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书》导学案 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路丽虹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博尔赫斯及其作品 技能目标:领会作品的内容: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了解小说“虚构”的艺术。 情感目标:把握小说题旨的多义性;能以积极健康的态度看待“无限”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如何理解小说的核心意象“沙之书”。 学习难点: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知识链接】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 国血统的律师家庭。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 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博尔赫斯最初是以写诗成名的,1923年出版了第 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随后又推出了两部诗集。迟至1935年,他才出版第 本短篇小说集《世界性丑事》。成名作:《小径分岔的花园》(短篇小说)。 博尔赫斯是一个以书为生的作家。他一生都生活在图书馆中。小时候他就沉浸在父亲巨 大的藏书室中,1937年他开始在一家市立图书馆担任助理馆员。1955年担任阿根廷国立图 书馆馆长,直到1973年退休。读书是博尔赫斯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而且对 于他的写作意义重大 小说特色:叙述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 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开头部分,分析真实性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 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 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几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 来。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1 《沙之书》导学案 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 高二语文 《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路丽虹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博尔赫斯及其作品。 技能目标:领会作品的内容;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了解小说“虚构”的艺术。 情感目标:把握小说题旨的多义性;能以积极健康的态度看待“无限”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如何理解小说的核心意象“沙之书”。 学习难点: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知识链接】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 国血统的律师家庭。1950 年至 1953 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 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 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 年获西班牙的福 门托奖,1979 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博尔赫斯最初是以写诗成名的,1923 年出版了第 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随后又推出了两部诗集。迟至 1935 年,他才出版第一 本短篇小说集《世界性丑事》。 成名作:《小径分岔的花园》(短篇小说)。 博尔赫斯是一个以书为生的作家。他一生都生活在图书馆中。小时候他就沉浸在父亲巨 大的藏书室中,1937 年他开始在一家市立图书馆担任助理馆员。1955 年担任阿根廷国立图 书馆馆长,直到 1973 年退休。读书是博尔赫斯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而且对 于他的写作意义重大。 小说特色:叙述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 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阅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开头部分,分析真实性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 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 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几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 来。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了解作者 、初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沙之书》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2.梳理与“沙之书”有关的情节脉络。 沙之书”有哪些奇妙特征? 4.“我”对待“沙之书”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 程说明了什么? 【课堂探究】 1、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 2、你认为“沙之书”可能象征什么? 3、你从《沙之书》的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的是假的?
2 二、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沙之书》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2. 梳理与“沙之书”有关的情节脉络。 3. “沙之书”有哪些奇妙特征? 4. “我”对待“沙之书”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 程说明了什么? 【课堂探究】 1、 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 2、 你认为“沙之书”可能象征什么? 3、 你从《沙之书》的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的是假的?
4、作者又是怎样来强调他写的是真实的事的? 【课堂检测】 、语用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 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 问责制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并建立问责制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建 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C.6月份以来,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停贷等措施短期内 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心理”有积极作用。 D.滨海新区几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大部分 竞争力不够强大,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 染总量的45%。 B.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平时因为时间关系,马虎点没关系,因而对卷面不以为意。殊 不知,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才上初中的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 专家也惊叹不已 我们认为,上证指数失守2100点后,成交持续萎缩,市场情绪低迷,近期将维持弱 势调整格局,强烈建议股民应韬光养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 型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 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3 4、 作者又是怎样来强调他写的是真实的事的? 【课堂检测】 一、 语用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 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 B.问责制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并建立问责制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建 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C.6 月份以来,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停贷等措施短期内 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心理”有积极作用。 D.滨海新区几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大部分 竞争力不够强大,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 ....,竟占了污 染总量的 45%。 B.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平时因为时间关系,马虎点没关系,因而对卷面不以为意 ....。殊 不知,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才上初中的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使在场的 专家也惊叹不已。 D.我们认为,上证指数失守 2100 点后,成交持续萎缩,市场情绪低迷,近期将维持弱 势调整格局,强烈建议股民应韬光养晦 ....。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第 十 届 全 国 中 学 生 运 动 会 会 徽 造 型 , 。 ; , ;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 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 阅读题 1、阅读卡夫卡的《骑桶者》,回答下列问题 (1)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小说家都喜欢“说谎”。当然,这里的“说谎”,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而是指艺术上 的编织与编造。那么,本文的作者在小说中“说谎”(虚构)了吗?请在文本中找到 依据。 3)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隐含着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你觉得本文作者编造的这些“谎言” 真实吗?作者是如何将虚构与真实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 (4)作者想要借助这个虚构的故事表现怎样的主题呢? (5)下列对文章处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这是小说的一个核心情节。飞翔本身是 件浪漫和美好的事情,但在这篇小说里,飞翔却成了让人心酸的举动,因为它的目的是去 “借煤”。缺煤、寒冷、乞求,这都是一些沉重的话题;“飞翔”则是一种很轻灵的举动
4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二、 阅读题 1、 阅读卡夫卡的《骑桶者》,回答下列问题 (1)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 小说家都喜欢“说谎”。当然,这里的“说谎”,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而是指艺术上 的编织与编造。那么,本文的作者在小说中“说谎”(虚构)了吗?请在文本中找到 依据。 (3)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隐含着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你觉得本文作者编造的这些“谎言” 真实吗?作者是如何将虚构与真实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 (4) 作者想要借助这个虚构的故事表现怎样的主题呢? (5)下列对文章处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这是小说的一个核心情节。飞翔本身是 一件浪漫和美好的事情,但在这篇小说里,飞翔却成了让人心酸的举动,因为它的目的是去 “借煤”。 缺煤、寒冷、乞求,这都是一些沉重的话题;“飞翔”则是一种很轻灵的举动
在这里,“轻”中和了“重”,让作品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使作品的层次丰富了起来 B.主人公“我”的处境是悲惨的,但同时又是自嘲的,对自己的处境缺乏清楚的认 识,他畏缩、自卑、惶恐,是一个立体的人。煤店老板娘是否值得谴责也变得不确定了,因 为他是否听到了借煤者的呼吁是不确定的:飞翔的方式避免了她和借煤者的正面接触。 C.作者的叙述表面上是冷静的,甚至是冷嘲的,但内里却有着深切的同情 的表达目的不再限于具体事件,而是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乏,以及一种心灵的饥饿,我们不 是被一味的沉重压住,而是体味到一种“含泪的笑”,关注到主人公自身的惶恐,以及人与 世界无法沟通的层面 D.由于作者动用了夸张的想像,让木桶飞了起来,于是,这个平常的题材便被“陌生 化”了,小说通过虚构和想像获得了力量,使这一平常的题材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展现,也使 读者不愿意再对小说家的谎言说三道四。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过河拆桥 [阿根廷]博尔赫斯 圣地亚哥的一个教长想学巫术,他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离此不远的特莱多市的巫师堂 伊南是个高手,就上门求教 他找到堂伊南家时,正是中午,这位巫师热情地请他吃饭,饭后又为他倒上了难得喝到 的法国咖啡。教长这才得到机会,说明了来意。堂伊南站起来走了几步,说,我不收弟子 教长很执着,再三要求。堂伊南说,我已看出你将会有远大前程,但教你巫术以后,我怕你 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教长忙起誓,那是不可能的事,假如我真的发达了, 我一定会报答你,上帝可以作证。堂伊南听他说得很有诚意,就相信了他 堂伊南先叫来女仆,吩咐她晩饭准备烤乳鸽,但别忙着烤,等他发话时再烤。然后他掀 开房中的一块大铁板,示意教长跟来,他们就顺着石板梯子下去,堂伊南解释说学巫术最怕 有人打扰,所以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石梯很长,走了约有十分钟才到了尽头,来到了一间 放着各种巫术器具的实验室,教长觉得他们似乎己经来到了地底深处 堂伊南拿来一些巫书,正要给他讲解,有两个牧师匆匆而来给教长送一封信,信上说他 那个当地区主教的叔叔病危,要他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教长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不知怎么 办才好。最后他还是不愿放弃学巫术的机会,就写了封回信表示慰问,让来人带给主教。两 天后,几个着丧服的人来了,说主教己经病故,正在选继承人,而教长也有中选的希望,还 说教长不必赶着回去,因为他本人不在场被选中则更加说明他是深孚众望 果然十天后,两个衣着华丽的牧师来了,一见面就匍匐在地,吻他的手,称他主教大人 堂伊南也是喜出望外,一边向他祝贺一边为自己的儿子谋求空出的教长职位,主教对他说, 教长的位置已经留给了主教的弟弟,不过可以另给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圣地亚哥。 三人到圣地亚哥上任。六个月后,教皇派使者来宣旨,任命他为洛萨大主教。堂伊南忙 请求把空出的主教位置给自己的儿子。大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给了自己的叔父,不过可以另给 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托洛萨,堂伊南只得同意。 两年后,教皇又任命他为红衣主教,堂伊南立刻提醒他以前作出的承诺,并为自己的儿 子请求那个空出的大主教职位。红衣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经留给了自己的舅舅,不过可以另给
5 在这里,“轻”中和了“重”,让作品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使作品的层次丰富了起来.。 B. 主人公“我” 的处境是悲惨的,但同时又是自嘲的,对自己的处境缺乏清楚的认 识,他畏缩、自卑、惶恐,是一个立体的人。煤店老板娘是否值得谴责也变得不确定了,因 为他是否听到了借煤者的呼吁是不确定的:飞翔的方式避免了她和借煤者的正面接触。 C. 作者的叙述表面上是冷静的,甚至是冷嘲的,但内里却有着深切的同情,而且,他 的表达目的不再限于具体事件,而是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乏,以及一种心灵的饥饿,我们不 是被一味的沉重压住,而是体味到一种“含泪的笑”,关注到主人公自身的惶恐,以及人与 世界无法沟通的层面。 D. 由于作者动用了夸张的想像,让木桶飞了起来,于是,这个平常的题材便被“陌生 化”了,小说通过虚构和想像获得了力量,使这一平常的题材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展现,也使 读者不愿意再对小说家的谎言说三道四。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过河拆桥 [阿根廷]博尔赫斯 圣地亚哥的一个教长想学巫术,他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离此不远的特莱多市的巫师堂 伊南是个高手,就上门求教。 他找到堂伊南家时,正是中午,这位巫师热情地请他吃饭,饭后又为他倒上了难得喝到 的法国咖啡。教长这才得到机会,说明了来意。堂伊南站起来走了几步,说,我不收弟子。 教长很执着,再三要求。堂伊南说,我已看出你将会有远大前程,但教你巫术以后,我怕你 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教长忙起誓,那是不可能的事,假如我真的发达了, 我一定会报答你,上帝可以作证。堂伊南听他说得很有诚意,就相信了他。 堂伊南先叫来女仆,吩咐她晚饭准备烤乳鸽,但别忙着烤,等他发话时再烤。然后他掀 开房中的一块大铁板,示意教长跟来,他们就顺着石板梯子下去,堂伊南解释说学巫术最怕 有人打扰,所以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石梯很长,走了约有十分钟才到了尽头,来到了一间 放着各种巫术器具的实验室,教长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来到了地底深处。 堂伊南拿来一些巫书,正要给他讲解,有两个牧师匆匆而来给教长送一封信,信上说他 那个当地区主教的叔叔病危,要他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教长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不知怎么 办才好。最后他还是不愿放弃学巫术的机会,就写了封回信表示慰问,让来人带给主教。两 天后,几个着丧服的人来了,说主教已经病故,正在选继承人,而教长也有中选的希望,还 说教长不必赶着回去,因为他本人不在场被选中则更加说明他是深孚众望。 果然十天后,两个衣着华丽的牧师来了,一见面就匍匐在地,吻他的手,称他主教大人。 堂伊南也是喜出望外,一边向他祝贺一边为自己的儿子谋求空出的教长职位,主教对他说, 教长的位置已经留给了主教的弟弟,不过可以另给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圣地亚哥。 三人到圣地亚哥上任。六个月后,教皇派使者来宣旨,任命他为洛萨大主教。堂伊南忙 请求把空出的主教位置给自己的儿子。大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给了自己的叔父,不过可以另给 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托洛萨,堂伊南只得同意。 两年后,教皇又任命他为红衣主教,堂伊南立刻提醒他以前作出的承诺,并为自己的儿 子请求那个空出的大主教职位。红衣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经留给了自己的舅舅,不过可以另给
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罗马,堂伊南无法可想只得同意。他们到了罗马受到了隆重接待, 还举行了弥撒和游行 四年后教皇逝世,红衣大主教被选为教皇。堂伊南听到这个消息,又一次找到教皇,他 吻了教皇陛下的脚,提醒他以前的承诺,为自己的儿子请求红衣主教的职位。教皇闻言大怒, 让手下把他投入监狱,说他一个小小的巫师竟敢要挟教皇。可怜的堂伊南连连认错,请求宽 恕,并说自己与儿子这一辈子都在外荒废了,现在只好准备回老家,因路途遥远,请教皇给 点路上吃的东西,教皇不予理睬。于是堂伊南站了起来,在教皇鸦雀无声的森严的大堂上 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那我只得吃我为今晚准备的烤乳鸽了。” 女仆应声出来开始烤乳鸽。教皇这才发现自己实际上还在特莱多的一个地下室里,只是 圣地亚哥的一个小小教长。他为自己的食言而羞红了脸,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好。堂伊南不 再请他吃烤乳鸽,只是客客气气地把他送出了地下室 (1)试分析第二段“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这句话在小说中的作 用。(3分) (2)博尔赫斯的小说情节充满“想像力”,请对该小说的情节加以简析。(4分) (3)小说富有“想象力”的虚构情节与中国的哪个故事非常相像?通过这一虚构的情节它 们所表现的主旨有何不同?请加以简析。(4分) 4)有的译者将这篇小说的标题译为“向后靠的巫师”,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5分) (5)结合作品内容,赏析文中教长的形象。(4分) 6
6 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罗马,堂伊南无法可想只得同意。他们到了罗马受到了隆重接待, 还举行了弥撒和游行。 四年后教皇逝世,红衣大主教被选为教皇。堂伊南听到这个消息,又一次找到教皇,他 吻了教皇陛下的脚,提醒他以前的承诺,为自己的儿子请求红衣主教的职位。教皇闻言大怒, 让手下把他投入监狱,说他一个小小的巫师竟敢要挟教皇。可怜的堂伊南连连认错,请求宽 恕,并说自己与儿子这一辈子都在外荒废了,现在只好准备回老家,因路途遥远,请教皇给 一点路上吃的东西,教皇不予理睬。于是堂伊南站了起来,在教皇鸦雀无声的森严的大堂上, 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那我只得吃我为今晚准备的烤乳鸽了。” 女仆应声出来开始烤乳鸽。教皇这才发现自己实际上还在特莱多的一个地下室里,只是 圣地亚哥的一个小小教长。他为自己的食言而羞红了脸,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好。堂伊南不 再请他吃烤乳鸽,只是客客气气地把他送出了地下室。 (1) 试分析第二段“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这句话在小说中的作 用。(3 分) (2) 博尔赫斯的小说情节充满“想像力”,请对该小说的情节加以简析。(4 分) (3)小说富有“想象力”的虚构情节与中国的哪个故事非常相像?通过这一虚构的情节它 们所表现的主旨有何不同?请加以简析。(4 分) (4)有的译者将这篇小说的标题译为“向后靠的巫师”,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5 分) (5)结合作品内容,赏析文中教长的形象。(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