中)朱桂花(祁阳一中) 白华志(江华一中) 杨玉君(永州四中) 审题人:扬振华(市教科院) 吴春来(市教科院)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儒家兼济精神的当代价值 王皓月 从历史上来看,兼济精神作为中国人道德规范、精神动力和人生指南, 为中华文明的发 展指出了共同的方向和道路。《论语泰伯>之中,记载了孔子“天下有道则见, 无遗则隐” 的主张,而孟子则将“见一和“隐”具体化,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奉儒家为 正统的士大夫阶层,将孔子和孟子的观点作为人生信条,认为人在不得志时就洁 身自好,而 得志时则要为天下万民尽义务。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的“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反映的正是儒家的兼济精神。这种精神境界是“仁”的表 现形式,描绘 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状态,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体现了中华文明高度 的人文自觉 和道德水准。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八世色彩强 烈的价值观,其 关注点在于君子行为、政治秩序、道德伦理等,所以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 术的建议之 后,儒家思想一直就是国家政权的核心意识形态,出仕为官并兼济天下也成为古 代文人最大 的追求。不过,在政治斗争残酷、社会秩序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们的 社会责任感 淡薄,清谈、玄学、饮酒、服食等流行,士大夫阶层独善其身的倾向十分明显。 但即便是在 当时,儒家兼济精神依然影响了他们的内心深处,并对中国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 响。主要表 现是,促使主张救度众生的大乘佛教超越了以个人解脱为目标的小乘佛教,成为 中国佛教的 主流,而且让道教从追求个人成仙变为以度人为先。自南朝之后,儒、释、道三 家之说共存 互补,成为中国人精神信仰的基础,三家所共同倡导的兼济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 的文化基因
要想兼济天下,首先要做到独善其身。相比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似乎有消极 的意味,二 者看似对立,实际上这是儒家价值观对于社会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达而不 愿兼济天下, 不是真善:同样,无法善其自身,更不可能兼济天下。如果暂时不身居其位,f1 能J,高度的 道德自觉约束自己,避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虽然这是一种道德底线,但也被 包含在兼济 精神之中。从日常生活中形成兼济的心态,对于解决普通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困 境具有重要 意义。 兼济精神不仅是普通国民、执政者的精神财富,更是一个国家的宝贵品 格。正如《尚书>》 提出的“协和万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共赢的相处之道。“大国责任, 兼济天下”,21 世纪的世界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这是中国目前比较贴 切的国际身 份。虽然人均经济指标还相对落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中国整体 的体量和影 响力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要以更成熟自信的心态参与国际事务, 树立正面的 大国形象,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的正能量。以兼济天下而非独霸天下为理念的 外交,也有 助于增加我国的话语权,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与儒家“兼济精神”内涵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皮日休在考进士落第后执著于文学,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等领域均有着 显著的建树。 B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与与 世俗同流合污。 唐三藏为普渡众生,跋涉千里,力排万难,取回真经,宣扬佛法,劝人为 善 D.屈原大夫遭怀王放逐,感复国无望,“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 投江而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天下有道则见”是兼济精神的最髙境界,它以“仁”为内核,体 现了中华文 明高度的人文自觉和道德水准。 B.儒家兼济精神在魏晋南北朝促使了大乘佛教成为佛教主流,道教追求以度 人为先,南 朝后,儒道佛倡导的兼济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C.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们纷纷追求独善其身,因为他们处于残酷的政治 斗争和混乱
要想兼济天下,首先要做到独善其身。相比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似乎有消极 的意味,二 者看似对立,实际上这是儒家价值观对于社会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达而不 愿兼济天下, 不是真善;同样,无法善其自身,更不可能兼济天下。如果暂时不身居其位,fl 能 J,高度的 道德自觉约束自己,避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虽然这是一种道德底线,但也被 包含在兼济 精神之中。从日常生活中形成兼济的心态,对于解决普通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困 境具有重要 意义。 兼济精神不仅是普通国民、执政者的精神财富,更是一个国家的宝贵品 格。正如《尚书>》 提出的“协和万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共赢的相处之道。“大国责任, 兼济天下”,21 世纪的世界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这是中国目前比较贴 切的国际身 份。虽然人均经济指标还相对落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中国整体 的体量和影 响力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要以更成熟自信的心态参与国际事务, 树立正面的 大国形象,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的正能量。以兼济天下而非独霸天下为理念的 外交,也有 助于增加我国的话语权,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节选自<光明日报》) 1 下列与儒家“兼济精神”内涵不相符的一项是(3 分) A.皮日休在考进士落第后执著于文学,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等领域均有着 显著的建树。 B 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与与 世俗同流合污。 C.唐三藏为普渡众生,跋涉千里,力排万难,取回真经,宣扬佛法,劝人为 善。 D.屈原大夫遭怀王放逐,感复国无望,“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 投江而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儒家的“天下有道则见”是兼济精神的最高境界,它以“仁”为内核,体 现了中华文 明高度的人文自觉和道德水准。 B.儒家兼济精神在魏晋南北朝促使了大乘佛教成为佛教主流,道教追求以度 人为先,南 朝后,儒道佛倡导的兼济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C.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们纷纷追求独善其身,因为他们处于残酷的政治 斗争和混乱
的社会秩序中没有受到兼济精神的影响。 D.中华民族崇尚共赢的相处之道,表明兼济精神是普通国民、执政者的精神 财富,更是 小国家的宝贵品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文人胸怀抱负、怜恤生灵,无论何时何地沉浮起下,能经世致用、 为民造福, 这都是受到兼济精神影响的体现。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告诉我们无论是身处高位还是身为贫民, 都应有一种 兼济的心态,这对于解决普通中国人所面临的阻境有重要的意义。 C.自汉武帝后,出仕为官兼济天下是古代文人的最大追求,缘于积极入世的 儒家思想的 关注点在于君子行为、政治秩序和道德伦理等。 D中国外交以兼济天下为理念,以负责任的态度,以更成熟更自信的心态参 与国际事务, 正是对儒家兼济精神“和”的践行。 古代诗文阅渎(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光”,东清河郇人也。慕容白曜 之平三齐,光年十 七,随父徒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太和六年,拜中书博士, 转著作郎, 与秘书丞李彪参撰国书。甚为高祖所知待。常日:“孝伯之才,固今日之文宗也,” 寻以本官 兼侍中、使持节,为陕西大使,巡方省察,所经述叙古事。还,以诔谟之功,进 爵为伯。光 少有大度,喜怒不见于色,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 直。皇兴初, 有同郡二人并被掠为奴婢,后诣光求哀,光乃以二口赎免。高祖闻而嘉之。虽处 机近,曾不 留心方案,唯从客论议,参赞大政而已。高祖每对群臣曰:“以崔光之高才大量 若无意外咎 谴,二十年后当作司空。”其见重如是。又从驾破陈显达。世宗即位,正除侍中。 初,光与牵 彪共撰国书,太和之末,彪解著作,专以史事任光。彪寻坐废。世宗居谅閤①, 彪上表求成 《魏书》,诏许之,彪遂以白衣于秘书省著速。光虽领史官,以彪意在专功,表 解侍中、著作 以让彪,世宗不许。延昌二年,世宗幸东宫,诏光日:“令当为太子师傅。”光 起拜固辞,诏 不许。即命肃宗出,从者十余人,敕以光为傅之意,令肃宗拜光。光又拜辞,不 当受太子拜
的社会秩序中没有受到兼济精神的影响。 D.中华民族崇尚共赢的相处之道,表明兼济精神是普通国民、执政者的精神 财富,更是 一小国家的宝贵品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文人胸怀抱负、怜恤生灵,无论何时何地沉浮起下,能经世致用、 为民造福, 这都是受到兼济精神影响的体现。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告诉我们无论是身处高位还是身为贫民, 都应有一种 兼济的心态,这对于解决普通中国人所面临的阻境有重要的意义。 C.自汉武帝后,出仕为官兼济天下是古代文人的最大追求,缘于积极入世的 儒家思想的 关注点在于君子行为、政治秩序和道德伦理等。 D 中国外交以兼济天下为理念,以负责任的态度,以更成熟更自信的心态参 与国际事务, 正是对儒家兼济精神“和”的践行。 二、古代诗文阅渎(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光”,东清河鄃人也。慕容白曜 之平三齐,光年十 七,随父徒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太和六年,拜中书博士, 转著作郎, 与秘书丞李彪参撰国书。甚为高祖所知待。常日:“孝伯之才,固今日之文宗也,” 寻以本官 兼侍中、使持节,为陕西大使,巡方省察,所经述叙古事。还,以诔谟之功,进 爵为伯。光 少有大度,喜怒不见于色,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 直。皇兴初, 有同郡二人并被掠为奴婢,后诣光求哀,光乃以二口赎免。高祖闻而嘉之。虽处 机近,曾不 留心方案,唯从客论议,参赞大政而已。高祖每对群臣曰:“以崔光之高才大量, 若无意外咎 谴,二十年后当作司空。”其见重如是。又从驾破陈显达。世宗即位,正除侍中。 初,光与牵 彪共撰国书,太和之末,彪解著作,专以史事任光。彪寻坐废。世宗居谅闇①, 彪上表求成 《魏书》,诏许之,彪遂以白衣于秘书省著速。光虽领史官,以彪意在专功,表 解侍中、著作 以让彪,世宗不许。延昌二年,世宗幸东宫,诏光日:“令当为太子师傅。”光 起拜固辞,诏 不许。即命肃宗出,从者十余人,敕以光为傅之意,令肃宗拜光。光又拜辞,不 当受太子拜
复不蒙许。四年正月,世宗夜崩。光迎肃宗于东宫,安抚内外,光有力焉。正光 元年冬,赐 光几杖、衣服。二年春,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 光表固辞历 年终不肯受。光年耆多务,疾病稍增,而自强不已,常在著作,疾笃不归。四年 十月,肃宗 亲临省疾,诏断宾客,中使相望,为止声乐,罢诸游眺。十一月,疾甚,薨,年 七十三。肃 宗闻而悲泣,儒者荣 之 (节选自《魏书》) 【注】①谅閤: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 辞/历年终不肯受 B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 辞历年/终不肯受 C.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辞 /历年终不肯受 D.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 辞历年/终不肯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和六年”的“太和”是三国魏明帝曹睿的年号。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 治者的称号包 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文中的“延昌二年…‘正光元年”中的“延 昌”“正光” 都是指年号。 B.“拜中书博士”的“拜”是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古代仕宦的词语很多。 如文中“转 著作郎…领史官”的“转”“领”,分别为“调动官职…兼任官职”的 意思。 C.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 种爵位,以 后各朝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因时而异,文中的“进爵为伯”是说崔光的爵 位升到了伯。 D.古代关于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名称是根据死者的身份而确定的 皇上死曰 薨,王宫诸侯死日崩,大夫死日卒,士死日不禄,平民死日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经常称赞崔光的文学才华,称他为当时的文坛宗师,并很欣赏他的为 政才能,在 击败陈显达后,正式升他为侍中。 B.崔光家里十分贫困,但是他十分好学。入朝为官后,很受高祖的重视优待, 后因为制
复不蒙许。四年正月,世宗夜崩。光迎肃宗于东宫,安抚内外,光有力焉。正光 元年冬,赐 光几杖、衣服。二年春,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 光表固辞历 年终不肯受。光年耆多务,疾病稍增,而自强不已,常在著作,疾笃不归。四年 十月,肃宗 亲临省疾,诏断宾客,中使相望,为止声乐,罢诸游眺。十一月,疾甚,薨,年 七十三。肃 宗闻而悲泣,儒者荣 之。 (节选自《魏书》) 【注】①谅闇: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 辞/历年终不肯受 B 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 辞历年/终不肯受 C.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辞 /历年终不肯受 D.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 辞历年/终不肯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和六年”的“太和”是三国魏明帝曹睿的年号。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 治者的称号包 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文中的“延昌二年…‘正光元年”中的“延 昌”“正光” 都是指年号。 B.“拜中书博士”的“拜”是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古代仕宦的词语很多。 如文中“转 著作郎…领史官”的“转”“领”,分别为“调动官职…兼任官职”的 意思。 C.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 种爵位,以 后各朝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因时而异,文中的“进爵为伯”是说崔光的爵 位升到了伯。 D.古代关于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名称是根据死者的身份而确定的。 皇上死曰 薨,王宫诸侯死日崩,大夫死日卒,士死日不禄,平民死日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祖经常称赞崔光的文学才华,称他为当时的文坛宗师,并很欣赏他的为 政才能,在 击败陈显达后,正式升他为侍中。 B.崔光家里十分贫困,但是他十分好学。入朝为官后,很受高祖的重视优待, 后因为制
定策略的功劳进爵为伯。 C.世宗让崔光担任太子师傅时,崔光推辞,世宗未同意;后来世宗让太子拜 见崔光,崔 光又拜谢推辞,不肯接受太子的的拜礼,又没有被允许 D.肃宗十分重视崔光,听说崔光生病后,就亲自到崔光家中去,又下诏说在 崔光生病期 间,禁止官员打扰他养病。 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5分) 译文: (2)光年耆多务,疾病稍增,而自强不己,常在著作,疾笃不归。(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重别梦 答柳柳州 柳宗 刘禹锡 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 尽悠悠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耦耕若便道身老,黄发相看 万事休 8.这两首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歧路”,三位诗人在面 对“歧路”时 所想的内容有何不同?(6分) 9.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相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 两句唱出了诗人在饮 酒后思念 君主、朝廷,但无奈路途遥远无法顾及自己,自己对国事也无能为力的幽怨与惆 帐 (2)《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 曲兮,竞周容以
定策略的功劳进爵为伯。 C.世宗让崔光担任太子师傅时,崔光推辞,世宗未同意;后来世宗让太子拜 见崔光,崔 光又拜谢推辞,不肯接受太子的的拜礼,又没有被允许。 D.肃宗十分重视崔光,听说崔光生病后,就亲自到崔光家中去,又下诏说在 崔光生病期 间,禁止官员打扰他养病。 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 分) (1)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5 分) 译文:____ (2)光年耆多务,疾病稍增,而自强不己,常在著作,疾笃不归。(5 分) 译文: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8-9 题。 重别梦 得 重 答柳柳州 柳宗 元 刘禹锡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 尽悠悠。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耦耕若便道身老,黄发相看 万事休。 8.这两首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歧路”,三位诗人在面 对“歧路”时 所想的内容有何不同?(6 分) 答: _ ___ 9.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相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5 分) 答: 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赤壁赋》中 “ __, -”两句唱出了诗人在饮 酒后思念 君主、朝廷,但无奈路途遥远无法顾及自己,自己对国事也无能为力的幽怨与惆 帐。 (2)《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 曲兮,竞周容以
为度”,诗人却选择 (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 自勉。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母亲的宗教 刘诚龙 ①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们坐在自家的屋子吃菜豆子,远在对门园子里 的菜豆怎么看得 见?母亲说:怎么看不见,风就来了。我看见风从对门过来,进了我家的方格子 木窗。风是 庄稼们的眼光,还是她们的听觉?我不做声了,我们规规矩矩地等父亲回来。时 候过了晌午, 屋背后有山,山背后有田,父亲赶着孱弱的水牛在哦起哦起地犁田,不犁完那块 二三亩的蛇 湾丘,父母是不会回来的 ②我们的肚子早饿了,平时母亲会让我们先吃,今天不。今天既不是观 音菩萨的生日 也不是我爷爷的忌日,今天,只是吃今年的第一道蔬菜,母亲说,要等父亲先尝, 莱豆子才 肯结的。谁先尝谁后尝,蔬菜们怎么知道?母亲说:怎幺不晓得?天地万物都是 有灵心的, 她们什幺都晓得 ③菜豆子是报春最早的蔬菜吧,她们长得那么快,长得那么美,当然也 有因由,母亲厚 待乃至厚爱她们。她们下地之初,母亲就烧了草皮山灰,与大粪一起搅拌,母亲 用手抓, 兜一兜散播。你知道,那山灰掺粪便多肥,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重,三五天那 手依然不可 闻的。母亲曾经叫我抓,我找了一双手套,母亲一巴掌拍过来,你对庄稼这么不 敬? ④我见过母亲抢肥。牛吃草吃饱后,后面会跟着好几个叔伯婶嫂,他们 有的拿笸箩,有 的拿灰斗,有的拿撮箕,虎视眈眈,等牛拉屎,牛尾巴一翘,一哄而上,谁抢得 归谁。那次
为度”,诗人却选择 “ __, ”。 (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 “__ __, ____ ”自勉。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母亲的宗教 刘诚龙 ①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们坐在自家的屋子吃菜豆子,远在对门园子里 的菜豆怎么看得 见?母亲说:怎么看不见,风就来了。我看见风从对门过来,进了我家的方格子 木窗。风是 庄稼们的眼光,还是她们的听觉?我不做声了,我们规规矩矩地等父亲回来。时 候过了晌午, 屋背后有山,山背后有田,父亲赶着孱弱的水牛在哦起哦起地犁田,不犁完那块 二三亩的蛇 湾丘,父母是不会回来的。 ②我们的肚子旱饿了,平时母亲会让我们先吃,今天不。今天既不是观 音菩萨的生日, 也不是我爷爷的忌日,今天,只是吃今年的第一道蔬菜,母亲说,要等父亲先尝, 莱豆子才 肯结的。谁先尝谁后尝,蔬菜们怎么知道?母亲说:怎幺不晓得?天地万物都是 有灵心的, 她们什幺都晓得。 ③菜豆子是报春最早的蔬菜吧,她们长得那么快,长得那么美,当然也 有因由,母亲厚 待乃至厚爱她们。她们下地之初,母亲就烧了草皮山灰,与大粪—起搅拌,母亲 用手抓,一 兜一兜散播。你知道,那山灰掺粪便多肥,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重,三五天那 手依然不可 闻的。母亲曾经叫我抓,我找了一双手套,母亲一巴掌拍过来,你对庄稼这么不 敬? ④我见过母亲抢肥。牛吃草吃饱后,后面会跟着好几个叔伯婶嫂,他们 有的拿笸箩,有 的拿灰斗,有的拿撮箕,虎视眈眈,等牛拉屎,牛尾巴一翘,一哄而上,谁抢得 归谁。那次
我母亲没拿工具,一头牛要拉了,母亲一个箭步,拉起上衣,全兜了,脸上都星 星点点,母 亲以胜利者的姿态哈哈笑,一路兜着,倒在自家的菜园子里,那菜园子里正长着 菜豆子,那 坨的菜豆子长得格外茂盛 ⑤母亲不太信神是。隔壁的三奶奶信,三奶奶时时刻刻手上都拿着一副卦, 砌房子出远 门这些大事,要打卦,-是扛o锄头去锄麦子,也要打一卦问神仙宜不宜动土。 母亲从不打 卦,父亲不在家,端午、中秋乃至元旦、春节,母亲都有可能不给祖宗上香。母 亲信另外一 种神灵。母亲下红薯种,挑选阳光热烈的晌午。晌午时分,人都回去吃饭了,鸟 们也回去午 休了,母亲便领着一帮孩子上园子,闷着挖土,不说话。总是有那么几个迟归的 婶娘,这时 节还在野外,碰到母亲总要喊:刘婶子,还不回去啊?母亲不应,母亲平时很热 情的,此刻 却装聋作哑,不应人。母亲说:不能应人的,一应,鸟就晓得了,乌就来啄种了; 应,老鼠 就听到了,老鼠就来偷吃了。鸟是走世界走江湖的,它见多识广,它有本事到哪 里都能活下 去,话语能力肯定超人,老鼠是土著,祖祖辈辈生活在我们这里,懂得我们的方 言不是一件 很怪的事情。有鸟嗖的一声带着哨音飞过,母亲就举头打了一个手势。我到现在 也不明白 母亲的这个手势与鸟做了一次什么交流?所有的宗教里头,都会存在一些神秘莫 解的东西, 母亲也一定会有。我们的红薯或者小麦在此之后确实平安无事,都蓬勃生长。对 门的伯母与 屋背后的婶娘每次下完种回来没几天,都会骂,骂老鼠偷吃了红薯种,骂麻雀把 麦子啄了个 稀烂。母亲从来没这回事。这是超然于我们感官之外的神秘力量 ⑥对门的伯母与后面的婶娘喜欢骂。她们喜欢在菜上做记号,一旦蔬菜 丢了,就拿一块 虬树菜板,拿一把厚钝菜刀,砍一下,骂一句。母亲不骂人,我家的菜圈子也经 常失窃。母 亲说:菜园子是不能骂人的,那些恶话毒誓口里骂出来,落到土里.会变成虫子 咬菜。母 亲的菜十分光鲜,毫无瑕疵,即或是天生“麻疹”的苦瓜,也比别人家的光滑 我老家有个 说法,人太恶,养个崽都是“实屁眼”。像所有的教徒一样,母亲虔诚地修炼自 己的内心。每 年新鲜蔬菜上桌,母亲都要请父亲先尝。鸡爪,母亲夹给父亲吃,那是因为要 父亲扒财喜
我母亲没拿工具,一头牛要拉了,母亲一个箭步,拉起上衣,全兜了,脸上都星 星点点,母 亲以胜利者的姿态哈哈笑,一路兜着,倒在自家的菜园子里,那菜园子里正长着 菜豆子,那 一坨的菜豆子长得格外茂盛。 ⑤母亲不太信神是。隔壁的三奶奶信,三奶奶时时刻刻手上都拿着一副卦, 砌房子出远 门这些大事,要打卦,-是扛 o 锄头去锄麦子,也要打一卦问神仙宜不宜动土。 母亲从不打 卦,父亲不在家,端午、中秋乃至元旦、春节,母亲都有可能不给祖宗上香。母 亲信另外一 种神灵。母亲下红薯种,挑选阳光热烈的晌午。晌午时分,人都回去吃饭了,鸟 们也回去午 休了,母亲便领着一帮孩子上园子,闷着挖土,不说话。总是有那么几个迟归的 婶娘,这时 节还在野外,碰到母亲总要喊:刘婶子,还不回去啊?母亲不应,母亲平时很热 情的,此刻 却装聋作哑,不应人。母亲说:不能应人的,—应,鸟就晓得了,乌就来啄种了; 一应,老鼠 就听到了,老鼠就来偷吃了。鸟是走世界走江湖的,它见多识广,它有本事到哪 里都能活下 去,话语能力肯定超人,老鼠是土著,祖祖辈辈生活在我们这里,懂得我们的方 言不是一件 很怪的事情。有鸟嗖的一声带着哨音飞过,母亲就举头打了一个手势。我到现在 也不明白, 母亲的这个手势与鸟做了一次什么交流?所有的宗教里头,都会存在一些神秘莫 解的东西, 母亲也一定会有。我们的红薯或者小麦在此之后确实平安无事,都蓬勃生长。对 门的伯母与 屋背后的婶娘每次下完种回来没几天,都会骂,骂老鼠偷吃了红薯种,骂麻雀把 麦子啄了个 稀烂。母亲从来没这回事。这是超然于我们感官之外的神秘力量。 ⑥对门的伯母与后面的婶娘喜欢骂。她们喜欢在菜上做记号,一旦蔬菜 丢了,就拿一块 虬树菜板,拿一把厚钝菜刀,砍一下,骂一句。母亲不骂人,我家的菜圈子也经 常失窃。母 亲说:菜园子是不能骂人的,那些恶话毒誓口里骂出来,落到土里.会变成虫子 咬菜。母 亲的菜十分光鲜,毫无瑕疵,即或是天生“麻疹”的苦瓜,也比别人家的光滑。 我老家有个 说法,人太恶,养个崽都是“实屁眼”。像所有的教徒一样,母亲虔诚地修炼自 己的内心。每 一年新鲜蔬菜上桌,母亲都要请父亲先尝。鸡爪,母亲夹给父亲吃,那是因为要 父亲扒财喜:
新鲜蔬菜叫父亲先吃,是叫我们孝敬。竹子有上节下节,人有尊长晚幼。忠信孝 悌,与人为 善,那些蔬菜们大概在她们种子时节就考察了我母亲的品性的吧。开春的菜豆子 也许这么喊: 铁道冲的刘婶子家是个好人家,我们都去她家吧。菜豆子一声喊,蔬菜们便纷纷 响应,结伴 来了。我们家的南瓜都有一抱大,个个都像弥勒佛;我们家的冬瓜站起来有人高, 一排排靠在 屋墙上像十八罗汉;那豆角,一线一线地吊串串,像春天密密麻麻的雨脚。年年 都是这样 我家蔬菜大丰收。 ⑦我家的碓屋有个神龛,正中端坐着我的爷爷,爷爷旁边有一只青瓷坛子, 里头装的都 是种子,辣椒种子,玉米种子以及南瓜、线瓜、高粱种子,她们被母亲分门别类, 用红布包 裹,一层一层地放在坛子里。神龛的后面是我家的柴火灶,在寒冷的腊月,我家 在这里煮猪 潲,酿酒,蒸饭炒菜,天天有薪火燃烧,种子们在这里既享受舂天般的温暖,又 敌享母亲宗 教般的供奉。这是母亲的宗教 ⑧庄稼,是母亲的宗教,也是我们农耕民族子民的宗教巴 (选自<中国经济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母亲的宗教》内容上渗透着浓厚的乡土风味、乡风民俗。如:母亲抢 牛粪肥、伯母 婶娘拿砧板砍菜刀骂人等事例极富乡土气息,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B.《母亲的宗教》注重细微处写人。第三段从动作、外貌、神态等方面 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母亲抢粪肥的情景,表现母亲对庄稼的厚爱和作为乡村农妇的狭隘心 C.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如第五段将婶娘骂老鼠和麻雀与母亲 的不骂形成对 比,凸显了母亲把庄稼作为根植在她心中的神圣宗教的信仰 D作者遣词造句十分讲究,具有独特的语口风格。如第六段末尾运用了 三个比喻句生 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蔬菜大丰收的情景,语言含蓄隽永,典雅洗练 E本文以“母亲的宗教”为题,虽然表现了母亲对土地和庄稼有深厚的 感情,对人情 世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使全文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唯心主义宿命论, 让读者感悟 到心诚则事成 (2)文章开头写“我们规规矩矩地等父亲回来”,有何作用?(6分) (3)文章突出了母亲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新鲜蔬菜叫父亲先吃,是叫我们孝敬。竹子有上节下节,人有尊长晚幼。忠信孝 悌,与人为 善,那些蔬菜们大概在她们种子时节就考察了我母亲的品性的吧。开春的菜豆子 也许这么喊: 铁道冲的刘婶子家是个好人家,我们都去她家吧。菜豆子一声喊,蔬菜们便纷纷 响应,结伴 来了。我们家的南瓜都有—抱大,个个都像弥勒佛;我们家的冬瓜站起来有人高, —排排靠在 屋墙上像十八罗汉;那豆角,一线一线地吊串串,像春天密密麻麻的雨脚。年年 都是这样, 我家蔬菜大丰收。 ⑦我家的碓屋有个神龛,正中端坐着我的爷爷,爷爷旁边有一只青瓷坛子, 里头装的都 是种子,辣椒种子,玉米种子以及南瓜、线瓜、高粱种子,她们被母亲分门别类, 用红布包 裹,一层一层地放在坛子里。神龛的后面是我家的柴火灶,在寒冷的腊月,我家 在这里煮猪 潲,酿酒,蒸饭炒菜,天天有薪火燃烧,种子们在这里既享受春天般的温暖,又 敌享母亲宗 教般的供奉。这是母亲的宗教。 ⑧庄稼,是母亲的宗教,也是我们农耕民族子民的宗教巴。 (选自<中国经济时报》有删改) (l)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母亲的宗教》内容上渗透着浓厚的乡土风味、乡风民俗。如:母亲抢 牛粪肥、伯母 婶娘拿砧板砍菜刀骂人等事例极富乡土气息,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B.《母亲的宗教》注重细微处写人。第三段从动作、外貌、神态等方面 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母亲抢粪肥的情景,表现母亲对庄稼的厚爱和作为乡村农妇的狭隘心 理。 C.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如第五段将婶娘骂老鼠和麻雀与母亲 的不骂形成对 比,凸显了母亲把庄稼作为根植在她心中的神圣宗教的信仰。 D 作者遣词造句十分讲究,具有独特的语口风格。如第六段末尾运用了 三个比喻句生 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蔬菜大丰收的情景,语言含蓄隽永,典雅洗练。 E 本文以“母亲的宗教”为题,虽然表现了母亲对土地和庄稼有深厚的 感情,对人情 世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使全文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唯心主义宿命论, 让读者感悟 到心诚则事成。 (2)文章开头写“我们规规矩矩地等父亲回来”,有何作用?(6 分) (3)文章突出了母亲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4)理解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并联系实际探究其现实意义。(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材料一】 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北京政府明夸恢复了民初《临 时约法》,在德法 考察与学习的蔡元培应邀回国。北京政府教育部奉大总统令,于12月26日正式 任命蔡元培 为北京大学校长。 他上任不久,就向全校发表演说,倡导教育救国论,号召学生们踏踏实 实地研究学问, 不要追求当官。同时在管理中革故鼎新,在校内大力推行西方先进国家大学的教 育方针和制 度,将北京大学原来的那一套封建腐朽的条例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蔡元培深知,要振兴一所大学,仪靠思想与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 重人本,师资才 是最关键的要素。为此,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且不拘一格。老友汤尔向蔡元 培推荐了《新 青年》主笔陈独秀,蔡与陈本相识已久,他翻阅了《新青年>》,并向汤打听到 陈在北京的住处 他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当日,就到西河沿中西旅馆访问陈独秀,力劝陈出任北大 文科学长。 陈独秀回忆说:“蔡先生约我到北大,帮助他整顿学校。我对蔡先生约定,我从 来没有在大学 教过书,又没有什么学位头衔,能否胜任,不得而知。我试干三个月,如胜任即 继续干下去, 如不胜任即回沪。”考虑到出任文科学长需要一定资历方能通过,蔡元培甚至为 陈杜撰了履历, 使他顺利地到北大任教,《新青年》杂志社也随之迁至北京 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强调自己的 治校方针是:“依 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他坚决贯彻“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提倡学术民主,教学自由,使每一朵花儿都能在此尽情绽放 在蔡先生这种办学方针指引下,那时北大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 士李大钊、陈独 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 复辟派人物 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喜谈怪论的国学家黄侃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扣筹安会发 起人之一的 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特别是“性博士”张竞生,被封建卫道士辱骂为“四 大文妖” 之一,也被蔡元培延揽来北大讲“美的人生观
(4)理解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并联系实际探究其现实意义。(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材料一】 1916 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北京政府明夸恢复了民初《临 时约法》,在德法 考察与学习的蔡元培应邀回国。北京政府教育部奉大总统令,于 12 月 26 日正式 任命蔡元培 为北京大学校长。 他上任不久,就向全校发表演说,倡导教育救国论,号召学生们踏踏实 实地研究学问, 不要追求当官。同时在管理中革故鼎新,在校内大力推行西方先进国家大学的教 育方针和制 度,将北京大学原来的那一套封建腐朽的条例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蔡元培深知,要振兴一所大学,仪靠思想与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 重人本,师资才 是最关键的要素。为此,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且不拘一格。老友汤尔向蔡元 培推荐了《新 青年》主笔陈独秀,蔡与陈本相识已久,他翻阅了《新青年>》,并向汤打听到 陈在北京的住处。 他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当日,就到西河沿中西旅馆访问陈独秀,力劝陈出任北大 文科学长。 陈独秀回忆说:“蔡先生约我到北大,帮助他整顿学校。我对蔡先生约定,我从 来没有在大学 教过书,又没有什么学位头衔,能否胜任,不得而知。我试干三个月,如胜任即 继续干下去, 如不胜任即回沪。”考虑到出任文科学长需要一定资历方能通过,蔡元培甚至为 陈杜撰了履历, 使他顺利地到北大任教,《新青年》杂志社也随之迁至北京。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强调自己的 治校方针是:“依 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他坚决贯彻“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提倡学术民主,教学自由,使每一朵花儿都能在此尽情绽放。 在蔡先生这种办学方针指引下,那时北大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 士李大钊、陈独 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 复辟派人物 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喜谈怪论的国学家黄侃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扣筹安会发 起人之一的 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特别是“性博士”张竞生,被封建卫道士辱骂为“四 大文妖” 之一,也被蔡元培延揽来北大讲“美的人生观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蔡元培自己也身体力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 方针,以身垂范, 雅量高致,绝不以权压人。1917年,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提出 《红楼梦》是 部“政治小说”的概念,并指出:“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 亡,揭清之失 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 矛头直指蔡元培 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蔡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的“大笨伯猜笨谜”的方法,认为校长和 他的亲友团 走错了路。胡适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曾到处寻找录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 集》这本书。 就在他求而不得、心灰意冷、近乎绝望的时候,蔡元培却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 胡追根据 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 (节选自《天津日 报兼容并包雅量似海:一代人师蔡元培》) 【材料二】 1898年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就意味着升 官发财光宗 耀祖,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望参八写史之列。但戊戌政变后,蔡元培却选择了辞 职。1912年 1月4日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 独裁,向袁当 面请辞。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7月3日,因抗议 张勋复辟,向 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复任校长。1919年北京市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 现金发薪而罢 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联名辞职。1920年1 月8日,蔡元 培再度辞职,直至教育部及北京政府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复职。1928、 1929那两年, 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请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 长,请辞中 央政治会议委员,请辞国民政府委员……有人统计,蔡元培一生辞职有24次之 多,其中为北 大辞职7次。 (节选自余世存《蔡元培的富贵》) 【材料三】 那时候我又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例如文科的哲学,必植基 于自然科学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蔡元培自己也身体力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 方针,以身垂范, 雅量高致,绝不以权压人。1917 年,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提出 《红楼梦》是 一部“政治小说”的概念,并指出:“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 亡,揭清之失, 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1921 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 矛头直指蔡元培。 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蔡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的“大笨伯猜笨谜”的方法,认为校长和 他的亲友团 走错了路。胡适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曾到处寻找录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 集》这本书。 就在他求而不得、心灰意冷、近乎绝望的时候,蔡元培却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 胡追根据 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 法。 (节选自《天津日 报兼容并包雅量似海:一代人师蔡元培》) 【材料二】 1898 年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就意味着升 官发财光宗 耀祖,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望参八写史之列。但戊戌政变后,蔡元培却选择了辞 职。1912 年 1 月 4 日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 月 2 日,为抵制袁世凯 独裁,向袁当 面请辞。1916 年 12 月 26 日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 年 7 月 3 日,因抗议 张勋复辟,向 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复任校长。1919 年北京市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 现金发薪而罢 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联名辞职。1920 年 1 月 8 日,蔡元 培再度辞职,直至教育部及北京政府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复职。1928、 1929 那两年, 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请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 长,请辞中 央政治会议委员,请辞国民政府委员……有人统计,蔡元培一生辞职有 24 次之 多,其中为北 大辞职 7 次。 (节选自余世存《蔡元培的富贵》) 【材料三】 那时候我又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例如文科的哲学,必植基 于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