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大学生 第一节哲学的一般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哲学为人 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提高主体自身素质提供方法论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经济、政治、科学三方面的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性、创新性与科学性是马克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 展并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前提、内在依据与基本途径。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四节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主义者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 思主义哲学有利于从世界观的高度提高人们的政治素质、思维水平和人生境界,增强人们的工作能力和科 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思考题] 1、什么叫晢学?怎样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客观条件有那些? 3、怎样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5、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你对“哲学无用论”有什么看法? [参考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大学生 第一节 哲学的一般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哲学为人 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提高主体自身素质提供方法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经济、政治、科学三方面的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性、创新性与科学性是马克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 展并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前提、内在依据与基本途径。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四节 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主义者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 思主义哲学有利于从世界观的高度提高人们的政治素质、思维水平和人生境界,增强人们的工作能力和科 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思考题] 1、什么叫哲学?怎样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客观条件有那些? 3、怎样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5、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你对“哲学无用论”有什么看法?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7、刘放桐等编著:《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第二章物质和实践 节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含义。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层次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 发展深化了对物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 属性。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的基本特性。意 识的本质是对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对物质具有依赖 性。意识的结构。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与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特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具有客观性、自主性、目的性、能动性和社 会历史性的特点。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由实践主体 客体和手段构成,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功能 第三节在实践中把握物质世 践是人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人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主要 包括:实践决策、实践目标的制定、实践的组织与管理、实践结果的检验。在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统一。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什么什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和时间观?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的主要特性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4、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6、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7、刘放桐等编著:《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 第二章 物质和实践 第一节 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含义。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层次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 发展深化了对物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 属性。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的基本特性。意 识的本质是对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对物质具有依赖 性。意识的结构。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与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特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具有客观性、自主性、目的性、能动性和社 会历史性的特点。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由实践主体、 客体和手段构成,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功能。 第三节 在实践中把握物质世界 实践是人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人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主要 包括:实践决策、实践目标的制定、实践的组织与管理、实践结果的检验。在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统一。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什么什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和时间观?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的主要特性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4、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第三章联系和发展 第一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本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核心食物的产 生。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 质、必然的联系。规律的类别与层次性。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度及其方法论意义。事物发展中 德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的因素和否定的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主 义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论与系统论的内在联系和相 互补充 第三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把握这些基本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现 象与本质及其辩证关系。科学认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形式和内容及其辩证关系。在认 和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反对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偶然性与必然性及其辩证 关系。科学认识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将偶然性等同与必然性火车第否认偶然性的 观点都是片面的。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坚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原则,反对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和宿 命论。可能与现实及其辩证关系。在努力使可能向转化的过程红,既要注意条件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既要注意可能与现实联系的复杂性,又要争取实现最好的可能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遄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5、怎样才能把客观辩证法变为自己的思维方法?试举例分析一个矛盾事例?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本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核心食物的产 生。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 质、必然的联系。规律的类别与层次性。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度及其方法论意义。事物发展中 德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的因素和否定的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主 义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论与系统论的内在联系和相 互补充。 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把握这些基本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现 象与本质及其辩证关系。科学认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形式和内容及其辩证关系。在认识 和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反对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偶然性与必然性及其辩证 关系。科学认识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将偶然性等同与必然性火车第否认偶然性的 观点都是片面的。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坚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原则,反对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和宿 命论。可能与现实及其辩证关系。在努力使可能向转化的过程红,既要注意条件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既要注意可能与现实联系的复杂性,又要争取实现最好的可能。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5、怎样才能把客观辩证法变为自己的思维方法?试举例分析一个矛盾事例?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第四章认识和真理 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驳倒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克服了旧唯物主 义的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认识的主体、客体 及它们之间的实践、认识和价值关系。认识的中介。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认识主体认识能力形 成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其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映与信息选择、建构的关系。认识 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认识对实践具有的导向 作用。中国传统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 第二节认识的运动和规律 作为认识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及其特点。作为认识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及其特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 辩证关系。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及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必然性和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 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主体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才能实现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应该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必须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 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 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 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真理是标志主管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负荷的晢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任何 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致。价值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真理的价值性就是真理对实践活动的功能性和意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标准语逻辑证明的关系。 第四节辩证思维方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终结,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 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运动规律?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这一原则在当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伟大意义? 4、如何理解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关系?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6、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第四章 认识和真理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驳倒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克服了旧唯物主 义的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认识的主体、客体 及它们之间的实践、认识和价值关系。认识的中介。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认识主体认识能力形 成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其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映与信息选择、建构的关系。认识 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认识对实践具有的导向 作用。中国传统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 第二节 认识的运动和规律 作为认识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及其特点。作为认识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及其特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 辩证关系。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及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必然性和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 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主体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才能实现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应该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必须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 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 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真理是标志主管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负荷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任何 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致。价值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真理的价值性就是真理对实践活动的功能性和意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标准语逻辑证明的关系。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终结,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 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运动规律?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这一原则在当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伟大意义? 4、如何理解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关系?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生产劳动和社会历史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是片面夸大了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没有看到精神因素背后起决定作用的物 质因素及其规律的作用,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 斯依据科学的实践观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决。唯物史观的创立结束了唯心史观载社会历史 领域中的统治,为人们观察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是一个整体 第二节劳动是人类历史的发源地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连接社会与自然的纽带。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是劳动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区分开来,是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是人 类历史的发源地。劳动是解开人类历史之迷的钥匙 第三节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的根基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 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 其实质是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必将引起生产方式和 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为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生活条件,就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人 类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观念结构。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在本质上是客观 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4、为什么说劳动是解开人类历史的发源地?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5、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第五章 生产劳动和社会历史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是片面夸大了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没有看到精神因素背后起决定作用的物 质因素及其规律的作用,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 斯依据科学的实践观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决。唯物史观的创立结束了唯心史观载社会历史 领域中的统治,为人们观察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是一个整体。 第二节 劳动是人类历史的发源地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连接社会与自然的纽带。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是劳动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区分开来,是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是人 类历史的发源地。劳动是解开人类历史之迷的钥匙。 第三节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的根基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 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 其实质是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必将引起生产方式和 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为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生活条件,就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人 类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观念结构。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在本质上是客观 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4、为什么说劳动是解开人类历史的发源地?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六章社会本质和社会结构 第一节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基本结构是指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体的基本构成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经济 结构。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集中 体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并以此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相对于落 后的生产力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历史就是 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在其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 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在此后它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解 放和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面对新的历史挑战,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 关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阶级的起源和本质。阶级与阶层的联系和区别。马 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社会的政治结构 在社会结构中,在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面竖立的是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社会政治上层建筑构成 了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上层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的地位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现代国家的类型。国家的职能和发展趋势。国体和政体。 第三节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的观念结构。社会意识形式及其作用。精神生产的特点及其相对独立性 文化的本质与功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先进 文化的总体功能和作用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具有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调节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 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传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满 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社会的文明进步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 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 文明。在文化领域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这三个文明的发展状况是社 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在社会有机体中,经济、政治、文化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着的。实现经济、政 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
4、《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六章 社会本质和社会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基本结构是指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体的基本构成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经济 结构。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集中 体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并以此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相对于落 后的生产力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历史就是 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在其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 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在此后它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解 放和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面对新的历史挑战,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 关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阶级的起源和本质。阶级与阶层的联系和区别。马 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在社会结构中,在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面竖立的是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社会政治上层建筑构成 了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上层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的地位。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现代国家的类型。国家的职能和发展趋势。国体和政体。 第三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的观念结构。社会意识形式及其作用。精神生产的特点及其相对独立性。 文化的本质与功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先进 文化的总体功能和作用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具有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调节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 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传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满 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 社会的文明进步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 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 文明。在文化领域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这三个文明的发展状况是社 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在社会有机体中,经济、政治、文化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着的。实现经济、政 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
[思考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具有怎样的特性? 2、如何理解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 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4、从社会观念结构理论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第一节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生产 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 展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状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运动枃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社 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第二节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特性和社会功能。科技革命及其作用 科技革命与“全球问题”。 第三节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主要是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先 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个人特别是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2、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哪些?如何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及其重要意义? 3、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思考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具有怎样的特性? 2、如何理解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 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4、从社会观念结构理论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生产 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 展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状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运动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社 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特性和社会功能。科技革命及其作用。 科技革命与“全球问题”。 第三节 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主要是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先 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个人特别是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思考题] 1、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2、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哪些?如何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及其重要意义? 3、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八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性 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进步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 和多样性的统一。 第二节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及其关系。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活目的和意义。 实践活动是人的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价值及其特点。中 国传统哲学中关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的现代意义 第三节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自由与必然及其辩证关系。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阶段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主要 是指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相对的全面提高。共产主义社会才是马克思设想的那种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二者有着重要的差别,也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现阶段,我们需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通 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创造前提和条件。为此我们应当牢固树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如何摆正祖国命运与个人前途的关系? 4、如何理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八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性 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进步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 和多样性的统一。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及其关系。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活目的和意义。 实践活动是人的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价值及其特点。中 国传统哲学中关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的现代意义。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自由与必然及其辩证关系。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阶段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主要 是指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相对的全面提高。共产主义社会才是马克思设想的那种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二者有着重要的差别,也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现阶段,我们需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通 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创造前提和条件。为此我们应当牢固树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如何摆正祖国命运与个人前途的关系? 4、如何理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