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辱课) 《方山子》阅读训练与讲评 一课时
文言文复习(引导课) 《方山子》阅读训练与讲评 一课时
整体感知 1、方山子的原名是什么?他为什么被称为方 子 陈慥(zao)字季常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 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方方的且高高地突起,就 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 样子吗?”因此(于是)就称他为“方山子
整体感知 • 1、方山子的原名是什么?他为什么被称为方山 子? • 陈慥(zào)字季常 •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 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 ,方方的且高高地突起,就 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 样子吗?”因此(于是)就称他为“方山子
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闻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 但终个晚年成弃了富要生活,隐光州、责州 B.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 贫乐道,心境恬泌。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 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 见到 山金晚世高项含号余面,色有方 ·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 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 种形象的折射 A/“出身微贱”与原文不符
• 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 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 带,自得其乐。 • B.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 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 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 C.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 “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 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 • 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 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 一种形象的折射。 • A/“出身微贱”与原文不符
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 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 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 现来丰富其形象 C.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 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 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 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 如出一辙 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 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 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如出一辙”理解有 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 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二者写法明显不同
• 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 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 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 现来丰富其形象。 •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 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 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 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 如出一辙。 • .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 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 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如出一辙”理解有 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 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二者写法明显不同。)
4、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 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 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3分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 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②④4⑤⑥ C.①③④4⑤ D.②③4⑥ ·B(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 4、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 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 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3分 )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 徒步往来山中 •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 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实词辨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 ·B.折节读书 折:改变 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D.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 装 C/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实词辨析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 B.折节读书 折:改变 • 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 D.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 装 • C/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虚词辨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A欲以此驰骋当世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B犹见于眉间 多于周身之帛缕 ·C而其家在洛阳 与其骑会为三处 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是何楚人之多也 C/A.介词,凭借;介词,把。B介词,在;介 词,表比较。C均为代词,他的。D.助词,的; 代词,这,这么
虚词辨析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 A 欲以此驰骋当世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 B 犹见于眉间 多于周身之帛缕 • C 而其家在洛阳 与其骑会为三处 • D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是何楚人之多也 • C/A.介词,凭借;介词,把。B.介词,在;介 词,表比较。C.均为代词,他的。D.助词,的; 代词,这,这么
7、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组是(3分) A.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②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B.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薏, ②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薏 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①呼余宿其家 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A(A“以”均作介词:凭借。B①代词他②兼 词在那里C①介词在②介词给D①代词 他的②副词表反问难道)
• 7、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3分 ) • 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 ②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 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 ②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 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 ①呼余宿其家 • 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 A(A“以”均作介词:凭借。B ① 代词 他 ②兼 词 在那里 C ①介词 在②介词 给 D①代词 他的②副词表反问 难道)
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 ·译文:(1)(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 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给分点:“环堵”“萧然”“妻子”“自得”)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译文:于是(他)就在马上和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 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给分点:“因”“马上”“自谓”)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 译文:(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 这难道不是因为他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给分点:“独”“穷”“得而然”)
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 ⑴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 • 译文: ⑴(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 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 (给分点:“环堵”“萧然”“妻子”“自得”) • ⑵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 译文:于是(他)就在马上和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 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 (给分点:“因”“马上”“自谓”) • ⑶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 • 译文: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 这难道不是因为他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 (给分点:“独”“穷”“得而然”)
作业 ·限时完成所发复习资料
作业 • 限时完成所发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