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趣峰
口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 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 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 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 “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ou)。给古书断句也可 以叫断句读
• □什么叫断句 •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 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 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 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 “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 以叫断句读
断句馨例8 ◇标点留客 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 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 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 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 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之变成:“下雨 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其友人见状,便无可 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断句比较: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句举例: ◇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 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 写了一张字条﹕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 意指﹕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 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之变成﹕ “下雨 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其友人见状,便无可 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断句比较: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 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 舜何人 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在座的朋友提供了四 种答案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四、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这段话到底该如何标点?(贡树铭《郭沫若的试 题》,载2001年第4期《咬文嘀字》 含是案延题文公址您奇快 我是什么?是人。有作为者也应该像他到 解意标得说有统句句不通,难
• ◇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 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 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在座的朋友提供了四 种答案: • 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 二、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 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 四、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 这段话到底该如何标点? (贡树铭《郭沫若的试 题》,载2001年第4期《咬文嚼字》) • [评介:原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作者给出 的参考答案是第四种。意思是:“舜是什么?是人; 我是什么?是人。有作为者也应该像他那样。”古 文没有标点,读古书首先要学句读。句读不通,难 解真意。何以见得?此例可证。]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 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 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 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 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 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 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 诉杯赵这女承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 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 描述那女子的样貌﹕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 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 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 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 找媒人算帐。媒人说﹕ “我没有说谎,早就告 诉你,这女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标点巧用一例 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在街头巷尾 的墙壁上,写上一条巨型标语:“有粮食不 卖给八路军吃!”过了不久,这条标语上, 忽然多出一点逗号,使这条标语改变了意 思 “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 只消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使意思完全 相反
◇标点巧用一例 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在街头巷尾 的墙壁上,写上一条巨型标语﹕ “有粮食不 卖给八路军吃﹗”过了不久,这条标语上, 忽然多出一点逗号,使这条标语改变了意 思﹕ • “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 • 只消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使意思完全 相反
◇良师秀才 古时,有位秀才出了一张招生告示,报酬 方面则写成: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 可” 开学以后,秀才只收有钱人家的学费,穷 人则分文不收。原来,穷人来读书,秀才就这 样读: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 银钱也可。” 当有钱人家到来,则改成: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 可;无银,钱也可
◇良师秀才 古时,有位秀才出了一张招生告示,报酬 方面则写成﹕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 可”。 开学以后,秀才只收有钱人家的学费,穷 人则分文不收。原来,穷人来读书,秀才就这 样读﹕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 银钱也可。” 当有钱人家到来,则改成﹕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 可;无银,钱也可
◇标点遗嘱 有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内容是: “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 外人不干涉” 老人的儿子和女婿,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人 两人最终对簿公堂。主审官命他们提出理由, 女婿便抢先念道: “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 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接着,儿子说:“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 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主审官一听,感到为难,无从断案
◇标点遗嘱 有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内容是﹕ “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 外人不干涉”。 老人的儿子和女婿,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人, 两人最终对簿公堂。 主审官命他们提出理由, 女婿便抢先念道﹕ “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 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接着,儿子说﹕“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 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主审官一听,感到为难,无从断案
◇一诗多断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而 趣横生的《清明》出现 △传说在1078年漬明这天L大文豪苏轼登云龙山放 通了这首诗。怜巧张山人兴致很 苏轼才华槓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 失其意。苏轼欣然答应,脱而密 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造指香花村。 ·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一诗多断 •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明》,诗 云: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 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而 妙趣横生的《清明》出现! • △传说,在1078年清明这天,大文豪苏轼登云龙山放 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 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 而不失其意。苏轼欣然答应,脱口而出: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亼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 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 时间:清明时节 天气: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杏花村。” ◇更有甚者,后来还有人将诗改为电影剧本镜头 镜头1:清明时节,雨纷纷。 镜头2:路上。 镜头3: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 何处有? 镜头3;牧童,[遥指]杏花村
△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 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 时间:清明时节。 天气: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杏花村。” ◇更有甚者,后来还有人将诗改为电影剧本镜头: 镜头1:清明时节,雨纷纷。 镜头2:路上。 镜头3: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 何处有? 镜头3;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