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 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关键:通过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美,体会诗人借助景物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研读,品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录音机 果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以情真意深、清新自然见长的唐诗,是中华文化 的瑰宝,其中的名篇佳作千古流传,魅力无穷,时至今日,仍被人们广为传诵。每一首诗中 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或一种深入心灵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从里 面采撷几朵多姿的花朵。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朗读指导(听朗读录音) 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2.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他幼 年聪明过人,6岁能文。曾任沛王府修撰。在他20岁的舂夏之交,诸王子斗鸡游嬉,王勃 写了一篇《斗鸡檄》,假托沛王鸡传檄声讨英王鸡。高宗看了这篇檄文,认为是挑拨诸王子, 于是将他赶出沛王府。26岁时前往越南看望父亲,途中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 了震撼古今的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后渡海溺水,受惊而 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王勃反对以上 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提倡针砭时弊,有感而发,给人以刚健质朴之感。他擅长骈文,现 流传下来有文20多篇,诗90多首。明人集为《王子安集 3.品味赏析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感情比较达观,有一种奋发向上 的精神
一 唐诗五首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 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关键:通过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美,体会诗人借助景物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研读,品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 具:录音机 课 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以情真意深、清新自然见长的唐诗,是中华文化 的瑰宝,其中的名篇佳作千古流传,魅力无穷,时至今日,仍被人们广为传诵。每一首诗中 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或一种深入心灵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从里 面采撷几朵多姿的花朵。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朗读指导(听朗读录音) 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2.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他幼 年聪明过人,6 岁能文。曾任沛王府修撰。在他 20 岁的春夏之交,诸王子斗鸡游嬉,王勃 写了一篇《斗鸡檄》,假托沛王鸡传檄声讨英王鸡。高宗看了这篇檄文,认为是挑拨诸王子, 于是将他赶出沛王府。26 岁时前往越南看望父亲,途中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 了震撼古今的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后渡海溺水,受惊而 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王勃反对以上 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提倡针砭时弊,有感而发,给人以刚健质朴之感。他擅长骈文,现 流传下来有文 20 多篇,诗 90 多首。明人集为《王子安集》。 3.品味赏析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感情比较达观,有一种奋发向上 的精神
(2)你从诗中的哪句话感觉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不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这句话为什么会起到这种艺术效果? 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朋友之间那种诚恳深厚的情感,情调积极乐观,给人以鼓舞的力量,道 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4)分析其他三联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作者通过这一联要表现什么? 这一联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朋 友上任地点。写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诗人为什么会在尾联写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 二人同为宦游,即使分别也因感情相通而不感觉距离遥远,因此在分别之时才会不效仿小儿 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 1.朗读指导 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 的性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24岁举进士,上 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他曾在26岁、36岁两次从军边塞,对 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38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 而死。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有《陈伯玉集》。6%6年契丹李尽 忠、孙万荣犯边,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出征,陈子昂随军参谋第二次来到边塞。武攸宜 亲贵出身,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反遭贬斥,降为军曹,因而抑郁不 得志。蓟丘是春秋时燕的旧都,燕昭王姬平曾在这里修碣石宫,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天 下贤豪之士,乐毅、邹衍、剧辛等人先后到燕,助昭王大败齐国,称雄一时。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 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4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 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 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 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 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 极精神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课外积累王勃、陈子昂的代表性诗歌,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你从诗中的哪句话感觉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不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这句话为什么会起到这种艺术效果? 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朋友之间那种诚恳深厚的情感,情调积极乐观,给人以鼓舞的力量,道 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4)分析其他三联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作者通过这一联要表现什么? 这一联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朋 友上任地点。写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诗人为什么会在尾联写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 二人同为宦游,即使分别也因感情相通而不感觉距离遥远,因此在分别之时才会不效仿小儿 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 1.朗读指导 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 的性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24 岁举进士,上 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他曾在 26 岁、36 岁两次从军边塞,对 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38 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 而死。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有《陈伯玉集》。696 年契丹李尽 忠、孙万荣犯边,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出征,陈子昂随军参谋第二次来到边塞。武攸宜 亲贵出身,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反遭贬斥,降为军曹,因而抑郁不 得志。蓟丘是春秋时燕的旧都,燕昭王姬平曾在这里修碣石宫,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天 下贤豪之士,乐毅、邹衍、剧辛等人先后到燕,助昭王大败齐国,称雄一时。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 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4.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 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 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 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 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 极精神。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课外积累王勃、陈子昂的代表性诗歌,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找同学背诵王勃、陈子昂的代表性诗歌 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朗读指导 先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托的情感 2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 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 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出蜀漫游。42 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不羁,不到二年离开 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但被唐肃宗以 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 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 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 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 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3.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景、叙事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诗人选取两种富有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 的杨花,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 的不幸消息?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怨的气氛 4.“愁心”原是悲伤而沉重的,但愁心寄月随风的形象所给予读者的,为什么不是沉重压抑 之感? 在这首诗里,明月成了传送友谊的使者,长风也成了吹度明月的凭借。这夸张奇妙而又天真 烂漫的想象,使这首诗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和李白豪放天真的个性,而诗人对朋友的深 挚情谊也真切地表达出来。 三、合作探究 设想王昌龄读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会有怎样的反应与表现。再结合 王昌龄其人、其诗分析这些设想哪一个更合理。 在探究中要注意结合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来评价这些设想,这样就可以知道他的反应 与表现应是积极、乐观的。但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关键要能自圆其说 四、学习《滁州西涧》 1学生朗读诗歌 要求:上一课时己经学习了朗读时要注意节奏、韵律、声调、重音,在读时要注意体会、运 用。在读时体会两首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设想:进一步培养诗歌朗 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走入诗歌所渲染的艺术境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 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作者介绍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天宝末年,以三卫郎侍玄宗 放浪不检,后来悔悟,折节读书。曾任洛阳京兆功曹等职。建中年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 后转左司郎中,贞元初任苏州刺史。他在历任官职中都努力做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并对 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也很著名。白居易曾评论他的诗“高雅 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3.根据你的理解,描绘出本诗所写的景色。 本诗描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晩潮野渡所见,绘出了一幅幽静深邃而又富有生机的春天景色:涧
2.找同学背诵王勃、陈子昂的代表性诗歌。 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朗读指导 先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托的情感。 2.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 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 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 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 岁时,出蜀漫游。42 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不羁,不到二年离开 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但被唐肃宗以 “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 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 62 岁。 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 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 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3.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景、叙事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诗人选取两种富有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 的杨花,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 的不幸消息?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怨的气氛。 4.“愁心”原是悲伤而沉重的,但愁心寄月随风的形象所给予读者的,为什么不是沉重压抑 之感? 在这首诗里,明月成了传送友谊的使者,长风也成了吹度明月的凭借。这夸张奇妙而又天真 烂漫的想象,使这首诗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和李白豪放天真的个性,而诗人对朋友的深 挚情谊也真切地表达出来。 三、合作探究 设想王昌龄读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会有怎样的反应与表现。再结合 王昌龄其人、其诗分析这些设想哪一个更合理。 在探究中要注意结合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来评价这些设想,这样就可以知道他的反应 与表现应是积极、乐观的。但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关键要能自圆其说。 四、学习《滁州西涧》 1.学生朗读诗歌 要求:上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朗读时要注意节奏、韵律、声调、重音,在读时要注意体会、运 用。在读时体会两首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设想:进一步培养诗歌朗 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走入诗歌所渲染的艺术境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 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作者介绍 韦应物(约 737~约 792),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天宝末年,以三卫郎侍玄宗, 放浪不检,后来悔悟,折节读书。曾任洛阳京兆功曹等职。建中年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 后转左司郎中,贞元初任苏州刺史。他在历任官职中都努力做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并对 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也很著名。白居易曾评论他的诗“高雅 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3.根据你的理解,描绘出本诗所写的景色。 本诗描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潮野渡所见,绘出了一幅幽静深邃而又富有生机的春天景色:涧
边的幽草在生长萌发着:深树里的黄鹂在欢快地鸣叫着:春潮带着雨点,使河里的流水更加 湍急:野渡口虽然无人,但那只摆渡的小船却被水流冲击得在自己摇摆 4作者通过写景寄寓了什么样的意趣 寄寓了一种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的心情和恬淡、闲适的意趣 五、课堂小结 诗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来抒发情感,在学习诗歌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情感 但这种情感有时候不是直接抒发的,这时就要抓住作者选择的事物和他的语言、动作来用心 体会。 六、作业 1.背诵所学诗词 2.课后二。 第三课时 一、检査背诵默写 二、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朗读指导 先由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托的情感 2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性秉直,居 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 日时秩序和振兴儒家道统而提倡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在诗歌方面,他推 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或反映时事,或写中下层文 士的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 十二阁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其诗往往规模宏大,才气纵横,气势雄伟 有《韩昌黎集》。 3.“天街小雨润如酥”写出了春雨哪些惹人喜爱之处? 春雨细密润滑,湿路不湿衣。恰好使尘土不扬,空气清澄,给人极舒适的感觉。它预报着春 的到来,催动草木复苏。 4.“草色遥看近却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用敏锐深细的眼光观察了早春草色远近之不同,并进行淡墨涂抹,隐隐地泛出了那一缕 青青之痕,造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春色。“草色遥看近却无”展示了春的特色,流宕着 诗人喜悦的深情。 5诗人为什么会说早春要胜过“烟柳满皇都”之时? 这两句诗是对早春美景的品评和抒情。早春草色是淡淡的一抹新绿,似有还无:早春之美所 唤起人的精神愉悦乃至昂奋则是深切的。皇都长安虽然杨柳堆烟,花光烂漫,但无论如何也 引不起严冬告逝、草芽初萌时那种欣慰惊喜。这正是诗人对早春景色特别喜爱的真谛所在。 三、课堂小结 学习诗歌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用自己的想象去再现诗人为我们营造的艺术世界,用我们 的审美方式去感受诗人的审美体验,就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但要记住“诗无达诂”,在学习 时不要受别人观点的影响,要有独立的思考与认识 四、诗词背诵比赛。 五、作业 1.做《同步解析与测评》 2.自创一首新诗,有突出的景物描写,并渗透自己的主观情感
边的幽草在生长萌发着;深树里的黄鹂在欢快地鸣叫着;春潮带着雨点,使河里的流水更加 湍急;野渡口虽然无人,但那只摆渡的小船却被水流冲击得在自己摇摆。 4.作者通过写景寄寓了什么样的意趣? 寄寓了一种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的心情和恬淡、闲适的意趣。 五、课堂小结 诗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来抒发情感,在学习诗歌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情感。 但这种情感有时候不是直接抒发的,这时就要抓住作者选择的事物和他的语言、动作来用心 体会。 六、作业: 1.背诵所学诗词。 2.课后二。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默写。 二、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朗读指导 先由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托的情感。 2.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性秉直,居 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 旧时秩序和振兴儒家道统而提倡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在诗歌方面,他推 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或反映时事,或写中下层文 士的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 十二阁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其诗往往规模宏大,才气纵横,气势雄伟。 有《韩昌黎集》。 3.“天街小雨润如酥”写出了春雨哪些惹人喜爱之处? 春雨细密润滑,湿路不湿衣。恰好使尘土不扬,空气清澄,给人极舒适的感觉。它预报着春 的到来,催动草木复苏。 4.“草色遥看近却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用敏锐深细的眼光观察了早春草色远近之不同,并进行淡墨涂抹,隐隐地泛出了那一缕 青青之痕,造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春色。“草色遥看近却无”展示了春的特色,流宕着 诗人喜悦的深情。 5.诗人为什么会说早春要胜过“烟柳满皇都”之时? 这两句诗是对早春美景的品评和抒情。早春草色是淡淡的一抹新绿,似有还无;早春之美所 唤起人的精神愉悦乃至昂奋则是深切的。皇都长安虽然杨柳堆烟,花光烂漫,但无论如何也 引不起严冬告逝、草芽初萌时那种欣慰惊喜。这正是诗人对早春景色特别喜爱的真谛所在。 三、课堂小结 学习诗歌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用自己的想象去再现诗人为我们营造的艺术世界,用我们 的审美方式去感受诗人的审美体验,就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但要记住“诗无达诂”,在学习 时不要受别人观点的影响,要有独立的思考与认识。 四、诗词背诵比赛。 五、作业: 1.做《同步解析与测评》。 2.自创一首新诗,有突出的景物描写,并渗透自己的主观情感
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达观,奋发向上 《登幽州台歌》: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挚情谊。 《滁州西涧》:寄寓一种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的心情和恬淡闲适的意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展示早春特色,体现诗人喜悦之情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达观,奋发向上。 《登幽州台歌》: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挚情谊。 《滁州西涧》:寄寓一种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的心情和恬淡闲适的意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展示早春特色,体现诗人喜悦之情。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