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点 狮溪镇达昌中学教师张体令 尊敬的领导( IYng d&o)、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作为中心发言人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点》这一课题,在此学习的过程中我若有说得不当之处, 恳请大家谅解。 本次课题具体分四个方面学习: 了解新课标 为什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新型的学习方式 那么,我问要如何来学习这一课题呢? 其实,我们在课堂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新世纪对教育发展的要 求,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求。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 口,在教育心理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材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更重要的是新的学习方 式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 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转换师生角色,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 质教育精神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 了解新课标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就是以学生为主学习)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 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时能把各科知识 有效的联系起来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 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 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就是强调学生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 结合jehe)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点 狮溪镇达昌中学教师张体令 尊敬的领导(lǐng dǎo)、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作为中心发言人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点》这一课题,在此学习的过程中我若有说得不当之处, 恳请大家谅解。 本次课题具体分四个方面学习: 一、 了解新课标 二、 为什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 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新型的学习方式 那么,我问要如何来学习这一课题呢? 其实,我们在课堂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新世纪对教育发展的要 求,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求。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 口,在教育心理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材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更重要的是新的学习方 式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 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转换师生角色,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 质教育精神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 一、了解新课标 (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就是以学生为主学习)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 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时能把各科知识 有效的联系起来)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 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 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就是强调学生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 结合 jié hé)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 zhen bie考核鉴别)与选拔的 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总之,课程改革要实现下列转变: ①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②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育人为中心 ③以学科为中心→学科间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④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学习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体,是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教育的根本 任务是把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一一能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文明的 人,学生要有生存的常识和必要的技能(自然人的层次)、能遵从社会规范, 以便与其他人很好地相处(社会人的层次),能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精 神层面上) 新课标:要改变学科为中心,逐渐突出人的中心地位,以“人的发展” 为中心 在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教学时,专家们提出以下几个注意点: 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处理好近期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体现为“对认知过程一一自我构建的 过程的尊重”,构建过程会使学生学会学习 ③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身的基础与 需要的尊重。” 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在“对学生的个性与潜质的尊重。”我们 要从学科的理念中跳出来,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三位一体。 学习方式牵涉到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方法论(方 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 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问题。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被 动学习是他助的学习,往往受到老师、家长、社会如升学考试等的压力,而 且过去历来强调学习是个体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其组织形 式是:合作学习。 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学习过程发生了变化:接 受学习→探究学习,在这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最终培养有创造精神与创新 意识的有责任感的人,这导致学习品质的转变
2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zhēn bié 考核鉴别)与选拔的 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总之,课程改革要实现下列转变: ①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② 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育人为中心 ③ 以学科为中心→学科间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④ 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学习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体,是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教育的根本 任务是把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能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文明的 人,学生要有生存的常识和必要的技能(自然人的层次)、能遵从社会规范, 以便与其他人很好地相处(社会人的层次),能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精 神层面上)。 新课标:要改变学科为中心,逐渐突出人的中心地位,以“人的发展” 为中心。 在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教学时,专家们提出以下几个注意点: ①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处理好近期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②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体现为“对认知过程――自我构建的 过程的尊重”,构建过程会使学生学会学习。 ③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身的基础与 需要的尊重。” ④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在“对学生的个性与潜质的尊重。”我们 要从学科的理念中跳出来,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三位一体。 学习方式牵涉到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方法论(方 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 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问题。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被 动学习是他助的学习,往往受到老师、家长、社会如升学考试等的压力,而 且过去历来强调学习是个体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其组织形 式是:合作学习。 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学习过程发生了变化:接 受学习→探究学习,在这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最终培养有创造精神与创新 意识的有责任感的人,这导致学习品质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概括为: 被动学习→自主学习 个性学习→合作学习 接受学习→探究学习 、为什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现实背景 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具体表现 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 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2、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 3、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 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 4、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 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 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探究( tan ji0)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 和确定探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例如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中的大多数内容便可以实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 开放性、问题性、社会性与实践性。 2.亲自动手( hands-on)活动 动手活动是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这一教育思想和方法,目的在于让 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 态度的培养。 3.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发展学生理解和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孩子们处在计算机环境中 学习。(网络中的知识很丰富,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学到很多未知的知识,但 网络中有很多不利于学生身心( shen xin)发展的信息,我们老师要正确引 导学生上网。) 4.小课题和长作业 学生进行小课题学习的点: 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进行探索的 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3 学习方式的转变概括为: 被动学习→自主学习 个性学习→合作学习 接受学习→探究学习 二、为什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现实背景 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具体表现: 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 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2、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 3、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 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 4、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 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 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 探究(tàn jiū)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 和确定探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例如: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中的大多数内容便可以实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 开放性、问题性、社会性与实践性。 2. 亲自动手(hands-on)活动 动手活动是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这一教育思想和方法,目的在于让 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 态度的培养。 3. 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发展学生理解和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孩子们处在计算机环境中 学习。(网络中的知识很丰富,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学到很多未知的知识,但 网络中有很多不利于学生身心(shēn xīn)发展的信息,我们老师要正确引 导学生上网。) 4. 小课题和长作业 学生进行小课题学习的特点: 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进行探索的 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第二,学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 探索的方法。 第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第四,对小课题的评估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注重过程。 第五,小课题的呈现主要通过学生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操作,其内容结 合身边的事物 第六,小课题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趣的。这种学习的形式使学 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初步了解 些规律,学会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四、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新型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 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 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 式 那么在我们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呢?我个 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重要环节: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师生角色,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根本 从行政管理上,进行宜传动员,强化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主管教育的行政单位就应该多次组织召开教师动员大会,推动会和干部 教师座谈会,从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讲更新( geng xin)教育观,改变学生 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知识经济的加快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 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没有创新就意味着不能发展,没有创造力就意味着不能 生存,这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育 观念,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尊重学习者,解放学习者,把对学生能力的培 养放在首位,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具 有实践生活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会生活、会做事、会生存。 2.从思想理论上,进行学习指导,使教师不断“充电”、“洗脑”,从 思想到行动做到更新、改变 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为保证学习资料充足,上级教育部门可以 组织人力编辑教育改革理论方面的书籍,然后下发到各校,人手一册,为课 改知识的宜传、普及、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强化人们对应知应会的知识
4 第二,学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 探索的方法。 第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第四,对小课题的评估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注重过程。 第五,小课题的呈现主要通过学生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操作,其内容结 合身边的事物。 第六,小课题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趣的。这种学习的形式使学 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初步了解一 些规律,学会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四、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新型的学习方式 一、新的学习方式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 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 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 式。 那么在我们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呢?我个 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重要环节: 一、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师生角色,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根本。 1.从行政管理上,进行宣传动员,强化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主管教育的行政单位就应该多次组织召开教师动员大会,推动会和干部 教师座谈会,从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讲更新(gēng xīn)教育观,改变学生 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知识经济的加快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 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没有创新就意味着不能发展,没有创造力就意味着不能 生存,这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育 观念,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尊重学习者, 解放学习者,把对学生能力的培 养放在首位,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具 有实践生活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会生活、会做事、会生存。 2.从思想理论上,进行学习指导,使教师不断“充电”、“洗脑”,从 思想到行动做到更新、改变。 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为保证学习资料充足,上级教育部门可以 组织人力编辑教育改革理论方面的书籍,然后下发到各校,人手一册,为课 改知识的宣传、普及、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强化人们对应知应会的知识
的掌握,我们还可以采取了学考结合的办法,以考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 研,以研促改。 其次是结合我国现行教育学的现状及自己的教学行为展开讨论和反思,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这次的“洗脑”、“充电”大家的思想、认识 又提高了一步,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再次是请专家、学者深入课堂,亲临指导。为了使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 新的课标要求、新教法和学法理解的更加透彻,我们可以请来贵阳、遵义、 重庆等地的专家、学者亲临课堂,实际指导,帮助教师运用新理念备课、说 课、示范教学,使教师们受益,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教法、学法得到进 步的优化。 3.从实验操作上,做到点上先行,面上参与,典型引路,分头推进 为使这一环节工作做的扎实稳妥,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我们可以采 取“点上先行,面上参与,典型引路,分头推进”的措施,先选拔(xuan ba)一批思想观念新,改革意识强的教师,作为典型,重点培养,然后以他 们为样板,带动其他教师参与。 通过以上形式的强化要求,专家指导,典型示范,可以使教师的教育观 念,师生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上由课堂的主宰( zhu zai)者,向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变 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从被动的 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客体向学习的主体转变。 二、立足学生发展,改变教学方法,是实现学习方法转变的前提条件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互 动的关系,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是前提,学是 目的,教师的教最终落实到学生学上,教师怎样教直接影响学生怎样学,教 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法就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的意义就不同, 教师只有“导之有方”,学生才能“学之得法”,才能由爱学而入境,会学 而晓理,乐学而动情,活学而益智,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师教而进入“自求 得之’”的境界。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 法。下面我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对教师教学方 法的改变进行了归纳,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使学生爱学。 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其自身差异和心理特点不同,如:七年级的学生活 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教师们就可以根 据学生这些特点来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 生乐学,主动参与学习。例如:有的老师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利用 些奇人、奇事、奇理、奇情编辑故事或设计问题,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 对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探索研究,从而获得知识,培养了能力
5 的掌握,我们还可以采取了学考结合的办法,以考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 研,以研促改。 其次是结合我国现行教育学的现状及自己的教学行为展开讨论和反思,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通过这次的“洗脑”、“充电”大家的思想、认识 又提高了一步,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再次是请专家、学者深入课堂,亲临指导。为了使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 新的课标要求、新 教法和学法理解的更加透彻,我们可以请来贵阳、遵义、 重庆等地的专家、学者亲临课堂,实际指导,帮助教师运用新理念备课、说 课、示范教学,使教师们受益,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教法、学法得到进 一步的优化。 3.从实验操作上,做到点上先行,面上参与,典型引路,分头推进。 为使这一环节工作做的扎实稳妥,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我们可以采 取 “点上先行,面上参 与,典型引路,分头推进”的措施,先选拔(xuǎn bá)一批思想观念新,改革意识强的教师,作为典型,重点培养,然后以他 们为样板,带动其他教师参与。 通过以上形式的强化要求,专家指导,典型示范,可以使教师的教育观 念,师生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上由课堂的主宰(zhǔ zǎi)者,向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变; 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从被动的 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客体向学习的主体转变。 二、立足学生发展,改变教学方法,是实现学习方法转变的前提条件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互 动的关系,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是前提,学是 目的,教师的教最终落实到学生学上,教师怎样教直接影响学生怎样学,教 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法就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的意义就不同, 教师只有“导之有方”,学生才能“学之得法”,才能由爱学而入境,会学 而晓理,乐学而动情,活学而益智,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师教而进入‘自求 得之’”的境界。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 法。下面我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对教师教学方 法的改变进行了归纳,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使学生爱学。 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其自身差异和心理特点不同,如:七年级的学生活 泼好动、兴趣广泛、 好奇心强、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教师们就可以根 据学生这些特点来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 生乐学,主动参与学习。例如:有的老师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利用 一些奇人、奇事、奇理、奇情编辑故事或设计问题,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 对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探索研究,从而获得知识,培养了能力
2.着眼学生发展,进行创意性教学,使学生会学。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 很好地贯彻这一精神,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多种形式,来启发学生思维, 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他们具有综合能力的有创意性的教 学 例如:初中语文朱自清的《春》、《背影》板书设计。 背影 雨 热爱 细密亮 朱自清 绘春 花)赞美 鱼艳 思 火 春 绘 父子情深 春 介新美力 口 3.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乐学。 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由于生理条件、 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及成长过程的不同,学生个性 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形成了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局 面,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如果 我们用统一规划的教育来培养他们,则会使一些“尺有所短”的学生抑其长 而补其短,也使“寸有所长”的学生失去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因此教师们 在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但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同,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超长,也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见 短。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 有的老师对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发放特殊的“绿卡”,允许学生对 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探索( tan su),甚至可以提供书籍、资料,减免 他们的常规性的检测,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发挥优势的余地;对在某方面见 短的学生,更是倍加关心和爱护,保护他们的自尊,建立他们的自信,给他 们创造比一般同学更多成功的机会,在各方面给他们提供便利,如在测评 上对他们给予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时间、方式、方法,对测评 结果感到不理想,还可以选择多次复试,直到满意为止。这样,调动了学生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4.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探究性教学,使学生活学
6 2.着眼学生发展,进行创意性教学,使学生会学。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 很好地贯彻这一精神,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多种形式,来启发学生思维, 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他们具有综合能力的有创意性的教 学。 例如:初中语文朱自清的《春》、《背影》板书设计 。 3.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乐学。 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由于生理条件、 智力水平、基础知 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及成长过程的不同,学生个性 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形成了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局 面,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学生就 是一个世界”,如果 我们用统一规划的教育来培养他们,则会使一些“尺有所短”的学生抑其长 而补其短,也使“寸有所长”的学生失去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因此教师们 在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但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同,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超长,也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见 短。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因材施教,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 有的老师对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发放特殊的“绿卡” ,允许学生对 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探索(tàn suǒ),甚至可以提供书籍、资料,减免 他们的常规性的 检测,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发挥优势的余地;对在某方面见 短的学生,更是倍加关心和爱护,保护他们的自尊,建立他们的自信,给他 们创造比一般同学更多成功的机会,在各方面给他 们提供便利,如在测评 上对他们给予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时间、方式、方法,对测评 结果感到不理想,还可以选择多次复试,直到满意为止。这样,调动了学生 主动学习 的积极性,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4.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探究性教学,使学生活学
过去,教师们往往把自己局限在课堂、教科书的小圈子里,就知识记知 识,就教科书说教材,使得学生学习空间小,知识面窄,技能单一,影响 了学生发展,实施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就应该突破教 材就是样本,课堂是学习唯一场所的观点的束缚,树立以教材为依托,结合 学生的生活,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面向广阔社会生活,利用多种 课程资源,扩展学习的空间,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例如:对九年级语文课本 中的《对老年人生活的调查》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 去亲自调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使他们 更加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调整课程结构,创设教学情景,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单一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合作式学 习,要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独占讲台、一讲到底的结构 形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造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 的情境和宽松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 动中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把“三带”带进课堂。 民主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爱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 教师应该带着微笑进课堂,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与个性,努力实现从教学专 制到教学民主的转变。与此同时,针对学生与生俱来的需要被人认可、被人 欣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把激励、竞争带进课堂,用激励、竞 争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个个学生能展示成功的 机会,学会赏识孩子,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 大的获得成功的兴趣和愿望,产生更强的再创造的内驱力,去学习、去探索、 去竞争,从而形成主动学习一一体验成功——激发更大学习热情的良性循 环,使学生不断发展、提高。 2.广泛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增加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 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 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 灵去感悟,这就需要有接受、探索、模仿、体验( tr yan)的场景和环境, 要有活动、操作、实践、考察的地点和实体。过去,学生能在课堂上听老师 说,从教科书上看,在教师的演示下去体验,其实,这种体验是很肤浅的, 知识面是狭窄的,技能是单一的,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教师可以 跳出过去那种把课堂看作是唯一授课场所,把教科书看作是唯一的课程资 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者的狭隘圈子。相反,要充分认 识到学生身边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 生活中去实践体验,让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7 过去,教师们往往把自己局限在课堂、教科书的小圈子里,就知识记知 识,就教科书说教材 ,使得学生学习空间小,知识面窄,技能单一,影响 了学生发展,实施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就应该突破教 材就是样本,课堂是学习唯一场所的观点的束缚,树立以教材为依托,结合 学生的生活,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面向广阔社会生活,利用多种 课程资源,扩展学习的空间,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例如:对九年级语文课本 中的《对老年人生活的调查》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 去亲自调查,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使他们 更加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调整课程结构,创设教学情景,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单一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合作式学 习,要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独占讲台、一讲到底的结构 形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造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 的情境和宽松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 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 动中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把“三带”带进课堂。 民主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爱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 教师应该带着微笑进课堂,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与个性,努力实现从教学专 制到教学民主的转变。与此同时,针对学生与生俱来的需要被人认可、被人 欣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把激励、竞争带进课堂,用激励、竞 争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个个学生能展示成功的 机会,学会赏识孩子,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 大的获得成功的兴趣和愿望,产生更强的再创造的内驱力,去学习、去探索、 去竞争,从而形成主动学习——体验成功——激发更大学习热情的良性循 环,使学生不断发展、提高 。 2.广泛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增加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 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 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 灵去感悟,这就需要有接受、探索、模仿、体验(tǐ yàn)的场景和环境, 要有活动、操作、实践、考察的地点和实体。过去,学生能在课堂上听老师 说,从教科书上看,在教师的演示下去体验,其实,这种体验是很肤浅的, 知识面是狭窄的,技能是单一的,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教师可以 跳出过去那种把课堂看作是唯一授课场所,把教科书看作是唯一的课程资 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者的狭隘圈子。相反,要充分认 识到学生身边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 生活中去实践体验,让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语文教学更是加强听、说、读、写、背、记、练等综合实践活动。有 的教师利用游戏,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的教师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图书馆、文物古迹、自然风光、 国内外重要事件、家庭生活等课外资源来学习语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提高语文素养;还有的教师把村名姓氏、商标字牌学生熟悉的东西引入课堂, 作为课程资源,扩大学生识字量。 3.建立“问题情境一一共同探究—一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结 构模式 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加强研究性学习、合 作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习过程 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研究体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我们可以建立 个“问题情境一一共同探究—一多项交流一一实践应用”的课堂结构模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然后师生之间共同合作研究,多次沟通, 多项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例如:教师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 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 作,相互交流,将学生座位排成多种形式:根据不同形式的座位,采取四人 组,三人组等,每组按性别、兴趣、个性、能力等划分,能力强的与能力差 的搭配,个性随和的与不爱交际的组合,这样,发挥了优势互补的作用,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个性腾飞,团结合 作精神培养的有效手段。有的老师还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式问题,来启发学 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 总之,我们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积极的探 索。我相信是会有所收获的,对学生教学是有帮助的。 谢谢大家!
8 语文教学更是加强听 、说、读、写、背、记、练等综合实践活动。有 的教师利用游戏,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的教师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图书馆、文物古迹、自 然风光、 国内外重要事件、家庭生活等课外资源来学习语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提高语文素养;还有的教师把村名姓氏、商标字牌学生熟悉的东西引入课堂, 作为课程资源,扩大 学生识字量。 3.建立“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结 构模式。 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加强研究性学习、合 作学习、体验性学习 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习过程 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研究体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 个“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 的课堂结构模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然后师生之间共同合作研究,多次沟通, 多项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 ,共同发展的目的。例如:教师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 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 作,相互交流,将学生座位排成多种形式:根据不同形式的座位,采取四人 组,三人组等,每组按性别、兴趣、个性、能力等划分,能力强的与能力差 的搭配 ,个性随和的与不爱交际的组合,这样,发挥了优势互补的作用,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个性腾飞,团结合 作精神培养的有效手段。有的老师还设计 一些一题多解式问题,来启发学 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 总之,我们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积极的探 索。我相信是会有所收获的,对学生教学是有帮助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