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 黄世佐
黄世佐 2005年8月第一版
很高兴与各位共弋 却华药海 愿与大家 教学相长。共 谋进步 黄世佐
很高兴与各位共弋 中华药海! 愿与大家 教学相长,共 谋进步! —黄世佐
有关概念 中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 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等方面 特点的一类药物 附:草药——民间习用,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名称及性能功用认识,疗效 尚待进一步验证确认的一些药物。 二.中药学: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来源、采 集加工炮制、性能、功效、适应证及其使用方法的一门 学科 附:本草—中药学的旧称。因作为研究对象的中药多数为草本植物,故
有关概念 一.中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 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等方面 特点的一类药物。 附:草药——民间习用,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名称及性能功用认识,疗效 尚待进一步验证确认的一些药物。 二.中药学: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来源、采 集加工炮制、性能、功效、适应证及其使用方法的一门 学科。 附:本草——中药学的旧称。因作为研究对象的中药多数为草本植物,故 名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 1甲药的起源: (1)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2)以动物为师; (3)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 (4)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 2.“火”和“酒”对药物应用的推动。 《楚辞》等 3.中药学的产生 (1)临床疗效为依据一口尝身受; 2)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加以归纳、概括一一商代的五行学说、 周代的阴阳学说和《易经》的有关理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 ⑴ 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 ⑵ 以动物为师; ⑶ 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 ⑷ 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 2.“火”和“酒”对药物应用的推动。 《楚辞》等。 3.中药学的产生 ⑴临床疗效为依据——口尝身受; ⑵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加以归纳、概括——商代的五行学说、 周代的阴阳学说和《易经》的有关理论。 总 论
4.记载药物知识的文献: 1)医药典籍——《五十二病方》(药物247种)、《黄帝内 经》(药物26种;大量药学理论)等 2人文典籍——《诗经》(药物80-100余种)、《山海经》 药物49-146种)、《楚辞》(药物40种以上)等 附 1.《诗经》例句:《风·鄘风·载驰》:“陟彼阿乒, 言采其虻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贝 母 2.《离骚》例句: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 兰以为佩
• 4.记载药物知识的文献: ⑴医药典籍——《五十二病方》(药物247种)、《黄帝内 经》(药物26种;大量药学理论)等。 ⑵人文典籍——《诗经》(药物80-100余种)、《山海经》 (药物49-146种)、《楚辞》(药物40种以上)等。 附: 1.《诗经》例句:《风•鄘风• 载驰》:“陟彼阿丘, 言采其虻.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2.《离骚》例句: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 兰以为佩”. 贝 母 川芎
■二.秦汉时期 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仓公者,……姓淳于氏,名意少 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传黄帝、扁鹊 之康书,…及《药论》,甚精. 2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分别为 《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楼护传》 3.《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问世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2)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 (3)作者不明,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4)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良、毒分为上、中、下三品 5)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 伍七情、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用药的度等
◼ 二.秦汉时期 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仓公者,……姓淳于氏,名意.少 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传黄帝、扁鹊 之脉书, …及《药论》,甚精.” 2.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分别为 《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 楼护传》. 3.《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问世: ⑴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⑵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 ⑶作者不明,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⑷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良、毒分为上、中、下三品; ⑸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 有毒无毒) 、 配 伍七情、 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用药的度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 神农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 (2)年代:南朝梁代 (3)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 ④4)书写格式:朱(《本经》)墨(《名医别录》)别书、大(正文)小 (注解)结合 (5)创立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 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 《炮炙论》一我国最早的炮制学专著 (1)作者:雷敩 (2)年代:南朝刘宋时期. (3)内容:记述300种药物的实际炮制操作
◼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神农本草经集注》 ⑴作者:陶弘景. ⑵年代:南朝梁代. ⑶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 ⑷书写格式:朱(《本经》)墨(《名医别录》)别书、 大(正文)小 (注解)结合. ⑸创立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 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 2.《炮炙论》—我国最早的炮制学专著. ⑴作者:雷敩. ⑵年代:南朝刘宋时期. ⑶内容:记述300种药物的实际炮制操作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千金方》 作-孙思邈;该书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后 者中有《药录纂要》和《本草》两章,前者讨论药物采集、贮藏 栽培等内容;后者记述药物713种,分9类,又各分上、中、下品 2.《新修本草》(《唐本草》): (1)作者:苏敬等22人,并先后由长孙无忌、李勣两位高官领衔; (2)成书时间:唐显庆四年(659年); (3)内容:载药844种,其中新增114种,分9类; (4)结构及体例: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 朱字《本经》、墨字《别录》,以上均为大字;另有“陶注” “谨按”,均为小字;新增药物尾标以“新附”,为大黑字。 5特点:①由国家组织编纂,有药典性质;②增加图谱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千金方》 作者-孙思邈;该书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后 者中有《药录纂要》和《本草》两章,前者讨论药物采集、贮藏、 栽培等内容;后者记述药物713种,分9类,又各分上、中、下品。 2.《新修本草》(《唐本草》): ⑴作者:苏敬等22人,并先后由长孙无忌、李勣两位高官领衔; ⑵成书时间:唐显庆四年(659年); ⑶内容:载药844种,其中新增114种,分9类; ⑷结构及体例: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 朱字《本经》、墨字《别录》,以上均为大字;另有“陶注”、 “谨按”,均为小字;新增药物尾标以“新附”,为大黑字。 ⑸特点:①由国家组织编纂,有药典性质;②增加图谱
■3.《本草拾遗》:陈藏器编撰。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 分,前者中记述有“十剂”;增药692种;内有一些博物 学知识。价值:为唐代仅次于《新修本草》的著作 A.《食疗本草》:孟诜编撰、张鼎增补。载药200多种; 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 5.《海药本草》:李珣编撰。载药100余种,主要为外来 药。 6.《蜀本草》(《重广英公本草》):作者韩保昇。增补 药物14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内容包括《唐本草》及 其《图经》、韩氏增补部分组成
◼ 3.《本草拾遗》:陈藏器编撰。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 分,前者中记述有“十剂”;增药692种;内有一些博物 学知识。价值:为唐代仅次于《新修本草》的著作。 ◼ 4.《食疗本草》:孟诜编撰、张鼎增补。载药200多种; 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 ◼ 5.《海药本草》:李珣编撰。载药100余种,主要为外来 药。 ◼ 6.《蜀本草》(《重广英公本草》):作者韩保昇。增补 药物14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内容包括《唐本草》及 其《图经》 、韩氏增补部分组成
五.宋代 1.官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大 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 2.个人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 3.药局:御药院→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修合药所→医药惠民 局、医药和剂局→太平惠民局 附: 秋石制作法:《纲目》秋石阴炼法:“用人尿四、五石,以大缸 盛。入新水一半,搅干回,澄定,去清留垽(yin沉淀物)。又入 新水搅澄,直候无臭气,澄下如腻粉,方以曝干。刮下再研,以 男儿乳和如膏,烈日晒干,盖假太阳真气也。如此九度,为
五.宋代 1.官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 (证类本草) →大 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 2.个人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 3.药局:御药院→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修合药所→医药惠民 局、医药和剂局→太平惠民局 ◼ 附: 秋石制作法:《纲目》秋石阴炼法:“用人尿四、五石,以大缸 盛。入新水一半,搅千回,澄定,去清留垽(yin,沉淀物)。又入 新水搅澄,直候无臭气,澄下如腻粉,方以曝干。刮下再研,以 男儿乳和如膏,烈日晒干,盖假太阳真气也。如此九度,为 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