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 案 撰写人: 部门: 时间:
1 / 5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 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 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教材围绕学习写景物的方法 来编排还要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的美好 。《古诗词三首》要背诵、默写,了解诗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学习按游 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以及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七月的天山》要着 分析 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并默写《古诗词三首》,背诵《桂林山水》,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 单元 2、方法与过程: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 教学 诗意思。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 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感 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结合上 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 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 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 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景色,培养学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 / 50 第 一 单 元 教材 分析 第一单元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教材围绕学习写景物的方法 来编排,还要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的美好 。《古诗词三首》要背诵、默写,了解诗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学习按游 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以及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七月的天山》要着 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单元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并默写《古诗词三首》,背诵《桂林山水》,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 容。 2、方法与过程: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 诗意思。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 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感 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结合上 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 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 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景色,培养学 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 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 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 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单元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桂林山水》 2课时 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3课时 《七月的天山》 1课时 安排《语文园地一》 4课时 课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授课人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 教学目标 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 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 教学重点 庭》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3/50
3 / 50 单元 课时 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桂林山水》 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 3课时 《七月的天山》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课 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 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 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 庭》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授课人 授课时间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教学目标 2、背诵此诗。 教学重点 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导语:我们先进 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 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 1、进行课外知识 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 、揭题 抢答 导入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指名背李白的 (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 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
4 / 50 课 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此诗。 教学重点 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题 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 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 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 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 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 首。 1、进行课外知识 抢答 2、指名背李白的 诗
1、读题,看注释,结 合老师介绍,体会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 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 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 1、读题,看注释, 、释题,、人与山“相看两不厌” 结合自我理解, 简介背景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 2、介绍背景。 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 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 独之感。) 2、过渡:李白坐在 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 到些什么呢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学 、学生 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习 自学,初步 句说说诗意。 互读古诗,交流诗 理解古诗 意
5 / 50 二、释题, 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 合老师介绍,体会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 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 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 、人与山“相看两不厌” 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 ,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 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 独之感。) 2、过渡:李白坐在 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 到些什么呢? 1、读题,看注释, 结合自我理解, 2、介绍背景。 三、学生 自学,初步 理解古诗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 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 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 习 互读古诗,交流诗 意
1、指名回答,评议交 流 2、老师点拨:“闲 ”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袋受 名回答,评 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厌”的注释是“满 四、全班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 交流古诗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 共同解答 2、学生质疑。师 4、在理解诗意的基 生共同解答 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 飞尽,孤云独去闲”是 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 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 《独坐敬亭山》围绕 着“静”来写,朗读时注 五、指导 多种形式读诗: 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朗读 指名读一同位读 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 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小组读一齐读等
6 / 50 四、全班 交流古诗 1、指名回答,评议交 流。 2、老师点拨:“闲 ”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 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 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 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 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 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 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 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 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 现。 1、指名回答,评 议交流。 2、学生质疑。师 生共同解答。 五、指导 朗读 《独坐敬亭山》围绕 着“静”来写,朗读时注 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 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 感。 多种形式读诗: 指名读—同位读— 小组读—齐读等
六、吟读, 1、自由吟读。 体会诗人 、讨论:诗句表明 1、自由吟读。 的思想感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 2、讨论。 欣赏哪一句? 、背诵古诗 布置作业 2、抄写生字 独坐敬亭山 李白 孤独 板书设计 云去 相看 相知 敬亭山 相悦 教学反思
7 / 50 六、吟读, 体会诗人 的思想感 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 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 欣赏哪一句? 1、自由吟读。 2、讨论。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鸟飞 孤独 云去 相看 相知 敬亭山 相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授课人 授课时间 1、学习《望洞庭》。 教学目标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 2、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8/50
8 / 50 第 二 课 时 课 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望洞庭》。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2、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 形象 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 感知,揭题 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样描 导入 写的。 学生边读边参阅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 自由 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 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 吟读古诗 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 或集体理解。 1、点拨理解“两相 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 图吟诵体会。 2、诗人通过恰当的 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 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 三、指名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 指名朗读,同桌互 朗读,同桌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说意思 互说意思 “镜未磨”写出了 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 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 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 9/50
9 / 50 一、形象 感知,揭题 导入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 ?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 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样描 写的。 二、自由 吟读古诗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 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 或集体理解。 学生边读边参阅 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 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 问。 三、指名 朗读,同桌 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 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 图吟诵体会。 2、诗人通过恰当的 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 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 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 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 “镜未磨”写出了一 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 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 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 妙。 指名朗读,同桌互 说意思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 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 述得最美。 、你觉得哪一句诗 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 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 四、引导 交流 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 赏析 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 山》、《望洞亭》。 4、比较体会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 五、交流水风光的古诗。 指名读一读。 课外积累 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布置作业默写诗歌 望洞庭刘禹锡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板书设计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对比体会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10/50
10 / 50 3、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 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 述得最美。 四、引导 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 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 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 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 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 山》、《望洞亭》。 4、比较体会 1、交流 2、背诵 五、交流 课外积累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 水风光的古诗。 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 指名读一读。 布置作业 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 遥望洞庭山水色, 对比体会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