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审美 -从“小沈阳”现象看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 周三上午班级 丁盈(组长)0830040005金融系 马琳08300140126历史系 邵夏怡08300170079思想政治系 左倩芸08300130142广告系 陆卓尔08300320024统计系 绪论 春晚过后,满城尽说小沈阳。喜欢他的人说,小沈阳的魅力在于他的娱乐精神,我们看 到了一个身上有活儿的民间艺人,面对观众实实在在的诚意。不喜欢他的人说,他走红是因 为他低俗,现在就是大众的审丑时代,他招牌式的跑偏裤子和娘娘腔,都是在哗众取宠 想起文艺批评家鲁枢元在多年前说过:男人的雌化,正如女人的雄化一样,怕都不是人 间正道。但是,在现在的中国,男人雌化似乎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现象,并大行其道, 风行正当其时。小沈阳的走火,是否正是这种崇尚媚态社会心理的集中表现?李宇春、师洋 等超女型男的走红,是否预示着传统性别审美观念的颠覆? 错位审美的历史渊源 当我们考察中国人的心理变异过程时发现,男人的雌化很有历史渊源。《世说新语》是 南朝刘义庆编撰的,记叙魏晋士大夫生活的笔记体著作。从中可以发现,魏晋时期男女角色 便出现审美错位:男性展现的是阴柔美,女性则表现出阳刚气,集中反映了魏晋时代士大夫 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本来魏晋风度,是先秦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风貌,但也饱含了如 此萎靡媚态的因素,那么,其他朝代和时期就更不用说了。 到了近代,这种错位审美形成的艺术,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那就是以梅兰芳为代 表的梅派京剧艺术,而且还成为国粹,走出了国门,在国外取得了很高的声誉。但有一个人 却始终对这种艺术嗤之以鼻,不以为然,那就是鲁迅。 鲁迅看了梅兰芳《黛玉葬花》的剧照后,对梅氏扮的林黛玉颇有微词:我先前只读《红 楼梦》,没有看见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时候,是万料不到黛玉的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 厚的。我以为她该是一幅瘦削的痨病脸,现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个麻姑。 过了多年以后,他还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 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 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揭示了我们这个最艺术的国家,最媚态的艺术,最中庸的民族 的劣根性。 可见在当代,那些所谓的80后的艺术族群,所展现的媚俗文化是有其历史渊源可寻的 而放到现如今则使这样的文化愈发成为一种素食文化。表面的暂时的轰动效应,代替了持久 的审美效应;浅薄的娱乐、消遣功能,代替了艺术的社会批判或肯定倾向,以及心灵的陶冶 功能 关于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的调研 21问卷设置 为了能够探究大学生的性别审美倾向,我们制作了一份问卷,在复旦大学随机抽取了100 多名学生,了解他们对小沈阳现象的看法,以及错位性别审美的个人观点
性别审美 ----从“小沈阳”现象看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 周三上午班级 丁盈(组长)08300400055 金融系 马琳 08300140126 历史系 邵夏怡 08300170079 思想政治系 左倩芸 08300130142 广告系 陆卓尔 08300320024 统计系 绪论 春晚过后,满城尽说小沈阳。喜欢他的人说,小沈阳的魅力在于他的娱乐精神,我们看 到了一个身上有活儿的民间艺人,面对观众实实在在的诚意。不喜欢他的人说,他走红是因 为他低俗,现在就是大众的审丑时代,他招牌式的跑偏裤子和娘娘腔,都是在哗众取宠。 想起文艺批评家鲁枢元在多年前说过:男人的雌化,正如女人的雄化一样,怕都不是人 间正道。但是,在现在的中国,男人雌化似乎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现象,并大行其道, 风行正当其时。小沈阳的走火,是否正是这种崇尚媚态社会心理的集中表现?李宇春、师洋 等超女型男的走红,是否预示着传统性别审美观念的颠覆? 一.错位审美的历史渊源 当我们考察中国人的心理变异过程时发现,男人的雌化很有历史渊源。《世说新语》是 南朝刘义庆编撰的,记叙魏晋士大夫生活的笔记体著作。从中可以发现,魏晋时期男女角色 便出现审美错位:男性展现的是阴柔美,女性则表现出阳刚气,集中反映了魏晋时代士大夫 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本来魏晋风度,是先秦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风貌,但也饱含了如 此萎靡媚态的因素,那么,其他朝代和时期就更不用说了。 到了近代,这种错位审美形成的艺术,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那就是以梅兰芳为代 表的梅派京剧艺术,而且还成为国粹,走出了国门,在国外取得了很高的声誉。但有一个人 却始终对这种艺术嗤之以鼻,不以为然,那就是鲁迅。 鲁迅看了梅兰芳《黛玉葬花》的剧照后,对梅氏扮的林黛玉颇有微词:我先前只读《红 楼梦》,没有看见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时候,是万料不到黛玉的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 厚的。我以为她该是一幅瘦削的痨病脸,现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个麻姑。 过了多年以后,他还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 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 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揭示了我们这个最艺术的国家,最媚态的艺术,最中庸的民族 的劣根性。 可见在当代,那些所谓的 80 后的艺术族群,所展现的媚俗文化是有其历史渊源可寻的。 而放到现如今则使这样的文化愈发成为一种素食文化。表面的暂时的轰动效应,代替了持久 的审美效应;浅薄的娱乐、消遣功能,代替了艺术的社会批判或肯定倾向,以及心灵的陶冶 功能。 二.关于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的调研 2.1 问卷设置 为了能够探究大学生的性别审美倾向,我们制作了一份问卷,在复旦大学随机抽取了 100 多名学生,了解他们对小沈阳现象的看法,以及错位性别审美的个人观点
2.1l问卷设计要点 1.初步认识大学生对“小沈阳”等性别反串现象的看法 2.通过问卷结果初步分析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 2.12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调查问卷 1、你知道小沈阳,师洋,计一彪吗? A都知道B知道其中1~2个C都不知道 2、你对这种性别反串现象的态度是怎样的 A比较喜欢B觉得蛮有意思的C没有什么感觉D厌恶 3、你是否喜欢他们的表演方式? A喜欢(跳至题4)B不喜欢(跳至题5) 4、你喜欢他们的原因是?(跳至题6 A这种表演方式新奇,跳脱了传统的束缚 B觉得他们亲切自然 C很搞笑,很有趣 D现在的娱乐节目都太无趣了,也就只能看看他们了 你不喜欢他们的原因是?(跳至题8) A娘娘腔,觉得男演员还是应该有男性的气质 B比较低俗 C哗众取宠的行为 D做作,表演没有实质内容 6、你觉得你会喜欢他们多久? A会一直喜欢 B可能能延续一段时间 C媒体高度报道了也就过去了 D视他们的表演而定 7、你周围的人就你喜欢他们持什么态度? A和你一样喜欢他 B无所谓,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C不太赞同 D完全不能理解 8、你对他们的态度有过改变吗? A一直很喜欢 B一直很厌恶 C开始很喜欢,后来渐渐厌恶 D开始很厌恶,后来渐渐接受了 9、你认为你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A媒体舆论导向 B受周围人态度的影响 C他们的表演看得多了 10.你认为出现这种性别反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为了出名而搏出位 B演员天生个性就偏女气,自然形成了这种表演方式 C.只是一时间的反串而已
2.11 问卷设计要点 1. 初步认识大学生对“小沈阳”等性别反串现象的看法 2. 通过问卷结果初步分析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 2.12 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调查问卷 1、你知道小沈阳,师洋,计一彪吗? A 都知道 B 知道其中 1~2 个 C 都不知道 2、你对这种性别反串现象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比较喜欢 B 觉得蛮有意思的 C 没有什么感觉 D 厌恶 3、你是否喜欢他们的表演方式? A 喜欢(跳至题 4)B 不喜欢(跳至题 5) 4、你喜欢他们的原因是?(跳至题 6) A 这种表演方式新奇,跳脱了传统的束缚 B 觉得他们亲切自然 C 很搞笑,很有趣 D 现在的娱乐节目都太无趣了,也就只能看看他们了 5、你不喜欢他们的原因是?(跳至题 8) A 娘娘腔,觉得男演员还是应该有男性的气质 B 比较低俗 C哗众取宠的行为 D做作,表演没有实质内容 6、你觉得你会喜欢他们多久? A会一直喜欢 B可能能延续一段时间 C媒体高度报道了也就过去了 D视他们的表演而定 7、你周围的人就你喜欢他们持什么态度? A和你一样喜欢他 B无所谓,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C不太赞同 D完全不能理解 8、你对他们的态度有过改变吗? A一直很喜欢 B 一直很厌恶 C开始很喜欢,后来渐渐厌恶 D开始很厌恶,后来渐渐接受了 9、你认为你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A媒体舆论导向 B受周围人态度的影响 C他们的表演看得多了 10.你认为出现这种性别反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为了出名而搏出位 B.演员天生个性就偏女气,自然形成了这种表演方式 C.只是一时间的反串而已
D.现在流行,跟风 l1.你认为性别反串的现象存在是合理的吗? A.合理啊 B.不合理 C.说不清 12.您认为这种性别反串表演方式的发展前景如何? A继续发展下去,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的需求 B最终消亡,含金量不高 C不能预测 13.面对别人狂热地追求,如粉丝团联合签名,你的做法? A积极支持,帮他们签 B追得紧就签 C看心情 D无论如何都不签 14.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行为? A心理畸形,以这种人为偶像 B和平常追求其它偶像没有什么不同,不过都是疯狂行为 C这是无聊的行为 D个人选择,没有什么感觉 5.如果有一天相关部门对这种表演方式采取限制,你怎样看? A大快人心 B有点矫枉过正了,顺其自己发展就好 C强烈抵制,这是文化束缚 D没什么感觉,本来也不太关注 16你认为这种性别反串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A经济利益驱动 B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心理 C社会日益开放 D大众趣味所致 17您认为,性别反串在未来可能逐渐扩大荧屏占有率吗? A应该会 B不会 C说不清 22问卷信息汇总 这次通过在复旦大学内部进行的抽样调查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结论 受访者大部分都听说过小沈阳、师洋、计一彪,对他们的意见也都各不相同,总的来说 还是处在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受访者中约有60%对这一现象持“没什么感觉”的态度,觉得有意思和较为厌恶这一现 象的人数则几乎平分秋色。可见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的,因为“小沈 阳”现象本来就可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也难以具体进行界定,所以可能在完全的褒和 完全的贬之间选择了折中的态度。 尽管在上题中以选“没什么感觉”的为主,但当要大家明确喜欢还是不喜欢时七成以上 的受访者都选择了“不喜欢”,可见在“没感觉”中,还是对这一现象不甚喜闻乐见的居多
D.现在流行,跟风 11.你认为性别反串的现象存在是合理的吗? A.合理啊 B.不合理 C.说不清 12. 您认为这种性别反串表演方式的发展前景如何? A 继续发展下去,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的需求 B 最终消亡,含金量不高 C 不能预测 13.面对别人狂热地追求,如粉丝团联合签名,你的做法? A 积极支持,帮他们签 B 追得紧就签 C 看心情 D 无论如何都不签 14.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行为? A 心理畸形,以这种人为偶像 B 和平常追求其它偶像没有什么不同,不过都是疯狂行为 C 这是无聊的行为 D 个人选择,没有什么感觉 15.如果有一天相关部门对这种表演方式采取限制,你怎样看? A 大快人心 B 有点矫枉过正了,顺其自己发展就好 C 强烈抵制,这是文化束缚 D 没什么感觉,本来也不太关注 16.你认为这种性别反串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A 经济利益驱动 B 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心理 C 社会日益开放 D 大众趣味所致 17.您认为,性别反串在未来可能逐渐扩大荧屏占有率吗? A 应该会 B 不会 C 说不清 2.2 问卷信息汇总 这次通过在复旦大学内部进行的抽样调查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结论。 受访者大部分都听说过小沈阳、师洋、计一彪,对他们的意见也都各不相同,总的来说 还是处在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受访者中约有 60%对这一现象持“没什么感觉”的态度,觉得有意思和较为厌恶这一现 象的人数则几乎平分秋色。可见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的,因为“小沈 阳”现象本来就可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也难以具体进行界定,所以可能在完全的褒和 完全的贬之间选择了折中的态度。 尽管在上题中以选“没什么感觉”的为主,但当要大家明确喜欢还是不喜欢时七成以上 的受访者都选择了“不喜欢”,可见在“没感觉”中,还是对这一现象不甚喜闻乐见的居多
因为不甚喜欢,故也就不加关注而无感了 在喜欢“小沈阳”此类表演方式的大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因为觉得该现象“很搞笑,很 有趣”,而选择其他原因诸如“表演方式新奇,跳脱了传统的束缚”“亲切自然”“现在的娱 乐节目都太无趣了,也就只能看看他们了”的人数也大致相等。可见大家对“小沈阳”现象 主要还是以随便看看找乐子为主,因为觉得好玩也无伤大雅就挺喜欢的,这也是出于人之常 情。大家并没有对这种现象抱持很严肃的态度。关于对此类现象他们会喜欢多久,也是因人 而异的,但大家大多选择的还是“视他们的表演而定”,可见大家还是比较理性的。当然, 也不乏选择“会一直喜欢”的忠实拥趸,但毕竟还是少数。而选择“可能能延续一段时间 媒体高度报道了也就过去了”的,大抵是被舂晩后“小沈阳”风盛行带起来的观者,当媒 体一旦厌弃了这一现象,他们的热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消散了。而从周围人的态度这一题上, 也可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多是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的,绝大多数(超过85%)认为“无所谓 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只有小部分表示“不太赞同”,大概大家都认为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时代,社会应该更兼容并包一些,雅俗共赏,才是一种比较正确的态度吧。 在不喜欢小沈阳的群体里,觉得这种现象是“哗众取宠的行为”的占了大多数约有60% 的大学生这么认为。而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种表演方式较为“娘娘腔”,或是“比较低俗” 做作,表演没有实质内容”。其实在不喜欢小沈阳表演方式的人群里,这些原因应该都不 是孤立存在的,大家通常在情感上都会互相掺杂这些因素,所以尽管大部分人选择了认为他 们是“哗众取宠“,但就整体情况来看这些因素都是彼此勾连,彼此相通的。 而在对这一现象的前后态度上,选择“一直很喜欢”“一直很厌恶”“开始很喜欢,后 来渐渐厌恶”的人数都差不多,而选择“开始很厌恶,后来渐渐接受了”的人数大约是其他 几个选项的两倍左右,由此可见社会舆论导向对大学生审美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在一定 程度上能左右大家一以贯之的思维。由第九题可见在荧屏轮番轰炸“小沈阳”等的表演后 大众也便能将其看作社会的正常产物渐渐接受它了。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看多也就不厌了。 对产生这种这种性别反串的主要原因,大家观点不一。“为了出名而搏出位”“演员天生 个性就偏女气,自然形成了这种表演方式”“只是一时间的反串而已”“现在流行,跟风”这 四个选项选择的人数都差不多,选“为了出名而搏出位”的又稍微多一点。可见大家都持自 己的一些观点,但总体来讲还是都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在“你认为性别反串现象是否合理”这一题中,有62%的人认为合理,4%的人认为不合 理,其他34%选择了“说不清”。从这一题看出,大多数同学对于性别反串现象的出现保持 着较平和的态度,并且对于它的产生有自己的认知与思考。但是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原 因,同学表示了不同的态度:14%的人日为这事经济利益在驱动,20%的人将其归结于表演者 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心理,44%的人认为是社会日益开放的缘故,还有22%选择了是由大众 趣味所致。可以看出,性别反串现象出现的社会原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不同人认为的主要 原因有所不同;不过较多的人将其指向了社会日益开放,认为是社会的前进与发展是新文化 产生的根源。同时,“大众趣味所致”也值得关注,结合前面“对于他们的态度是否发生过 转变”以及“转变发生的原因”,我们发现舆论的导向在态度形成的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 对于“如果有一天相关部门对这种表演方式采取限制,你怎样看”,尽管大多同学表示 不喜欢这种表演方式,但是并没有人选择“大快人心”和高达66%的人选择了“有点矫枉过 正了,顺其自己发展就好”,同样反映了人们对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平和。也12%的人选择“强 烈抵制,这是文化束缚”,回应了认为是“社会日益开放”产生这一现象的观点,同时也体 现了当前文化繁荣和文化宽容的社会态度。此外,有22%的人选择了“没什么感觉,本来也 不关注 在针对可能出现的性别反串演员粉丝团的假设,大家体现出了与对待普通粉丝团同样
因为不甚喜欢,故也就不加关注而无感了。 在喜欢“小沈阳”此类表演方式的大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因为觉得该现象“很搞笑,很 有趣”,而选择其他原因诸如“表演方式新奇,跳脱了传统的束缚”“亲切自然”“现在的娱 乐节目都太无趣了,也就只能看看他们了”的人数也大致相等。可见大家对“小沈阳”现象 主要还是以随便看看找乐子为主,因为觉得好玩也无伤大雅就挺喜欢的,这也是出于人之常 情。大家并没有对这种现象抱持很严肃的态度。关于对此类现象他们会喜欢多久,也是因人 而异的,但大家大多选择的还是“视他们的表演而定”,可见大家还是比较理性的。当然, 也不乏选择“会一直喜欢”的忠实拥趸,但毕竟还是少数。而选择“可能能延续一段时间” “媒体高度报道了也就过去了”的,大抵是被春晚后“小沈阳”风盛行带起来的观者,当媒 体一旦厌弃了这一现象,他们的热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消散了。而从周围人的态度这一题上, 也可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多是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的,绝大多数(超过 85%)认为“无所谓, 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只有小部分表示“不太赞同”,大概大家都认为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时代,社会应该更兼容并包一些,雅俗共赏,才是一种比较正确的态度吧。 在不喜欢小沈阳的群体里,觉得这种现象是“哗众取宠的行为”的占了大多数约有 60% 的大学生这么认为。而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种表演方式较为“娘娘腔”,或是“比较低俗” “ 做作,表演没有实质内容”。其实在不喜欢小沈阳表演方式的人群里,这些原因应该都不 是孤立存在的,大家通常在情感上都会互相掺杂这些因素,所以尽管大部分人选择了认为他 们是“哗众取宠“,但就整体情况来看这些因素都是彼此勾连,彼此相通的。 而在对这一现象的前后态度上,选择“一直很喜欢”“ 一直很厌恶”“开始很喜欢,后 来渐渐厌恶”的人数都差不多,而选择“开始很厌恶,后来渐渐接受了”的人数大约是其他 几个选项的两倍左右,由此可见社会舆论导向对大学生审美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在一定 程度上能左右大家一以贯之的思维。由第九题可见在荧屏轮番轰炸“小沈阳”等的表演后, 大众也便能将其看作社会的正常产物渐渐接受它了。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看多也就不厌了。 对产生这种这种性别反串的主要原因,大家观点不一。“为了出名而搏出位”“演员天生 个性就偏女气,自然形成了这种表演方式”“只是一时间的反串而已”“现在流行,跟风”这 四个选项选择的人数都差不多,选“为了出名而搏出位”的又稍微多一点。可见大家都持自 己的一些观点,但总体来讲还是都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在“你认为性别反串现象是否合理”这一题中,有 62%的人认为合理,4%的人认为不合 理,其他 34%选择了“说不清”。从这一题看出,大多数同学对于性别反串现象的出现保持 着较平和的态度,并且对于它的产生有自己的认知与思考。但是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原 因,同学表示了不同的态度:14%的人日为这事经济利益在驱动,20%的人将其归结于表演者 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心理,44%的人认为是社会日益开放的缘故,还有 22%选择了是由大众 趣味所致。可以看出,性别反串现象出现的社会原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不同人认为的主要 原因有所不同;不过较多的人将其指向了社会日益开放,认为是社会的前进与发展是新文化 产生的根源。同时,“大众趣味所致”也值得关注,结合前面“对于他们的态度是否发生过 转变”以及“转变发生的原因”,我们发现舆论的导向在态度形成的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 对于“如果有一天相关部门对这种表演方式采取限制,你怎样看”,尽管大多同学表示 不喜欢这种表演方式,但是并没有人选择“大快人心”和高达 66%的人选择了“有点矫枉过 正了,顺其自己发展就好”,同样反映了人们对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平和。也 12%的人选择“强 烈抵制,这是文化束缚”,回应了认为是“社会日益开放”产生这一现象的观点,同时也体 现了当前文化繁荣和文化宽容的社会态度。此外,有 22%的人选择了“没什么感觉,本来也 不关注”。 在针对可能出现的性别反串演员粉丝团的假设,大家体现出了与对待普通粉丝团同样
的态度,64%的人认为“这都是疯狂的行为”,30%的人将他们看作“个人选择”,18%的人认 为是“无聊的行为”,只有6%的人表达了强烈的态度,认为粉丝团的成员是“心理畸形,以 这种人为偶像”。当被问到“面对别人狂热的追求,如粉丝团联合签名,你的做法时”只有 ↓%的人选择了“积极支持,帮他们签”,而且支持的原因还有待深究。34%的人选择了“追得 紧就签”,24%的人选择了看心情,38%的人则表示“无论如何都不签”,说明虽然大家对于这 现象普遍持平和的态度,但是潜意识里还是坚持了不赞同。 针对性别反串表演形式的前景,我们设计了两道题目。在“认为性别反串在未来可能 逐渐扩大银屏占有率”一题中,56%的人选择了“不会”,26%的人选择了“说不清”,18% 的人选择了“应该会”。在“认为这种表演方式前景如何”中24%的人选择了“最终消亡, 含金量不高”,16%的人选择了“继续发展下去,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的需求”,60%的人选择 了“不能预测”。将两道题结合起来,我们看到,对于性别反串表演形式的前景大多数人处 于迷茫,所占比例高达四分之三。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舆论的导向具有重大的作用。 23采访上戏大学生&教授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对于性别反串,错位审美的看法,我们一行又来到上海戏剧学院, 希望在这个孕育艺术的殿堂,找到一些有专业背景的学生,让他们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们随机抽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些学生和一名教授进行了采访 1.人物:女生地点:图书馆门口院系:非表演系。 在被问到平时是否有同学对小沈阳进行模仿或者反串时,这名女生表示:“在最近的 次音乐剧中场休息时有人上去摸仿‘小沈阳’,就是‘老妹儿啊’那一段,现场大家还是比 较HGH的。对于这种表演方式我并不排斥,应该说还是比较欣赏的,只要不要太怪异就行, 不过是一种娱乐方式。而且我是北方人,有些(如“小沈阳”之类的二人转表演)见怪不怪 2.人物:女生地点:教学楼门口院系:编导系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小沈阳性别反串的演出方式时,这名女生表示:“我觉得我所谓啊, 反串是一种表演境界。毕竟什么性别角色都要有人演。如果没有这种表演方式那么将会是 种艺术缺失。反串是一种艺术形式,只是有的时候大众不能理解,对它产生了误会。” 3.人物:读二专的华政女生 这名女生表示自己并不关心小沈阳,对他不仅不感兴趣,甚至还有点反感。她认为,虽 然小沈阳在春晚一跃成名,但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她并不喜欢。 4人物:东北男生地点:校园草坪院系:表演系 这名东北男生对小沈阳给出了正面评论。“我觉得小沈阳其实是采用了一种幽默化的或 者说是自嘲的表演方式。这其实是一种很难的表演手段。他是在满足观众的,所以我很欣赏 这种方式。很多人觉得二人转俗,只能在大浴场什么的表演,实际上二人转演员的功夫都很 深,他们的表演能抓人眼球,包袱很绝,即兴能力强。他们无论是唱功、模仿、即兴表演 舞蹈,都是有绝活的,甚至能从桌上一下子跳下来劈叉,我很佩服他们。” 5.人物:上海男生地点:校园草坪院系:表演系 与东北男生同行的上海男生也给出了他自己不同的见解。“我倒不是觉得反串这种形式 怎么样,而可能是北方的笑料南方观众难以接受。这些东西本来是在小剧场演的不上台面的
的态度,64%的人认为“这都是疯狂的行为”,30%的人将他们看作“个人选择”,18%的人认 为是“无聊的行为”,只有 6%的人表达了强烈的态度,认为粉丝团的成员是“心理畸形,以 这种人为偶像”。当被问到“面对别人狂热的追求,如粉丝团联合签名,你的做法时”只有 4%的人选择了“积极支持,帮他们签”,而且支持的原因还有待深究。34%的人选择了“追得 紧就签”,24%的人选择了看心情,38%的人则表示“无论如何都不签”,说明虽然大家对于这 现象普遍持平和的态度,但是潜意识里还是坚持了不赞同。 针对性别反串表演形式的前景,我们设计了两道题目。在“认为性别反串在未来可能 逐渐扩大银屏占有率”一题中,56%的人选择了“不会”,26%的人选择了“说不清”, 18% 的人选择了“应该会”。在“认为这种表演方式前景如何”中 24%的人选择了“最终消亡, 含金量不高”,16%的人选择了“继续发展下去,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的需求”,60%的人选择 了“不能预测”。将两道题结合起来,我们看到,对于性别反串表演形式的前景大多数人处 于迷茫,所占比例高达四分之三。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舆论的导向具有重大的作用。 2.3 采访上戏大学生&教授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对于性别反串,错位审美的看法,我们一行又来到上海戏剧学院, 希望在这个孕育艺术的殿堂,找到一些有专业背景的学生,让他们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们随机抽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些学生和一名教授进行了采访。 1.人物:女生 地点:图书馆门口 院系:非表演系。 在被问到平时是否有同学对小沈阳进行模仿或者反串时,这名女生表示:“在最近的一 次音乐剧中场休息时有人上去摸仿‘小沈阳’,就是‘老妹儿啊’那一段,现场大家还是比 较 HIGH 的。对于这种表演方式我并不排斥,应该说还是比较欣赏的,只要不要太怪异就行, 不过是一种娱乐方式。而且我是北方人,有些(如“小沈阳”之类的二人转表演)见怪不怪 了。” 2.人物:女生 地点:教学楼门口 院系:编导系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小沈阳性别反串的演出方式时,这名女生表示:“我觉得我所谓啊, 反串是一种表演境界。毕竟什么性别角色都要有人演。如果没有这种表演方式那么将会是一 种艺术缺失。反串是一种艺术形式,只是有的时候大众不能理解,对它产生了误会。” 3. 人物:读二专的华政女生 这名女生表示自己并不关心小沈阳,对他不仅不感兴趣,甚至还有点反感。她认为,虽 然小沈阳在春晚一跃成名,但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她并不喜欢。 4.人物:东北男生 地点:校园草坪 院系:表演系 这名东北男生对小沈阳给出了正面评论。“我觉得小沈阳其实是采用了一种幽默化的或 者说是自嘲的表演方式。这其实是一种很难的表演手段。他是在满足观众的,所以我很欣赏 这种方式。很多人觉得二人转俗,只能在大浴场什么的表演,实际上二人转演员的功夫都很 深,他们的表演能抓人眼球,包袱很绝,即兴能力强。他们无论是唱功、模仿、即兴表演、 舞蹈,都是有绝活的,甚至能从桌上一下子跳下来劈叉,我很佩服他们。” 5.人物:上海男生 地点:校园草坪 院系:表演系 与东北男生同行的上海男生也给出了他自己不同的见解。“我倒不是觉得反串这种形式 怎么样,而可能是北方的笑料南方观众难以接受。这些东西本来是在小剧场演的不上台面的
但真正上了台面又不是真正二人转的味道了。我觉得二人转的味道就是那种在田间地头的味 道。艺术来自民间么。可能他们只要把观众逗乐就行了。春晚也不是什么艺术鉴赏会。我觉 得他们也不是在哗众取宠,只是在追求逗乐观众。” 人物:上戏电影电视学院教授 不同于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教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更深入思考方向。教授认为这 其实是俗文化领域中的一种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方式本身与戏剧无关。它有雅文化中的反串 元素,但与雅文化的表演无关。传统文化里可能有类似男旦之类的表演方式,但这和小沈阳 的情况不一样。小沈阳更接近于相声中的女人腔模仿这种形式。俗文化从历史范畴来看,是 会随时代不同而变化的。比如京剧在一定时期也是一种俗文化,但现在它是一种艺术。 在男子主宰的时期,女人不能出来进行表演,故一些女性的角色只能由男人来扮演。西 方歌剧中也有男子反串女子的嗓音等等。所以这种性别反串现象其实不像表面看的那么简 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问题。 雅文化中的反串和小沈阳的表演(简单的男扮演女)在艺术创作的目的、层面和领域都 不同,无法简单进行比较。小沈阳可能只是为了取悦观众,而不是为了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 他大部分只是在单纯地搞笑,或是显示其表演能力。 24采访复旦大学教授 为了对性别审美,和现在流行的中性路线,以及这背后的审美文化问题有进一步的深入 了解,我们又对复旦大学的邵晓莹教授进行了采访 2.41访谈信息 时间:2009年5月21日 地点:光华西主楼613 访问者:左倩芸 访谈长度:30分钟 访谈对象:邵晓莹 性别:女 教学背景: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 况的理论研究、中西方国家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和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已参与编写 并出版各种类型书籍10多本发表论文20多篇 242采访稿 左:老师您好!今天我们想要针对中性风的流行趋势以及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等有关问题与 您进行一下交流与讨论。 左:通常,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一般外形都比较高大、强壮、拥有健美的体态和挺拔的 身型,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男明星走红并不是依靠独特的男性特征而是由于他们身上所散 发的中性魅力。对于这种社会现象,请问老师您认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社会影响是什 么?以及你本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看法是什么? 左:除了演员本身的条件定位以外,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明星为了体现这种中性风,还特意加
但真正上了台面又不是真正二人转的味道了。我觉得二人转的味道就是那种在田间地头的味 道。艺术来自民间么。可能他们只要把观众逗乐就行了。春晚也不是什么艺术鉴赏会。我觉 得他们也不是在哗众取宠,只是在追求逗乐观众。” 人物:上戏电影电视学院教授 不同于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教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更深入思考方向。教授认为这 其实是俗文化领域中的一种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方式本身与戏剧无关。它有雅文化中的反串 元素,但与雅文化的表演无关。传统文化里可能有类似男旦之类的表演方式,但这和小沈阳 的情况不一样。小沈阳更接近于相声中的女人腔模仿这种形式。俗文化从历史范畴来看,是 会随时代不同而变化的。比如京剧在一定时期也是一种俗文化,但现在它是一种艺术。 在男子主宰的时期,女人不能出来进行表演,故一些女性的角色只能由男人来扮演。西 方歌剧中也有男子反串女子的嗓音等等。所以这种性别反串现象其实不像表面看的那么简 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问题。 雅文化中的反串和小沈阳的表演(简单的男扮演女)在艺术创作的目的、层面和领域都 不同,无法简单进行比较。小沈阳可能只是为了取悦观众,而不是为了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 他大部分只是在单纯地搞笑,或是显示其表演能力。 2.4 采访复旦大学教授 为了对性别审美,和现在流行的中性路线,以及这背后的审美文化问题有进一步的深入 了解,我们又对复旦大学的邵晓莹教授进行了采访。 2.41 访谈信息 时间:2009 年 5 月 21 日 地点:光华西主楼 613 访问者:左倩芸 访谈长度:30 分钟 访谈对象:邵晓莹 性别:女 教学背景: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 况的理论研究、中西方国家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和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已参与编写 并出版各种类型书籍 10 多本,发表论文 20 多篇 2.42 采访稿 左:老师您好!今天我们想要针对中性风的流行趋势以及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等有关问题与 您进行一下交流与讨论。 左:通常,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一般外形都比较高大、强壮、拥有健美的体态和挺拔的 身型,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男明星走红并不是依靠独特的男性特征而是由于他们身上所散 发的中性魅力。对于这种社会现象,请问老师您认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社会影响是什 么?以及你本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看法是什么? 左:除了演员本身的条件定位以外,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明星为了体现这种中性风,还特意加
入了性格反串的部分。比如:计一彪演的娘娘腔以及我们熟悉的“小沈阳”。而且他们的表 演都深受人们喜爱。你觉得为什么对于同样的中性趋向,人们会有不一样的两种看法? 左:你认为中性风会不会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影响我们社会的发展? 左:针对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口味,您认为我们现在更应该提倡怎么样的审美倾向?这对我 们的社会进步有什么帮助吗? 左:我们今天的访问就到这里。非常感谢您!谢谢! 243访谈总结 邵老师对中性风的流行趋向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做出了深刻的总结。她认为在文艺 界这样的审美倾向以及流行趋势还是挺常见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性别反串造 成的视觉冲击力往往更容易使人获得成功。当这种个案发生以后便会产生蝴蝶效应,即一个 成功的案例会造成很多的影响力,让人们产生一种误解,只有性格反串或走中性风,才更容 易博得人们的眼球,一夜成名。追逐这个洪流的人越多,成功的事例也就越多,这样又会推 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样的趋势中去。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过程。虽然最终依靠走 中性风成名的人只是千千万万明星中的一个,但他们造成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同时,邵老师认为这种中性风的现象根本就不是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趋向,只是由于文 艺界所处的地位比较突出,所以这种影响才被无限的放大。她认为现在人们的观念以及行为 正在发生改变,职场中的佼佼者基本都具有男女两性的优点的集合,她并不认为这样的改变 有什么不妥,相反,她认为这种中性的特点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虽然这并不能算我们讨论的 真正意义上的中性风。 她认为“男人不男,国家不强”,即如果一个国家的男人没有像男人一样广阔的胸襟, 坚毅强大的信念,勇敢果断的行为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但如果只是一味的强硬、 霸道、不讲道理,这样的男人是不会成功的。所以,社会的进步让男人的性格中多了一份礼 貌、儒雅和谦逊。如果说一个女人总是楚楚可怜、爱哭鼻子,纵使她再怎么惹人怜爱,也终 有一天会被人唾弃,相反,如果她能够坚强、果断,则会生活的更好。这虽然都是人类中性 化的一种体现,但这种形式的变换却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的,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体现。 三.调研小结 在完成这次调研后,我们都感觉自己收益颇丰。教授们的分析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对整 个社会的考量不应该仅限于看到的表面。文艺界的各种现象只是为了娱乐大众而产生的必然 结果,男人们变得阴柔,女人们反而耍帅装酷,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娱乐的色彩,这是由于 明星这个特殊职业所造就的。虽然这可能代表了成名的一种趋向,但并不能主导我们整个社 会的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而我们也不必要把这些影响看得太重,因为毕竟娱乐只是娱乐, 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中性风,或如“小沈阳”类媚态美这些现象的消极部分,更应该看到 它对我们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人本身,即是思想观念上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以及时 代的前进,要求人们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导致社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简单的性格二元论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环境了,而多重的性格特征组合在一起才为人 类的成功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正应该看到这一点,然后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男女两性 向对方发生性别倾斜的趋向也可能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
入了性格反串的部分。比如:计一彪演的娘娘腔以及我们熟悉的“小沈阳”。而且他们的表 演都深受人们喜爱。你觉得为什么对于同样的中性趋向,人们会有不一样的两种看法? 左:你认为中性风会不会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影响我们社会的发展? 左:针对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口味,您认为我们现在更应该提倡怎么样的审美倾向?这对我 们的社会进步有什么帮助吗? 左:我们今天的访问就到这里。非常感谢您!谢谢! 2.43 访谈总结: 邵老师对中性风的流行趋向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做出了深刻的总结。她认为在文艺 界这样的审美倾向以及流行趋势还是挺常见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性别反串造 成的视觉冲击力往往更容易使人获得成功。当这种个案发生以后便会产生蝴蝶效应,即一个 成功的案例会造成很多的影响力,让人们产生一种误解,只有性格反串或走中性风,才更容 易博得人们的眼球,一夜成名。追逐这个洪流的人越多,成功的事例也就越多,这样又会推 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样的趋势中去。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过程。虽然最终依靠走 中性风成名的人只是千千万万明星中的一个,但他们造成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同时,邵老师认为这种中性风的现象根本就不是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趋向,只是由于文 艺界所处的地位比较突出,所以这种影响才被无限的放大。她认为现在人们的观念以及行为 正在发生改变,职场中的佼佼者基本都具有男女两性的优点的集合,她并不认为这样的改变 有什么不妥,相反,她认为这种中性的特点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虽然这并不能算我们讨论的 真正意义上的中性风。 她认为“男人不男,国家不强”,即如果一个国家的男人没有像男人一样广阔的胸襟, 坚毅强大的信念,勇敢果断的行为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但如果只是一味的强硬、 霸道、不讲道理,这样的男人是不会成功的。所以,社会的进步让男人的性格中多了一份礼 貌、儒雅和谦逊。如果说一个女人总是楚楚可怜、爱哭鼻子,纵使她再怎么惹人怜爱,也终 有一天会被人唾弃,相反,如果她能够坚强、果断,则会生活的更好。这虽然都是人类中性 化的一种体现,但这种形式的变换却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的,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体现。 三.调研小结 在完成这次调研后,我们都感觉自己收益颇丰。教授们的分析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对整 个社会的考量不应该仅限于看到的表面。文艺界的各种现象只是为了娱乐大众而产生的必然 结果,男人们变得阴柔,女人们反而耍帅装酷,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娱乐的色彩,这是由于 明星这个特殊职业所造就的。虽然这可能代表了成名的一种趋向,但并不能主导我们整个社 会的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而我们也不必要把这些影响看得太重,因为毕竟娱乐只是娱乐, 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中性风,或如“小沈阳”类媚态美这些现象的消极部分,更应该看到 它对我们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人本身,即是思想观念上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以及时 代的前进,要求人们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导致社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简单的性格二元论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环境了,而多重的性格特征组合在一起才为人 类的成功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正应该看到这一点,然后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男女两性 向对方发生性别倾斜的趋向也可能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
访谈老师记录 访谈信息 时间:2009年5月21日 地点:光华西主楼613 访问者:左倩芸 访谈长度:30分钟 访谈对象:邵晓莹 性别:女 教学背景: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 的理论研究、中西方国家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和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已参与编写并出版 各种类型书籍10多本,发表论文20多篇 采访稿 左:老师您好!今天我们想要针对中性风的流行趋势以及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等有关问题与 您进行一下交流与讨论。 左:通常,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一般外形都比较高大、强壮、拥有健美的体态和挺拔的 身型,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男明星走红并不是依靠独特的男性特征而是由于他们身上所散 发的中性魅力。对于这种社会现象,请问老师您认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社会影响是什 么?以及你本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看法是什么? 左:除了演员本身的条件定位以外,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明星为了体现这种中性风,还特意加 入了性格反串的部分。比如:计一彪演的娘娘腔以及我们熟悉的“小沈阳”。而且他们的表 演都深受人们喜爱。你觉得为什么对于同样的中性趋向,人们会有不一样的两种看法? 左:你认为中性风会不会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影响我们社会的发展? 左:针对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口味,您认为我们现在更应该提倡怎么样的审美倾向?这对我 们的社会进步有什么帮助吗? 左:我们今天的访问就到这里。非常感谢您!谢谢! 访谈总结: 邵老师对中性风的流行趋向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做出了深刻的总结。她认为在文
访谈老师记录 访谈信息 时间:2009 年 5 月 21 日 地点:光华西主楼 613 访问者:左倩芸 访谈长度:30 分钟 访谈对象:邵晓莹 性别:女 教学背景: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 的理论研究、中西方国家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和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已参与编写并出版 各种类型书籍 10 多本,发表论文 20 多篇 采访稿 左:老师您好!今天我们想要针对中性风的流行趋势以及大学生性别审美倾向等有关问题与 您进行一下交流与讨论。 左:通常,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一般外形都比较高大、强壮、拥有健美的体态和挺拔的 身型,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男明星走红并不是依靠独特的男性特征而是由于他们身上所散 发的中性魅力。对于这种社会现象,请问老师您认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社会影响是什 么?以及你本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看法是什么? 左:除了演员本身的条件定位以外,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明星为了体现这种中性风,还特意加 入了性格反串的部分。比如:计一彪演的娘娘腔以及我们熟悉的“小沈阳”。而且他们的表 演都深受人们喜爱。你觉得为什么对于同样的中性趋向,人们会有不一样的两种看法? 左:你认为中性风会不会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影响我们社会的发展? 左:针对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口味,您认为我们现在更应该提倡怎么样的审美倾向?这对我 们的社会进步有什么帮助吗? 左:我们今天的访问就到这里。非常感谢您!谢谢! 访谈总结: 邵老师对中性风的流行趋向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做出了深刻的总结。她认为在文
艺界这样的审美倾向以及流行趋势还是挺常见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性别反串 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往往更容易使人获得成功。当这种个案发生以后便会产生蝴蝶效应,即 个成功的案例会造成很多的影响力,让人们产生一种误解,只有性格反串或走中性风,才更 容易博得人们的眼球,一夜成名。追逐这个洪流的人越多,成功的事例也就越多,这样又会 推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样的趋势中去。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过程。虽然最终依靠 走中性风成名的人只是千千万万明星中的一个,但他们造成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同时,邵老师认为这种中性风的现象根本就不是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趋向,只是由于 文艺界所处的地位比较突出,所以这种影响才被无限的放大。她认为现在人们的观念以及行 为正在发生改变,职场中的佼佼者基本都具有男女两性的优点的集合,她并不认为这样的改 变有什么不妥,相反,她认为这种中性的特点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虽然这并不能算我们讨论 的真正意义上的中性风 她认为“男人不男,国家不强”,即如果一个国家的男人没有像男人一样广阔的胸襟, 坚毅强大的信念,勇敢果断的行为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但如果只是一味的强硬、 霸道、不讲道理,这样的男人是不会成功的。所以,社会的进步让男人的性格中多了一份礼 貌、儒雅和谦逊。如果说一个女人总是楚楚可怜、爱哭鼻子,纵使她再怎么惹人怜爱,也终 有一天会被人唾弃,相反,如果她能够坚强、果断,则会生活的更好。这虽然都是人类中性 化的一种体现,但这种形式的变换却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的,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体现 在采访完邵老师后,我感觉自己收益颇丰。我们对整个社会的考量不应该仅限于看到 的表面。文艺界的各种现象只是为了娱乐大众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男人们变得阴柔,女人们 反而耍帅装酷,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娱乐的色彩,这是由于明星这个特殊职业所造就的。虽 然这可能代表了成名的一种趋向,但并不能主导我们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而我 们也不必要把这些影响看得太重,因为毕竟娱乐只是娱乐,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却也有 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中性风这一现象的消极部分,更应该看到它对我们整个社会的积极 影响,体现在人本身,即是思想观念上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以及时代的前进,要求人们更适 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导致社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性格二元论 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环境了,而多重的性格特征组合在一起才为人类的成功提供了一条正确 的道路。我们正应该看到这一点,然后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性风的趋向也可能是一件对社会 有益的事
艺界这样的审美倾向以及流行趋势还是挺常见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性别反串 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往往更容易使人获得成功。当这种个案发生以后便会产生蝴蝶效应,即一 个成功的案例会造成很多的影响力,让人们产生一种误解,只有性格反串或走中性风,才更 容易博得人们的眼球,一夜成名。追逐这个洪流的人越多,成功的事例也就越多,这样又会 推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样的趋势中去。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过程。虽然最终依靠 走中性风成名的人只是千千万万明星中的一个,但他们造成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同时,邵老师认为这种中性风的现象根本就不是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趋向,只是由于 文艺界所处的地位比较突出,所以这种影响才被无限的放大。她认为现在人们的观念以及行 为正在发生改变,职场中的佼佼者基本都具有男女两性的优点的集合,她并不认为这样的改 变有什么不妥,相反,她认为这种中性的特点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虽然这并不能算我们讨论 的真正意义上的中性风。 她认为“男人不男,国家不强”,即如果一个国家的男人没有像男人一样广阔的胸襟, 坚毅强大的信念,勇敢果断的行为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但如果只是一味的强硬、 霸道、不讲道理,这样的男人是不会成功的。所以,社会的进步让男人的性格中多了一份礼 貌、儒雅和谦逊。如果说一个女人总是楚楚可怜、爱哭鼻子,纵使她再怎么惹人怜爱,也终 有一天会被人唾弃,相反,如果她能够坚强、果断,则会生活的更好。这虽然都是人类中性 化的一种体现,但这种形式的变换却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的,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体现。 在采访完邵老师后,我感觉自己收益颇丰。我们对整个社会的考量不应该仅限于看到 的表面。文艺界的各种现象只是为了娱乐大众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男人们变得阴柔,女人们 反而耍帅装酷,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娱乐的色彩,这是由于明星这个特殊职业所造就的。虽 然这可能代表了成名的一种趋向,但并不能主导我们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而我 们也不必要把这些影响看得太重,因为毕竟娱乐只是娱乐,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却也有 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中性风这一现象的消极部分,更应该看到它对我们整个社会的积极 影响,体现在人本身,即是思想观念上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以及时代的前进,要求人们更适 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导致社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性格二元论 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环境了,而多重的性格特征组合在一起才为人类的成功提供了一条正确 的道路。我们正应该看到这一点,然后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性风的趋向也可能是一件对社会 有益的事
采访稿整理 两名女生,图书馆门口,非表演系。 在最近的一次音乐剧中场休息时有人上去摸仿“小沈阳”,就是“老妹儿啊”那 段,现场大家还是比较HGH的。对于这种表演方式我并不排斥,应该说还是 比较欣赏的,只要不要太怪异就行,不过是一种娱乐方式。而且我是北方人,有 些(小沈阳的表演)见怪不怪了。 名女生,教学楼门口,编导系。 我觉得我所谓啊,反串是一种表演境界。毕竟什么性别角色都要有人演。如果没 有这种表演方式那么将会是一种艺术缺失。反串是一种艺术形式,只是有的时候 大众不能理解,对它产生了误会。 华政女生:我不关心小沈阳。我对他不仅不感兴趣,还有点反感。 虽然他很红,但我觉得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不是很好。 上戏电影电视学院教授:这其实是俗文化领域中的一种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方式本身与戏剧 无关。它有雅文化中的反串元素,但与雅文化的表演无关。传统文化里可能有类似男旦之类 的表演方式,但这和小沈阳的情况不一样。小沈阳更接近于相声中的女人腔模仿这种形式在 俗文化从历史范畴来看,是会随时代不同而变化的。比如京剧在一定时期也是一种俗文化, 但现在它是一种艺术。 在男子主宰的时期,女人不能出来进行,故一些女性的角色只能由男人来扮演。西方歌剧中 也有男子反串女子的嗓音等等。所以这种性别反串现象其实不像表面看的那么简单,其实是 个复杂的多层面的问题 雅文化中的反串和小沈阳的表演(简单的男扮演女)在艺术创作的目的、层面和领域都不同, 无法简单进行比较。小沈阳可能只是为了取侻观众,而不是为了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他大 部分只是在单纯地搞笑或是显示其表演能力。 东北男生:我觉得小沈阳其实是采用了一种幽默化的表演方式。一种自嘲的表演方式。这其 实是一种很难的表演手段。他是在满足观众的,所以我很欣赏这种方式 很多人觉得二者俗,只能在大浴场什么的表演,实际上二人转演员的功夫都很深,他们的表 演能抓人眼球,包袱很绝,即兴能力强。他们无论是唱功、模仿、即兴表演、舞蹈,都是有 绝活的,甚至能从桌上一下子跳下来劈叉,我很佩服他们 上海男生;我倒不是觉得反串这种形式怎么样,而可能是北方的笑料南方观众难以接受。这 些东西本来是在小剧场演的不上台面的,但真正上了台面又不是真正二人转的味道了。我觉 得二人转的味道就是那种在田间地头的味道。艺术来自民间么。可能他们只要把观众逗乐就 行了。春晚也不是什么艺术鉴赏会。我觉得他们也不是在哗众取宠,只是在追求逗乐观众。 丁盈金融学08300400055 马琳历史系08300140026
采访稿整理 两名女生,图书馆门口,非表演系。 在最近的一次音乐剧中场休息时有人上去摸仿“小沈阳”,就是“老妹儿啊”那 一段,现场大家还是比较 HIGH 的。对于这种表演方式我并不排斥,应该说还是 比较欣赏的,只要不要太怪异就行,不过是一种娱乐方式。而且我是北方人,有 些(小沈阳的表演)见怪不怪了。 一名女生,教学楼门口,编导系。 我觉得我所谓啊,反串是一种表演境界。毕竟什么性别角色都要有人演。如果没 有这种表演方式那么将会是一种艺术缺失。反串是一种艺术形式,只是有的时候 大众不能理解,对它产生了误会。 华政女生:我不关心小沈阳。我对他不仅不感兴趣,还有点反感。 虽然他很红,但我觉得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不是很好。 上戏电影电视学院教授:这其实是俗文化领域中的一种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方式本身与戏剧 无关。它有雅文化中的反串元素,但与雅文化的表演无关。传统文化里可能有类似男旦之类 的表演方式,但这和小沈阳的情况不一样。小沈阳更接近于相声中的女人腔模仿这种形式在 俗文化从历史范畴来看,是会随时代不同而变化的。比如京剧在一定时期也是一种俗文化, 但现在它是一种艺术。 在男子主宰的时期,女人不能出来进行,故一些女性的角色只能由男人来扮演。西方歌剧中 也有男子反串女子的嗓音等等。所以这种性别反串现象其实不像表面看的那么简单,其实是 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问题。 雅文化中的反串和小沈阳的表演(简单的男扮演女)在艺术创作的目的、层面和领域都不同, 无法简单进行比较。小沈阳可能只是为了取悦观众,而不是为了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他大 部分只是在单纯地搞笑或是显示其表演能力。 东北男生:我觉得小沈阳其实是采用了一种幽默化的表演方式。一种自嘲的表演方式。这其 实是一种很难的表演手段。他是在满足观众的,所以我很欣赏这种方式。 很多人觉得二者俗,只能在大浴场什么的表演,实际上二人转演员的功夫都很深,他们的表 演能抓人眼球,包袱很绝,即兴能力强。他们无论是唱功、模仿、即兴表演、舞蹈,都是有 绝活的,甚至能从桌上一下子跳下来劈叉,我很佩服他们。 上海男生;我倒不是觉得反串这种形式怎么样,而可能是北方的笑料南方观众难以接受。这 些东西本来是在小剧场演的不上台面的,但真正上了台面又不是真正二人转的味道了。我觉 得二人转的味道就是那种在田间地头的味道。艺术来自民间么。可能他们只要把观众逗乐就 行了。春晚也不是什么艺术鉴赏会。我觉得他们也不是在哗众取宠,只是在追求逗乐观众。 丁盈 金融学 08300400055 马琳 历史系 0830014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