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郁南县大全中学潘俊华王小彬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课文的 主题。 3巩固对童话一般特点的认识,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认识小溪流的成长过程,理解课文的主题。 难点:1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多角度 有创意地探究课文的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思路 《小溪流的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 文(语文版)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表达我国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主题的童话作品。按要求朗读课文和正确理
18.《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郁南县大全中学 潘俊华 王小彬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课文的 主题。 3.巩固对童话一般特点的认识,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认识小溪流的成长过程,理解课文的主题。 难点:1.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多角度、 有创意地探究课文的主题。 课时安排 2 课时 设计思路 《小溪流的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 文(语文版)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表达我国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主题的童话作品。按要求朗读课文和正确理
解课文主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本设 计的思路如下:关于朗读教学,首先让学生分组表演,分角色朗读课 文;其次利用“图示导读法”让学生探究、感知形象,培养想象力, 组织学生讨论和评价朗读情况,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讨论情况进 行点评;最后教师对小溪流、小河、大江和大海所说的话作示范朗读, 然后学生再次扮演文中的各角色并朗读他们所说的话,再现文中形 象。同时,本设计力图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启迪学生思维, 让他们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培 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l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情况。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
解课文主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本设 计的思路如下:关于朗读教学,首先让学生分组表演,分角色朗读课 文;其次利用 “图示导读法”让学生探究、感知形象,培养想象力, 组织学生讨论和评价朗读情况,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讨论情况进 行点评;最后教师对小溪流、小河、大江和大海所说的话作示范朗读, 然后学生再次扮演文中的各角色并朗读他们所说的话,再现文中形 象。同时,本设计力图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启迪学生思维, 让他们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培 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前预习 1.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情况。 二.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
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 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 检査预习情况(投影出示) 1给加点字注音 牢骚()沉淀()阻碍()恐吓() 低沉()怨悔()富足()积蓄() 2解释下列词语 (1)五颜六色 (2)兴致勃勃 (3)无穷无尽 3把一些好词语写入你们的词语记录本。 4作家简介 严文井: 作家, 家。原名 人。他的 作品以童话和寓言的影响较大。他的童话寓言创作,故事生动,构思 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和诗意,因此,被誉为是 作品集有 四.研习课文
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 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 三. 检查预习情况(投影出示) 1.给加点字注音 牢骚.( )沉淀.( )阻.碍( )恐吓.( ) 低沉.( )怨.悔( )富足.( )积蓄.( ) 2.解释下列词语 (1)五颜六色: (2)兴致勃勃: (3)无穷无尽: 3.把一些好词语写入你们的词语记录本。 4.作家简介 严文井: 作家, 家。原名 , 人。他的 作品以童话和寓言的影响较大。他的童话寓言创作,故事生动,构思 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和诗意,因此,被誉为是 , 作品集有 。 四. 研习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形象 1全班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四个部分 2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台上表演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 名学生在台前表演劝阻者,一名学生在台下朗读叙述性文字。 3分组探究,培养学生想象力。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主题 小溪流哼哼唱唱,用清亮的嗓 子歌唱 小河 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庞 大的轮船 大 4分组讨论刚才分角色朗读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 5师重点点评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所说的话的语气要 求。 附:朗读时的语气要求(仅供参考) (1).小溪流是快乐的、活泼的、同时又比较幼小,所以应读得 快乐、活泼,声音清脆纯净,像一个可爱的儿童。 (2)小河比较壮大了,他精神旺盛,精力饱满,所以应读得洪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形象 1.全班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四个部分。 2.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台上表演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 一名学生在台前表演劝阻者,一名学生在台下朗读叙述性文字。 3.分组探究,培养学生想象力。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主题 小溪流 哼哼唱唱,用清亮的嗓 子歌唱。 小 河 乌鸦 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庞 大的轮船。 大 海 4.分组讨论刚才分角色朗读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 5.师重点点评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所说的话的语气要 求。 附:朗读时的语气要求(仅供参考) (1).小溪流是快乐的、活泼的、同时又比较幼小,所以应读得 快乐、活泼,声音清脆纯净,像一个可爱的儿童。 (2).小河比较壮大了,他精神旺盛,精力饱满,所以应读得洪
亮、朝气蓬勃,像个青少年 (3)大江比小河更壮大了,他积蓄着巨大的精力,同时也变得 有些深沉,所以应读得洪亮,又略带些深沉的声音,像个成熟的青年 (4)海洋无边无际,欢乐地动荡着,他博大、复杂而又单纯柔 和,所以应读得洪亮、饱满,而又稳重、安详,像个稳健成熟的中年 人 (二)再现形象 1.师对小溪流、小河、大江和大海所说的话作示范朗读。 学生再次扮演文中的各角色并朗读他们所说的话 (三)探究课文主题 本文的主题,可从多个角度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上述问题。 3.学生口述讨论出的结论 4.若学生讨论不完整,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进一步讨 论 附:讨论的角度(仅供参考)
亮、朝气蓬勃,像个青少年。 (3).大江比小河更壮大了,他积蓄着巨大的精力,同时也变得 有些深沉,所以应读得洪亮,又略带些深沉的声音,像个成熟的青年。 (4).海洋无边无际,欢乐地动荡着,他博大、复杂而又单纯柔 和,所以应读得洪亮、饱满,而又稳重、安详,像个稳健成熟的中年 人。 (二)再现形象 1. 师对小溪流、小河、大江和大海所说的话作示范朗读。 2.学生再次扮演文中的各角色并朗读他们所说的话 (三)探究课文主题 本文的主题,可从多个角度理解。 1. 组织学生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上述问题。 3. 学生口述讨论出的结论。 4.若学生讨论不完整,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进一步讨 论。 附:讨论的角度(仅供参考)
(1)本文赞扬了小溪流的什么精神? (坚持到底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或反对掉队。) (2)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小溪流经过哪几个成 长阶段?每个阶段力量是否有变化? (暗示“成长”或“发展”的主题。) (3)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吗?这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即个人只有汇入到集体,才能 积聚起巨大的力量,发挥巨大的作用。) 5师小结讨论的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本文的主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课文,积极主动地探究了课文 的主题。大家的表现很好,老师会把你们的表现记入你们的成长记录 袋 六、布置作业(投影显示) 1.指出朗读下面语段所要选择的语气语调() 他的无穷无尽的波浪就这样一起一伏,没有头,也没有尾,月亮 出来了,月亮向他微笑。太阳出来了,太阳向他微笑。海洋感觉到整
(1)本文赞扬了小溪流的什么精神? (坚持到底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或反对掉队。) (2)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小溪流经过哪几个成 长阶段?每个阶段力量是否有变化? (暗示“成长”或“发展”的主题。) (3)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吗?这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即个人只有汇入到集体,才能 积聚起巨大的力量,发挥巨大的作用。) 5.师小结讨论的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本文的主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课文,积极主动地探究了课文 的主题。大家的表现很好,老师会把你们的表现记入你们的成长记录 袋。 六、布置作业(投影显示) 1. 指出朗读下面语段所要选择的语气语调( ) 他的无穷无尽的波浪就这样一起一伏,没有头,也没有尾,月亮 出来了,月亮向他微笑。太阳出来了,太阳向他微笑。海洋感觉到整
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好像近在他的身边 A.语气亲切,语调平缓 B语气亲切,语调急促 C.语气强硬,语调低沉 D.语气强硬,语调高昂 2.你怎样理解课文主题,请选择() A.小溪流唱的是一首坚持前进方向永不停步的歌,赞美不知疲 倦,奋斗不息的精神。 B小溪流唱的是一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并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的歌,赞美的是发展的主题。 3.课本P124[思考与练习 板书设计 18、小溪流的歌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主题 小溪流哼哼唱唱,用清亮的 推着小树枝打转,冲过枯树桩 在坚 石块的阻拦。 枯黄的草 持前进永不停步 小河 沙声地歌唱 乌鸦 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 的木船 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 大江低声吟唱,用洪亮而\膨大的轮船 低沉的声音唱
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好像近在他的身边。 A.语气亲切,语调平缓 B.语气亲切,语调急促 C.语气强硬,语调低沉 D. 语气强硬,语调高昂 2. 你怎样理解课文主题,请选择( ) A.小溪流唱的是一首坚持前进方向永不停步的歌,赞美不知疲 倦,奋斗不息的精神。 B.小溪流唱的是一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并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的歌,赞美的是发展的主题。 3. 课本 P124 [思考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18、小溪流的歌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主题 小溪流 哼哼唱唱,用清亮的 嗓子歌唱。 推着小树枝打转,冲过 石块的阻拦。 枯树桩 枯黄的草 坚 持 前 进 永 不 停 步 在 前 进 中 不 断 成 小 河 长 沙声地歌唱 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 的木船。 乌鸦 大 江 低声吟唱,用洪亮而 低沉的声音唱。 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 庞大的轮船。 泥沙
大 强烈地向着四方歌他不断地涌起来,向沉船 上,向前,向着四面八 (说明:表中的楷体字部分由学生讨论、探究。 第二课时 、课前检查 说说童话的一般特点。 1.一名学生回答。 2.其余学生讨论、补充,然后师点评。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探究了课文的主题。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合作探究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1投影出示要讨论的问题 (1)小溪流的形象是什么?
大 海 强烈地 向着四 方歌 唱。 他不断地涌起来,向 上,向前,向着四面八 方。 沉船 (说明:表中的楷体字部分由学生讨论、探究。)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 说说童话的一般特点。 1. 一名学生回答。 2. 其余学生讨论、补充,然后师点评。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探究了课文的主题。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合作探究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1.投影出示要讨论的问题 (1)小溪流的形象是什么?
(2)“枯树桩”“乌鸦”、“泥沙”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角色? 他们与小溪流有什么关系? (3)课本P24[思考与练习 (4)“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小河就这样奔流, 不断向前奔流”,“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他奔流着,奔 流着,永远向着前方。”这些相似的语句间隔地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 作用? (5)首段“太阳出来了,太阳向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 向着他微笑”,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又出现在尾段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口述讨论结果 3.上述每个问题讨论完之后,师及时点评 附:点评意见(仅供参考) (1)小溪流在自然中,本是没有性格,没有理想,没有语言的 自然界的事物之一,但在本文中,作者却赋予它这一切,使它成了一 个性格鲜明、思想坚定、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形象 (2)“枯树桩”属于社会生活中腐朽没落的事物,他们即将走完 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乌鸦”属于社会生活 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的人,他们考虑的只是有没有“好玩意
(2)“枯树桩”、“乌鸦”、“泥沙”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角色? 他们与小溪流有什么关系? (3)课本 P124[思考与练习]三 (4)“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小河就这样奔流, 不断向前奔流”,“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他奔流着,奔 流着,永远向着前方。”这些相似的语句间隔地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 作用? (5)首段“太阳出来了,太阳向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 向着他微笑”,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又出现在尾段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口述讨论结果。 3.上述每个问题讨论完之后,师及时点评。 附:点评意见(仅供参考) (1)小溪流在自然中,本是没有性格,没有理想,没有语言的 自然界的事物之一,但在本文中,作者却赋予它这一切,使它成了一 个性格鲜明、思想坚定、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形象。 (2)“枯树桩”属于社会生活中腐朽没落的事物,他们即将走完 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乌鸦” 属于社会生活 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的人,他们考虑的只是有没有“好玩意
“泥沙”是跟随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之后,认为“已经走得差不多 了”,半途停顿,甘愿掉队的人。 他们都是作为小溪流的陪衬者出现的。他们在不同阶段从反面表 现了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可贵 (3)作者有意识地把小溪流当作一个欢快活泼的儿童来写,使 文章充满了童趣。这些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强了这篇 童话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4)这些语句,既有力地串连着各部分内容,又反映事物的发 展,暗示成长的主题。 (5)既拉紧了文章的结构,又表现了小溪流成长中的快乐之情。 4.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把自然界的事物社会化 (2)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3)相似语句间隔反复出现,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的句子又 出现,在写作时值得借鉴。 四练习 课本P124思考与练习四
“泥沙”是跟随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之后,认为“已经走得差不多 了”,半途停顿,甘愿掉队的人。 他们都是作为小溪流的陪衬者出现的。他们在不同阶段从反面表 现了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可贵。 (3)作者有意识地把小溪流当作一个欢快活泼的儿童来写,使 文章充满了童趣。这些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强了这篇 童话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4)这些语句,既有力地串连着各部分内容,又反映事物的发 展,暗示成长的主题。 (5)既拉紧了文章的结构,又表现了小溪流成长中的快乐之情。 4. 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把自然界的事物社会化。 (2)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3)相似语句间隔反复出现,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的句子又 出现,在写作时值得借鉴。 四.练习 课本 P124[思考与练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