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寒假九年级 语文综合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本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写在本试 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在我们的眼前,冬花在雪野中斑斓地开着,蜜蜂在花间嗡嗡地闹着,它们未被凛洌 的寒风所吓倒。小手通红的孩子们在门前雪地里忙碌地塑雪罗汉,闲适的父亲也踱过来 帮忙。雪罗汉用果核嵌眼,胭脂涂唇,目光灼灼,嘴唇通红,但是只一个晴天就化了 成了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这就是鲁迅心中富足的故乡,温暖的故乡,安意的故乡、春光 无限的故乡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灼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 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2009年6月30日下午,光明中学初二级部在各班级举行了期末家校联谊活动。① 据了解,初二级部33个班级近2000名左右学生家长,怀着喜悦的心情来校参加学期末 联谊会。②家长们步履轻快,笑脸盈盈,为靓丽的校园增添了一道独特的画面。各班班 主任分别从暑假作息时间、学生如何交友消费、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指导。③ 暑假闲暇生活指导,使毎一位家长受益匪浅
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 2011-2012 学年度寒假九年级 语文综合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本卷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时,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写在本试 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2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在我们的眼前,冬花在雪野中斑斓.地开着,蜜蜂在花间嗡嗡地闹着,它们未被凛洌 的寒风所吓倒。小手通红的孩子们在门前雪地里忙碌地塑雪罗汉,闲适的父亲也踱过来 帮忙。雪罗汉用果核嵌眼,胭脂涂唇,目光灼灼.,嘴唇通红,但是只一个晴天就化了, 成了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这就是鲁迅心中富足的故乡,温暖的故乡,安意的故乡、春光 无限的故乡。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斓 灼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 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 分) 2009 年 6 月 30 日下午,光明中学初二级部在各班级举行了期末家校联谊活动。① 据了解,初二级部 33 个班级近 2000 名左右学生家长,怀着喜悦的心情来校参加学期末 联谊会。②家长们步履轻快,笑脸盈盈,为靓丽的校园增添了一道独特的画面。各班班 主任分别从暑假作息时间、学生如何交友消费、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指导。③ 暑假闲暇生活指导,使每一位家长受益匪浅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来自社科界的人大代表提出,现在有些电视台、电台的节目对大众造成误导或消极 影响,形成视听污染,主要表现为:有些娱乐节目格调不高,以“奖品″、“金钱″招徕 观众;有些节目主持人信口开河,甚至低级趣味,使观众产生厌恶感;科学型、知识型 的主持人在各地传媒中均很少……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拟一个醒目的标题,给相关部门写两条整改建议。 (1)标题: (2分)(不超过10个字) (2)整改建议(4分) 4.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 题以上,只批阅最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白露未晞 (蒹葭《诗经》) 选答题 ⑦焚膏油以继晷 (韩愈《进学解》)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 分) 来自社科界的人大代表提出,现在有些电视台、电台的节目对大众造成误导或消极 影响,形成视听污染,主要表现为:有些娱乐节目格调不高,以“奖品”、“金钱”招徕 观众;有些节目主持人信口开河,甚至低级趣味,使观众产生厌恶感;科学型、知识型 的主持人在各地传媒中均很少……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拟一个醒目的标题,给相关部门写两条整改建议。 (1)标题: (2 分)(不超过 10 个字) (2)整改建议(4 分): 4.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 题以上,只批阅最前两题。)( 8 分) 必答题: ① 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 。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⑥ ,白露未晞。 (蒹葭《诗经》) 选答题: ⑦焚膏油以继晷, 。 (韩愈《进学解》) ⑧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 ⑩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 二(6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你能想到吗?干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 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 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岀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方 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 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切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 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暧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 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岀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 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 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 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 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 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岀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 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 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⑨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 ⑩五岭逶迤腾细浪, 。 (毛泽东《七律长征》) 二(6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5~8 题。(16 分)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 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 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 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 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切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 20 倍, 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 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 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 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 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 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 天的 3 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 6500 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 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 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 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 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 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 调节着地球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 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 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5.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4分) 答 6.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4分) 7.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4分) 8.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并简述理由。(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7分) 那盆水仙花 杨聪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 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过去约 4000 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 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 200 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 1 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 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 调节着地球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 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 ....,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 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5.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4 分) 答: 6.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4 分) 答: 7.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4 分) 答: 8.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并简述理由。(4 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17 分) 那盆水仙花 杨 聪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 声: “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个老头推出 教室。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 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 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 宝”。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 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 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 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 起。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 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 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 杨老师对他好!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 教室。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 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 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 “宝”。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 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 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 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 起。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 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 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 杨老师对他好!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 可以帮帮他: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 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 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 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 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教师节那天,遇到了 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李老师说:“他死啦。”“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听村里人说老头 也不怎么会游泳。”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蒙咙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6有删改) 9.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6个字)。(4分) 老头闯课堂→“我”善待老头→同学帮老头 10.小说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老头,一个是杨老师(“我”),你更欣赏哪个人物? 请说明理由。(4分 答 11.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 摆地走去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 可以帮帮他: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 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 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 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 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教师节那天,遇到了 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李老师说:“他死啦。”“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听村里人说老头 也不怎么会游泳。”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蒙咙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6 有删改) 9.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 6 个字)。(4 分) 老头闯课堂→“我”善待老头→同学帮老头→ → 10.小说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老头,一个是杨老师(“我”),你更欣赏哪个人物? 请说明理由。(4 分) 答: 11.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 分) 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 摆地走去……
12.文中画线句写到杨老师帮老头捡饮料瓶,此时老头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联系语境,描写 老头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5分) 中田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7分) 破茧成蝶 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 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 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 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 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 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 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②。我想,这个细 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 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 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 它接近于神话中涅槃③的凤凰 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 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虛与实的空
答: 12.文中画线句写到杨老师帮老头捡饮料瓶,此时老头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联系语境,描写 老头的心理活动。(30 字左右)(5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3~17 题(17 分) 破茧成蝶 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 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 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 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 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 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 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②。我想,这个细 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 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 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 它接近于神话中涅槃③的凤凰 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 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
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 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种生存的室息状态, 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 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 须。 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注:①羽化:昆虫由蛹变成成虫。②化蝶的传说∶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梁祝为爱 殉情,双双化蝶。③涅槃∶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在文中指通过死亡获得新生。 13.阅读第①②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说等待蚕破茧成蝶的过程“本身就是诗意的”?(用 文中相关语句回答)(4分) 答 14.联系上下文理解第4自然段画线句中“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的 含义(4分) 答: 15.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话来表达你对“破茧成蝶”的理解。(不能引用原文)(4分) 示例:破茧成蝶——不固执于自满自足的空间,才会有自由生命的飞翔 你的精彩:破茧成蝶 16.请联系生活,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第⑤段“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这句话中 所说的心灵之“茧”的?你认为该如何冲破心灵之“茧”?(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 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 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 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 须。 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注:①羽化:昆虫由蛹变成成虫。②化蝶的传说: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梁祝为爱 殉情,双双化蝶。③涅槃: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在文中指通过死亡获得新生。 13.阅读第①②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说等待蚕破茧成蝶的过程“本身就是诗意的”?(用 文中相关语句回答)(4 分) 答: 14.联系上下文理解第 4 自然段画线句中“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的 含义(4 分) 答: 15.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话来表达你对“破茧成蝶”的理解。(不能引用原文)(4 分) 示 例:破茧成蝶——不固执于自满自足的空间,才会有自由生命的飞翔。 你的精彩:破茧成蝶—— 16.请联系生活,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第⑤段“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这句话中 所说的心灵之“茧”的?你认为该如何冲破心灵之“茧”?(5 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18 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 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 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 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 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 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土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 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走送之 既加冠 不敢出一言以复: 持汤沃灌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 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 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 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 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 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 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 走.送之 既加冠.. 不敢出一言以复.: 持汤.沃灌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 19.对比手法是本文一个特色,请具体写出选文中的四处对比。(4分) 答: 2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一句告 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4分) 答 三(60分) 21.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题。 心情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与我们形影不离,伴随我们的一生。心 情的好坏,也直接左右着生命的质量、人生的价值。“好心情″应该是积极、健康、沉 稳、宁静、广博、透明的。有个好心情,我们就不会为外界因素的变化所左右,也不会 为人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比较,更不会为-时挫折困顿而万念俱灰。这样,生命的天 空将永远是蓝色的,生命的长河将奔腾不息。保持种好心情,是一种直面生活,笑对 人生的积极态度 请以拥“有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也可自拟题目,不少 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4分)斓ldn灼zhuo“洌”改为“冽”,“意”改为“逸”(每个1分) 2.(4分)第①句将“近”或“左右”删去一个。第②句将“画面”改为“风景”。 3.(6分)(1)“视听污染”要整治(2分);(2)建议要明确指导思想,使传媒发挥应有
译文: 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 19.对比手法是本文一个特色,请具体写出选文中的四处对比。(4 分) 答: 2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一句告 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4 分) 答: 三(60 分) 21.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题。 心情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与我们形影不离,伴随我们的一生。心 情的好坏,也直接左右着生命的质量、人生的价值。“好心情”应该是积极、健康、沉 稳、宁静、广博、透明的。有个好心情,我们就不会为外界因素的变化所左右,也不会 为人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比较,更不会为一时挫折困顿而万念俱灰。这样,生命的天 空将永远是蓝色的,生命的长河将奔腾不息。保持一种好心情,是一种直面生活,笑对 人生的积极态度。 请以拥“有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也可自拟题目,不少 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4 分)斓 lán 灼 zhuó “洌”改为“冽”,“意”改为“逸”(每个1分) 2. (4 分) 第①句将“近”或“左右”删去一个。第②句将“画面”改为“风景”。 3.(6 分)(1) “视听污染”要整治(2 分);(2)建议要明确指导思想,使传媒发挥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