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语文版: 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古代诗词 名句赏析 李白行吟图 ☆绵阳☆游仙☆新桥中学☆ 何亚军整理辑录 二00八年三月
1 配语文版: 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古代诗词 名句赏析 李白行吟图 ☆ 绵阳 ☆ 游仙 ☆ 新桥中学 ☆ 何亚军 整理辑录 二 00 八年三月
七年级语文(上)诗歌囊析 1赏析“少小高家老大回,乡音无改毛衰”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 落苍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 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 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 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 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 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前句写你 问我什么时候会回去,我却没有准确的时间可以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 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这一问答,一扬—抑,思念友人, 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跃然纸上。次句写出了极富形象性的原因:因为巴山下了大雨,这雨几夜没停,所以江 河湖泊池塘都水满为患了!也就是说,洪水泛濫,阻断交通,让人有家不得归呀!让想念我的你失望了!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凊景呢?“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 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 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4、赏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此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 别,愁上心头的况味。地点是扬子江边的渡口,时间是舂天,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春天, 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 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故有"杨花愁杀渡江人″。 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这里只写“渡江人″,然而彼此羁旅漂泊,君愁我亦愁 的内心波动,跃然纸端。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 5、赏析“数声风笛高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此联即 景生情,扬子江头,已是愁绪万干,离亭宴上,更是难舍难分,欲言又止。“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 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实在是信手拈来,妙手天成。 6、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写关中 地区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城阙”即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辅″即护卫,“三秦″指长安 周围的关中地区,点出送别之地。次句写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巴蜀的五大渡口。“五津”是 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等五大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 照,衬托出送行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这一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其壮阔精整。 7、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 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 康、吕安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 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 尽。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 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 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
2 七年级语文(上)诗歌赏析 1 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 落苍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 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 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 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 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 问作好铺垫。 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前句写你 问我什么时候会回去,我却没有准确的时间可以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 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这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 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跃然纸上。次句写出了极富形象性的原因:因为巴山下了大雨,这雨几夜没停,所以江 河湖泊池塘都水满为患了!也就是说,洪水泛滥,阻断交通,让人有家不得归呀!让想念我的你失望了!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 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 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4、赏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此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 别,愁上心头的况味。地点是扬子江边的渡口,时间是春天,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春天,朋 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 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故有“杨花愁杀渡江人”。 “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这里只写“渡江人”,然而彼此羁旅漂泊,君愁我亦愁 的内心波动,跃然纸端。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 5、赏析“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此联即 景生情,扬子江头,已是愁绪万千,离亭宴上,更是难舍难分,欲言又止。“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 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实在是信手拈来,妙手天成。 6、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写关中 地区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城阙”即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辅”即护卫,“三秦”指长安 周围的关中地区,点出送别之地。次句写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巴蜀的五大渡口。“五津”是 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等五大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 照,衬托出送行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这一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其壮阔精整。 7、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 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 康、吕安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 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 尽。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 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 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
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旧:老朋友 8、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干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 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 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 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9、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前句兼写时令。写景则专取杨花,寓意 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岀李白当时 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后句直书原因,“五溪”,即雄溪、蒲溪、酉溪、沅溪和辰溪, 均在湖南境内。两句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 10、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联意境犹为深远。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 充满愁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只好将这种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 看到;三是说,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 娈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 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被贬的朋友 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是此诗的一大特点。 11、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春天大地上 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 映衬着盛开的红花,无论是傍 水的村庄,还是依山的城郭, 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描写的 [南春景,所见一览无余,尽 收眼底。这媚人的春色,铺洒 在江南的千里大地上,更显出 它的深邃,它的广阔,它的无 边无际。 12、《江南春》为千古名篇之 理 诗人在缩干里江南之景于尺幅之中时,不仅着意描写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的江南景色, 还将金碧辉煌,屋宇重叠的寺庙掩映的景象示于人们的眼前。这寺庙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 人又让它出没于迷景的烟雨中,就更加显现出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色彩,与前联的明朗绚丽相 映,使得这幅“江南春景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13、赏析“不畏浮云遄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害怕飘浮的云把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 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淸、看得远。面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 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一是来 自经验,即从书本上得到历史经验,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句是 带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说明王安石在后来的变法中之所以能够抵住保守势力的种种打击,不是偶然的。 14、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育未了” 泰山有多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作者怎样 突出其山势的呢?他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致在齐、鲁两佃都 可以望见泰山。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 15、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这两句诗,是写出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 望。“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 16、赏析“秋风萧,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 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17、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 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 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 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3 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旧:老朋友。 8、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 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 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 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9、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前句兼写时令。写景则专取杨花,寓意 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李白当时 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后句直书原因,“五溪”,即雄溪、蒲溪、酉溪、沅溪和辰溪, 均在湖南境内。两句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 10、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联意境犹为深远。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 充满愁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只好将这种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 看到;三是说,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 娈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 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被贬的朋友。 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是此诗的一大特点。 11、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春天大地上, 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 映衬着盛开的红花,无论是傍 水的村庄,还是依山的城郭, 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描写的 江南春景,所见一览无余,尽 收眼底。这媚人的春色,铺洒 在江南的千里大地上,更显出 它的深邃,它的广阔,它的无 边无际。 12、《江南春》为千古名篇之 理 诗人在缩千里江南之景于尺幅之中时,不仅着意描写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的江南景色, 还将金碧辉煌,屋宇重叠的寺庙掩映的景象示于人们的眼前。这寺庙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 人又让它出没于迷景的烟雨中,就更加显现出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色彩,与前联的明朗绚丽相 映,使得这幅“江南春景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1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害怕飘浮的云把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 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面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 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一是来 自经验,即从书本上得到历史经验,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句是 带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说明王安石在后来的变法中之所以能够抵住保守势力的种种打击,不是偶然的。 14、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作者怎样 突出其山势的呢?他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致在齐、鲁两佃都 可以望见泰山。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 15、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这两句诗,是写出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 望。“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 16、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 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17、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 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 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 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七年级语文(下)诗调名句货析 1、赏析“心远地自偏 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 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2、赏析“采菊东霄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 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 局 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 3、《饮酒》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 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5、《饮酒》的艺术特点 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 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6、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透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遼所兒的大江两岸 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7、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 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 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8、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此句写被蒙蒙春雨滋润着的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看似平淡的诗句,冋人们透露了春悄悄 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9、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立 场,又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最强音 10、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名词列岀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晩景图,把漂泊游孑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 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ll、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 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12、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银河相隔,情意相通。脉脉的眼神传达着千丝万缕的情意,此时胜过干言万语。语″作动词,意为谈 话。此句看上去好像有叙事意味,但仍然是紧扣织女的形象和现实的景物来描写的,仔细玩味,又确实写 景,织女的离愁却在这里被轻轻点染出来,可谓情景相生。 13、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
4 七年级语文(下)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心远地自偏” 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 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 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 局。 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 3、《饮酒》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 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5、《饮酒》的艺术特点 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 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6、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 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7、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 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 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8、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此句写被蒙蒙春雨滋润着的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看似平淡的诗句,向人们透露了春悄悄 来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9、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立 场,又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最强音。 10、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 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11、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 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12、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银河相隔,情意相通。脉脉的眼神传达着千丝万缕的情意,此时胜过千言万语。“语”作动词,意为谈 话。此句看上去好像有叙事意味,但仍然是紧扣织女的形象和现实的景物来描写的,仔细玩味,又确实写 景,织女的离愁却在这里被轻轻点染出来,可谓情景相生。 13、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
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岀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入″字,写 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髙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人喜悅开朗的心情和 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 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 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 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5、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岀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 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6、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 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7、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 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8、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 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茸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 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岀一点春意,反呈现岀城市破败 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昋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2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 殊心理。 21、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 要珍贵。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 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22、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 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岀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2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 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奇想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开始 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24、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 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
5 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入”字,写 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 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 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 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 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5、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 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6、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 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7、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 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8、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 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 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 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2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 殊心理。 21、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 要珍贵。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 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22、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 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2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 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一奇想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一开始 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24、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 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
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 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5、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 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 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 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 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26、“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动 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 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抒情,言虽尽而意未绝。 28、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首句中的“惊”字是"使……惊”的意思,风、月、蝉、鹊,都为寻常景物,但经过作者巧为组合,竟 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 “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真神来之笔 29、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淸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 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 丰年”。这里,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蛙身上,构思奇妙,话语淸新,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 融为一体,真是词人的匠心独运 30、《我爱这土地》语言品味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大地。爱”表达诗人对土地是一种热爱和眷恋之情。以“"假如” 虚拟,领起全诗,以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嘶哑”形象地描摹出了鸟倾情鸣唱的 歌喉。"河流”和"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的″“激怒的″使人联想到日冠的铁蹄正 在野蛮地践踏和蹂躏着华夏大地,中国人民正满伓悲愤地英勇斗争。″黎明″象征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 表现了解放区的勃勃生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献身精神,使 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31、《我爱这土地》是如何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誉恋之情的 诗歌笫一节以一只鸟儿春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爰。笫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 的里耆合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顒真挚的心:“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2、《乡愁》语言品味 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形式, 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33、《乡愁》的结构美 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 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迸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 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34、《乡愁》的音乐美 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 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 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 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6
6 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 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5、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 “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 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 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26、“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 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27、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 踪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抒情,言虽尽而意未绝。 28、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首句中的“惊”字是“使……惊”的意思,风、月、蝉、鹊,都为寻常景物,但经过作者巧为组合,竟 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 “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真神来之笔。 29、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 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 丰年”。这里,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蛙身上,构思奇妙,话语清新,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 融为一体,真是词人的匠心独运。 30、《我爱这土地》语言品味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大地。“爱”表达诗人对土地是一种热爱和眷恋之情。以“假如” 虚拟,领起全诗,以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嘶哑”形象地描摹出了鸟倾情鸣唱的 歌喉。“河流”和“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的”“激怒的”使人联想到日冠的铁蹄正 在野蛮地践踏和蹂躏着华夏大地,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英勇斗争。“黎明”象征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 表现了解放区的勃勃生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献身精神,使 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31、《我爱这土地》是如何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的 诗歌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 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2、《乡愁》语言品味 “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形式, 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33、《乡愁》的结构美 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 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 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34、《乡愁》的音乐美 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 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 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 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八年级(上)诗调名甸囊析 1、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绿树环绕,青山斜隐在村外,一派山 野村舍景象,如诗如 宜人。景中充溢诗人激动的喜悦心情。 此两句用对偶手法 一密疏,顾盼之态如见,亲切之 情可掬。"合"、"斜”二字极为传神,却又似信手拈来,形象逼真地 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之情态,突出了绿树的繁茂 2、赏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和故人相约再来,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盘桓一日,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最后,要 分别了,而是以相约分别,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尾联收束,却又开出新意,更觉 老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3、赏析“山重水复厥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应邀赴约,美景扑面而来,一重 一重的山,往复回环的水,走着走着,仿佛没有了路,然而,绕过柳树,穿过桃林,又一个村庄到了。诗 人像行走于仙境之中,表现了一种激动,一种忘情。此句被世称为佳句,往往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 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4、赏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这真是主人殷勤,客人留恋,人还没有离开,就惦记着还要来。诗人说,今后如果有可能在月光下夜 游,我拄着拐杖随时会敲开您家的门。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 5、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望重重叠疊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 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 表现守边将土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6、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聊归无计。” 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酒杯″“家万里″,借酒销愁是人之常情,即使如此思乡 也没有忘了为国建功。“燕然未勒”是多么伟大,多么豪壮啊,将士们又是多么向往啊。然而此时“未勒 当然是无法言归了。可见思乡和为国建功是并不矛盾的 7、赏析“羌管悠悠瀇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仕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 人感动的凊景。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 睡?将军的白发和土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有人认为此 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 8、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点出作者游兰溪的时 间和地点。兰草发出了短短 的芽,浸在涨满着水的小溪 里,这是春天兰溪的典型景 色,作者漫步在溪边松树林Q 里的小路上,闲散自在,连 沙路净无泥也深有感受, 录入词中。说明苏轼被贬到 黄州,虽然心中不免凄凉 但由于生性旷达也能自安 词中才有如此精细的描绘 9、赏析“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岀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 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是以黄鸡催时,白日催年作比来慨叹朱颜易失,格调当然是不高的
7 八年级(上)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绿树环绕,青山斜隐在村外,一派山 野村舍景象,如诗如画,恬淡宜人。景中充溢诗人激动的喜悦心情。 此两句用对偶手法,一近一远,一密一疏,顾盼之态如见,亲切之 情可掬。“合”、“斜”二字极为传神,却又似信手拈来,形象逼真地 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之情态,突出了绿树的繁茂。 2、赏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和故人相约再来,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盘桓一日,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最后,要 分别了,而是以相约分别,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尾联收束,却又开出新意,更觉 老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3、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应邀赴约,美景扑面而来,一重 一重的山,往复回环的水,走着走着,仿佛没有了路,然而,绕过柳树,穿过桃林,又一个村庄到了。诗 人像行走于仙境之中,表现了一种激动,一种忘情。此句被世称为佳句,往往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 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4、赏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这真是主人殷勤,客人留恋,人还没有离开,就惦记着还要来。诗人说,今后如果有可能在月光下夜 游,我拄着拐杖随时会敲开您家的门。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 5、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 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 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6、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酒一杯”“家万里”,借酒销愁是人之常情,即使如此思乡, 也没有忘了为国建功。“燕然未勒”是多么伟大,多么豪壮啊,将士们又是多么向往啊。然而此时“未勒”, 当然是无法言归了。可见思乡和为国建功是并不矛盾的。 7、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 人感动的情景。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 睡?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有人认为此 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 8、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点出作者游兰溪的时 间和地点。兰草发出了短短 的芽,浸在涨满着水的小溪 里,这是春天兰溪的典型景 色。作者漫步在溪边松树林 里的小路上,闲散自在,连 “沙路净无泥”也深有感受, 录入词中。说明苏轼被贬到 黄州,虽然心中不免凄凉, 但由于生性旷达也能自安, 词中才有如此精细的描绘。 9、赏析“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 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是以黄鸡催时,白日催年作比来慨叹朱颜易失,格调当然是不高的
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这无疑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给 了后代人许多警示和启迪。 10、赏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写割麦子已经筋疲力尽了还不觉得天气炎热难捱,只是珍惜白天的时间要多割麦子。真实地反映出农 民夏日割麦的辛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同 1l、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 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増添了无限的情致,别 出心裁。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 之处 12、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在前三联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宕开一笔,留下这千古名言。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 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1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那飘 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 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后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培育人才的志士。 14、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句指出人民的疾苦,并不因朝代的更迭而有所改变,表现了作者对人民深切的同情
8 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这无疑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给 了后代人许多警示和启迪。 10、赏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写割麦子已经筋疲力尽了还不觉得天气炎热难捱,只是珍惜白天的时间要多割麦子。真实地反映出农 民夏日割麦的辛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11、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 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 出心裁。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 之处。 12、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在前三联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宕开一笔,留下这千古名言。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 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1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那飘 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 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后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培育人才的志士。 14、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句指出人民的疾苦,并不因朝代的更迭而有所改变,表现了作者对人民深切的同情
八年鈑(下)诗调名句货析 1、赏析“杨柳依依”、“雨雪罪罪”、“行道迟迟” 杨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一词既写岀柳枝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岀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 恋之情 倆雪霏霏”句则抒发了归人浓烈的思乡之情。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有力烘托出人物沉重抑 郁的心境 “行道迟迟”句抒写了戍卒归程之艰难及其心力交瘁的境况。 句既是写景写境,又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境,情与景与境交融,相映成辉 2、赏析“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直抒胸臆,感天动地,叩人心扉,成卒痛定思痛肘的无限悲伤頓肘弥浸纸上。 3、《采薇》《十五从军征》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二者表现手法是否一样? 《采薇》主要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十五从军征》则以叙述这主,借老翁所见所为所感, 尽情抒写了他的悲凉凄楚之情。《采薇》如一幅写意水墨画;《十五从军征》如部记实片,为我们展示了 真实的场景,也正是在这写实当中,字里行间渗透着血和泪的控诉 4、《送别》赏析: 送别诗。古人向来有借杨柳抒离别情伓的传统,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 染,抒发了离愁别绪。前两句极力渲染杨柳、杨花铺天盖地之势,借此烘托岀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 之情,后两句写杨花尚有飞尽之时,反衬出征人归期难料,从而更加重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5、《朝天子·咏喇叭》之“吹”的艺术: 全曲以“吹”字贯穿始终。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继而写“吹”之功用(“官船……全仗 你抬声价”),再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僧恨。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是句句是在揭露 宦官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岀一群宦官趾髙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 6、《清平乐·村居》之“卧”的艺术 形象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淘气顽皮,童真毕现,童趣盎然,全 词因此更为灵动,更富有情超 7、《送别》和《朝天子·咏喇叭》都是讽刺统治者,各用什么表现手法? 《送别》是通过写一位妇女送夫出征进的依恋与恩念表现了战争,给人氏带来了灾准,间接讽剌当朝 统治者昏庸无能。而《朝天子·咏喇叭》一曲则是运用比喻,夸张和嘲讽的手法,直接讽剌宦官的专权 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8、《清平乐·村居》之田园生活画面?表作着之情感? 宁静安适、生活盎然的田园生活画面,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感。 9、以《山居秋瞑》为例,体会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特点 诗中描绘出五幅清新秀丽的秋山晚景图。 第一幅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晩,雨过山青,空气凉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空 山”二字点明此处静悄悄的,宛如世外桃源。 第二幅是“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 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是“淸泉石是流”,淸清的泉水淙淙法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 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是"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
9 八年级(下)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 “杨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一词既写出柳枝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 恋之情。 “雨雪霏霏”句则抒发了归人浓烈的思乡之情。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有力烘托出人物沉重抑 郁的心境。 “行道迟迟”句抒写了戍卒归程之艰难及其心力交瘁的境况。 三句既是写景写境,又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境,情与景与境交融,相映成辉。 2、赏析“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直抒胸臆,感天动地,叩人心扉,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顿时弥漫纸上。 3、《采薇》、《十五从军征》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二者表现手法是否一样? 不一样。《采薇》主要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十五从军征》则以叙述这主,借老翁所见所为所感, 尽情抒写了他的悲凉凄楚之情。《采薇》如一幅写意水墨画;《十五从军征》如一部记实片,为我们展示了 真实的场景,也正是在这写实当中,字里行间渗透着血和泪的控诉。 4、《送别》赏析: 送别诗。古人向来有借杨柳抒离别情怀的传统,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 染,抒发了离愁别绪。前两句极力渲染杨柳、杨花铺天盖地之势,借此烘托出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 之情,后两句写杨花尚有飞尽之时,反衬出征人归期难料,从而更加重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5、《朝天子·咏喇叭》之“吹”的艺术: 全曲以“吹”字贯穿始终。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继而写“吹”之功用(“官船……全仗 你抬声价”),再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恨。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是句句是在揭露 宦官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 6、《清平乐·村居》之“卧”的艺术: 形象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淘气、顽皮,童真毕现,童趣盎然,全 词因此更为灵动,更富有情趣。 7、《送别》和《朝天子·咏喇叭》都是讽刺统治者,各用什么表现手法? 《送别》是通过写一位妇女送夫出征进的依恋与思念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间接讽刺当朝 统治者昏庸无能。而《朝天子·咏喇叭》一曲则是运用比喻,夸张和嘲讽的手法,直接讽刺宦官的专权、 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8、《清平乐·村居》之田园生活画面?表作者之情感? 宁静安适、生活盎然的田园生活画面,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感。 9、以《山居秋瞑》为例,体会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特点: 诗中描绘出五幅清新秀丽的秋山晚景图。 第一幅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雨过山青,空气凉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空 山”二字点明此处静悄悄的,宛如世外桃源。 第二幅是“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 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是“清泉石是流”,清清的泉水淙淙法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 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是“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
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了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外 第五幅是“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从中,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 过荷花丛。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淸泉的声音,浣纱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 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它使诗人感到陶醉,所以情 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今不可久留 诗人却反其意而用之,说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万紫干红,但却有它独特的和平恬静;山中虽没有京城的繁 华热闹,却有它自身的洁净纯朴。在此可以远离超龄的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他下决心留在山中当隐士了。 可见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自己对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 10、赏析《渔家傚》之“接”、“连”、“转”“舞”动词: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种瑰奇雄伟 的境界。而"转"、“舞”则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无数的舟船在破浪前进,摇摆不定 人在船上,直觉得星河在旋转。 ll、赏析《长相思》“山”“水”“一程”等词 将所看之景,浓缩为“山"、“水”二字,而重复使用"一程”,从字里行间读者就仿佛可以感受到词人 的满腹乡思,一腔愁绪。叠句和数字“一”、“干”的运用强化着视、听感受中的焦虑,怨对,幽苦,亦是 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 12、赏析《长相思》“夜深千帐灯 王国维盛赞此句为“干古壮观”。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何以夜 时仍灯光通明,难入梦乡?思乡失眠!正所谓壮丽的干帐灯下,照着不眠的万颗乡心。 13、赏析《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 其实是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哪 有这种令人痛苦之声响?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 情态能充分表现。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怒,其怨愈显沉重
10 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了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外。 第五幅是“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从中,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 过荷花丛。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 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它使诗人感到陶醉,所以情 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今不可久留”, 诗人却反其意而用之,说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万紫千红,但却有它独特的和平恬静;山中虽没有京城的繁 华热闹,却有它自身的洁净纯朴。在此可以远离超龄的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他下决心留在山中当隐士了。 可见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自己对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 10、赏析《渔家傲》之“接”、“连”、“转”、“舞”动词: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 的境界。而“转”、“舞”则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无数的舟船在破浪前进,摇摆不定, 人在船上,直觉得星河在旋转。 11、赏析《长相思》“山”、“水”、“一程”等词 将所看之景,浓缩为“山”、“水”二字,而重复使用“一程”,从字里行间读者就仿佛可以感受到词人 的满腹乡思,一腔愁绪。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感受中的焦虑,怨对,幽苦,亦是 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 12、赏析《长相思》“夜深千帐灯” 王国维盛赞此句为“千古壮观”。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何以夜 深时仍灯光通明,难入梦乡?思乡失眠!正所谓壮丽的千帐灯下,照着不眠的万颗乡心。 13、赏析《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 其实是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哪 有这种令人痛苦之声响?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 情态能充分表现。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怒,其怨愈显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