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1:必修1第一专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遮蔽/弊端囹圄/聆听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惊蛰/桎梏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解析】A.bi/bi,ling/l1ng,nao/ro:B.judn/juan,zhe/zhi,kui/kui C shi/shi, ji/jie, su/ su; D li, chi qie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倍增录像机拾人牙慧纷至踏来 B.备至照像机招聘启示自作自受 C.赡养钓鱼竿意气用事沧海一粟 D.观瞻电线杆黔驴计穷姹紫嫣红 【解析】A.纷至沓来;B.招聘启事;C.黔驴技穷。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 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 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 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单元测试 1:必修 1 第一专题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遮蔽/弊端 囹圄/聆听 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惊蛰/ 桎梏 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 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解析】 A.bì/bì,línɡ/ línɡ,náo/ráo;B.juàn/juàn,zhé/zhì,kuì/kuì; C.shì/shì,jí/jié,sù/ sù;D.lì,chù qiè。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倍增 录像机 拾人牙慧 纷至踏来 B.备至 照像机 招聘启示 自作自受 C.赡养 钓鱼竿 意气用事 沧海一粟 D.观瞻 电线杆 黔驴计穷 姹紫嫣红 【解析】 A.纷至沓来;B.招聘启事;C.黔驴技穷。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 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 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 年 5 月 9 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 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D.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髙,但也要写岀“疏影横斜 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解析】A.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 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前后矛盾:B.侧目观看:形容僧恨或又怕 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褒贬误用;C.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不符合语境; D.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 乙事实。 【答案】D 4.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全国 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C.西班牙将投资8.2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最大并最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 厂,其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 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解析】A.成分赘余,“就任于”中去掉“于”字;B.偷换主语,“参加研 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放到“经过”之后去:D.搭配不当, “走访”与“三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搭配。 【答案】C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金黄的稻束 口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D.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 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解析】 A.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 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前后矛盾;B.侧目观看:形容憎恨或又怕 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褒贬误用;C.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不符合语境; D.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 乙事实。 【答案】 D 4.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全国 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C.西班牙将投资 8.2 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最大并最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 厂,其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 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解析】 A.成分赘余,“就任于”中去掉“于”字;B.偷换主语,“参加研 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放到“经过”之后去;D.搭配不当, “走访”与“三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搭配。 【答案】 C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金黄的稻束 □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 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一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 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 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 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解析】D项“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应该是“稻束”,因为“肩荷 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中心话 题是“你们”,就是“金黄的稻束” 【答案】D 、(3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14分)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 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 ”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 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 收获 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 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解析】 D 项“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应该是“稻束”,因为“肩荷 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中心话 题是“你们”,就是“金黄的稻束”。 【答案】 D 二、(35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14 分)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 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 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 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 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 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 值得或是不值得。 6.文中“干瘪的谷粒”指什么?(3分) 【答案】干瘪的谷粒指人生四季中的中年时期收获微少 7.如何理解“我”的欢乐是“又酸又苦”?(3分) 【答案】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的却很微小。 8.文中“我”捧着“干瘪的谷粒”为什么没有灰心和丧气?(4分 【答案】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只要 真正地“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 于劳作” 9.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画线句子的哲理意义。(4分)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 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 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 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 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 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 值得或是不值得。 6.文中“干瘪的谷粒”指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干瘪的谷粒指人生四季中的中年时期收获微少。 7.如何理解“我”的欢乐是“又酸又苦”?(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的却很微小。 8.文中“我”捧着“干瘪的谷粒”为什么没有灰心和丧气?(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只要 真正地“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 于劳作”。 9.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画线句子的哲理意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 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他的一生也就不会 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如果一个很认真的 这么走过了他的人生四季,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人的人生得失的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0~13题。(21分) 书房的窗子 口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 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 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 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 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 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 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 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 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 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 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 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浄,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 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 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 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 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他的一生也就不会 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如果一个很认真的 这么走过了他的人生四季,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人的人生得失的。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0~13 题。(21 分) 书房的窗子 □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 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 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 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 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 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 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 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 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 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 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 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 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 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 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 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 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 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 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 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 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 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 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 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 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 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 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 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 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 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 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 不会扰乱你的运思。[来源:学科|网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 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 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 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 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10.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 【解析】考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以标题为 线索的文章不少,如《白杨礼赞》《荷塘月色》《百合花》《故乡》等等。考生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 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 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 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 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 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 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 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 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 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 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 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 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 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 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 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 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 不会扰乱你的运思。[来源:学|科|网]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 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 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 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 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 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2 年版,有删改) 10.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以标题为 线索的文章不少,如《白杨礼赞》《荷塘月色》《百合花》《故乡》等等。考生
可以从中联想到本题的解答思路。文章的行文、构思,可以先看标题、开头和结 尾:再看文章大意。本文标题“书房的窗子”和题干“窗子”自然有某种联系 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与“窗子”有关,或是其延伸、或以其为思想奔流的触发点。 因此,“窗子”就是“线索”。 【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 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11.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 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解析】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题干明确给出了赏析的切入点。考生要注 意举例说明,切忌空发议论;在说明其特点或作用时要扣住题干“语言典雅”的 典雅”二字。 【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 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 “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 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 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 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 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12.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 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6分)
可以从中联想到本题的解答思路。文章的行文、构思,可以先看标题、开头和结 尾;再看文章大意。本文标题“书房的窗子”和题干“窗子”自然有某种联系; 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与“窗子”有关,或是其延伸、或以其为思想奔流的触发点。 因此,“窗子”就是“线索”。 【答案】 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 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11.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 面加以 简要赏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题干明确给出了赏析的切入点。考生要注 意举例说明,切忌空发议论;在说明其特点或作用时要扣住题干“语言典雅”的 “典雅”二字。 【答案】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 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 “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 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 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 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 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12.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 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考查文章的构思和中心意思的理解与评价。比较两个句子哪个更生动 往往从修辞、句式和描写对象的特点几方面入手。本题给出的参考答案就是从对 象的特点来比较的。关键是考生要找到比较点:两者都写到梅花,而前者写月下 梅花,后者写日光下的梅花,这是其区别,也就是答题时的比较点。 【答案】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②因为幽光能激 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就被放大,更富有情思。③因为光度影响 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13.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5分) 【解析】考査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路的分析与评价。考生要从内容、结 构(或行文、构思)和表达技巧几方面来回答。从内容上回答要容易些。后两个要 点相对较难,考生需要调动平时的积累。课文示例:《荷塘月色》中第五自然段 写月下荷塘:“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 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 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髙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 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作者借树叶、树影来写月光,选文与之有相似 【答案】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 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 感,营造了诗的意境。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考查文章的构思和中心意思的理解与评价。比较两个句子哪个更生动, 往往从修辞、句式和描写对象的特点几方面入手。本题给出的参考答案就是从对 象的特点来比较的。关键是考生要找到比较点:两者都写到梅花,而前者写月下 梅花,后者写日光下的梅花,这是其区别,也就是答题时的比较点。 【答案】 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②因为幽光能激 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就被放大,更富有情思。③因为光度影响 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13.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考查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路的分析与评价。考生要从内容、结 构(或行文、构思)和表达技巧几方面来回答。从内容上回答要容易些。后两个要 点相对较难,考生需要调动平时的积累。课文示例:《荷塘月色》中第五自然段 写月下荷塘:“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 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 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 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作者借树叶、树影来写月光,选文与之有相似 点。 【答案】 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 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 感,营造了诗的意境。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20分) 14.默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的上阕。(4分) 【答案】略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咏柳 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2分)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 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2分) 【答案】(1)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用“天 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三、(20 分) 14.默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的上阕。(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略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咏 柳 □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 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1)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用“天 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16.给这则消息拟一个简明的标题。(4分) 本报讯(记者董纯蕾李玮)今天上午9时,“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停靠民生 路码头(上海),被科学家们称作“不可接近之旅”的第21次南极科考之行回到 起点。“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船长袁绍宏自豪地说:“我们胜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相信下一次的南极科考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151天的风浪,2.6万海里的行程,每一项科考结果都是举世瞩目的“珍品” 袁绍宏为我们历数航程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在西风带完成了大洋调查:第 次踏入人类以前从未涉足过的冰穹A(Dome-A),并准确测出南极冰盖最高点的 高度实际为4093米,而不是以前认为的4087米及4030米;第一次在环南极 8000海里的航行中进行了大洋断面的调查 【答案】“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今天上午凯旋抵上海。或:“雪龙号” 今天上午凯旋抵上海。“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今天上午胜利归来。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分) 俗话说,“百菜当数白菜好。”白菜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 物质。因此古人常把白菜当作养生佳蔬。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但是菜中佳品, 还具有很好的医疗价值。例如:治伤风感冒可用大白菜根煎汤服:用白菜、辣椒 熬水洗手足,可治冻疮;用白菜、大葱、生姜煎汤温服,不但可治感冒,对气管 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1)上面文字中有两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2分) (2)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做到语句格式协调一致。(2分) 【答案】(1)将“俗话说,”中的逗号改为冒号,或将“百菜当数白菜好 中的句号放在引号外。(1分)将“可治冻疮”后的逗号改为分号。(2)将“治伤 风感冒可用大白菜根煎汤服”改为“用大白菜根煎汤服,可治伤风感冒
16.给这则消息拟一个简明的标题。(4 分) 本报讯 (记者董纯蕾李玮)今天上午 9 时,“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停靠民生 路码头(上海),被科学家们称作“不可接近之旅”的第 21 次南极科考之行回到 起点。“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船长袁绍宏自豪地说:“我们胜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相信下一次的南极科考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151 天的风浪,2.6 万海里的行程,每一项科考结果都是举世瞩目的“珍品”。 袁绍宏为我们历数航程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在西风带完成了大洋调查;第一 次踏入人类以前从未涉足过的冰穹 A(Dome—A),并准确测出南极冰盖最高点的 高度实际为 4 093 米,而不是以前认为的 4 087 米及 4 030 米;第一次在环南极 8 000 海里的航行中进行了大洋断面的调查…… 【答案】 “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今天上午凯旋抵上海。或:“雪龙号” 今天上午凯旋抵上海。“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今天上午胜利归来。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 分) 俗话说,“百菜当数白菜好。”白菜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 物质。因此古人常把白菜当作养生佳蔬。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但是菜中佳品, 还具有很好的医疗价值。例如:治伤风感冒可用大白菜根煎汤服;用白菜、辣椒 熬水洗手足,可治冻疮;用白菜、大葱、生姜煎汤温服,不但可治感冒,对气管 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1)上面文字中有两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做到语句格式协调一致。(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1)将“俗话说,”中的逗号改为冒号,或将“百菜当数白菜好。” 中的句号放在引号外。(1 分)将“可治冻疮”后的逗号改为分号。(2)将“治伤 风感冒可用大白菜根煎汤服”改为“用大白菜根煎汤服,可治伤风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