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 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 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59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91分,最低分61 分,优秀人数26,人平分77分。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 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 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 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 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 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 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 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 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 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 的习惯,提髙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 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 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 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 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1页
第 1 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 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 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 30 篇课文(其中讲读 15 篇,自读 15 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 59 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 91 分,最低分 61 分,优秀人数 26,人平分 77 分。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 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 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 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 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 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 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 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 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 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 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 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 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 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 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 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 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 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 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 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 和成绩。 10.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 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学进度表。 周 内容 课时数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 2《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 3第一单元作文检测 4《黄河颂》《最后一课》 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 6《木兰诗》第二单元作文检测 7《邓嫁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8《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9《孙权劝学》第三单元作文检测 10复习中期考试 周 内容 课时数 2页
第 2 页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 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 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 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 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 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9.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 和成绩。 10.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 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学进度表。 周 内容 课时数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 5 2 《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 5 3 第一单元作文 检测 4 4 《黄河颂》 《最后一课》 4 5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 4 6 《木兰诗》第二单元作文 检测 5 7 《邓嫁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6 8 《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4 9 《孙权劝学》第三单元作文 检测 6 10 复习 中期考试 周 内容 课时数
11《社戏》《安塞腰鼓》 12《竹影》《观舞记》 13《口技》第四单元作文检测 14《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 15《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 16《短文两篇》第五单元作文检测 17《珍珠鸟》《斑羚飞渡》 545645645 18《华南虎》《马》 19《狼》第六单元作文检测 20期末复习 二00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李仕德 3
第 3 页 11 《社戏》 《安塞腰鼓》 5 12 《竹影》 《观舞记》 4 13 《口技》 第四单元作文 检测 5 14 《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 6 15 《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 4 16 《短文两篇》 第五单元作文 检测 5 17 《珍珠鸟》 《斑羚飞渡》 6 18 《华南虎》《马》 4 19 《狼》第六单元作文 检测 5 20 期末复习 二 OO 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李仕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 白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 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一一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一一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一一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一一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 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 研读相结合。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4页
第 4 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 题。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 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 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 研读相结合。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百草园部分,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 布置预习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 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査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 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 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 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 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 方? 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 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 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 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 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 这一点 、讲析课文 1.学习①-②段 2.学习③-⑥段 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景物美,喜欢百草园是‘乐园’然后用谈话 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 喜欢听神秘的故 事 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百草园是‘乐园 学习⑦⑧两段 5
第 5 页 教学要点:学习百草园部分,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 布置预习: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 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 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 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 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 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 方? 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 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 段。 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 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 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 这一点。 三、讲析课文 1.学习①—②段 2.学习③—⑥段 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景物美,喜欢百草园是‘乐园’然后用谈话 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 喜欢听神秘的故 事 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百草园是‘乐园’” 3.学习⑦⑧两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 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然后教 师小结并板书 4.“部分”小结 依据“板书二”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 五、课时小结 六、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 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 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朗读第九自然段 完成课后练习三 点拨: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过渡的知识 、默读10-24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 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 哪些趣事? 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6页
第 6 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 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然后教 师小结并板书 4.“部分”小结 依据“板书二”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 五、课时小结 六、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 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 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九自然段 完成课后练习三 点拨: 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 二、默读 10-24 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 10 段的描写。第 17 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 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 哪些趣事? 点拨:第 17 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课后练习一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 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五、作业布置: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 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六、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甜美三 教学后记: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 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 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 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 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 对宽裕自由空间。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 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7 T
第 7 页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课后练习一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 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五、作业布置: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 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六、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后记: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 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 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 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 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 对宽裕自由空间。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 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忆 百 三 味 草 书 屋 园 甜 美 欢 乐 难 忘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 道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 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 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 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査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8页
第 8 页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 道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 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 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 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 7 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 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 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上)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 方面象征生性爱花的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 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 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 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 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 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 通过亿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 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 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 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辅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 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 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昕到老高的话,她清 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 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 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 着”是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 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 第9页
第 9 页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 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 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上)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 方面象征生性爱花的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 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 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 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 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 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 通过亿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 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 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 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辅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 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 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昕到老高的话,她清 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 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 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 着”是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 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
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 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作业。 继续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 教学步骤: 、检查作业 二、研读与赏析(下)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 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 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 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2)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 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 面的严厉中又有元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 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妺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校,很不像样子; 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 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10页
第 10 页 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 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作业。 继续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研读与赏析(下)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 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 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 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2)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 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 面的严厉中又有元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 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校,很不像样子; 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 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