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孟浩然名句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名句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走近诗人
走近诗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 (今湖北裹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 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 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 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 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 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 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 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竞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 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 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 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 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 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 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 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 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 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闻钟,鱼梁晚渡) ■此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 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 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诗人洒脱 的胸怀 ■佛门清静 尘世纷繁 (沉缓的钟声)(嘈杂的人声)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闻钟,鱼梁晚渡) 此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 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 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诗人洒脱 的胸怀。 佛门清静 —— 尘世纷繁 (沉缓的钟声)(嘈杂的人声)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此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 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两种归宿,两种心境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此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 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两种归宿,两种心境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月开烟树,夜归鹿门)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 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 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 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 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月开烟树,夜归鹿门)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 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 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 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 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高士隐居图)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 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 和真谛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高士隐居图)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 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 和真谛
前四句的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静态刻画两相 对比,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 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 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 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 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 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2
前四句的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静态刻画两相 对比,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 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 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 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 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 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