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1) 悲观论集王成译 论人世的痛苦 论生存的虚无… (17) 论自杀……………………… 灵魂不死:对话录 心理的观察 论教育 论女人… (63) 论噪音 (77) 杂喻 (82)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孟庆时任立译 第1版序言(节选)…………… 论意志自由… (113) 第1章概念之规定∵……… (114) 1.什么叫自由……………(114) 2.什么叫自我意识… (121) 第2章在自我意识面前的意志 (126) 第3章在他物意识面前的意志 (139) 第5章结论和进一步的见解 (181) 道德的基础(节选) (190) 第2部分对康德道德学基础的批判 …(191) 第4章论康德道德学的基础 (191) 第5章论康德道德学的主要原则…… (219)
目 录 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悲 观 论 集 王 成 译 论 人 世 的 痛 苦 … … … … … … … … … … … … … … … … … … ( 2 ) 论 生 存 的 虚 无 … … … … … … … … … … … … … … … … … … ( 1 7 ) 论 自 杀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 灵 魂 不 死 : 对 话 录 … … … … … … … … … … … … … … … … ( 2 9 ) 心 理 的 观 察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 论 教 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 论 女 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3 ) 论 噪 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 ) 杂 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2 ) 伦 理 学 的 两 个 基 本 问 题 孟 庆 时 任 立 译 第 1 版 序 言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8 8 ) 论 意 志 自 由 … … … … … … … … … … … … … … … … … … ( 1 1 3 ) 第 1 章 概 念 之 规 定 … … … … … … … … … … … … … … ( 1 1 4 ) 1 . 什 么 叫 自 由 … … … … … … … … … … … … … … ( 1 1 4 ) 2 . 什 么 叫 自 我 意 识 … … … … … … … … … … … … ( 1 2 1 ) 第 2 章 在 自 我 意 识 面 前 的 意 志 … … … … … … … … … ( 1 2 6 ) 第 3 章 在 他 物 意 识 面 前 的 意 志 … … … … … … … … … ( 1 3 9 ) 第 5 章 结 论 和 进 一 步 的 见 解 … … … … … … … … … … ( 1 8 1 ) 道 德 的 基 础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1 9 0 ) 第 2 部 分 对 康 德 道 德 学 基 础 的 批 判 … … … … … … … ( 1 9 1 ) 第 4 章 论 康 德 道 德 学 的 基 础 … … … … … … … … … … ( 1 9 1 ) 第 5 章 论 康 德 道 德 学 的 主 要 原 则 … … … … … … … … ( 2 1 9 )
第7章康德关于良心的学说 ………………………(227) 第8章康德关于悟知的与验知的性格学说·关于 自由的理论 第3部分伦理学的创立 ………(239) 第4章有道德价值行为的标准…… (239) 第5章对唯一真正道德动机的陈述与证明… (242) 第6章公正的德行…… (251) 第7章仁爱的德行 第8章现在提出由经验证实的证明 ……(275) 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刘林译李文耀校 第2版序言 (397) 第1章引论… (300) 第2章迄今为止有关充足根据律的最重要的观点 概述 (305) 第3章旧证明的不足和新证明的要点…… …(327 第4章论主体的第一类客体,以及在这类客体中 起支配作用的充足根据律的形式… (330) 第5章论主体的第二类客体,以及充足根据律在 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形式 (407 第6章论主体的第三类客体,以及充足根据律在 这类客体中起支配作用的形式… (443) 第7章论主体的第四类客体,以及充足根据律在 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形式…… (453) 第8章总述和结论 ……(464) 叔本华生平及大事年表 (476)
第 7 章 康 德 关 于 良 心 的 学 说 … … … … … … … … … … ( 2 2 7 ) 第 8 章 康 德 关 于 悟 知 的 与 验 知 的 性 格 学 说 · 关 于 自 由 的 理 论 … … … … … … … … … … … … … … ( 2 3 4 ) 第 3 部 分 伦 理 学 的 创 立 … … … … … … … … … … … … ( 2 3 9 ) 第 4 章 有 道 德 价 值 行 为 的 标 准 … … … … … … … … … ( 2 3 9 ) 第 5 章 对 唯 一 真 正 道 德 动 机 的 陈 述 与 证 明 … … … … ( 2 4 2 ) 第 6 章 公 正 的 德 行 … … … … … … … … … … … … … … ( 2 5 1 ) 第 7 章 仁 爱 的 德 行 … … … … … … … … … … … … … … ( 2 6 8 ) 第 8 章 现 在 提 出 由 经 验 证 实 的 证 明 … … … … … … … … … … ( 2 7 5 ) 论 充 足 根 据 律 的 四 重 根 刘 林 译 李 文 耀 校 第 2 版 序 言 … … … … … … … … … … … … … … … … … … ( 3 9 7 ) 第 1 章 引 论 … … … … … … … … … … … … … … … … … ( 3 0 0 ) 第 2 章 迄 今 为 止 有 关 充 足 根 据 律 的 最 重 要 的 观 点 概 述 … … … … … … … … … … … … … … … … … ( 3 0 5 ) 第 3 章 旧 证 明 的 不 足 和 新 证 明 的 要 点 … … … … … … ( 3 2 7 ) 第 4 章 论 主 体 的 第 一 类 客 体 , 以 及 在 这 类 客 体 中 起 支 配 作 用 的 充 足 根 据 律 的 形 式 … … … … … ( 3 3 0 ) 第 5 章 论 主 体 的 第 二 类 客 体 , 以 及 充 足 根 据 律 在 其 中 起 支 配 作 用 的 形 式 … … … … … … … … … ( 4 0 7 ) 第 6 章 论 主 体 的 第 三 类 客 体 , 以 及 充 足 根 据 律 在 这 类 客 体 中 起 支 配 作 用 的 形 式 … … … … … … ( 4 4 3 ) 第 7 章 论 主 体 的 第 四 类 客 体 , 以 及 充 足 根 据 律 在 其 中 起 支 配 作 用 的 形 式 … … … … … … … … … ( 4 5 3 ) 第 8 章 总 述 和 结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4 6 4 ) 叔 本 华 生 平 及 大 事 年 表 … … … … … … … … … … … … … … … ( 4 7 6 )
序 言
序 言
阿图尔·叔本华( Arthar Schopenhauer)在世时,他的 哲学整整沉寂了30多年。终于,他像一个从一场长期艰苦的 战争中凯旋归来的英雄,顿时名噪全欧、誉满天下。各国人 士络绎不绝地去拜访他;全国的报章杂志不断地登载他的名 字;他的信徒们三番五次地为他画像、雕像,之后当神一般 的供奉在屋中,顶礼膜拜。说来也令人难以置信,这其中竟 然还有两位太太曾去造访过他。这位素来被称为极忧伤、极 悲观的哲学家,最后大概是“乐极”地躺在沙发上瞌然辞世。 近代,有许多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尼采、瓦 格纳、托玛斯·曼等人,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叔本华哲学 的影响,其中尤以尼采所受的影响最为突出。这位狂傲不羁 的存在主义的先驱者,在回忆购买、阅读《作为意志和表象 的世界》(叔本华的代表作)的情景时,是这样写的:“一个 不知名的鬼灵,悄然地对我说:赶快去把这本书带回去!我 回到家,随后就把我的宝贝翻阅起来,我屈服在他那强力、 崇高的天才魔力之下了。”他花了14天的时间读完了此书,几 乎是废寝忘食的沉浸在那本书中了。之后他又说:“我像一般 热爱叔本华的读者一样,在读到最初一页时,便恨不得 气把它全读完,并且,我一直觉得,我是很热心的注意倾听 由他的嘴唇里吐出来的每一个词句。”因此,尼采在1874年 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就是《教育家叔本华》。把叔本华视为 教育家,是因为他使一切现代人得以发现“真正的自我”。叔 本华对尼采的影响究竟有多深?我们从尼采致友人P.托伊生
阿 图 尔 · 叔 本 华 ( A r t h a r S c h o p e n h a u e r ) 在 世 时 , 他 的 哲 学 整 整 沉 寂 了 3 0 多 年 。 终 于 , 他 像 一 个 从 一 场 长 期 艰 苦 的 战 争 中 凯 旋 归 来 的 英 雄 , 顿 时 名 噪 全 欧 、 誉 满 天 下 。 各 国 人 士 络 绎 不 绝 地 去 拜 访 他 ; 全 国 的 报 章 杂 志 不 断 地 登 载 他 的 名 字 ; 他 的 信 徒 们 三 番 五 次 地 为 他 画 像 、 雕 像 , 之 后 当 神 一 般 的 供 奉 在 屋 中 , 顶 礼 膜 拜 。 说 来 也 令 人 难 以 置 信 , 这 其 中 竟 然 还 有 两 位 太 太 曾 去 造 访 过 他 。 这 位 素 来 被 称 为 极 忧 伤 、 极 悲 观 的 哲 学 家 , 最 后 大 概 是 “ 乐 极 ” 地 躺 在 沙 发 上 瞌 然 辞 世 。 近 代 , 有 许 多 大 的 思 想 家 、 文 学 家 、 艺 术 家 如 尼 采 、 瓦 格 纳 、 托 玛 斯 · 曼 等 人 , 无 不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受 到 叔 本 华 哲 学 的 影 响 , 其 中 尤 以 尼 采 所 受 的 影 响 最 为 突 出 。 这 位 狂 傲 不 羁 的 存 在 主 义 的 先 驱 者 , 在 回 忆 购 买 、 阅 读 《 作 为 意 志 和 表 象 的 世 界 》 ( 叔 本 华 的 代 表 作 ) 的 情 景 时 , 是 这 样 写 的 : “ 一 个 不 知 名 的 鬼 灵 , 悄 然 地 对 我 说 : 赶 快 去 把 这 本 书 带 回 去 ! 我 一 回 到 家 , 随 后 就 把 我 的 宝 贝 翻 阅 起 来 , 我 屈 服 在 他 那 强 力 、 崇 高 的 天 才 魔 力 之 下 了 。 ” 他 花 了 1 4 天 的 时 间 读 完 了 此 书 , 几 乎 是 废 寝 忘 食 的 沉 浸 在 那 本 书 中 了 。 之 后 他 又 说 : “ 我 像 一 般 热 爱 叔 本 华 的 读 者 一 样 , 在 读 到 最 初 一 页 时 , 便 恨 不 得 一 口 气 把 它 全 读 完 , 并 且 , 我 一 直 觉 得 , 我 是 很 热 心 的 注 意 倾 听 由 他 的 嘴 唇 里 吐 出 来 的 每 一 个 词 句 。 ” 因 此 , 尼 采 在 1 8 7 4 年 发 表 了 一 篇 论 文 , 题 目 就 是 《 教 育 家 叔 本 华 》 。 把 叔 本 华 视 为 教 育 家 , 是 因 为 他 使 一 切 现 代 人 得 以 发 现 “ 真 正 的 自 我 ” 。 叔 本 华 对 尼 采 的 影 响 究 竟 有 多 深 ? 我 们 从 尼 采 致 友 人 P . 托 伊 生
序言一3 的信中所述,不难窥其一斑。信中,尼采是这样写的:“你想 知道叔本华对我的帮助吗?我只有这样来回答你:他让我有 勇气并自由的面对人生,因为我的脚发现了结实的地盘。”尼 采之所以能面对现实——一冷漠、丑恶而充满悲惨的现实,实 在是得之于叔本华的教训,尼采也由此建立了他自己的思想 和哲学的基础。 叔本华的哲学为什么会有这样深远的影响,如此的魅力 呢?这首先应归功于他独树一帜的“意志哲学”,其次,他那 超群的语言才华也功不可没。 叔本华于1788年2月22日生于但泽(即今天波兰的格 但斯克),父亲是一个大银行家,母亲是一个颇有才气的女作 由于父母的性格不合,所以时常借着娱乐活动来减少相 互间的磨擦,旅行就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就这样,叔本华 从小不得不时常随着父母四处出游。据说他的父亲相貌长得 令人不敢恭维,且脾气也很暴躁,而他的母亲则聪明美丽,且 富文学才华,外国语也说得很流利。叔本华自己也曾说过: 我的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我的智慧则遗传自母亲。”这大概 正是他自己特色的写照,如果确定是这样的话,那么,叔本 华在先天就已经播下了“怪癖”和“天才”的种子了。 叔本华8岁那年,随父母游历,途经法国,在巴黎近郊 滞留了一段时间,其父为了儿子能彻底学会法文,便把他托 付给一位商业上的朋友,自己则携妻返回到汉堡。叔本华在 此处生活、学习了差不多两年。据他自己称,这是他一生中 最最愉快、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欢乐时光。之后,他回到了汉 堡的父母身边,并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进入到一所商业学
的 信 中 所 述 , 不 难 窥 其 一 斑 。 信 中 , 尼 采 是 这 样 写 的 : “ 你 想 知 道 叔 本 华 对 我 的 帮 助 吗 ? 我 只 有 这 样 来 回 答 你 : 他 让 我 有 勇 气 并 自 由 的 面 对 人 生 , 因 为 我 的 脚 发 现 了 结 实 的 地 盘 。 ” 尼 采 之 所 以 能 面 对 现 实 — — 冷 漠 、 丑 恶 而 充 满 悲 惨 的 现 实 , 实 在 是 得 之 于 叔 本 华 的 教 训 , 尼 采 也 由 此 建 立 了 他 自 己 的 思 想 和 哲 学 的 基 础 。 叔 本 华 的 哲 学 为 什 么 会 有 这 样 深 远 的 影 响 , 如 此 的 魅 力 呢 ? 这 首 先 应 归 功 于 他 独 树 一 帜 的 “ 意 志 哲 学 ” , 其 次 , 他 那 超 群 的 语 言 才 华 也 功 不 可 没 。 叔 本 华 于 1 7 8 8 年 2 月 2 2 日 生 于 但 泽 ( 即 今 天 波 兰 的 格 但 斯 克 ) , 父 亲 是 一 个 大 银 行 家 , 母 亲 是 一 个 颇 有 才 气 的 女 作 家 。 由 于 父 母 的 性 格 不 合 , 所 以 时 常 借 着 娱 乐 活 动 来 减 少 相 互 间 的 磨 擦 , 旅 行 就 更 是 他 们 的 家 常 便 饭 。 就 这 样 , 叔 本 华 从 小 不 得 不 时 常 随 着 父 母 四 处 出 游 。 据 说 他 的 父 亲 相 貌 长 得 令 人 不 敢 恭 维 , 且 脾 气 也 很 暴 躁 , 而 他 的 母 亲 则 聪 明 美 丽 , 且 富 文 学 才 华 , 外 国 语 也 说 得 很 流 利 。 叔 本 华 自 己 也 曾 说 过 : “ 我 的 性 格 遗 传 自 父 亲 , 而 我 的 智 慧 则 遗 传 自 母 亲 。 ” 这 大 概 正 是 他 自 己 特 色 的 写 照 , 如 果 确 定 是 这 样 的 话 , 那 么 , 叔 本 华 在 先 天 就 已 经 播 下 了 “ 怪 癖 ” 和 “ 天 才 ” 的 种 子 了 。 叔 本 华 8 岁 那 年 , 随 父 母 游 历 , 途 经 法 国 , 在 巴 黎 近 郊 滞 留 了 一 段 时 间 , 其 父 为 了 儿 子 能 彻 底 学 会 法 文 , 便 把 他 托 付 给 一 位 商 业 上 的 朋 友 , 自 己 则 携 妻 返 回 到 汉 堡 。 叔 本 华 在 此 处 生 活 、 学 习 了 差 不 多 两 年 。 据 他 自 己 称 , 这 是 他 一 生 中 最 最 愉 快 、 最 值 得 回 忆 的 一 段 欢 乐 时 光 。 之 后 , 他 回 到 了 汉 堡 的 父 母 身 边 , 并 在 父 亲 的 刻 意 安 排 下 , 进 入 到 一 所 商 业 学 序 言 — 3 —
叔本华文集 校读书,以便将来能继承父业。由于叔本华的父亲是商界名 流,母亲又与文艺界人士素有往来,所以他家中常有名人雅 士来往。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环境,使得叔本华开始嫌恶商业 生活的庸俗和那种市俗味道,心里从此便埋下了做学问的种 子,就连学校里的老师,也从这位小小年纪的人的身上发现 出他的哲学天才来。于是,叔本华的父亲坚信文人多穷的观 念,坚持不让其独子弃商从文。直到1804年秋,他的父亲去 世后。叔本华才在其母亲的应允下,脱离开囚役般的从商生 活,真正踏上了学术研究之路。 叔本华除了本行哲学之外,还兼习医学、物理学、植物 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法律学、数学、历史、音乐 等诸多学术领域,而且行行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且行行他都 能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对待,都能现出他独特的个性来。正 如叔本华本人所说:“人类的问题不能单独研究,一定要和世 界的关系连带着研究 要把小宇宙与大宇宙联系起来看 待。”然而,叔本华的哲学命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其代表 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之后,并没有引起他所预 想的轰动,一年半的时间内只卖出去了140本书,其余的都 报废了,这使得他心灰意冷,非常伤心,于是他变本加厉地 攻击他的哲学对手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之后,他还去柏 林大学(即黑格尔教学的地方)去讲授他的哲学体系,可惜 听者寥寥。1831年8月的一场鼠疫迫使叔本华逃离了柏林 这一沉寂便是20个春秋,直到1851年,人们在读到他的最 后一部著作《附录和补充》时,才恍然大悟,认为叔本华说 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于是,叔本华的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一
校 读 书 , 以 便 将 来 能 继 承 父 业 。 由 于 叔 本 华 的 父 亲 是 商 界 名 流 , 母 亲 又 与 文 艺 界 人 士 素 有 往 来 , 所 以 他 家 中 常 有 名 人 雅 士 来 往 。 也 许 就 是 因 为 这 种 环 境 , 使 得 叔 本 华 开 始 嫌 恶 商 业 生 活 的 庸 俗 和 那 种 市 俗 味 道 , 心 里 从 此 便 埋 下 了 做 学 问 的 种 子 , 就 连 学 校 里 的 老 师 , 也 从 这 位 小 小 年 纪 的 人 的 身 上 发 现 出 他 的 哲 学 天 才 来 。 于 是 , 叔 本 华 的 父 亲 坚 信 文 人 多 穷 的 观 念 , 坚 持 不 让 其 独 子 弃 商 从 文 。 直 到 1 8 0 4 年 秋 , 他 的 父 亲 去 世 后 。 叔 本 华 才 在 其 母 亲 的 应 允 下 , 脱 离 开 囚 役 般 的 从 商 生 活 , 真 正 踏 上 了 学 术 研 究 之 路 。 叔 本 华 除 了 本 行 哲 学 之 外 , 还 兼 习 医 学 、 物 理 学 、 植 物 学 、 天 文 学 、 气 象 学 、 生 理 学 、 法 律 学 、 数 学 、 历 史 、 音 乐 等 诸 多 学 术 领 域 , 而 且 行 行 都 有 其 独 到 的 见 解 , 且 行 行 他 都 能 以 一 丝 不 苟 的 态 度 去 对 待 , 都 能 现 出 他 独 特 的 个 性 来 。 正 如 叔 本 华 本 人 所 说 : “ 人 类 的 问 题 不 能 单 独 研 究 , 一 定 要 和 世 界 的 关 系 连 带 着 研 究 , … … 要 把 小 宇 宙 与 大 宇 宙 联 系 起 来 看 待 。 ” 然 而 , 叔 本 华 的 哲 学 命 运 并 不 是 一 帆 风 顺 的 , 在 其 代 表 作 《 作 为 意 志 和 表 象 的 世 界 》 出 版 之 后 , 并 没 有 引 起 他 所 预 想 的 轰 动 , 一 年 半 的 时 间 内 只 卖 出 去 了 1 4 0 本 书 , 其 余 的 都 报 废 了 , 这 使 得 他 心 灰 意 冷 , 非 常 伤 心 , 于 是 他 变 本 加 厉 地 攻 击 他 的 哲 学 对 手 黑 格 尔 、 费 希 特 和 谢 林 。 之 后 , 他 还 去 柏 林 大 学 ( 即 黑 格 尔 教 学 的 地 方 ) 去 讲 授 他 的 哲 学 体 系 , 可 惜 听 者 寥 寥 。 1 8 3 1 年 8 月 的 一 场 鼠 疫 迫 使 叔 本 华 逃 离 了 柏 林 , 这 一 沉 寂 便 是 2 0 个 春 秋 , 直 到 1 8 5 1 年 , 人 们 在 读 到 他 的 最 后 一 部 著 作 《 附 录 和 补 充 》 时 , 才 恍 然 大 悟 , 认 为 叔 本 华 说 出 了 他 们 的 心 里 话 , 于 是 , 叔 本 华 的 形 象 在 他 们 的 心 目 中 一 — 4 — 叔 本 华 文 集
序言 下子高大起来,叔本华热一下子便席卷了全德的中产阶层。可 是,这时候的叔本华已是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了。1860年9 月21日,他起床洗完冷水浴之后,像往常一样独自坐着吃早 餐,一切都是好好的,一小时之后,当佣人再次进来时,发 现他已经倚靠在沙发的一角,永远睡着了。 归纳、总结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可以由下面几句话来描 述:人生即意欲(或称之为意志)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 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所 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叔本华,这样一位一生不为吃、喝 担忧、奔走挂虑,不为仕途操心的哲学家,却把人生描绘得 如此灰暗,把幸福看得如此一钱不值,着实让人感到惊奇。那 么,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呢? 叔本华的哲学以及一切细节,都在他的那本代表作:《作 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有了充分的说明。尽管此书的出版 时间是在1818年尾,但是,这本书的基本概念却早在差不多 4年前就已经在叔本华的脑海中形成了,1816年,叔本华正 值28岁。可是,纵观他后来写的一切东西,我们不难看出, 都是在证实或解释他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的哲学 思想,在那些著作中,这种哲学思想始终没有变动,既没有 增加点什么,也没有减少点什么。到了70岁的时候,他心里 仍然让28岁时的观念全部给占据着,虽然他在这数十年中, 仍然不断地获得新的更多的知识,但都丝毫没有改变过他内 心的一切。那么,他在这本书里是怎样来表达的呢?这就是 我们这套丛书里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叔本华的这部代 表作里读到叔本华哲学思想的4个主要方面,这就是:唯我
下 子 高 大 起 来 , 叔 本 华 热 一 下 子 便 席 卷 了 全 德 的 中 产 阶 层 。 可 是 , 这 时 候 的 叔 本 华 已 是 一 个 古 稀 之 年 的 老 人 了 。 1 8 6 0 年 9 月 2 1 日 , 他 起 床 洗 完 冷 水 浴 之 后 , 像 往 常 一 样 独 自 坐 着 吃 早 餐 , 一 切 都 是 好 好 的 , 一 小 时 之 后 , 当 佣 人 再 次 进 来 时 , 发 现 他 已 经 倚 靠 在 沙 发 的 一 角 , 永 远 睡 着 了 。 归 纳 、 总 结 叔 本 华 的 哲 学 思 想 , 可 以 由 下 面 几 句 话 来 描 述 : 人 生 即 意 欲 ( 或 称 之 为 意 志 ) 之 表 现 , 意 志 又 是 无 法 满 足 的 渊 薮 ; 而 人 生 却 又 总 是 去 追 求 这 种 无 法 满 足 的 渊 薮 。 所 以 , 人 生 即 是 一 大 痛 苦 。 叔 本 华 , 这 样 一 位 一 生 不 为 吃 、 喝 担 忧 、 奔 走 挂 虑 , 不 为 仕 途 操 心 的 哲 学 家 , 却 把 人 生 描 绘 得 如 此 灰 暗 , 把 幸 福 看 得 如 此 一 钱 不 值 , 着 实 让 人 感 到 惊 奇 。 那 么 , 他 究 竟 有 什 么 样 的 内 心 世 界 呢 ? 叔 本 华 的 哲 学 以 及 一 切 细 节 , 都 在 他 的 那 本 代 表 作 : 《 作 为 意 志 和 表 象 的 世 界 》 里 有 了 充 分 的 说 明 。 尽 管 此 书 的 出 版 时 间 是 在 1 8 1 8 年 尾 , 但 是 , 这 本 书 的 基 本 概 念 却 早 在 差 不 多 4 年 前 就 已 经 在 叔 本 华 的 脑 海 中 形 成 了 , 1 8 1 6 年 , 叔 本 华 正 值 2 8 岁 。 可 是 , 纵 观 他 后 来 写 的 一 切 东 西 ,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 都 是 在 证 实 或 解 释 他 在 《 作 为 意 志 和 表 象 的 世 界 》 里 的 哲 学 思 想 , 在 那 些 著 作 中 , 这 种 哲 学 思 想 始 终 没 有 变 动 , 既 没 有 增 加 点 什 么 , 也 没 有 减 少 点 什 么 。 到 了 7 0 岁 的 时 候 , 他 心 里 仍 然 让 2 8 岁 时 的 观 念 全 部 给 占 据 着 , 虽 然 他 在 这 数 十 年 中 , 仍 然 不 断 地 获 得 新 的 更 多 的 知 识 , 但 都 丝 毫 没 有 改 变 过 他 内 心 的 一 切 。 那 么 , 他 在 这 本 书 里 是 怎 样 来 表 达 的 呢 ? 这 就 是 我 们 这 套 丛 书 里 的 主 要 内 容 之 一 。 我 们 将 在 叔 本 华 的 这 部 代 表 作 里 读 到 叔 本 华 哲 学 思 想 的 4 个 主 要 方 面 , 这 就 是 : 唯 我 序 言 — 5 —
6—叔本华文集 主义的唯心论、唯意志论的哲学体系、反理性主义的哲学立 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本文集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叔本华的《悲观论集》。在《作 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里,叔本华全心全意的主要关心 的对象就是形而上学,而他创造的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系统并 建构一种新的宇宙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了解并证明他 的悲观倾向。以往众多的悲观主义者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他 那样用这么大的学问来证明悲观主义的看法是正确无误的, 同时又说明生命本身是不幸的。由于他早年生活体验的结果, 在他心目中成长、存在着的这种对生命的悲观主义态度,影 响了他的一生,直到生命结束都没有改变过 本文集的另外一个内容,即是叔本华的伦理学方面的著 作《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这是丹麦皇家科学院悬奖征求 篇讨论道德渊源或基础的论文时,叔本华参加所写的论文, 可是,虽然提出论文的只有他一个,却没有被丹麦皇家科学 院接受,所以,在1841年,叔本华便以现在的这个题目将它 们出版。他的这种伦理学,是叔本华的主观因素,同时也是 决定性的因素:这种伦理学可能引起的问题要比它所解决的 问题更加多些。 本文集的最后一个内容就是:《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 于1813年出版,1847年作了修改之后就又出版了一次。这是 叔本华的一篇学位论文,从来被看作是他哲学的“第一阶 段”。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都只是为《作为意志和表 象的世界》一书作的准备 不管怎么说,叔本华最后还是一个成功者,他在西方哲
主 义 的 唯 心 论 、 唯 意 志 论 的 哲 学 体 系 、 反 理 性 主 义 的 哲 学 立 场 和 悲 观 主 义 的 人 生 观 。 本 文 集 的 另 一 个 内 容 就 是 叔 本 华 的 《 悲 观 论 集 》 。 在 《 作 为 意 志 和 表 象 的 世 界 》 一 书 里 , 叔 本 华 全 心 全 意 的 主 要 关 心 的 对 象 就 是 形 而 上 学 , 而 他 创 造 的 一 种 新 的 形 而 上 学 系 统 并 建 构 一 种 新 的 宇 宙 模 式 的 最 终 目 的 , 就 是 让 人 了 解 并 证 明 他 的 悲 观 倾 向 。 以 往 众 多 的 悲 观 主 义 者 中 , 没 有 一 个 人 能 像 他 那 样 用 这 么 大 的 学 问 来 证 明 悲 观 主 义 的 看 法 是 正 确 无 误 的 , 同 时 又 说 明 生 命 本 身 是 不 幸 的 。 由 于 他 早 年 生 活 体 验 的 结 果 , 在 他 心 目 中 成 长 、 存 在 着 的 这 种 对 生 命 的 悲 观 主 义 态 度 , 影 响 了 他 的 一 生 , 直 到 生 命 结 束 都 没 有 改 变 过 。 本 文 集 的 另 外 一 个 内 容 , 即 是 叔 本 华 的 伦 理 学 方 面 的 著 作 《 伦 理 学 的 两 个 基 本 问 题 》 。 这 是 丹 麦 皇 家 科 学 院 悬 奖 征 求 一 篇 讨 论 道 德 渊 源 或 基 础 的 论 文 时 , 叔 本 华 参 加 所 写 的 论 文 , 可 是 , 虽 然 提 出 论 文 的 只 有 他 一 个 , 却 没 有 被 丹 麦 皇 家 科 学 院 接 受 , 所 以 , 在 1 8 4 1 年 , 叔 本 华 便 以 现 在 的 这 个 题 目 将 它 们 出 版 。 他 的 这 种 伦 理 学 , 是 叔 本 华 的 主 观 因 素 , 同 时 也 是 决 定 性 的 因 素 : 这 种 伦 理 学 可 能 引 起 的 问 题 要 比 它 所 解 决 的 问 题 更 加 多 些 。 本 文 集 的 最 后 一 个 内 容 就 是 : 《 论 充 足 根 据 律 的 四 重 根 》 , 于 1 8 1 3 年 出 版 , 1 8 4 7 年 作 了 修 改 之 后 就 又 出 版 了 一 次 。 这 是 叔 本 华 的 一 篇 学 位 论 文 , 从 来 被 看 作 是 他 哲 学 的 “ 第 一 阶 段 ” 。 然 而 , 无 论 是 什 么 样 的 情 况 , 都 只 是 为 《 作 为 意 志 和 表 象 的 世 界 》 一 书 作 的 准 备 。 不 管 怎 么 说 , 叔 本 华 最 后 还 是 一 个 成 功 者 , 他 在 西 方 哲 — 6 — 叔 本 华 文 集
序言-7 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 成功,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因素:首先,悲观主义容易使人 感动,这是无需赘述的原因;第二,叔本华摆脱了传统的宗 教情操,他以悲观主义重新解释基督教。在他的意志和观念 世界里根本没有上帝,不必使世界的邪恶与上帝的存在调和 那是另一个大安慰;第三,是他的所谓意志为主,智慧 为次的理论,人类的行动决定于“意志”而不决定于“理 性”;第四,是他的基本观念的简单性,他写东西的时候,很 少使用术语,只用少数易于了解的无可避免和无可代替的专 门名词就够了;第五,叔本华的文体是19世纪德国人的典型 文体,他不是一个创新的人,但是他的方法是适当地运用流 行的习惯语并证明在德国可以用一种非专家的普遍读者所能 了解的方式来讨论形而上学的问题。总之,他替许多人明白 表示出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过去一向是隐而不现的,因此也 是一知半解的。这种感觉还告诉我们,19世纪的进步并不是 走向太平盛世的黄金时代。只有在这个时代,那悲观主义的 解释者和证明者才会发现自己的听众。因此,叔本华成功了 叔本华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前后兴起的唯意志 论哲学流派的先驱和主要代表,他的理论不仅奠定了唯意志 论的基石,同时对马赫主义、实用主义、生命哲学甚至对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都有一定的影响,无疑也是西方近代 哲学史研究的主要方面。希望此套丛书的问世,能对我国的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编者
学 史 上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是 不 容 忽 视 的 。 他 之 所 以 会 取 得 这 样 的 成 功 , 归 纳 起 来 有 这 样 几 个 因 素 : 首 先 , 悲 观 主 义 容 易 使 人 感 动 , 这 是 无 需 赘 述 的 原 因 ; 第 二 , 叔 本 华 摆 脱 了 传 统 的 宗 教 情 操 , 他 以 悲 观 主 义 重 新 解 释 基 督 教 。 在 他 的 意 志 和 观 念 世 界 里 根 本 没 有 上 帝 , 不 必 使 世 界 的 邪 恶 与 上 帝 的 存 在 调 和 — — 那 是 另 一 个 大 安 慰 ; 第 三 , 是 他 的 所 谓 意 志 为 主 , 智 慧 为 次 的 理 论 , 人 类 的 行 动 决 定 于 “ 意 志 ” 而 不 决 定 于 “ 理 性 ” ; 第 四 , 是 他 的 基 本 观 念 的 简 单 性 , 他 写 东 西 的 时 候 , 很 少 使 用 术 语 , 只 用 少 数 易 于 了 解 的 无 可 避 免 和 无 可 代 替 的 专 门 名 词 就 够 了 ; 第 五 , 叔 本 华 的 文 体 是 1 9 世 纪 德 国 人 的 典 型 文 体 , 他 不 是 一 个 创 新 的 人 , 但 是 他 的 方 法 是 适 当 地 运 用 流 行 的 习 惯 语 并 证 明 在 德 国 可 以 用 一 种 非 专 家 的 普 遍 读 者 所 能 了 解 的 方 式 来 讨 论 形 而 上 学 的 问 题 。 总 之 , 他 替 许 多 人 明 白 表 示 出 一 种 感 觉 , 这 种 感 觉 过 去 一 向 是 隐 而 不 现 的 , 因 此 也 是 一 知 半 解 的 。 这 种 感 觉 还 告 诉 我 们 , 1 9 世 纪 的 进 步 并 不 是 走 向 太 平 盛 世 的 黄 金 时 代 。 只 有 在 这 个 时 代 , 那 悲 观 主 义 的 解 释 者 和 证 明 者 才 会 发 现 自 己 的 听 众 。 因 此 , 叔 本 华 成 功 了 。 叔 本 华 是 资 本 主 义 进 入 帝 国 主 义 阶 段 前 后 兴 起 的 唯 意 志 论 哲 学 流 派 的 先 驱 和 主 要 代 表 , 他 的 理 论 不 仅 奠 定 了 唯 意 志 论 的 基 石 , 同 时 对 马 赫 主 义 、 实 用 主 义 、 生 命 哲 学 甚 至 对 弗 洛 伊 德 的 精 神 分 析 学 说 都 有 一 定 的 影 响 , 无 疑 也 是 西 方 近 代 哲 学 史 研 究 的 主 要 方 面 。 希 望 此 套 丛 书 的 问 世 , 能 对 我 国 的 西 方 哲 学 史 的 研 究 贡 献 绵 薄 之 力 。 编 者 序 言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