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庐诗草自序 月湖听月制作
人境庐诗草自序 月湖听月 制作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广东省梅 州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 黄遵宪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是 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晚 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如康有 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等。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以旧 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践上则“堆 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倡导“诗界革命”。但如同他们所进 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替旧典故,仅有 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 功。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首推黄遵宪。黄遵宪很早就 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 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 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 庐诗草序》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 年4 月27 日-1905 年 3 月28 日),广东省梅 州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 黄遵宪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是 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晚 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如康有 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等。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以旧 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践上则“堆 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倡导“诗界革命”。但如同他们所进 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替旧典故,仅有 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 功。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首推黄遵宪。黄遵宪很早就 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 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 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 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 庐诗草序》
关于《人境庐诗草自序》 如果说王国维主要是从理论上、学术上反映了中国文化 在剧烈动荡时代的转型,作为戊戌变法前后诗歌改良运动的 先驱,黄遵宪则更多在观念上、创作上反映了这一文化的转 型。 黄遵宪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 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如 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等。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 践上则“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倡导“诗界革命”。但如 同他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替 旧典故,仅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仍然未 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首推黄遵 宪
关于《人境庐诗草自序》 如果说王国维主要是从理论上、学术上反映了中国文化 在剧烈动荡时代的转型,作为戊戌变法前后诗歌改良运动的 先驱,黄遵宪则更多在观念上、创作上反映了这一文化的转 型。 黄遵宪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 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如 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等。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 践上则“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倡导“诗界革命”。但如 同他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替 旧典故,仅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仍然未 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首推黄遵 宪
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 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 他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 境”(《人境庐诗草序》)。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称自己的 诗作为“新派诗”,表达了欲为群龙之首、领风气之先的想法。他 潜心诗歌创作,结成《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诗集。《人 境庐诗草自序》则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其 观点大体为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 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 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 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 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总体而 言,他能清楚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 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 切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而他的创作有力地 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 世界的姿态
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 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 他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 境”(《人境庐诗草序》)。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称自己的 诗作为“新派诗”,表达了欲为群龙之首、领风气之先的想法。他 潜心诗歌创作,结成《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诗集。《人 境庐诗草自序》则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其 观点大体为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 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 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 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 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总体而 言,他能清楚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 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 一切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而他的创作有力地 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 世界的姿态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正式提 出“诗界革命”口号。他总结了谭嗣同等人的创作教 训,认为满纸堆积新名词并不是革命,而是要“以旧 风格含新意境”,利用传统形式表现新的题材和生活 内容。因此,他大力推崇黄遵宪的诗,视为“诗界革 命”的典范,当时,部分留学生正在提倡音乐教育, 黄遵宪受此影响,写作了《军歌》《幼稚园上学歌》 等歌词,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之能事至斯而极” 梁启超曾在《饮冰室诗话》中说:“近世诗人能 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度之诗独 辟境界,卓然自立于20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不 容诬也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正式提 出“诗界革命”口号。他总结了谭嗣同等人的创作教 训,认为满纸堆积新名词并不是革命,而是要“以旧 风格含新意境”,利用传统形式表现新的题材和生活 内容。因此,他大力推崇黄遵宪的诗,视为“诗界革 命”的典范,当时,部分留学生正在提倡音乐教育, 黄遵宪受此影响,写作了《军歌》《幼稚园上学歌》 等歌词,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之能事至斯而极”。 梁启超曾在《饮冰室诗话》中说:“近世诗人能 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度之诗独 辟境界,卓然自立于20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不 容诬也
译文 我十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以后四处奔走,游历各地,很少有闲暇的时间, 几乎没有再去想过作诗。但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因此每每遇到一件事就用诗 歌的形式记下来,虽然官职卑微,但这一习惯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作为后辈看 前人之作,可以称得上大家的,不下近百人。我希望去除前人作:品中的不好 的地方,而不受他们作品的束缚,这的确太难了啊。尽管如此,诗歌有话外之 音,始终有作者的心迹。今天的世界已于古代不同,今天的人为什么要和古代 人一样?曾经在心中有这样的想法:一是使用古人在诗歌中采取的比兴之法, 二是每一行用排比对偶的形式,三是选取离骚,乐府诗集的神韵而不再用他们 的形式,四是将古人作品的诗句融合在一起,作为诗材,无论是诸子百家、春 秋左传史记和各位大家的注解都可以。凡名字一样的就直接使用。在叙述事情 的时候,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方言典故,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没有想出的意 境,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至于风格,从曹操,鲍照,陶渊明,谢灵运, 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不拘一格皆可利用,但必须 是有我自己特点的诗。如果真是这样,就算超不过古人,也可以别具一格了。 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足。诗写了一些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心里想 往能够做到。就写到这里,以后再言。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自序
译文 我十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以后四处奔走,游历各地,很少有闲暇的时间, 几乎没有再去想过作诗。但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因此每每遇到一件事就用诗 歌的形式记下来,虽然官职卑微,但这一习惯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作为后辈看 前人之作,可以称得上大家的,不下近百人。我希望去除前人作:品中的不好 的地方,而不受他们作品的束缚,这的确太难了啊。尽管如此,诗歌有话外之 音,始终有作者的心迹。今天的世界已于古代不同,今天的人为什么要和古代 人一样?曾经在心中有这样的想法:一是使用古人在诗歌中采取的比兴之法, 二是每一行用排比对偶的形式,三是选取离骚,乐府诗集的神韵而不再用他们 的形式,四是将古人作品的诗句融合在一起,作为诗材,无论是诸子百家、春 秋左传史记和各位大家的注解都可以。凡名字一样的就直接使用。在叙述事情 的时候,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方言典故,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没有想出的意 境,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至于风格,从曹操,鲍照,陶渊明,谢灵运, 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不拘一格皆可利用,但必须 是有我自己特点的诗。如果真是这样,就算超不过古人,也可以别具一格了。 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足。诗写了一些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心里想 往能够做到。就写到这里,以后再言。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自序
内容理解 这篇文章是黄遵宪为自己的诗集《人境庐诗 草》所作的序言,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 作主张作出了详尽的说明。 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的经历,表明了自己对 诗歌的“笃好深嗜”,介绍了成书之由。随后, 在承认诗歌创作难有新意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 中心观点:“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 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认为时代变 迁,作者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与古代有很大 的不同,诗歌创作也不必与古人相同而应有全新 的内容,从而表现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力求革新 的主张
内容理解 这篇文章是黄遵宪为自己的诗集《人境庐诗 草》所作的序言,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 作主张作出了详尽的说明。 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的经历,表明了自己对 诗歌的“笃好深嗜”,介绍了成书之由。随后, 在承认诗歌创作难有新意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 中心观点:“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 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认为时代变 迁,作者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与古代有很大 的不同,诗歌创作也不必与古人相同而应有全新 的内容,从而表现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力求革新 的主张
接下来,作者具体介绍了自己心中理想的“诗境”、选材、 风格,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创作有新内容的诗歌应该注意的表达要 求。其理想“诗境”包括四点:一是复兴“古人比兴之体”, 是“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三是“取《离骚》乐府之神理 而不袭其貌”,四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实主 要是从语言表达方面提出了创新。“比兴”是传统诗歌的表现手 法,但“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却表现出重视 “神理”而不拘于形式的创新精神;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 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的主张,则强调用散文自 由变化的句式来融入诗歌创作,字句不避长短,可自由伸缩,有 利于更好地反映新的内容。对于诗歌的材料,黄遵宪则认为应该 以出自经史古籍且贴近现实的词汇来入诗,应该不避流俗,以现 代社会的官书、会典、方言、俗语来入诗,应该记叙“古人未有 之物、未辟之境”。这就在选材的丰富性、生动性方面做出了新 的尝试,是同时代旧派诗人所不及的。对于诗歌的风格,黄遵宪 则认为应该借鉴曹植、鲍照以下至晚近各家,但又应“不名 格”“不专一体
接下来,作者具体介绍了自己心中理想的“诗境”、选材、 风格,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创作有新内容的诗歌应该注意的表达要 求。其理想“诗境”包括四点:一是复兴“古人比兴之体”,二 是“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三是“取《离骚》乐府之神理 而不袭其貌”,四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实主 要是从语言表达方面提出了创新。“比兴”是传统诗歌的表现手 法,但“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却表现出重视 “神理”而不拘于形式的创新精神;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 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的主张,则强调用散文自 由变化的句式来融入诗歌创作,字句不避长短,可自由伸缩,有 利于更好地反映新的内容。对于诗歌的材料,黄遵宪则认为应该 以出自经史古籍且贴近现实的词汇来入诗,应该不避流俗,以现 代社会的官书、会典、方言、俗语来入诗,应该记叙“古人未有 之物、未辟之境”。这就在选材的丰富性、生动性方面做出了新 的尝试,是同时代旧派诗人所不及的。对于诗歌的风格,黄遵宪 则认为应该借鉴曹植、鲍照以下至晚近各家,但又应“不名一 格”“不专一体
摆脱旧的束缚而创造出“为我之诗”,有自己 独有的风格。总体而言,黄遵宪在诗歌理论上 强调创新,强调开辟古人未有的境界,是有积 极意义的。随后,作者引用名言,表达了自己 “心向往之”的决心。 从黄遵宪的创作实践来看,能“我手写我 口”,不避流俗语,成为后来胡适等人倡导的 白话文学的先导。他能融铸新思想于旧风格, 取材新鲜,形式生动,是新旧过渡时代的成功 诗人
摆脱旧的束缚而创造出“为我之诗”,有自己 独有的风格。总体而言,黄遵宪在诗歌理论上 强调创新,强调开辟古人未有的境界,是有积 极意义的。随后,作者引用名言,表达了自己 “心向往之”的决心。 从黄遵宪的创作实践来看,能“我手写我 口”,不避流俗语,成为后来胡适等人倡导的 白话文学的先导。他能融铸新思想于旧风格, 取材新鲜,形式生动,是新旧过渡时代的成功 诗人
再见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