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36(6 http://dmkx.cbpt.cnki.net Barley and Cereal Sciences 微信公众号: dark1984 doi:10.14069cnki.32-1769/.201906.005 钵苗机插杂交籼稻的优势及其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杨松,贾一磊,王进友,罗来君,高雯雯2 (1.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黄海分公司,江苏盐城224600: 2.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检测中心,江苏淮安223200) 摘要:为了明确钵苗机插杂交籼稻从育苗到大田管理的关键技术,并形成单位面积产量750kg/667m2以上的栽培配套技术。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钵苗机插不同育秧材料、播种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籼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苗营养细 土中加入适当的细沙和土壤黏结剂可以明显提高出苗率和栽插质量;单穴播种量在4~5粒有利于培育壮秧,降低栽插空穴 率:钵苗杂交籼稻栽插行距33cm、株距16cm、栽插密度为1.26万穴667m2左右、基本苗3.0万~35万株/667m2时利于 高产:在氮肥运筹上,基蘖肥∶穗肥=7:3时成穗数率与产量均较高。 关键词: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486-20190674 水稻钵苗机插技术结合穴盘育秧和毯苗机插技术的优点,用钵穴塑料秧盘育成根部带有完整钵状营养 土的钵苗进行机械栽插,可延长秧龄,增加秧体干质量叮,钵苗栽后不伤根,基本无缓苗现象,水稻分蘖 能早发,茎秆粗壮,穗型大,产量潜力大,特别是钵苗机插技术应用于杂交籼稻栽培更具有明显优势。 钵苗机插一方面提早了水稻的播期,保证了水稻安全齐穗,另一方面实现了精确定量播种,明显减少了播 种量,延长了秧龄,有利于控制基本苗和优化群体质量,实现壮苗和大穗高产。2013年开始,江苏省农垦 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引进该项技术应用于杂交籼稻的种植,取代了过去毯苗机插种植钵苗杂交籼稻 的方法,解决了毯苗杋插稻种植杂交籼稻存在播期偏迟、栽插成苗率低和空穴率高、群体高峰苗偏大、成 穗率低、穗数小、不能安全齐穗、粒质量偏低等弊端旳。本硏究主要通过小区结合大区试验,对其育秧、 栽插规格和基本苗、肥水运筹、生长规律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硏究,解决钵苗机插水稻在育苗、栽插方面 的难点问题,探明钵苗机插杂交籼稻从育苗到大田管理的关键技术指标,形成单位面积产量750kg/667m2 以上的栽培配套技术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为江苏省黄海农场(l19°93E、34°21N),地处黄淮海平原东部沿海垦区,土壤有机质含 量为1.0%~2.3%,土壤质地为黏壤土。钵苗机插试验示范面积13.33hm2,在相邻田块种植毯苗机插稻作 为对照,试验田规格一致,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试验品种为杂交籼稻Ⅱ优118,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 有限公司黄海分公司提供 12试验设计 1.2.钵苗机插Ⅱ优118大田试验。钵苗机插杂交籼稻2018年5月13日落谷,每穴平均42粒,用种量 收稿日期:2019-10-31 作者简介:杨松(1965—),男,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农技推广工作。E-mail:457291296@qq,com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36(6): http://dmkx.cbpt.cnki.net Barley and Cereal Sciences 微信公众号:damkx1984 doi:10.14069/j.cnki.32-1769/s.2019.06.005 钵苗机插杂交籼稻的优势及其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杨 松 1,贾一磊 1,王进友 1,罗来君 1,高雯雯 2 (1.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黄海分公司,江苏 盐城 224600; 2.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检测中心,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为了明确钵苗机插杂交籼稻从育苗到大田管理的关键技术,并形成单位面积产量 750 kg/667 m 2 以上的栽培配套技术。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钵苗机插不同育秧材料、播种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籼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苗营养细 土中加入适当的细沙和土壤黏结剂可以明显提高出苗率和栽插质量;单穴播种量在 4~5 粒有利于培育壮秧,降低栽插空穴 率;钵苗杂交籼稻栽插行距 33 cm、株距 16 cm、栽插密度为 1.26 万穴/667 m2 左右、基本苗 3.0 万~3.5 万株/667 m2 时利于 高产;在氮肥运筹上,基蘖肥︰穗肥 = 7︰3 时成穗数率与产量均较高。 关键词: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486-20190674 水稻钵苗机插技术结合穴盘育秧和毯苗机插技术的优点,用钵穴塑料秧盘育成根部带有完整钵状营养 土的钵苗进行机械栽插,可延长秧龄,增加秧体干质量[1],钵苗栽后不伤根,基本无缓苗现象,水稻分蘖 能早发,茎秆粗壮,穗型大,产量潜力大[2],特别是钵苗机插技术应用于杂交籼稻栽培更具有明显优势。 钵苗机插一方面提早了水稻的播期,保证了水稻安全齐穗,另一方面实现了精确定量播种,明显减少了播 种量,延长了秧龄,有利于控制基本苗和优化群体质量,实现壮苗和大穗高产。2013 年开始,江苏省农垦 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引进该项技术应用于杂交籼稻的种植,取代了过去毯苗机插种植钵苗杂交籼稻 的方法,解决了毯苗机插稻种植杂交籼稻存在播期偏迟、栽插成苗率低和空穴率高、群体高峰苗偏大、成 穗率低、穗数小、不能安全齐穗、粒质量偏低等弊端[3]。本研究主要通过小区结合大区试验,对其育秧、 栽插规格和基本苗、肥水运筹、生长规律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研究,解决钵苗机插水稻在育苗、栽插方面 的难点问题,探明钵苗机插杂交籼稻从育苗到大田管理的关键技术指标,形成单位面积产量 750 kg/667 m 2 以上的栽培配套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为江苏省黄海农场(119°93′ E、34°21′ N),地处黄淮海平原东部沿海垦区,土壤有机质含 量为 1.0%~2.3%,土壤质地为黏壤土。钵苗机插试验示范面积 13.33 hm 2,在相邻田块种植毯苗机插稻作 为对照,试验田规格一致,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试验品种为杂交籼稻Ⅱ优 118,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 有限公司黄海分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1.2.1 钵苗机插Ⅱ优 118 大田试验。钵苗机插杂交籼稻 2018 年 5 月 13 日落谷,每穴平均 4.2 粒,用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9-10-31 作者简介:杨 松(1965-),男,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农技推广工作。E-mail: 457291296@qq.com
15kg667m2,6月13日移栽,栽插行距x株距为33cm×16cm,基本苗3.5万株667m2;试验对照毯苗机 插水稻5月23日落谷,用种量1.5kg667m2,6月13日移栽,栽插行距x株距为33cmx16cm,基本苗5.1 万株67m2 1.22钵苗杋插不同育秧基质材料对成苗和栽插质量的影响试验。钵苗杋插水稻杋械播种流程异于毯苗机 插,钵苗机插水稻机械播种基本流程为硬盘放λ播种流水线进口→播底土→铁球第Ⅰ次压实→播种→铁球 第2次压实→覆土→洒水→集中暗化出苗→摆盘放入秧田→秧田管理。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A:90%细土+10%细沙;B:80%细土+20%细沙;C:80%细土+20%稻 壳:D:80%细土+20%基质:E:细土+土壤黏结剂(细土与土壤黏结剂体积比为2000:1);F:80 细土+20%细沙+土壤黏结剂(细土拌细沙与土壤黏结剂体积比为2000:1):G:细土(对照)。每个 处理育10盘秧,每穴播杂交籼稻Ⅱ优118种子4粒,只完成育苗和栽插试验。主要测定成苗穴率(有苗 穴数占秧盘穴数的比例)、栽插成苗穴率(被成功栽插到田间有苗穴数占秧盘有苗穴数比例)等指标。 1.23钵苗机插Ⅱ优118单穴播种量对岀苗率和栽插质量的影响试验。供试品种为杂交籼稻Ⅱ优118。试 验分别设计2、3、4、5、6粒穴共5个处理,每处理育秧20盘,人工播种,并进行栽插试验。大区试验, 栽插行距x株距为33cmx16cm,每个处理面积为300m2。主要测定单穴出苗数、成苗穴率、基本苗等指 1.2.4钵苗杂交籼稻适宜栽插规格和密度试验。试验品种为Ⅱ优18,种植方式为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对 照)2种方式。试验随机区组排列,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25m2,处理间隔1m,钵苗机插5月20 日落谷,毯苗机插6月1日落谷,6月22日移栽,试验处理详见表1 表1不同株行距配制试验配置及基本苗 株距 Ⅱ优118 机插方式 (cm) (万穴667m2)苗数/(棵/六)基本苗/(万株/667m2) 3. 钵苗机插 3.2 (行距33cm) 2.8 2.5 3.9 毯苗机插 (行距30cm) 1.2.5不同氮肥运筹对Ⅱ优118钵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于5月12日播种,播种量为每穴4粒,6月 7日移栽:钵苗机插,栽插规格为行距33cm,株距16cm,栽1.26万穴667m2左右。试验设3个处理, 其施氮质量比:基蘖肥:穗肥分别为(7:3)、(6:4)和(5:5),总施氮量为17kg/667m2,重复3 次,共计9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40m 13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用1m×1m标准铁框定期调査水稻茎蘖动态、多点取样法测定产量结构等指标,采用Exce2006对 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5 kg/667 m 2,6 月 13 日移栽,栽插行距×株距为 33 cm×16 cm,基本苗 3.5 万株/667 m 2 ;试验对照毯苗机 插水稻 5 月 23 日落谷,用种量 1.5 kg/667 m 2,6 月 13 日移栽,栽插行距×株距为 33 cm×16 cm,基本苗 5.1 万株/667 m 2。 1.2.2 钵苗机插不同育秧基质材料对成苗和栽插质量的影响试验。钵苗机插水稻机械播种流程异于毯苗机 插,钵苗机插水稻机械播种基本流程为硬盘放入播种流水线进口→播底土→铁球第 1 次压实→播种→铁球 第 2 次压实→覆土→洒水→集中暗化出苗→摆盘放入秧田→秧田管理[3]。 试验设 7 个处理,分别为 A:90%细土 + 10%细沙;B:80%细土 + 20%细沙;C:80%细土 + 20%稻 壳;D:80%细土 + 20%基质;E:细土 + 土壤黏结剂(细土与土壤黏结剂体积比为 2000︰1);F:80% 细土 + 20%细沙 + 土壤黏结剂(细土拌细沙与土壤黏结剂体积比为 2000︰1);G:细土(对照)。每个 处理育 10 盘秧,每穴播杂交籼稻Ⅱ优 118 种子 4 粒,只完成育苗和栽插试验。主要测定成苗穴率(有苗 穴数占秧盘穴数的比例)、栽插成苗穴率(被成功栽插到田间有苗穴数占秧盘有苗穴数比例)等指标。 1.2.3 钵苗机插Ⅱ优 118 单穴播种量对出苗率和栽插质量的影响试验。供试品种为杂交籼稻Ⅱ优 118。试 验分别设计 2、3、4、5、6 粒/穴共 5 个处理,每处理育秧 20 盘,人工播种,并进行栽插试验。大区试验, 栽插行距×株距为 33 cm×16 cm,每个处理面积为 300 m 2。主要测定单穴出苗数、成苗穴率、基本苗等指 标。 1.2.4 钵苗杂交籼稻适宜栽插规格和密度试验。试验品种为Ⅱ优 118,种植方式为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对 照)2 种方式。试验随机区组排列,共 10 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 25 m 2,处理间隔 1 m,钵苗机插 5 月 20 日落谷,毯苗机插 6 月 1 日落谷,6 月 22 日移栽,试验处理详见表 1。 表 1 不同株行距配制试验配置及基本苗 机插方式 株距 (cm) 密度 (万穴/667 m 2) Ⅱ优 118 苗数/(棵/穴) 基本苗/(万株/667 m 2) 钵苗机插 (行距 33 cm) 12 1.68 2.5 4.2 14 1.44 2.5 3.6 16 1.26 2.5 3.2 18 1.12 2.5 2.8 20 1.01 2.5 2.5 毯苗机插 (行距 30 cm) 13 1.71 2.5 4.3 14 1.58 2.5 3.9 15 1.48 2.5 3.7 16 1.38 2.5 3.5 18 1.23 2.5 3.1 1.2.5 不同氮肥运筹对Ⅱ优 118 钵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于 5 月 12 日播种,播种量为每穴 4 粒,6 月 7 日移栽;钵苗机插,栽插规格为行距 33 cm,株距 16 cm,栽 1.26 万穴/667 m 2 左右。试验设 3 个处理, 其施氮质量比:基蘖肥︰穗肥分别为(7︰3)、(6︰4)和(5︰5),总施氮量为 17 kg/667 m 2,重复 3 次,共计 9 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 40 m 2。 1.3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用 1 m ×1 m 标准铁框定期调查水稻茎蘖动态、多点取样法测定产量结构等指标,采用 Excel 2006 对 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2种机插方式对Ⅱ优118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保证2种机插方式同期移栽且形成壮秧的前提下,钵苗机插杂交籼稻与毯苗机插相比, 播期可提早10d,拔节期提早3d,齐穗期提早3d,成熟期提早4d,生育期提早7d,总叶片数增加1张。 钵苗杋插可以明显提早播期,同时保持拔节期相近,这样保证了水稻有充分的营养生长期。齐穗期提前以 及增加了总叶片数,有利于水稻形成壮秆大穗,同时增强了水稻灌浆充实度。 表22种机插方式对Ⅱ优118主要生育期的影响 种植 播期 移栽期 拔节期 齐穗期 成熟期 方式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张) 钵苗机插 05-13 06-13 毯苗机插 05-23 10-12 222种机插方式下Ⅱ优118茎蘖动态分析 由表3可知,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栽后缓苗期短,基本达到移栽后即发生分蘖,栽后7d分蘖增加明显, 而毯苗杋插在栽后12d分蘖发生才较为明显。另一方面,毯苗机插水稻中期茎蘖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钵苗机 插,毯苗机插在移栽后30d左右时茎蘗数超过钵苗机插,同时髙峰苗数较钵苗机插也明显增加,但高峰苗 期比钵苗杋插迟。进入拔节期后,钵苗机插水稻茎蘖数下降速度比毯苗机插慢,钵苗机插茎蘖数平均下降 速度为033万个(667m2d),而毯苗机插则为059万个(667m2d)。钵苗机插水稻的茎蘖成穗率要明显高 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成穗率为62.2%,而毯苗水稻成穗率为486%。 表32种杂交籼稻Ⅱ优118茎动态 茎蘖数/(万个/667m2) 处理 06-1306-2006-2506-3007-0507-1007-15 07-2507-3008-0508-1008-15 钵苗机插3.6468.211.3197231262 25.323.821.317816.3 毯苗机插52526587145185307346323291237182168 232种机插方式Ⅱ优118的产量结构 由表4可知,钵苗机插杂交籼稻的产量水平明显要高于毯苗机插水稻,钵苗机插实际产量比毯苗机插 增产60kg667m2,增产幅度为106%,每穗粒数明显增加可能是增产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实率和千粒 质量也略有增加。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相比,虽然钵苗机插有效穗数较毯苗机插低0.5万个/667m2,但每 穗粒数增加132粒,增幅为84%,结实率增幅为2.1%,千粒质量增加0.5g,总体钵苗机插产量高于毯苗 机插。 表4不同机插方式水稻产量结构 种植 有效穗数 每穗粒数 结实率 千粒质量 理论产量 实际产量 方式(万个/667m2) (粒) m2) 钵苗机插 16.26 170.3 28.3 毯苗机插 1571 278 2.4不同育苗基质材料对Ⅱ优118成苗质量的影响 成苗穴率代表秧苗在秧盘上的出苗状况,而栽插成苗穴率更代表秧苗在机械栽插时的栽插质量。由表 5可知,采用不同育苗材料组合对成苗穴率和栽插成苗穴率有明显影响,其中处理A、B、C、D、F的成 苗穴率较对照明显提高,处理E相较对照成苗率有所提高,可知细土加入以上材料能提高成苗穴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2 种机插方式对Ⅱ优 118 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 2 可知,在保证 2 种机插方式同期移栽且形成壮秧的前提下,钵苗机插杂交籼稻与毯苗机插相比, 播期可提早 10 d,拔节期提早 3 d,齐穗期提早 3 d,成熟期提早 4 d,生育期提早 7 d,总叶片数增加 1 张。 钵苗机插可以明显提早播期,同时保持拔节期相近,这样保证了水稻有充分的营养生长期。齐穗期提前以 及增加了总叶片数,有利于水稻形成壮秆大穗,同时增强了水稻灌浆充实度。 表 2 2 种机插方式对Ⅱ优 118 主要生育期的影响 种植 方式 播期 (月-日) 移栽期 (月-日) 拔节期 (月-日) 齐穗期 (月-日) 成熟期 (月-日) 总叶片数 (张) 钵苗机插 05-13 06-13 07-22 08-25 10-08 18 毯苗机插 05-23 06-13 07-25 08-28 10-12 17 2.2 2 种机插方式下Ⅱ优 118 茎蘖动态分析 由表 3 可知,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栽后缓苗期短,基本达到移栽后即发生分蘖,栽后 7 d 分蘖增加明显, 而毯苗机插在栽后 12 d 分蘖发生才较为明显。另一方面,毯苗机插水稻中期茎糵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钵苗机 插,毯苗机插在移栽后 30 d 左右时茎蘖数超过钵苗机插,同时高峰苗数较钵苗机插也明显增加,但高峰苗 期比钵苗机插迟。进入拔节期后,钵苗机插水稻茎蘖数下降速度比毯苗机插慢,钵苗机插茎蘖数平均下降 速度为 0.33 万个/(667 m 2·d),而毯苗机插则为 0.59 万个/(667 m 2·d)。钵苗机插水稻的茎蘖成穗率要明显高 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成穗率为 62.2%,而毯苗水稻成穗率为 48.6%。 表 3 2 种杂交籼稻Ⅱ优 118 茎蘖动态 处理 茎蘖数/(万个/667 m 2) 06-13 06-20 06-25 06-30 07-05 07-10 07-15 07-20 07-25 07-30 08-05 08-10 08-15 钵苗机插 3.6 4.6 8.2 11.3 19.7 23.1 26.2 25.9 25.3 23.8 21.3 17.8 16.3 毯苗机插 5.2 5.2 6.5 8.7 14.5 18.5 30.7 34.6 32.3 29.1 23.7 18.2 16.8 2.3 2 种机插方式Ⅱ优 118 的产量结构 由表 4 可知,钵苗机插杂交籼稻的产量水平明显要高于毯苗机插水稻,钵苗机插实际产量比毯苗机插 增产 60 kg/667 m 2,增产幅度为 10.6%,每穗粒数明显增加可能是增产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实率和千粒 质量也略有增加。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相比,虽然钵苗机插有效穗数较毯苗机插低 0.5 万个/667 m 2,但每 穗粒数增加 13.2 粒,增幅为 8.4%,结实率增幅为 2.1%,千粒质量增加 0.5 g,总体钵苗机插产量高于毯苗 机插。 表 4 不同机插方式水稻产量结构 种植 方式 有效穗数 (万个/667 m 2) 每穗粒数 (粒) 结实率 (%) 千粒质量 (g) 理论产量 (kg/667 m 2) 实际产量 (kg/667 m 2) 钵苗机插 16.26 170.3 86.3 28.3 676.3 628.2 毯苗机插 16.76 157.1 84.2 27.8 616.3 568.2 2.4 不同育苗基质材料对Ⅱ优 118 成苗质量的影响 成苗穴率代表秧苗在秧盘上的出苗状况,而栽插成苗穴率更代表秧苗在机械栽插时的栽插质量。由表 5 可知,采用不同育苗材料组合对成苗穴率和栽插成苗穴率有明显影响,其中处理 A、B、C、D、F 的成 苗穴率较对照明显提高,处理 E 相较对照成苗率有所提高,可知细土加入以上材料能提高成苗穴率
另一方面,处理F栽插成苗穴率最高,其次是处理B、A、E,分别比对照高86、5.1、3.5、3.3百分 点,而处理C和处理D的栽插成苗穴率低于对照。 表5不同育茁基质对成苗质量的影响 处理成苗穴率/%栽插成苗穴率/% 95.7 82.3 E G(CK) 25不同播种量对Ⅱ优118成苗和栽插质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钵苗机插每穴播种量对单穴成苗数、成苗穴率有明显影响,随着单穴播种量的增加,单 穴出苗数、成苗穴率明显增加,如果要达到95%以上成苗穴率的标准,空穴率低于5%的要求,则单穴播 种量在4~5粒为宜,这样可以保证杂交稻栽插基本苗达到32万~3.8万株/667m2的适宜范围。 表6不同播种量对Ⅱ优118成苗和栽插质量的影响 播种量 出苗数 成苗穴率 基本苗 (粒/穴) (苗穴) (万株/667m2) 2.43 95.3 3.25 456 97.8 4.0 100.0 26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杂交籼稻产量与产量因子的影响 由表7可知,杂交籼稻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产量影响不同。钵苗机插平均产量为707.3 kg/667m2,毯苗机插平均产量为6452kg667m,钵苗较毯苗机插平均增产62.1kg667m2,增幅为9.6%, 其中钵苗机插最高产量为7549kg667m2(株距为16cm);毯苗机插最高产量为6930kg/667m2(株距 为15cm),钵苗机插较毯苗机插增产619kg/667m2,增幅为8.9%。从钵苗机插角度来看,随株距的增 加,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株距为16cm时,产量最高,较最低产量增产1020kg667m2,增幅 为156%。从毯苗机插角度来看,随株距的增加,产量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株距为15cm时,产 量最高,较最低产量增产848kg667m2,增幅为13.9% 表7不同株行距配置Ⅱ优118产量结构表 株距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 实际产 机插方式 (cm)(万个67m2)(粒) (%) (kg/667m2)(kg667m2) 17.25 172.2 28.0 69.3 722.0 钵苗机插 17.21 1756 793.4 33.3 (行距33cm) 17.15 176.4 93.5 28.2 797.7 754.9
另一方面,处理 F 栽插成苗穴率最高,其次是处理 B、A、E,分别比对照高 8.6、5.1、3.5、3.3 百分 点,而处理 C 和处理 D 的栽插成苗穴率低于对照。 表 5 不同育苗基质对成苗质量的影响 处 理 成苗穴率 / % 栽插成苗穴率 / % A 92.5 94.7 B 95.2 96.3 C 95.7 82.3 D 94.8 89.7 E 90.5 94.5 F 95.5 99.8 G(CK) 88.3 91.2 2.5 不同播种量对Ⅱ优 118 成苗和栽插质量的影响 由表 6 可知,钵苗机插每穴播种量对单穴成苗数、成苗穴率有明显影响,随着单穴播种量的增加,单 穴出苗数、成苗穴率明显增加,如果要达到 95%以上成苗穴率的标准,空穴率低于 5%的要求,则单穴播 种量在 4~5 粒为宜,这样可以保证杂交稻栽插基本苗达到 3.2 万~3.8 万株/667 m 2 的适宜范围。 表 6 不同播种量对Ⅱ优 118 成苗和栽插质量的影响 播种量 (粒/穴) 出苗数 (苗/穴) 成苗穴率 (%) 基本苗 (万株/667 m 2) 2 1.6 81.9 1.75 3 1.9 91.7 2.43 4 2.7 95.3 3.25 5 3.1 97.8 3.81 6 4.0 100.0 5.05 2.6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杂交籼稻产量与产量因子的影响 由表 7 可知,杂交籼稻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产量影响不同。钵苗机插平均产量为 707.3 kg/667 m 2,毯苗机插平均产量为 645.2 kg/667 m 2,钵苗较毯苗机插平均增产 62.1 kg/667 m 2,增幅为 9.6%, 其中钵苗机插最高产量为 754.9 kg/667 m 2(株距为 16 cm);毯苗机插最高产量为 693.0 kg/667 m 2(株距 为 15 cm),钵苗机插较毯苗机插增产 61.9 kg/667 m 2,增幅为 8.9%。从钵苗机插角度来看,随株距的增 加,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株距为 16 cm 时,产量最高,较最低产量增产 102.0 kg/667 m 2,增幅 为 15.6%。从毯苗机插角度来看,随株距的增加,产量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株距为 15 cm 时,产 量最高,较最低产量增产 84.8 kg/667 m 2,增幅为 13.9%。 表 7 不同株行距配置Ⅱ优 118 产量结构表 机插方式 株距 (cm) 有效穗数 (万个/667 m 2) 每穗粒数 (粒) 结实率 (%) 千粒质量 (g) 理论产量 (kg/667 m 2) 实际产量 (kg/667 m 2) 钵苗机插 (行距 33 cm) 12 17.25 172.2 92.5 28.0 769.3 722.0 14 17.21 175.6 93.1 28.2 793.4 733.3 16 17.15 176.4 93.5 28.2 797.7 754.9
1719 92.6 673.2 16.33 177.8 90.0 28.3 6529 1702 174.8 28.2 766.0 7073 140.1 658.8 608.2 279 711.3 毯苗机插 154.8 90.8 737.8 693.0 (行距30cm 18.10 152.7 28.0 707.3 635.3 18 164.7 28.2 659.0 614.5 平均 18.15 152.1 8.0 694.5 6452 2.7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籼稻高峰苗、成穗数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8可知,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籼稻高峰苗和有效穗数有明显影响,基蘖肥所占比例越大,高峰苗 和有效穗数的值就越大 表8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Ⅱ优118高峰苗和成穗率的影响 高峰苗 有效穗数 成穗率 基蘖肥:穗肥 (万株/667m2) (万个667m2) 33.0 56.6 6:4 29.1 166 由表9可知,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籼稻产量结构和产量水平有明显影响,基蘖肥所占比例越大,成穗 率和产量水平就越大。但是随着基蘖肥比例的下降,每穗粒数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其影响没有穗数对产量 的影响明显,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表9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Ⅱ优118产量结构表 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粒质量 结实率 理论产量 实际产量 基蘖肥:穗肥 (万个667m2)(粒) (kg/667 (kg/667m2) 7:3 18.7 153.9 28.7 771.5 750.1 163.7 731.6 5:5 156 169.2 8.7 93.5 708.3 701.7 3结论与讨论 3.1杂交籼稻钵苗机插相比毯苗机插具有明显优势 杂交籼稻钵苗机插相比毯苗机插相比,播期可提早10d左右,成熟期提早4d左右,水稻总叶片增加 1张,为杂交籼稻安全齐穗成熟和壮秆大穗,实现高产提供了保证。本研宄表明,杂交籼稻钵苗机插与毯 苗相比可增产10%以上,其增产途径主要是增加每穗粒数,其次是增加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 32改善育苗基质条件,提高育秧成苗率。 钵苗机插水稻播种时营养土被2次压实,实际生产中常造成营养土过于紧实,造成透水透气差,稻种 在育秧过程中容易烂种烂芽,导致秧盘空穴率较高。在育苗营养细土中加入适当的细沙可以明显改善钵苗 的通气性和渗透性,由于细沙强度大,加入细土以后可以增加钵球的结构强度。土壤黏结剂可增加土壤间
18 17.16 171.9 92.6 28.1 767.6 673.2 20 16.33 177.8 90.0 28.3 739.5 652.9 平均 17.02 174.8 92.3 28.2 766.0 707.3 毯苗机插 (行距 30 cm) 13 19.10 140.1 89.2 27.6 658.8 608.2 14 18.98 148.1 90.7 27.9 711.3 675.4 15 18.68 154.8 90.8 28.1 737.8 693.0 16 18.10 152.7 91.4 28.0 707.3 635.3 18 15.89 164.7 89.3 28.2 659.0 614.5 平均 18.15 152.1 90.3 28.0 694.5 645.2 2.7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籼稻高峰苗、成穗数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 8 可知,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籼稻高峰苗和有效穗数有明显影响,基蘖肥所占比例越大,高峰苗 和有效穗数的值就越大。 表 8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Ⅱ优 118 高峰苗和成穗率的影响 基蘖肥︰穗肥 高峰苗 (万株/667 m 2) 有效穗数 (万个/667 m 2) 成穗率 (%) 7︰3 33.0 18.7 56.6 6︰4 29.1 16.6 56.8 5︰5 26.0 15.2 58.3 由表 9 可知,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籼稻产量结构和产量水平有明显影响,基蘖肥所占比例越大,成穗 率和产量水平就越大。但是随着基蘖肥比例的下降,每穗粒数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其影响没有穗数对产量 的影响明显,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表 9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Ⅱ优 118 产量结构表 基蘖肥︰穗肥 有效穗数 (万个/667 m 2) 每穗粒数 (粒) 千粒质量 (g) 结实率 (%) 理论产量 (kg/667 m 2) 实际产量 (kg/667 m 2) 7︰3 18.7 153.9 28.7 93.4 771.5 750.1 6︰4 16.9 163.7 28.6 93.2 737.4 731.6 5︰5 15.6 169.2 28.7 93.5 708.3 701.7 3 结论与讨论 3.1 杂交籼稻钵苗机插相比毯苗机插具有明显优势 杂交籼稻钵苗机插相比毯苗机插相比,播期可提早 10 d 左右,成熟期提早 4 d 左右,水稻总叶片增加 1 张,为杂交籼稻安全齐穗成熟和壮秆大穗,实现高产提供了保证。本研究表明,杂交籼稻钵苗机插与毯 苗相比可增产 10%以上,其增产途径主要是增加每穗粒数,其次是增加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 3.2 改善育苗基质条件,提高育秧成苗率。 钵苗机插水稻播种时营养土被 2 次压实,实际生产中常造成营养土过于紧实,造成透水透气差,稻种 在育秧过程中容易烂种烂芽,导致秧盘空穴率较高。在育苗营养细土中加入适当的细沙可以明显改善钵苗 的通气性和渗透性,由于细沙强度大,加入细土以后可以增加钵球的结构强度。土壤黏结剂可增加土壤间
黏结力,同时具有促根的作用,使钵内泥球结构性增强,栽插时钵球不松散更容易整体入土。稻壳和基质 由于强度较小,钵内泥球松散,抗压能力小,在栽插时易被插秧机顶穿,不适宜加入育苗营养细土中。 3.3合理确定钵苗单穴播量 钵苗摆栽每穴播种量对单穴成苗数、成苗穴率有重要影响,钵苗机栽杂交籼稻单穴播种量在4~5粒 比较适宜,有利于培育一定密度的标准化壮秧,保证栽插空穴率低,栽插基本苗控制在适宜范围。 34合理确定栽插密度 杂交籼稻钵苗机插栽插行距33cm,合适的株距约为16cm,此时栽插密度为126万穴667m2左右 可以保证田间水稻基本苗为30万~3.5万株/667m2,后期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可将有效穗数控制在17万~ 18万个667m2,此时可得适宜的产量结构和进一步达到高产水平。 3.5合理确定肥料运筹 随着我国秸秆还田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在实际生产中常出现水稻前期缺氮现象。通过氮肥前移的措 施,增加基蘖肥所占比例有利于水稻获得适宜的群体和产量结构,本硏究表明基蘖肥∶穗肥为η:3时水 稻成穗数更高,产量更高。 参考文獻 []邴延忠,陈宗凯.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农机科技推广,20114)52. [2]朱聪聪杨洪建,管永祥,等.江苏水稻钵苗机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硏究进展[中国稻米,2019,25(5):37-41 [3]杨松沈进松,王进友等.钵苗机插水稻育秧关键技术[].中国稻米,2016,225)-74-77
黏结力,同时具有促根的作用,使钵内泥球结构性增强,栽插时钵球不松散更容易整体入土。稻壳和基质 由于强度较小,钵内泥球松散,抗压能力小,在栽插时易被插秧机顶穿,不适宜加入育苗营养细土中。 3.3 合理确定钵苗单穴播量 钵苗摆栽每穴播种量对单穴成苗数、成苗穴率有重要影响,钵苗机栽杂交籼稻单穴播种量在 4~5 粒 比较适宜,有利于培育一定密度的标准化壮秧,保证栽插空穴率低,栽插基本苗控制在适宜范围。 3.4 合理确定栽插密度 杂交籼稻钵苗机插栽插行距 33 cm,合适的株距约为 16 cm,此时栽插密度为 1.26 万穴/667 m 2 左右, 可以保证田间水稻基本苗为3.0万~3.5万株/667 m 2,后期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可将有效穗数控制在17万~ 18 万个/667 m 2,此时可得适宜的产量结构和进一步达到高产水平。 3.5 合理确定肥料运筹 随着我国秸秆还田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在实际生产中常出现水稻前期缺氮现象。通过氮肥前移的措 施,增加基蘖肥所占比例有利于水稻获得适宜的群体和产量结构,本研究表明基蘖肥︰穗肥为 7︰3 时水 稻成穗数更高,产量更高。 参考文献: [1] 邴延忠,陈宗凯. 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研发与应用[J]. 农机科技推广,2011(4):52. [2] 朱聪聪,杨洪建,管永祥,等. 江苏水稻钵苗机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2019,25(5):37-41. [3] 杨 松,沈进松,王进友,等. 钵苗机插水稻育秧关键技术[J]. 中国稻米,2016,22(5):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