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陌上桑》 1、>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汉乐府是指 。乐府原是 设的机关,职责是 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2、本文描写的是的故事,塑造了一个 的少女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按要求填上原句 1)描写罗敷采桑工具美的句子是 2)描写罗敷衣着服饰美的句子是 3)从侧面烘托罗敷美的句子是 4)描写夫婿体貌形态的句子是 二、思考与探究 1、作者在叙述罗敷穿着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2、第三段中罗敷从哪四个方面夸夫?为什么夸夫? 3、你认为罗敷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蛸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 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 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鬟 猴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下确语句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2)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3、说说罗敷是怎样一个人 4、诵读画“ ”的诗句,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5、诗中罗敷夸丈夫官位显赫的句子是 6、本诗的夸张与细节相结合,使人感到夸张得真实可信。试举一两例作具体说明 文中自名为罗敷 桂枝为笼钩 为人洁白皙 中3个为的意思、请分别解释 自名为罗敷 罗敷自有夫 中2个自的意思、请分别解释 《观沧海》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按要求原诗句中的语句 (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陌上桑》 1、>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汉乐府是指____________。乐府原是__________设的_____机关,职责是_________, 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2、本文描写的是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少女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4、 按要求填上原句。 1) 描写罗敷采桑工具美的句子是: 2) 描写罗敷衣着服饰美的句子是: 3) 从侧面烘托罗敷美的句子是: 4)描写夫婿体貌形态的句子是: 二、思考与探究。 1、作者在叙述罗敷穿着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2、第三段中罗敷从哪四个方面夸夫?为什么夸夫? 3、你认为罗敷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 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 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 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下确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2)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3、说说罗敷是怎样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诵读画“_________”的诗句,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5、诗中罗敷夸丈夫官位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的夸张与细节相结合,使人感到夸张得真实可信。试举一两例作具体说明。 文中 自名为罗敷 桂枝为笼钩 为人洁白皙 中 3 个为的意思、请分别解释、 自名为罗敷 罗敷自有夫 中 2 个自的意思、请分别解释 《观沧海》 1.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2. 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 按要求原诗句中的语句: (1) 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4.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5.这首诗的主旨是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东临碣石临: 2.水何澹澹何 澹澹 3.山岛耸峙 4.星汉灿烂星汉: 5.幸甚至哉幸:至: 阅读理解,完成下列练习题 (1)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家,家,诗人 (3)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其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可见其博大的胸襟。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龟虽寿》 1、划分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古义 不但:古义 今义 4、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A、《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 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 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观沧海》(曹操)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 能说与正文无关
5. 这首诗的主旨是: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东临碣石 临:________ 2. 水何澹澹 何:________澹澹:________ 3. 山岛耸峙 耸:________峙:________ 4. 星汉灿烂 星汉:________ 5. 幸甚至哉 幸:________至:________ .阅读理解,完成下列练习题。 (1)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家, 家,诗人 。 (3)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 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可见其博大的胸襟。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龟虽寿》 1、划分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古义 今义 不但:古义 今义 4、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 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 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观沧海》(曹操)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 能说与正文无关
《黄河颂》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澎湃( ) 滋长( 宛转 哺育( 狂1dn( 山dian( 气po( 摇16n( 二.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 万里写入胸怀间。 3. 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 5.大漠孤烟直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 型合唱音乐作品,由 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等方面赞美了 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的思想感情。 答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诗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的诗句? 选择。 1.下列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一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艳若桃李,冷若冰霜 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C、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符合“简明”要求的一项是() A、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B、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黄河颂》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 澎湃( ) 滋长( ) 屏障( ) 宛转 ( ) 哺育( ) 狂 lán( ) 山 diān( ) 气 pò( ) 摇 lán( ) 二.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 。 2. ,万里写入胸怀间。 3. ,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 目, 。 5.大漠孤烟直, 。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 型合唱音乐作品,由 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 以 、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 等方面赞美了 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的思想感情。 四. 答。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诗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的诗句? 五. 选择。 1.下列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C、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符合“简明”要求的一项是( ) A、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B、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C、今天晚上开年段会议,请准时参加 D、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 3.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发问、勤发问的人, ,眼光自然会日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训练二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在你的身边扮演! 奔向东南 你是伟大坚强, 惊涛澎湃 像一个巨人 掀起万丈狂澜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浊流宛转,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结成九曲连环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从昆仑山下 啊!黄河! 奔向黄海之边 你一泻万丈 把中原大地 浩浩荡荡 劈成南北两面 南北两岸 啊!黄河!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从你这儿发源 发扬滋长! 多少英雄的故事, 1.诗中加点的“望”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诗中赞美黄河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3.诗人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原因
C、今天晚上开年段会议,请准时参加 D、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 3.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训练二 (一)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在你的身边扮演! 望黄河滚滚, 啊!黄河! 奔向东南。 你是伟大坚强, 惊涛澎湃, 像一个巨人 掀起万丈狂澜;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浊流宛转,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结成九曲连环;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从昆仑山下 啊!黄河! 奔向黄海之边; 你一泻万丈, 把中原大地 浩浩荡荡. 劈成南北两面。 向南北两岸 啊!黄河!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从你这儿发源; 发扬滋长! 多少英雄的故事, 1.诗中加点的“望”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诗中赞美黄河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3.诗人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原因 是:
4.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课外收集描写黄河,赞美黄河的诗句,并摘出你最喜欢的6句诗句 二)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1)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惟有西藏,那片离高阳光最近的圣洁土地 (2)记不清是多久以前,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 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母亲的呼唤把我的神思拽了回来。我望着惊讶得有 些手足无措的母亲,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眶中滑了下来。原来,我已潸然泪下。平第一次知道,在遥远的天边,存活着 方神圣的土地。时至今日,仍记得那堵得胸口满满的Δ与莫名的B。三毛说她第一眼看到撒哈拉沙漠时,竟有一种缥渺如 前世乡愁般的情思,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从那以后,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 (3)高三时,老师曾问我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当出色的翻译,有人要去德国留学,有人要成为一名高级企管… 去西藏,则是我此生夙愿。是的,去西藏,圆我一生一世的梦,偿我一生一世的愿。我想知道那洁白的哈达,为何会承载 如许的祝福与敬意:我想知道网底斯山下沉睡着怎样的神祉,会让人们虔诚地用血肉之躯一步一扑地丈量对他的崇拜:我 想知道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何种魔力,能使它从千万年前一路走来,仍如万钧雷霆般奔腾不息;我想知道那片圣土有何奧秘 竟能孕育出如此温情善良的人民,稚纯如赤子… (4)向往西藏,常有一种丝丝缕缕恍如隔世的思念,缠得我无法入眠。当我踏上那片魂牵梦耋的土地,我会如何?在雪山 草地的映衬下,我定会向我永生永世的家乡、向那亘古的神圣庄严,顶礼膜拜:澄澈的阳光下,闪耀着一颗纯净的心,声 声召唤着我那在尘世中沦落的已不知归路的灵魂 (5)向往西藏,向往那片精神茂盛的家园。三千里朝圣路,是家的方向 (选自《读写日报》作者叶子)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拽( 将“怅然”和“感动”选择填入文中的A、B处。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魂牵梦 萦 4.第2段“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中,母亲所以“惊讶”,是因为
4.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课外收集描写黄河,赞美黄河的诗句,并摘出你最喜欢的 6 句诗句。 (二)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1)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惟有西藏,那片离高阳光最近的圣洁土地。 (2)记不清是多久以前,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 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母亲的呼唤把我的神思拽了回来。我望着惊讶得有 些手足无措的母亲,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眶中滑了下来。原来,我已潸然泪下。平第一次知道,在遥远的天边,存活着一 方神圣的土地。时至今日,仍记得那堵得胸口满满的 A 与莫名的 B。三毛说她第一眼看到撒哈拉沙漠时,竟有一种缥渺如 前世乡愁般的情思,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从那以后,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 眶。 (3)高三时,老师曾问我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当出色的翻译,有人要去德国留学,有人要成为一名高级企管…… 去西藏,则是我此生夙愿。是的,去西藏,圆我一生一世的梦,偿我一生一世的愿。我想知道那洁白的哈达,为何会承载 如许的祝福与敬意;我想知道网底斯山下沉睡着怎样的神祉,会让人们虔诚地用血肉之躯一步一扑地丈量对他的崇拜;我 想知道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何种魔力,能使它从千万年前一路走来,仍如万钧雷霆般奔腾不息;我想知道那片圣土有何奥秘, 竟能孕育出如此温情善良的人民,稚纯如赤子…… (4)向往西藏,常有一种丝丝缕缕恍如隔世的思念,缠得我无法入眠。当我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我会如何?在雪山 草地的映衬下,我定会向我永生永世的家乡、向那亘古的神圣庄严,顶礼膜拜;澄澈的阳光下,闪耀着一颗纯净的心,声 声召唤着我那在尘世中沦落的已不知归路的灵魂。 (5)向往西藏,向往那片精神茂盛的家园。三千里朝圣路,是家的方向。 (选自《读写日报》作者 叶子)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穹( ) 拽( ) 潸 ( ) 夙( ) 2.将“怅然”和“感动”选择填入文中的 A、B 处。 A B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魂牵梦 萦 沦 落 4.第 2 段“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中,母亲所以“惊讶”,是因为:
5.与“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相呼应的句子是: 6.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7.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 8.文段中有许多涵义隽永的句子,试找出其中两个,对其作一点赏析。 一、请你利用《陌上桑》中的写作手法,描写一个人。(要运用两种以上,不少于100字)。 作文 根据您对生活的理解,请以《春天的气息》为名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表达流畅,中心明确,感情真挚
5.与“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相呼应的句子是: 6.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7.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 8.文段中有许多涵义隽永的句子,试找出其中两个,对其作一点赏析。 写作: 一、请你利用《陌上桑》中的写作手法,描写一个人。(要运用两种以上,不少于 100 字)。 二,、作文 根据您对生活的理解,请以《春天的气息》为名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表达流畅,中心明确,感情真挚
第一单元试题答案 1、侧面描写:夸张,排比的手法。借助他人瓜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像。 6、官高位显,气派之盛官运亨通,品貌出众。这是罗敷为免受侮辱而施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充分表现了罗敷的 沉着勇敢,机警智慧 7、罗敷是一个采桑女,她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 三、5、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6.略 7.罗敷是一个美丽,机智,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
第一单元试题答案 一、略 二、1、侧面描写;夸张,排比 的手法。借助他人瓜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像。 6、官高位显,气派之盛官运亨通,品貌出众。这是罗敷为免受侮辱而施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充分表现了罗敷的 沉着勇敢,机警智慧。 7、罗敷是一个采桑女,她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 8、略 三、5、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6. 略 7. 罗敷是一个美丽,机智,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
8.这八句诗是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侧面烘托。因为正面描写如何美丽还不够表情达意,就需要用侧面描写的客观效果 证明,于是就有了写“少年”,“耕者”,“锄者”的种种表现,他们是因欣赏罗敷的美貌而“脱帽著巾肖头”“忘 其犁”“忘其锄”的。这就更突出了罗敷的美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10.例如,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乃至“来归相怨”,其动作神态,刻画得很细致,而且夸张得 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观沧海答案 1.水何澹澹产,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4.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5.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略)二、(1)乐府诗抒情诗(2)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曹操(3)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建功立业统一天下。(4)东临碣石,以 观沧海 龟虽寿 、划分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3、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4、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 一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 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1)《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观沧海》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3)A(b)B(a) 黄河颂 训练一 po pengpai zi pin anb澜巅概篮 1、奔流到海不复回2、黄河落天走东海3、黄河远上白云间4、黄河入海流更上一层楼5、长河落 1、光未然,张光年,冼星海,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2、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热爱和赞美 四.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黄河天险在地 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法宝。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
8. 这八句诗是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侧面烘托。因为正面描写如何美丽还不够表情达意,就需要用侧面描写的客观效果 证明,于是就有了写“少年”,“耕者”,“锄者”的种种表现,他们是因欣赏罗敷的美貌而“脱帽著巾肖头”“忘 其犁”“忘其锄”的。这就更突出了罗敷的美。 9.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10. 例如,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乃至“来归相怨”,其动作神态,刻画得很细致,而且夸张得 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观沧海答案 1. 水何澹澹产,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1)观沧海 (2)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4.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5.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 一(略)二、(1)乐府诗 抒情诗 (2)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曹操 (3)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建功立业统一天下。(4)东临碣石,以 观沧海 龟虽寿 1、划分节奏 神龟 / 虽寿,犹有 / 竟时。 腾蛇 / 乘雾,终为 / 土灰。 2、略 3、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4、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 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1)《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观沧海》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3)A(b)B(a) 黄河颂 训练一 一. pò péngpài zī píng wǎn bǔ 澜 巅 概 篮 二.1、 奔流到海不复回 2、 黄河落天走东海 3、黄河远上白云间 4、 黄河入海流 更上一层楼 5、 长河落 日圆 三. 1、 光未然,张光年,冼星海,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2、 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热爱和赞美 四.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黄河天险在地 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法宝。 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
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无数条“铁的臂膀”。3、反复出现此语句,把诗 歌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表达了黄河养育了中 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的意思。由实到虚,步步深入 B3、A 训练二 (一)1、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接成九曲连环: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西东。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4、略 (二)1.Qi6 ng zhudi shan 2. 3、日夜思念,以致无法入眠丢失,失落 4.看到我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处 5、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 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 6、排比、比喻7、略8、略
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无数条“铁的臂膀”。3、反复出现此语句,把诗 歌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表达了黄河养育了中 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的意思。由实到虚,步步深入。 五、1、B 2、B 3、A 训练二 (一)1、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接成九曲连环;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西东。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4、略 (二)1.Qióng zhuài shān sù 2.B A 3、日夜思念,以致无法入眠 丢失,失落 4.看到我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处 5、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 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 6、排比、比喻 7、略 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