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课堂同步单元检测训练:综合测试(一) 、选择题[每小颗只有个选项确,每小颗3分,共15小,合计45分) 1.(3分)下列关于力,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D.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分析】(1)物体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必定也是施力物体 (3)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解答】解 A.D、有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比如磁铁吸引铁钉。故A、D不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故B正确 C.生活中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C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短短的几个字里包含的很多信息,要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2.(3分)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作用,速度逐渐减慢 C.苹果受重力作用加速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3.(3分)如图所示,我们用双桨在水中划船时,为了使船头向右转,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划水() 左桨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 C.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 D.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据此逐一分析各个选项,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
八年级下学期课堂同步单元检测训练:综合测试(一) 一、选择题[每小颗只有个选项确,每小颗 3 分,共 15 小,合计 45 分) 1.(3 分)下列关于力,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D.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分析】(1)物体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必定也是施力物体; (3)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解答】解: A.D、有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比如磁铁吸引铁钉。.故 A、D 不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故 B 正确; C.生活中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 C 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短短的几个字里包含的很多信息,要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2.(3 分)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作用,速度逐渐减慢 C.苹果受重力作用加速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 A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 B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 C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 D 属于力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3.(3 分)如图所示,我们用双桨在水中划船时,为了使船头向右转,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划水( )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 C.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 D.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据此逐一分析各个选项,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向前运动, 不符合题意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向后运动, 不符合题意: C、左桨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左边向后运动,使船 向左旋转:右桨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右边向前运 动。不符合题意: D、右桨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右边向后运动;左桨 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左边向前运动,使船向右旋 转。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了解与掌握,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有点难度。 4.(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B.弦对箭的推力 C.熊猫对竹子的拉力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 【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两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两物体间才会有 弹力作用 【解答】解:A、跳板在人的压力作用下弯曲,发生形变,会产生弹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拉弓射箭时,弓发生形变,会产生弹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C、熊猫拉竹子,竹子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作用:压力、支持力、拉力的实质都是弹力,所以熊猫对 竹子的拉力也属于弹力,不符合题意: 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并没有接触,不是弹力,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是否有弹力产生,看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并且两物体是否直接接触是判断弹力有无 的关键。 5.(3分)如图所示是水平仪,若放置于某桌面上时,重垂偏离B点右边,则该桌面() A.左面高,右面低B.右面高,左面低 C.左面与右面高低一样D.无法判断 【分析】水平仪的制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解:由于重垂偏离B点右边,所以桌面是左面高、右面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方向以及应用,重锤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6.(3分)cτ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 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5000N、4000N、300N、20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 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 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向前运动, 不符合题意;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向后运动, 不符合题意; C、左桨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左边向后运动,使船 向左旋转;右桨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右边向前运 动。不符合题意; D、右桨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右边向后运动;左桨 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左边向前运动,使船向右旋 转。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了解与掌握,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有点难度。 4.(3 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弦对箭的推力 C.熊猫对竹子的拉力 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 【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两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两物体间才会有 弹力作用。 【解答】解:A、跳板在人的压力作用下弯曲,发生形变,会产生弹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拉弓射箭时,弓发生形变,会产生弹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C、熊猫拉竹子,竹子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作用;压力、支持力、拉力的实质都是弹力,所以熊猫对 竹子的拉力也属于弹力,不符合题意; 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并没有接触,不是弹力,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是否有弹力产生,看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并且两物体是否直接接触是判断弹力有无 的关键。 5.(3 分)如图所示是水平仪,若放置于某桌面上时,重垂偏离 B 点右边,则该桌面( ) A.左面高,右面低 B.右面高,左面低 C.左面与右面高低一样 D.无法判断 【分析】水平仪的制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解:由于重垂偏离 B 点右边,所以桌面是左面高、右面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方向以及应用,重锤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6.(3 分)CCTV 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 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 5000N、4000N、3000N、200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 O 为几何中心,AB、CD 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 过 O 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左 前 轮 左后轮一 右后轮 D A.AOC区域上B.BoC区域上C.B0D区域上D.AOD区域上 【分析】重力的作用点应该作用在物体的重心,对于不均匀的物体来讲,它的重力较难确定,此题中要根 据四只轮子对地磅的压力来进行分析,哪一侧压力较小,则车上再放的重物的重收应落在相应的区域 【解答】解:先进行前后比较: 两前轮的压力:5000N+4000N=9000N>两后轮的压力:3000N+2000N=5000N:则物体应放在后半部 再进行左右比较 两左轮的压力:5000N+3000N=8000N>两右轮的压力:4000N+2000N=600N:则物体应放在右半部。 综上所述,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右后部, 即BoD区域上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割思想,将车的前后、左在分别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哪一侧的压力小, 则物体的重心应落在哪一侧。 7.(3分)关于运动和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分析】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受到平衡力作用:物体做变速 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力不平衡,所受合力不为零。 【解答】解: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如果运动方向也不变,则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所受合力为零),如果物体运 动方向发生变化,则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确 D、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如果是非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3分)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投放物资时,总是需要提前投放,这是利用了物资的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将一摞棋子中下方的某个棋子击飞,这个飞出的棋子没有惯性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
A.AOC 区域上 B.BOC 区域上 C.BOD 区域上 D.AOD 区域上 【分析】重力的作用点应该作用在物体的重心,对于不均匀的物体来讲,它的重力较难确定,此题中要根 据四只轮子对地磅的压力来进行分析,哪一侧压力较小,则车上再放的重物的重收应落在相应的区域。 【解答】解:先进行前后比较: 两前轮的压力:5000N+4000N=9000N>两后轮的压力:3000N+2000N=5000N;则物体应放在后半部。 再进行左右比较: 两左轮的压力:5000N+3000N=8000N>两右轮的压力:4000N+2000N=6000N;则物体应放在右半部。 综上所述,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通过 O 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右后部, 即 BOD 区域上。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割思想,将车的前后、左在分别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哪一侧的压力小, 则物体的重心应落在哪一侧。 7.(3 分)关于运动和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分析】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受到平衡力作用;物体做变速 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力不平衡,所受合力不为零。 【解答】解: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如果运动方向也不变,则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所受合力为零),如果物体运 动方向发生变化,则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故 B 错误;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 C 正确; D、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如果是非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3 分)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投放物资时,总是需要提前投放,这是利用了物资的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将一摞棋子中下方的某个棋子击飞,这个飞出的棋子没有惯性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解: A、物资被投出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和飞机相同的速度,还将会继续向东飞行,因此需要提前投放,是 利用了物资的惯性,故A正确: B、子弹离开枪口时,仍能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 B错误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它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将一摞棋子中最下方的一个击飞,这个飞出的棋子也具有惯性,因为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需要把握惯性式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自身 的性质,不是外界赋予它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9.(3分)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分析】(1)根据机械能的转化可知: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 髙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 (2)小车在滑行中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远 (3)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 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它将会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 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答】解: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是通过控制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 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小车滑行的距离越短,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 意 故选:D 【点评】由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在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让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时,需保证 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所以才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它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0.(3分)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水下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小球(m1>m2),随车一起沿水 平方向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解: A、物资被投出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和飞机相同的速度,还将会继续向东飞行,因此需要提前投放,是 利用了物资的惯性,故 A 正确; B、子弹离开枪口时,仍能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 B 错误;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它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故 C 错误; D、将一摞棋子中最下方的一个击飞,这个飞出的棋子也具有惯性,因为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需要把握惯性式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自身 的性质,不是外界赋予它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9.(3 分)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分析】(1)根据机械能的转化可知: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 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 (2)小车在滑行中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远; (3)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 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它将会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 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答】解: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是通过控制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 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小车滑行的距离越短,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 意。 故选:D。 【点评】由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在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让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时,需保证 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所以才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它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0.(3 分)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水下小车上,有质量为 m1、m2 的小球(m1>m2),随车一起沿水 平方向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因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确定是否相碰 【分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 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 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B 【点评】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做惯性,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会用惯性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11.(3分)物理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 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 【分析】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做 出判断。 【解答】解: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相同,方向却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错误: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 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知道一对平衡力间的关系、应用平衡条件、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即可正确解题 12.(3分)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上和f下”那么它们 的关系是() A.f上向上,f下向下,且f上=f下 B.f向下,f;向上,且f上>f下 C.f上向上,f;向上,且f上=f下 D.f上向上,fr向下,且f上>f下 【分析】(1)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它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解答】解:(1)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时,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因为匀速fε=G (2)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滑下时,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因为匀速f=G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应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3分)如图所示,三位同学用同一组器材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用力进行了下面三项操作:甲同学 拉木块A在长木板B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A和B上加速运动;丙同学拉B,使AB一起匀速运动,三位同 学的操作中A和B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不一定相碰 D.因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确定是否相碰 【分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 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 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B。 【点评】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做惯性,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会用惯性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11.(3 分)物理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 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 【分析】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做 出判断。 【解答】解: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相同,方向却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B 错误; 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C 错误;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 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知道一对平衡力间的关系、应用平衡条件、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即可正确解题。 12.(3 分)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 f 上和 f 下”那么它们 的关系是( ) A.f 上向上,f 下向下,且 f 上=f 下 B.f 上向下,f 下向上,且 f 上>f 下 C.f 上向上,f 下向上,且 f 上=f 下 D.f 上向上,f 下向下,且 f 上>f 下 【分析】(1)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它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解答】解:(1)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时,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因为匀速 f 上=G; (2)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滑下时,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因为匀速 f 下=G。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应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3 分)如图所示,三位同学用同一组器材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用力进行了下面三项操作:甲同学 拉木块 A 在长木板 B 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 A 和 B 上加速运动;丙同学拉 B,使 AB 一起匀速运动,三位同 学的操作中 A 和 B 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f 甲、f 乙、f 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0 C.f甲=f两<fzD.f甲<f乙、f两不确定 【分析】抓住三种条件下A与B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就可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另 外还有考虑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发生相对运动。 【解答】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即: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积 无关 根据题干信息:甲同学拉木块A在长木板B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A在B上加速运动:都是物体A与物体 B发生了相对运动,产生了滑动摩擦;而在两种情况下,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未变,故摩擦力不变 即摩擦力相等:即f甲=f乙 当丙同学拉B,使AB一起匀速运动时,物体A与物体B相对静止,即A与B未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 运动的趋势,故它们之间没有摩擦力的存在,即摩擦力等于零;f两=0: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査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根据题目中提供的运动状态可分析摩擦力的 大小 14.(3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直线行驶,紧急刹车时,轮胎在水泥地面上留下了黑色的刹车痕,下列 关于刹车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轮刹车痕的颜色较深 B.后轮刹车痕的颜色较深 C.前轮和后轮刹车痕的颜色一样深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根据惯性分析可知,紧急刹车时车轮前进速度突然降低,此时车的重心前移,使前轮对地面的压 力増大,再根据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得出摩擦力大小的变化可做出解答。 【解答】解:紧急刹车时车轮前进速度突然降低,此时车会继续向前滑行,车内的人和物也会前倾,车的 整体重心前移,使前轮对地面的压力增大,于是前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变大。 而轮胎在水泥地面上留下了黑色的刹车痕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形成的,故前轮的刹车痕颜色较深 故选:A 【点评】能正确分析紧急刹车时车的重心变化,使前轮受到的压力变大,是解答的突破口,要求我们将物 理知识相互联系,并与实例相结合。 15.(3分)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 A.脚踏表面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D.车轮设计为圆形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 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 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解:A、脚踏表面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増大摩擦力。故A正确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増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A.f 甲=f 乙=f 丙 B.f 甲=f 乙、f 丙=0 C.f 甲=f 丙<f 乙 D.f 甲<f 乙、f 丙不确定 【分析】抓住三种条件下 A 与 B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就可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另 外还有考虑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发生相对运动。 【解答】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即: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积 无关; 根据题干信息:甲同学拉木块 A 在长木板 B 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 A 在 B 上加速运动;都是物体 A 与物体 B 发生了相对运动,产生了滑动摩擦;而在两种情况下,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未变,故摩擦力不变 即摩擦力相等;即 f 甲=f 乙; 当丙同学拉 B,使 AB 一起匀速运动时,物体 A 与物体 B 相对静止,即 A 与 B 未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 运动的趋势,故它们之间没有摩擦力的存在,即摩擦力等于零;f 丙=0;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根据题目中提供的运动状态可分析摩擦力的 大小。 14.(3 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直线行驶,紧急刹车时,轮胎在水泥地面上留下了黑色的刹车痕,下列 关于刹车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轮刹车痕的颜色较深 B.后轮刹车痕的颜色较深 C.前轮和后轮刹车痕的颜色一样深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根据惯性分析可知,紧急刹车时车轮前进速度突然降低,此时车的重心前移,使前轮对地面的压 力增大,再根据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得出摩擦力大小的变化可做出解答。 【解答】解:紧急刹车时车轮前进速度突然降低,此时车会继续向前滑行,车内的人和物也会前倾,车的 整体重心前移,使前轮对地面的压力增大,于是前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变大。 而轮胎在水泥地面上留下了黑色的刹车痕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形成的,故前轮的刹车痕颜色较深。 故选:A。 【点评】能正确分析紧急刹车时车的重心变化,使前轮受到的压力变大,是解答的突破口,要求我们将物 理知识相互联系,并与实例相结合。 15.(3 分)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脚踏表面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D.车轮设计为圆形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 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 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解:A、脚踏表面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A 正确;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B 错误; 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 C 正确;
D、车轮设计为圆形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査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増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 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二、非选择题[合计55分) 16.(6分)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 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_(a)和图(b)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a)和图(c)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a)和图(d)。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同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1)(a)(b)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2)(a)(c)在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a)(d)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答案为:(1)(a)(b)。 (2)(a)(c)。 (3)(a)(d)。 【点评】(1)掌握力的三要素 (2)力的三要素同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钢条形变大小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17.(2分)如图所示,甲推了一下乙,结果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这一事实所包含的物理 知识如下: (1)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_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_。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1)小华用力推了小明一下,小华对小明施加了力,同时小明也对小华施加了力,结果两人 都向相反方向滑出,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小明本来是静止的,被小华推了一下后,运动了,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答案为:(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点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惯性是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 8.(6分)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作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D、车轮设计为圆形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 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二、非选择题[合计 55 分) 16.(6 分)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 所示的形变,如果 F1=F3=F4>F2,那么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 (a) 和图 (b) ;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 (a) 和图 (c) ;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 (a) 和图 (d) 。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同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1)(a)(b)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2)(a)(c)在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a)(d)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答案为:(1)(a)(b)。 (2)(a)(c)。 (3)(a)(d)。 【点评】(1)掌握力的三要素。 (2)力的三要素同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钢条形变大小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17.(2 分)如图所示,甲推了一下乙,结果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这一事实所包含的物理 知识如下: (1)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1)小华用力推了小明一下,小华对小明施加了力,同时小明也对小华施加了力,结果两人 都向相反方向滑出,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小明本来是静止的,被小华推了一下后,运动了,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答案为:(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点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惯性是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 18.(6 分)如图所示,一个重为 5N 的物体 A 静止在斜面上,作出物体 A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分析】物体受重力作用点(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在重力的方向画一带 箭头的线段,表示出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解答】解:过物体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G=5N,如图所示: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条带箭头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所以要先正确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再根据力的示意图的要求作出力的示意图 19.(6分)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李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 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kg (1)如图1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填入表中空格处,这个数值应填2N.请你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图2中做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 次数 质量m/kg .30.4 重力G/N 3 (2)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你认为在太空站工作时,用同样的器材不能(选 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 【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指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弹簧测力计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的读数,然后读数。 先规定标度,利用数学描点法描出重力跟质量的对应点,然后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 (2)重力跟质量的图象是正比函数图象,可以判断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太空中物体不再受到重力作用,所以不能进行此实验。 【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大格代表1N,一个小格代表02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N。 纵坐标一个格为1N,横坐标一个格为0.1kg,描出(0.1,1)(0.2,2)(0.3,3)(0.4,4)各点,然后用平 滑的线连接起来。如下图:
【分析】物体受重力作用点(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在重力的方向画一带 箭头的线段,表示出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解答】解:过物体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 G 表示,G=5N,如图所示: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条带箭头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所以要先正确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再根据力的示意图的要求作出力的示意图。 19.(6 分)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李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 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如图 1 是他第 2 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0.2 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填入表中空格处,这个数值应填 2 N.请你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图 2 中做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 次数 1 2 3 4 质量 m/kg 0.1 0.2 0.3 0.4 重力 G/N 1 2 3 4 (2)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 正比 ,你认为在太空站工作时,用同样的器材 不能 (选 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 【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指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弹簧测力计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的读数,然后读数。 先规定标度,利用数学描点法描出重力跟质量的对应点,然后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 (2)重力跟质量的图象是正比函数图象,可以判断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太空中物体不再受到重力作用,所以不能进行此实验。 【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大格代表 1N,一个小格代表 0.2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2N。 纵坐标一个格为 1N,横坐标一个格为 0.1kg,描出(0.1,1)(0.2,2)(0.3,3)(0.4,4)各点,然后用平 滑的线连接起来。如下图:
GNA 4321 0.10.20.304 (2)由图象知,重力随质量的变化图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故物体的重力跟物体质量成正比; 任何物体在太空中不再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不能进行此实验。 故答案为:(1)0.2:2:如上图:(2)正比:不能 【点评】本题研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考查测力计读数、描点法作图、数据分析等知识。 20.(5分)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2_cm.拉力为6N时,弹簧长度比原长长了3cm,弹簧发生了弹性形 (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4N (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_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分析】认真读图象,当不加拉力时弹簧的长度就是其原长:用6N时对应的长度减去原长,就是弹簧的伸 长量,因为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具有弹性势能:当图象呈线性变化时,就说明两个量是成正比的 【解答】解:(1)读图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这就是它的原长,拉力为6N时,弹簧长 度是5cm,弹簧长度比原长长了3cm,此时因为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4N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拉力不大于6N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与拉力的变化图线呈线性变化,说明弹簧 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故答案为:(1)2:3;弹性: (2)4;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点评】阅读图象是本题解答的重要手段,搞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读出关键的数据再进行针对性的分 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1.(8分)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 (1)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小明在线的两端挂上砝码,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左右盘内放的砝码数量 不等时,则小车会向拉力较大(选填“大”或“小)的方向加速运动,只有当两盘内所放砝码数量相等 时,即小车受到向左和向右的拉力相等时,小车才会保持静止,这两个现象说明平衡的两个力要满足 ①大小相等_:②_方向相反 (3)当小车平衡时,小明用手将小车紧贴桌面顺时针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不能(填“能”或“不能”) 平衡,观察到小车会逆时针转动(选填“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恢复到原来位置处于静止状态, 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2)由图象知,重力随质量的变化图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故物体的重力跟物体质量成正比; 任何物体在太空中不再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不能进行此实验。 故答案为:(1)0.2;2;如上图;(2)正比;不能。 【点评】本题研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考查测力计读数、描点法作图、数据分析等知识。 20.(5 分)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 2 cm.拉力为 6N 时,弹簧长度比原长长了 3 cm,弹簧发生了 弹性 形 变 (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 4cm 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4 N。 (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 【分析】认真读图象,当不加拉力时弹簧的长度就是其原长;用 6N 时对应的长度减去原长,就是弹簧的伸 长量,因为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具有弹性势能;当图象呈线性变化时,就说明两个量是成正比的。 【解答】解:(1)读图可知,当拉力为 0 时,弹簧的长度为 2cm,这就是它的原长,拉力为 6N 时,弹簧长 度是 5cm,弹簧长度比原长长了 3cm,此时因为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 4cm 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4N;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拉力不大于 6N 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与拉力的变化图线呈线性变化,说明弹簧 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故答案为:(1)2;3;弹性; (2)4;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点评】阅读图象是本题解答的重要手段,搞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读出关键的数据再进行针对性的分 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1.(8 分)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小明在线的两端挂上砝码,并通过调整 钩码个数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左右盘内放的砝码数量 不等时,则小车会向拉力较 大 (选填“大”或“小”)的方向加速运动,只有当两盘内所放砝码数量相等 时,即小车受到向左和向右的拉力相等时,小车才会保持静止,这两个现象说明平衡的两个力要满足: ① 大小相等 ;② 方向相反 (3)当小车平衡时,小明用手将小车紧贴桌面顺时针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 不能 (填“能”或“不能”) 平衡,观察到小车会 逆时针转动 (选填“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恢复到原来位置处于静止状态, 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分析】(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表明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实验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3)根据二力的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分析答题 【解答】解: (1)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小车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 (2)实验中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左右盘内放的砝码数量不等时,则小车会运动,且 沿拉力较大的一方加速运动 只有当小车受到向左和向右的拉力相等时,小车才会保持静止,说明的平衡的两个力要满足:两个力的大 小相等且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3)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车不能平衡,小车会发生逆时针转动, 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故答案为:(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钩码个数:大: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不能:逆时针转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点评】解决此类实验的关键是探究力的大小关系、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保证它们作用在同一物 体上。 22.(12分)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时,让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 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_有关_(选填“有关“或“无关”),比较_乙 丙_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华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 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 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没有控制压力不变,乙图中测力计的示数 是35N时,小木块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上的砝码受到的摩擦力是0N.当拉力增大到46N时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3.5N。 (3)小华顺利完成甲、乙两次实验后,在进行图丙所示的实验时,由于所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较小,发现 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时仍没拉动木块,为了用现有的器材顺利完成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将丙中木块 上的砝码取下,测出滑动摩擦力,和甲进行比较:;小华若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 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际摩擦力。 (4)下列现象中应用了从图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_B_(选填字母) 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分析】(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表明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实验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3)根据二力的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分析答题。 【解答】解: (1)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小车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 (2)实验中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左右盘内放的砝码数量不等时,则小车会运动,且 沿拉力较大的一方加速运动; 只有当小车受到向左和向右的拉力相等时,小车才会保持静止,说明的平衡的两个力要满足:两个力的大 小相等且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3)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车不能平衡,小车会发生逆时针转动, 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故答案为:(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钩码个数;大;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不能;逆时针转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点评】解决此类实验的关键是探究力的大小关系、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保证它们作用在同一物 体上。 22.(12 分)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时,让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方向做 匀速直线 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原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 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 有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比较 乙 、 丙 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华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 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 认为他的结论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乙图中测力计的示数 是 3.5N 时,小木块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上的砝码受到的摩擦力是 0 N.当拉力增大到 4.6N 时,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3.5 N。 (3)小华顺利完成甲、乙两次实验后,在进行图丙所示的实验时,由于所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较小,发现 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时仍没拉动木块,为了用现有的器材顺利完成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 将丙中木块 上的砝码取下,测出滑动摩擦力,和甲进行比较 ;小华若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 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际摩擦力。 (4)下列现象中应用了从图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 B (选填字母) 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