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检测卷 、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压强的单位是为了纪念科学家 而命名的,提出惯性定律的科学家是 2.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这是通过的方法来(选填“增大 或“减小”)压强 3.为筹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受阅官兵训练很 刻苦,当战士们抬起一只脚后,对地面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4.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0.8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cm2,若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 是20N,则图钉尖对墙的压强为 Pa。 5.如图甲所示,普通水壶壶嘴的高度不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了 的原理:如图乙所示,用吸管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 的作用 乙第5题图 第6题图 6.鼹鼠洞挖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从而能较好地保持洞内的通风和干燥,如图所示的情 境中, 选填“左”或“右”)边为鼹鼠洞的进风口 7.一支长度为20cm的试管装满了水,管口朝上处于竖直状态,并保持静止。已知p 1.0×10kg/m3,g=9.8N/kg,则由于水受到重力而对试管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8.如图一木桶壁上有一缺口,筒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5m,缺口处的木板长为02m, 桶底内部底面积为4×10-2m2。当桶装满足够多的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Pa,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 Na(g取10N/kg 第8题图
第八章检测卷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 1.压强的单位是为了纪念科学家__________而命名的,提出惯性定律的科学家是 ________。 2.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选填“增大” 或“减小”)压强。 3.为筹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受阅官兵训练很 刻苦,当战士们抬起一只脚后,对地面的压强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4.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 0.8cm2,图钉尖的面积是 5×10-4 cm2,若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 是 20N,则图钉尖对墙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 5.如图甲所示,普通水壶壶嘴的高度不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了______________ 的原理;如图乙所示,用吸管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第 5 题图 第 6 题图 6.鼹鼠洞挖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从而能较好地保持洞内的通风和干燥,如图所示的情 境中,________(选填“左”或“右”)边为鼹鼠洞的进风口。 7.一支长度为 20cm 的试管装满了水,管口朝上处于竖直状态,并保持静止。已知 ρ 水 = 1.0×103kg/m3 , g = 9.8N/kg ,则由于水受到重力而对试管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____________Pa。 8.如图一木桶壁上有一缺口,筒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 0.5m,缺口处的木板长为 0.2m, 桶 底 内部 底面 积为 4×10 - 2m2 。当 桶 装满 足够 多的 水时 ,桶 底受 到水 的压 强 为 ____________Pa,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_N。(g 取 10N/kg) 第 8 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 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p1和p的两种液体中, 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p1(选填“>”“<” 或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正方体金属块甲和乙,其密 度为3×103kgm3,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3,甲的边长为009m,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 比p=:pz 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l].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 逃生,图中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铁锤是() B 12.边长为10cm,重100N的正方体,把它放在边长为50cm的水平桌面中央,则桌面 受到的压强为() A.4×102PaB.2×103PaC.1×10PaD.1×104Pa 13.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 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14.下列图例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A.书包带较宽 B热气球升空 C水坝下部较宽 D纸片托水 15.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可以确定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A.将管在水银槽中轻轻上提,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不变 B.管内水银柱高度略小于760mm C.使管倾斜,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 D.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16.如图所示,小露用电吹风从A端对着泡沫机翼模型送风,机翼升起,下列说法正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9.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 中时,U 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 ρ1 和 ρ2 的两种液体中, 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 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 ρ1______(选填“>”“<” 或“=”)ρ2。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正方体金属块甲和乙,其密 度为 3×103kg/m3,它们的边长之比为 1∶3,甲的边长为 0.09m,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 比 p 甲∶p 乙=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1 分) 11.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 逃生,图中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铁锤是( ) 12.边长为 10cm,重 100N 的正方体,把它放在边长为 50cm 的水平桌面中央,则桌面 受到的压强为( ) A.4×102Pa B.2×103Pa C.1×103Pa D.1×104Pa 13.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 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14.下列图例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15.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可以确定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 A.将管在水银槽中轻轻上提,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不变 B.管内水银柱高度略小于 760mm C.使管倾斜,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 D.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16.如图所示,小露用电吹风从 A 端对着泡沫机翼模型送风,机翼升起,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气流通过下表面的路程大于上表面的路程 B.气流在下表面的流速大于上表面的流速 C.机翼模型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D.机翼模型升起的原因是机翼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力 第16题图 01234cm第17题图 17.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 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并把它们并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A.4:1 B.8:1 C.4:3D.1:2 三、作图与简答题(第18题4分,第19题6分,共10分) 8.某游泳馆的一游泳池的底部和侧壁铺满了面积相等的小瓷砖,请画出如图所示的A、 B两瓷砖受到水压力的示意图。 9.2017年5月30日端午节,为营造节日气氛,各地纷纷举行端午龙舟大赛。如图 所示,为什么并排划行的龙舟之间距离不能太近? 四、实验探究题(第20题10分,第21题12分,第22题6分,共28分) 20.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给小丽的家乡披上了银装。小丽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很艰难地 走着,而她的一个同学踏着滑雪板却没有像她一样陷入雪中(如图甲)。于是小丽回家后设计 了一个实验(如图乙),试图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确的是( ) A.气流通过下表面的路程大于上表面的路程 B.气流在下表面的流速大于上表面的流速 C.机翼模型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D.机翼模型升起的原因是机翼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力 第 16 题图 第 17 题图 17.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 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 A、B,并把它们并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 A、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 A.4∶1 B.8∶1 C.4∶3 D.1∶2 三、作图与简答题(第 18 题 4 分,第 19 题 6 分,共 10 分) 18.某游泳馆的一游泳池的底部和侧壁铺满了面积相等的小瓷砖,请画出如图所示的 A、 B 两瓷砖受到水压力的示意图。 19.2017 年 5 月 30 日端午节,为营造节日气氛,各地纷纷举行端午龙舟大赛。如图 所示,为什么并排划行的龙舟之间距离不能太近? 四、实验探究题(第 20 题 10 分,第 21 题 12 分,第 22 题 6 分,共 28 分) 20.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给小丽的家乡披上了银装。小丽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很艰难地 走着,而她的一个同学踏着滑雪板却没有像她一样陷入雪中(如图甲)。于是小丽回家后设计 了一个实验(如图乙),试图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lal.Ee (c)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丽是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你认为小丽应该选择图乙中的 图来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3)能选择图乙中(b)、(c)进行实验吗?(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4)通过实验小丽得到的结论是 21.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 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则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会发现U形管两边 液柱的高度差变化 (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 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 因此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 相同。 U(1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远,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 ,表示液体的压强越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 (选填“不变”或“改变”)。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 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22.如图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S; E,根据P=s,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 (2)实验中小玮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 10cm2,她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大气压约为10×105Pa)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丽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你认为小丽应该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____图来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3)能选择图乙中(b)、(c)进行实验吗?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小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 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则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会发现 U 形管两边 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 因此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 _______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远,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 __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_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 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 S; E.根据 p= F S ,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p。 (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 (2)实验中小玮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 10cm2,她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大气压约为 1.0×105Pa)
五、计算题(共13分) 23.如图所示,铁桶重为20N,铁桶的底面积为100cm2,往铁桶里倒入8kg的水,水 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求:(g取10Nkg) (1)水对铁桶底的压强 (2)铁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水平台面受到铁桶的压强。 15cm
五、计算题(共 13 分) 23.如图所示,铁桶重为 20N,铁桶的底面积为 100cm2,往铁桶里倒入 8kg 的水,水 的深度为 15cm,平放在面积为 1m2 的水平台面上。求:(g 取 10N/kg) (1)水对铁桶底的压强; (2)铁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水平台面受到铁桶的压强
第八章检测卷 1.帕斯卡牛顿2.增大压力增大3变大 4.4×1085连通器大气压 6.左点拨:由图可知,当风沿箭头方向吹过时,在右侧洞口的上方空气流速快,压 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所以风会从左边的洞口进入,从右边的洞口吹出 7.196×103点拨:水对试管底部产生的压强p=pgh=1.0×10kgm3×98N/kg×02m 1.96×103Pa 8.2.0×10380点拨:根据p=pgh=1.0×10kg/m3×10N/kg×02m=2.0×10Pa;受 到水的压力F=pS=2.0×10Pa×4×10-2m2=80N 10.1:3点拨:因为甲、乙是同种材料做成的正方体,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9 =pSh=gh。因为甲、乙边长之比为1:3,即h甲:hz=1:3,则它们压强之比为1 3 l1.D12.D13.A14.D15D16.D 17.B点拨:由图像可知,p甲甲cm3=8g/cm,pz="=4 m甲8g 4cm3=1g/cm3,P甲 p甲gh,Pz=pz8 ugh 8g/cm 8:1 Pz pzgh 1g/cm 18.如图所示。 19.并排快速前进的两艘龙舟之间距离不能太近,否则容易发生碰撞,其原因是龙舟之 间水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在外部大的压强作用下,容易导致龙舟相撞 20.(1)压力作用面的形变程度(2)(a)、(b) (3)不能这两种情况下虽然压力相同,但压力作用面的软硬程度不同,而受力面积相 同 (4)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或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21.(1)小相平(2)深度(3)大大(4)不变相等 22.(1)BCA(2)尽量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干净(3)不能 23.(1)水对铁桶底的压强p=P水gh=1.0×103kg/m3×10Nkg×0.15m=15×103Pa (2)铁桶底受到水的压力F=pS=1.5×103Pa×100×10m2=15N; (3)铁桶对水平台面的总压力F=G水+G桶=mg+G=8kg×10N/kg+20N=100N,所 以水平台面受到铁桶的压强P=s=10010=m2=1×l0Pa
第八章检测卷 1.帕斯卡 牛顿 2.增大压力 增大 3.变大 4.4×108 5.连通器 大气压 6.左 点拨:由图可知,当风沿箭头方向吹过时,在右侧洞口的上方空气流速快,压 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所以风会从左边的洞口进入,从右边的洞口吹出。 7.1.96×103 点拨:水对试管底部产生的压强 p=ρgh=1.0×103kg/m3×9.8N/kg×0.2m =1.96×103Pa。 8.2.0×103 80 点拨:根据 p=ρgh=1.0×103kg/m3×10N/kg×0.2m=2.0×103Pa;受 到水的压力 F=pS=2.0×103Pa×4×10-2m2=80N。 9.> 10.1∶3 点拨:因为甲、乙是同种材料做成的正方体,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p= F S = G S = mg S =ρShg S =ρgh。因为甲、乙边长之比为 1∶3,即 h 甲∶h 乙=1∶3,则它们压强之比为 1∶ 3。 11.D 12.D 13.A 14.D 15.D 16.D 17.B 点拨:由图像可知,ρ 甲= m甲 V甲 = 8g 1cm3=8g/cm3,ρ 乙= m乙 V乙 = 4g 4cm3=1g/cm3,p 甲= ρ 甲 gh,p 乙=ρ 乙 gh,则p甲 p乙 = ρ甲gh ρ乙gh= 8g/cm3 1g/cm3=8∶1。 18.如图所示。 19.并排快速前进的两艘龙舟之间距离不能太近,否则容易发生碰撞,其原因是龙舟之 间水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在外部大的压强作用下,容易导致龙舟相撞。 20.(1)压力作用面的形变程度 (2)(a)、(b) (3)不能 这两种情况下虽然压力相同,但压力作用面的软硬程度不同,而受力面积相 同 (4)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或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21.(1)小 相平 (2)深度 (3)大 大 (4)不变 相等 22.(1)BCA (2)尽量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干净 (3)不能 23.(1)水对铁桶底的压强 p=ρ 水 gh=1.0×103 kg/m3×10N/kg×0.15m=1.5×103 Pa; (2)铁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F=pS=1.5×103 Pa×100×10-4m2=15N; (3)铁桶对水平台面的总压力 F=G 水+G 桶=mg+G 桶=8kg×10N/kg+20N=100N,所 以水平台面受到铁桶的压强 p= F S = 100N 100×10-4m2=1×104Pa。 [来%源#:*中^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