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庐诗草自序 黄遵宪 祁阳二中高二语文备课组刘宝
人境庐诗草自序 黄遵宪 祁阳二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刘宝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文艺理论及学术研究的 转型,培养和启发阅读文艺学论著的兴趣, 尝试用现代哲学眼光审视文学作品 结合《人境庐诗草自序》,感知并了 解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主张,把握处于文化 转型期的传统文化特点,形成开放而健康 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视野
教学目标 ⚫ 一、了解中国近代文艺理论及学术研究的 转型,培养和启发阅读文艺学论著的兴趣, 尝试用现代哲学眼光审视文学作品。 ⚫ 二、结合《人境庐诗草自序》,感知并了 解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主张,把握处于文化 转型期的传统文化特点,形成开放而健康 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视野
文化背景 ●如果说王国维主要是从理论上、学 术上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剧烈动荡时 代的转型,作为戊戌变法前后诗歌 改良运动的先驱,黄遵宪则更多在 观念上、创作上反映了这一文化的 转型
文化背景 ⚫ 如果说王国维主要是从理论上、学 术上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剧烈动荡时 代的转型,作为戊戌变法前后诗歌 改良运动的先驱,黄遵宪则更多在 观念上、创作上反映了这一文化的 转型
黄遵宪(1848-1905) 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阳金山、新加坡总领事,是 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 的领袖。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 家,也是诗人,如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 等。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践上则“堆积 满纸新名词为革命”,倡导“诗界革命”。但如同他 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 代替旧典故,仅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 形象,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其中能独辟境界且 卓有成效者,首推黄遵宪
黄遵宪(1848—1905) ⚫ 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是 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 的领袖。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 家,也是诗人,如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 等。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践上则“堆积 满纸新名词为革命”,倡导“诗界革命”。但如同他 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 代替旧典故,仅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 形象,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其中能独辟境界且 卓有成效者,首推黄遵宪
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岁时, 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 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 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 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 序》)。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称自己 的诗作为“新派诗”,表达了欲为群龙之首 领风气之先的想法。他潜心诗歌创作,结成 《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诗集。 《人境庐诗草自序》则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 追求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其观点大体为最广 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 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
• 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岁时, 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 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 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 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 序》)。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称自己 的诗作为“新派诗”,表达了欲为群龙之首、 领风气之先的想法。他潜心诗歌创作,结成 《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诗集。 《人境庐诗草自序》则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 追求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其观点大体为最广 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 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
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 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反 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 “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 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 创作的散文化倾向。总体而言,他能清楚 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表现日益复 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 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一切 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而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 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 世界的姿态
• 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 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反 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 “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 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 创作的散文化倾向。总体而言,他能清楚 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表现日益复 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 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一切 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而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 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 世界的姿态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正式 提出“诗界革命”口号。他总结了谭嗣同等人 的创作教训,认为满纸堆积新名词并不是革命, 而是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利用传统形式 表现新的题材和生活内容。因此,他大力推崇 黄遵宪的诗,视为“诗界革命”的典范,当时 部分留学生正在提倡音乐教育,黄遵宪受此影 响,写作了《军歌》《幼稚园上学歌》等歌词, 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之能事至斯而极” 梁启超曾在《饮冰室诗话》中说:“近世诗人 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 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20世纪诗界中, 群推为大家,不容诬也
•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正式 提出“诗界革命”口号。他总结了谭嗣同等人 的创作教训,认为满纸堆积新名词并不是革命, 而是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利用传统形式 表现新的题材和生活内容。因此,他大力推崇 黄遵宪的诗,视为“诗界革命”的典范,当时, 部分留学生正在提倡音乐教育,黄遵宪受此影 响,写作了《军歌》《幼稚园上学歌》等歌词, 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之能事至斯而极”。 • 梁启超曾在《饮冰室诗话》中说:“近世诗人 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 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20世纪诗界中, 群推为大家,不容诬也
人境庐诗草自序 我十五六岁,就学习做诗。后来因为奔走四方, 东西南北,(到处)奔忙少空暇,几乎束之高 阁。然而因为深深喜好的缘故,也每每在业余 做诗。虽然有那么一天做了官,也不曾立即荒 废啊。读书人生于古人之后,古人的诗,称得 上专门名家的,大约有数百家。想抛弃古人的 糟粕,而不被古人所束缚,的确很困难啊。虽 然这样,我曾经认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今天的世界与古代不同,今天的人又何必与古 人相同呢?
人境庐诗草自序 • 我十五六岁,就学习做诗。后来因为奔走四方, 东西南北,(到处)奔忙少空暇,几乎束之高 阁。然而因为深深喜好的缘故,也每每在业余 做诗。虽然有那么一天做了官,也不曾立即荒 废啊。读书人生于古人之后,古人的诗,称得 上专门名家的,大约有数百家。想抛弃古人的 糟粕,而不被古人所束缚,的确很困难啊。虽 然这样,我曾经认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今天的世界与古代不同,今天的人又何必与古 人相同呢?
(我)曾经在胸中构设一种诗境:一是复 兴古人比兴的体式;一是以散文自由变花 的句式融入诗歌创作的排偶句式中:是 取《离骚》和乐府诗的神理而不因循它的 旧貌一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的句法来融 入诗歌写作。至于取材:从众多经典,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一直 到周泰诸子的书,许慎郑玄各家的注 凡事名、物名与当今相贴近的,都择取并 借用它。至于叙事:所有今天官方收藏 编撰或刊行的书,记载历朝典章制度的书, 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没有的器物、未开胖 的境界,耳之所闻、眼之所见,都记录并 下来
• (我)曾经在胸中构设一种诗境:一是复 兴古人比兴的体式;一是以散文自由变化 的句式融入诗歌创作的排偶句式中;一是 取《离骚》和乐府诗的神理而不因循它的 旧貌;一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的句法来融 入诗歌写作。至于取材:从众多经典,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一直 到周秦诸子的书,许慎、郑玄各家的注, 凡事名、物名与当今相贴近的,都择取并 借用它。至于叙事:所有今天官方收藏、 编撰或刊行的书,记载历朝典章制度的书, 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没有的器物、未开辟 的境界,耳之所闻、眼之所见,都记录并 写下来
至于熔炼出的艺术风格:从曹植、鲍照、 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苏 轼到晚近小家,不固定于一种格式,不专 于一种体式。总之以不失为是我写的诗 (为宜)。果真像这样,未必就能达到古 人的境界,但那也足以自立于世了。然而 我本有志向,但未必能达到这种境界啊。 《诗经》中有言:“虽不能至,心向往 之。”姑且写在这里,以等待他日(实 践)。 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署,公度自己 作序
• 至于熔炼出的艺术风格:从曹植、鲍照、 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苏 轼到晚近小家,不固定于一种格式,不专 于一种体式。总之以不失为是我写的诗 (为宜)。果真像这样,未必就能达到古 人的境界,但那也足以自立于世了。然而 我本有志向,但未必能达到这种境界啊。 《诗经》中有言:“虽不能至,心向往 之。”姑且写在这里,以等待他日(实 践)。 • 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署,公度自己 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