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产作业计划 第一节生产作业计划概述 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 企业生产计划确定后,为了便于组织执行,还需要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生产作业计 划是生产计划的的继续和具体化,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 1.落实生产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把企业生产计划的各项指标,具体地分配到各车间、工段、班组以至 每个工作地和工人,规定他们在月、旬、周、日以至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任务,并组织 实施,使生产计划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按品种、数量、质量、成本和期限完成企业生产 任务。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 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由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所组成。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之 就是要把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合理组织协调起来,用最少的投入获得 最大的产出。 3.实现均衡生产 均衡生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到有节奏的工作,按计划规定的品种、数量 质量和交货期的要求,均衡地出产产品。均衡生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有 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有利于有效利用生产资源,有利于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利于降 低成本提高效益。要实现均衡生产,就必须依靠生产作业计划来合理安排组织各个生产 环节的生产活动,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按计划规定的进度要求,全 面完成生产任务。 4.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而产品的质量和成 本都是在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作业计划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产品的 生产过程中,严格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努力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与 物化劳动的消耗,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基本要求 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实质是把生产计划层层分解,具体落 实。所以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应当详尽而又具体,才能起到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作用。 因而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达到下面一些基本要求 1.确保实现已确定的交货期 一般来讲,生产计划中规定的生产任务都有不同的交货期要求,为了保证按期交货, 需要生产作业计划中精心策划和安排,确定产品或零部件在各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产出时
第六章 生产作业计划 第一节 生产作业计划概述 一、 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 企业生产计划确定后,为了便于组织执行,还需要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生产作业计 划是生产计划的的继续和具体化,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 1. 落实生产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把企业生产计划的各项指标,具体地分配到各车间、工段、班组以至 每个工作地和工人,规定他们在月、旬、周、日以至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任务,并组织 实施,使生产计划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按品种、数量、质量、成本和期限完成企业生产 任务。 2.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 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由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所组成。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之一, 就是要把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合理组织协调起来,用最少的投入获得 最大的产出。 3. 实现均衡生产 均衡生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到有节奏的工作,按计划规定的品种、数量、 质量和交货期的要求,均衡地出产产品。均衡生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有 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有利于有效利用生产资源,有利于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利于降 低成本提高效益。要实现均衡生产,就必须依靠生产作业计划来合理安排组织各个生产 环节的生产活动,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按计划规定的进度要求,全 面完成生产任务。 4.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而产品的质量和成 本都是在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作业计划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产品的 生产过程中,严格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努力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与 物化劳动的消耗,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二、 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基本要求 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实质是把生产计划层层分解,具体落 实。所以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应当详尽而又具体,才能起到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作用。 因而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达到下面一些基本要求: 1. 确保实现已确定的交货期 一般来讲,生产计划中规定的生产任务都有不同的交货期要求,为了保证按期交货, 需要生产作业计划中精心策划和安排,确定产品或零部件在各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产出时 ( 1 )
间,尽可能满足所有任务的交货期限。如果因生产能力的限制或其它条件的制约不能保 证所有任务按期完成,也应使延期的损失最小。 2.减少作业人员和设备的等待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首先是使人员和设备能够满负荷工作,增加作业时间,减 少非作业时间,特别是等待时间。因此制生产作业计划要妥善地做好各生产环节的衔接 保证各工序连续作业,平行作业,缩短加工周期,减少时间损失 3.使作业加工对象的流程时间最短 流程时间是指作业加工对象如产品、零件或部件投入某个工艺阶段起始,直到被加 工为止的全部时间。在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合理的作业排序,可 以明显地缩短流程时间,给按期交货创造有利条件 4.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和停放时间 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成品产出为止,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末完工的所有毛 坯、零件、部件和产品的总称。在制品是生产流动资金的物化状态,在制品数量越多、 在车间仃放时间越长,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越慢,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同时还会增加搬 运作业量和在制品管理业务,占用场地。因此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必须考虑在制品的影响, 确定合理的占用量。 三、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内容 企业生产作业计划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制定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又称作业标准,是为了合理组织生产活动,在生产产品或零部件的数量和 生产期限方面规定的标准。有了标准的期和量,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组织生产活动才有 科学的依据。期量标准对组织均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将生产计划在空间上、时间上和计划单位上进一步细分,层层落实到车间、工段 班组、工序和每个人员。按照生产任务的要求具体规定做什么?谁去做?怎样做?什么 时间做?什么时间完成?通过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把全厂的生产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 紧密协调配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 3.作好生产作业准备 按照生产作业计划要求的时间和数量,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工艺装备, 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及产品图纸、工艺文件等准备好,准时地运送到生产现场,以保证 作业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4.进行设备和生产面积的负荷核算和平衡 为了使生产计划落到实处,还需要对各种设备的负荷状况进行具体的核算,使设备 加工能力能够满足生产任务的要求,当出现能力不足情况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 以解决,并注意加强对瓶颈环节及关键设备的控制
间,尽可能满足所有任务的交货期限。如果因生产能力的限制或其它条件的制约不能保 证所有任务按期完成,也应使延期的损失最小。 2. 减少作业人员和设备的等待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首先是使人员和设备能够满负荷工作,增加作业时间,减 少非作业时间,特别是等待时间。因此制生产作业计划要妥善地做好各生产环节的衔接, 保证各工序连续作业,平行作业,缩短加工周期,减少时间损失。 3. 使作业加工对象的流程时间最短 流程时间是指作业加工对象如产品、零件或部件投入某个工艺阶段起始,直到被加 工为止的全部时间。在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合理的作业排序,可 以明显地缩短流程时间,给按期交货创造有利条件。 4. 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和停放时间 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成品产出为止,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末完工的所有毛 坯、零件、部件和产品的总称。在制品是生产流动资金的物化状态,在制品数量越多、 在车间仃放时间越长,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越慢,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同时还会增加搬 运作业量和在制品管理业务,占用场地。因此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必须考虑在制品的影响, 确定合理的占用量。 三、 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内容 企业生产作业计划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 制定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又称作业标准,是为了合理组织生产活动,在生产产品或零部件的数量和 生产期限方面规定的标准。有了标准的期和量,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组织生产活动才有 科学的依据。期量标准对组织均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2.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将生产计划在空间上、时间上和计划单位上进一步细分,层层落实到车间、工段、 班组、工序和每个人员。按照生产任务的要求具体规定做什么?谁去做?怎样做?什么 时间做?什么时间完成?通过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把全厂的生产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 紧密协调配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 3. 作好生产作业准备 按照生产作业计划要求的时间和数量,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工艺装备, 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及产品图纸、工艺文件等准备好,准时地运送到生产现场,以保证 作业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4.进行设备和生产面积的负荷核算和平衡 为了使生产计划落到实处,还需要对各种设备的负荷状况进行具体的核算,使设备 加工能力能够满足生产任务的要求,当出现能力不足情况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 以解决,并注意加强对瓶颈环节及关键设备的控制。 ( 2 )
5.进行生产作业控制 产品生产过程,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主观和客观、技术和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实际运作过程和预定计划无论在时间、数量、质量和成本等方面都可能发生偏差。生产 作业控制就是要通过各种生产信息的反馈,检査和发现实际与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措施 予以纠正,使生产过程恢复正常状态。生产作业控制主要包括生产调度、进度控制和在 制品控制等。 四、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步骤 不同的生产类型及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和方法不完全相 同,但是编制的基本步骤是相同的。下面分述如下: 1收集信息资料,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提供依据 主要信息资料有: (1)生产任务方面的资料。主要有年度(季、月)生产计划、产品开发计划、订货合 同、厂外协作计划、厂内各车间和部门之间的协作计划等 (2)设计和工艺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图纸、整机装配系统图、 自制件及外协件明细表、工艺路线和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3)生产能力方面的资料。主要有厂房生产面积、设备数量及其完好率、设备停修 计划,分工种生产工人的数量及技术等级,各类产品分工种、零件、工序的工(台)时定 额及压缩系数 (4)生产准备方面的资料。主要有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工装器具等的供应及 库存情况。 (5)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6)上期计划的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资料。主要有品种、规格、数量、质量、配套完 成情况、在制品结存情况,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工人出勤率等。 (7).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 2确定计划单位 计划单位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下达生产任务所用所计算单位,它反映了生产作业 计划的详细程度及各级分工关系。一般常用的计划单位有产品、部件、零件组和零件 (1)产品计划单位。产品计划单位是以产品作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分配生产任务 的计算单位。它的特点是下达作业计划时,只统一规定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和计划 投入产品数、出产的产品数和相应的时间,不具体规定每个车间生产的零件品种、数量 和进度,而由车间根据产品零件分工明细表进行安排。这种计划单位的优点是计划工作 简单,便于管理,生产单位有较大的灵活性与主动性。缺点是生产周长,在制品占用量 大 (2)部件计划单位。部件计划单位是以部件作为分配生产任务的计算单位。编制生 产作业计划时,根据装配先后顺序来规定各部件的生产数量和投入出产时间。各个生产
5. 进行生产作业控制 产品生产过程,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主观和客观、技术和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实际运作过程和预定计划无论在时间、数量、质量和成本等方面都可能发生偏差。生产 作业控制就是要通过各种生产信息的反馈,检查和发现实际与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措施 予以纠正,使生产过程恢复正常状态。生产作业控制主要包括生产调度、进度控制和在 制品控制等。 四、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步骤 不同的生产类型及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和方法不完全相 同,但是编制的基本步骤是相同的。下面分述如下: 1.收集信息资料,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提供依据 主要信息资料有: (1). 生产任务方面的资料。主要有年度(季、月)生产计划、产品开发计划、订货合 同、厂外协作计划、厂内各车间和部门之间的协作计划等。 (2). 设计和工艺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图纸、整机装配系统图、 自制件及外协件明细表、工艺路线和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3). 生产能力方面的资料。主要有厂房生产面积、设备数量及其完好率、设备停修 计划,分工种生产工人的数量及技术等级,各类产品分工种、零件、工序的工(台)时定 额及压缩系数。 (4). 生产准备方面的资料。主要有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工装器具等的供应及 库存情况。 (5).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6).上期计划的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资料。主要有品种、规格、数量、质量、配套完 成情况、在制品结存情况,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工人出勤率等。 (7). 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 2.确定计划单位 计划单位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下达生产任务所用所计算单位,它反映了生产作业 计划的详细程度及各级分工关系。一般常用的计划单位有产品、部件、零件组和零件。 (1). 产品计划单位。产品计划单位是以产品作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分配生产任务 的计算单位。它的特点是下达作业计划时,只统一规定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和计划 投入产品数、出产的产品数和相应的时间,不具体规定每个车间生产的零件品种、数量 和进度,而由车间根据产品零件分工明细表进行安排。这种计划单位的优点是计划工作 简单,便于管理,生产单位有较大的灵活性与主动性。缺点是生产周长,在制品占用量 大。 (2). 部件计划单位。部件计划单位是以部件作为分配生产任务的计算单位。编制生 产作业计划时,根据装配先后顺序来规定各部件的生产数量和投入出产时间。各个生产 ( 3 )
车间按照某一部件组成的全套零件明细表和相应的生产周期自主安排投入产出数量和时 间。这种计划单位的优点是能充分保证部件生产的成套性,在制品占用量减少,车间也 有一定灵活性。但编制作业计划工作量加大,且成套部件中生产周期短的零件仍有积压 等待现象,由于不同部件中的同类零件不能集中进行批量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 (3)零件组计划单位。零件组计划单位是把产品中具有相似结构、工艺、生产组织 形式的零件,划分为零件组作为分配任务的计算单位。下达生产任务时,不需列出零件 名称,只按零件组下达。生产单位按零件组分组明细表组织生产。这种计划单位的优点 是可以组织同类零件的成批生产,扩大了批量提高了效率,又能减少零件停放等待时间 经济效果好。缺点是零件编组复杂,计划工作量大。 (4).零件计划单位。零件计划单位是以产品中每种零件作可下达生产任务的计算单 位。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规定每种零件投入产出时间和数量。这种计划单位的优点是 可以按零件的不同特点组织生产,有利于零件在各生产节之间衔接,大大减少零件停放 等待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同时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占用量较小,有利于节约流动资金, 经济效果好。但缺点是计划工作量很大,由于零件种类繁多,难以保证产品的成套出产, 车间灵活性小,不利于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产品计划单位选择,一般根据生产类型的特点,有利于简化生产作业计划工作,发 挥各生产环节的主动性,保证按期、按量成套地完成生产任务的原则确定。上述四种计 划单往往结合起来使用,一个企业可同时采用几种计划单位,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计 划单位,同一产品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也可采用不同的计划单位。 3.制定和修定期量标准 制定和修定期量标准是一件非常细致复杂的工作,为了使期量标准充分发挥作用, 在制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所取数据应经过必要的计算和深入分析研究,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各种“期”和“量”应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能客观地反映合理组织生产的要 (3)对劳动力、设备、生产面积负荷等要进行试算平衡,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合理 利用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4).要便于管理,易于为计划(调度)人员所掌握 期量标准是按每种产品分别制定的,不同生产类型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其生产过程的 各个生产环节,在时间上和数量方面联系的方式不同,期量标准也不同。 5确定编制方法 由于生产类型,生产专业化形式、生产方法不同,其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也各 具有不同特点 在对象专业化车间里,是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建立的相对封闭的生产单位,能 够独立地完成产品的全部(或大部)生产过程。在这条件下,厂部下达车间的作业计划任
车间按照某一部件组成的全套零件明细表和相应的生产周期自主安排投入产出数量和时 间。这种计划单位的优点是能充分保证部件生产的成套性,在制品占用量减少,车间也 有一定灵活性。但编制作业计划工作量加大,且成套部件中生产周期短的零件仍有积压 等待现象,由于不同部件中的同类零件不能集中进行批量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 (3). 零件组计划单位。零件组计划单位是把产品中具有相似结构、工艺、生产组织 形式的零件,划分为零件组作为分配任务的计算单位。下达生产任务时,不需列出零件 名称,只按零件组下达。生产单位按零件组分组明细表组织生产。这种计划单位的优点 是可以组织同类零件的成批生产,扩大了批量提高了效率,又能减少零件停放等待时间, 经济效果好。缺点是零件编组复杂,计划工作量大。 (4). 零件计划单位。零件计划单位是以产品中每种零件作可下达生产任务的计算单 位。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规定每种零件投入产出时间和数量。这种计划单位的优点是 可以按零件的不同特点组织生产,有利于零件在各生产节之间衔接,大大减少零件停放 等待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同时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占用量较小,有利于节约流动资金, 经济效果好。但缺点是计划工作量很大,由于零件种类繁多,难以保证产品的成套出产, 车间灵活性小,不利于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产品计划单位选择,一般根据生产类型的特点,有利于简化生产作业计划工作,发 挥各生产环节的主动性,保证按期、按量成套地完成生产任务的原则确定。上述四种计 划单往往结合起来使用,一个企业可同时采用几种计划单位,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计 划单位,同一产品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也可采用不同的计划单位。 3. 制定和修定期量标准 制定和修定期量标准是一件非常细致复杂的工作,为了使期量标准充分发挥作用, 在制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所取数据应经过必要的计算和深入分析研究,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 各种“期”和“量”应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能客观地反映合理组织生产的要 求。 (3). 对劳动力、设备、生产面积负荷等要进行试算平衡,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合理 利用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4). 要便于管理,易于为计划(调度)人员所掌握。 期量标准是按每种产品分别制定的,不同生产类型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其生产过程的 各个生产环节,在时间上和数量方面联系的方式不同,期量标准也不同。 5.确定编制方法 由于生产类型,生产专业化形式、生产方法不同,其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也各 具有不同特点。 在对象专业化车间里,是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建立的相对封闭的生产单位,能 够独立地完成产品的全部(或大部)生产过程。在这条件下,厂部下达车间的作业计划任 ( 4 )
务就比较简单,只要根据车间的分工、生产能力、生产条件等直接将该产品分配给车间 即可 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的生产车间,只能完成产品加工的部分工艺阶段,产品要经 过几个车间,各个车间之间是依次加工半成品的关系。此时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方法是 反工艺顺序法,即按照工艺过程的反顺序,从成品车间出产任务开始,依次规定各个车 间的投入出产任务。但是在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这种反工艺顺序法又有不同的具体方 法,它们分别是在制品定额法、累计编号法、生产周期法等。 5.做好综合平衡工作,及时编制下达生产作业计划 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还需要进一步做好综合平衡工作,制定措施,以确保生产 任务的完成。最后将生产作业计划及时编好下达给车间、工段、班组等生产环节,以便 提前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第二节期量标准 大量生产类型期量标准的制定 大量生产类型的特点是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的品种少,工作地 担负的工序少且负荷稳定,一般都可以组织流水生产线。因此主要的期量标准有节拍、 节奏、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等 1.节拍 节拍是组织大量流水生产的依据,是大量流水生产期量标准中最基本的期量标准, 其实质是反映流水线的生产速度。有关内容已在第五章第三节中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2.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又称流水线作业指示图表。它是表明流水线内各工作地在 正常条件下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劳动组织方式的一种标准图表,是大量生产条件下编制生 产作业计划、进行日常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期量标准。它不仅是协调各工序的生产 效率、保证流水线按规定的节拍进行有节奏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是简化生产作业计划工 作、提高生产作业计划质量的有效工具。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是根据已确定的流水线节拍和工序时间定额,在科学计算 的基础上编制的。由于工序同期化程度不同,流水线的连续程度不同,故有连续流水线 和间断流水线。因此要分别制定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1)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连续流水线由于工序同期化程度高,各道工序生产率相等,工作地负荷率高,每个 工作地的工作制度也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制定标准工作指示图表最为简单,主要是规定 整个流水线的工作时间和间断时间。 (2)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间断流水线各工序的时间定额与流水线节拍不同步,所以各工序的生产效率也不协
务就比较简单,只要根据车间的分工、生产能力、生产条件等直接将该产品分配给车间 即可。 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的生产车间,只能完成产品加工的部分工艺阶段,产品要经 过几个车间,各个车间之间是依次加工半成品的关系。此时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方法是 反工艺顺序法,即按照工艺过程的反顺序,从成品车间出产任务开始,依次规定各个车 间的投入出产任务。但是在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这种反工艺顺序法又有不同的具体方 法,它们分别是在制品定额法、累计编号法、生产周期法等。 5.做好综合平衡工作,及时编制下达生产作业计划 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还需要进一步做好综合平衡工作,制定措施,以确保生产 任务的完成。最后将生产作业计划及时编好下达给车间、工段、班组等生产环节,以便 提前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第二节 期量标准 一、 大量生产类型期量标准的制定 大量生产类型的特点是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的品种少,工作地 担负的工序少且负荷稳定,一般都可以组织流水生产线。因此主要的期量标准有节拍、 节奏、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等。 1. 节拍 节拍是组织大量流水生产的依据,是大量流水生产期量标准中最基本的期量标准, 其实质是反映流水线的生产速度。有关内容已在第五章第三节中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2.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又称流水线作业指示图表。它是表明流水线内各工作地在 正常条件下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劳动组织方式的一种标准图表,是大量生产条件下编制生 产作业计划、进行日常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期量标准。它不仅是协调各工序的生产 效率、保证流水线按规定的节拍进行有节奏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是简化生产作业计划工 作、提高生产作业计划质量的有效工具。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是根据已确定的流水线节拍和工序时间定额,在科学计算 的基础上编制的。由于工序同期化程度不同,流水线的连续程度不同,故有连续流水线 和间断流水线。因此要分别制定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1).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连续流水线由于工序同期化程度高,各道工序生产率相等,工作地负荷率高,每个 工作地的工作制度也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制定标准工作指示图表最为简单,主要是规定 整个流水线的工作时间和间断时间。 (2). 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间断流水线各工序的时间定额与流水线节拍不同步,所以各工序的生产效率也不协 ( 5 )
调,因此制定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确定看管周期、确定看管 周期内各工作地的产量及工作地(设备)负荷、计算看管周期内各工作地工作时间长度、 确定各工作地工人人数及劳动组织形式等。图6-1就是一条中轴生产线的标准工作指示 图表 (略,见教材) 图6-1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3.在制品定额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必要的时间、地点和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了保证有节 奏地均衡生产所必需的在制品占用数量。它是在正确划分在制品种类的基础上,通过分 析计算,分别制定出来的 大量生产中在制品占用量可分为流水线内(车间内)古用量和流水线间(库存)在制品 占用量两类。流水线内在制品占用量包括:工艺占用量、运输占用量、周转占用量和保 险占用量四种;流水线间在制品占用量包括:周转占用量、运输占用量和保险占用量 工艺在制品定额是保证流水线全部工作地同时开始工作所必需的在制品数量,即分 布在各加工、装配、检验工位上的毛坯、零件、部件、产品的数量。 运输在制品定额是指流水线内处于运输过程中的在制品数量。它取决于运输方式 运输批量、运输间隔期、产品(零部件)体积及存放地情况等因素。 工序间流动在制品定额它只存在于间断流水线中,是由于相邻工序时间定额不等 效率不协调而形成的。若前工序生产率高于后工序生产率,则一个看管周期结束,后工 序会积压一批待加工的在制品(最大值)。若前工序完成任务后就停工,则后工序能逐渐 加工完所积压的在制品;反之,若前工序生产率低于后工序生产率,则前工序必须提前 加工积存一定数量的在制品,以便后工序能不停歇地加工,逐渐把积存的在制品加工完。 这种用于平衡前后工序生产率差异的在制品,周而复始地形成与消耗,使在制品数量在 零和最大值之间周期性地变化着,这种在制品定额叫工序间流动在制品定额。 保险在制品定额是为了保证流水线上个别工作地或工序突然发生故障、出现废品, 不致影响到整个流水线正常生产而设置的在制品数量。一般是在负荷较高的工序或容易 发生故障的工序建立保险在制品。这类在制品一经动用后应及时补充,补充的时间 般安排在节假日或非工作班内进行 在一般情况下,连续流水线有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保险在制品;间断流水线 有工艺在制品、流动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在确定在制品定额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不同流水线(车间)应明确哪种在制品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例如,毛坯 车间的在制品有工艺在制品、流动在制品、保险在制品三种,其中流动在制品是主要的 机加工车间的在制品有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流动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四种,其中 工艺在制品是主要的;装配车间的在制品主要是工艺在制品
调,因此制定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确定看管周期、确定看管 周期内各工作地的产量及工作地(设备)负荷、计算看管周期内各工作地工作时间长度、 确定各工作地工人人数及劳动组织形式等。图 6-1 就是一条中轴生产线的标准工作指示 图表。 (略,见教材) 图 6-1 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3. 在制品定额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必要的时间、地点和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了保证有节 奏地均衡生产所必需的在制品占用数量。它是在正确划分在制品种类的基础上,通过分 析计算,分别制定出来的。 大量生产中在制品占用量可分为流水线内(车间内)占用量和流水线间(库存)在制品 占用量两类。流水线内在制品占用量包括:工艺占用量、运输占用量、周转占用量和保 险占用量四种;流水线间在制品占用量包括:周转占用量、运输占用量和保险占用量。 工艺在制品定额是保证流水线全部工作地同时开始工作所必需的在制品数量,即分 布在各加工、装配、检验工位上的毛坯、零件、部件、产品的数量。 运输在制品定额是指流水线内处于运输过程中的在制品数量。它取决于运输方式、 运输批量、运输间隔期、产品(零部件)体积及存放地情况等因素。 工序间流动在制品定额它只存在于间断流水线中,是由于相邻工序时间定额不等、 效率不协调而形成的。若前工序生产率高于后工序生产率,则一个看管周期结束,后工 序会积压一批待加工的在制品(最大值)。若前工序完成任务后就停工,则后工序能逐渐 加工完所积压的在制品;反之,若前工序生产率低于后工序生产率,则前工序必须提前 加工积存一定数量的在制品,以便后工序能不停歇地加工,逐渐把积存的在制品加工完。 这种用于平衡前后工序生产率差异的在制品,周而复始地形成与消耗,使在制品数量在 零和最大值之间周期性地变化着,这种在制品定额叫工序间流动在制品定额。 保险在制品定额是为了保证流水线上个别工作地或工序突然发生故障、出现废品, 不致影响到整个流水线正常生产而设置的在制品数量。一般是在负荷较高的工序或容易 发生故障的工序建立保险在制品。这类在制品一经动用后应及时补充,补充的时间,一 般安排在节假日或非工作班内进行。 在一般情况下,连续流水线有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保险在制品;间断流水线 有工艺在制品、流动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在确定在制品定额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对于不同流水线(车间)应明确哪种在制品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例如,毛坯 车间的在制品有工艺在制品、流动在制品、保险在制品三种,其中流动在制品是主要的; 机加工车间的在制品有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流动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四种,其中 工艺在制品是主要的;装配车间的在制品主要是工艺在制品。 ( 6 )
(2)在制品定额是按每一种零件分别计算的,计算时应考虑生产过程的衔接,结合 标准作业计划加以确定,然后按存放地点汇总成零件的在制品定额表。 (3)在制品定额表由生产部门编制,由财务部门估价和核算占用的流动资金。 (4)在制品定额确定后,必须按车间、班组、仓库细分,分级分工负责,共同管好 在制品。 (5)在制品定额一经批准,就成为全厂计划工作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期量标准,它 对稳定生产作业计划秩序和协调生产活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应严肃对待,并注意定额 水平的变动情况,定期进行调整。 二、成批生产类型期量标准的制定 成批生产的特点是企业(车间、工段、小组、工作地)按一定时间间隔依次成批生 产多种产品。因此,成批生产作业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妥善安排生产的成批轮 番,保证有节奏地均衡生产。其期量标准有: 1.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批量是指相同产品(零件)一次投入或出产的数量,生产间隔期(又称生产重复 期)是指前后两批产品(零件)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 生产任务确定以后,如果批量大了,生产间隔期就会相应延长;反之,批量小了,生产 间隔期就相应缩短。其相互关系如下 批量=生产间隔期×平均日产量 计划期产量 式中的平均日产量= 计划期工作日数 从上式看出,在生产任务已定的情况下,批量和生产间隔期只要有一个确定后,另 个也就相应确定了。 批量大小、生产间隔期长短,对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增大批量或延长 生产间隔期的好处是:减少设备调整次数,相应地减少设备调整费用和减少生产准备结 束时间,稳定产品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简化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缺点是:产品的生产间隔期和生产周期延长,推迟了交货期,在 制品増大,占用流动资金和生产面积増多。因此,要权衡利弊,合理地确定批量和生产 间隔期 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主要方法有 (1)最小批量法 最小批量法是从充分利用设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两个因素最佳因素权责考虑的。 就是说,要使选定的批量,能保证设备调整所消耗的台时与纯加工的台时之比不超过某 允许值。其公式如下 Q
(2). 在制品定额是按每一种零件分别计算的,计算时应考虑生产过程的衔接,结合 标准作业计划加以确定,然后按存放地点汇总成零件的在制品定额表。 (3).在制品定额表由生产部门编制,由财务部门估价和核算占用的流动资金。 (4). 在制品定额确定后,必须按车间、班组、仓库细分,分级分工负责,共同管好 在制品。 (5). 在制品定额一经批准,就成为全厂计划工作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期量标准,它 对稳定生产作业计划秩序和协调生产活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应严肃对待,并注意定额 水平的变动情况,定期进行调整。 二、 成批生产类型期量标准的制定 成批生产的特点是企业(车间、工段、小组、工作地)按一定时间间隔依次成批生 产多种产品。因此,成批生产作业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妥善安排生产的成批轮 番,保证有节奏地均衡生产。其期量标准有: 1. 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批量是指相同产品(零件)一次投入或出产的数量,生产间隔期(又称生产重复 期)是指前后两批产品(零件)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 生产任务确定以后,如果批量大了,生产间隔期就会相应延长;反之,批量小了,生产 间隔期就相应缩短。其相互关系如下: 批量=生产间隔期×平均日产量 计划期产量 式中的平均日产量= 计划期工作日数 从上式看出,在生产任务已定的情况下,批量和生产间隔期只要有一个确定后,另 一个也就相应确定了。 批量大小、生产间隔期长短,对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增大批量或延长 生产间隔期的好处是:减少设备调整次数,相应地减少设备调整费用和减少生产准备结 束时间,稳定产品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简化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缺点是:产品的生产间隔期和生产周期延长,推迟了交货期,在 制品增大,占用流动资金和生产面积增多。因此,要权衡利弊,合理地确定批量和生产 间隔期。 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主要方法有: (1) 最小批量法 最小批量法是从充分利用设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两个因素最佳因素权责考虑的。 就是说,要使选定的批量,能保证设备调整所消耗的台时与纯加工的台时之比不超过某 一允许值。其公式如下 K t T Q ad min = ( 7 )
式中Qm—最小批量 设备调整时间 单件工序时间 允许调整时间损失系数 设备调整时间损失系数 K 设备调整时间和单件工序时间,通常取有代表性的关键设备(或工序)时间。 设备调整时间损失系数允许值,一般是在0.03-015之间 (2)经济批量法 经济批量法又称最小费用法,简称EOQ。是根据设备调整费用和库存保管费来确 定合理生产批量的方法。批量越大,设备调整的次数就越少,分摊到每件产品的调整费 用也越少;批量越小,设备调整的次数就越多,分摊到每件产品的调整费用也越多。但 是,批量大,库存的保管费用会相应增加;批量小保管费用也相应减少。就是根据着这 一原理用数学方法求得这两项费用之和为最小时的生产批量,即为经济批量,如图6-2 所示 (略,见教材) 图6-2经济批量模式图 图中:a线为调整费用曲线,b线为保管费用曲线,c线为上述两种费用之和的综 合曲线。当两种费用之和最低(L点)时,或两种费用相等之处(O点),其对应的批量 即为经济批量(Q)。 现将经济批量计算公式简单推导如下: 式中A 设备每次调整费用 年设备调整费用=A N 年产量(件) 批量(件)。 年库存保管费用=gxC 式中兰表示在制品平均库存量 C—单件产品(零部件)年平均保管费
式中Qmin ——最小批量; Tad ——设备调整时间; t ——单件工序时间; K ——允许调整时间损失系数。 设备调整时间损失系数: Q t T K ad min = 设备调整时间和单件工序时间,通常取有代表性的关键设备(或工序)时间。 设备调整时间损失系数允许值,一般是在 0.03 -0.15 之间。 (2) 经济批量法 经济批量法又称最小费用法,简称 EOQ。是根据设备调整费用和库存保管费来确 定合理生产批量的方法。批量越大,设备调整的次数就越少,分摊到每件产品的调整费 用也越少;批量越小,设备调整的次数就越多,分摊到每件产品的调整费用也越多。但 是,批量大,库存的保管费用会相应增加;批量小保管费用也相应减少。就是根据着这 一原理用数学方法求得这两项费用之和为最小时的生产批量,即为经济批量,如图 6-2 所示。 (略,见教材) 图 6-2 经济批量模式图 图中: a 线为调整费用曲线,b 线为保管费用曲线,c 线为上述两种费用之和的综 合曲线。当两种费用之和最低(L 点)时,或两种费用相等之处(O 点),其对应的批量 即为经济批量(Q)。 现将经济批量计算公式简单推导如下: 式中A ——设备每次调整费用; Q N 年设备调整费用 = A N ——年产量(件); Q ——批量(件)。 C Q = × 2 年库存保管费用 式中 表示在制品平均库存量 2 Q C ——单件产品(零部件)年平均保管费。 ( 8 )
总费用Y=AN+9xc 对球求导,令=0 2NA 则 计算出的批量应当进行调整,其调整原则是 ①批量大小,应使一批制品在个主要工序的加工时间不少于半个轮班的产 或在数量上与月产量成倍比关系。 ②批量的大小应与工艺装备的使用寿命相适应,以及应与夹具、工位器具的 工位数相适应 ③应遵循大件小批量,小件大批量的原则 ④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毛坯批量>加工批量>装配批量,相互间最好是成倍 比关系。 (3)以期定量法 就是先确定生产间隔期,再据以确定相应的批量。首先根据计划期产量的多少、单 位产品价值的大小、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生产稳定情况等因素,确定出产品装配的生产间 隔期(产品装配的生产间隔期一般定为月底工作日数的简单倍数或约数)。然后再按零件 的工艺复杂程度、工艺特点、生产周期长短、体积、重量、数量和价值的大小等因素 进行分类,根据经验分别确定各类零件在机加工和毛坯制造阶段的生产间隔期。凡是工 艺技术复杂、生产周期长、体积、重量、价值大的零件类别,其机加工和毛坯制造阶段 的生产间隔期可规定得短一些,批量小一些;反之则生产间隔期可长一些,批量大一些。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①简便易行,对产量多变的适应性强。当产量增减时,只调整批量,不需调整生 产间隔期。因此,在中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或在企业内外条件变化大的情况下的情况 下,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但是,这种方法缺乏数量分析,经济效果考虑不够。因此,对 计划产量大、单位产品价值高、生产周期长的产品可先用经济批量法,计算出经济批量 对应的生产间隔期,然后以此为标准,在标准生产间隔期表中,选用与其相近的生产间 隔期,以便收到即考虑经济效益,又简化生产管理的双重效果。 ②由于生产间隔期与月工作日数之间互成倍数或约数,批量又是根据生产间隔期 制定的,因此就保持了各种必要的比例关系,易于保证产品与零部件生产的成套性,有 利于组织均衡生产 2.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成品验收入库为止,所经过的整个生产过 (9)
C NA Q dQ dY Y C Q Q N Y A 2 0 2 = = = + × 则 对 求导,令 总费用 计算出的批量应当进行调整,其调整原则是: ① 批量大小,应使一批制品在个主要工序的加工时间不少于半个轮班的产量, 或在数量上与月产量成倍比关系。 ② 批量的大小应与工艺装备的使用寿命相适应,以及应与夹具、工位器具的 工位数相适应。 ③ 应遵循大件小批量,小件大批量的原则。 ④ 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毛坯批量>加工批量>装配批量,相互间最好是成倍 比关系。 (3)以期定量法 就是先确定生产间隔期,再据以确定相应的批量。首先根据计划期产量的多少、单 位产品价值的大小、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生产稳定情况等因素,确定出产品装配的生产间 隔期(产品装配的生产间隔期一般定为月底工作日数的简单倍数或约数)。然后再按零件 的工艺复杂程度、工艺特点、生产周期长短、体积、重量、数量和价值的大小等因素, 进行分类,根据经验分别确定各类零件在机加工和毛坯制造阶段的生产间隔期。凡是工 艺技术复杂、生产周期长、体积、重量、价值大的零件类别,其机加工和毛坯制造阶段 的生产间隔期可规定得短一些,批量小一些;反之则生产间隔期可长一些,批量大一些。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① 简便易行,对产量多变的适应性强。当产量增减时,只调整批量,不需调整生 产间隔期。因此,在中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或在企业内外条件变化大的情况下的情况 下,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但是,这种方法缺乏数量分析,经济效果考虑不够。因此,对 计划产量大、单位产品价值高、生产周期长的产品可先用经济批量法,计算出经济批量 对应的生产间隔期,然后以此为标准,在标准生产间隔期表中,选用与其相近的生产间 隔期,以便收到即考虑经济效益,又简化生产管理的双重效果。 ② 由于生产间隔期与月工作日数之间互成倍数或约数,批量又是根据生产间隔期 制定的,因此就保持了各种必要的比例关系,易于保证产品与零部件生产的成套性,有 利于组织均衡生产。 2. 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成品验收入库为止,所经过的整个生产过 ( 9 )
程的全部日历时间。 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产品和零部件是一批一批投入或出产的,所以成批零件的生产 周期就是一批零件从投入到出产的全部日历时间。而产品的生产周期则包括毛坯准备 零件加工、部件装配、成品总装、试验、油漆、包装入库为止的全部日历时间,如图6-3 所示。每一工艺阶段(毛坯准备、机械加工、成品装配)的生产周期,包括工艺过程时 间、检验时间、运输时间、自然过程时间、等待时间等 (略,见教材) 图6-3产品生产周期结构示意图 每一工艺阶段(毛坯准备、机械加工、成品装配)的生产周期,包括工艺过程时间、 检验时间、运输时间、自然过程时间、等待时间等 3.在成批生产中,通常需要计算一批产品的各工序周期、各工艺阶段生产周期和 一批产品的总周期,先分别介绍如下 (1)工序生产周期 是指一批制品(毛坯、零件、部组件、整机)在某一工序上的加工时间,其计算公 式如下 tn+ F SK, 60 式中7—批制品的工序生产周期(日) 单件工序时间定额(分) 制品批量 准备与结束时间(分) 工作日长度(小时) 工作定额完成系数 S 工作地 (2)工艺阶段生产周期 是指一批制品在某一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如毛坯制造周期、零件加工周期、部件 组装周期、成品装配周期等)。其生产周期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品在各道 工序间的移动方式。一般是先按顺序移动方式计算,然后用平行系数加以修正。其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o—一批制品某一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 T=∑Tm·Kn(m-1)t2t T—一批制品在第i道工序的生产周期 批制品的某一工艺阶段的工序
程的全部日历时间。 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产品和零部件是一批一批投入或出产的,所以成批零件的生产 周期就是一批零件从投入到出产的全部日历时间。而产品的生产周期则包括毛坯准备、 零件加工、部件装配、成品总装、试验、油漆、包装入库为止的全部日历时间,如图 6-3 所示。每一工艺阶段(毛坯准备、机械加工、成品装配)的生产周期,包括工艺过程时 间、检验时间、运输时间、自然过程时间、等待时间等。 (略,见教材) 图 6-3 产品生产周期结构示意图 每一工艺阶段(毛坯准备、机械加工、成品装配)的生产周期,包括工艺过程时间、 检验时间、运输时间、自然过程时间、等待时间等。 3. 在成批生产中,通常需要计算一批产品的各工序周期、各工艺阶段生产周期和 一批产品的总周期,先分别介绍如下: (1) 工序生产周期 是指一批制品(毛坯、零件、部组件、整机)在某一工序上的加工时间,其计算公 式如下: c t 60 P op F SK t n T T + = 式中T0p ——一批制品的工序生产周期(日) t ——单件工序时间定额(分) n ——制品批量 Tp ―― 准备与结束时间(分) Fc ——工作日长度(小时) Kt ——工作定额完成系数 S ——工作地 (2) 工艺阶段生产周期 是指一批制品在某一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如毛坯制造周期、零件加工周期、部件 组装周期、成品装配周期等)。其生产周期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品在各道 工序间的移动方式。一般是先按顺序移动方式计算,然后用平行系数加以修正。其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0 —— 一批制品某一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 p a r m i pi T T K (m 1)t t 1 0 = 0 • + − = ∑ T0pi —— 一批制品在第 i 道工序的生产周期; m —— 一批制品的某一工艺阶段的工序数;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