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哲学》电子书大全(PDF电子书)《中国佛教》第一卷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89,文件大小:1.75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一辑中 佛教协会编 佛款

中国佛教 第一辑 国佛教协会编

中 国 佛 教 · 第 一 辑 · 中 国 佛 教 协 会 编

中国佛教 前 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种知识领 域日益扩大,网罗一切知识的百科全书成为学术界的共同需 求。在这方面,欧美学术界是着了先鞭的。宗教方面也是如 此。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早已有了自己编纂的百科全书,受 到学者和教徒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利用。佛教是世界公认的三 大宗教之一,历史最为悠久,典籍汗牛充栋,但迄今尚无 部完整的佛教百科全书。一九五五年,斯里兰卡佛教徒为纪 念释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年,发起编纂英文佛教百科全书, 要求各国佛教学者给予支持和合作。当时我国周恩来总理接 受斯里兰卡总理的请托,要我国为他们的百科全书,撰写有 关中国部分的佛教条目。周总理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国佛教 协会。 中国佛教协会接受这个任务后,即成立中国佛教百科全 书编纂委员会,聘请国内佛教学者担任撰述、编辑和英译工 作。内容分为教史、宗派、人物、经籍、教理、仪轨制度、佛 教胜迹、佛教文化、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九类。为了适应百 科全书的体例,各篇条目着重资料性的叙述,要求全面性与 概括性相结合,并做到言必有据。汉文条目原稿前后写成四 百余篇,约二百余万言。除已将部分英译稿寄往斯里兰卡供 佛教百科全书采用外,全部汉文原稿迄未公开出版。现在应 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组织人力,重新加以整理编辑,印成

前 言 随 着 人 类 文 化 的 进 步 , 社 会 科 学 和 自 然 科 学 各 种 知 识 领 域 日 益 扩 大 , 网 罗 一 切 知 识 的 百 科 全 书 成 为 学 术 界 的 共 同 需 求 。 在 这 方 面 , 欧 美 学 术 界 是 着 了 先 鞭 的 。 宗 教 方 面 也 是 如 此 。 基 督 教 、 伊 斯 兰 教 等 早 已 有 了 自 己 编 纂 的 百 科 全 书 , 受 到 学 者 和 教 徒 的 普 遍 欢 迎 和 广 泛 利 用 。 佛 教 是 世 界 公 认 的 三 大 宗 教 之 一 , 历 史 最 为 悠 久 , 典 籍 汗 牛 充 栋 , 但 迄 今 尚 无 一 部 完 整 的 佛 教 百 科 全 书 。 一 九 五 五 年 , 斯 里 兰 卡 佛 教 徒 为 纪 念 释 迦 牟 尼 佛 涅 槃 二 千 五 百 年 , 发 起 编 纂 英 文 佛 教 百 科 全 书 , 要 求 各 国 佛 教 学 者 给 予 支 持 和 合 作 。 当 时 我 国 周 恩 来 总 理 接 受 斯 里 兰 卡 总 理 的 请 托 , 要 我 国 为 他 们 的 百 科 全 书 , 撰 写 有 关 中 国 部 分 的 佛 教 条 目 。 周 总 理 将 这 个 任 务 交 给 了 中 国 佛 教 协 会 。 中 国 佛 教 协 会 接 受 这 个 任 务 后 , 即 成 立 中 国 佛 教 百 科 全 书 编 纂 委 员 会 , 聘 请 国 内 佛 教 学 者 担 任 撰 述 、 编 辑 和 英 译 工 作 。 内 容 分 为 教 史 、 宗 派 、 人 物 、 经 籍 、 教 理 、 仪 轨 制 度 、 佛 教 胜 迹 、 佛 教 文 化 、 中 外 佛 教 文 化 交 流 等 九 类 。 为 了 适 应 百 科 全 书 的 体 例 , 各 篇 条 目 着 重 资 料 性 的 叙 述 , 要 求 全 面 性 与 概 括 性 相 结 合 , 并 做 到 言 必 有 据 。 汉 文 条 目 原 稿 前 后 写 成 四 百 余 篇 , 约 二 百 余 万 言 。 除 已 将 部 分 英 译 稿 寄 往 斯 里 兰 卡 供 佛 教 百 科 全 书 采 用 外 , 全 部 汉 文 原 稿 迄 未 公 开 出 版 。 现 在 应 广 大 读 者 的 要 求 , 我 们 组 织 人 力 , 重 新 加 以 整 理 编 辑 , 印 成 中 国 佛 教 1

中国佛教 专册发行 佛教传入中国,近二千年来,对我国社会发生过深刻影 响。从魏晋到隋唐时代经过广泛传播,其影响渗透到我国人 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以至文化艺术等 领域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在哲学上,它对宋代理学的影响 尤为显著,这已是哲学史家公认的事实。千百年来先人们为 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成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本书得到知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拟于一九八O年起陆 续出版,供哲学、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研究人员,以 及有关工作人员和佛教信徒参考。本书的出版如能对上述各 方面的研究有所贡献,我们是引以为荣的。这些文稿撰于二 十年前,部分作者已经离开人世。这次出版,除核对参考资 料并对部分文稿略作删节外,大体上保存原来的面目。每篇 均由作者署名,以明责任。我们限于水平,在整理编辑方面 如有错误之处,希望读者指正。 赵朴初 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专 册 发 行 。 佛 教 传 入 中 国 , 近 二 千 年 来 , 对 我 国 社 会 发 生 过 深 刻 影 响 。 从 魏 晋 到 隋 唐 时 代 经 过 广 泛 传 播 , 其 影 响 渗 透 到 我 国 人 民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 。 在 思 想 意 识 、 风 俗 习 惯 以 至 文 化 艺 术 等 领 域 都 可 以 看 到 它 的 影 响 ; 在 哲 学 上 , 它 对 宋 代 理 学 的 影 响 尤 为 显 著 , 这 已 是 哲 学 史 家 公 认 的 事 实 。 千 百 年 来 先 人 们 为 我 们 留 下 浩 如 烟 海 的 佛 教 典 籍 , 成 为 我 国 文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本 书 得 到 知 识 出 版 社 的 大 力 支 持 , 拟 于 一 九 八 ○ 年 起 陆 续 出 版 , 供 哲 学 、 宗 教 学 、 社 会 学 、 历 史 学 等 研 究 人 员 , 以 及 有 关 工 作 人 员 和 佛 教 信 徒 参 考 。 本 书 的 出 版 如 能 对 上 述 各 方 面 的 研 究 有 所 贡 献 , 我 们 是 引 以 为 荣 的 。 这 些 文 稿 撰 于 二 十 年 前 , 部 分 作 者 已 经 离 开 人 世 。 这 次 出 版 , 除 核 对 参 考 资 料 并 对 部 分 文 稿 略 作 删 节 外 , 大 体 上 保 存 原 来 的 面 目 。 每 篇 均 由 作 者 署 名 , 以 明 责 任 。 我 们 限 于 水 平 , 在 整 理 编 辑 方 面 如 有 错 误 之 处 , 希 望 读 者 指 正 。 赵 朴 初 一 九 七 九 年 十 二 月 十 五 日 2 中 国 佛 教

中国佛教 3 目录 中国佛教史略 、后汉佛教 …黄忏华(2) 、三国佛教………… 黄忏华(11) 三、西晋佛教… …黄忏华(15) 四、东晋佛教… …黃忏华(20) 五、南朝佛教…………黄忏华(32) 六、北朝佛教 黄忏华(47) 七、隋代佛教… ……黄忏华(64) 八、唐代佛教 吕澂(74) 九、五代佛教………… O、宋代佛教… 吕澂(95 辽代佛教 (107 、金代佛教……… (114) 三、元代佛教 林子青(123) 四、明代佛教 林子青(135) 五、清代佛教 林子青(148) 六、西藏前弘期佛教 法尊(163) 七、西藏后弘期佛教… ………法尊(175

目 录 中 国 佛 教 史 略 一 、 后 汉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2 ) 二 、 三 国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1 1 ) 三 、 西 晋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1 5 ) 四 、 东 晋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2 0 ) 五 、 南 朝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3 2 ) 六 、 北 朝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4 7 ) 七 、 隋 代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6 4 ) 八 、 唐 代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 吕 澂 ( 7 4 ) 九 、 五 代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 吕 澂 ( 8 8 ) 一 ○ 、 宋 代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 吕 澂 ( 9 5 ) 一 一 、 辽 代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游 侠 ( 1 0 7 ) 一 二 、 金 代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游 侠 ( 1 1 4 ) 一 三 、 元 代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林 子 青 ( 1 2 3 ) 一 四 、 明 代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林 子 青 ( 1 3 5 ) 一 五 、 清 代 佛 教 … … … … … … … … … … … … … … … … 林 子 青 ( 1 4 8 ) 一 六 、 西 藏 前 弘 期 佛 教 … … … … … … … … … … … … … 法 尊 ( 1 6 3 ) 一 七 、 西 藏 后 弘 期 佛 教 … … … … … … … … … … … … … 法 尊 ( 1 7 5 ) 中 国 佛 教 3

4 中国佛教 中外佛教关系史略 中印佛教关系 高观如(194) 、中斯佛教关系…… …………高观如(215 、中尼佛教关系… 高观如(220) 四、中日佛教关系 ………高观如(223) 五、中朝佛教关系 高观如(241) 六、中越佛教关系 高观如(253) 七中柬佛教关系 …………高观如(256) 八、中缅佛教关系 高观如(260) 九、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佛教关系…… 高观如(262) O、中泰佛教关系…… 高观如(267) 中国佛教宗派源流 成实师 林子青(271) 、涅槃师 ………林子青(284) 、毗昙师 游侠(294 四、地论师 ……田光烈(301) 摄论师 田光烈(307 六、俱舍师 黄忏华(313) 七、净土宗 黄忏华(320) 八、天台宗 ……………黄忏华(329 九、三论宗 黄忏华(336) 律宗 、慈恩宗…………… 虞愚(352 二、贤首宗 黄忏华 密宗 观如

中 外 佛 教 关 系 史 略 一 、 中 印 佛 教 关 系 … … … … … … … … … … … … … … 高 观 如 ( 1 9 4 ) 二 、 中 斯 佛 教 关 系 … … … … … … … … … … … … … … 高 观 如 ( 2 1 5 ) 三 、 中 尼 佛 教 关 系 … … … … … … … … … … … … … … 高 观 如 ( 2 2 0 ) 四 、 中 日 佛 教 关 系 … … … … … … … … … … … … … … 高 观 如 ( 2 2 3 ) 五 、 中 朝 佛 教 关 系 … … … … … … … … … … … … … … 高 观 如 ( 2 4 1 ) 六 、 中 越 佛 教 关 系 … … … … … … … … … … … … … … 高 观 如 ( 2 5 3 ) 七 、 中 柬 佛 教 关 系 … … … … … … … … … … … … … … 高 观 如 ( 2 5 6 ) 八 、 中 缅 佛 教 关 系 … … … … … … … … … … … … … … 高 观 如 ( 2 6 0 ) 九 、 中 国 与 印 度 尼 西 亚 的 佛 教 关 系 … … … … … … … 高 观 如 ( 2 6 2 ) 一 ○ 、 中 泰 佛 教 关 系 … … … … … … … … … … … … … … 高 观 如 ( 2 6 7 ) 中 国 佛 教 宗 派 源 流 一 、 成 实 师 … … … … … … … … … … … … … … … … … 林 子 青 ( 2 7 1 ) 二 、 涅 槃 师 … … … … … … … … … … … … … … … … … 林 子 青 ( 2 8 4 ) 三 、 毗 昙 师 … … … … … … … … … … … … … … … … … 游 侠 ( 2 9 4 ) 四 、 地 论 师 … … … … … … … … … … … … … … … … … 田 光 烈 ( 3 0 1 ) 五 、 摄 论 师 … … … … … … … … … … … … … … … … … 田 光 烈 ( 3 0 7 ) 六 、 俱 舍 师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3 1 3 ) 七 、 净 土 宗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3 2 0 ) 八 、 天 台 宗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3 2 9 ) 九 、 三 论 宗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3 3 6 ) 一 ○ 、 律 宗 …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3 4 4 ) 一 一 、 慈 恩 宗 … … … … … … … … … … … … … … … … … 虞 愚 ( 3 5 2 ) 一 二 、 贤 首 宗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3 6 8 ) 一 三 、 密 宗 … … … … … … … … … … … … … … … … … … 高 观 如 ( 3 7 9 ) 4 中 国 佛 教

中国佛教 5 四、禅宗… …黄忏华(387) 五、沩仰宗 黄忏华(396) 六、临济宗 …黄忏华(400) 一七、曹洞宗 ………黄忏华(407) 八、云门宗………… 黄忏华(417 九、法眼宗… 黄忏华(423) 二O、杨岐派 黄忏华(427 黄龙派 黄忏华(430) 二、三阶教 林子青(433) 格鲁派 四、响巴迦举派… 法尊(449) 二五、萨嘉派 ………法尊(452) 二六、宁玛派…… 二七、迦当派 ………法尊(469) 八、迦举派 法尊(474)

一 四 、 禅 宗 …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3 8 7 ) 一 五 、 沩 仰 宗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3 9 6 ) 一 六 、 临 济 宗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4 0 0 ) 一 七 、 曹 洞 宗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4 0 7 ) 一 八 、 云 门 宗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4 1 7 ) 一 九 、 法 眼 宗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4 2 3 ) 二 ○ 、 杨 岐 派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4 2 7 ) 二 一 、 黄 龙 派 … … … … … … … … … … … … … … … … … 黄 忏 华 ( 4 3 0 ) 二 二 、 三 阶 教 … … … … … … … … … … … … … … … … … 林 子 青 ( 4 3 3 ) 二 三 、 格 鲁 派 … … … … … … … … … … … … … … … … … 观 空 ( 4 4 3 ) 二 四 、 响 巴 迦 举 派 … … … … … … … … … … … … … … … 法 尊 ( 4 4 9 ) 二 五 、 萨 嘉 派 … … … … … … … … … … … … … … … … … 法 尊 ( 4 5 2 ) 二 六 、 宁 玛 派 … … … … … … … … … … … … … … … … … 法 尊 ( 4 5 8 ) 二 七 、 迦 当 派 … … … … … … … … … … … … … … … … … 法 尊 ( 4 6 9 ) 二 八 、 迦 举 派 … … … … … … … … … … … … … … … … … 法 尊 ( 4 7 4 ) 中 国 佛 教 5

中国佛教史略

中 国 佛 教 史 略

中国佛教 后汉佛教 后汉佛教,是佛教流行于中国最早的一个阶段。佛教最 初传入汉土,确实年代已难稽考。但古来佛教徒间流传着汉 明求法、佛教初传的史话,同时也传说汉明之前佛教即已传 入,两说各自发展。最后,汉明求法说颇为一般佛教徒所乐 道,而汉明以前传来说也愈推愈远。现在分别述之如次: (1)汉明帝以前佛教传来说,依据文献流行的次第,可 举出十种: 其一,曹魏鱼豢所撰《魏略·西戎传》说:“昔汉哀帝元 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 浮屠经。”(见《三国志·魏志》卷三十裴松之注)其后《世 说新语·文学篇》刘孝标注,《魏书·释老志》等也引用此文, 而略有出入。如《魏书》作博士秦景宪。唐法琳《辩正论》又 作秦景至月氏,其王令太子口授浮屠经,有类赵宋董遖《广 川画跋》卷二所引《晋中经》之说 其二,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习凿齿与道安书说: “自大教东流,四百余年矣。”其后王谧答桓玄书也说:“大法 宣流为日谅久,年逾四百,历代有三。”又刘宋宗炳《明佛 论》说:“刘向《列仙(传)叙》七十四人在佛经”:《世说新 语·文学篇》刘注也依据《列仙传》说:“如此即汉成、哀之 间(公元前32-1)已有经矣。”这些皆是泛指西汉末年而言

一 后 汉 佛 教 后 汉 佛 教 , 是 佛 教 流 行 于 中 国 最 早 的 一 个 阶 段 。 佛 教 最 初 传 入 汉 土 , 确 实 年 代 已 难 稽 考 。 但 古 来 佛 教 徒 间 流 传 着 汉 明 求 法 、 佛 教 初 传 的 史 话 , 同 时 也 传 说 汉 明 之 前 佛 教 即 已 传 入 , 两 说 各 自 发 展 。 最 后 , 汉 明 求 法 说 颇 为 一 般 佛 教 徒 所 乐 道 , 而 汉 明 以 前 传 来 说 也 愈 推 愈 远 。 现 在 分 别 述 之 如 次 : ( 1 ) 汉 明 帝 以 前 佛 教 传 来 说 , 依 据 文 献 流 行 的 次 第 , 可 举 出 十 种 : 其 一 , 曹 魏 鱼 豢 所 撰 《 魏 略 · 西 戎 传 》 说 : “ 昔 汉 哀 帝 元 寿 元 年 ( 公 元 前 二 年 ) , 博 士 弟 子 景 卢 受 大 月 氏 王 使 伊 存 口 授 浮 屠 经 。 ” ( 见 《 三 国 志 · 魏 志 》 卷 三 十 裴 松 之 注 ) 其 后 《 世 说 新 语 · 文 学 篇 》 刘 孝 标 注 , 《 魏 书 · 释 老 志 》 等 也 引 用 此 文 , 而 略 有 出 入 。 如 《 魏 书 》 作 博 士 秦 景 宪 。 唐 法 琳 《 辩 正 论 》 又 作 秦 景 至 月 氏 , 其 王 令 太 子 口 授 浮 屠 经 , 有 类 赵 宋 董 逌 《 广 川 画 跋 》 卷 二 所 引 《 晋 中 经 》 之 说 。 其 二 , 东 晋 哀 帝 兴 宁 三 年 ( 3 6 5 ) 习 凿 齿 与 道 安 书 说 : “ 自 大 教 东 流 , 四 百 余 年 矣 。 ” 其 后 王 谧 答 桓 玄 书 也 说 : “ 大 法 宣 流 为 日 谅 久 , 年 逾 四 百 , 历 代 有 三 。 ” 又 刘 宋 宗 炳 《 明 佛 论 》 说 : “ 刘 向 《 列 仙 ( 传 ) 叙 》 七 十 四 人 在 佛 经 ” ; 《 世 说 新 语 · 文 学 篇 》 刘 注 也 依 据 《 列 仙 传 》 说 : “ 如 此 即 汉 成 、 哀 之 间 ( 公 元 前 3 2 — 1 ) 已 有 经 矣 。 ” 这 些 皆 是 泛 指 西 汉 末 年 而 言 。 2 中 国 佛 教

中国佛教 其三,宗炳又说“东方朔对汉武劫烧之说”,好象汉武时 (公元前140-87)已经知道和佛教有关的劫灰说 其四,宗炳又说,伯益述《山海经》有天毒国(即天 )偎人而爱人一语,当于如来大慈之训,似乎佛教已闻于 三五(三皇五帝)之世 其五,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除引用伊存授经一说 外,还依《汉武故事》(刘宋王俭托名班固撰)说,汉武元狩 中(公元前122-117),遣霍去病讨匈奴,获得休屠王的金人 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烧香礼拜,为佛道流通之渐。 其六,上述《释老志》还依《史记·大宛传》说,张骞 使大夏还(公元前126),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 有浮屠之教 其七,梁萧绮辑本王嘉《拾遗记》说,战国燕昭王七年 (公元前317),沐胥国(即身毒)有道人尸罗来朝,荷锡持瓶, 云发其国五年,乃达燕都。 其八,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一载,秦始皇时(即 公元前218)有诸沙门释利防等十八贤者赍经来化始皇。唐法 琳《对傅奕废佛僧事》也有此说,并谓出于道安、朱士行等 《经录》。 其九,唐法琳《对傅奕废佛僧事》中又据《周书异记》说, 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9)甲寅,发生水泛、地动、天 色变异等象,太史苏由说有圣人生于西方,故现此瑞,而以 此为佛诞年代。北齐僧统法上曾沿此说以答高丽使者,后来 更为一般佛徒所习用。 其十,唐道宣《广弘明集·归正篇》引用《列子·仲尼

其 三 , 宗 炳 又 说 “ 东 方 朔 对 汉 武 劫 烧 之 说 ” , 好 象 汉 武 时 ( 公 元 前 1 4 0 — 8 7 ) 已 经 知 道 和 佛 教 有 关 的 劫 灰 说 。 其 四 , 宗 炳 又 说 , 伯 益 述 《 山 海 经 》 有 天 毒 国 ( 即 天 竺 ) 偎 人 而 爱 人 一 语 , 当 于 如 来 大 慈 之 训 , 似 乎 佛 教 已 闻 于 三 五 ( 三 皇 五 帝 ) 之 世 。 其 五 , 北 齐 魏 收 《 魏 书 · 释 老 志 》 除 引 用 伊 存 授 经 一 说 外 , 还 依 《 汉 武 故 事 》 ( 刘 宋 王 俭 托 名 班 固 撰 ) 说 , 汉 武 元 狩 中 ( 公 元 前 1 2 2 — 1 1 7 ) , 遣 霍 去 病 讨 匈 奴 , 获 得 休 屠 王 的 金 人 , 帝 以 为 大 神 , 列 于 甘 泉 宫 , 烧 香 礼 拜 , 为 佛 道 流 通 之 渐 。 其 六 , 上 述 《 释 老 志 》 还 依 《 史 记 · 大 宛 传 》 说 , 张 骞 使 大 夏 还 ( 公 元 前 1 2 6 ) , 传 其 旁 有 身 毒 国 , 一 名 天 竺 。 始 闻 有 浮 屠 之 教 。 其 七 , 梁 萧 绮 辑 本 王 嘉 《 拾 遗 记 》 说 , 战 国 燕 昭 王 七 年 ( 公 元 前 3 1 7 ) , 沐 胥 国 ( 即 身 毒 ) 有 道 人 尸 罗 来 朝 , 荷 锡 持 瓶 , 云 发 其 国 五 年 , 乃 达 燕 都 。 其 八 , 隋 费 长 房 《 历 代 三 宝 记 》 卷 一 载 , 秦 始 皇 时 ( 即 公 元 前 2 1 8 ) 有 诸 沙 门 释 利 防 等 十 八 贤 者 赍 经 来 化 始 皇 。 唐 法 琳 《 对 傅 奕 废 佛 僧 事 》 也 有 此 说 , 并 谓 出 于 道 安 、 朱 士 行 等 《 经 录 》 。 其 九 , 唐 法 琳 《 对 傅 奕 废 佛 僧 事 》 中 又 据 《 周 书 异 记 》 说 , 周 昭 王 二 十 四 年 ( 公 元 前 1 0 2 9 ) 甲 寅 , 发 生 水 泛 、 地 动 、 天 色 变 异 等 象 , 太 史 苏 由 说 有 圣 人 生 于 西 方 , 故 现 此 瑞 , 而 以 此 为 佛 诞 年 代 。 北 齐 僧 统 法 上 曾 沿 此 说 以 答 高 丽 使 者 , 后 来 更 为 一 般 佛 徒 所 习 用 。 其 十 , 唐 道 宣 《 广 弘 明 集 · 归 正 篇 》 引 用 《 列 子 · 仲 尼 中 国 佛 教 3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89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