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N.9 课题:诵读欣赏主备人:梁晓红审核人:周春雷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学会联想想像,赏析诗歌的佳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填充 ①《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 是 代诗人:《登岳阳楼》作者」 是代大诗人著有《》 ②曲径通幽处, ,乾坤日夜浮。 【目标展示】 1.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运用联想,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新知研习】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 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诗人 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二、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1.作者简介。 2.解题: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 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 意境优雅。 3.反复诵读。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4.讨论问题 (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游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 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 林深处。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 曲径通幽。 (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 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 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 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 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 (5)最后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 9 课题:诵读欣赏 主备人:梁晓红 审核人:周春雷 一、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学会联想想像,赏析诗歌的佳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一、 填充 ①《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 ,是 代诗人;《登岳阳楼》作者 , 字 ,是 代大诗人著有《 》。 ② 曲径通幽处, 。 ③ ,乾坤日夜浮。 【目标展示】 l.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运用联想,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新知研习】 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 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诗人 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二、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1.作者简介。 2.解题: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 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 意境优雅。 3.反复诵读。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4.讨论问题: (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游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 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 林深处。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 曲径通幽。 (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 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 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 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 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 (5)最后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
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 世无门的情怀 三、学习《登岳阳楼》 1.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了解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 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 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 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髙深的代表作之 3.分析理解 (1)首联: ①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两句表达了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和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运用对偶和对比 的修辞手法。 ②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不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 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 (2)颔联 ①此联主要写什么?这两句各侧重写什么内容? 此联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南分割, 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上句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句 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②“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3)颈联 ①主要内容 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写登楼赏 景而生的感慨。 ②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登楼的感慨的? 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 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 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 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4)尾联 ①主要内容 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抒发 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 ②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
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 世无门的情怀。 三、学习《登岳阳楼》 1.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了解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 年)冬,当时杜甫 57 岁,漂泊于湖南一带, 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 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 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3.分析理解 (1)首联: ①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两句表达了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和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运用对偶和对比 的修辞手法。 ②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不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 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 (2)颔联: ①此联主要写什么?这两句各侧重写什么内容? 此联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南分割, 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上句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句 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②“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3)颈联: ①主要内容 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写登楼赏 景而生的感慨。 ②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登楼的感慨的? 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 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 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 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4)尾联: ①主要内容 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抒发 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 ②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
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造成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 山河依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 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小结: 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 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 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四、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 1.说说周总理 (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生前工作的情景。 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丰功伟绩是不能够都用画面展示出来的,同学们对周总 理的了解还有哪些?你认为周总理具有怎样的崇高品质? 学生介绍周总理事迹:为中华读书、挑水泡、让雨伞、搓稻草、谈判、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忘我工作、弥留之际、遗言 小结: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人民,廉洁奉公,忘我工作,为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真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 2.简介写作背景 这样好的总理与世长辞了,怎不叫人悲痛万分?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 他们企图阻止人们对周总理的悼念,下令不许开追悼会。人们对总理的怀念却更 深切,亿万人民从心里发出一个共同的呼声:“周总理,你在哪里?”打倒“四人 帮”后,当代女作家柯岩发表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它反映了亿万人 民的共同呼声,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 3.配乐朗诵 播放音乐,老师深情朗诵,或听录音。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这首诗为什么写得如此感人? (1)丰富的内容。 材料真实、典型、感人,从不同侧面表现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2)新颖的结构。 诗人创造了一种“询问一一呼唤一一寻找一回答”的新形式,造成一种新颖、 壮阔的意境,展现出来的一幅幅动人画面,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 歌颂了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髙品质。这种虚实结合的写 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善于运用拟人和反复的手法抒发感情。 (4)破折号的运用。(略提一下)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分角色领诵、齐诵) 6.结语。 【归纳总结】 古诗诵读小结:如何赏析一首诗词 明确: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②读懂诗歌,体会感情。③感悟品味,分析 特色。④熟读成诵,增加积累。 【巩固拓展】 1、填充
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造成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 山河依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 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小结: 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 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 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四、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 1.说说周总理 (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生前工作的情景。) 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丰功伟绩是不能够都用画面展示出来的,同学们对周总 理的了解还有哪些?你认为周总理具有怎样的崇高品质? 学生介绍周总理事迹:为中华读书、挑水泡、让雨伞、搓稻草、谈判、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忘我工作、弥留之际、遗言…… 小结: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人民,廉洁奉公,忘我工作,为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真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 2.简介写作背景 这样好的总理与世长辞了,怎不叫人悲痛万分?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 他们企图阻止人们对周总理的悼念,下令不许开追悼会。人们对总理的怀念却更 深切,亿万人民从心里发出一个共同的呼声:“周总理,你在哪里?”打倒“四人 帮”后,当代女作家柯岩发表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它反映了亿万人 民的共同呼声,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 3.配乐朗诵 播放音乐,老师深情朗诵,或听录音。 4.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这首诗为什么写得如此感人? (1)丰富的内容。 材料真实、典型、感人,从不同侧面表现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2)新颖的结构。 诗人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一回答”的新形式,造成一种新颖、 壮阔的意境,展现出来的一幅幅动人画面,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 歌颂了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这种虚实结合的写 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善于运用拟人和反复的手法抒发感情。 (4)破折号的运用。 (略提一下)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分角色领诵、齐诵) 6.结语。 【归纳总结】 古诗诵读小结:如何赏析一首诗词? 明确: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②读懂诗歌,体会感情。③感悟品味,分析 特色。④熟读成诵,增加积累。 【巩固拓展】 1、填充
,禅房花木深。 ②万籁此俱寂, ③吴楚东南坼, ④ 凭轩涕泗流。 2、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预习指导】 预习《做一回小记者》,观看一段电视采访,如:杨澜访谈,了解做一名记 者要具备哪些素质。 四、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环境优美,以动衬静 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登岳阳楼》 杜甫 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 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五、教学反思
① ,禅房花木深。 ②万籁此俱寂, 。 ③吴楚东南坼, 。 ④ ,凭轩涕泗流。 2、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预习指导】 预习《做一回小记者》,观看一段电视采访,如:杨澜访谈,了解做一名记 者要具备哪些素质。 四、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环境优美,以动衬静, 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登岳阳楼》 杜 甫 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 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