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形而上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目录 形而上学……… 卷(A) ·牛· 卷(a)二…… ………40 卷①B)三 …46 卷①)四 …………………69 卷(\)五……… 10 卷①)六 ···················· 卷⑦)七 ………155 卷(H)八……………………………199 卷()九… 卷①)十 …233 卷〖)十 …………………………257 卷()十 291 卷M)十 卷N)十四…… 附录一… …-379 纲目(章节分析) 379 译者附志 404 译后记……
目 录 形 而 上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1 卷 ( A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1 卷 ( α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卷 ( B ) 三 … … … … … … … … … … … … … … … … … … … 4 6 卷 ( A) 四 … … … … … … … … … … … … … … … … … … … 6 9 卷 ( B) 五 … … … … … … … … … … … … … … … … … … … 1 0 2 卷 ( E ) 六 … … … … … … … … … … … … … … … … … … … 1 4 6 卷 ( Z ) 七 … … … … … … … … … … … … … … … … … … … 1 5 5 卷 ( H ) 八 … … … … … … … … … … … … … … … … … … … 1 9 9 卷 ( C) 九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 卷 ( I ) 十 … … … … … … … … … … … … … … … … … … … 2 3 3 卷 ( K ) 十 一 … … … … … … … … … … … … … … … … … … 2 5 7 卷 ( D) 十 二 … … … … … … … … … … … … … … … … … … 2 9 1 卷 ( M ) 十 三 … … … … … … … … … … … … … … … … … … 3 1 9 卷 ( N ) 十 四 … … … … … … … … … … … … … … … … … … 3 5 6 附 录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3 7 9 纲 目 ( 章 节 分 析 ) … … … … … … … … … … … … … … … … 3 7 9 译 者 附 志 … … … … … … … … … … … … … … … … … … … 4 0 4 译 后 记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8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卷(A)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 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 觉。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 们都特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 的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② 动物在本性上赋有感觉的官能,有些动物从感觉产生记 忆,有些则不产生记忆。这样,前者就比那些不能记忆的更明 敏而适宜于学习。那些不能听声音的,虽也明敏,可是不能受 教诲:譬如蜜蜂,及其它相似的种属;除记忆以外,又具备听觉 的那些动物,就可加以教诲 ①本卷首章简述人类由感觉,记忆,经验,积累智慧以建立理论学术,而哲 学尤为宝贵。次章列叙自然研究中所识万有之常态与变化,综为四因:遂撮举希腊 先哲各家之说略论其得失。995b5,1059a18,等所称“导言” (Ev tor me oot aouw) 正当指此卷各章。一般诠疏家如耶格尔( Jaeger,W.)罗斯( Ross, w.)等以卷A第 九章与卷M第四第五章相对勘,推论此卷当系亚氏初离柏拉图学院后,在亚索 ( A sSOS)时所著录,故行文语气仍自侪于柏拉图学派之列。本书边注页数行数系照 亚氏全集希文本页行数编录,索引即凭此码制订 ②希腊学者一向认为视觉是五官中特重的一官,下文言及感觉时,往往单 举视觉
形 而 上 学 卷 ( A ) 一 ① 章 一 求 知 是 人 类 的 本 性 。 我 们 乐 于 使 用 我 们 的 感 觉 就 是 一 个 说 明 ; 即 使 并 无 实 用 , 人 们 总 爱 好 感 觉 , 而 在 诸 感 觉 中 , 尤 重 视 觉 。 无 论 我 们 将 有 所 作 为 , 或 竟 是 无 所 作 为 , 较 之 其 它 感 觉 , 我 们 都 特 爱 观 看 。 理 由 是 : 能 使 我 们 识 知 事 物 , 并 显 明 事 物 之 间 的 许 多 差 别 , 此 于 五 官 之 中 , 以 得 于 视 觉 者 为 多 。 ② 动 物 在 本 性 上 赋 有 感 觉 的 官 能 , 有 些 动 物 从 感 觉 产 生 记 忆 , 有 些 则 不 产 生 记 忆 。 这 样 , 前 者 就 比 那 些 不 能 记 忆 的 更 明 敏 而 适 宜 于 学 习 。 那 些 不 能 听 声 音 的 , 虽 也 明 敏 , 可 是 不 能 受 教 诲 : 譬 如 蜜 蜂 , 及 其 它 相 似 的 种 属 ; 除 记 忆 以 外 , 又 具 备 听 觉 的 那 些 动 物 , 就 可 加 以 教 诲 。 形 而 上 学 · 1 · ① ② 希 腊 学 者 一 向 认 为 视 觉 是 五 官 中 特 重 的 一 官 , 下 文 言 及 感 觉 时 , 往 往 单 举 视 觉 。 本 卷 首 章 简 述 人 类 由 感 觉 , 记 忆 , 经 验 , 积 累 智 慧 以 建 立 理 论 学 术 , 而 哲 学 尤 为 宝 贵 。 次 章 列 叙 自 然 研 究 中 所 识 万 有 之 常 态 与 变 化 , 综 为 四 因 ; 遂 撮 举 希 腊 先 哲 各 家 之 说 略 论 其 得 失 。 9 9 5 b 5 , 1 0 5 9 a 1 8 , 等 所 称 “ 导 言 ” ( EFGHι Iπ Eψ HHι ι α σ μ FHι I) 正 当 指 此 卷 各 章 。 一 般 诠 疏 家 如 耶 格 尔 ( J a e g e r , W . ) 罗 斯 ( R o s s , W . ) 等 以 卷 A 第 九 章 与 卷 M 第 四 第 五 章 相 对 勘 , 推 论 此 卷 当 系 亚 氏 初 离 柏 拉 图 学 院 后 , 在 亚 索 ( A s s o s ) 时 所 著 录 , 故 行 文 语 气 仍 自 侪 于 柏 拉 图 学 派 之 列 。 本 书 边 注 页 数 行 数 系 照 亚 氏 全 集 希 文 本 页 行 数 编 录 , 索 引 即 凭 此 码 制 订
形而上学 除了人类,动物凭现象与记忆而生活着,很少相关联的经 验;但人类还凭技术与理智而生活。现在,人从记忆积累经验 同一事物的屡次记忆最后产生这一经验的潜能。经验很象知 识与技术,但实际是人类由经验得到知识与技术;浦罗说:“经 验造就技术,无经验就凭机遇”①。从经验所得许多要点使人 产生对一类事物的普遍判断,而技术就由此兴起。作成这样 个判断:加里亚沾染过这种病,于他有益,苏格拉底与其他许 多病例也如此,这是经验:;但作成这样一个判断:所有具备某 类型体质的人沾染过这种病,例如粘液质的或胆液质②的 人因病发烧,都于他有益,—一这是技术。 在业务上看,似乎经验并不低于技术,甚至于有经验的人 较之有理论而无经验的人更为成功。理由是:经验为个别知 识,技术为普遍知识,而业务与生产都是有关个别事物的;因 为医师并不为“人”治病,他只为“加里亚”或“苏格拉底”或其 他各有姓名的治病,而这些恰巧都是“人”。倘有理论而无经 验,认识普遍事理而不知其中所涵个别事物,这样的医师常是 治不好病的:因为他所要诊治的恰真是些“个别的人”。我们认 为知识与理解属于技术,不属于经验,我们认为技术家较之经 ①语见柏拉图:“乔治亚篇” (Plato:“ G gorgias”448C,462BC)。tn(技术, 音译:德赫尼)与tnv(机会或运道,音译:托赫尼)原文声韻相切近,译文不能声 义并达 ②古希腊生理学及医学将人分别为四种体质:粘液质,血液质,胆黄质,胆 黑质。因其体质不同,感疾与治病均不同。粘液质者其人恬静,性迟缓,胆液质者其 人胃弱,易怒
除 了 人 类 , 动 物 凭 现 象 与 记 忆 而 生 活 着 , 很 少 相 关 联 的 经 验 ; 但 人 类 还 凭 技 术 与 理 智 而 生 活 。 现 在 , 人 从 记 忆 积 累 经 验 ; 同 一 事 物 的 屡 次 记 忆 最 后 产 生 这 一 经 验 的 潜 能 。 经 验 很 象 知 识 与 技 术 , 但 实 际 是 人 类 由 经 验 得 到 知 识 与 技 术 ; 浦 罗 说 : “ 经 验 造 就 技 术 , 无 经 验 就 凭 机 遇 ” ① 。 从 经 验 所 得 许 多 要 点 使 人 产 生 对 一 类 事 物 的 普 遍 判 断 , 而 技 术 就 由 此 兴 起 。 作 成 这 样 一 个 判 断 : 加 里 亚 沾 染 过 这 种 病 , 于 他 有 益 , 苏 格 拉 底 与 其 他 许 多 病 例 也 如 此 , 这 是 经 验 ; 但 作 成 这 样 一 个 判 断 : 所 有 具 备 某 一 类 型 体 质 的 人 沾 染 过 这 种 病 , 例 如 粘 液 质 的 或 胆 液 质 ② 的 人 因 病 发 烧 , 都 于 他 有 益 , — — 这 是 技 术 。 在 业 务 上 看 , 似 乎 经 验 并 不 低 于 技 术 , 甚 至 于 有 经 验 的 人 较 之 有 理 论 而 无 经 验 的 人 更 为 成 功 。 理 由 是 : 经 验 为 个 别 知 识 , 技 术 为 普 遍 知 识 , 而 业 务 与 生 产 都 是 有 关 个 别 事 物 的 ; 因 为 医 师 并 不 为 “ 人 ” 治 病 , 他 只 为 “ 加 里 亚 ” 或 “ 苏 格 拉 底 ” 或 其 他 各 有 姓 名 的 治 病 , 而 这 些 恰 巧 都 是 “ 人 ” 。 倘 有 理 论 而 无 经 验 , 认 识 普 遍 事 理 而 不 知 其 中 所 涵 个 别 事 物 , 这 样 的 医 师 常 是 治 不 好 病 的 ; 因 为 他 所 要 诊 治 的 恰 真 是 些 “ 个 别 的 人 ” 。 我 们 认 为 知 识 与 理 解 属 于 技 术 , 不 属 于 经 验 , 我 们 认 为 技 术 家 较 之 经 · 2 · 形 而 上 学 ① ② 古 希 腊 生 理 学 及 医 学 将 人 分 别 为 四 种 体 质 : 粘 液 质 , 血 液 质 , 胆 黄 质 , 胆 黑 质 。 因 其 体 质 不 同 , 感 疾 与 治 病 均 不 同 。 粘 液 质 者 其 人 恬 静 , 性 迟 缓 , 胆 液 质 者 其 人 胃 弱 , 易 怒 。 语 见 柏 拉 图 : “ 乔 治 亚 篇 ” ( P l a t o : “ G e o r g i a s ” 4 4 8 C , 4 6 2 B C ) 。 GEJFη ( 技 术 , 音 译 : 德 赫 尼 ) 与 GKJη F( 机 会 或 运 道 , 音 译 : 托 赫 尼 ) 原 文 声 韻 相 切 近 , 译 文 不 能 声 义 并 达
形而上学 验家更聪明(智慧由普遍认识产生,不从个别认识得来);前 者知其原因,后者则不知。凭经验的,知事物之所然而不知其 所以然,技术家则兼知其所以然之故。我们也认为每一行业中 的大匠师应更受尊敬,他们比之一般工匠知道得更真切,也更 聪明,他们知道自己一举足一投手的原因(我们认为一般工匠 凭习惯而动作,一一与非生物的动作相似,如火之燃烧—一趁 着自然趋向,进行各自的机能活动,对于自己的动作是不知其 所以然的):所以我们说他们较聪明,并不是因为他们敏于动 作而是因为他们具有理论,懂得原因。一般说来,这可算是人 们有无理论的标记,知其所以然者能教授他人,不知其所以然 者不能执教:所以,与经验相比较,技术才是真知识:技术家能 教人,只凭经验的人则不能。 又,我们不以官能的感觉为智慧:当然这些给我们以个别 事物的最重要认识。但官感总不能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所以然 之故—一例如火何为而热;他们只说火是热的。 当初,谁发明了超越世人官能的任何技术,就为世人所称 羡;这不仅因为这些发明有实用价值,世人所钦佩的正在他较 别人敏慧而优胜。迨技术发明日渐增多,有些丰富了生活必需 品,有些则增加了人类的娱乐;后一类发明家又自然地被认为 较前一类更敏慧,因为这些知识不以实用为目的。在所有这些 发明相继建立以后,又出现了既不为生活所必需,也不以人世 快乐为目的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开始有閒 ①括弧内语句很象是早期希腊诠疏家所作注释,而其后混入正文的。以下 各例仿此
验 家 更 聪 明 ( 智 慧 由 普 遍 认 识 产 生 , 不 从 个 别 认 识 得 来 ) ① ; 前 者 知 其 原 因 , 后 者 则 不 知 。 凭 经 验 的 , 知 事 物 之 所 然 而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 技 术 家 则 兼 知 其 所 以 然 之 故 。 我 们 也 认 为 每 一 行 业 中 的 大 匠 师 应 更 受 尊 敬 , 他 们 比 之 一 般 工 匠 知 道 得 更 真 切 , 也 更 聪 明 , 他 们 知 道 自 己 一 举 足 一 投 手 的 原 因 ( 我 们 认 为 一 般 工 匠 凭 习 惯 而 动 作 , — — 与 非 生 物 的 动 作 相 似 , 如 火 之 燃 烧 — — 趁 着 自 然 趋 向 , 进 行 各 自 的 机 能 活 动 , 对 于 自 己 的 动 作 是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的 ) ; 所 以 我 们 说 他 们 较 聪 明 , 并 不 是 因 为 他 们 敏 于 动 作 而 是 因 为 他 们 具 有 理 论 , 懂 得 原 因 。 一 般 说 来 , 这 可 算 是 人 们 有 无 理 论 的 标 记 , 知 其 所 以 然 者 能 教 授 他 人 ,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者 不 能 执 教 ; 所 以 , 与 经 验 相 比 较 , 技 术 才 是 真 知 识 ; 技 术 家 能 教 人 , 只 凭 经 验 的 人 则 不 能 。 又 , 我 们 不 以 官 能 的 感 觉 为 智 慧 ; 当 然 这 些 给 我 们 以 个 别 事 物 的 最 重 要 认 识 。 但 官 感 总 不 能 告 诉 我 们 任 何 事 物 所 以 然 之 故 — — 例 如 火 何 为 而 热 ; 他 们 只 说 火 是 热 的 。 当 初 , 谁 发 明 了 超 越 世 人 官 能 的 任 何 技 术 , 就 为 世 人 所 称 羡 ; 这 不 仅 因 为 这 些 发 明 有 实 用 价 值 , 世 人 所 钦 佩 的 正 在 他 较 别 人 敏 慧 而 优 胜 。 迨 技 术 发 明 日 渐 增 多 , 有 些 丰 富 了 生 活 必 需 品 , 有 些 则 增 加 了 人 类 的 娱 乐 ; 后 一 类 发 明 家 又 自 然 地 被 认 为 较 前 一 类 更 敏 慧 , 因 为 这 些 知 识 不 以 实 用 为 目 的 。 在 所 有 这 些 发 明 相 继 建 立 以 后 , 又 出 现 了 既 不 为 生 活 所 必 需 , 也 不 以 人 世 快 乐 为 目 的 的 一 些 知 识 , 这 些 知 识 最 先 出 现 于 人 们 开 始 有 閒 形 而 上 学 · 3 · ① 括 弧 内 语 句 很 象 是 早 期 希 腊 诠 疏 家 所 作 注 释 , 而 其 后 混 入 正 文 的 。 以 下 各 例 仿 此
形而上学 暇的地方。0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 许有閒暇。 我们在“伦理学”中②曾已讲过技术与知识与各种官感的 分别;这里所要讨论的主题是大家用来阐释事物的原因与原 理的所谓智慧;因此,如上所述,有经验的人较之只有些官感 的人为富于智慧,技术家又较之经验家,大匠师又较之工匠为 富于智慧,而理论部门的知识比之生产部门更应是较高的智 慧。这样,明显地,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因为我们正在寻求这门知识,我们必须研究“智慧”〈索非 亚〉是那一类原因与原理的知识。如果注意到我们对于“哲 人”的诠释,这便可有较明白的答案。我们先假定:哲人知道 切可知的事物,虽于每一事物的细节未必全知道;谁能懂得众 人所难知的事物我们也称他有智慧(感觉既人人所同有而易 得,这就不算智慧);又,谁能更擅于并更真切的教授各门知识 之原因,谁也就该是更富于智慧;为这门学术本身而探求的知 识总是较之为其应用而探求的知识更近于智慧,高级学术也 较之次级学术更近于智慧;哲人应该施为,不应被施为,他不 应听从他人,智慧较少的人应该听从他。 ①间暇产生理论学术这一节,希腊诠疏家亚历山大( A lexander A phro disiensis与阿斯克来比( A asclepius)等注释甚详。几何等学皆先兴于埃及。 ②参看“伦理学”1139b4-1141b8.(凡涉及亚氏本人其它著作者,举书名 不再举作者名。以下做比)
暇 的 地 方 。 ① 数 学 所 以 先 兴 于 埃 及 , 就 因 为 那 里 的 僧 侣 阶 级 特 许 有 閒 暇 。 我 们 在 “ 伦 理 学 ” 中 ② 曾 已 讲 过 技 术 与 知 识 与 各 种 官 感 的 分 别 ; 这 里 所 要 讨 论 的 主 题 是 大 家 用 来 阐 释 事 物 的 原 因 与 原 理 的 所 谓 智 慧 ; 因 此 , 如 上 所 述 , 有 经 验 的 人 较 之 只 有 些 官 感 的 人 为 富 于 智 慧 , 技 术 家 又 较 之 经 验 家 , 大 匠 师 又 较 之 工 匠 为 富 于 智 慧 , 而 理 论 部 门 的 知 识 比 之 生 产 部 门 更 应 是 较 高 的 智 慧 。 这 样 , 明 显 地 , 智 慧 就 是 有 关 某 些 原 理 与 原 因 的 知 识 。 章 二 因 为 我 们 正 在 寻 求 这 门 知 识 , 我 们 必 须 研 究 “ 智 慧 ” 〈 索 非 亚 〉 是 那 一 类 原 因 与 原 理 的 知 识 。 如 果 注 意 到 我 们 对 于 “ 哲 人 ” 的 诠 释 , 这 便 可 有 较 明 白 的 答 案 。 我 们 先 假 定 : 哲 人 知 道 一 切 可 知 的 事 物 , 虽 于 每 一 事 物 的 细 节 未 必 全 知 道 ; 谁 能 懂 得 众 人 所 难 知 的 事 物 我 们 也 称 他 有 智 慧 ( 感 觉 既 人 人 所 同 有 而 易 得 , 这 就 不 算 智 慧 ) ; 又 , 谁 能 更 擅 于 并 更 真 切 的 教 授 各 门 知 识 之 原 因 , 谁 也 就 该 是 更 富 于 智 慧 ; 为 这 门 学 术 本 身 而 探 求 的 知 识 总 是 较 之 为 其 应 用 而 探 求 的 知 识 更 近 于 智 慧 , 高 级 学 术 也 较 之 次 级 学 术 更 近 于 智 慧 ; 哲 人 应 该 施 为 , 不 应 被 施 为 , 他 不 应 听 从 他 人 , 智 慧 较 少 的 人 应 该 听 从 他 。 · 4 · 形 而 上 学 ① ② 参 看 “ 伦 理 学 ” 1 1 3 9 b 1 4 — 1 1 4 1 b 8 . ( 凡 涉 及 亚 氏 本 人 其 它 著 作 者 , 举 书 名 不 再 举 作 者 名 。 以 下 倣 比 ) 。 间 暇 产 生 理 论 学 术 这 一 节 , 希 腊 诠 疏 家 亚 历 山 大 ( A l e x a n d e r A p h r o L d i s i e n s i s ) 与 阿 斯 克 来 比 ( A s c l e p i u s ) 等 注 释 甚 详 。 几 何 等 学 皆 先 兴 于 埃 及
形而上学 这些就是我们关于智慧与哲人的诠释。①这样,博学的特 征必须属之具备最高级普遍知识的人:因为如有一物不明,就 不能说是普遍。而最普遍的就是人类所最难知的;因为它们离 感觉最远。最精确的学术是那些特重基本原理的学术:;而所包 涵原理愈少的学术又比那些包涵更多辅加原理的学术为更精 确,例如算术与几何(度量〉②。研究原因的学术较之不问原因 的学术更为有益;只有那些能识万物原因的人能教诲我们。知 识与理解的追索,在最可知事物中,所可获得的也必最多(凡 为求知而求知的人,自然选取最真实的也就是最可知的知 只);原理与原因是最可知的;明白了原理与原因,其它一切由 此可得明白,若凭次级学术,这就不会搞明白的。凡能得知每 事物所必至的终极者,这些学术必然优于那些次级学术;这 终极目的,个别而论就是一事物的“本善”,一般而论就是全宇 宙的“至善”。上述各项均当归于同一学术;这必是一门研究原 理与原因的学术;所谓“善”亦即“终极”,本为诸因之一。 就从早期哲学家的历史来看,也可以明白,这类学术不是 一门制造学术。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①“智慧”(αψω)一字出于伊雄语,其要义有三:(1)一般聪明与谨慎,(2)敏 于技艺,(3)学问与智慧。其后在学术方面分别了小巧与大智,遂以此字专主大智 其初尝以αψ,(智人)尊称毕达哥拉斯。迨诡辩者滥用机巧小慧,为人所鄙薄,遂 另以ψ0(爱智者[哲学家])别于∞pomn(诡辩家[智者]),以ψoψ(哲学) 别于αψor诡辩术[智术])[参看亚历山大诠疏,见于白朗第( Brandis)辑诠疏 525以下各页] ②['εouto],“度量学”。中国将埃及希腊量地之法,据欧几里得拉丁本而 译为“几何”,始于明末利玛竇与徐光启、李之藻时,沿用己三百余年。本书亦沿此
这 些 就 是 我 们 关 于 智 慧 与 哲 人 的 诠 释 。 ① 这 样 , 博 学 的 特 征 必 须 属 之 具 备 最 高 级 普 遍 知 识 的 人 ; 因 为 如 有 一 物 不 明 , 就 不 能 说 是 普 遍 。 而 最 普 遍 的 就 是 人 类 所 最 难 知 的 ; 因 为 它 们 离 感 觉 最 远 。 最 精 确 的 学 术 是 那 些 特 重 基 本 原 理 的 学 术 ; 而 所 包 涵 原 理 愈 少 的 学 术 又 比 那 些 包 涵 更 多 辅 加 原 理 的 学 术 为 更 精 确 , 例 如 算 术 与 几 何 〈 度 量 〉 ② 。 研 究 原 因 的 学 术 较 之 不 问 原 因 的 学 术 更 为 有 益 ; 只 有 那 些 能 识 万 物 原 因 的 人 能 教 诲 我 们 。 知 识 与 理 解 的 追 索 , 在 最 可 知 事 物 中 , 所 可 获 得 的 也 必 最 多 ( 凡 为 求 知 而 求 知 的 人 , 自 然 选 取 最 真 实 的 也 就 是 最 可 知 的 知 识 ) ; 原 理 与 原 因 是 最 可 知 的 ; 明 白 了 原 理 与 原 因 , 其 它 一 切 由 此 可 得 明 白 , 若 凭 次 级 学 术 , 这 就 不 会 搞 明 白 的 。 凡 能 得 知 每 一 事 物 所 必 至 的 终 极 者 , 这 些 学 术 必 然 优 于 那 些 次 级 学 术 ; 这 终 极 目 的 , 个 别 而 论 就 是 一 事 物 的 “ 本 善 ” , 一 般 而 论 就 是 全 宇 宙 的 “ 至 善 ” 。 上 述 各 项 均 当 归 于 同 一 学 术 ; 这 必 是 一 门 研 究 原 理 与 原 因 的 学 术 ; 所 谓 “ 善 ” 亦 即 “ 终 极 ” , 本 为 诸 因 之 一 。 就 从 早 期 哲 学 家 的 历 史 来 看 , 也 可 以 明 白 , 这 类 学 术 不 是 一 门 制 造 学 术 。 古 今 来 人 们 开 始 哲 理 探 索 , 都 应 起 于 对 自 然 万 形 而 上 学 · 5 · ① ② [ AEHμ EGHι α ] , “ 度 量 学 ” 。 中 国 将 埃 及 希 腊 量 地 之 法 , 据 欧 几 里 得 拉 丁 本 而 译 为 “ 几 何 ” , 始 于 明 末 利 玛 竇 与 徐 光 启 、 李 之 藻 时 , 沿 用 已 三 百 余 年 。 本 书 亦 沿 此 译 名 。 “ 智 慧 ” ( σ Hψ ι α ) 一 字 出 于 伊 雄 语 , 其 要 义 有 三 : ( 1 ) 一 般 聪 明 与 谨 慎 , ( 2 ) 敏 于 技 艺 , ( 3 ) 学 问 与 智 慧 。 其 后 在 学 术 方 面 分 别 了 小 巧 与 大 智 , 遂 以 此 字 专 主 大 智 。 其 初 尝 以 σ Hψ HI, ( 智 人 ) 尊 称 毕 达 哥 拉 斯 。 迨 诡 辩 者 滥 用 机 巧 小 慧 , 为 人 所 鄙 薄 , 遂 另 以 ψ ι MHσ Hψ HI( 爱 智 者 [ 哲 学 家 ] ) 别 于 σ Hψ ι σ Gη I( 诡 辩 家 [ 智 者 ] ) , 以 ψ ι MHσ ψ ι α ( 哲 学 ) 别 于 σ Hψ σ Gι Jη ( 诡 辩 术 [ 智 术 ] ) [ 参 看 亚 历 山 大 诠 疏 , 见 于 白 朗 第 ( B r a n d i s ) 辑 诠 疏 5 2 5 以 下 各 页 ]
形而上学 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 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 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 因此神话所编录的全是怪异,凡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 的人)①;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 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这个可由事实为之证明: 这类学术研究的开始,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 的种种事物几乎全都获得了以后。这样,显然,我们不为任何 其它利益而找寻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 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 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 要获得这样的知识也许是超乎人类的能力;从许多方面 想,人类的本性是缧之中②。照雪蒙尼得③的话,“自然的秘 密只许神知道”,人类应安分于人间的知识,不宜上窥天机。如 诗人之语良有不谬,则神祇亦复怀炻,是故人之以此智慧(洩 漏天机)胜者,辄遭遇不幸。然神祇未必炻(古谚有云:诗人多 谎)④,而且人间也没有较这一门更为光荣的学术。因为最神 神话为哲学先启:亚里士多德时混用“哲学”与“神学”两词。至公元后第 世纪,柏里尼 (Pliny)犹别称“菲洛索菲亚”(晢学)为“菲洛米茜亚”(神话学)。 ②亚蒙尼( A ammonius,盛年约公元485)解释:人类多欲,形役于日常所需, 成为自己生活的奴隶,因此不复能寻求理智 ③雪蒙尼得( Simonds,公元前556468)启奥人。可参看希勒( Hiller)编 残篇”3 ④语出苏伦( Solon),见希勒编“残篇”26,又赖茨与希那特温合编“希腊古 谚” eutsch und Schneidewin, Paroemiographi graeci)卷一,371
物 的 惊 异 ; 他 们 先 是 惊 异 于 种 种 迷 惑 的 现 象 , 逐 渐 积 累 一 点 一 滴 的 解 释 , 对 一 些 较 重 大 的 问 题 , 例 如 日 月 与 星 的 运 行 以 及 宇 宙 之 创 生 , 作 成 说 明 。 一 个 有 所 迷 惑 与 惊 异 的 人 , 每 自 愧 愚 蠢 ( 因 此 神 话 所 编 录 的 全 是 怪 异 , 凡 爱 好 神 话 的 人 也 是 爱 好 智 慧 的 人 ) ① ; 他 们 探 索 哲 理 只 是 为 想 脱 出 愚 蠢 , 显 然 , 他 们 为 求 知 而 从 事 学 术 , 并 无 任 何 实 用 的 目 的 。 这 个 可 由 事 实 为 之 证 明 : 这 类 学 术 研 究 的 开 始 , 都 在 人 生 的 必 需 品 以 及 使 人 快 乐 安 适 的 种 种 事 物 几 乎 全 都 获 得 了 以 后 。 这 样 , 显 然 , 我 们 不 为 任 何 其 它 利 益 而 找 寻 智 慧 ; 只 因 人 本 自 由 , 为 自 己 的 生 存 而 生 存 , 不 为 别 人 的 生 存 而 生 存 , 所 以 我 们 认 取 哲 学 为 唯 一 的 自 由 学 术 而 深 加 探 索 , 这 正 是 为 学 术 自 身 而 成 立 的 唯 一 学 术 。 要 获 得 这 样 的 知 识 也 许 是 超 乎 人 类 的 能 力 ; 从 许 多 方 面 想 , 人 类 的 本 性 是 缧 絏 之 中 ② 。 照 雪 蒙 尼 得 ③ 的 话 , “ 自 然 的 秘 密 只 许 神 知 道 ” , 人 类 应 安 分 于 人 间 的 知 识 , 不 宜 上 窥 天 机 。 如 诗 人 之 语 良 有 不 谬 , 则 神 祇 亦 复 怀 妬 , 是 故 人 之 以 此 智 慧 ( 洩 漏 天 机 ) 胜 者 , 辄 遭 遇 不 幸 。 然 神 祇 未 必 妬 ( 古 谚 有 云 : 诗 人 多 谎 ) ④ , 而 且 人 间 也 没 有 较 这 一 门 更 为 光 荣 的 学 术 。 因 为 最 神 · 6 · 形 而 上 学 ① ② ③ ④ 语 出 苏 伦 ( S o l o n ) , 见 希 勒 编 “ 残 篇 ” 2 6 , 又 赖 茨 与 希 那 特 温 合 编 “ 希 腊 古 谚 ” ( L e u t s c h u n d S c h n e i d e w i n , P a r o e m i o g r a p h i G r a e c i ) 卷 一 , 3 7 1 。 雪 蒙 尼 得 ( S i m o n i d s , 公 元 前 5 5 6 — 4 6 8 ) 启 奥 人 。 可 参 看 希 勒 ( H i l e r ) 编 “ 残 篇 ” 3 。 亚 蒙 尼 ( A m m o n i u s , 盛 年 约 公 元 4 8 5 ) 解 释 : 人 类 多 欲 , 形 役 于 日 常 所 需 , 成 为 自 己 生 活 的 奴 隶 , 因 此 不 复 能 寻 求 理 智 。 神 话 为 哲 学 先 启 ; 亚 里 士 多 德 时 混 用 “ 哲 学 ” 与 “ 神 学 ” 两 词 。 至 公 元 后 第 一 世 纪 , 柏 里 尼 ( P l i n y ) 犹 别 称 “ 菲 洛 索 菲 亚 ” ( 哲 学 ) 为 “ 菲 洛 米 茜 亚 ” ( 神 话 学 )
形而上学 圣的学术也是最光荣的,这学术必然在两方面均属神圣。于神 最合适的学术正应是一门神圣的学术,任何讨论神圣事物的 学术也必是神圣的;而哲学确正如此:(1)神原被认为是万物 的原因,也被认为是世间第一原理。(2)这样的一门学术或则 是神所独有:或则是神能超乎人类而所知独多。所有其它学 术,较之哲学确为更切实用,但任何学术均不比哲学为更佳。 可是,在某一含义上,修习这一门学术的结果恰与我们上 述探索的初意相反。所有的人都从对万象的惊异为开端,如傀 儡自行,如冬至与夏至,如“正方形的对角线不能用边来计 量”①等,说是世上有一事物,即便引用最小的单位还是不能 加以计量,这对于所有未明其故的人正是可惊异的。然而实际 恰正相反,依照古谚所谓“再思为得”2,人能明事物之故,而 后不为事物所惑;对于一个几何学者,如果对角线成为可计量 的,那才是世间怪事。 这里已陈述了我们所探索的学术是何性质,以及全部研 究所必须达到的是何标准 章三 显然,我们应须求取原因的知识,因为我们只能在认明一 事物的基本原因后才能说知道了这事物。原因则可分为四项 ① Tny StaueT pou aoupHetp ay此短语直译为“直径的不可计量性”。a边之正 方形,其对角线长为2a,故云虽用最小单位也不能计量 ②参考“希腊古谚”卷一,62,234,又卷二,357
圣 的 学 术 也 是 最 光 荣 的 , 这 学 术 必 然 在 两 方 面 均 属 神 圣 。 于 神 最 合 适 的 学 术 正 应 是 一 门 神 圣 的 学 术 , 任 何 讨 论 神 圣 事 物 的 学 术 也 必 是 神 圣 的 ; 而 哲 学 确 正 如 此 : ( 1 ) 神 原 被 认 为 是 万 物 的 原 因 , 也 被 认 为 是 世 间 第 一 原 理 。 ( 2 ) 这 样 的 一 门 学 术 或 则 是 神 所 独 有 ; 或 则 是 神 能 超 乎 人 类 而 所 知 独 多 。 所 有 其 它 学 术 , 较 之 哲 学 确 为 更 切 实 用 , 但 任 何 学 术 均 不 比 哲 学 为 更 佳 。 可 是 , 在 某 一 含 义 上 , 修 习 这 一 门 学 术 的 结 果 恰 与 我 们 上 述 探 索 的 初 意 相 反 。 所 有 的 人 都 从 对 万 象 的 惊 异 为 开 端 , 如 傀 儡 自 行 , 如 冬 至 与 夏 至 , 如 “ 正 方 形 的 对 角 线 不 能 用 边 来 计 量 ” ① 等 , 说 是 世 上 有 一 事 物 , 即 便 引 用 最 小 的 单 位 还 是 不 能 加 以 计 量 , 这 对 于 所 有 未 明 其 故 的 人 正 是 可 惊 异 的 。 然 而 实 际 恰 正 相 反 , 依 照 古 谚 所 谓 “ 再 思 为 得 ” ② , 人 能 明 事 物 之 故 , 而 后 不 为 事 物 所 惑 ; 对 于 一 个 几 何 学 者 , 如 果 对 角 线 成 为 可 计 量 的 , 那 才 是 世 间 怪 事 。 这 里 已 陈 述 了 我 们 所 探 索 的 学 术 是 何 性 质 , 以 及 全 部 研 究 所 必 须 达 到 的 是 何 标 准 。 章 三 显 然 , 我 们 应 须 求 取 原 因 的 知 识 , 因 为 我 们 只 能 在 认 明 一 事 物 的 基 本 原 因 后 才 能 说 知 道 了 这 事 物 。 原 因 则 可 分 为 四 项 形 而 上 学 · 7 · ① ② 参 考 “ 希 腊 古 谚 ” 卷 一 , 6 2 , 2 3 4 , 又 卷 二 , 3 5 7 。 Nη Fδ ι α μ EGρ HKα σ Kμ μ EGρ α F此 短 语 直 译 为 “ 直 径 的 不 可 计 量 性 ” 。 α 边 之 正 方 形 , 其 对 角 线 长 为 2 α , 故 云 虽 用 最 小 单 位 也 不 能 计 量
形而上学 而予以列举。其一为本体亦即怎是①,(“为什么”既旨在求得 界说最后或最初的一个“为什么”,这就指明了一个原因与原 理)(本因》);另一是物质或底层物因》;其三为动变③的来源 〈动因》;其四相反于动变者,为目的与本善,因为这是一切创 生与动变的终极④(极因》。我们曾已在“物学”⑤中充分地研 究了这些原因,现在让我们唤起曾经攻研“真理”而论证“实 是”的诸先哲,为我们学习的一助。他们也谈到某些原理与原 因:懂得他们的观点,这于我们今日的探索自属有益,而由那 些旧说进而求取新解,或可借以辨明我们所持的理论确当无 误 初期哲学家大都认为万物唯一的原理就在物质本性。万 物始所从来,与其终所从入者,其属性变化不已,而本体常如, 他们因而称之为元素,并以元素为万物原理,所以他们认为万 物成坏,实无成坏,这一类实是毕竟万古常在;譬如我们说苏 格拉底美而文明,其所为美与文明者,可先有而后失,并不常 ①oo出于动字“是”,转成“本体”、“财产”、“实物”、“性能”等义。兹译“本 体” to tIny Ew/t事物之所以成是者,兹译“怎是” ②wn原义为(1)树木,(2)多数为树林,(3)引伸其义为木材,(4)继续衍生 之字义为制造用的材料,(5)最后转成一般物质。须注意亚氏常引用此字代表一切 事手之底层(皿uw),较吾人习用之“物质”一词其义尤广。 ③not原义为“运动”,即近代“动力学”( inetics)一词所本。亚氏用此字 每包括变化之义在内,因此本译文中有时译为“动变”,有时译“运动”。 ④go义为终极。 ⑤四因见“物学”(或“物理”)卷二章三章七:又见“解析后编”卷二章十 亚氏称为ψ红η的一部分论文,包括宇宙万物,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 等,较近代所称“物理学”为广。本译文或作“物学”,或作“自然哲学
而 予 以 列 举 。 其 一 为 本 体 亦 即 怎 是 ① , ( “ 为 什 么 ” 既 旨 在 求 得 界 说 最 后 或 最 初 的 一 个 “ 为 什 么 ” , 这 就 指 明 了 一 个 原 因 与 原 理 ) 〈 本 因 〉 ; 另 一 是 物 质 ② 或 底 层 〈 物 因 〉 ; 其 三 为 动 变 ③ 的 来 源 〈 动 因 〉 ; 其 四 相 反 于 动 变 者 , 为 目 的 与 本 善 , 因 为 这 是 一 切 创 生 与 动 变 的 终 极 ④ 〈 极 因 〉 。 我 们 曾 已 在 “ 物 学 ” ⑤ 中 充 分 地 研 究 了 这 些 原 因 , 现 在 让 我 们 唤 起 曾 经 攻 研 “ 真 理 ” 而 论 证 “ 实 是 ” 的 诸 先 哲 , 为 我 们 学 习 的 一 助 。 他 们 也 谈 到 某 些 原 理 与 原 因 ; 懂 得 他 们 的 观 点 , 这 于 我 们 今 日 的 探 索 自 属 有 益 , 而 由 那 些 旧 说 进 而 求 取 新 解 , 或 可 借 以 辨 明 我 们 所 持 的 理 论 确 当 无 误 。 初 期 哲 学 家 大 都 认 为 万 物 唯 一 的 原 理 就 在 物 质 本 性 。 万 物 始 所 从 来 , 与 其 终 所 从 入 者 , 其 属 性 变 化 不 已 , 而 本 体 常 如 , 他 们 因 而 称 之 为 元 素 , 并 以 元 素 为 万 物 原 理 , 所 以 他 们 认 为 万 物 成 坏 , 实 无 成 坏 , 这 一 类 实 是 毕 竟 万 古 常 在 ; 譬 如 我 们 说 苏 格 拉 底 美 而 文 明 , 其 所 为 美 与 文 明 者 , 可 先 有 而 后 失 , 并 不 常 · 8 · 形 而 上 学 ① ② ③ ④ ⑤ 四 因 见 “ 物 学 ” ( 或 “ 物 理 ” ) 卷 二 章 三 章 七 ; 又 见 “ 解 析 后 编 ” 卷 二 章 十 一 。 亚 氏 称 为 ψ KMι Iη 的 一 部 分 论 文 , 包 括 宇 宙 万 物 , 涉 及 物 理 、 化 学 、 天 文 地 理 、 生 物 等 , 较 近 代 所 称 “ 物 理 学 ” 为 广 。 本 译 文 或 作 “ 物 学 ” , 或 作 “ 自 然 哲 学 ” 。 EMHI义 为 终 极 。 JFη σ ι I原 义 为 “ 运 动 ” , 即 近 代 “ 动 力 学 ” ( K i n e t i c s ) 一 词 所 本 。 亚 氏 用 此 字 每 包 括 变 化 之 义 在 内 , 因 此 本 译 文 中 有 时 译 为 “ 动 变 ” , 有 时 译 “ 运 动 ” 。 KMη 原 义 为 ( 1 ) 树 木 , ( 2 ) 多 数 为 树 林 , ( 3 ) 引 伸 其 义 为 木 材 , ( 4 ) 继 续 衍 生 之 字 义 为 制 造 用 的 材 料 , ( 5 ) 最 后 转 成 一 般 物 质 。 须 注 意 亚 氏 常 引 用 此 字 代 表 一 切 事 手 之 底 层 ( ι π KJIι μ EFHI) , 较 吾 人 习 用 之 “ 物 质 ” 一 词 其 义 尤 广 。 σ Kσ ι α 出 于 动 字 “ 是 ” , 转 成 “ 本 体 ” 、 “ 财 产 ” 、 “ 实 物 ” 、 “ 性 能 ” 等 义 。 兹 译 “ 本 体 ” GHGι η FEι KJι 事 物 之 所 以 成 是 者 , 兹 译 “ 怎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