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地裂缝桥梁的监测及影响分析 路亚军 陝西省西安市市政设施管理局桥梁监测中心7100013772542566 摘要:以跨越和地裂缝的长安立交为例,对近连续20多年的桥梁结构形态的监测数据进行 整理统计,分析地裂缝活动对桥梁结构状态的影响,得岀以下结论:1)地裂缝活动引起的 桥梁结构垂直错动和水平张拉与地裂缝的活动呈一致性;2)地裂缝活动对所处的桥梁结构 的影响是显著的,需对地裂缝处结构变形进行长期监测,并对结构进行预加固措施。 关健词:地裂缝;桥梁结构;长期监测;垂直错动;水平张拉 Monitor ing and influence analysis of cross ground cracks Br idge LU Ya jun (Xi'an Municipal Facilities Management Bureau br idge monitor ing center Xi'an 71000 Chi na Abstract: Take changan inter change, which spans fo ground cracks as an example the moni tor ing data of br idge structure form for near ly 20 years are col lated and counted Ana l ys is of the effect of ground cracks act iv ity on br idge structure the fol low ing conc ions are drawn: (1)The vertical movement and hor izontal tens i on of the br idge caused by the ground cracks activiti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ivities of the ground cracks (2) The effect of ground cracks act ivity on the br idge structure is remarkable, It is necessary to monitor the structural deformat ion of the ground cracks for a long time and reinforce the structure Key words: ground cracks; bridge structure; long-term monitor ing; vertica movement hor i zontal tens i
跨地裂缝桥梁的监测及影响分析 路亚军 陕西省西安市市政设施管理局桥梁监测中心 710000 13772542566 摘要:以跨越 f6 地裂缝的长安立交为例,对近连续 20 多年的桥梁结构形态的监测数据进行 整理统计,分析地裂缝活动对桥梁结构状态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地裂缝活动引起的 桥梁结构垂直错动和水平张拉与地裂缝的活动呈一致性;2)地裂缝活动对所处的桥梁结构 的影响是显著的,需对地裂缝处结构变形进行长期监测,并对结构进行预加固措施。 关键词:地裂缝;桥梁结构;长期监测;垂直错动;水平张拉 Monitoring and influence analysis of cross ground cracks Bridge LU Yajun (Xi'an Municipal Facilities Management Bureau bridge monitoring center Xi'an 71000 ,China) Abstract: Take changan interchange,which spans f6 ground cracks as an example, The monitoring data of bridge structure form for nearly 20 years are collated and counted,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ground cracks activity on bridge structur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1) The vertical movement and horizontal tension of the bridge caused by the ground cracks activiti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ivities of the ground cracks (2) The effect of ground cracks activity on the bridge structure is remarkable, It is necessary to monitor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the ground cracks for a long time and reinforce the structure. Key words: ground cracks; bridge structure; long-term monitoring; vertical movement; horizontal tension
0引言 地裂缝是近些年被国内外专业人士所认识的对于城市建设发展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 种地质灾害。目前,在西安城区已发现地裂缝14条,延伸的总长度超过一百千米,覆盖总 面积约一百五十平方千米,其活动之长和规模之大。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的灾害地质现 象,已对西安城市建设构成危害。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西安市地质工作者对西安地裂的 分布、产生原因以及活动规律、特点进行了数十年的监测和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口。 为防止地裂缝对建筑物的破坏,198年编制了《西安地裂缝场地勘査与工程设计规程》,制 定了工程结构具体的避让规定2。但是对于不可完全避开地裂缝的市政桥梁,其破坏直接会 给城市交通带来困难 本文以跨越f6地裂缝的长安立交为例,通过对长安立交桥的长期监测数据和破坏形 式的分析,以探究地裂缝活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机制,指导桥梁减灾工程技术对策的硏究 1长安立交、f地裂缝概况及位置关系 1.1位置关系 长安立交跨越西安地裂缝f6,f6沿交通大学黄土梁南侧发育,延伸至南二环和长安 路交汇处,出露于长安立交下,并与长安路立交桥斜交。长安立交、f6地裂缝的位置关系 图见图1-1图1-2
0 引言 地裂缝是近些年被国内外专业人士所认识的对于城市建设发展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一 种地质灾害。目前,在西安城区已发现地裂缝 14 条,延伸的总长度超过一百千米,覆盖总 面积约一百五十平方千米,其活动之长和规模之大。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的灾害地质现 象,已对西安城市建设构成危害。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西安市地质工作者对西安地裂的 分布、产生原因以及活动规律、特点进行了数十年的监测和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1] 。 为防止地裂缝对建筑物的破坏,1988 年编制了《西安地裂缝场地勘查与工程设计规程》,制 定了工程结构具体的避让规定[2] 。但是对于不可完全避开地裂缝的市政桥梁,其破坏直接会 给城市交通带来困难。 本文以跨越 f6 地裂缝的长安立交为例,通过对长安立交桥的长期监测数据和破坏形 式的分析,以探究地裂缝活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机制,指导桥梁减灾工程技术对策的研究。 1 长安立交、f6 地裂缝概况及位置关系 1.1 位置关系 长安立交跨越西安地裂缝 f6,f6 沿交通大学黄土梁南侧发育,延伸至南二环和长安 路交汇处,出露于长安立交下,并与长安路立交桥斜交。长安立交、f6 地裂缝的位置关系 图见图 1-1~图 1-2
快车 快车 慢 本 道道 图1-1长安立交f6地裂缝平面位置 支先张预应力空心板梁 AWW WAY 扩大基建 f6地烈缝 图1-2长安立交与f6地裂缝空间关系图 1.2概况 长安路立交桥建于1994年,桥面总宽51.5m,其中两幅机动车道各宽12m,两幅非机 动车道各宽6m,两侧人行道各宽5.25m,中央分隔带宽2m,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隔 带各宽1.5m。上部结构为简支先张预应力空心板,跨径为10.2m+13.5m+13.5m+10.2m。基础 为扩大基础,下采用1.5m厚3:7灰土处理。 f6地裂缝与长安路立交桥斜交,延伸距离较长,平面展布弯曲。总体走向接近由东北 向西南,东侧穿过长安立交后沿NE55~650方向延伸,进入草场坡村。交汇处除发育倾向南
图 1-1 长安立交 f6 地裂缝平面位置 图 1-2 长安立交与 f6 地裂缝空间关系图 1.2 概况 长安路立交桥建于 1994 年,桥面总宽 51.5m,其中两幅机动车道各宽 12m,两幅非机 动车道各宽 6m,两侧人行道各宽 5.25m,中央分隔带宽 2m,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隔 带各宽 1.5m。上部结构为简支先张预应力空心板,跨径为 10.2m+13.5m+13.5m+10.2m。基础 为扩大基础,下采用 1.5m 厚 3:7 灰土处理。 f6 地裂缝与长安路立交桥斜交,延伸距离较长,平面展布弯曲。总体走向接近由东北 向西南,东侧穿过长安立交后沿 NE55~65o 方向延伸,进入草场坡村。交汇处除发育倾向南
的f6地裂缝外,其南侧还发育倾向北的f6次地裂缝,二者相距约15-20m。地裂缝在立交 桥桥墩附近形成宽达32m的地裂缝变形带,垂直变形达20cm 2长安立交监测设计 主要对地裂缝影响的桥梁结构的高程、变位进行长期量测③。地裂缝影响重要监测点及 内容:1#墩Ⅱ桥与Ⅲ桥盖梁高差(1-Ⅱ1-Ⅲ)、2#伸缩缝处桥面高程、2墩Ⅰ桥与Ⅱ桥盖梁 间的宽度(2-I/2-)、3#伸缩缝宽度。长期监测点位置图2-1 Ⅱ导 后出现的地表地裂蔓 2l/Ⅱ 4⊕⊕⊕ ⊕⊕⊕⊕⊕⊕⊕⊕⊕ 1# 0#台 图2-1长安立交监测点布置及地裂缝分布图 2.11#墩桥与Ⅲ桥盖梁高差(1-/1-Ⅲ) 该桥自建成起,就对桥梁结构变形状态进行定期跟踪监测,由于地裂缝的活动造成地面 出现新的裂缝,致使桥梁结构从建成开始就发生着变化。新产生的裂缝绕过桥梁独立的扩大 基础,保持与原地裂缝走向基本一致的方向,从基础之间通过,造成相邻两幅桥Ⅱ桥与Ⅲ桥 在1#排墩墩顶顶盖梁位置(1-Ⅱ和1-Ⅲ位置)产生明显的竖向高差。见2.1-1和2.1-2大 样图
的 f6 地裂缝外,其南侧还发育倾向北的 f6 次地裂缝,二者相距约 15-20m。地裂缝在立交 桥桥墩附近形成宽达 32m 的地裂缝变形带,垂直变形达 20cm。 2 长安立交监测设计 主要对地裂缝影响的桥梁结构的高程、变位进行长期量测[3] 。地裂缝影响重要监测点及 内容:1#墩Ⅱ桥与Ⅲ桥盖梁高差(1-Ⅱ/1-Ⅲ)、2#伸缩缝处桥面高程、2#墩Ⅰ桥与Ⅱ桥盖梁 之间的宽度(2-Ⅰ/2-Ⅱ)、3#伸缩缝宽度。长期监测点位置图 2-1。 图 2-1 长安立交监测点布置及地裂缝分布图 2.1 1#墩Ⅱ桥与Ⅲ桥盖梁高差(1-Ⅱ/1-Ⅲ) 该桥自建成起,就对桥梁结构变形状态进行定期跟踪监测,由于地裂缝的活动造成地面 出现新的裂缝,致使桥梁结构从建成开始就发生着变化。新产生的裂缝绕过桥梁独立的扩大 基础,保持与原地裂缝走向基本一致的方向,从基础之间通过,造成相邻两幅桥Ⅱ桥与Ⅲ桥 在 1#排墩墩顶顶盖梁位置(1-Ⅱ和 1-Ⅲ位置)产生明显的竖向高差。见 2.1-1 和 2.1-2 大 样图
图21-11-Ⅱ/1Ⅲ盖梁平面示意图(m)图2.1-21/1Ⅲ盖梁立面示意图(mm) 对1#墩Ⅱ桥与Ⅲ桥盖梁竖向高差从桥梁建成之时1994年至2016年进行了长期监测。 历经22年,积累的大量的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整理如下图。图2.1-3给出1-Ⅱ与1-Ⅲ墩 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图2.1-31994年~2016年1-Ⅱ与1Ⅲ位量墩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从图2.1-3可以看出 (1)该桥自1994年建成以来至2001年,1#墩Ⅱ桥与Ⅲ桥盖梁竖向高差一直发生着较 大的变化,高差以每年20mm的速度递增,到2001年12月高差为192mm。据查f6地裂缝在 1990^1999年平均活动速率41m/a,最大49.42m/a[4]。说明该段时间f6地裂缝的活动 是造成桥梁结构产生变位的主要原因,且地裂缝的活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是明显的。详见图 2.1-4
图 2.1-1 1-Ⅱ/1-Ⅲ 盖梁平面示意图(mm) 图 2.1-2 1-Ⅱ/1-Ⅲ 盖梁立面示意图(mm) 对 1#墩Ⅱ桥与Ⅲ桥盖梁竖向高差从桥梁建成之时 1994 年至 2016 年进行了长期监测。 历经 22 年,积累的大量的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整理如下图。图 2.1-3 给出 1-Ⅱ与 1-Ⅲ墩 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图 2.1-3 1994 年~2016 年 1-Ⅱ与 1-Ⅲ位置墩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从图 2.1-3 可以看出: (1)该桥自 1994 年建成以来至 2001 年,1#墩Ⅱ桥与Ⅲ桥盖梁竖向高差一直发生着较 大的变化,高差以每年 20mm 的速度递增,到 2001 年 12 月高差为 192mm。据查 f6 地裂缝在 1990~1999 年平均活动速率 41mm/a,最大 49.42mm/a[4]。说明该段时间 f6 地裂缝的活动 是造成桥梁结构产生变位的主要原因,且地裂缝的活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是明显的。详见图 2.1-4
图2.1-41994年~2001年1-Ⅱ与1-Ⅲ位置墩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2)2001年—2005年期间沉降差以每年2.5m的速度递增,递增的百分率为13.0% 2005年—2007年期间沉降差趋于稳定。据査f6地裂缝2002-2005年平均活动速率3.1mm/a [4]。详见图2.1-5 190 180 时间 图2.1-52001年~2007年1-Ⅱ与1Ⅲ位置墩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3)从图2.1-3中可以看出A图样出现突变趋势,其因为“512”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裂 缝活动引起构件高差的突变。2007年—2008年期间由于汶川地震影响沉降差增长了15mm, 增加了π0%。2007年10月起盖梁沉降差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直到2008年7月沉降差趋于 稳定。从其“512”地震发生的前后日期的监测数据来看,沉降差的突变并不是由于地震直 接造成的,而是由于地质构造的运动造成f6地裂缝的活动缓慢形成的,而且从沉降差变化 发生的时间上看,地裂缝活动引起的桥梁沉降由地基、基础、墩台结构、桥跨结构到桥面系
图 2.1-4 1994 年~2001 年 1-Ⅱ与 1-Ⅲ位置墩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2)2001 年—2005 年期间沉降差以每年 2.5mm 的速度递增,递增的百分率为 13.0%。 2005 年—2007 年期间沉降差趋于稳定。据查 f6 地裂缝 2002~2005 年平均活动速率 3.1 mm/a [4]。详见图 2.1-5 图 2.1-5 2001 年~2007 年 1-Ⅱ与 1-Ⅲ位置墩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3)从图 2.1-3 中可以看出 A 图样出现突变趋势,其因为“512”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裂 缝活动引起构件高差的突变。2007 年—2008 年期间由于汶川地震影响沉降差增长了 15mm, 增加了 70%。2007 年 10 月起盖梁沉降差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直到 2008 年 7 月沉降差趋于 稳定。从其“512”地震发生的前后日期的监测数据来看,沉降差的突变并不是由于地震直 接造成的,而是由于地质构造的运动造成 f6 地裂缝的活动缓慢形成的,而且从沉降差变化 发生的时间上看,地裂缝活动引起的桥梁沉降由地基、基础、墩台结构、桥跨结构到桥面系
有时间滞后现象。详见图2.1-6 图2.1-62007年~2008年1Ⅱ与1-Ⅲ位量墩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4)2009年—2011年期间沉降差增长了2.5mm,增长百分比为11%,增长速率同比2001 年—2005年的13%有所放缓,沉降差最大为223m。2012年至今,沉降差趋于稳定。详见图 2.1-7 223 人 217 图2.1-72009年~2016年1—Ⅱ与1Ⅲ位置墩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2.2桥面高程监测 桥面高程的变化监测主要对2#、3#伸缩缝处高程进行量测。2#、3#伸缩缝位于图2-1 中1#排墩、2#排墩上方桥面位置,都位于地裂缝下穿桥梁基础,地裂缝走势变化区间。表 2.2-1给出2005年、2010年、2015年2#伸缩缝处桥面相对高程以及年度对比值。图2.2-2、 图2.2-3分别2#、3#伸缩缝变化曲线图
有时间滞后现象。详见图 2.1-6 图 2.1-6 2007 年~2008 年 1-Ⅱ与 1-Ⅲ位置墩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4)2009 年—2011 年期间沉降差增长了 2.5mm,增长百分比为 11%,增长速率同比 2001 年—2005 年的 13%有所放缓,沉降差最大为 223mm。2012 年至今,沉降差趋于稳定。详见图 2.1-7 图 2.1-7 2009 年~2016 年 1-Ⅱ与 1-Ⅲ位置墩顶盖梁竖向变位时间历程图 2.2 桥面高程监测 桥面高程的变化监测主要对 2#、3#伸缩缝处高程进行量测。2#、3#伸缩缝位于图 2-1 中 1#排墩、2#排墩上方桥面位置,都位于地裂缝下穿桥梁基础,地裂缝走势变化区间。表 2.2-1 给出 2005 年、2010 年、2015 年 2#伸缩缝处桥面相对高程以及年度对比值。图 2.2-2、 图 2.2-3 分别 2#、3#伸缩缝变化曲线图
表2.2-12伸缩織处桥面相对高程 序号时间 地裂缝下盘测点 地裂缝上盘测点 ①05年0.780.5070.6010.6150.790.5720.3900.3850.2910.533 ②10年0.7800.5370.6240.6300.8020.5250.3320.3470.2570.505 ③15年0.7790.5130.6020.5990.7450.5340.3520.3380.2540.496 ②① 0.0020.0300.0230.0150.023 0.0470.0580.0380.0340.028 0.0010.0060.00 0.0160.0350.0380.0380.0470.0370.037 0.0090.020 0.0010.0240.0220.0310.058 0.0090.0030.009 注:正值表示累计上升,负值表示累计下降 平0.300 4567 9 伸缩建由西向东测点 2005年2010年2015年 图2.2-2饼伸缩缝处桥面高程变化图 E0.6 0 0.1 3 伸缩缝由西向东测点 2010年一2013年2015年 图2.2-3器#伸缩缝处桥面高程变化图
表 2.2-1 2#伸缩缝处桥面相对高程 序号 时间 地裂缝下盘测点 地裂缝上盘测点 ① 05 年 0.778 0.507 0.601 0.615 0.779 0.572 0.390 0.385 0.291 0.533 ② 10 年 0.780 0.537 0.624 0.630 0.802 0.525 0.332 0.347 0.257 0.505 ③ 15 年 0.779 0.513 0.602 0.599 0.745 0.534 0.352 0.338 0.254 0.496 ②-① 0.002 0.030 0.023 0.015 0.023 - 0.047 - 0.058 - 0.038 - 0.034 - 0.028 ③-① 0.001 0.006 0.001 - 0.016 - 0.035 - 0.038 - 0.038 - 0.047 - 0.037 - 0.037 ③-② - 0.001 - 0.024 - 0.022 - 0.031 - 0.058 0.009 0.020 - 0.009 - 0.003 - 0.009 注:正值表示累计上升,负值表示累计下降。 图 2.2-2 2#伸缩缝处桥面高程变化图 图 2.2-3 3#伸缩缝处桥面高程变化图
从表2.2-1和图2.2-2中2#伸缩缝2005年桥面高程与2010年、2015年的高程变化看 (1)图2.2-2中2005年与2010年的数据曲线变化对比看出,由于2008年“512”地 震对桥面高程变化较为明显。图2.2-3中3#伸缩缝处相对高程变化曲线看出,2010年之后 直至目前,桥面高程区域趋于稳定。说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裂缝活动对桥梁产生的影响 较大,与之前盖梁高差沉降结果一致。 (2)表2.2-1中相对高程变化对比值看出,长安路立交东南侧桥面沉降较大,西北侧 桥面整体沉降不明显,即地面沉降呈现上盘(东南侧)沉降,下盘(西北侧)平稳。从2015 年至今的桥面高程监测数据来看,出现地裂缝上盘轻微上升,下盘部分测点有下降趋势,和 之前地裂缝的运动方向(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相反,说明地裂缝的运动有所缓 (3)在地裂缝的影响下,桥梁结构所处地裂缝上、下盘位置有下上错动的现象。对比 2005年于2010年变化数据,最大错动不超过9ma (4)具体到某一年的高程变化值来说,高程变化呈现上半年变化轻微或稳定,下半年变 化明显的特征,说明地裂缝的年内活动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即上半年活动速率较小,而在下 半年速率较大 2.3盖梁间距及伸缩缝宽度的监测 2.312#墩I桥与Ⅱ桥盖梁(2-I/2-Ⅱ)之间的宽度监测 2#墩Ⅰ桥与Ⅱ桥盖梁间距位置见图2-1中大样2-I与2-Ⅱ位置。2-Ⅰ与2-Ⅱ盖梁间距 初次量测数据为126mm,目前为193m,监测期14年内间距增加67m。见图2.3-1 时闻 图2.3-12I与2-Ⅱ位置盖梁间距拉伸时间历程图 2.3.23#伸缩缝宽度的监测 由于受到f6地裂缝活动的影响,桥梁结构出现水平张拉的破坏形式。3#伸缩缝宽度变
从表 2.2-1 和图 2.2-2 中 2#伸缩缝 2005 年桥面高程与 2010 年、2015 年的高程变化看 出: (1)图 2.2-2 中 2005 年与 2010 年的数据曲线变化对比看出,由于 2008 年“512”地 震对桥面高程变化较为明显。图 2.2-3 中 3#伸缩缝处相对高程变化曲线看出,2010 年之后 直至目前,桥面高程区域趋于稳定。说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裂缝活动对桥梁产生的影响 较大,与之前盖梁高差沉降结果一致。 (2)表 2.2-1 中相对高程变化对比值看出,长安路立交东南侧桥面沉降较大,西北侧 桥面整体沉降不明显,即地面沉降呈现上盘(东南侧)沉降,下盘(西北侧)平稳。从 2015 年至今的桥面高程监测数据来看,出现地裂缝上盘轻微上升,下盘部分测点有下降趋势,和 之前地裂缝的运动方向(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相反,说明地裂缝的运动有所缓。 (3)在地裂缝的影响下,桥梁结构所处地裂缝上、下盘位置有下上错动的现象。对比 2005 年于 2010 年变化数据,最大错动不超过 9mm。 (4)具体到某一年的高程变化值来说,高程变化呈现上半年变化轻微或稳定,下半年变 化明显的特征,说明地裂缝的年内活动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即上半年活动速率较小,而在下 半年速率较大。 2.3 盖梁间距及伸缩缝宽度的监测 2.3.1 2#墩Ⅰ桥与Ⅱ桥盖梁(2-Ⅰ/2-Ⅱ)之间的宽度监测 2#墩Ⅰ桥与Ⅱ桥盖梁间距位置见图 2-1 中大样 2-Ⅰ与 2-Ⅱ位置。2-Ⅰ与 2-Ⅱ盖梁间距 初次量测数据为 126mm,目前为 193mm,监测期 14 年内间距增加 67mm。见图 2.3-1 图 2.3-1 2-Ⅰ与 2-Ⅱ位置盖梁间距拉伸时间历程图 2.3.2 3#伸缩缝宽度的监测 由于受到 f6 地裂缝活动的影响,桥梁结构出现水平张拉的破坏形式。3#伸缩缝宽度变
化从1994年至2001年,其宽度由设计值4cm变化到2lcm。后期由于多次对桥面伸缩缝维 修,监测点破坏。2002年对其伸缩缝处的护栏间距进行长期监测,从护栏间距的量测数据 分析来看,2010年至目前间距趋于稳定。见图2.3-2 23.00 22.50 22.00 20.50 20.00 时间 图2.3-23伸缩处护栏间距变化时间历程图 3地裂缝对桥梁影响分析 3.1破坏模式分析 该桥受f6地裂缝的长期作用,历经23年其桥梁结构一直发生着变位,也多次对该桥进 行加固维修。桥梁在地裂缝活动影响下产生水平张拉、垂直错动的破坏形式。表3-1给出长 安立交累计变形值 表3-1长安立交累计变形值 破坏形式 测点位置 设计值(mm) 现值(mm) 1-Ⅱ/1-Ⅲ(盖梁高差) 0 垂直错动 桥面高程 2-I/2-Ⅱ(盖梁间距) 水平张拉 3#伸缩缝(宽度) 40 225 为分析f6地裂缝活动对长安立交的影响大小,评价长安立交安全性,参照《城市桥梁 养护技术规范》(CJ992003)规定[5]:“简支梁桥的墩台基础均匀沉降值大于2.0√Lcm 时应及时对简支梁的墩台基础进行加固(L为相邻墩台间最小的跨径长度,以m计,跨径小 于25m时仍以25m计。)”,表3-1列出盖梁高差大于规范规定最大容许值。由于地裂缝引起 桥梁结构变位历经时间较长,变化缓慢,另外多次对该桥有效的加固维修,避免了桥梁落梁
化从 1994 年至 2001 年,其宽度由设计值 4cm 变化到 21cm。后期由于多次对桥面伸缩缝维 修,监测点破坏。2002 年对其伸缩缝处的护栏间距进行长期监测,从护栏间距的量测数据 分析来看,2010 年至目前间距趋于稳定。见图 2.3-2 图 2.3-2 3#伸缩缝处护栏间距变化时间历程图 3 地裂缝对桥梁影响分析 3.1 破坏模式分析 该桥受 f6 地裂缝的长期作用,历经 23 年其桥梁结构一直发生着变位,也多次对该桥进 行加固维修。桥梁在地裂缝活动影响下产生水平张拉、垂直错动的破坏形式。表 3-1 给出长 安立交累计变形值。 表 3-1 长安立交累计变形值 破坏形式 测点位置 设计值(mm) 现值(mm) 垂直错动 1-Ⅱ/1-Ⅲ(盖梁高差) 0 217 桥面高程 \ \ 水平张拉 2-Ⅰ/2-Ⅱ(盖梁间距) 20 193 3#伸缩缝(宽度) 40 225 为分析 f6 地裂缝活动对长安立交的影响大小,评价长安立交安全性,参照《城市桥梁 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规定[5]:“简支梁桥的墩台基础均匀沉降值大于 2.0 L cm 时应及时对简支梁的墩台基础进行加固(L 为相邻墩台间最小的跨径长度,以 m 计,跨径小 于 25m 时仍以 25m 计。)”,表 3-1 列出盖梁高差大于规范规定最大容许值。由于地裂缝引起 桥梁结构变位历经时间较长,变化缓慢,另外多次对该桥有效的加固维修,避免了桥梁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