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品德学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23,文件大小:72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七章品德学习 品德概述 1、品德与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的总和,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 操行等等。 ●品德是就个人道德面貌而言,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 个人身上的反映。道德品质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 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 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第七章 品德学习 ⚫ 一、品德概述 ⚫ 1、品德与道德 ⚫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的总和,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 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 操行等等。 ⚫ 品德是就个人道德面貌而言,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 个人身上的反映。道德品质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 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 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第七章品德学习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主要表现在: (1)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成分,离开 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人品德 (2)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学校道 德教育、家庭成员的道德感染下,通过自己 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品德对社会道德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 作用

第七章 品德学习 ⚫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 联系主要表现在: ⚫ (1)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成分,离开 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人品德 ⚫ (2)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学校道 德教育、家庭成员的道德感染下,通过自己 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3)品德对社会道德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 作用

第七章品德学习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表现在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 (2)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 而又完整,而品德的内容只占其中一个部分 (3)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而品 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还 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第四,道 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教育学 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七章 品德学习 ⚫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表现在: ⚫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 ⚫ (2)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 而又完整,而品德的内容只占其中一个部分 ⚫ (3)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而品 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还 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第四,道 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教育学 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二分法:知 ●2、三分法:知、情、行 ●3、四分法:知、情、意、行 4、系统学说(林崇德): (1)品德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道 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系统) (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道 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心理特征系统) °(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 形式系统(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 1、二分法: 知、行 ⚫ 2、三分法:知、情、行 ⚫ 3、四分法:知、情、意、行 ⚫ 4、系统学说(林崇德): ⚫ (1)品德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道 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系统) ⚫ (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道 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心理特征系统) ⚫ (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 形式系统(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

国外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 (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思想: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 分,因而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看作是一种蕴涵关系,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 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 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找到根据 ●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 ●规律: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三、国外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 ⚫ (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 ⚫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基本思想: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 分,因而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看作是一种蕴涵关系,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 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 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找到根据 ⚫ 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 ⚫ 规律: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L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 (1)自我中心主义(25岁) (2)权威阶段(6~8岁) °(3)可逆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1~12岁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 ⚫ (1)自我中心主义(2~5岁) ⚫ (2)权威阶段(6~8岁) ⚫ (3)可逆阶段(8~10岁) ⚫ (4)公正阶段(11~12岁)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观点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 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 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成 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基本观点 ⚫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 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 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成 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 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 坏是非) 阶段1:服从和罚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 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阶段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 求和利益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 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 坏是非) ⚫ 阶段1:服从和惩罚定向 ⚫ 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 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 阶段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 求和利益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水平二: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依据行为是 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 德判断,他们遵守那些他们认为正确的规则) ●阶段3:好孩子定向 ●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 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 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 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 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水平二: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依据行为是 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 德判断,他们遵守那些他们认为正确的规则) ⚫ 阶段3:好孩子定向 ⚫ 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 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 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 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 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 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 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 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的一套标准 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 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 的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的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很少人达到这一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 °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 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 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第一句自己选定的道德原 去做就是正确的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 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的一套标准 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 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 的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的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很少人达到这一水平。 ⚫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 ⚫ 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 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 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 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 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第一句自己选定的道德原 则去做就是正确的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