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 导学目标 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 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特殊含义。 2.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 身处世的借鉴 三.学习方法 本课中出现的名句较多,要熟读成诵。 2.对比现在与孔子所生活的时代,自检我们的学习目的、态度、方法、 成效等,提高我们的学习观与学习能力。 四.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女”通“汝 (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知”通“智” (3)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通“无 (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弟”通“悌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敏,勤奋,勤勉 (2)居!吾语女 (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绞,急切,不容忍而伤人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 一.导学目标 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 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特殊含义。 2.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 身处世的借鉴 三.学习方法 1.本课中出现的名句较多,要熟读成诵。 2.对比现在与孔子所生活的时代,自检我们的学习目的、态度、方法、 成效等,提高我们的学习观与学习能力。 四.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女”通“汝” (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知”通“智” (3)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亡”通“无” (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弟”通“悌”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敏,勤奋,勤勉 (2)居!吾语女 居,坐 (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绞,急切,不容忍而伤人
(4)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浇薄,不厚道 (5)贤贤易色 易,不以为意, 轻视 (6)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疏远,这里指不偏爱 (二)课文梳理 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1.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通过学习而知道的是次一等;困惑 不通然后学习的是再次一等;困惑不通而又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了。” 2.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的文化,勤奋敏 捷去寻求来的啊 3.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会有象我这样具有忠信品 德的人,只是不象我那样好学罢了 4.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便有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说: “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 容易受人愚弄;喜妤聪明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放荡;喜好诚实却不喜欢 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贼害了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说话尖 刻;喜好勇敢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叛乱: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问,它的 弊病便是轻率狂妄。” 5.孔子说:“只是注意态度恭敬而不知礼,就会有劳倦的弊病:只是谨 慎而不知礼,就会有畏惧的弊病;只是敢作敢为而不知礼,就会有闹出乱子的弊 病;只是直率而不知礼,就会有尖刻的弊病。君子对待自己的亲族如果厚道,那 百姓就会因此而按仁德要求自己;君子如果不遗弃旧时相好的人,寻老百姓就不 会对人刻薄了 6.子夏说:“尊崇贤人而不重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心尽力;侍奉 君主,要有忘我献身的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可信。这样的人,虽然说 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7.孔子说:“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安逸舒服,做事勤快,说话谨 慎,接近有道德的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8.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是喜欢学问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名 叫颜回的喜欢学问,他不迁怒于人,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不幸他短命死了,现 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到过有喜欢学问的人了。” 9.孔子说:“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的人求学 是为了向别人卖弄
(4)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浇薄,不厚道 (5)贤贤易色 易,不以为意, 轻视 (6)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疏远,这里指不偏爱 (二)课文梳理 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1.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通过学习而知道的是次一等;困惑 不通然后学习的是再次一等;困惑不通而又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了。” 2.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的文化,勤奋敏 捷去寻求来的啊。” 3.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会有象我这样具有忠信品 德的人,只是不象我那样好学罢了。” 4.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便有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说: “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 容易受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放荡;喜好诚实却不喜欢 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贼害了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说话尖 刻;喜好勇敢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叛乱;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问,它的 弊病便是轻率狂妄。” 5.孔子说:“只是注意态度恭敬而不知礼,就会有劳倦的弊病;只是谨 慎而不知礼,就会有畏惧的弊病;只是敢作敢为而不知礼,就会有闹出乱子的弊 病;只是直率而不知礼,就会有尖刻的弊病。君子对待自己的亲族如果厚道,那 百姓就会因此而按仁德要求自己;君子如果不遗弃旧时相好的人,寻老百姓就不 会对人刻薄了。” 6.子夏说:“尊崇贤人而不重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心尽力;侍奉 君主,要有忘我献身的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可信。这样的人,虽然说 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7.孔子说:“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安逸舒服,做事勤快,说话谨 慎,接近有道德的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8.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是喜欢学问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名 叫颜回的喜欢学问,他不迁怒于人,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不幸他短命死了,现 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到过有喜欢学问的人了。” 9.孔子说:“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的人求学 是为了向别人卖弄
10.孔子说:“为人子弟的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行 为要谨慎,说话要有信用,广泛亲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以后还有 余力,就用来学习《诗》、《书》等有关礼乐的著作 11.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说:“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不同于对 般学生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那里,我恭敬地轻 步从院庭中走过。他对我说:‘学过《诗》没有?我回答说:‘没有。’他说: 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后就去学《诗》。又有一天,他又一个人 站在那里,我又恭敬地轻步从院庭走过。他说:‘学过《礼》没有?’我回答说: 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脚。我回去后就去学《礼》 我听到的就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 事。知道了学《诗》和学《礼》的重要意义,又知道了君子对自己儿子并不偏爱。” (三)探究拓展 1.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 为什么要学(第1、2、3章) 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 什么是好学(第7、8章) 学什么(第4、5、11、10、章) 2.讨论交流 孔子所说的“学”有什么特殊含义? 参考答案见课后“相关链接”第2段 五.相关阅读 大学者李零带你走进孔子内心,走进真实而精彩的论语世界。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 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 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 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 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 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丧家狗”一我读《论语》 李零
10.孔子说:“为人子弟的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行 为要谨慎,说话要有信用,广泛亲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以后还有 余力,就用来学习《诗》、《书》等有关礼乐的著作。” 11.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说:“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不同于对一 般学生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那里,我恭敬地轻 步从院庭中走过。他对我说:‘学过《诗》没有?’我回答说:‘没有。’他说: ‘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后就去学《诗》。又有一天,他又一个人 站在那里,我又恭敬地轻步从院庭走过。他说:‘学过《礼》没有?’我回答说: ‘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脚。我回去后就去学《礼》。 我听到的就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 事。知道了学《诗》和学《礼》的重要意义,又知道了君子对自己儿子并不偏爱。” (三)探究拓展 1.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 为什么要学(第 1、2、3 章) 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 4、5、6 章) 什么是好学(第 7、8 章) 学什么(第 4、5、11、10、章) 2.讨论交流: 孔子所说的“学”有什么特殊含义? 参考答案见课后“相关链接”第 2 段 五.相关阅读 大学者李零带你走进孔子内心,走进真实而精彩的论语世界。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 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 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 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 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 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丧家狗”——我读《论语》 李零
自序(1)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村,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 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 半年,我花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这部讲义, 就是根据我上课的记录整理而成。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 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所谓讲义,其实是读书笔记。 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 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 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 h ome e s s。 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 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 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 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 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 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 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 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 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 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 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 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 流浪狗。 这才是真相。 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 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 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 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 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 很对很对。 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自序(1)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村,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 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 半年,我花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这部讲义, 就是根据我上课的记录整理而成。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 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所谓讲义,其实是读书笔记。 一 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 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 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 homeless。 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 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 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 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 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 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 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 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 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 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 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 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 流浪狗。 这才是真相。 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 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 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 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 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 很对很对。 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 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 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 然而,他却没有家。不管他的想法对 与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至于副标题嘛,非常简单。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 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 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 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 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 群众拍马屁 读孔子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其次,我想讲一下,为什么过去我不爱读《论语》,现在却卖劲儿读《论 语》,而且是当做一部最重要的经典来读。 我先讲不爱读《论语》是怎么回事 坦白地讲,我读《论语》,是重新补课。这本书,我过去读,中学就读 但不爱读,一直没下过功夫,一字一句仔细读 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看到后边, 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 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我想,如果没有心理暗示,像我小时候一样,像很多外国人一样,既没 人劝我尊,也没人劝我不尊,很多人的感受,可能和我一样(不读《论语》也能 直探孔子心曲的人,不在此列)。这是第 第二,我不爱读《论语》,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让我慢慢讲。 自序(2) 予生也晚。我是生于旧社会(只待过一年,没印象),长于红旗下,崔 健唱的,“红旗下的蛋”。我有我的阅读背景。马、恩、列、斯、毛、鲁,我曾 通读,现在不时髦;灰皮、黄皮书,也曾泛览,现在见不着。插队下乡,北京的 孩子和外地的不一样,照样有人读书。我的启蒙,是在“文革”当中,古书、杂 书,看了一大堆。辛亥革命后,康有为、陈焕章的孔教会(1912年),我不 及见:蒋介石、宋美龄的新生活运动(1934年),我没赶上:新儒家的书, 几乎没读;尊孔教育,一点没有
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 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 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不管他的想法对 与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至于副标题嘛,非常简单。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 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 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 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 群众拍马屁。 读孔子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二 其次,我想讲一下,为什么过去我不爱读《论语》,现在却卖劲儿读《论 语》,而且是当做一部最重要的经典来读。 我先讲不爱读《论语》是怎么回事。 坦白地讲,我读《论语》,是重新补课。这本书,我过去读,中学就读, 但不爱读,一直没下过功夫,一字一句仔细读。 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看到后边, 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 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我想,如果没有心理暗示,像我小时候一样,像很多外国人一样,既没 人劝我尊,也没人劝我不尊,很多人的感受,可能和我一样(不读《论语》也能 直探孔子心曲的人,不在此列)。这是第一。 第二,我不爱读《论语》,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让我慢慢讲。 自序(2) 予生也晚。我是生于旧社会(只待过一年,没印象),长于红旗下,崔 健唱的,“红旗下的蛋”。我有我的阅读背景。马、恩、列、斯、毛、鲁,我曾 通读,现在不时髦;灰皮、黄皮书,也曾泛览,现在见不着。插队下乡,北京的 孩子和外地的不一样,照样有人读书。我的启蒙,是在“文革”当中,古书、杂 书,看了一大堆。辛亥革命后,康有为、陈焕章的孔教会(1912年),我不 及见;蒋介石、宋美龄的新生活运动(1934年),我没赶上;新儒家的书, 几乎没读;尊孔教育,一点没有
我不爱读《论语》,不是因为我只见过批孔,没见过尊孔。近百年来, 尊孔批孔,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经常翻烙饼。它与中国备受欺凌的挫折感和郁 积心底的强国梦,有着不解之缘,既跟政治斗争有关,也跟意识形态有关,还有 民族心理问题,忽而自大,忽而自卑。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拿孔子说事。“批林 批孔”前,我就不爱读《论语》 有人说,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最不了解;最不了解,也就最没 发言权。这话有点道理,但也不尽然。我没尝过梨子,也知道梨是甜的;没吃过 狗屎,也知道屎是臭的。更何况,尊也好,批也好,不是前提,而是结果。什么 对,什么错,都得阅读原典。不读原典的胡说八道,才最没发言权。 上个世纪,一劈两半,我是后半截的人,代沟肯定存在,没什么了不起 小时候,我跟大人听京戏、大鼓和相声,除了相声,几乎都听不下去。我总觉得, 哐呔呔,哐呔呔,咿咿呀呀,长腔慢板,远不如电影吸引人。有点兴趣,那是后 来的事。我的态度,回想起来,和如今的“80后”,有程度差异,无本质不同 我看他们看不惯,我爸爸看我也看不惯。这不是大陆不大陆,台湾不台湾,而是 现代化下很普遍的问题。即使欧美国家,也是早就把古典教育撇一边,二次大战 后,彻底衰落。谁也别吹,自己比别人更传统。你说传统是宝贝,有些东西,处 于濒危要保护,我赞成;但非要弘扬,直到把孔子的旗帜插遍全世界,我没兴趣。 谁要说,不读《论语》就无以为人,现在世道人心这么坏(如贪污腐化 制售假药、卖红心鸭蛋者流),都是因为不读《论语》,不敬孔子,那就过了 其实,敬不敬孔子,这是个人爱好。不敬又怎么样?比我小一点,王朔 和王小波,他们说起这位老人,就是满嘴没好词 “五四”打倒孔家店,孔家店变古董店,有人惋惜,我理解。但南怀瑾 老前辈说,孔家店是粮食店(他说道教是药店,佛教是百货商店),此店关张, 我们就没饭吃,我不能苟同。 过去,我不爱读《论语》,还有个原因,是我不爱听人说教。人上点年 纪,以为曾经沧海,就可以当道德老师,我以为是为老不尊。我一看谁说这类话, 写什么人生哲学,头皮就发麻 我总觉得,不问世道好坏,上来就说好人多,既无标准,也无统计,这 种说法,极不可靠;好人活着做好事,做了好人好事,注定有好报,也是陈词滥 调。事情哪有这么巧?这类善言,早就叫人讲完了,不光中国,全世界的说法都 差不多 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比如“文革”,不是因为没道德才 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 坏。比如,挤公共汽车,人太多,车太少,秩序大乱,谁排队,谁甭想上;火车
我不爱读《论语》,不是因为我只见过批孔,没见过尊孔。近百年来, 尊孔批孔,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经常翻烙饼。它与中国备受欺凌的挫折感和郁 积心底的强国梦,有着不解之缘,既跟政治斗争有关,也跟意识形态有关,还有 民族心理问题,忽而自大,忽而自卑。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拿孔子说事。“批林 批孔”前,我就不爱读《论语》。 有人说,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最不了解;最不了解,也就最没 发言权。这话有点道理,但也不尽然。我没尝过梨子,也知道梨是甜的;没吃过 狗屎,也知道屎是臭的。更何况,尊也好,批也好,不是前提,而是结果。什么 对,什么错,都得阅读原典。不读原典的胡说八道,才最没发言权。 上个世纪,一劈两半,我是后半截的人,代沟肯定存在,没什么了不起。 小时候,我跟大人听京戏、大鼓和相声,除了相声,几乎都听不下去。我总觉得, 哐呔呔,哐呔呔,咿咿呀呀,长腔慢板,远不如电影吸引人。有点兴趣,那是后 来的事。我的态度,回想起来,和如今的“80后”,有程度差异,无本质不同。 我看他们看不惯,我爸爸看我也看不惯。这不是大陆不大陆,台湾不台湾,而是 现代化下很普遍的问题。即使欧美国家,也是早就把古典教育撇一边,二次大战 后,彻底衰落。谁也别吹,自己比别人更传统。你说传统是宝贝,有些东西,处 于濒危要保护,我赞成;但非要弘扬,直到把孔子的旗帜插遍全世界,我没兴趣。 谁要说,不读《论语》就无以为人,现在世道人心这么坏(如贪污腐化、 制售假药、卖红心鸭蛋者流),都是因为不读《论语》,不敬孔子,那就过了。 其实,敬不敬孔子,这是个人爱好。不敬又怎么样?比我小一点,王朔 和王小波,他们说起这位老人,就是满嘴没好词。 “五四”打倒孔家店,孔家店变古董店,有人惋惜,我理解。但南怀瑾 老前辈说,孔家店是粮食店(他说道教是药店,佛教是百货商店),此店关张, 我们就没饭吃,我不能苟同。 三 过去,我不爱读《论语》,还有个原因,是我不爱听人说教。人上点年 纪,以为曾经沧海,就可以当道德老师,我以为是为老不尊。我一看谁说这类话, 写什么人生哲学,头皮就发麻。 我总觉得,不问世道好坏,上来就说好人多,既无标准,也无统计,这 种说法,极不可靠;好人活着做好事,做了好人好事,注定有好报,也是陈词滥 调。事情哪有这么巧?这类善言,早就叫人讲完了,不光中国,全世界的说法都 差不多。 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比如“文革”,不是因为没道德才 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 坏。比如,挤公共汽车,人太多,车太少,秩序大乱,谁排队,谁甭想上;火车
千里迢迢,不是一时半会儿,汽车可以让座,火车就没人让,里面的道理很简单 道德,甭管多好,社会一乱,说垮就垮,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 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 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 在一般坏,甚至更坏。您别忘了,那时道德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 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 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 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 哪种。比如,咱们的邻居老大哥,人家俄国,就是双头鹰、三色旗、彼得大帝、 东正教 什么人会出来吆喝,说我不讲道德?没有。什么时候,都有人吆喝道德, 特别是缺德的乱世。 我还记得,“文革”前,没人卖劲儿捧孔子,也没人卖劲儿批孔子。您 别以为,孔子不在,就没人讲道德,道德是孔子的专利。道德,管人的人,都好 这一口,政治家爱,神学家更爱,没有孔子,照样有人讲。 比如“文革”前,我上的那个中学,就特重道德教育。为革命而学习 又红又专,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德育总是摆在第一。我还记得,团中央有个穿 破棉袄的常来我校演讲。他很会演讲,讲得我心惊肉跳。他说,人到晩年,扪心 自问,我这一辈子到底有哪些污点?你要问自己。这些污点,留在心上,永远抹 不去。他还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名言,大家常说,我背不下来。我心想 我的污点那么多,怎么办?心里好难受 文革”前,入团是大问题,既是吸引力,也是压力 那时,大家都向团组织靠拢,交待自己的问题和罪恶。有个同学跟团支 书交心,讲了自己的秘密,把团支书吓了一跳,他跟别人漏过点口风,说这个秘 密太可怕。“文革”伊始,众怨所集,入不了团的人,我们班的干部子弟,开始 围攻团支书,说他包庇坏人,情急无奈,他把这个秘密公布出来,写成大字报 我那位同学差点被打死。我们学校,可是个打手云集的地方。 文革”前,我记得,团里曾派人找我谈话,非要定期谈思想,轰了几 次都轰不走。我说,反正你们也没打算发展我,何必耽误工夫。他们说,你放弃 组织,组织不能放弃你,你要好好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端正一下自 己的认识。我心想,就我,连团都入不了,还读人家党员的修养干什么,不读 当时,我是个自由散漫的人,现在也是。第一,我最不喜欢过有组织的 生活,甭管什么组织;第二,也最不喜欢听人说教,甭管什么教
千里迢迢,不是一时半会儿,汽车可以让座,火车就没人让,里面的道理很简单。 道德,甭管多好,社会一乱,说垮就垮,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 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 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 在一般坏,甚至更坏。您别忘了,那时道德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 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 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 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 哪种。比如,咱们的邻居老大哥,人家俄国,就是双头鹰、三色旗、彼得大帝、 东正教。 什么人会出来吆喝,说我不讲道德?没有。什么时候,都有人吆喝道德, 特别是缺德的乱世。 我还记得,“文革”前,没人卖劲儿捧孔子,也没人卖劲儿批孔子。您 别以为,孔子不在,就没人讲道德,道德是孔子的专利。道德,管人的人,都好 这一口,政治家爱,神学家更爱,没有孔子,照样有人讲。 比如“文革”前,我上的那个中学,就特重道德教育。为革命而学习, 又红又专,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德育总是摆在第一。我还记得,团中央有个穿 破棉袄的常来我校演讲。他很会演讲,讲得我心惊肉跳。他说,人到晚年,扪心 自问,我这一辈子到底有哪些污点?你要问自己。这些污点,留在心上,永远抹 不去。他还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名言,大家常说,我背不下来。我心想, 我的污点那么多,怎么办?心里好难受。 “文革”前,入团是大问题,既是吸引力,也是压力。 那时,大家都向团组织靠拢,交待自己的问题和罪恶。有个同学跟团支 书交心,讲了自己的秘密,把团支书吓了一跳,他跟别人漏过点口风,说这个秘 密太可怕。“文革”伊始,众怨所集,入不了团的人,我们班的干部子弟,开始 围攻团支书,说他包庇坏人,情急无奈,他把这个秘密公布出来,写成大字报, 我那位同学差点被打死。我们学校,可是个打手云集的地方。 “文革”前,我记得,团里曾派人找我谈话,非要定期谈思想,轰了几 次都轰不走。我说,反正你们也没打算发展我,何必耽误工夫。他们说,你放弃 组织,组织不能放弃你,你要好好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端正一下自 己的认识。我心想,就我,连团都入不了,还读人家党员的修养干什么,不读。 当时,我是个自由散漫的人,现在也是。第一,我最不喜欢过有组织的 生活,甭管什么组织;第二,也最不喜欢听人说教,甭管什么教
文革”前,《修养》,我没读。读是在“文革”中。没人批,还想不 起读。打开一看才知道,里面还有孔孟的话。毛泽东本人,天马行空。广大党员 的修养,交刘少奇讲。现在倒好,连刘主席的书都没人读了 我讨厌道德说教,是在“文革”前,和批孔无关,但不爱听人讲道德 却是一贯。 用《论语》代《修养》,可以满足某些人的需要,但我不需要。 四 说起读古书,港台人常说,大陆人,不读古书,不重传统,除了考古, 无是处,这是中了“五四”的毒,“文革”的毒。大陆的人听了,也跟着起哄, 说是呀是呀,千不该万不该,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台湾、香港,我去过,他们 的传统文化怎么样?研究水平怎么样?我心里清楚,没必要这么吹。更何况,这 条对我不适用。古书,我一直在读,现在也是靠“三古”(考古、古文字、古文 献)吃饭。 自序(3) 今天说“五四”,我还是充满敬意 五四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启蒙,启什么蒙?关键是确立西学或新学 的主导地位。当时对孔子,不管说过什么过头话,都要从当时的环境来理解。中 国的现代化,是揍出来的现代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不把华夏传统 的小巧玩意儿搁一边,就无法摆脱被动局面。这一步,非走不行。不走,不能迎 新;不走,不能保古。更何况,孔子当圣人,他依托的科举制,这张皮都没有了 毛将焉附?大家把孔子从圣人的地位请下来,让他与诸子百家平起平坐,有什么 不好?无形中,这等于恢复了孔子的本来面目。 五四”挽救了孔夫子,挽救了传统文化。我一直这么看,今天也没有 变。现在,大家喜欢讲大师,他们都是怎么来的?你们不妨查一查,他们有几个 是纯粹土造、原汁原味?还有,海峡那边,史语所是怎么来的?台大是怎么来的? 胡适、傅斯年是什么人?蒋介石骂“五四”,胡适为什么反对?新学旧学,孰优 孰劣?一切都清清楚楚。 传统中断,是危言耸听。 我记得,有一次开会,酷爱道家的陈鼓应先生发言,他说,有人说,我 喜欢道家是感情用事,我就是感情用事。因为你们不知道,我在台湾,国民党天 天给我们讲仁义道德,他们把我的朋友关起来,用一把小刷子刷他的生殖器(这 是一种刑法)。我一看儒家的书,就想起这把小刷子。他的心情,我理解。但我 想,他恨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孔夫子。 孔子只是符号
“文革”前,《修养》,我没读。读是在“文革”中。没人批,还想不 起读。打开一看才知道,里面还有孔孟的话。毛泽东本人,天马行空。广大党员 的修养,交刘少奇讲。现在倒好,连刘主席的书都没人读了。 我讨厌道德说教,是在“文革”前,和批孔无关,但不爱听人讲道德, 却是一贯。 用《论语》代《修养》,可以满足某些人的需要,但我不需要。 四 说起读古书,港台人常说,大陆人,不读古书,不重传统,除了考古, 一无是处,这是中了“五四”的毒,“文革”的毒。大陆的人听了,也跟着起哄, 说是呀是呀,千不该万不该,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台湾、香港,我去过,他们 的传统文化怎么样?研究水平怎么样?我心里清楚,没必要这么吹。更何况,这 条对我不适用。古书,我一直在读,现在也是靠“三古”(考古、古文字、古文 献)吃饭。 自序(3) 今天说“五四”,我还是充满敬意。 五四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启蒙,启什么蒙?关键是确立西学或新学 的主导地位。当时对孔子,不管说过什么过头话,都要从当时的环境来理解。中 国的现代化,是揍出来的现代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不把华夏传统 的小巧玩意儿搁一边,就无法摆脱被动局面。这一步,非走不行。不走,不能迎 新;不走,不能保古。更何况,孔子当圣人,他依托的科举制,这张皮都没有了, 毛将焉附?大家把孔子从圣人的地位请下来,让他与诸子百家平起平坐,有什么 不好?无形中,这等于恢复了孔子的本来面目。 “五四”挽救了孔夫子,挽救了传统文化。我一直这么看,今天也没有 变。现在,大家喜欢讲大师,他们都是怎么来的?你们不妨查一查,他们有几个 是纯粹土造、原汁原味?还有,海峡那边,史语所是怎么来的?台大是怎么来的? 胡适、傅斯年是什么人?蒋介石骂“五四”,胡适为什么反对?新学旧学,孰优 孰劣?一切都清清楚楚。 传统中断,是危言耸听。 我记得,有一次开会,酷爱道家的陈鼓应先生发言,他说,有人说,我 喜欢道家是感情用事,我就是感情用事。因为你们不知道,我在台湾,国民党天 天给我们讲仁义道德,他们把我的朋友关起来,用一把小刷子刷他的生殖器(这 是一种刑法)。我一看儒家的书,就想起这把小刷子。他的心情,我理解。但我 想,他恨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孔夫子。 孔子只是符号
大陆不是传统文化,台湾、香港也不是。两岸三地,彼此彼此。所谓传 统文化,都是以现代化为前提,都是现代化的边角料,只有摆脱现代化的压力, 才能腾出手来保一保,就像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1.6) 过去,中国大陆的现代化,孤立无援,基础薄弱,态度最激进,水平最低下,西 化不强,保古不力,乃环境使然,现在喘过一口气,不要忘乎所以 资本主义是个全球化的体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个世界,只有“主 流国家”和“非主流国家”,名字叫什么,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传统”(过 去叫“封建”)的尾巴就算割不断,也早就不成其为“社会” 1980年代,大家骂中国太传统(“太封建”也“太专制”),现在 又骂中国太不传统(“太不民族”也“太不世界”),到底哪个说法对?自己抽 自己耳光,到底能抽几回?两种危言耸听,都高估了传统文化。 传统就是过去,没必要当祖宗供着,不分好坏,闻之必拜,谁敢说个不 字,就跟当年的“反革命”一样。 五 文革”批孔(1974年),我是赶上了,但没参加。当时,“批林 批孔”的主力是大学老师和工农兵学员,我,一介农夫,哪有资格?我记得,有 阵儿,陪我爸爸到北大图书馆査书,现在的那个教师阅览室,书是按儒法两家 分为二,教学是围着儒法斗争转。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各有分工,每 个系批一本书,热火朝天 批林批孔”,孔子不过是符号。当时的史学,都是影射史学,说话方 式怪,阅读心理怪,大家特爱捕风捉影。那个年代,好端端一双塑料凉鞋,能从 鞋底读出“介石过海”。孔子不是孔子,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是已经整死的刘少 奇(卒于1969年),第二是刚刚摔死的林彪(卒于1971年),第三是还 在位子上的周恩来(卒于1976年),这是当时的戏剧语言。 那时的我,已经20多岁,读过不少古书,但对《论语》毫无兴趣,有 兴趣的,恰恰是批林批孔的人。他们怎么批,我倒是记忆犹新。大家不要以为, “文革”就是不读书,特别是不读古书。其实,举国若狂读古书,特别是读《论 语》,恰恰就是那一阵儿。我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文科的知识分子,包括现在 被捧为大师的知识分子,几乎全部卷入,所有古书也是翻了个底儿掉。就连银雀 山汉简、马王堆帛书,它们的整理出版,也是乘了这股东风 我的启蒙是在“文革”时期。所谓启蒙,就是不能再糊里糊涂,更不能 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崇拜知识,不崇拜知识分子。我见过的知识分子,好人有,但很多不 是东西。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文革”就是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都是受害者 其实,“文革”当中,真正整知识分子的是谁?主要是知识分子。爬到权力巅峰
大陆不是传统文化,台湾、香港也不是。两岸三地,彼此彼此。所谓传 统文化,都是以现代化为前提,都是现代化的边角料,只有摆脱现代化的压力, 才能腾出手来保一保,就像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1.6)。 过去,中国大陆的现代化,孤立无援,基础薄弱,态度最激进,水平最低下,西 化不强,保古不力,乃环境使然,现在喘过一口气,不要忘乎所以。 资本主义是个全球化的体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个世界,只有“主 流国家”和“非主流国家”,名字叫什么,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传统”(过 去叫“封建”)的尾巴就算割不断,也早就不成其为“社会”。 1980年代,大家骂中国太传统(“太封建”也“太专制”),现在 又骂中国太不传统(“太不民族”也“太不世界”),到底哪个说法对?自己抽 自己耳光,到底能抽几回?两种危言耸听,都高估了传统文化。 传统就是过去,没必要当祖宗供着,不分好坏,闻之必拜,谁敢说个不 字,就跟当年的“反革命”一样。 五 “文革”批孔(1974年),我是赶上了,但没参加。当时,“批林 批孔”的主力是大学老师和工农兵学员,我,一介农夫,哪有资格?我记得,有 一阵儿,陪我爸爸到北大图书馆查书,现在的那个教师阅览室,书是按儒法两家 一分为二,教学是围着儒法斗争转。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各有分工,每 个系批一本书,热火朝天。 “批林批孔”,孔子不过是符号。当时的史学,都是影射史学,说话方 式怪,阅读心理怪,大家特爱捕风捉影。那个年代,好端端一双塑料凉鞋,能从 鞋底读出“介石过海”。孔子不是孔子,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是已经整死的刘少 奇(卒于1969年),第二是刚刚摔死的林彪(卒于1971年),第三是还 在位子上的周恩来(卒于1976年),这是当时的戏剧语言。 那时的我,已经20多岁,读过不少古书,但对《论语》毫无兴趣,有 兴趣的,恰恰是批林批孔的人。他们怎么批,我倒是记忆犹新。大家不要以为, “文革”就是不读书,特别是不读古书。其实,举国若狂读古书,特别是读《论 语》,恰恰就是那一阵儿。我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文科的知识分子,包括现在 被捧为大师的知识分子,几乎全部卷入,所有古书也是翻了个底儿掉。就连银雀 山汉简、马王堆帛书,它们的整理出版,也是乘了这股东风。 我的启蒙是在“文革”时期。所谓启蒙,就是不能再糊里糊涂,更不能 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崇拜知识,不崇拜知识分子。我见过的知识分子,好人有,但很多不 是东西。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文革”就是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都是受害者。 其实,“文革”当中,真正整知识分子的是谁?主要是知识分子。爬到权力巅峰
的,很多也是知识分子。老百姓糊涂,是本来糊涂,知识分子糊涂,是揣着明白 装糊涂。 时过境迁,我对“文革”,印象最深,不是政治的云翻雨覆,而是人心 的倾侧反覆,好好一人,说变就变,非常无耻。落下的病根,或曰后遗症,今天 没断。据我所知,当年的批孔干将,现在也是急先锋,只不过换了尊孔而已。他 们比我年纪大,原先受过尊孔教育 从尊孔到批孔,从批孔再到尊孔,他们是轻车熟路。 六 文革”批孔,当然和毛泽东有直接关系。 毛泽东对《论语》背得很熟,经常在讲话中引用。他说,他读过六年孔 夫子的书。1917年11月,他还率领湖南第一师范工人夜学的师生员工向国 旗、孔圣行三鞠躬礼。次年8月到北京,在红楼工作,受新文化运动感染,才转 而批孔。他既尊过孔,也批过孔 孔子办教育、讲学问,这方面的话,他喜欢,但他个性强,“温良恭俭 让”,不喜欢。斗争环境,爱讲斗争话,他想听这种话,孔子太少。还有,他是 农村来的,孔子反对学种菜种庄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也看不起。“文 革”前,他对孔子,有褒有贬,说好的时候有,说坏的时候也有,有时自相矛盾。 他既讲过孔子不民主,也讲过孔子很民主。总的看起来,原先的印象并不坏,不 然,他不会用《论语》中的话给女儿起名字(李敏和李讷)。 毛泽东对孔子的态度急转直下,完全是政治原因。他是政治家。政治斗 争就是政治斗争,一切以对手为转移。这是问题所在。现代的尊孔和批孔,其实 是欢喜冤家,白天吵架,晚上在一个被窝里睡 1942年,匡亚明劝毛泽东为孔子说点公道话。毛泽东说,重庆正在 尊孔读经,还是别说,既不要批,也不要捧。 毛泽东,史学百家,独取范(文澜)、郭(沫若)。二老之中,更重郭 郭沫若,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29年),说商周是奴隶社会;作《十 批判书》和《青铜时代》(1945年),说孔子是革命党(秦汉之际的儒者多 投身革命)。革命,难道要回到奴隶社会?两个方面,自相矛盾。郭沫若以孔子 比共产党,秦始皇比蒋介石,史学著作、历史剧,到处充满暗示。 1954年,毛泽东还说,“孔夫子是革命党”,就是根据郭沫若。但 1958年,轮到有人骂他是秦始皇,他就反过来了。越到后来,越讨厌孔夫子, 越认同秦始皇。特别是刘少奇和林彪,都喜欢儒家,使他很生气。江青还批周恩 来。郭沬若和范文澜,他本来很喜欢,但他们都是尊孔派,他就转而支持批孔派: 杨荣国和赵纪彬。杨荣国,文字清通,简洁明白;赵纪彬,对《论语》下过几十
的,很多也是知识分子。老百姓糊涂,是本来糊涂,知识分子糊涂,是揣着明白 装糊涂。 时过境迁,我对“文革”,印象最深,不是政治的云翻雨覆,而是人心 的倾侧反覆,好好一人,说变就变,非常无耻。落下的病根,或曰后遗症,今天 没断。据我所知,当年的批孔干将,现在也是急先锋,只不过换了尊孔而已。他 们比我年纪大,原先受过尊孔教育。 从尊孔到批孔,从批孔再到尊孔,他们是轻车熟路。 六 “文革”批孔,当然和毛泽东有直接关系。 毛泽东对《论语》背得很熟,经常在讲话中引用。他说,他读过六年孔 夫子的书。1917年11月,他还率领湖南第一师范工人夜学的师生员工向国 旗、孔圣行三鞠躬礼。次年8月到北京,在红楼工作,受新文化运动感染,才转 而批孔。他既尊过孔,也批过孔。 孔子办教育、讲学问,这方面的话,他喜欢,但他个性强,“温良恭俭 让”,不喜欢。斗争环境,爱讲斗争话,他想听这种话,孔子太少。还有,他是 农村来的,孔子反对学种菜种庄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也看不起。“文 革”前,他对孔子,有褒有贬,说好的时候有,说坏的时候也有,有时自相矛盾。 他既讲过孔子不民主,也讲过孔子很民主。总的看起来,原先的印象并不坏,不 然,他不会用《论语》中的话给女儿起名字(李敏和李讷)。 毛泽东对孔子的态度急转直下,完全是政治原因。他是政治家。政治斗 争就是政治斗争,一切以对手为转移。这是问题所在。现代的尊孔和批孔,其实 是欢喜冤家,白天吵架,晚上在一个被窝里睡。 1942年,匡亚明劝毛泽东为孔子说点公道话。毛泽东说,重庆正在 尊孔读经,还是别说,既不要批,也不要捧。 毛泽东,史学百家,独取范(文澜)、郭(沫若)。二老之中,更重郭。 郭沫若,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29年),说商周是奴隶社会;作《十 批判书》和《青铜时代》(1945年),说孔子是革命党(秦汉之际的儒者多 投身革命)。革命,难道要回到奴隶社会?两个方面,自相矛盾。郭沫若以孔子 比共产党,秦始皇比蒋介石,史学著作、历史剧,到处充满暗示。 1954年,毛泽东还说,“孔夫子是革命党”,就是根据郭沫若。但 1958年,轮到有人骂他是秦始皇,他就反过来了。越到后来,越讨厌孔夫子, 越认同秦始皇。特别是刘少奇和林彪,都喜欢儒家,使他很生气。江青还批周恩 来。郭沫若和范文澜,他本来很喜欢,但他们都是尊孔派,他就转而支持批孔派: 杨荣国和赵纪彬。杨荣国,文字清通,简洁明白;赵纪彬,对《论语》下过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