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复习篇 浦口区桥林中学初二备课组 日期 班级 姓名得分 基础知识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e()红不xn()ni()名信油光可ji n() 畸形()诘责()瞥见()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2、为加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油光可鉴( A.镜子B.照C.审察D.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2)深恶痛疾( A.很坏的行为B.凶恶C.憎恨,讨厌D.恶劣 (3)不逊( A.谦虚、谦恭 让出C.比不上,差 3、请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②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道:“我就是叫做藤也严九郎 的 ③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 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④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4、按要求变换句式。 ①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1 1、藤野先生:复习篇 浦口区桥林中学初二备课组 日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 fēi( ) 红 不 xùn( ) nì( ) 名信 油光可 jià n( ) 畸形( ) 诘责( ) 瞥见(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抑扬顿挫( ) 2、为加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油光可鉴( ) A.镜子 B.照 C.审察 D.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2)深恶痛疾( ) A.很坏的行为 B.凶恶 C.憎恨,讨厌 D.恶劣 (3)不逊( ) A.谦虚、谦恭 B.让出 C.比不上,差 3、请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 ①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 ) ②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道:“我就是叫做藤也严九郎 的……” ( ) ③ 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 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 ④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 4、按要求变换句式。 ①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改成肯定句 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改成双重否定句: ③(呜呼!)无法可想! 改成反问句 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改成陈述句: 二、阅读探究 本文记述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中的四件具体事例分别是什么,它们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藤野先生 (2) ,表现了藤野先生 (3) ,表现了藤野先生 (4) ,表现了藤野先生 2、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义项: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 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 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A、介绍淅江缺少大白菜,北京缺少芦荟。 B、分析白菜在浙江、芦荟在北京受优待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C、指出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是仙台没有第二个中国留学生。 D、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表达了一个弱国国民的心酸和隐痛,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三、课内阅读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
2 改成肯定句: ② 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改成双重否定句: ③(呜呼!)无法可想! 改成反问句: 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改成陈述句: 二、阅读探究 1、本文记述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中的四件具体事例分别是什么,它们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1) ,表现了藤野先生 。 (2) ,表现了藤野先生 。 (3) ,表现了藤野先生 。 (4) ,表现了藤野先生 。 2、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义项: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 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 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 A、介绍浙江缺少大白菜,北京缺少芦荟。 B、分析白菜在浙江、芦荟在北京受优待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C、指出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是仙台没有第二个中国留学生。 D、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表达了一个弱国国民的心酸和隐痛,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三、课内阅读 (一)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
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 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髙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 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 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 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 是在学跳舞。” ⑦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_的意思,“这样 是指 。这句话和后文的 一句话相呼应。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和,作用是 (3)第④句中的“标致”的意思是用的修辞方法是 的作用是 (4)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 文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 B、社会已发展到20世纪初叶,男人留辫子显得太陈腐落后 C、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 D、当时剪不剪辫子是反不反清朝、革命不革命的标志。这些留学生舍不得 剪掉辫子,说明他们是清王朝的驯服奴才,回国后凭着一条辫子表示对主子 的忠心,以便升官发财,所以鲁迅对他们给以辛辣的嘲讽
3 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 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 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 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 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 是在学跳舞。” ⑦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 的意思,“这样” 是指 。这句话和后文的 一句话相呼应。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和 ,作用是 (3)第④句中的“标致”的意思是 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 的作用是 (4)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 文 章 ? 从 备 选 答 案 中 选 出 正 确 的 一 项 ( ) A、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 B、社会已发展到 20 世纪初叶,男人留辫子显得太陈腐落后。 C、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 D、当时剪不剪辫子是反不反清朝、革命不革命的标志。这些留学生舍不得 剪掉辫子,说明他们是清王朝的驯服奴才,回国后凭着一条辫子表示对主子 的忠心,以便升官发财,所以鲁迅对他们给以辛辣的嘲讽
(二) (一)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A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 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 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 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B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 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 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 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 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C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D他们也何尝不酒 醉似的喝采,一—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 )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 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 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 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一一摘自《呐喊·自序》 本段文字出自 本文选自 作者 2、下面对两段选文内容的概括最不妥的一项是(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B、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C、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4 (二) (一)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并且要求 A 他们 将检查的结果 , 发表 出来 .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 去 .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 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 B 他们 疑惑 .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 命运了 .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 一段落 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 国的情形 .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 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 ” C 他们 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 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D 他们 也何尝不酒 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 ! 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 了 .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 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 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 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 1、本段文字出自 ,本文选自 ,作者 2、下面对两段选文内容的概括最不妥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B、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C、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D、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3、文中加点的四个“他们”,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 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 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60分以上就容易被日 本学生怀疑。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 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5、“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 原因是()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 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 “我”十分厌恶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兴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 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6、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请加以概括 7、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 与 这两件事。(每一道横线上不超过6个字) 8、指出(一)段中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的部分。叙述从
5 D、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3、文中加点的四个“他们”, 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 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 60 分以上,便不是自 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 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 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 60 分以上就容易被日 本学生怀疑。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 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5、“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 原因是 ( )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 “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 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 “我”十分厌恶。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 . “我”的民族 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6、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 请加以概括 7、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 与__________ 这两件事。( 每一道横线上不超过 6 个字 ) 8、指出(一)段中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的部分。叙述从
到_ 议论是 和 抒情部分是 9、“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10、(一)段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指的是 l1、(一)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 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 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 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 疾的文字。 (1)依次写出作者是怎样怀念藤野先生的 (2)“正人君子”是指那些_ 这里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
6 到 ; 议论是 和 ; 抒情部分是 。 9、“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10、(一)段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的是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指的是 。 11、(一)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三)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 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 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 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 疾的文字。 (1)依次写出作者是怎样怀念藤野先生的: ① ② ③ (2)“正人君子”是指那些 , 这里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
四、迁移拓展 华老师,你在哪里 王蒙 二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老师叫华霞菱,女,刚从北平师范学校(简 称北师)毕业,20岁左右,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校长介 绍说,她是“北师”的高材生,将担任我们的级任(犹今之班主任)老师 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 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 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谁说小 孩子不会判断呢 小学二年级,平生第一次做造句,第一题是“因为”。我造了一个大长 句,其中有些字不会写,是用注音符号拼写的。那句子是: 放学以后,看到妺妹正在浇花呢,我很髙兴,因为她从小就不懒惰。 华老师在全班念了我这个句子,从此,我受到了华老师的“激赏”。 但是,有一次我出了个“难题”实在有负华老师的希望。华老师规定 “写字”课必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但经常有同学忘带致使“写字” 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宣布说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 室外面站壁角去。 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一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 已经响了,回家再取已经不可能。 我心乱跳,面如土色。华老师来到讲台上,先问:“都带了笔墨纸了吗?” 我和一个瘦小贫苦的女生低着头站了起来 华老师皱着眉看着我们,她问:“你们说怎么办?” 我流出了眼泪。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这个学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 了壁角,这种奇耻大辱就会被她报告给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着,大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个瘦小的女同学说话了:“我出去站着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学
7 四、迁移拓展 华老师,你在哪里 王蒙 二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老师叫华霞菱,女,刚从北平师范学校(简 称北师)毕业,20 岁左右,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校长介 绍说,她是“北师”的高材生,将担任我们的级任(犹今之班主任)老师。 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 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 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谁说小 孩子不会判断呢? 小学二年级,平生第一次做造句,第一题是“因为”。我造了一个大长 句,其中有些字不会写,是用注音符号拼写的。那句子是: 放学以后,看到妹妹正在浇花呢,我很高兴,因为她从小就不懒惰。 华老师在全班念了我这个句子,从此,我受到了华老师的“激赏”。 但是,有一次我出了个“难题”实在有负华老师的希望。华老师规定, “写字”课必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但经常有同学忘带致使“写字” 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宣布说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 室外面站壁角去。 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一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 已经响了,回家再取已经不可能。 我心乱跳,面如土色。华老师来到讲台上,先问:“都带了笔墨纸了吗?” 我和一个瘦小贫苦的女生低着头站了起来。 华老师皱着眉看着我们,她问:“你们说怎么办?” 我流出了眼泪。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这个学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 了壁角,这种奇耻大辱就会被她报告给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着,大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个瘦小的女同学说话了:“我出去站着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学
生,从来没犯过规。” 听了这个话我真是绝处逢生,我喊道:“同意!” 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厉声说了句:“坐下!” 事后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问道:“当××Ⅹ(那个女生的名字)说她 出去站而你不用去的时候,你说了什么来着 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 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现在写到这儿的时候 心仍然怦怦然,不受教育,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呢? 华老师有一次带我去先农坛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会前,还带我去 一个糕点铺吃了一碗油茶,一块点心,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下馆子”了,这 种在糕点铺吃油茶的经验,我借用了写到《青春万岁》里苏君和杨蔷云身上 运动会开完了,天黑了,挤有轨电车时,我与华老师失散了,真挤呀, 挤得我脚不沾地。结果,我上错了车,我家本来在“西四牌楼”附近,却坐 了去“东四牌楼”的车,到东四,仍然下不来车,一直坐到了北新桥终点…… 后来我还是找回了家,从此,我反而与华老师更亲了 我们上三年级,级任老师就要换的,因此,华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此 后也有许多好老师,但没有一个像华老师那样细致地教育过我 1、“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表现了华老师怎样的心情? 2、综观全文,说明华老师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脸红”和“无地自容”的原因是
8 生,从来没犯过规。” 听了这个话我真是绝处逢生,我喊道:“同意!” 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厉声说了句:“坐下!” 事后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问道:“当×××(那个女生的名字)说她 出去站而你不用去的时候,你说了什么来着?” 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 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现在写到这儿的时候, 心仍然怦怦然,不受教育,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呢? 华老师有一次带我去先农坛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会前,还带我去 一个糕点铺吃了一碗油茶,一块点心,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下馆子”了,这 种在糕点铺吃油茶的经验,我借用了写到《青春万岁》里苏君和杨蔷云身上 了。 运动会开完了,天黑了,挤有轨电车时,我与华老师失散了,真挤呀, 挤得我脚不沾地。结果,我上错了车,我家本来在“西四牌楼”附近,却坐 了去“东四牌楼”的车,到东四,仍然下不来车,一直坐到了北新桥终点…… 后来我还是找回了家,从此,我反而与华老师更亲了。 我们上三年级,级任老师就要换的,因此,华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此 后也有许多好老师,但没有一个像华老师那样细致地教育过我。 1、“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表现了华老师怎样的心情? 2、综观全文,说明华老师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脸红”和“无地自容”的原因是
(二) 四叔 我四叔是个怪人。小时候他鼻子小,大人叫他“小鼻子”,这下惹火了 他,于是他天天用手拉自己的鼻子。特别是在他8岁时远渡重洋去苏门答腊 亚齐,看见当地的统治者荷兰人,一个个人高马大、鼻子挺括,四叔就更使 劲拉自己的鼻子,常常拉得通红通红,但他依然忍痛不松手。说来也怪,随 着年龄的增长,他的鼻子果然长得像模像样了。自然,四叔对此十分得意 四叔长大以后,靠三叔的推荐进了国华银行,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国华 银行厦门分行的行长。 在中国银行工作的同乡黄伯权先生,很赏识四叔的才干,当他受命赴新 加坡组建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时,就把四叔带了去,成了分行头一批员工 从此一干几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新加坡分行成了新中国的银行。那时闭关锁国,兼之受 到美国封锁,银行业务没有什么大发展。四叔耐不住寂寞,入股参加朋友创 办的锡矿公司。锡矿公司准备开采时,发现山上有土匪盘踞。这样一来,整 个公司马上就垮了。四叔把几十年的积蓄赔了个精光,但他连眼珠都不眨 下。有人劝他回银行,四叔摇摇头,“好马不吃回头草嘛”。他宁愿天天在家 临帖写字,读书读报,潇洒度日。其实,他内心是一点也不满潇洒的,他是 “打落门牙和血吞”的硬汉子。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四叔邀我去新加坡探亲。我和他重逢时,他 已经年过古稀了,身体健朗,鼻子笔挺,让我眼睛一亮。他一见我就问林彪 是怎么死的,让我猝不及防。他把他收集的海外报刊资料全抖了出来,有多 种说法,就是不相信我国政府的正式说法,使他十分生气。他和我把各种说 法加以排比、分析、推理,两人经过整整三天的详细探讨,最后四叔和我
9 (二) 四 叔 我四叔是个怪人。小时候他鼻子小,大人叫他“小鼻子”,这下惹火了 他,于是他天天用手拉自己的鼻子。特别是在他 8 岁时远渡重洋去苏门答腊 亚齐,看见当地的统治者荷兰人,一个个人高马大、鼻子挺括,四叔就更使 劲拉自己的鼻子,常常拉得通红通红,但他依然忍痛不松手。说来也怪,随 着年龄的增长,他的鼻子果然长得像模像样了。自然,四叔对此十分得意。 四叔长大以后,靠三叔的推荐进了国华银行,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国华 银行厦门分行的行长。 在中国银行工作的同乡黄伯权先生,很赏识四叔的才干,当他受命赴新 加坡组建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时,就把四叔带了去,成了分行头一批员工。 从此一干几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新加坡分行成了新中国的银行。那时闭关锁国,兼之受 到美国封锁,银行业务没有什么大发展。四叔耐不住寂寞,入股参加朋友创 办的锡矿公司。锡矿公司准备开采时,发现山上有土匪盘踞。这样一来,整 个公司马上就垮了。四叔把几十年的积蓄赔了个精光,但他连眼珠都不眨一 下。有人劝他回银行,四叔摇摇头,“好马不吃回头草嘛”。他宁愿天天在家 临帖写字,读书读报,潇洒度日。其实,他内心是一点也不满潇洒的,他是 “打落门牙和血吞”的硬汉子。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四叔邀我去新加坡探亲。我和他重逢时,他 已经年过古稀了,身体健朗,鼻子笔挺,让我眼睛一亮。他一见我就问林彪 是怎么死的,让我猝不及防。他把他收集的海外报刊资料全抖了出来,有多 种说法,就是不相信我国政府的正式说法,使他十分生气。他和我把各种说 法加以排比、分析、推理,两人经过整整三天的详细探讨,最后四叔和我一
致认为我国政府的说法最符合事实,最可信。他大大松了一口气。四叔告诉 我,在海外不论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小事,总有人疑神疑鬼不相信,编造谣 言骗人,使他十分恼火。我从旅居海外半个多世纪的四叔身上,看到他通身 耀眼的热爱祖国的光芒。我以我有这样的一位虽然加入了新加坡国籍的亲 人、长辈感到十分自豪 1.第一自然段里,写了四叔两次“拉鼻子”,试分析一下四叔拉鼻子的 原因。 2.叙写四叔把多年积蓄赔光后,接着描写了他的神态、动作、语言 虽着墨不多,却突出了四叔的性格特征,请据此分析一下四叔的性格。 3.从四叔对海外各种谣传“十分恼火”,而对林彪之死的说法弄明后的 “大大松了一口气”来看,四叔是怎样一位华侨? 4.文末画线句写“我”的感想的依据有哪些?正确的几项是() A.四叔小时候就有一颗爱美之心。 B.四叔不愿在外国人面前露丑。 C.四叔不到三十岁就当上国华银行厦门分行行长。 D.四叔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 E.四叔关心祖国发生的事情。 F.四叔不信谣言,寻求客观公正的答案 五、美文欣赏
10 致认为我国政府的说法最符合事实,最可信。他大大松了一口气。四叔告诉 我,在海外不论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小事,总有人疑神疑鬼不相信,编造谣 言骗人,使他十分恼火。我从旅居海外半个多世纪的四叔身上,看到他通身 耀眼的热爱祖国的光芒。我以我有这样的—位虽然加入了新加坡国籍的亲 人、长辈感到十分自豪。 1.第一自然段里,写了四叔两次“拉鼻子”,试分析一下四叔拉鼻子的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叙写四叔把多年积蓄赔光后,接着描写了他的神态、动作、语言, 虽着墨不多,却突出了四叔的性格特征,请据此分析一下四叔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从四叔对海外各种谣传“十分恼火”,而对林彪之死的说法弄明后的 “大大松了一口气”来看,四叔是怎样一位华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句写“我”的感想的依据有哪些?正确的几项是( ) A.四叔小时候就有一颗爱美之心。 B.四叔不愿在外国人面前露丑。 C.四叔不到三十岁就当上国华银行厦门分行行长。 D.四叔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 E.四叔关心祖国发生的事情。 F.四叔不信谣言,寻求客观公正的答案。 五、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