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温里药 概念:温阳散寒,治疗里寒证的一类药物 性能:辛,温热。归心、肾、脾、肺、肝、胃等经 功效:(温阳一补心、脾、肾、卫阳;回阳救逆。 (2)散寒一温散胃、肝寒;温肺化饮;温经止痛 按:温中包括社脾阳、散胃寒;回阳救逆为温补心阳的极 致,又与补脾阳、肾阳有 应用 (1)阳虚证——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卫阳虚; 亡阳证 (2)里实寒证——寒饮伏肺;胃寒、肝寒证;寒痹。 ·配伍:兼表证者配解表药;兼湿者配化湿药;气滞血瘀者 配行气活血药;肾阳虚配补肾阳药:;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 气药 注意:易伤阴助火,阴津亏虚及热证(包括实、虚两种) 用;孕妇慎用;用热远
第十四章 温里药 • 概念:温阳散寒,治疗里寒证的一类药物。 • 性能:辛,温热。归心、肾、脾、肺、肝、胃等经。 • 功效:⑴温阳—补心、脾、肾、卫阳;回阳救逆。 • ⑵散寒—温散胃、肝寒;温肺化饮;温经止痛。 • 按:温中包括补脾阳、散胃寒;回阳救逆为温补心阳的极 致,又与补脾阳、肾阳有关。 • 应用: • ⑴阳虚证——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卫阳虚; 亡阳证。 • ⑵里实寒证——寒饮伏肺;胃寒、肝寒证;寒痹。 • 配伍:兼表证者配解表药;兼湿者配化湿药;气滞血瘀者 配行气活血药;肾阳虚配补肾阳药;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 气药。 • 注意:易伤阴助火,阴津亏虚及热证(包括实、虚两种) 忌用;孕妇慎用;用热远热
附子 来源:毛茛科乌头的子根。别名:侧子、天雄、 熟附子、制附子、炮附子、黑顺片(黑附片)、 白附片 炮制:盐与盐卤(胆巴)浸泡(盐附子)。煮后 黄糖、菜油染色(黑附片);煮后切片硫黄熏 (白附片);盐附子以姜汤煮后武火急炒(炮附 子)
附子 • 来源:毛茛科乌头的子根。别名:侧子、天雄、 熟附子、制附子、炮附子、黑顺片(黑附片)、 白附片。 • 炮制:盐与盐卤(胆巴)浸泡(盐附子)。煮后 黄糖、菜油染色(黑附片);煮后切片硫黄熏 (白附片);盐附子以姜汤煮后武火急炒(炮附 子)
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本品大辛大热,禀纯阳之性,走而不守。甘 可补益,上可助心阳,中可温脾阳,下补命门之 火,外可护卫阳。辛散温通,有良好散寒止痛效 果。以其“火性迅发”(《本草经读》),尤善 回阳救逆 应用:1、亡阳证。(1)因汗、吐、下、失血等所致 者—配人参;(2因内寒(心肾阳虚)所致者 配干姜、甘草。 2、阳虚证。(1)肾阳虚一配肉桂;(2)脾阳虚 多用之脾肾阳虚,配干姜;(3)心阳虚一配桂枝 甘草;(4)卫阳虚一配细辛。 3、寒痹——配桂枝、白术
• 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本品大辛大热,禀纯阳之性,走而不守。甘 可补益,上可助心阳,中可温脾阳,下补命门之 火,外可护卫阳。辛散温通,有良好散寒止痛效 果。以其“火性迅发”(《本草经读》),尤善 回阳救逆。 • 应用:1、亡阳证。⑴因汗、吐、下、失血等所致 者——配人参; ⑵因内寒(心肾阳虚)所致者— 配干姜、甘草。 • 2、阳虚证。 ⑴肾阳虚—配肉桂; ⑵脾阳虚—— 多用之脾肾阳虚,配干姜;⑶心阳虚—配桂枝、 甘草;⑷卫阳虚—配细辛。 • 3、寒痹——配桂枝、白术
其他:①可用于多种寒性疼痛,如头痛、胸痹 腹痛、痛经等;②寒饮伏肺;③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 用法用量:补阳-2~5克;一般强心、散寒止痛 6~10克;回阳救逆—20~30克。先煎1~2小 时,至少1小时 注意:热证、虚阳上亢、孕妇、心脏房室传导阻 滞忌用;一般心脏病、肝功能障碍者慎用。 按:①1)其镇痛抗炎成分为鸟头碱;强心成分为去 钾乌药碱;一过性升压成分为氯化甲基多巴胺。 (2)乌头碱加热水解苯甲酰乌头胺加热水解原乌头 碱
• 其他:①可用于多种寒性疼痛,如头痛、胸痹、 腹痛、痛经等;②寒饮伏肺;③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等。 • 用法用量:补阳—2~5克;一般强心、散寒止痛 6 ~10克;回阳救逆—20 ~30克。先煎1 ~2小 时,至少1小时。 • 注意:热证、虚阳上亢、孕妇、心脏房室传导阻 滞忌用;一般心脏病、肝功能障碍者慎用。 • 按: ⑴其镇痛抗炎成分为乌头碱;强心成分为去 钾乌药碱;一过性升压成分为氯化甲基多巴胺。 • ⑵ 乌头碱加热水解苯甲酰乌头胺加热水解原乌头 碱。 •
(3)中毒症状为:口舌发麻、四肢麻木、眩晕衰弱、 出汗、流涎、恶心;重者心悸心律不齐、血压下 降、抽搐昏迷,可因心源性性脑缺血综合征而死 (4)中毒抢救: 轻者——保暖、洗胃;生姜、甘草、绿豆浓 煎服 重者——大剂量阿托品注射;麻痹重者用兴 奋剂、吸氧或人工呼吸、输液;必要时予以强心 剂——毒毛旋花紫甙 石竹花
• ⑶中毒症状为:口舌发麻、四肢麻木、眩晕衰弱、 出汗、流涎、恶心;重者心悸心律不齐、血压下 降、抽搐昏迷,可因心源性性脑缺血综合征而死 亡。 • ⑷中毒抢救: • 轻者——保暖、洗胃;生姜、甘草、绿豆浓 煎服。 • 重者——大剂量阿托品注射;麻痹重者用兴 奋剂、吸氧或人工呼吸、输液;必要时予以强心 剂——毒毛旋花紫甙。 石竹花
干姜 来源:姜科姜的干燥根茎。别名:均姜(湖南均 州产者)、淡干姜、犍干姜(四川犍为产者)、干 生姜、白姜。 炮制:生用
干姜 • 来源:姜科姜的干燥根茎。别名:均姜(湖南均 州产者)、淡干姜、犍干姜(四川犍为产者)、干 生姜、白姜。 • 炮制:生用
性能: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本品辛热质燥,入脾胃经为温中首选药,既可 温补脾阳,又可温散胃寒;入心经可回阳以通脉 入肺经可温散肺经寒气而化饮。张锡纯:“为补 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其性能走能守 应用:1、脾胃寒证:①脾阳虚一配人参、白术等; ②胃寒证一配高良姜等。 2、亡阳证一配附子等。 3、寒饮伏肺一配细辛、五味子等。 用量用法:5-10克
• 性能: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 本品辛热质燥,入脾胃经为温中首选药,既可 温补脾阳,又可温散胃寒;入心经可回阳以通脉; 入肺经可温散肺经寒气而化饮。张锡纯:“为补 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其性能走能守。 • 应用:1、脾胃寒证:①脾阳虚—配人参、白术等; ②胃寒证—配高良姜等。 • 2、亡阳证—配附子等。 • 3、寒饮伏肺—配细辛、五味子等。 • 用量用法:5—10克
肉桂 来源:樟科肉桂树的树皮(树干 粗枝)。别名:牡桂、紫桂、桂皮 桂心(去栓皮者)、官桂(生长5 7年的幼树树皮或粗枝皮。又名桂 通)、肉桂面(研为细粉) 炮制:生用
肉桂 • 来源:樟科肉桂树的树皮(树干、 粗枝)。别名:牡桂、紫桂、桂皮、 桂心(去栓皮者)、官桂(生长5— 7年的幼树树皮或粗枝皮。又名桂尔 通)、肉桂面(研为细粉)。 • 炮制:生用
性能: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本品甘温助阳,辛温散寒。可补肾阳、温脾阳,散肝经 及经脉寒邪而止痛;辛温而走,有通经脉之功。其性下行 走里。此外,温补阳气可鼓舞气血生长,下行可引火归元 应用:1、肾阳虚——配附子;脾肾阳虚——配桂枝 2、寒痛:①脘腹冷痛——配高良姜等 ②痛经、闭经—配当归、香附、干姜 赤芍、盐湖所等(少腹逐瘀汤)等。 ③寒疝腹痛——配吴茱萸、小茴香等 按:本品善治下腹寒痛——“下腹冷痛,非用肉桂 不止 3、(1)寒痹一一配附子、杜仲为桂附杜仲汤;或配 独活、秦艽等。 (2)胸痹——配附子、干姜、川椒等
• 性能: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 本品甘温助阳,辛温散寒。可补肾阳、温脾阳,散肝经 及经脉寒邪而止痛;辛温而走,有通经脉之功。其性下行 走里。此外,温补阳气可鼓舞气血生长,下行可引火归元。 • 应用:1、肾阳虚——配附子;脾肾阳虚——配桂枝。 • 2、寒痛:①脘腹冷痛——配高良姜等; • ②痛经、闭经——配当归、香附、干姜、 赤芍、盐湖所等(少腹逐瘀汤)等。 • ③寒疝腹痛——配吴茱萸、小茴香等。 • 按:本品善治下腹寒痛——“下腹冷痛,非用肉桂 不止”。 • 3、⑴寒痹——配附子、杜仲为桂附杜仲汤;或配 独活、秦艽等。 • ⑵胸痹——配附子、干姜、川椒等
(3)阴疽或疮疡溃久不敛——配黄芪、当归等。按 本品可散寒通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托 毒生肌敛疮。 其他:①气血虚弱——十全大补汤。 ②虚阳上浮—配附子、沉香、山茱萸 五味子等 ③心肾不交,心悸失眠—配黄连 用量用法:2-6克;研末1—2克。 注意:阴虚阳亢、血证忌用;孕妇慎用 按:(1)附子长于回阳救逆;干姜善于温中;肉桂 可温通经脉、引火归元、鼓舞气血生长。 ②2)肉桂可补火助阳,桂枝可发汗解肌
• ⑶阴疽或疮疡溃久不敛——配黄芪、当归等。按: 本品可散寒通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托 毒生肌敛疮。 • 其他: ①气血虚弱——十全大补汤。 • ②虚阳上浮——配附子、沉香、山茱萸、 五味子等。 • ③心肾不交,心悸失眠——配黄连。 • 用量用法:2—6克;研末1—2克。 • 注意:阴虚阳亢、血证忌用;孕妇慎用。 • 按: ⑴附子长于回阳救逆;干姜善于温中;肉桂 可温通经脉、引火归元、鼓舞气血生长。 • ⑵肉桂可补火助阳,桂枝可发汗解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