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昌学院:《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大小:117.5KB,文档页数:37,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前言 、课程的性质 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 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民 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二、课程的任务 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 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 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髙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 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比较 分析等方法,并适当安排观摩审判和模拟审判。教学中采取多媒体教学,并辅以 网络教学,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教学学时为48学时,3个学分,其中课堂讲授38学时,实践性 教学环节10学时,占教学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另有教师课外辅导答疑(含网上 辅导答疑)不计入教学总学时之内。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1)观摩审判2学时;(2)模拟审判4学时 (3)案例讨论4学时(2次);(4)在案例教学室阅读案卷(不计入教学总时 数之内);(5)在校内律师事务所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不计入教学 总时数之内)。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民事诉讼法学》编委会组编髙等学校法学教材《民事诉讼法学》, 中国民主法制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2月版; 2.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 版 3.张居盛主编《实用法律案例评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第一版 4.林准主编《民事诉讼案例选编》,法律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5.《民事诉讼法教学法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 一、课程的性质 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 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民 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二、课程的任务 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 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 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 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比较 分析等方法,并适当安排观摩审判和模拟审判。教学中采取多媒体教学,并辅以 网络教学,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教学学时为 48 学时,3 个学分,其中课堂讲授 38 学时,实践性 教学环节 10 学时,占教学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另有教师课外辅导答疑(含网上 辅导答疑)不计入教学总学时之内。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1)观摩审判 2 学时;(2)模拟审判 4 学时; (3)案例讨论 4 学时(2 次);(4)在案例教学室阅读案卷(不计入教学总时 数之内);(5)在校内律师事务所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不计入教学 总时数之内)。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民事诉讼法学》编委会组编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民事诉讼法学》, 中国民主法制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版; 2.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第 一版; 3.张居盛主编《实用法律案例评析》,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11 月 第一版; 4.林准主编《民事诉讼案例选编》,法律出版社 1996 年 5 月第一版; 5.《民事诉讼法教学法规》,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 1 月版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地位 和作用;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立法根据和具体适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研 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 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在诉讼中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充分认识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确进行 民事诉讼。了解诉和诉权的理论,掌握诉的种类 本章重点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 和消灭的原因,诉的种类 本章难点 诉的基本理论 本章计划讲授5学时 第一节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 二、民事诉讼的概念 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 四、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 五、民事诉讼的程序体系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 四、我国的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地位 和作用;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立法根据和具体适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研 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 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在诉讼中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充分认识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确进行 民事诉讼。了解诉和诉权的理论,掌握诉的种类。 本章重点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 和消灭的原因,诉的种类。 本章难点 诉的基本理论 本章计划讲授 5 学时。 第一节 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 二、民事诉讼的概念 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 四、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 五、民事诉讼的程序体系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 四、我国的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 一、民事诉讼法学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二)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方法 (三)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联系的方法 (四)比较分析的方法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 (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和学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学科体系构建日趋完善和成熟阶段 五、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方向和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向 (二)当前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说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点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不同流派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四、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五节诉权和诉 诉权 (一)诉权概念 (二)诉权的价值 (三)诉权的双重含义 、民事诉讼中的诉 (一)诉的定义和特征 (二)诉的双重含义 (三)诉的要素 (四)、诉的种类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 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二)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方法 (三)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联系的方法 (四)比较分析的方法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 (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和学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学科体系构建日趋完善和成熟阶段 五、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方向和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向 (二)当前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点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不同流派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四、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五节 诉权和诉 一、诉权 (一)诉权概念 (二)诉权的价值 (三)诉权的双重含义 二、民事诉讼中的诉 (一)诉的定义和特征 (二)诉的双重含义 (三)诉的要素 (四)、诉的种类

(五)、诉的合并与分离 三、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一)反诉的概念 (二)关于反诉的特征 (二)、反诉的分类 (三)、反诉的要件 (四)、反诉的提起和审理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基本制度的区别:了解确立基本原 则的依据和基本原则的种类:掌握各项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具体内容:正确适用基本原则 和基本制度的法律规定 本章重点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 本章难点 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本章计划讲授3学时。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说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特征和立法情况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三、确立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依据 四、贯彻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种类 一、依据宪法,参照人民法院组织法有关规定确立的原则 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二)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三)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 (四)辩论原则 (五)处分原则 (六)支持起诉原则 (七)人民调解原则 第三节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五)、诉的合并与分离 三、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一)反诉的概念 (二)关于反诉的特征 (二)、反诉的分类 (三)、反诉的要件 (四)、反诉的提起和审理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基本制度的区别;了解确立基本原 则的依据和基本原则的种类;掌握各项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具体内容;正确适用基本原则 和基本制度的法律规定。 本章重点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 本章难点 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本章计划讲授 3 学时。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特征和立法情况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三、确立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依据 四、贯彻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种类 一、依据宪法,参照人民法院组织法有关规定确立的原则 二、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二)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三)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 (四)辩论原则 (五)处分原则 (六)支持起诉原则 (七)人民调解原则 第三节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概说 、合议制度 、回避制度 四、公开审判制度 五、两审终审制度 第三章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以及处理法院主管与其他机关、社会组织主管相互关 系的原则和具体方式:明确法院管辖与法院主管的关系、确定管辖的原则以及管辖的种类和 分类;掌握各种管辖的具体内容,正确适用管辖的法律规定 本章重点、难点 法院主管与其他机构、社会组织主管的关系,特殊地域管辖的具体规定,管辖权异议的条件 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民事案件的主管 、民事案件主管的概念和意义 、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 三、法院主管与其他机构、社会组织主管的关系 四、法院内部的主管关系 第二节民事案件管辖概说 民事案件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二、民事案件管辖与主管的关系 三、划分法院之间管辖民事案件范围的原则 四、民事案件管辖的分类和种类 五、管辖恒定 第三节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的概念和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 二、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三)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四节地域管辖

一、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概说 二、合议制度 三、回避制度 四、公开审判制度 五、两审终审制度 第三章 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以及处理法院主管与其他机关、社会组织主管相互关 系的原则和具体方式;明确法院管辖与法院主管的关系、确定管辖的原则以及管辖的种类和 分类;掌握各种管辖的具体内容,正确适用管辖的法律规定。 本章重点、难点 法院主管与其他机构、社会组织主管的关系,特殊地域管辖的具体规定,管辖权异议的条件。 本章计划讲授 4 学时,讨论 2 学时。 第一节 民事案件的主管 一、民事案件主管的概念和意义 二、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 三、法院主管与其他机构、社会组织主管的关系 四、法院内部的主管关系 第二节 民事案件管辖概说 一、民事案件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二、民事案件管辖与主管的关系 三、划分法院之间管辖民事案件范围的原则 四、民事案件管辖的分类和种类 五、管辖恒定 第三节 级别管辖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和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 二、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三)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四节 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的概念和种类 、一般地域管辖 (一)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 (二)一般地域管辖的例外规定 三、特殊地域管辖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管辖 三)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 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五)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六)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 者车辆船舶最先到 七)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 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八)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 管辖 (九)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 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 人民法院管辖 五、共同管辖 六、协议管辖 第五节裁定管辖 移送管辖 指定管辖 、管辖权的转移 (一)下级向上级转移 (二)上级向下级转移 第六节管辖权异议 、管辖权异议的概念 、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条件

一、地域管辖的概念和种类 二、一般地域管辖 (一)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 (二)一般地域管辖的例外规定 三、特殊地域管辖 (一)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管辖 (三)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 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五)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六)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 者车辆船舶最先到 (七)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 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八)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 管辖 (九)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 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 人民法院管辖 五、共同管辖 六、协议管辖 第五节 裁定管辖 一、移送管辖 二、指定管辖 三、管辖权的转移 (一)下级向上级转移 (二)上级向下级转移 第六节 管辖权异议 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 二、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条件

三、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 四、当事人对移送管辖的裁定的异议权 第四章民事诉讼参加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当事人含义、特征和类型:了解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明确 正当当事人的确定标准:;了解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具体内容;掌握当事人更换和诉 讼承担的具体规定。 了解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和两者的区别:掌 握第三人诉讼的特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特征以及两者的 区别:了解代表人诉讼的特点和两种诉讼代表人进行诉讼的具体规定。 了解诉讼代理制度的本质和作用:掌握诉讼代理人的特点和不同种类诉讼代理人的区别;正 确适用诉讼代理的法律规定 本章重点、难点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事人更换和诉讼承担的具体规定,必要共同诉讼的 特征,第三人诉讼的特点 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案例讨论2学时。 第一节当事人 、当事人的概念和意义 )当事人的概念 (二)对有关当事人概念的既往学说的回顾与评价 (三)程序当事人的意义 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一)诉讼权利能力的概念 (二)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 (三)诉讼行为能力的概念 (四)诉讼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二)当事人的诉讼义务 四、当事人的更换和诉讼承担 (一)当事人的更换的概念 二)更换当事人的意义

三、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 四、当事人对移送管辖的裁定的异议权 第四章 民事诉讼参加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当事人含义、特征和类型;了解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明确 正当当事人的确定标准;了解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具体内容;掌握当事人更换和诉 讼承担的具体规定。 了解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和两者的区别;掌 握第三人诉讼的特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特征以及两者的 区别;了解代表人诉讼的特点和两种诉讼代表人进行诉讼的具体规定。 了解诉讼代理制度的本质和作用;掌握诉讼代理人的特点和不同种类诉讼代理人的区别;正 确适用诉讼代理的法律规定。 本章重点、难点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事人更换和诉讼承担的具体规定,必要共同诉讼的 特征,第三人诉讼的特点。 本章计划讲授 4 学时,案例讨论 2 学时。 第一节 当事人 一、当事人的概念和意义 (一)当事人的概念 (二)对有关当事人概念的既往学说的回顾与评价 (三)程序当事人的意义 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一)诉讼权利能力的概念 (二)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 (三)诉讼行为能力的概念 (四)诉讼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二)当事人的诉讼义务 四、当事人的更换和诉讼承担 (一)当事人的更换的概念 (二)更换当事人的意义

(三)更换当事人应当注意的问题 (四)诉讼承担的含义 (五)诉讼承担的事由 (六)诉讼承担的法律后果 第二节共同诉讼人 共同诉讼制度概说 (一)共同诉讼的概念和学理分类 (二)共同诉讼制度的沿革 (三)共同诉讼制度的意义 (四)共同诉讼的特点 (五)共同诉讼的种类 、必要共同诉讼人 (一)必要共同诉讼的概念和分类 (二)我国必要共同诉讼的几种情形 (三)必要共同诉讼人的追加 (四)必要共同诉讼人的相互独立性和牵连性 三、普通共同诉讼人 (一)普通共同诉讼的概念 (二)普通共同诉讼的适用条件 (三)普通共同诉讼人的相互独立性和牵连性 第三节第三人诉讼 第三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人诉讼的概念 (二)第三人诉讼的分类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一)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概念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 (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一)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概念 (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四)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 (五)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特别适用 (六)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代表人诉讼

(三)更换当事人应当注意的问题 (四)诉讼承担的含义 (五)诉讼承担的事由 (六)诉讼承担的法律后果 第二节 共同诉讼人 一、共同诉讼制度概说 (一)共同诉讼的概念和学理分类 (二)共同诉讼制度的沿革 (三)共同诉讼制度的意义 (四)共同诉讼的特点 (五)共同诉讼的种类 二、必要共同诉讼人 (一)必要共同诉讼的概念和分类 (二)我国必要共同诉讼的几种情形 (三)必要共同诉讼人的追加 (四)必要共同诉讼人的相互独立性和牵连性 三、普通共同诉讼人 (一)普通共同诉讼的概念 (二)普通共同诉讼的适用条件 (三)普通共同诉讼人的相互独立性和牵连性 第三节 第三人诉讼 一、第三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 (一)第三人诉讼的概念 (二)第三人诉讼的分类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一)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概念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 (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一)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概念 (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四)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 (五)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特别适用 (六)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 代表人诉讼

代表人诉讼制度概说 (一)代表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 (二)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意义 、代表人诉讼的提起与受理 (一)代表人诉讼的提起 (二)代表人诉讼的受理 三、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一)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四、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范围和扩张 一)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范围 (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扩张 五、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外国群体诉讼制度的比较 )与外国群体诉讼制度的相同点 (二)与外国群体诉讼制度的区别 第五节民事诉讼代理人 民事诉讼代理制度概说 (一)、诉讼代理制度的本质、内容和作用 (二)、诉讼代理人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三)、民事诉讼代理人与民事代理人、刑事辩护人的区别 、法定诉讼代理人 (一)、法定诉讼代理概说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三)、法定诉讼代理人与法定代表人的异同点 (四)、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 (五)、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 (六)、解决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诉讼代理责任的方 委托诉讼代理人 (一)、委托诉讼代理概说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和人数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 (四)、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变更、解除和消灭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概说 (一)代表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 (二)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意义 二、代表人诉讼的提起与受理 (一)代表人诉讼的提起 (二)代表人诉讼的受理 三、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一)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四、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范围和扩张 (一)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范围 (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扩张 五、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外国群体诉讼制度的比较 (一)与外国群体诉讼制度的相同点 (二)与外国群体诉讼制度的区别 第五节 民事诉讼代理人 一、民事诉讼代理制度概说 (一)、诉讼代理制度的本质、内容和作用 (二)、诉讼代理人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三)、民事诉讼代理人与民事代理人、刑事辩护人的区别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 (一)、法定诉讼代理概说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三)、法定诉讼代理人与法定代表人的异同点 (四)、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 (五)、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 (六)、解决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诉讼代理责任的方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 (一)、委托诉讼代理概说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和人数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 (四)、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变更、解除和消灭

第五章民事诉讼证据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作用、种类和分类;领会证据能力的含义和确定我国民 事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规则,掌握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理解证明对象,掌握法院对证据 的审查判断。 本章重点、难点 民事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规则,证明范围和证明对象,证据若干规定,法院审查判断证据 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案例讨论2学时。 第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概说 、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一)客观性 (二)关联性 (三)合法性 民事诉讼证据立法 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学理分类 (一)、本证与反证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二、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当事人陈述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笔录 (七)、视听资料 (八)、电子证据及其立法 第三节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证据能力 (一)证据能力的概念

第五章 民事诉讼证据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作用、种类和分类;领会证据能力的含义和确定我国民 事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规则,掌握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理解证明对象,掌握法院对证据 的审查判断。 本章重点、难点 民事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规则,证明范围和证明对象,证据若干规定,法院审查判断证据。 本章计划讲授 4 学时,案例讨论 2 学时。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概说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一)客观性 (二)关联性 (三)合法性 二、民事诉讼证据立法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一、学理分类 (一)、本证与反证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二、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当事人陈述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笔录 (七)、视听资料 (八)、电子证据及其立法 第三节 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一、证据能力 (一)证据能力的概念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7页,可试读13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