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死亡问题· 濒死体验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王云岭①杨同卫①朱世英2 摘要:论述了被科学界一直视为神秘现象的濒死体验,认为濒死体验就是指那些已经被判断为临床死亡的人被救活后所报 告的他们死亡时的主观体验。介绍了典型濒死体验的特征和濒死体验的研究历史,特别是介绍了库布勒啰罗斯和雷蒙德 穆迪的研究,最后探讨了濒死体验给人类的重要启示,并建议在我国开展濒死体验研究。 关键词:濒死体验;库布勒啰斯;雷蒙德穆迪;启示 中图分类号:R·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05)08·0020-0 Research on Near-death Experience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 icance WANG Yunling, YANG Tongwei, ZHU Shiying. Insti- tute of Medical Ethics, School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 Abstract: To discuss Near- death Experience, the phenomenon that was regarded as mystery by scientists. To think that NDE is subjective experience reported by those who was judged to death but was brought through. To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 of classic NDE and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NDE. Particularly, to introduce Ekubler Ross and Raymond Moodys investigation on NDE. Lastly to probe into the revelation that nDe brings to human beings and suggest that we should investigate NDE in China Key Words Near-death Experience; Ekubler Ross; Raymond Moody revelation 虽然临终关怀和安乐死在中国曾经被热烈地讨论和被人们各自经历的阶段也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下面的几个阶段是 倡导过,死亡教育也很受关注2,但时至今日,濒死体验问题仍明显的 然被视为神秘现象而很少有人涉及。从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的 突然感觉平和宁静,痛苦不复存在。 角度来说,濒死体验十分重要,不应被忽视 脱离肉体,飘然而去,从全新的视角(通常是从上方)看问 1什么是濒死体验 题。情感上得到解脱。 1.1濒死体验的概念 飘向远方通常到另一房间或大楼,去观察那里的情形。 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简称NDE),是指那些己 常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被拖进黑暗的隧道,但光明就在 经被判断为临床死亡的人被救活后所报告的他们死亡时的主观前面,感觉越发轻盈,越来越快乐,充满爱意。 体验。按照人们的通常认识,死亡具有非经验性的特征,然而西 在隧道出口处碰到某个人,常常是已经死去的亲戚或朋友, 方一些著作家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上千人经历过死亡但有时也可能是宗教人物和“人形光影” 后,又活了过来。这些人告诉了人们他们死后的体验,以及死亡 此人把他带到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内,那里可以听到美妙的音 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以伊丽莎白唪布勒啰斯和雷蒙德穆迪乐,碰见已故的亲人,甚至上帝。有人还称看到过闪着金光的城市。 为代表的医学界人士所开创的濒死体验研究。此后追随他们进 接着可能是回顾一生有人说他们的一生像“放电影”一样闪过。 行此类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并日益受到学术界、媒体和社会公众他们会看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了解他们来到地球上的目的。这并不是 的广泛关注。 裁判性质的,只是全身心沉浸在无限的爱意和理解之中 在这种关注中,人们常会怀疑NDE是否确有其事。由于能 被告知要返回地球,通常是因为时辰未到,或者还有未竟的 够说出他们体验的那些人都是被医生从垂危状态成功复苏的病事业。他们会请求留下来,但他们的要求被拒绝,他们发现自己 人,他们也许并没有真正死亡,他们的体验与那些真正走向彼岸又返回凡胎,活了过来,有了意识1要求被拒绝,他们发现自己 世界的人的主观体验(如果有的话)是一致的吗? 研究者报告说,对绝大多数有过NDE的人来说,尽管在濒 激进的研究者往往把NDE作为死后生命(灵魂)存在的证死之时,他们曾经要求留在他们所到过的地方,但是当他们活回 据。他们期望通过NDE研究能够发现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来之后,都认为自己生活得更好了。一般的人会变得更加开通, 子,而且要证明,人的死亡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可怕,相较少追求物质的东西,转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而且有些人变 反,死亡其实是值得人们期待的一种舒适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幸得更加信仰宗教。 福体验。如果这种结论成立的话,那么,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就是2濒死体验研究的历史 大可不必的,进而可以帮助濒死病人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他们的 对NDE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先驱者是瑞士地质 晚期生活质量。对于病人家属来说,则可以放心地让病人去往学家阿尔伯特哈伊姆教授。哈伊姆曾于1892年在攀登阿尔卑 他们该去的地方,既不必内疚,也无需悲伤 斯山的过程中摔落,他以那时经历的NDE为基础,开始向有此 1.2典型的濒死体验 经历的登山者进行调查。此后美国心灵研究会的希斯洛普 研究者报告的NDE个案非常多,其内容差异很大,他们(1918年)、意大利的医生波察(1923年)、英国物理学家伯特 (1926年)等人各自发表的研究曾掀起NDE研究的热潮,但是以 ①东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研究所山东大学人文医学研究后的大约半个世纪处于休止期。 中心山东济南250012 20世纪下半叶,伊丽莎白唪布勒啰斯和雷蒙德穆迪再次 ②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公共课部山东济南250012 使NDE研究引人注目。这两人都是医学界人士,都曾经作为精 Medicine and Philo sophy Aug 2005 Vol 26 No. 8, Total No. 291 91994-2007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enki.net
·专题讨论 :死亡问题· 濒死体验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王云岭① 杨同卫① 朱世英② 摘要 :论述了被科学界一直视为神秘现象的濒死体验 ,认为濒死体验就是指那些已经被判断为临床死亡的人被救活后所报 告的他们死亡时的主观体验。介绍了典型濒死体验的特征和濒死体验的研究历史 ,特别是介绍了库布勒·罗斯和雷蒙德· 穆迪的研究 ,最后探讨了濒死体验给人类的重要启示 ,并建议在我国开展濒死体验研究。 关键词 :濒死体验 ;库布勒·罗斯 ;雷蒙德·穆迪 ;启示 中图分类号 :R - 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0772(2005) 08 - 0020 - 03 Research on Near - death Experience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 icance W A N G Y un2ling , YA N G Tong2wei , ZHU S hi2ying. Insti2 tute of Medical Ethics , School of Medicine , S handong U niversity , Jinan 250012 , China Abstract :To discuss Near - death Experience , the phenomenon that was regarded as mystery by scientists. To think that NDE is subjective experience reported by those who was judged to death but was brought through. To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 of classic NDE and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NDE. Particularly ,to introduce Ekubler Ross and Raymond Moody’s investigation on NDE. Lastly ,to probe into the revelation that NDE brings to human beings and suggest that we should investigate NDE in China. Key Words :Near - death Experience ; Ekubler Ross ;Raymond Moody ;revelation 虽然临终关怀和安乐死在中国曾经被热烈地讨论和被人们 倡导过 ,死亡教育也很受关注[ 1 ,2 ] ,但时至今日 ,濒死体验问题仍 然被视为神秘现象而很少有人涉及。从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的 角度来说 ,濒死体验十分重要 ,不应被忽视。 1 什么是濒死体验 1. 1 濒死体验的概念 濒死体验(Near - death Experience ,简称 NDE) ,是指那些已 经被判断为临床死亡的人被救活后所报告的他们死亡时的主观 体验。按照人们的通常认识 ,死亡具有非经验性的特征 ,然而西 方一些著作家称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有上千人经历过死亡 后 ,又活了过来。这些人告诉了人们他们死后的体验 ,以及死亡 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以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和雷蒙德·穆迪 为代表的医学界人士所开创的濒死体验研究。此后追随他们进 行此类研究的人越来越多 ,并日益受到学术界、媒体和社会公众 的广泛关注。 在这种关注中 ,人们常会怀疑 NDE 是否确有其事。由于能 够说出他们体验的那些人都是被医生从垂危状态成功复苏的病 人 ,他们也许并没有真正死亡 ,他们的体验与那些真正走向彼岸 世界的人的主观体验(如果有的话) 是一致的吗 ? 激进的研究者往往把 NDE 作为死后生命 (灵魂) 存在的证 据。他们期望通过 NDE 研究能够发现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 子 ,而且要证明 ,人的死亡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可怕 ,相 反 ,死亡其实是值得人们期待的一种舒适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幸 福体验。如果这种结论成立的话 ,那么 ,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就是 大可不必的 ,进而可以帮助濒死病人缓解心理压力 ,改善他们的 晚期生活质量。对于病人家属来说 ,则可以放心地让病人去往 他们该去的地方 ,既不必内疚 ,也无需悲伤。 1. 2 典型的濒死体验 研究者报告的 NDE 个案非常多 ,其内容差异很大 ,他们 ①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研究所 山东大学人文医学研究 中心 山东济南 250012 ②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公共课部 山东济南 250012 各自经历的阶段也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 ,下面的几个阶段是 明显的 : 突然感觉平和宁静 ,痛苦不复存在。 脱离肉体 ,飘然而去 ,从全新的视角 (通常是从上方) 看问 题。情感上得到解脱。 飘向远方 ,通常到另一房间或大楼 ,去观察那里的情形。 常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被拖进黑暗的隧道 ,但光明就在 前面 ,感觉越发轻盈 ,越来越快乐 ,充满爱意。 在隧道出口处碰到某个人 ,常常是已经死去的亲戚或朋友 , 但有时也可能是宗教人物和“人形光影”。 此人把他带到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内 ,那里可以听到美妙的音 乐 ,碰见已故的亲人 ,甚至上帝。有人还称看到过闪着金光的城市。 接着可能是回顾一生 ,有人说他们的一生像“放电影”一样闪过。 他们会看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了解他们来到地球上的目的。这并不是 裁判性质的 ,只是全身心沉浸在无限的爱意和理解之中。 被告知要返回地球 ,通常是因为时辰未到 ,或者还有未竟的 事业。他们会请求留下来 ,但他们的要求被拒绝 ,他们发现自己 又返回凡胎 ,活了过来 ,有了意识[ 3 ] 。 研究者报告说 ,对绝大多数有过 NDE 的人来说 ,尽管在濒 死之时 ,他们曾经要求留在他们所到过的地方 ,但是当他们活回 来之后 ,都认为自己生活得更好了。一般的人会变得更加开通 , 较少追求物质的东西 ,转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而且有些人变 得更加信仰宗教。 2 濒死体验研究的历史 对 NDE 的探索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先驱者是瑞士地质 学家阿尔伯特·哈伊姆教授。哈伊姆曾于 1892 年在攀登阿尔卑 斯山的过程中摔落 ,他以那时经历的 NDE 为基础 ,开始向有此 经历的登山者进行调查。此后美国心灵研究会的希斯洛普 (1918 年) 、意大利的医生波察 (1923 年) 、英国物理学家伯特 (1926 年) 等人各自发表的研究曾掀起 NDE 研究的热潮 ,但是以 后的大约半个世纪处于休止期[ 4 ] 。 20 世纪下半叶 ,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和雷蒙德·穆迪再次 使 NDE 研究引人注目。这两人都是医学界人士 ,都曾经作为精 医学与哲学 2005 年 8 月第 26 卷第 8 期总第 291 期 20 Medicine and Philo sophy ,Aug 2005 ,Vol. 26 ,No. 8 ,Total No. 291
神科医师工作过。由他们进行的NDE研究工作使NDE带有了年出版了《超越死亡之门》);肯尼斯凌(1980年出版了代表作 科学意义 《死后的生活:对NDE的科学调查》)。这三位都是美国人。非 2.1伊丽莎白恽布勒啰斯医生的探索 美国籍的著名研究者包括:英国心理学家玛尔格特恪雷(1985 伊丽莎白唪布勒啰斯来自瑞士,曾经在纳粹的波兰集中年出版了《死后回归》;戴维唠里迈,其研究成果帮助建立了 营呆过,这种经历使她消除了对死亡及垂死的恐惧。她后来移“国际濒死研究协会”;彼得忛威克,来自伦敦心理研究会;萨玛 居美国,在芝加哥的比林斯医院当心理学副教授。此时的医学穆巴韦,来自赞比亚。比上述稍晚的研究著作有:贝蒂迪 界仍然把死亡看作医学的敌人,医生们不惜代价地抢救病人生的《被光明拥抱》丹尼布尔克莱的《被光明拯救》、切里嚇瑟兰 命,却没有注意到病人需要人们关怀的感情需求。罗斯意识到的《光明之子》麦尔文嗅斯的《走近光明》和《光明改变我》 现代医学关怀中有一个领域还是空白,这就是临终关怀 2.3中国的研究 罗斯医生最初是不可知论者,并不相信死后生活,也没有灵 目前国内对NDE进行研究的人还非常少,见诸报道的只有天 魂的概念。但随着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垂死的人身上时,津安定医院院长、精神医学专家冯志颖及其合作者天津安定医院副 观点发生了变化。她注意到,患有绝症的病人经常报告看到或主任医师刘建勋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 听到死去的朋友和亲戚,而其它人却无法看到和听到。她的同存者进行了NDE调查样本量达81例。这些幸存者中,半数以上的 事们并不把这种报告当回事,最多认为那是病人待实现的愿望濒死时在对生活历程进行回顾近半数的人产生意识从自身分离 而已。可是库布勒啰斯医生却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出去的感受觉得自身形象脱离了自己躯体,游离到空中。自己的 后来她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病人的临终幻觉里身体分为两个,一个躺在床上,那只是空壳而另一个是自己的身形, 面包括了刚刚死去的人,而病人并不知道他已经死去(例如因车飘在空中,感到无比舒适;约1/3的人有自身正通过坑道或隧道样 祸)。有时,临终幻觉里面甚至有病人并不认识的亲人。库布勒空间的奇特感受有时还伴有一些奇怪的嘈杂声和被牵拉或被挤压 罗斯在她的著作《关于死后的生命》(1991年)里就讲过一位12的感觉;还有约14的人体验到他们“遇见”非真实存在的人或灵魂 岁的女孩被救活的故事。女孩向她的父亲讲述了她死后的奇妙形象这种非真实存在的人多为过世的亲人,或者是在世的熟人等, 经历:她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那里充满光明和爱意,她遇貌似同他们团聚。 见了她的哥哥,而且哥哥还热情地拥抱了她。不过有一件事让 研究报告称,在81例NDE的体验者中,有47例性格发生 她无法理解,她说:“问题是我没有哥哥呀。”她的父亲突然泪如了改变,而且在他们复生后,对NDE记忆犹新,一二十年后仍然 雨下,他承认说她确实曾经有过一位哥哥,但是在她出生前3个刻骨铭心,这与西方的研究惊人地相似 月去世了,这事从来没有告诉过她。 2.4今天的濒死体验研究 由此,库布勒啰罗斯医生从怀疑论者开始转变,真正相信了 现在,世界的NDE研究正在发展成为包括医学、心理学、生 NDE的真实性,乃至于死后生活的存在 物学、社会学等各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不再是早期所谓的“死 2.2雷蒙德穆迪博士的研究 后世界的探究”,更集中注意力于医学,特别是晚期治疗、临终关 雷蒙德穆迪于1969年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怀等的影响结果。目前,NDE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流派 位,又进入医学院学习,后来在医学院教授医学哲学课程。在他个是仅从“濒死的状态”或从已认为死亡的状态苏醒的人谈的体 还是一位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时,对一个叫乔治哩奇的心理医生验为对象的研究,这个是主流派。另一个是调查“实际临死之前 的个人经历发生了兴趣。1943年,20岁的士兵里奇患肺炎等重患者体验的事情”。这两者虽然在对死后什么样这一点上意见 病去世。在他将被送进太平间时,一位勤务兵注意到死者的手 致,但是研究内容还是有很大不同。他们分别发现,濒死体 臂在抽动。军医给里奇的心脏注射了兴奋剂后,里奇活了,并完者在苏醒后大多有“去到另一个世界”的感觉,而临终者的话语 全康复,后来成为弗吉尼亚一位受人尊敬的心理医生。但是这中则大多有“阿弥陀佛来迎”—即死期临近的感觉。这两者显 位心理医生的同事发现他总喜欢说他死去时的经历。他说到进然是不同的16。 入特别亮堂的地方,感到无以言传的安静和兴奋。同事们认为 此外,最近的研究中出现了对NDE的证明。而这也正是 那只是幻觉,而雷蒙德穆迪则不这么认为。穆迪很快发现,这NDE研究面临的新挑战。对NDE的研究者来说,收集资料并不 种类似的经历在那些受到过生命威胁、却又从死亡边缘返回的困难,据说他们已经搜集到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个案。但是怎 人中间很常见。 样让那些一向坚信唯物主义的人们,尤其是科学界同行相信 1975年,雷蒙德穆迪搜集的濒死体验故事出版,书名是《后们的研究是真实的则是个难题。确实,NDE的研究往往与一向 生命》( (life after life),由库布勒啰斯撰写序言。这位女心理医生被科学界不屑一顾的通灵主义牵扯不清。况且,有关灵魂的观 写道:“正是穆迪在本书中所描写的研究,使许多人茅塞顿开,也念早就伴随着中世纪以来“上帝死了”的哲学反思和宗教批判被 将证实我们2000年多来一直被告知的,死后确实存在着生命人们抛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 “在这本书中,雷蒙德穆迪归纳了典型NDE的14个阶段代,物质的力量、科学的手段似乎成为人们惟一可以信赖的东 性特征。不过他谨慎地指出没有一个人经历了所有阶段,而且西。这时再来谈什么“灵魂问题确实似乎不合时宜。 这些阶段也不是按顺序发生 不过,许多证明NDE现象科学性的实验仍然被研究者们进 《后生命》一书非常畅销。与库布勒罗斯不同,雷蒙德穆行着。据说,在德国曾进行过一次“死亡试验”,参加试验的有42 迪并没有把NDE作为死后生命存在的证据,而只是把这一现象名年轻力壮的男女志愿者。“死亡试验”的办法很简单:利用药 作为科学事实来研究,这反而更加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进入这物,使42名志愿者处于与死亡相似的完全失去知觉的境地。在 域。后来的研究者中比较著名的有:心脏病医生米歇尔啦22秒的短暂时间内,志愿者各有所获,他们各自看见了彩光 伯(1982年出版了《死亡集:医学调查》);莫里斯啰罗林斯(1978友发着蓝光的“灵魂”发光的“隧道”等等。类(下转第27页) o1994-2007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enki.net
神科医师工作过。由他们进行的 NDE 研究工作使 NDE 带有了 科学意义。 2. 1 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医生的探索 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来自瑞士 ,曾经在纳粹的波兰集中 营呆过 ,这种经历使她消除了对死亡及垂死的恐惧。她后来移 居美国 ,在芝加哥的比林斯医院当心理学副教授。此时的医学 界仍然把死亡看作医学的敌人 ,医生们不惜代价地抢救病人生 命 ,却没有注意到病人需要人们关怀的感情需求。罗斯意识到 现代医学关怀中有一个领域还是空白 ,这就是临终关怀。 罗斯医生最初是不可知论者 ,并不相信死后生活 ,也没有灵 魂的概念。但随着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垂死的人身上时 , 观点发生了变化。她注意到 ,患有绝症的病人经常报告看到或 听到死去的朋友和亲戚 ,而其它人却无法看到和听到。她的同 事们并不把这种报告当回事 ,最多认为那是病人待实现的愿望 而已。可是库布勒·罗斯医生却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后来她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那就是病人的临终幻觉里 面包括了刚刚死去的人 ,而病人并不知道他已经死去(例如因车 祸) 。有时 ,临终幻觉里面甚至有病人并不认识的亲人。库布勒 ·罗斯在她的著作《关于死后的生命》(1991 年) 里就讲过一位 12 岁的女孩被救活的故事。女孩向她的父亲讲述了她死后的奇妙 经历 :她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那里充满光明和爱意 ,她遇 见了她的哥哥 ,而且哥哥还热情地拥抱了她。不过有一件事让 她无法理解 ,她说“问题是我没有哥哥呀。”她的父亲突然泪如 : 雨下 ,他承认说她确实曾经有过一位哥哥 ,但是在她出生前 3 个 月去世了 ,这事从来没有告诉过她[ 5 ] 。 由此 ,库布勒·罗斯医生从怀疑论者开始转变 ,真正相信了 NDE 的真实性 ,乃至于死后生活的存在。 2. 2 雷蒙德·穆迪博士的研究 雷蒙德·穆迪于 1969 年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 位 ,又进入医学院学习 ,后来在医学院教授医学哲学课程。在他 还是一位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时 ,对一个叫乔治·里奇的心理医生 的个人经历发生了兴趣。1943 年 ,20 岁的士兵里奇患肺炎等重 病去世。在他将被送进太平间时 ,一位勤务兵注意到死者的手 臂在抽动。军医给里奇的心脏注射了兴奋剂后 ,里奇活了 ,并完 全康复 ,后来成为弗吉尼亚一位受人尊敬的心理医生。但是这 位心理医生的同事发现他总喜欢说他死去时的经历。他说到进 入特别亮堂的地方 ,感到无以言传的安静和兴奋。同事们认为 那只是幻觉 ,而雷蒙德·穆迪则不这么认为。穆迪很快发现 ,这 种类似的经历在那些受到过生命威胁、却又从死亡边缘返回的 人中间很常见。 1975 年 ,雷蒙德·穆迪搜集的濒死体验故事出版 ,书名是《后 生命》(life after life) ,由库布勒·罗斯撰写序言。这位女心理医生 写道“正是穆迪在本书中所描写的研究 : ,使许多人茅塞顿开 ,也 将证实我们 2000 年多来一直被告知的 ,死后确实存在着生命 ……”在这本书中 ,雷蒙德·穆迪归纳了典型 NDE 的 14 个阶段 性特征。不过他谨慎地指出没有一个人经历了所有阶段 ,而且 这些阶段也不是按顺序发生。 《后生命》一书非常畅销。与库布勒·罗斯不同 ,雷蒙德·穆 迪并没有把 NDE 作为死后生命存在的证据 ,而只是把这一现象 作为科学事实来研究 ,这反而更加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进入这 一领域。后来的研究者中比较著名的有 :心脏病医生米歇尔·萨 伯(1982 年出版了《死亡集 :医学调查》) ;莫里斯·罗林斯 (1978 年出版了《超越死亡之门》) ;肯尼斯·凌 (1980 年出版了代表作 《死后的生活 :对 NDE 的科学调查》) 。这三位都是美国人。非 美国籍的著名研究者包括 :英国心理学家玛尔格特·格雷 (1985 年出版了《死后回归》) ;戴维·劳里迈 ,其研究成果帮助建立了 “国际濒死研究协会”;彼得·凡威克 ,来自伦敦心理研究会 ;萨玛 ·穆巴韦 ,来自赞比亚。比上述稍晚的研究著作有 :贝蒂·J·爱迪 的《被光明拥抱》、丹尼·布尔克莱的《被光明拯救》、切里·苏瑟兰 的《光明之子》、麦尔文·莫斯的《走近光明》和《光明改变我》。 2. 3 中国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 NDE进行研究的人还非常少 ,见诸报道的只有天 津安定医院院长、精神医学专家冯志颖及其合作者天津安定医院副 主任医师刘建勋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对 1976 年唐山大地震的幸 存者进行了 NDE调查 ,样本量达 81 例。这些幸存者中 ,半数以上的 人濒死时在对生活历程进行回顾 ,近半数的人产生意识从自身分离 出去的感受 ,觉得自身形象脱离了自己躯体 ,游离到空中。自己的 身体分为两个 ,一个躺在床上 ,那只是空壳 ,而另一个是自己的身形 , 飘在空中 ,感到无比舒适;约 1/ 3 的人有自身正通过坑道或隧道样 空间的奇特感受 ,有时还伴有一些奇怪的嘈杂声和被牵拉或被挤压 的感觉;还有约 1/ 4 的人体验到他们“遇见”非真实存在的人或灵魂 形象 ,这种非真实存在的人多为过世的亲人 ,或者是在世的熟人等 , 貌似同他们团聚。 研究报告称 ,在 81 例 NDE 的体验者中 ,有 47 例性格发生 了改变 ,而且在他们复生后 ,对 NDE 记忆犹新 ,一二十年后仍然 刻骨铭心 ,这与西方的研究惊人地相似。 2. 4 今天的濒死体验研究 现在 ,世界的 NDE 研究正在发展成为包括医学、心理学、生 物学、社会学等各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 ,不再是早期所谓的“死 后世界的探究”,更集中注意力于医学 ,特别是晚期治疗、临终关 怀等的影响结果。目前 ,NDE 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流派 :一 个是仅从“濒死的状态”或从已认为死亡的状态苏醒的人谈的体 验为对象的研究 ,这个是主流派。另一个是调查“实际临死之前 患者体验的事情”。这两者虽然在对死后什么样这一点上意见 一致 ,但是研究内容还是有很大不同。他们分别发现 ,濒死体验 者在苏醒后大多有“去到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而临终者的话语 中则大多有“阿弥陀佛来迎”———即死期临近的感觉。这两者显 然是不同的[ 6 ] 。 此外 ,最近的研究中出现了对 NDE 的证明。而这也正是 NDE 研究面临的新挑战。对 NDE 的研究者来说 ,收集资料并不 困难 ,据说他们已经搜集到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个案。但是怎 样让那些一向坚信唯物主义的人们 ,尤其是科学界同行相信他 们的研究是真实的则是个难题。确实 ,NDE 的研究往往与一向 被科学界不屑一顾的通灵主义牵扯不清。况且 ,有关灵魂的观 念早就伴随着中世纪以来“上帝死了”的哲学反思和宗教批判被 人们抛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 代 ,物质的力量、科学的手段似乎成为人们惟一可以信赖的东 西。这时再来谈什么“灵魂”问题 ,确实似乎不合时宜。 不过 ,许多证明 NDE 现象科学性的实验仍然被研究者们进 行着。据说 ,在德国曾进行过一次“死亡试验”,参加试验的有 42 名年轻力壮的男女志愿者。“死亡试验”的办法很简单 :利用药 物 ,使 42 名志愿者处于与死亡相似的完全失去知觉的境地。在 22 秒的短暂时间内 ,志愿者各有所获 ,他们各自看见了彩光、亲 友、发着蓝光的“灵魂”、发光的“隧道”等等。类(下转第 27 页) 医学与哲学 2005 年 8 月第 26 卷第 8 期总第 291 期 Medicine and Philo sophy ,Aug 2005 ,Vol. 26 ,No. 8 ,Total No. 291 21
教育,并具体给出违反国家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规章制度的惩治 从宏观角度加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主要涉及到提升保 措施,开列医疗保险基金违法利用的黑名单,并及时在网上公险机构的承保级别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的政策法规问题。目前我 布,减少下一保险年度内个人帐户基金,并将这些信息作为个人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一般由地级市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负责承保、管 信用评价时的参考。对于单位,要给出具体的经济惩处标准,所理,也就是承办者也同时是管理者,不利于监管力度的提高。 有惩罚性收入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帐户,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根据WTO规则中所有企业同等国民政策的要求,无论是外 外资医院更是将盈利作为首要目的,如果直接参与社会医疗保资还是国有企业的必须在同一国家政策下展开经营活动,而目 险投保人员的救治,更容易产生道德风险的问题。一般不要将前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按照 外资医院作为基本医疗定点机构,考虑到外资医院的医疗技术现行的国家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所有企业必须为其职工购买保 问题,可以作为补充医疗保险的备选救治机构。 险,这样,实际上就是要求各种性质的职工都必须参加社会医疗 2.2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风险及规避措施 保险。从保险基金安全的角度,参保人员数量越多,基金的安全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后进行保值时的安全问题主要性也就越强,因而WTO这些规则从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增强社会 是国家货币通货膨胀和存储银行的破产风险。加入wTO后,国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性,问题是国家必须从宏观医疗保险政策 内金融市场逐步放开,外资将渗入银行储蓄领域,这些银行为了角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些人员的保险问题,从保费缴 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必然要广泛吸收、容纳资金,对于社会医疗纳险种开发和医疗费用承担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保险方案。 保险基金这样的大储蓄,必然成为他们重点吸收的对象。在这 社会医疗保险的稳定性是影响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重 些银行建立初期,由于其经营业务的不稳定,导致其经营上的不要因素,必须加强社会医疗保险的立法,规范、约束社会医疗保 稳定性给基金的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外资银行的不稳定性,险的各方主体行为,保持社会医疗保险的稳定性,加入WTO以 也未必就意味着国有银行或我国私营银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后,更应该强调法制作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需要排除 在加入WTO大背景下,面临来自外资银行的冲击,也必须对国政府的干预通过立法,建立统一集中决策管理与分项、分级管 内银行的安全性进行科学论证后,才可以决定基金的存储银行 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只有通过立法,才能够对社会医疗保险 由于投资有风险和疾病发生的不确定性,为了社会医疗保 经办机构形成法律约束保证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从基金筹集、管 险基金的安全以及在疾病发生时能够及时划拨医疗费用,如果理、投资、增值到最后的理赔,都有序、高效的进行,最大程度的 没有特殊要求,尽量不要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进行项目投资,除降低道德风险对保险基金安全的影响,确保社会医疗保险基金 可以考虑购买国库券外,即使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也要严格控制的安全(徐海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法律问题探究.中国优秀博 投资比例,如有必要,可以用多年沉淀医疗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A],2004.)。 提高保险基金的增值能力。社会保险基金上市问题是当前比较参考文献 关注的热点,目前部分地区的社保基金开始上市运营,作为社会[1]李红英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卩,决策探索200543 保险基金的一部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也可以考虑上市的问题,[2]余新全,万会成透视应城市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控制策略[]中国 但是鉴于社会医疗保险起步较晚、我国股市还存在许多不完善 卫生资源,2003,3:130-131 的地方再加上医疗保险的特殊性,目前还不能采取上市的办法作者简介:吴传俭(974:)男山东临沂人副教授第二军医大学社会医学 2.3加强宏观管理,健全社会医疗保险法规,确保社会医疗保后。主要从事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和社会医疗保险宏观精算模型研君。 使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增值。 险基金安全 收稿日期:200506-03 (责任编辑:张斌) (上接第21页)似的“死亡试验”并非首次,美国心脏病专家迈克关怀视为对病人临终前肉体痛苦的控制,而实际上,对于身处生 尔萨博就曾组织过一次“地狱考察”的活动,方法是:用药物使命末期的病人和关爱他们的亲人来说,心理的痛苦更可怕。那 一些人重度昏迷,又以高水平的抢救使他们复活,这些人的经历是一种身心交瘁的折磨。我国缺乏死亡教育的文化传统和社会 与上述试验结果相似1 环境,缺乏对病人临终状态体验的关注,这些都常常使濒死病人 近20年来,有关NDE的科学研究大量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处于孤独之中,产生被抛弃的感觉。而这种状况恰恰和临终关 如《柳叶刀》( THE LANCET和《濒死体验研究》。有一些文章比怀的初衷相悖。因此,我们建议在我国医学界开展濒死体验的 较深入地从理论上对NDE进行了剖析。这些文章对NDE一般研究,并在适当的时候应用于临终关怀。 持正面态度,其分析相当复杂,难以在此详述 参考文献 3濒死体验的启示 [1]陈君论死亡教育的重要性U].医学与哲学,199920(11):59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很难否定NDE的存在。人们的疑问2]刘月霞来自生命末段的股切呼唤一论死亡教育]中华护理 在于对它的合理解释。各地NDE的相似性说明NDE存在的普 杂志,1995,30(7):428 遍性,不管人类是否能够合理地解释NDE现象,只要人们承认13][美j玛丽萨怪圣克莱尔著凌红、韩洪波译濒死体验[M]珠海:珠 海出版社,2002.3-4 NDE在人的临终阶段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实际上就给人类征服(4]吴再丰“濒死体验探秘口].飞碟探秘,1996:17 死亡的恐惧提供了一个心理支柱:死亡并不可怕,而且某种意义 [5][美j玛丽萨呸喨莱尔著.凌红韩洪波译瀕死体验[M]珠海:珠 上,那是一次奇妙的生命之旅;濒死与死亡都是人类生命的一个 海出版社,2002.37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此外,对于多数人来说NDE也许是造物|6]吴再丰“濒死体验探秘口].飞碟探秘99(6:18 主给予他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件礼物。 [7http://www.moo.cc/modules/nsections/pl190.html 国从80年代就开始关注临终关怀,将这一事业作为医学作者简介王云岭(1974·),男,山东省沾化县人,硕士,山东大学医学院 人道主义的重要体现。但实际上,我国医务人员更多地把临终讲师从事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5·04·01 (责任编辑:张斌)
教育 ,并具体给出违反国家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规章制度的惩治 措施 ,开列医疗保险基金违法利用的黑名单 ,并及时在网上公 布 ,减少下一保险年度内个人帐户基金 ,并将这些信息作为个人 信用评价时的参考。对于单位 ,要给出具体的经济惩处标准 ,所 有惩罚性收入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帐户 ,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外资医院更是将盈利作为首要目的 ,如果直接参与社会医疗保 险投保人员的救治 ,更容易产生道德风险的问题。一般不要将 外资医院作为基本医疗定点机构 ,考虑到外资医院的医疗技术 问题 ,可以作为补充医疗保险的备选救治机构。 2. 2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风险及规避措施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后进行保值时的安全问题主要 是国家货币通货膨胀和存储银行的破产风险。加入 WTO 后 ,国 内金融市场逐步放开 ,外资将渗入银行储蓄领域 ,这些银行为了 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必然要广泛吸收、容纳资金 ,对于社会医疗 保险基金这样的大储蓄 ,必然成为他们重点吸收的对象。在这 些银行建立初期 ,由于其经营业务的不稳定 ,导致其经营上的不 稳定性 ,给基金的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外资银行的不稳定性 , 也未必就意味着国有银行或我国私营银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 在加入 WTO 大背景下 ,面临来自外资银行的冲击 ,也必须对国 内银行的安全性进行科学论证后 ,才可以决定基金的存储银行。 由于投资有风险和疾病发生的不确定性 ,为了社会医疗保 险基金的安全以及在疾病发生时能够及时划拨医疗费用 ,如果 没有特殊要求 ,尽量不要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进行项目投资 ,除 可以考虑购买国库券外 ,即使在进行项目投资时 ,也要严格控制 投资比例 ,如有必要 ,可以用多年沉淀医疗保险基金进行投资 , 提高保险基金的增值能力。社会保险基金上市问题是当前比较 关注的热点 ,目前部分地区的社保基金开始上市运营 ,作为社会 保险基金的一部分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也可以考虑上市的问题 , 但是鉴于社会医疗保险起步较晚、我国股市还存在许多不完善 的地方 ,再加上医疗保险的特殊性 ,目前还不能采取上市的办法 使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增值。 2. 3 加强宏观管理 ,健全社会医疗保险法规 ,确保社会医疗保 险基金安全 从宏观角度加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 ,主要涉及到提升保 险机构的承保级别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的政策法规问题。目前我 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一般由地级市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负责承保、管 理 ,也就是承办者也同时是管理者 ,不利于监管力度的提高。 根据 WTO 规则中所有企业同等国民政策的要求 ,无论是外 资还是国有企业的必须在同一国家政策下展开经营活动 ,而目 前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 ,按照 现行的国家社会医疗保险政策 ,所有企业必须为其职工购买保 险 ,这样 ,实际上就是要求各种性质的职工都必须参加社会医疗 保险。从保险基金安全的角度 ,参保人员数量越多 ,基金的安全 性也就越强 ,因而 WTO 这些规则从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增强社会 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性 ,问题是国家必须从宏观医疗保险政策 角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些人员的保险问题 ,从保费缴 纳、险种开发和医疗费用承担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保险方案。 社会医疗保险的稳定性是影响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重 要因素 ,必须加强社会医疗保险的立法 ,规范、约束社会医疗保 险的各方主体行为 ,保持社会医疗保险的稳定性 ,加入 WTO 以 后 ,更应该强调法制作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需要排除 政府的干预 ,通过立法 ,建立统一集中决策管理与分项、分级管 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只有通过立法 ,才能够对社会医疗保险 经办机构形成法律约束 ,保证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从基金筹集、管 理、投资、增值到最后的理赔 ,都有序、高效的进行 ,最大程度的 降低道德风险对保险基金安全的影响 ,确保社会医疗保险基金 的安全(徐海涛.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法律问题探究. 中国优秀博 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A ] ,2004. ) 。 参考文献 : [ 1 ] 李红英. 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J ]. 决策探索,2003 ,6 :43. [ 2 ] 余新全 ,万会成. 透视应城市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控制策略[J ] . 中国 卫生资源 ,2003 ,3 :130 - 131. 作者简介 :吴传俭(1974 - ) ,男 ,山东临沂人 ,副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社会医学 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 ,江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 后。主要从事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和社会医疗保险宏观精算模型研究。 收稿日期 :2005 - 06 - 03 (责任编辑 :张 斌) (上接第 21 页)似的“死亡试验”并非首次 ,美国心脏病专家迈克 尔·萨博就曾组织过一次“地狱考察”的活动 ,方法是 :用药物使 一些人重度昏迷 ,又以高水平的抢救使他们复活 ,这些人的经历 与上述试验结果相似[ 7 ] 。 近 20 年来 ,有关 NDE 的科学研究大量发表在学术刊物上 , 如《柳叶刀》( THE LANCET) 和《濒死体验研究》。有一些文章比 较深入地从理论上对 NDE 进行了剖析。这些文章对 NDE 一般 持正面态度 ,其分析相当复杂 ,难以在此详述。 3 濒死体验的启示 到目前为止 ,人们已经很难否定 NDE 的存在。人们的疑问 在于对它的合理解释。各地 NDE 的相似性说明 NDE 存在的普 遍性 ,不管人类是否能够合理地解释 NDE 现象 ,只要人们承认 NDE 在人的临终阶段是普遍存在的 ,那么实际上就给人类征服 死亡的恐惧提供了一个心理支柱 :死亡并不可怕 ,而且某种意义 上 ,那是一次奇妙的生命之旅 ;濒死与死亡都是人类生命的一个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此外 ,对于多数人来说 ,NDE 也许是造物 主给予他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件礼物。 我国从 80 年代就开始关注临终关怀 ,将这一事业作为医学 人道主义的重要体现。但实际上 ,我国医务人员更多地把临终 关怀视为对病人临终前肉体痛苦的控制 ,而实际上 ,对于身处生 命末期的病人和关爱他们的亲人来说 ,心理的痛苦更可怕。那 是一种身心交瘁的折磨。我国缺乏死亡教育的文化传统和社会 环境 ,缺乏对病人临终状态体验的关注 ,这些都常常使濒死病人 处于孤独之中 ,产生被抛弃的感觉。而这种状况恰恰和临终关 怀的初衷相悖。因此 ,我们建议在我国医学界开展濒死体验的 研究 ,并在适当的时候应用于临终关怀。 参考文献 : [ 1 ] 陈 君. 论死亡教育的重要性[J ] . 医学与哲学 ,1999 ,20 (11) :59. [ 2 ] 刘月霞. 来自生命末段的殷切呼唤 ———论死亡教育[J ] . 中华护理 杂志 ,1995 ,30 (7) :428. [3 ] [美]玛丽萨·圣·克莱尔著. 凌红、韩洪波译. 濒死体验[ M ] . 珠海 :珠 海出版社 ,2002. 3 - 4. [ 4 ] 吴再丰.“濒死体验”探秘[J ] . 飞碟探秘 ,1999 ,6 :17 [5 ] [美]玛丽萨·圣·克莱尔著. 凌红、韩洪波译. 濒死体验[ M ] . 珠海 :珠 海出版社 ,2002. 37. [ 6 ] 吴再丰.“濒死体验”探秘[J ] . 飞碟探秘 ,1999 ,(6) :18. [ 7 ] http :/ / www. moo. cc/ modules/ nsections/ p1190. html. 作者简介 :王云岭 (1974 - ) ,男 ,山东省沾化县人 ,硕士 ,山东大学医学院 讲师 ,从事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5 - 04 - 01 (责任编辑 :张 斌) 医学与哲学 2005 年 8 月第 26 卷第 8 期总第 291 期 Medicine and Philo sophy ,Aug 2005 ,Vol. 26 ,No. 8 ,Total No. 291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