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评价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4,文件大小:75.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课程评价 华南师大课程与教学系陈冬梅 电话:85216001(0) 31875375(M) Email:cocs@scnu.edu.cn

课程评价 华南师大课程与教学系 陈冬梅 电话: 85216001(O) 31875375(M) Email: cocs2@scnu.edu.cn

主要问题 课程评价如何定义? 口课程评价的功能或作用是什么? 课程评价的对象是什么? 对每个评价对象应收集什么样的信息? 应该用什么准则去判断对象的优点和价值? 评价应该为谁服务? 口谁来做课程评价? 用什么标准对课程评价进行评价?

主要问题 ◼ 课程评价如何定义? ◼ 课程评价的功能或作用是什么? ◼ 课程评价的对象是什么? ◼ 对每个评价对象应收集什么样的信息? ◼ 应该用什么准则去判断对象的优点和价值? ◼ 评价应该为谁服务? ◼ 谁来做课程评价? ◼ 用什么标准对课程评价进行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 评价的两大特征 涉及价值判断 具有不同的目的 课程评 ■对课程的计划、编制及实施过程的价值评判活 通过系统调査、收集数据资料、对学校课程满 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以 此来决定是否接受、改进或排除某课程或特定 教科书的过程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 ◼ 评价的两大特征: ◼ 涉及价值判断 ◼ 具有不同的目的 ◼ 课程评价: ◼ 对课程的计划、编制及实施过程的价值评判活 动。 ◼ 通过系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对学校课程满 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以 此来决定是否接受、改进或排除某课程或特定 教科书的过程

课程评价的目的 最主要:为改进课程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应当是形成性的,而非总结性的。 口重点是了解如何做得更好,而不是决定是否 继续采用某课程

二、课程评价的目的 ◼ 最主要:为改进课程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 应当是形成性的,而非总结性的。 ◼ 重点是了解如何做得更好,而不是决定是否 继续采用某课程

课程评价的取向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取向 内在评价和结果评价 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

三、课程评价的取向 ◼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取向 ◼ 内在评价和结果评价 ◼ 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

四、评价模式的分类 根据评价对象,分为: ■课程成果评价 ■课程计划评价 四种模式: 以测试结果为取向 以研究或方法论为取向 以价值为取向 ■以决策或使用者为取向

四、评价模式的分类 ◼ 根据评价对象,分为: ◼ 课程成果评价 ◼ 课程计划评价 ◼ 四种模式: ◼ 以测试结果为取向 ◼ 以研究或方法论为取向 ◼ 以价值为取向 ◼ 以决策或使用者为取向

五、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1、指导原 科学性人文性完备性适宜性 2、标准 效用性可行性适当性准确性 趋势:科学化&多元化

五、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1、指导原则 -科学性 人文性 完备性 适宜性 2、标准 -效用性 可行性 适当性 准确性 -趋势:科学化&多元化

3、指标体系 设计的原则 」体现课程教材改革的方向; 与课程目标一致; 」操作上可行; 体现课程的主要方面、 设计的方法: 课程目标分解法

3、指标体系 -设计的原则: ◼ 体现课程教材改革的方向; ◼ 与课程目标一致; ◼ 操作上可行; ◼ 体现课程的主要方面、 -设计的方法: ◼ 课程目标分解法

课程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评价的阶段 集中于所要评价的课程现象; ■收集信息 ■组织信息 分析信息 报告 ■再循环

六、课程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 评价的阶段 ◼ 集中于所要评价的课程现象; ◼ 收集信息; ◼ 组织信息; ◼ 分析信息; ◼ 报告信息; ◼ 再循环信息

制定评价实施计划的指南 协作; 对课堂生活的准确描述: ■相对集中,忌面面俱到; 尊重个人权利 事先进行实地的试验性的检测 ■重点是委托方要求的学习领域或学科领域; 跟随课程实施的时间表进行

◼ 制定评价实施计划的指南 ◼ 协作; ◼ 对课堂生活的准确描述; ◼ 相对集中,忌面面俱到; ◼ 尊重个人权利; ◼ 事先进行实地的试验性的检测; ◼ 重点是委托方要求的学习领域或学科领域; ◼ 跟随课程实施的时间表进行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