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2:必修1第二专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揩油(kai)痉挛(jing)笑靥(ye)物阜民安(fu) B.泥古(ni)诤友( zheng)蹊跷(qi)羽扇纶巾(guan) C.滂沱(pang)摈弃(bing)聒噪(guo)悄然无声(qio) D.洞穴(xue)糟粕(po)酝酿( niang)心广体胖(pan) 【解析】A项的“痉挛”音“jng”:B项“泥古”音“ni”:C项“摈弃” 音“bi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解析】A.“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 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C.“振辐”中的“辐”应 为“幅”,意思是“幅度”;D.“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 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答案】B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 为:“信”是忠于 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 意
单元测试 2:必修 1 第二专题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揩油(kāi) 痉挛(jīnɡ) 笑靥(yè) 物阜民安(fù) B.泥古(ní) 诤友(zhènɡ) 蹊跷(qī) 羽扇纶巾(ɡuān) C.滂沱(pānɡ) 摈弃(bìnɡ) 聒噪(ɡuō) 悄然无声(qiǎo) D.洞穴(xué) 糟粕(pò) 酝酿(niànɡ) 心广体胖(pán) 【解析】 A 项的“痉挛”音“jìnɡ”;B 项“泥古”音“ nì”;C 项“摈弃” 音“bìn”。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解析】 A.“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 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C.“振辐”中的“辐”应 为“幅”,意思是“幅度”;D.“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 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答案】 B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________为:“信”是忠于 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 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 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 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 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 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 【解析】“解释”与“解读”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 在对概念等做出诠释,而“读”多是对文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偶然”和 “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 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是“狂妄的 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般不作谓语,而 “狂妄自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 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己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 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 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 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A项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 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C关联词语误用, 从逻辑关系上讲,“因此”表示前因后果,而C项语句的前后逻辑关系却是“前 果后因”应该为“因为”;D“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 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答案】B 5.填入下面两句话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1)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 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________,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 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 偶然 妄自尊大 B.解读 偶然 夜郎自大 C.解释 偶尔 妄自尊大 D.解读 偶尔 夜郎自大 【解析】 “解释”与“解读”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 在对概念等做出诠释,而“读”多是对文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偶然”和 “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 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是“狂妄的 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般不作谓语,而 “狂妄自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90 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 1283.65 万元 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 14 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 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 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 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 A 项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 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C 关联词语误用, 从逻辑关系上讲,“因此”表示前因后果,而 C 项语句的前后逻辑关系却是“前 果后因”应该为“因为”;D“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 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答案】 B 5.填入下面两句话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1)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 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________
(②)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 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③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④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答案】A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一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一一老子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过表 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 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 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 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 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 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 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 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如何在告诚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 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从这样意义上 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
(2)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________,在这绿色和黄色的 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③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④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 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过表 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 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 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 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 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 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 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 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如何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 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从这样意义上 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 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果反是,“不知知”,即 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 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 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 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 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 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 以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阴冷的话:“我认得你!”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 自己有此一难,全是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轻躁呢? 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 头上最明澈的镜子。想到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 谤”,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入迷药的事实。但他 认识自己吗?恐怕未必。还有,他是伟人吗?我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 恐怕也未必。 6.下列对“自知”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自知”,既要知人,也要自知,这样才能达到神志清明,不受人蒙蔽 和自蔽。 B.所谓“自知”,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当然更要知道这二者哪个占主要成分 C.所谓“自知”,既不是指对自己优点的自知,也不是指对自己自然的短处的 自知,而主要是指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 D.所谓“自知”,必须先“知人”,然后“知己”;是那种建立在“知人”基 础上的“知己”。 【解析】A项将“知人”“自知”并提,且“神志清明”后面的内容是自知的 结果而非含义;B项原文强调的是知道自己的缺点和后天的不足:D项曲解文意。 【答案】C 7.对文中“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 头上最明澈的镜子”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才会有不易自蔽而蔽人的通透的明 澈,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
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 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果反是,“不知知”,即 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 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 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 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 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 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 以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阴冷的话:“我认得你!”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 自己有此一难,全是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轻躁呢? 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 头上最明澈的镜子。想到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 谤”,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入迷药的事实。但他 认识自己吗?恐怕未必。还有,他是伟人吗?我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 恐怕也未必。 6.下列对“自知”这一 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自 知”,既要知人,也要自知,这样才能达到神志清明,不受人蒙蔽 和自蔽。 B.所谓“自知”,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当然更要知道这二者哪个占主要成分。 C.所谓“自知”,既不是指对自己优点的自知,也不是指对自己自然的短处的 自知,而主要是指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 D.所谓“自知”,必须先“知人”,然后“知己”;是那种建立在“知人”基 础上的“知己”。 【解析】 A 项将“知人”“自知”并提,且“神志清明”后面的内容是自知的 结果而非含义;B 项原文强调的是知道自己的缺点和后天的不足;D 项曲解文意。 【答案】 C 7.对文中“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 头上最明澈的镜子”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才会有不易自蔽而蔽人的通透的明 澈,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
B.作者在文中引用“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就是这个世 界上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自己。 C.世间“知不知”的人太多,“不知知”的人极少,认识自己是一个千古难题, 它应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并且作出回答的问题。 D.作者认为,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己未知的东西或领域,这是非常难 得的,明白这个道理后人才会谦逊一些 【解析】一个人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只是对自身自然短处的自知,与本文所谈 的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不同。 【答案】D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知道别人,了解别人,这是智慧;知道自已,了解自己,这是高 明。知人不易,自知更难,人最难认清的是自己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誊”,本文强调人应该努力弄清各种世事, 用心通晓人情世故,这样才会有通透的明澈,不被人蒙蔽 C.一个人如果身陷名利之中,就难以看清内心深处的自我,也就难以拥有自知 之明,因此人世间的名人虽多,有自知之明的人却不太多。 D.人很难完全清楚地认识自我,但是老子的意思却绝非仅限于认识自已。他更 希望人们在拥有自知之明后学会谦虚和谦让。 【解析】本文的主旨是谈“自知”而非“知人”,“通透的明澈”需要在“知 人”的同时拥有“自知”。 【答案】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 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 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 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 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 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十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 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袁权为讨虏将军 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
B.作者在文中引用“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就是这个世 界上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自己。 C.世间“知不知”的人太多,“不知知”的人极少,认识自己是一个千古难题, 它应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并且作出回答的问题。 D.作者认为,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已未知的东西或领域,这是非常难 得的,明白这个道理后人才会谦逊一些。 【解析】 一个人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只是对自身自然短处的自知,与本文所谈 的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不同。 【答案】 D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知道别人,了解别人,这是智慧;知道自已,了解自己,这是高 明。知人不易,自知更难,人最难认清的是自己。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誊”,本文强调人应该努力弄清各种世事, 用心通晓人情世故,这样才会有通透的明澈,不被人蒙蔽。 C.一个人如果身陷名利之中,就难以看清内心深处的自我,也就难以拥有自知 之明,因此人世间的名人虽多,有自知之明的人却不太多。 D.人很难完全清楚地认识自我,但是老子的意思却绝非仅限于认识自已。他更 希望人们在拥有自知之明后学会谦虚和谦让。 【解析】 本文的主旨是谈“自知”而非“知人”,“通透的明澈”需要在“知 人”的同时拥有“自知”。 【答案】 B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9~12 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 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 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①。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 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 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 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 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袁权为讨虏将军, 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
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 山越,讨不从命。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 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 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 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 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 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②。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三国志·吴主传》) 【注】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 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 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②濡须 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夹濡须水而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哭未及息 息:停止 B.领会稽太守领:兼任 C.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表:任命 D.故委心而服事焉委:托付 【解析】C.表,给皇帝上奏章。 【答案】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 而曹公已临其境 B.以为阳羡长因传权旨,为陈成败 C.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表子琮举众以降 D.使丞之郡行文书事惟瑜、肃执拒之议 【解析】A.而:但是:B.为:做,担任/介词,给;C.以:介词,用、凭借 连词,相当于“而”;D.之:到达/助词,的
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 山越,讨不从命。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 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 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 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 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 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②。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三国志·吴主传》) 【注】 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 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 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 ②濡须 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夹濡须水而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哭未及息 息:停止 B.领会稽太守 领:兼任 C.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 表:任命 D.故委心而服事焉 委:托付 【解析】 C.表,给皇帝上奏章。 【答案】 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 而曹公已临其境 B.以为阳羡长 因传权旨,为陈成败 C.待张昭以师傅之礼 表子琮举众以降 D.使丞之郡行文书事 惟瑜、肃执拒之议 【解析】 A.而:但是;B.为:做,担任/介词,给;C.以:介词,用、凭借/ 连词,相当于“而”;D.之:到达/助词,的
【答案】A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权励精图治的一组是() ①策薨,以事授权②招延俊秀,聘求名士③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④公 烧其余船引退⑤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⑥权与相拒月余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解析】①是权力交接,③是张昭所为,④是说曹操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此时的东吴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 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B.孙权继位之后,任用贤才,优礼士人,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人开始 成为孙氏政权的核心人物,一时间,孙权手下人才济济。 C.孙权到秣陵(建业)后,曹操来犯,孙杈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 胜。看到孙权阵容齐整.尊操只好撤兵。 D.孙权作为一代英主,面对曹操的入侵,敢于抗击;经过赤壁之战,把曹操赶 回江北,后又经过濡须之战。稳定了东南的局势。 【解析】B.“开始”错,张昭、周瑜是孙氏政权原班人马中的人员。 【答案】B 【参考译文】 孙权,字仲谋。他的兄长孙兄策平定江东诸郡时,他才十五岁,就被任命为阳羡 县令(不满一万的县令称长)。吴郡太守推荐他为孝廉,扬州刺史推举他为茂才(秀 才)。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政事交给孙权,孙权哭泣还没有停息,孙策的长 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现在难道是痛哭的时候么?古时周公立法而他的儿子 伯禽却没有遵守,这不是伯禽要违背父亲,而是当时不能实行。况且如今犯法作 乱的好人相互争逐,凶如豺狼的强人布满道路,(您)竟然还要哀伤兄长,顾全礼 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于是就让孙权换去丧服 扶着他上马,让他出去巡视军队。这个时候,孙氏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 章、庐陵,并且深入险要的地方还没有完全服从,天下英雄豪杰分布在各个州郡 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还没有 结成稳固的君臣关系。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辅佐孙权共成大业,所以全心服
【答案】 A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权励精图治的一组是( ) ①策薨,以事授权 ②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③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 ④公 烧其余船引退 ⑤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⑥权与相拒月余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解析】 ①是权力交接,③是张昭所为,④是说曹操。 【答案】 D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此时的东吴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 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B.孙权继位之后,任用贤才,优礼士人,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人开始 成为孙氏政权的核心人物,一时间,孙权手下人才济济。 C.孙权到秣陵(建业)后,曹操来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 胜。看到孙权阵容齐整.尊操只好撤兵。 D.孙权作为一代英主,面对曹操的入侵,敢于抗击;经过赤壁之战,把曹操赶 回江北,后又经过濡须之战。稳定了东南的局势。 【解析】 B.“开始”错,张昭、周瑜是孙氏政权原班人马中的人员。 【答案】 B 【参考译文】 孙权,字仲谋。他的兄长孙兄策平定江东诸郡时,他才十五岁,就被任命为阳羡 县令(不满一万的县令称长)。吴郡太守推荐他为孝廉,扬州刺史推举他为茂才(秀 才)。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政事交给孙权,孙权哭泣还没有停息,孙策的长 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现在难道是痛哭的时候么?古时周公立法而他的儿子 伯禽却没有遵守,这不是伯禽要违背父亲,而是当时不能实行。况且如今犯法作 乱的好人相互争逐,凶如豺狼的强人布满道路,(您)竟然还要哀伤兄长,顾全礼 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于是就让孙权换去丧服 扶着他上马,让他出去巡视军队。这个时候,孙氏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 章、庐陵,并且深入险要的地方还没有完全服从,天下英雄豪杰分布在各个州郡, 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还没有 结成稳固的君臣关系。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辅佐孙权共成大业,所以全心服
从侍奉于他。曹操上奏汉献帝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任会稽太守,驻屯在吴郡,派 郡丞到吴郡管理文书等事。孙权用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张昭,周瑜、程普、吕范 等都做了将帅。招揽才学优秀的人才,聘请著名的士人,鲁肃、诸葛瑾等开始成 为孙权属下的官员。孙权又分别部署诸将的军队,平定山越,讨伐不服从命令的 人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去世,鲁肃请求奉孙权的命令向刘表的两个儿子吊唁, 将以吊唁的名义观察其变化。鲁肃还未到荆州,而曹操却已到了荆州境内,刘表 的儿子刘琮率众投降。刘备准备渡长江向南,鲁肃与刘备相见,于是转达了孙权 的想法,并陈说了决定胜败的各种因素。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进见孙权,孙 权派遣周瑜、程普等岀发。这时候曹操刚得到刘表的部下,势力强盛。议事的官 员们都听说曹军的势力而畏惧,纷纷劝说孙权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抵 抗的主张,与孙权意见相同。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一万人,与 刘备一起进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大破曹军。曹操烧掉战斗中尚未毁坏的船只, 率军撤退,士卒遭受饥饿疫病,死者过半。刘备、周瑜等又追到南郡 建安十六年,孙权把治所迁到秣陵。第二年,修筑石头城,把秣陵改名为建业。 听说闻曹操将要来侵,建造了濡须坞。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孙权与 曹操对峙了一个多月。曹操远远看到孙权的军队,感叹它整齐严肃,便撤退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察孝廉,州举茂才。(2分) 译文 (2)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4分) 译文 (3)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4分) 译文
从侍奉于他。曹操上奏汉献帝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任会稽太守,驻屯在吴郡,派 郡丞到吴郡管理文书等事。孙权用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张昭,周瑜、程普、吕范 等都做了将帅。招揽才学优秀的人才,聘请著名的士人,鲁肃、诸葛瑾等开始成 为孙权属下的官员。孙权又分别部署诸将的军队,平定山越,讨伐不服从命令的 人。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去世,鲁肃请求奉孙权的命令向刘表的两个儿子吊唁, 将以吊唁的名义观察其变化。鲁肃还未到荆州,而曹操却已到了荆州境内,刘表 的儿子刘琮率众投降。刘备准备渡长江向南,鲁肃与刘备相见,于是转达了孙权 的想法,并陈说了决定胜败的各种因素。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进见孙权,孙 权派遣周瑜、程普等出发。这时候曹操刚得到刘表的部下,势力强盛。议事的官 员们都听说曹军的势力而畏惧,纷纷劝说孙权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抵 抗的主张,与孙权意见相同。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一万人,与 刘备一起进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大破曹军。曹操烧掉战斗中尚未毁坏的船只, 率军撤退,士卒遭受饥饿疫病,死者过半。刘备、周瑜等又追到南郡。 建安十六年,孙权把治所迁到秣陵。第二年,修筑石头城,把秣陵改名为建业。 听说闻曹操将要来侵,建造了濡须坞。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孙权与 曹操对峙了一个多月。曹操远远看到孙权的军队,感叹它整齐严肃,便撤退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郡察孝廉,州举茂才。(2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4 分) 译文:
【答案】(1)郡里推荐他为孝廉,州里推举他为茂才(秀才)。(注:“察”“举” 译对各得1分。) (②)(您)竟然还要哀伤兄长,顾全礼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 为是仁义。(注:一句1分,四句共4分。每句中关键词“乃”“顾”“犹”“以 为”若译错,该句不得分。) (3)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 还没有结成稳固的君臣关系。(注:基本意思对得3分(前一句2分,后一句1 分),后一句句式翻译对得1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口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② 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 散 (1)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 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1)郡里推荐他为孝廉,州里推举他为茂才(秀才)。(注:“察”“举” 译对各得 1 分。) (2)(您)竟然还要哀伤兄长,顾全礼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 为是仁义。(注:一句 1 分,四句共 4 分。每句中关键词“乃”“顾”“犹”“以 为”若译错,该句不得分。) (3)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 还没有结成稳固的君臣关系。(注:基本意思对得 3 分(前一句 2 分,后一句 1 分),后一句句式翻译对得 1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临江仙 □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分飞③。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 ② 指公元 1127 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 散。 (1) 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 感情,并赏析“还”字的 表达效果。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 【答案】(1)“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诗人十三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 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宣告了主人公 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2分)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 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1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小朝 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1分) (2)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诗人抛妻别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则写 对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2分)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 愁绪之深、之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1分)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 亦包涵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诗人十三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 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宣告了主人公 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2 分)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 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1 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小朝 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1 分) (2)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诗人抛妻别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则写 对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2 分)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 愁绪之深、之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1 分)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 亦包涵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1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________,鸟倦飞而知 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_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诗经·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