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文明论概略 [日]福泽谕吉著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文明论概略 〔日〕福泽论吉著 北京编译社译
汉 译 世 界 学 术 名 著 丛 书 文 明 论 概 略 〔 日 〕 福 泽 论 吉 著 北 京 编 译 社 译
文明论概略 目次 序言 第一章确定议论的标准……… 第二章以西洋文明为目标… ……10 第三章论文明的涵义… 第四章论一国人民的智德 第五章续前论 第六章智德的区别 第七章论智德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第八章西洋文明的来源 第九章日本文明的来源 …14 第十章论我国之独立…………………
目 次 序 言 第 一 章 确 定 议 论 的 标 准 … … … … … … … … … … … … … … … … … 1 第 二 章 以 西 洋 文 明 为 目 标 … … … … … … … … … … … … … … … … 1 0 第 三 章 论 文 明 的 涵 义 … … … … … … … … … … … … … … … … … … 3 4 第 四 章 论 一 国 人 民 的 智 德 … … … … … … … … … … … … … … … … 4 7 第 五 章 续 前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第 六 章 智 德 的 区 别 … … … … … … … … … … … … … … … … … … … 8 1 第 七 章 论 智 德 的 时 间 性 和 空 间 性 … … … … … … … … … … … … 1 1 5 第 八 章 西 洋 文 明 的 来 源 … … … … … … … … … … … … … … … … 1 3 4 第 九 章 日 本 文 明 的 来 源 … … … … … … … … … … … … … … … … 1 4 5 第 十 章 论 我 国 之 独 立 … … … … … … … … … … … … … … … … … 1 8 6 文 明 论 概 略
序言 文明论”是探讨人类精神发展的理论。其目的不在于讨论个人的 精神发展,而是讨论广大群众的总的精神发展。所以,文明论也可称 为群众精神发展论。一般说来,人们在社会上立身处事,往往由于被 局部的利害得失所迷惑,以致失去正确的见解。习以为常,便几乎不 能分辨出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为的了。有时,认为是自然的实则 是习惯所使然:认为是习惯的却又是出于自然。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 况下,要创造一套完整的文明理论,不能不说是一件难事。 现代的西洋文明,是从罗马灭亡到现在大约一千多年之间形成起 来的。它的历史可以说是相当悠久的了。日本自从建国以来,已经经 过了二千五百年,我国的固有文明,虽然也自发地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但与西洋文明相比较,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自从嘉永①年间,美国人 来到日本,此后日本又与西洋各国缔结了通邮、贸易等条约,我国人 民才知道有西洋,互相比较,才知道彼此的文明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人 们的视听一时为之震动,人心仿佛发生了一场骚乱。我国自建国以来 千五百年间,由于治乱兴衰,虽然也发生过不少惊人的事件,但是 能深入人心使人感动的,最先是古代从中国传来的儒佛两教,以后最 显著的就是近年来的对外关系了。而儒佛两教是以亚洲的固有精神传 播于亚洲的,其中只有精粗之不同,对于日本来说,并不难于接受,因 此说它新而不奇,也未为不可。至于近年来的对外关系就不然了:由 于地理畛域不同,文明因素不同,以及这种因素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程 ①日本年号,18481854年。—译者
序 言 “ 文 明 论 ” 是 探 讨 人 类 精 神 发 展 的 理 论 。 其 目 的 不 在 于 讨 论 个 人 的 精 神 发 展 , 而 是 讨 论 广 大 群 众 的 总 的 精 神 发 展 。 所 以 , 文 明 论 也 可 称 为 群 众 精 神 发 展 论 。 一 般 说 来 , 人 们 在 社 会 上 立 身 处 事 , 往 往 由 于 被 局 部 的 利 害 得 失 所 迷 惑 , 以 致 失 去 正 确 的 见 解 。 习 以 为 常 , 便 几 乎 不 能 分 辨 出 哪 些 是 自 然 的 , 哪 些 是 人 为 的 了 。 有 时 , 认 为 是 自 然 的 实 则 是 习 惯 所 使 然 ; 认 为 是 习 惯 的 却 又 是 出 于 自 然 。 在 这 种 错 综 复 杂 的 情 况 下 , 要 创 造 一 套 完 整 的 文 明 理 论 , 不 能 不 说 是 一 件 难 事 。 现 代 的 西 洋 文 明 , 是 从 罗 马 灭 亡 到 现 在 大 约 一 千 多 年 之 间 形 成 起 来 的 。 它 的 历 史 可 以 说 是 相 当 悠 久 的 了 。 日 本 自 从 建 国 以 来 , 已 经 经 过 了 二 千 五 百 年 , 我 国 的 固 有 文 明 , 虽 然 也 自 发 地 发 展 到 一 定 的 程 度 , 但 与 西 洋 文 明 相 比 较 , 情 况 就 有 所 不 同 了 。 自 从 嘉 永 ① 年 间 , 美 国 人 来 到 日 本 , 此 后 日 本 又 与 西 洋 各 国 缔 结 了 通 邮 、 贸 易 等 条 约 , 我 国 人 民 才 知 道 有 西 洋 , 互 相 比 较 , 才 知 道 彼 此 的 文 明 情 况 有 很 大 的 差 异 ; 人 们 的 视 听 一 时 为 之 震 动 , 人 心 仿 佛 发 生 了 一 场 骚 乱 。 我 国 自 建 国 以 来 二 千 五 百 年 间 , 由 于 治 乱 兴 衰 , 虽 然 也 发 生 过 不 少 惊 人 的 事 件 , 但 是 , 能 深 入 人 心 使 人 感 动 的 , 最 先 是 古 代 从 中 国 传 来 的 儒 佛 两 教 , 以 后 最 显 著 的 就 是 近 年 来 的 对 外 关 系 了 。 而 儒 佛 两 教 是 以 亚 洲 的 固 有 精 神 传 播 于 亚 洲 的 , 其 中 只 有 精 粗 之 不 同 , 对 于 日 本 来 说 , 并 不 难 于 接 受 , 因 此 说 它 新 而 不 奇 , 也 未 为 不 可 。 至 于 近 年 来 的 对 外 关 系 就 不 然 了 : 由 于 地 理 畛 域 不 同 , 文 明 因 素 不 同 , 以 及 这 种 因 素 的 发 展 情 况 和 发 展 程 ① 日 本 年 号 , 1 8 4 8 — 1 8 5 4 年 。 — — 译 者
文明论概略 度不同,所以我国人民骤然接触到这种迥然不同的新鲜事物,不仅感 到新异,而且感到所见所闻无一不奇无一不怪。这好比烈火突然接触 到冷水一般,不仅在人们的精神上掀起波澜,而且还必然要渗透到人 们的内心深处,引起一场翻天复地的大骚乱 这种人心骚乱的具体表现,就是几年前的“王制革新”以及“废 藩置县”,而且发展到如今依然没有停止。兵马的骚乱虽然在几年前就 已平息,但人心的骚乱至今依然在日甚一日地发展着。这种骚乱是全 国人民向文明进军的奋发精神,是人民不满足于我国的固有文明而要 求汲取西洋文明的热情。因此,人民的理想是要使我国的文明赶上或 超过西洋文明的水平,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然而,西洋文明也在 日新月异地发展提高着,所以我国人民的思想也必须随着这种发展而 永无止境地前进。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 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人心既如此骚乱,社会上一切事物的错综复杂情形又几乎达到不 可想象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要创造一套完整的文明理论,对于学 者来说,无疑是一件极其艰巨的任务。现在西洋各国的学者不断发表 新的学说,真是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其中包括许多令人惊奇的东西。但 是,这不过是继承千余年来的历史传统和前人的遗产,而加以研究整 理得来的。即使有些新颖之处,也都是同出一源,并非首创。这和目 前日本的情况相比,又怎能同日而语呢?今天我国的文明,将是一种 所谓从火变水,从无到有的突变,这种变化似乎不应单纯叫作革新,而 应称为首创。所以说,探讨文明理论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并不是没有 道理的。 当代学者能够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因为 我国自开禁以来,社会上的学者都在努力钻研“洋学”,研究的结果虽 不免有些粗浅狭隘,但似乎也窥见了西洋文明的一斑,并且这些学者 在二十年前,都受过日本固有文明的薰陶,不仅是耳濡目染,而且也
度 不 同 , 所 以 我 国 人 民 骤 然 接 触 到 这 种 迥 然 不 同 的 新 鲜 事 物 , 不 仅 感 到 新 异 , 而 且 感 到 所 见 所 闻 无 一 不 奇 无 一 不 怪 。 这 好 比 烈 火 突 然 接 触 到 冷 水 一 般 , 不 仅 在 人 们 的 精 神 上 掀 起 波 澜 , 而 且 还 必 然 要 渗 透 到 人 们 的 内 心 深 处 , 引 起 一 场 翻 天 复 地 的 大 骚 乱 。 这 种 人 心 骚 乱 的 具 体 表 现 , 就 是 几 年 前 的 “ 王 制 革 新 ” 以 及 “ 废 藩 置 县 ” , 而 且 发 展 到 如 今 依 然 没 有 停 止 。 兵 马 的 骚 乱 虽 然 在 几 年 前 就 已 平 息 , 但 人 心 的 骚 乱 至 今 依 然 在 日 甚 一 日 地 发 展 着 。 这 种 骚 乱 是 全 国 人 民 向 文 明 进 军 的 奋 发 精 神 , 是 人 民 不 满 足 于 我 国 的 固 有 文 明 而 要 求 汲 取 西 洋 文 明 的 热 情 。 因 此 , 人 民 的 理 想 是 要 使 我 国 的 文 明 赶 上 或 超 过 西 洋 文 明 的 水 平 , 而 且 不 达 目 的 誓 不 罢 休 。 然 而 , 西 洋 文 明 也 在 日 新 月 异 地 发 展 提 高 着 , 所 以 我 国 人 民 的 思 想 也 必 须 随 着 这 种 发 展 而 永 无 止 境 地 前 进 。 嘉 永 年 间 美 国 人 跨 海 而 来 , 仿 佛 在 我 国 人 民 的 心 头 燃 起 了 一 把 烈 火 , 这 把 烈 火 一 经 燃 烧 起 来 便 永 不 熄 灭 。 人 心 既 如 此 骚 乱 , 社 会 上 一 切 事 物 的 错 综 复 杂 情 形 又 几 乎 达 到 不 可 想 象 的 地 步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要 创 造 一 套 完 整 的 文 明 理 论 , 对 于 学 者 来 说 , 无 疑 是 一 件 极 其 艰 巨 的 任 务 。 现 在 西 洋 各 国 的 学 者 不 断 发 表 新 的 学 说 , 真 是 推 陈 出 新 层 出 不 穷 , 其 中 包 括 许 多 令 人 惊 奇 的 东 西 。 但 是 , 这 不 过 是 继 承 千 余 年 来 的 历 史 传 统 和 前 人 的 遗 产 , 而 加 以 研 究 整 理 得 来 的 。 即 使 有 些 新 颖 之 处 , 也 都 是 同 出 一 源 , 并 非 首 创 。 这 和 目 前 日 本 的 情 况 相 比 , 又 怎 能 同 日 而 语 呢 ? 今 天 我 国 的 文 明 , 将 是 一 种 所 谓 从 火 变 水 , 从 无 到 有 的 突 变 , 这 种 变 化 似 乎 不 应 单 纯 叫 作 革 新 , 而 应 称 为 首 创 。 所 以 说 , 探 讨 文 明 理 论 是 极 其 艰 巨 的 任 务 , 并 不 是 没 有 道 理 的 。 当 代 学 者 能 够 承 担 这 个 艰 巨 的 任 务 , 不 能 不 说 是 一 种 幸 运 。 因 为 我 国 自 开 禁 以 来 , 社 会 上 的 学 者 都 在 努 力 钻 研 “ 洋 学 ” , 研 究 的 结 果 虽 不 免 有 些 粗 浅 狭 隘 , 但 似 乎 也 窥 见 了 西 洋 文 明 的 一 斑 , 并 且 这 些 学 者 在 二 十 年 前 , 都 受 过 日 本 固 有 文 明 的 薰 陶 , 不 仅 是 耳 濡 目 染 , 而 且 也 2 文 明 论 概 略
序言 3 是身临其境躬行其事的。所以在论述往事的时候,他们不会陷于臆测 揣度和模糊不清,而能够直接利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与西洋文明互相比 照。这是一个有利条件。从这点看来,必须认为,站在已经形成的一 个文明体系圈内去推测其他国家情况的西洋学者,就不如我国学者根 据这种切身体验来得更加可靠了。所谓当代学者的幸运,也就在于具 有这种切身体验这一点上。而且,这种体验一过了这一世代,就不可 复得,因此必须认为今天的这个时代是特别宝贵的大好机会。请看目 前我国的洋学家们,没有一个不是以往研究汉学的,也没有一个不是 信仰神佛的;他们不是出身于封建士族,便是封建时代的百姓。这好 象是一身经历了两世,也好象一个人具有两个身体。如果把这两世和 两身前后相比较,以前世前身所接触的文明和今世今身所接触的西洋 文明互相比照的话,那么这两者互相辉映究竟会呈现什么样的景象 呢?人们自然会得出确实可靠的观点。我之所以不揣谫陋,敢于以肤 浅的洋学见解来撰写这本小册子,并且不直接翻译西洋各家的著作, 只是斟酌其大意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无非是想要利用我所 获得的而后人不可复得的这个大好机会,把我的见解留传后人参考而 已。但是,抱歉得很,由于自己理论粗浅,错误必多,不能满足读者 期望,所以,恳切希望今后的学者能够努力钻研,精读西洋文献,仔 细研究日本的实际情况,使知识更加渊博,理论更加严密,将来能够 写出一部精湛完备的文明理论,从而使全日本的面貌为之一新。我年 岁还不算老,为使这一壮举早日实现,今后定要加倍努力钻研,以期 做出一分贡献 拙著中引用了西洋各种著述,其中直接从原文译出的,都注明了 原著书名以明出处;至于摘译其大意,或参考各种书籍拮取其精神藉 以阐明我个人见解的,都没有逐一注明出处。这正如消化食物一样,食 物虽然是身外的东西,但一经摄取消化之后,就变成我体内的东西了 所以本书理论如果有可取之处,这并不是由于我的理论高明而是因为
是 身 临 其 境 躬 行 其 事 的 。 所 以 在 论 述 往 事 的 时 候 , 他 们 不 会 陷 于 臆 测 揣 度 和 模 糊 不 清 , 而 能 够 直 接 利 用 自 己 的 切 身 体 验 与 西 洋 文 明 互 相 比 照 。 这 是 一 个 有 利 条 件 。 从 这 点 看 来 , 必 须 认 为 , 站 在 已 经 形 成 的 一 个 文 明 体 系 圈 内 去 推 测 其 他 国 家 情 况 的 西 洋 学 者 , 就 不 如 我 国 学 者 根 据 这 种 切 身 体 验 来 得 更 加 可 靠 了 。 所 谓 当 代 学 者 的 幸 运 , 也 就 在 于 具 有 这 种 切 身 体 验 这 一 点 上 。 而 且 , 这 种 体 验 一 过 了 这 一 世 代 , 就 不 可 复 得 , 因 此 必 须 认 为 今 天 的 这 个 时 代 是 特 别 宝 贵 的 大 好 机 会 。 请 看 目 前 我 国 的 洋 学 家 们 , 没 有 一 个 不 是 以 往 研 究 汉 学 的 , 也 没 有 一 个 不 是 信 仰 神 佛 的 ; 他 们 不 是 出 身 于 封 建 士 族 , 便 是 封 建 时 代 的 百 姓 。 这 好 象 是 一 身 经 历 了 两 世 , 也 好 象 一 个 人 具 有 两 个 身 体 。 如 果 把 这 两 世 和 两 身 前 后 相 比 较 , 以 前 世 前 身 所 接 触 的 文 明 和 今 世 今 身 所 接 触 的 西 洋 文 明 互 相 比 照 的 话 , 那 么 这 两 者 互 相 辉 映 究 竟 会 呈 现 什 么 样 的 景 象 呢 ? 人 们 自 然 会 得 出 确 实 可 靠 的 观 点 。 我 之 所 以 不 揣 谫 陋 , 敢 于 以 肤 浅 的 洋 学 见 解 来 撰 写 这 本 小 册 子 , 并 且 不 直 接 翻 译 西 洋 各 家 的 著 作 , 只 是 斟 酌 其 大 意 结 合 日 本 的 实 际 情 况 加 以 阐 述 , 无 非 是 想 要 利 用 我 所 获 得 的 而 后 人 不 可 复 得 的 这 个 大 好 机 会 , 把 我 的 见 解 留 传 后 人 参 考 而 已 。 但 是 , 抱 歉 得 很 , 由 于 自 己 理 论 粗 浅 , 错 误 必 多 , 不 能 满 足 读 者 期 望 , 所 以 , 恳 切 希 望 今 后 的 学 者 能 够 努 力 钻 研 , 精 读 西 洋 文 献 , 仔 细 研 究 日 本 的 实 际 情 况 , 使 知 识 更 加 渊 博 , 理 论 更 加 严 密 , 将 来 能 够 写 出 一 部 精 湛 完 备 的 文 明 理 论 , 从 而 使 全 日 本 的 面 貌 为 之 一 新 。 我 年 岁 还 不 算 老 , 为 使 这 一 壮 举 早 日 实 现 , 今 后 定 要 加 倍 努 力 钻 研 , 以 期 做 出 一 分 贡 献 。 拙 著 中 引 用 了 西 洋 各 种 著 述 , 其 中 直 接 从 原 文 译 出 的 , 都 注 明 了 原 著 书 名 以 明 出 处 ; 至 于 摘 译 其 大 意 , 或 参 考 各 种 书 籍 拮 取 其 精 神 藉 以 阐 明 我 个 人 见 解 的 , 都 没 有 逐 一 注 明 出 处 。 这 正 如 消 化 食 物 一 样 , 食 物 虽 然 是 身 外 的 东 西 , 但 一 经 摄 取 消 化 之 后 , 就 变 成 我 体 内 的 东 西 了 。 所 以 本 书 理 论 如 果 有 可 取 之 处 , 这 并 不 是 由 于 我 的 理 论 高 明 而 是 因 为 序 言 3
4 文明论概略 食物良好的原故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不断地请教过几位知友,或者征求他 们的意见,或者倾听他们介绍读过的论著,获益非浅;特别是承蒙小 幡笃次郎君审阅校正,更大大提高了本书的理论价值。 明治8年3月25日福泽谕吉
食 物 良 好 的 原 故 。 在 撰 写 本 书 的 过 程 中 , 我 曾 不 断 地 请 教 过 几 位 知 友 , 或 者 征 求 他 们 的 意 见 , 或 者 倾 听 他 们 介 绍 读 过 的 论 著 , 获 益 非 浅 ; 特 别 是 承 蒙 小 幡 笃 次 郎 君 审 阅 校 正 , 更 大 大 提 高 了 本 书 的 理 论 价 值 。 明 治 8 年 3 月 2 5 日 福 泽 谕 吉 4 文 明 论 概 略
第一章确定议论的标准 轻重、长短、是非、善恶等词,是由相对的思想产生的。 没有轻就不会有重,没有善就不会有恶。因此,所谓轻就是 说比重者轻,所谓善就是说比恶者善,如果不互相对比,就 不能谈论轻、重、善、恶的问题。这样经过互相对比之后确 定下来的重或善,就叫做议论的标准。日本谚语有所谓“腹 重于背”和“舍小济大”之说。这就是说:在评价人的身体 时,腹部比背部重要,因此宁使背部受伤,也要保护腹部的 安全;又如对待动物,仙鹤比泥鳅既大且贵,因而不妨用泥 鳅喂鹤。例如日本,废除封建时代不劳而食的诸侯藩臣制度, 改变成目前这样,在表面上似乎是推翻了有产者而使其陷于 窘境,但如果以日本国家和各藩来比较,当然日本国家为重 而各藩为轻。废藩正如为保全腹而牺牲背,剥夺诸侯藩臣的 俸禄犹如杀鳅养鹤。研究事物,必须去其枝节,追本溯源以 求其基本标准。这样,就能逐渐克服议论的纷纭,而树立起 正确标准。自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物体静者恒 静、动者恒动的规律以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运动之理,无不 以此为依据。定律也可以叫做理论的标准。假使在探讨运动 的道理时没有这个定律,就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者还 会根据船的运动建立一套有关船的理论定律,根据车的运动 又建立一套有关车的理论标准,这样只能增加理论的纷纭而 得不到根本的统一,不统一也就谈不到正确
第 一 章 确 定 议 论 的 标 准 轻 重 、 长 短 、 是 非 、 善 恶 等 词 , 是 由 相 对 的 思 想 产 生 的 。 没 有 轻 就 不 会 有 重 , 没 有 善 就 不 会 有 恶 。 因 此 , 所 谓 轻 就 是 说 比 重 者 轻 , 所 谓 善 就 是 说 比 恶 者 善 , 如 果 不 互 相 对 比 , 就 不 能 谈 论 轻 、 重 、 善 、 恶 的 问 题 。 这 样 经 过 互 相 对 比 之 后 确 定 下 来 的 重 或 善 , 就 叫 做 议 论 的 标 准 。 日 本 谚 语 有 所 谓 “ 腹 重 于 背 ” 和 “ 舍 小 济 大 ” 之 说 。 这 就 是 说 : 在 评 价 人 的 身 体 时 , 腹 部 比 背 部 重 要 , 因 此 宁 使 背 部 受 伤 , 也 要 保 护 腹 部 的 安 全 ; 又 如 对 待 动 物 , 仙 鹤 比 泥 鳅 既 大 且 贵 , 因 而 不 妨 用 泥 鳅 喂 鹤 。 例 如 日 本 , 废 除 封 建 时 代 不 劳 而 食 的 诸 侯 藩 臣 制 度 , 改 变 成 目 前 这 样 , 在 表 面 上 似 乎 是 推 翻 了 有 产 者 而 使 其 陷 于 窘 境 , 但 如 果 以 日 本 国 家 和 各 藩 来 比 较 , 当 然 日 本 国 家 为 重 而 各 藩 为 轻 。 废 藩 正 如 为 保 全 腹 而 牺 牲 背 , 剥 夺 诸 侯 藩 臣 的 俸 禄 犹 如 杀 鳅 养 鹤 。 研 究 事 物 , 必 须 去 其 枝 节 , 追 本 溯 源 以 求 其 基 本 标 准 。 这 样 , 就 能 逐 渐 克 服 议 论 的 纷 纭 , 而 树 立 起 正 确 标 准 。 自 从 牛 顿 发 现 万 有 引 力 定 律 , 确 立 了 物 体 静 者 恒 静 、 动 者 恒 动 的 规 律 以 来 , 说 明 世 界 万 物 的 运 动 之 理 , 无 不 以 此 为 依 据 。 定 律 也 可 以 叫 做 理 论 的 标 准 。 假 使 在 探 讨 运 动 的 道 理 时 没 有 这 个 定 律 , 就 会 众 说 纷 纭 , 莫 衷 一 是 , 或 者 还 会 根 据 船 的 运 动 建 立 一 套 有 关 船 的 理 论 定 律 , 根 据 车 的 运 动 又 建 立 一 套 有 关 车 的 理 论 标 准 , 这 样 只 能 增 加 理 论 的 纷 纭 而 得 不 到 根 本 的 统 一 , 不 统 一 也 就 谈 不 到 正 确
文明论概略 不确定议论的标准,就不能推论利害得失。例如城堡,虽 然对守者有利而对攻者就有害,敌之得就是我之失,往者的 便利就是来者的障碍。所以在讨论利害得失之前,必须首先 确定其立场,是为守者,还是为攻者?是为敌,还是为我?不 论为谁都必须确定其基本立场。从古至今,议论纷纭相互龃 龉,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最初没有共同标准,到了最后又要 强求枝叶一致而造成的。譬如神佛之说,就常常不一致。他 们的主张听来似乎各有道理,如果深究其根源,神道是讲现 世的吉凶,而佛法是讲未来的祸福,因其议论标准不同,这 两种学说也就不能一致。汉学家和皇学家之间也有争论,他 们的争论虽然纷纭复杂,但其基本的分歧在于:汉学家赞成 汤武放伐,而皇学家则主张万世一系;汉学家所感到为难的 也只在于这一问题上。对于事物,如果这样舍本逐末地争论 下去,神儒佛的不同论点,永远不会趋于一致,正如在武备 上一味争论弓矢刀枪的优劣一样。因此,要想消除这种无味 的争论而达到协调一致,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提出比他们 更高明和更新的见解,让他们自己去判断新旧的好坏。例如 弓矢刀枪的争论虽曾喧嚣一时,但自从采用洋枪以来,社会 上就再也没有谈论弓矢刀枪的人了。(如果只听双方片面的辩 解:神官①将会说,神道也有葬祭之法,所以也是讲未来的; 僧侣也会说,法华宗等也有加持祈祷的仪式,所以佛法也注 重现世的吉凶。这样,议论就会纠缠不清。这完全是由于神 ①日本对皇室的祖先、神话时代的神或对国家有功劳的人都奉之为神,而 设立神社,掌管神社祭祀的叫做神官。—译者
不 确 定 议 论 的 标 准 , 就 不 能 推 论 利 害 得 失 。 例 如 城 堡 , 虽 然 对 守 者 有 利 而 对 攻 者 就 有 害 , 敌 之 得 就 是 我 之 失 , 往 者 的 便 利 就 是 来 者 的 障 碍 。 所 以 在 讨 论 利 害 得 失 之 前 , 必 须 首 先 确 定 其 立 场 , 是 为 守 者 , 还 是 为 攻 者 ? 是 为 敌 , 还 是 为 我 ? 不 论 为 谁 都 必 须 确 定 其 基 本 立 场 。 从 古 至 今 , 议 论 纷 纭 相 互 龃 龉 , 其 根 本 原 因 都 是 由 于 最 初 没 有 共 同 标 准 , 到 了 最 后 又 要 强 求 枝 叶 一 致 而 造 成 的 。 譬 如 神 佛 之 说 , 就 常 常 不 一 致 。 他 们 的 主 张 听 来 似 乎 各 有 道 理 , 如 果 深 究 其 根 源 , 神 道 是 讲 现 世 的 吉 凶 , 而 佛 法 是 讲 未 来 的 祸 福 , 因 其 议 论 标 准 不 同 , 这 两 种 学 说 也 就 不 能 一 致 。 汉 学 家 和 皇 学 家 之 间 也 有 争 论 , 他 们 的 争 论 虽 然 纷 纭 复 杂 , 但 其 基 本 的 分 歧 在 于 : 汉 学 家 赞 成 汤 武 放 伐 , 而 皇 学 家 则 主 张 万 世 一 系 ; 汉 学 家 所 感 到 为 难 的 也 只 在 于 这 一 问 题 上 。 对 于 事 物 , 如 果 这 样 舍 本 逐 末 地 争 论 下 去 , 神 儒 佛 的 不 同 论 点 , 永 远 不 会 趋 于 一 致 , 正 如 在 武 备 上 一 味 争 论 弓 矢 刀 枪 的 优 劣 一 样 。 因 此 , 要 想 消 除 这 种 无 味 的 争 论 而 达 到 协 调 一 致 , 只 有 一 个 方 法 , 那 就 是 提 出 比 他 们 更 高 明 和 更 新 的 见 解 , 让 他 们 自 己 去 判 断 新 旧 的 好 坏 。 例 如 弓 矢 刀 枪 的 争 论 虽 曾 喧 嚣 一 时 , 但 自 从 采 用 洋 枪 以 来 , 社 会 上 就 再 也 没 有 谈 论 弓 矢 刀 枪 的 人 了 。 〔 如 果 只 听 双 方 片 面 的 辩 解 : 神 官 ① 将 会 说 , 神 道 也 有 葬 祭 之 法 , 所 以 也 是 讲 未 来 的 ; 僧 侣 也 会 说 , 法 华 宗 等 也 有 加 持 祈 祷 的 仪 式 , 所 以 佛 法 也 注 重 现 世 的 吉 凶 。 这 样 , 议 论 就 会 纠 缠 不 清 。 这 完 全 是 由 于 神 2 文 明 论 概 略 ① 日 本 对 皇 室 的 祖 先 、 神 话 时 代 的 神 或 对 国 家 有 功 劳 的 人 都 奉 之 为 神 , 而 设 立 神 社 , 掌 管 神 社 祭 祀 的 叫 做 神 官 。 — — 译 者
第一章确定议论的标准 佛两教混淆已久,僧侣想模仿神官,神官想侵犯僧侣的职分 所致。其实论神佛两教的总的精神,一个是以未来为主 个是以现世为主,这可以从几千年来的习惯得到证明,已无 须再听那些喋喋不休的议论了。 再看议论的标准不相同的人,至其主张的末端细节有时 似乎相同,但一追溯其由来,往往在中途发现分歧,而结论 也就互不相同。所以,在人们论及事物的利害时,开始听起 来,认为某一事物是利或是害的看法,好象没有什么不同,但 进一步追问其所以认为利或是害的理由时,就会发现他们的 见解在中途有所分歧,其最后结论也就不能取得一致。例如 顽固分子总是憎恶西洋人,而在学者之中稍有见识的,看到 西洋人的举止行为也并不满意,其僧恶洋人的心情可以说与 顽固分子并无二致。如果单就这一点来说,两者的主张似乎 相同,但是一谈到憎恶的理由时便发生分歧,前者认为西洋 人是异种,所以就不问事情的是非利害只是一味憎恶;后者 则见识较广,并非单纯地憎恶,而是考虑到在互相接触时可 能发生的那种恶劣情况,而愤恨那些自命为文明人的西洋人 对日本人的不平等待遇。两者憎恶的心情虽同而憎恶的原因 各异,所以在对待西洋人的方式上也就不能一致。攘夷论者 和“开国论者”①对细节的看法相同,而中途分歧和根本出发 点不同的原故即在于此。人们对一切事物,甚至于游嬉宴乐, 往往表面上相同,而其爱好却各自不同。所以,不应从表面 上观察一时的行为,而遽然判断这个人的思想。 ①主张同外国交往、亦即反对闭关自守者
佛 两 教 混 淆 已 久 , 僧 侣 想 模 仿 神 官 , 神 官 想 侵 犯 僧 侣 的 职 分 所 致 。 其 实 论 神 佛 两 教 的 总 的 精 神 , 一 个 是 以 未 来 为 主 , 一 个 是 以 现 世 为 主 , 这 可 以 从 几 千 年 来 的 习 惯 得 到 证 明 , 已 无 须 再 听 那 些 喋 喋 不 休 的 议 论 了 。 〕 再 看 议 论 的 标 准 不 相 同 的 人 , 至 其 主 张 的 末 端 细 节 有 时 似 乎 相 同 , 但 一 追 溯 其 由 来 , 往 往 在 中 途 发 现 分 歧 , 而 结 论 也 就 互 不 相 同 。 所 以 , 在 人 们 论 及 事 物 的 利 害 时 , 开 始 听 起 来 , 认 为 某 一 事 物 是 利 或 是 害 的 看 法 , 好 象 没 有 什 么 不 同 , 但 进 一 步 追 问 其 所 以 认 为 利 或 是 害 的 理 由 时 , 就 会 发 现 他 们 的 见 解 在 中 途 有 所 分 歧 , 其 最 后 结 论 也 就 不 能 取 得 一 致 。 例 如 , 顽 固 分 子 总 是 憎 恶 西 洋 人 , 而 在 学 者 之 中 稍 有 见 识 的 , 看 到 西 洋 人 的 举 止 行 为 也 并 不 满 意 , 其 憎 恶 洋 人 的 心 情 可 以 说 与 顽 固 分 子 并 无 二 致 。 如 果 单 就 这 一 点 来 说 , 两 者 的 主 张 似 乎 相 同 , 但 是 一 谈 到 憎 恶 的 理 由 时 便 发 生 分 歧 , 前 者 认 为 西 洋 人 是 异 种 , 所 以 就 不 问 事 情 的 是 非 利 害 只 是 一 味 憎 恶 ; 后 者 则 见 识 较 广 , 并 非 单 纯 地 憎 恶 , 而 是 考 虑 到 在 互 相 接 触 时 可 能 发 生 的 那 种 恶 劣 情 况 , 而 愤 恨 那 些 自 命 为 文 明 人 的 西 洋 人 对 日 本 人 的 不 平 等 待 遇 。 两 者 憎 恶 的 心 情 虽 同 而 憎 恶 的 原 因 各 异 , 所 以 在 对 待 西 洋 人 的 方 式 上 也 就 不 能 一 致 。 攘 夷 论 者 和 “ 开 国 论 者 ” ① 对 细 节 的 看 法 相 同 , 而 中 途 分 歧 和 根 本 出 发 点 不 同 的 原 故 即 在 于 此 。 人 们 对 一 切 事 物 , 甚 至 于 游 嬉 宴 乐 , 往 往 表 面 上 相 同 , 而 其 爱 好 却 各 自 不 同 。 所 以 , 不 应 从 表 面 上 观 察 一 时 的 行 为 , 而 遽 然 判 断 这 个 人 的 思 想 。 第 一 章 确 定 议 论 的 标 准 3 ① 主 张 同 外 国 交 往 、 亦 即 反 对 闭 关 自 守 者 。 — — 译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