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1期 中国土地科学 2010年1月 China Land science 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安祥生1,徐勇2,汤青2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研究目的:分析山西省适垦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差异性,为山西省未来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宏观性参考依 据。研究方法:基于GB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地形高程和坡度分级图,通过将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 坡度分级图、2000年耕地分布图和分县行政区划图的叠加,提取2000年分县耕地地形分异数据,计算2005年分县适垦 耕地面积。研究结果:(1山西省耕地的地形分异特点是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均呈下降的趋势:(2适垦耕地的 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地形平缓的黄土塬面、盆地和河谷适垦耕地指数一般都在40%以上,而地形起伏较大的 山地和丘陵地区指数值普遍较小:(3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河谷、盆地少,黄土塬、丘陵低山多,人均 适垦耕地面积在2亩/人以下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太原、临汾等盆地 关键词:土地利用:适垦耕地:空间分异: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001-0037-06 Cultivable farmland in Shanxi Province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 X iang-sheng, XU Yong, TaNG Q ing2 (1. Taiyuan Norm al U niversity, Taiyuan 030012, China; 2. Institu te of G ograph ical Sciences and N atral R esources R esearch, CA,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the spatial differen tiation of cultivab le farm land in Sh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vide m acroscop ic references for m ak ing future policy in Shanxi Province. m ethod em p lyed is based spatial analysis m ethods of G Is, using the digital terain elevation m ap to generate the terrain elevation and sbpe classification m ap, and then extract the coun ty-level farm land terrain differen tiation data in 2000 and calcu late the area of county-level cu ltivab le farm land in 2005 through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terrain elevation classification m ap, terrain slope classification m ap, distrbution m ap of farm land in 2000 and the coun ty- level adm in istrative division m ap. The results indicate: (1 the characteristic of terrain d ifferentiation in Province is that the farm land area shrinks com pan ied w ith the terrain shpe increase; (2)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u ltivab le farm land is m ain ly con trolled by the topograph ic condition farm land cu ltivab le indexes of bess tab eland, basins and valleys w ith gen tle terrain are usually bwer; (3)the general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per capita cultivable area is that the area values usually above 40%, how ever, the indexes of m oun tainous and hilly areas w ith rem arkab le topographic relieves an valleys and basins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bess tab leland and hilly areas: regions w ith the vales of per capita 收稿日期:2009-09-13 修稿日期:2009-12-20 基金项目2国家科技支撑让划顺目(200BAE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顽目(471086a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 第一作者:安祥生(1964-),男,山西高平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71207790163c0m
收稿日期:2009- 09- 13 修稿日期:2009- 12- 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9B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86)。 第一作者:安祥生(1964-),男,山西高平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 7120779@163.com 中 国 土 地 科 学 China Land Science Vol.24 No.1 Jan.,2010 第 24 卷 第 1 期 2010 年 1 月 Cultivable Farmland in Shanxi Province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 Xiang-sheng1 , XU Yong2 , TANG Qing2 (1.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12,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ultivable farmland in Sh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vide macroscopic references for making future policy in Shanxi Province. Method employed is 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of GIS, using the digital terrain elevation map to generate the terrain elevation and slope classification map, and then extract the county-level farmland terrain differentiation data in 2000 and calculate the area of county-level cultivable farmland in 2005 through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terrain elevation classification map, terrain slope classification map, distribution map of farmland in 2000 and the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map. The results indicate:(1)the characteristic of terrain differenti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is that the farmland area shrinks companied with the terrain slope increase;(2)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ultivable farmland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topographic condition; farmland cultivable indexes of loess tableland, basins and valleys with gentle terrain are usually above 40% , however, the indexes of mountainous and hilly areas with remarkable topographic relieves are usually lower;(3)the general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per capita cultivable area is that the area values in valleys and basins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loess tableland and hilly areas; regions with the values of per capita 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安祥生 1 ,徐 勇 2 ,汤 青 2 (1.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研究目的:分析山西省适垦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差异性,为山西省未来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宏观性参考依 据。研究方法:基于 GIS 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地形高程和坡度分级图,通过将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 坡度分级图、2000 年耕地分布图和分县行政区划图的叠加,提取 2000 年分县耕地地形分异数据,计算 2005 年分县适垦 耕地面积。研究结果:(1)山西省耕地的地形分异特点是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均呈下降的趋势;(2)适垦耕地的 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地形平缓的黄土塬面、盆地和河谷适垦耕地指数一般都在 40%以上,而地形起伏较大的 山地和丘陵地区指数值普遍较小;(3)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河谷、盆地少,黄土塬、丘陵低山多,人均 适垦耕地面积在 2 亩 / 人以下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太原、临汾等盆地。 关键词:土地利用;适垦耕地;空间分异;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0)01-0037-06
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1月第1期 cultivable farm land area which are lw er than 2 acres (the sam e as 0. 13 hm 2 m ostly located in the basins of Taiyuan and L infen, etc. Key words: land use; cultivable farm l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hanxi Province 针对中国耕地紧缺和未来耕地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情况,本文试以山西省为例,以地形控制因子为基 础,利用GI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耕地空间分布图、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坡度分级图和分县行政区划图的 叠加和数据提取,以适垦耕地指数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为指标,分析山西省适垦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差异性 以为山西省乃至国家未来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方法、参数及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和技术流程如图1。(1图件制备与图形叠加。基于GIS技术,利用数字地形图,按地形高程分级参 数和地形坡度分级参数生成地形高程分级图和地形坡度分级图: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提取耕地分 布图。将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坡度分级图、耕地分布图和县级行政区划图叠加,并对叠加图进行属性匹配和修 边。(②数据提取和处理加工。基于叠加图提取不同地形高程带和坡度带的分县耕地面积数据,经与遥感分县台 账数据比较修订后,根据适垦耕地参数计算出2000年分县适垦耕地的面积:依据适垦耕地变化更新参数,将 2000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修订到2005年。(3结果分析。以2005年分县适垦耕地指数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为指 标对比分析山西省适垦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1.2关键参数 (1)高程分级参数。一般而言,随着地形高程的增大,耕地的作物生长适宜性程度相应下降,高程越低,耕地 数字地形高程图 耕地分布图县级行政区划图 高程分级参数」坡度分级参数 地形高程分级图 地形坡度分级图 高程分级图、坡度分级图、耕地分布图和县级行政区划图叠加 不同高程坡度带分县耕地面积提取 适垦耕地参数 200年分适垦耕地面积计算 适垦耕地变化更新参数 2005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计算 适垦耕地指数及空间分异分析 人均适垦耕地及空间分异分析 图1研究方法及技术流程框架 o1994-2010ChinaAcademfigbufrgmEWorkofresearchmethpdandtechniquerouterved.http://www.cnki.net
38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年 1 月 第 1 期 cultivable farmland area which are lower than 2 acres (the same as 0.13 hm2 )mostly located in the basins of Taiyuan and Linfen, etc. Key words: land use; cultivable farml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hanxi Province 针对中国耕地紧缺和未来耕地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情况,本文试以山西省为例,以地形控制因子为基 础 [1-2],利用 GIS 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耕地空间分布图、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坡度分级图和分县行政区划图的 叠加和数据提取,以适垦耕地指数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为指标,分析山西省适垦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差异性, 以为山西省乃至国家未来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方法、参数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和技术流程如图 1。(1)图件制备与图形叠加。基于 GIS 技术,利用数字地形图,按地形高程分级参 数和地形坡度分级参数生成地形高程分级图和地形坡度分级图;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提取耕地分 布图。将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坡度分级图、耕地分布图和县级行政区划图叠加,并对叠加图进行属性匹配和修 边。(2)数据提取和处理加工。基于叠加图提取不同地形高程带和坡度带的分县耕地面积数据,经与遥感分县台 账数据比较修订后,根据适垦耕地参数计算出 2000 年分县适垦耕地的面积;依据适垦耕地变化更新参数,将 2000 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修订到 2005 年。(3)结果分析。以 2005 年分县适垦耕地指数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为指 标对比分析山西省适垦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1.2 关键参数 (1)高程分级参数。一般而言,随着地形高程的增大,耕地的作物生长适宜性程度相应下降,高程越低,耕地 数字地形高程图 耕地分布图 县级行政区划图 高程分级参数 坡度分级参数 地形高程分级图 地形坡度分级图 高程分级图、坡度分级图、耕地分布图和县级行政区划图叠加 不同高程坡度带分县耕地面积提取 2000 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计算 适垦耕地参数 2005 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计算 适垦耕地指数及空间分异分析 人均适垦耕地及空间分异分析 适垦耕地变化更新参数 图 1 研究方法及技术流程框架 Fig.1 Framework of research method and technique route
安祥生等: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质量相对越好3。研究中以海拔800m、1100m、1400m和1800m作为高程分级参数,将山西省的耕地分布 划分为5个高程带。②坡度分级参数。地形坡度是衡量耕地分布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坡度越大,耕地质量越 差。据有关研究b,坡度大于25°属于陡坡地,应严格禁止耕作开垦;坡度达到15°时土壤侵蚀开始加剧;坡度 在3°以下一般被视为平地。研究中采用3°、8°、15°和25°作为地形坡度分级参数,将山西省耕地分布划分为5 个坡度带咔。(3适垦耕地参数。适垦耕地是指己有耕地中可被长期耕种且不对生态环境产生威胁或威胁程度 相对较弱的那部分耕地。本文所讨论的适垦耕地仅涉及地形高程和坡度2个因素,并不意味着温度、降水、灌溉 等其他因素不重要,只是因这些因素已不同程度地被“已是耕地”含盖了。研究中设定的适垦耕地选择条件为:地 形高程在1400m以下且坡度小于15°、地形高程在1400-1800m之间且坡度小于8°和地形高程大于1800m 且坡度小于3°。(4适垦耕地变化更新参数。以国土部门2000—2005年期间分县耕地增减幅度为参数,将2000 年遥感解译分县适垦耕地面积调整更新到2005年。(5适垦耕地指数。指一定地域适垦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百分比,该指标可有效反映不同地域适垦耕地的丰缺程度和空间差异性状况。(⑥人均适垦耕地面积。指一定地 域适垦耕地面积与常住人口的比值,该指标与适垦耕地指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考察不同地 域适垦耕地的丰缺程度。 1.3数据来源 研究中涉及的图件包括数字地形高程图①EM)、耕地分布图和县级行政区划图。数字地形高程图来源于山 西省测绘局,比例尺为1:10万,栅格单元为100m×100m,主要用于生成地形高程分级图和地形坡度分级图 耕地分布图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2000年土地利用图(TM遥感影像解译1:10万土地利用图);县级 行政区划图来源于民政部2004年版中国行政区划图。研究中涉及的国土部门2000年和2005年分县耕地面积 数据来源于土地变更统计年报,用于计算适垦耕地变化更新参数:分县人口数据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局2005年统 计年鉴,用于计算分县人均适垦耕地面积。 2结果分析 2.1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 以2000年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带分县耕地面积数据为基础,按照适垦耕地选择条件计算出2000年分县适垦 耕地面积,之后依据适垦耕地变化更新参数计算出2005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2005年山西省适垦耕地面积合计 为533×104km2,适垦耕地指数平均值为34%,高于全国16.48%近18个百分点(表1)。以分县适垦耕地指数为 指标,按照指标值大于50%、40%-50%、30%-40%20%—30%和小于20%5个等级划分(表2),得到2005 年山西省分县适垦耕地指数空间分异图(图2。由图2可知,山西省适垦耕地指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 制:地形平缓的黄土塬面、盆地和河流谷地适垦耕地指数一般都在40%以上,而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区 指数值相对较低。在地域上,高值区相对集中于汾河谷地、晋北和晋东南等地。 适垦耕地指数不同类别的空间分布特点:(1适垦耕地指数大于50%的高类区有23个县级单元,适垦耕地 面积合计约1.30×104km2,适垦耕地指数平均值为59.32%,主要分布在晋西南运城盆地和晋东南长治盆地,晋 中、晋北呈零散分布。(2适垦耕地指数在40%-50%之间的较高类区有22个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为 127×104km2,适垦耕地指数平均值为43.67%,其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与高类区类似,以分布在高类区周边为主。 (3适垦耕地指数在30%—40%之间的中等类区有25个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约1.40×104km2,适垦耕 地指数平均值为3564%,主要分布在晋西北、晋北、晋中等地域。(4适垦耕地指数在20%—30%之间的较低类 区有24个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为0.97×104km2,适垦耕地指数平均值为23.85%,空间分布上多出现在 山地、丘陵地区。(5适垦耕地指数小于20%的低类区有13个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为038×104km2,适 垦耕地数值14989要布在太行出区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p/www.cnki.net
安祥生等: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39 质量相对越好 [1,3]。研究中以海拔 800 m、1100 m、1400 m 和 1800 m 作为高程分级参数 [1,4-5],将山西省的耕地分布 划分为 5 个高程带。(2)坡度分级参数。地形坡度是衡量耕地分布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坡度越大,耕地质量越 差。据有关研究 [6-10],坡度大于 25°属于陡坡地,应严格禁止耕作开垦;坡度达到 15°时土壤侵蚀开始加剧;坡度 在 3°以下一般被视为平地。研究中采用 3°、8°、15°和 25°作为地形坡度分级参数,将山西省耕地分布划分为 5 个坡度带 [11-12]。(3)适垦耕地参数。适垦耕地是指已有耕地中可被长期耕种且不对生态环境产生威胁或威胁程度 相对较弱的那部分耕地。本文所讨论的适垦耕地仅涉及地形高程和坡度 2 个因素,并不意味着温度、降水、灌溉 等其他因素不重要,只是因这些因素已不同程度地被“已是耕地”含盖了。研究中设定的适垦耕地选择条件为:地 形高程在 1400 m 以下且坡度小于 15°、地形高程在 1400 — 1800 m 之间且坡度小于 8°和地形高程大于 1800 m 且坡度小于 3°。(4)适垦耕地变化更新参数。以国土部门 2000 — 2005 年期间分县耕地增减幅度为参数,将 2000 年遥感解译分县适垦耕地面积调整更新到 2005 年。(5)适垦耕地指数。指一定地域适垦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百分比,该指标可有效反映不同地域适垦耕地的丰缺程度和空间差异性状况。(6)人均适垦耕地面积。指一定地 域适垦耕地面积与常住人口的比值,该指标与适垦耕地指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考察不同地 域适垦耕地的丰缺程度。 1.3 数据来源 研究中涉及的图件包括数字地形高程图(DEM)、耕地分布图和县级行政区划图。数字地形高程图来源于山 西省测绘局,比例尺为 1∶10 万,栅格单元为 100 m×100 m,主要用于生成地形高程分级图和地形坡度分级图; 耕地分布图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 2000 年土地利用图(TM 遥感影像解译 1∶10 万土地利用图);县级 行政区划图来源于民政部 2004 年版中国行政区划图。研究中涉及的国土部门 2000 年和 2005 年分县耕地面积 数据来源于土地变更统计年报,用于计算适垦耕地变化更新参数;分县人口数据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局 2005 年统 计年鉴,用于计算分县人均适垦耕地面积。 2 结果分析 2.1 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 以 2000 年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带分县耕地面积数据为基础,按照适垦耕地选择条件计算出 2000 年分县适垦 耕地面积,之后依据适垦耕地变化更新参数计算出 2005 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2005 年山西省适垦耕地面积合计 为 5.33×104 km2 ,适垦耕地指数平均值为 34%,高于全国 16.48%近 18 个百分点(表 1)。以分县适垦耕地指数为 指标,按照指标值大于 50%、40% — 50%、30% — 40%、20% — 30%和小于 20% 5 个等级划分(表 2),得到2005 年山西省分县适垦耕地指数空间分异图(图 2)。由图 2 可知,山西省适垦耕地指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 制:地形平缓的黄土塬面、盆地和河流谷地适垦耕地指数一般都在 40%以上,而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区 指数值相对较低。在地域上,高值区相对集中于汾河谷地、晋北和晋东南等地。 适垦耕地指数不同类别的空间分布特点:(1)适垦耕地指数大于 50%的高类区有 23 个县级单元,适垦耕地 面积合计约 1.30×104 km2 ,适垦耕地指数平均值为 59.32%,主要分布在晋西南运城盆地和晋东南长治盆地,晋 中、晋北呈零散分布。(2)适垦耕地指数在 40% — 50%之间的较高类区有 22 个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为 1.27×104 km2 ,适垦耕地指数平均值为 43.67%,其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与高类区类似,以分布在高类区周边为主。 (3)适垦耕地指数在 30% — 40%之间的中等类区有 25 个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约 1.40×104 km2 ,适垦耕 地指数平均值为 35.64%,主要分布在晋西北、晋北、晋中等地域。(4)适垦耕地指数在 20% — 30%之间的较低类 区有 24 个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为 0.97×104 km2 ,适垦耕地指数平均值为 23.85%,空间分布上多出现在 山地、丘陵地区。(5)适垦耕地指数小于 20%的低类区有 13 个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为 0.38×104 km2 ,适 垦耕地指数平均值为 14.98%,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
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1月第1期 表12005年山西省分县适垦耕地数据 Tab1 Data of cultivable cultivable in county-level of Shanxi Province in 2005 行政区 适垦耕地适垦耕地人均适垦 行政区 适垦耕地适垦耕地 人均适垦 (km3指数(%)耕地(亩/) (km2 指数(%)耕地(亩/人 太原市辖区 362.28 08 021稷山县 402.86 59,45 清徐县 351,46 新绛县 416.93 阳曲县 16.89 3.73 绛县 374.84 37 娄烦县 280.28 21.54 384曲县 616.35 37.91 古交市 331.56 22.09 2.42 夏县 577.93 42.42 2.53 大同市辖区 674.58 32.36 平陆县 429.38 36.33 阳高县 758.74 44.91 4.33 芮城县 17.52 2.78 天镇县 562.51 34.73 4.49 永济市 70.71 2.74 广灵县 34.47 3.83 河津市 306.8 52.03 灵丘县 19.24 3.76 忻州市辖区 39.59 2.34 浑源县 28.90 定襄县 左云县 447.30 33.65 五台县 274.11 956 大同县 5063 57 代县 阳泉市辖区 49.65 7.52 平定县 261,92 宁武县 38953 盂县 16.34 静乐县 长治市辖区 170.54 49.52 0.39 神池县 605.56 40.54 长治县 305.64 63.79 五寨县 575.90 41.92 7.95 襄垣县 65.96 岢岚县 448.86 屯留县 河曲县 平顺县 保德县 35 黎城县 30.35 偏关县 壶关县 原平市 879.75 34.89 长子县 临汾市辖区 1.27 武乡县 782.2948.50 5.98 296.98 68.57 44.11 42.03 沁源县 437.24 16.89 705,63 68.44 潞城市 331.35 54.25 797.88 晋城市辖区 49,76 49.22 392.89 沁水县 666.87 47421 24.19 阳城县 2,34 浮山县 421.45 44.57 陵川县 479,51 28.73 376.49 泽州县 乡宁县 479,26 23.74 3.32 高平市 58.59 大宁县 200.93 21.03 朔州市辖区 隰县 332.79 山阴县 永和县 342.04 28.13 应县 3.72 蒲县 321,62 4.88 c有是010 Ch785mic38 al electrol3 ublish没西是use.A12306 RETS31.6to:/ww30inet
40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年 1 月 第 1 期 表 1 2005 年山西省分县适垦耕地数据 Tab.1 Data of cultivable cultivable in county-level of Shanxi Province in 2005 行政区 太原市辖区 清徐县 阳曲县 娄烦县 古交市 大同市辖区 阳高县 天镇县 广灵县 灵丘县 浑源县 左云县 大同县 阳泉市辖区 平定县 盂县 长治市辖区 长治县 襄垣县 屯留县 平顺县 黎城县 壶关县 长子县 武乡县 沁县 沁源县 潞城市 晋城市辖区 沁水县 阳城县 陵川县 泽州县 高平市 朔州市辖区 山阴县 应县 右玉县 适垦耕地 (km2 ) 362.28 351.46 353.75 280.28 331.56 674.58 758.74 562.51 415.33 525.38 558.68 447.30 506.31 49.65 261.92 407.64 170.54 305.64 767.00 733.89 417.01 342.64 357.60 554.94 782.29 582.82 437.24 331.35 49.76 666.87 635.39 479.51 834.14 580.95 1678.59 914.42 693.11 795.14 适垦耕地 指数(%) 25.08 57.90 16.89 21.54 22.09 32.36 44.91 34.73 34.47 19.24 28.90 33.65 34.57 7.52 18.47 16.34 49.52 63.79 65.96 62.55 27.64 30.35 35.27 53.81 48.50 44.11 16.89 54.25 49.22 25.36 32.66 28.73 40.03 58.59 41.01 55.81 41.11 39.74 人均适垦 耕地(亩/人) 0.21 1.60 3.73 3.84 2.42 0.66 4.33 4.49 3.83 3.76 2.57 4.11 4.66 0.11 1.21 2.08 0.39 1.42 4.63 4.43 3.89 3.31 1.90 2.47 5.98 5.14 4.25 2.32 0.09 4.73 2.34 2.88 1.52 1.85 4.47 6.31 3.72 11.34 行政区 稷山县 新绛县 绛县 垣曲县 夏县 平陆县 芮城县 永济市 河津市 忻州市辖区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神池县 五寨县 岢岚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偏关县 原平市 临汾市辖区 曲沃县 翼城县 襄汾县 洪洞县 古县 安泽县 浮山县 吉县 乡宁县 大宁县 隰县 永和县 蒲县 汾西县 适垦耕地 (km2 ) 402.86 416.93 374.84 616.35 577.93 429.38 617.52 770.71 306.87 775.14 394.91 274.11 358.02 486.29 389.53 667.19 605.56 575.90 448.86 651.08 347.35 455.93 879.75 612.36 296.98 492.56 705.63 797.88 392.89 474.21 421.45 376.49 479.26 200.93 332.79 342.04 321.62 273.06 适垦耕地 指数(%) 59.45 70.38 37.81 37.91 42.42 36.33 52.78 62.30 52.03 39.59 45.88 9.56 20.70 20.28 19.98 32.54 40.54 41.92 22.40 49.29 35.99 27.32 34.89 46.57 68.57 42.03 68.44 53.81 32.72 24.19 44.57 21.25 23.74 21.03 23.38 28.13 21.17 31.66 人均适垦 耕地(亩/人) 1.86 2.00 2.12 4.21 2.53 2.66 2.48 2.74 1.25 2.34 2.81 1.31 2.64 3.01 3.82 6.43 8.73 7.95 8.34 7.04 3.54 6.09 2.80 1.27 2.00 2.44 2.27 1.73 6.96 9.34 5.21 5.82 3.32 5.38 5.21 8.41 4.88 3.06
安祥生等: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适垦耕地适垦耕地均适垦 垦耕地 垦耕地 人均适垦 行政区 行政区 (km2)指数(%)耕地(亩/人 (km指数(%)耕地(亩/人 怀仁县 650.78 51.73 侯马市 31.44 晋中市辖区 589,48 44.98 318.11 榆社县 离石区 左权县 9.98 文水县 453.09 和顺县 280.34 交城县 262.52 14.47 昔阳县 392.48 62 兴县 117505 寿阳县 543.80 25.14 3.88 临县 1189.39 39.75 太谷县 36583 35.08 1.92 柳林县 455,51 2.42 祁县 350.90 41.01 石楼县 平遥县 614,65 48,23 1.93 岚县 561.09 37.64 5.14 灵石县 404.79 3 2.49 方山县 304.83 3.3 介休市 370.46 1.49 中阳县 207.46 14.42 运城市辖区 711.93 60,97 1.77 交口县 174.20 2.4 临猗县 895.00 孝义市 33289 35.85 万荣县 748.73 69,84 汾阳市 541.12 2,10 闻喜县 614.92 53.61 2,44 全省合计 53274.21 ,00 表22005年山西省适垦耕地指数分级情况 Tab 2 Classification of cultivable farmland indexes of Shanxi Provinee in 2005 分类 指标值范围(%) 县级单元数(个 适垦耕地面积(km3 适垦耕地指数(%) 12978.30 较高 12749.10 中等 13977.31 较低 9744.65 3824.84 14.98 2.2人均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 2005年山西省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的平均值为2.4亩/人,但各县级单元间差异甚大,最低者仅0.09亩/人, 最高达11.34亩/人。按照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大于6亩/人、4—6亩/人、2—4亩/人和小于2亩/人4个等级 划分(表3),得到2005年山西省分县人均适垦耕地空间分异情况(图3)。图3与图2对比,可以发现山西省人均 适垦耕地与适垦耕地指数在空间分布上的最大不同在于人均适垦耕地丰富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吕梁、太岳山地和 晋北地区。 2005年山西省人均适垦耕地不同类别的空间分布特点:(1)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6亩以上的高类区有12个 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约0.75×104km2,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平均值为7.48亩/人。主要分布在晋西北地 区,此外,在太岳山腹地和吕梁山南部有零星分布。(2)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4-6亩/人之间的较高类区有20个 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为1.15×104km2,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平均值为474亩/人。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太 岳山地是梁山南部和北地竖。2A均适旱地面都在惠!人之间的中等类区有A个悬级单正,适耕
41 2.2 人均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 2005 年山西省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的平均值为 2.4 亩 / 人,但各县级单元间差异甚大,最低者仅 0.09 亩 / 人, 最高达 11.34 亩 / 人。按照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大于 6 亩 / 人、4 — 6 亩 / 人、2 — 4 亩 / 人和小于 2 亩 / 人 4 个等级 划分(表 3),得到 2005 年山西省分县人均适垦耕地空间分异情况(图 3)。图 3 与图 2 对比,可以发现山西省人均 适垦耕地与适垦耕地指数在空间分布上的最大不同在于人均适垦耕地丰富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吕梁、太岳山地和 晋北地区。 2005 年山西省人均适垦耕地不同类别的空间分布特点:(1)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 6 亩以上的高类区有 12 个 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约 0.75×104 km2 ,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平均值为 7.48 亩 / 人。主要分布在晋西北地 区,此外,在太岳山腹地和吕梁山南部有零星分布。(2)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 4-6 亩 / 人之间的较高类区有 20 个 县级单元,适垦耕地面积合计为 1.15×104 km2 ,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平均值为 4.74 亩 / 人。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太 岳山地、吕梁山南部和晋北地区。(3)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 2-4 亩 / 人之间的中等类区有 48 个县级单元,适垦耕 行政区 怀仁县 晋中市辖区 榆社县 左权县 和顺县 昔阳县 寿阳县 太谷县 祁县 平遥县 灵石县 介休市 运城市辖区 临猗县 万荣县 闻喜县 适垦耕地 (km2 ) 650.78 589.48 374.61 201.10 280.34 392.48 543.80 365.83 350.90 614.65 404.79 370.46 711.93 895.00 748.73 614.92 适垦耕地 指数(%) 51.73 44.98 22.19 9.98 12.72 20.62 25.14 35.08 41.01 48.23 33.50 50.39 60.97 65.58 69.84 53.61 人均适垦 耕地(亩/人) 3.41 1.65 4.45 1.93 3.13 2.66 3.88 1.92 2.07 1.93 2.49 1.49 1.77 2.50 2.64 2.44 行政区 侯马市 霍州市 离石区 文水县 交城县 兴县 临县 柳林县 石楼县 岚县 方山县 中阳县 交口县 孝义市 汾阳市 全省合计 适垦耕地 (km2 ) 131.44 318.11 353.11 453.09 262.52 1175.05 1189.39 455.51 403.21 561.09 304.83 207.46 174.20 332.89 541.12 53274.21 适垦耕地 指数(%) 58.71 41.53 26.41 42.79 14.47 37.54 39.75 35.58 24.01 37.64 21.33 14.42 13.98 35.85 46.91 34.00 人均适垦 耕地(亩/人) 0.88 1.74 2.25 1.69 1.90 6.79 3.22 2.42 5.94 5.14 3.37 2.36 2.43 1.21 2.10 2.40 表 2 2005 年山西省适垦耕地指数分级情况 Tab.2 Classification of cultivable farmland indexes of Shanxi Province in 2005 分类 高 较高 中等 较低 低 指标值范围(%) > 50 40 — 50 30 — 40 20 — 30 < 20 县级单元数(个) 23 22 25 24 13 适垦耕地面积(km2 ) 12978.30 12749.10 13977.31 9744.65 3824.84 适垦耕地指数(%) 59.32 43.67 35.64 23.85 14.98 安祥生等: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1月第1期 适垦耕地指数(%) 人均适垦耕地(亩/人) < 20-30 题30—40 50 100200k 0100200km 图22005年山西省适垦耕地指数空间分布图 32005年山西省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异图 Fig 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ltivable farmland Fig 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er capita cultivable farmland area indexes of Shanxi Province in 2005 of shanxi Province in 2005 表32005年山西省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分级情况 Tab3 Classification of per capita cultivable farmland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in 2005 分类 指标值范围(亩/人 县级单元数(个) 适垦耕地面积(km)人均适垦耕地(亩/人 高 较高 4-6 20 11532.10 4.74 中等 23499,73 较低 10744.1 地面积合计2.35×104km2,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平均值为2.71亩/人。中等类区的分布极为广泛,遍及山西省各 地,主要集中于晋东北、晋西和晋西南等地。(4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2亩/人以下的较低类区有27个县级单元, 适垦耕地面积合计1.07×104km2,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平均值1.06亩/人。较低类区成片集中于太原、临汾盆地 零散分布于太行山区。 3结论 (D)山西省适垦耕地指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地形平缓的黄土塬面、盆地和河流谷地适垦耕地 指数一般都较高,而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区指数值相对较低:从河谷、盆地到丘陵、山地,随着地形坡度 的增大,适垦耕地指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②山西省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河谷、盆地少,黄土塬、丘陵低山多。人均适垦耕地面积 在4亩/人以上的高类和较高类大都分布在晋西北、太岳山地以及吕梁山南部等地区,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2 亩/人以下的较低类主要集中于太原、临汾等盆地。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闫慧敏,刘纪远,曹明奎.中国农田生产力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地形控制作用[].地理学报,2007,52(2:171-180 2希根东地起伏度研究[,测常198839 rights reserved.hp/ vww. cnkinet (下转第49页
地面积合计 2.35×104 km2 ,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平均值为 2.71 亩 / 人。中等类区的分布极为广泛,遍及山西省各 地,主要集中于晋东北、晋西和晋西南等地。(4)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 2 亩 / 人以下的较低类区有 27 个县级单元, 适垦耕地面积合计 1.07×104 km2 ,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平均值 1.06 亩 / 人。较低类区成片集中于太原、临汾盆地, 零散分布于太行山区。 3 结论 (1)山西省适垦耕地指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地形平缓的黄土塬面、盆地和河流谷地适垦耕地 指数一般都较高,而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区指数值相对较低;从河谷、盆地到丘陵、山地,随着地形坡度 的增大,适垦耕地指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山西省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河谷、盆地少,黄土塬、丘陵低山多。人均适垦耕地面积 在 4 亩 / 人以上的高类和较高类大都分布在晋西北、太岳山地以及吕梁山南部等地区,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 2 亩 / 人以下的较低类主要集中于太原、临汾等盆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闫慧敏,刘纪远,曹明奎. 中国农田生产力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地形控制作用[J]. 地理学报,2007,52(2): 171 - 180. [2] 涂汉明,刘振东. 中国地势起伏度研究[J]. 测绘学报,1991,20(4): 311 - 319. (下转第 49 页) 分类 高 较高 中等 较低 图 2 2005 年山西省适垦耕地指数空间分布图 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ltivable farmland indexes of Shanxi Province in 2005 0 100 200 km 适垦耕地指数(%) < 20 20 — 30 30 — 40 40 — 50 > 60 表 3 2005 年山西省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分级情况 Tab.3 Classification of per capita cultivable farmland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in 2005 指标值范围(亩 /人) > 6 4 — 6 2 — 4 < 2 县级单元数(个) 12 20 48 27 适垦耕地面积(km2 ) 7498.27 11532.10 23499.73 10744.10 人均适垦耕地(亩 /人) 7.48 4.74 2.71 1.06 图 3 2005 年山西省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异图 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er capita cultivable farmland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in 2005 0 100 200 km 人均适垦耕地(亩 / 人) < 2 2 — 4 4 — 6 > 6 42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年 1 月 第 1 期
徐慧等:江阴市电力行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2]王家庭,季凯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力机制研究[].城市问题,2008,157(8:9-39. [3]赵鹏军,彭建.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资源科学,2001,23(5):23-27 [4]曲福田,吴郁玲.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7,(3 [5]何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6许丹艳,曲福田,刘向南.基于沿江开发产业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门.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3 [η]姜仁荣,李满春.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匚.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4:117-124. [8]陈逸,黄贤金,陈志刚,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门.中国土地科学,2008,22(6 11-16. [9]邵晓梅,王静.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75-81. [10]吴正红,叶剑平.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道路选择[].城市问题,2007,(5):60-64. [11]李闽,姜海.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55-61 [12]甄江红,成舜,等包头市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初步研究[]经济地理,2004,24(2:250-253 [13]顾湘,王铁成,曲福田.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6,20(6):3-8 [14]李伟芳,吴迅锋,杨晓平.宁波市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8,22(5:23-27. [15]周明清.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门.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0:96-9 (上接第42页 [3]欧阳志云,王如松,符贵南.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生态学报,1996,16(2:113-120. [4]吴传钧,郭焕成.中国土地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422. [5 LiX io jian, Jin Peterson, L i G angjun, et al A ssessing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the case of 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the m iddle Y iho catchm ent of the Y ellow R iver Basi LI. a pp lied G eography, 2001, 21(1): 87-106 [6]唐克丽,张科利,雷阿林.黄土丘陵区退耕上限坡度的研究论证[.科学通报,1998,43(2):200-203. [冂]徐勇,田均良,刘普灵,等.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门.水土保持学报,2005,19(5:18-25 [8]杨子生.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地形因子[].山地学报,199,17(s:16-18. [9] CuiM ing, CaiQ iangguo, Zhu A xing, etal Soil erosion along a bng sbpe in the gentle hilly areas of b lck soil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 LI. Joumal of G eographical Sciences, 2007, 17(3): 375-383 [1o] Xu Y, Tang Q i, M a Dingguo, et al. De-farm 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bess hilly- gully region in N othem ChinalI Joumal of M ountain Science, 2006, 3 (2): 168-177. [11]刘新华,杨勤科,汤国安.中国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水土保持通报,2001,21(1):57-62 [12]刘新华,张晓萍,杨勤科,等.不同尺度下影响水土流失地形因子指标的分析与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2(6:107-111.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2] 王家庭,季凯文.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力机制研究[J]. 城市问题,2008,157(8): 9 - 39. [3] 赵鹏军,彭建. 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 资源科学,2001,23(5): 23 - 27. [4] 曲福田,吴郁玲. 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7,(3): 446 - 447. [5] 何芳.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6] 许丹艳,曲福田,刘向南. 基于沿江开发产业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3): 37 - 40. [7] 姜仁荣,李满春. 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4): 117 - 124. [8] 陈逸,黄贤金,陈志刚,等. 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6): 11 - 16. [9] 邵晓梅,王静. 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 75 - 81. [10] 吴正红,叶剑平. 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道路选择[J]. 城市问题,2007,(5): 60 - 64. [11] 李闽,姜海.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与政策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 55 - 61. [12] 甄江红,成舜,等. 包头市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初步研究[J]. 经济地理,2004,24(2): 250 - 253. [13] 顾湘,王铁成,曲福田. 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6,20(6): 3 - 8. [14] 李伟芳,吴迅锋,杨晓平. 宁波市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5): 23 - 27. [15] 周明清. 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0): 96 - 99. 徐慧等:江阴市电力行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49 (上接第 42 页) [3] 欧阳志云,王如松,符贵南.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 生态学报,1996,16(2): 113 - 120. [4] 吴传钧,郭焕成. 中国土地利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 422. [5] Li Xiaojian, Jim Peterson, Liu Gangjun, et al. Assessing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the case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the middle Yiluo catch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Applied Geography, 2001,21(1): 87 - 106. [6] 唐克丽,张科利,雷阿林. 黄土丘陵区退耕上限坡度的研究论证[J]. 科学通报,1998,43(2): 200 - 203. [7] 徐勇,田均良,刘普灵,等.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J].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5): 18 - 25. [8] 杨子生.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地形因子[J]. 山地学报, 1999,17(s): 16 - 18. [9] Cui Ming, Cai Qiangguo, Zhu Axing,et al. Soil erosion along a long slope in the gentle hilly areas of black soil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7, 17(3): 375 - 383. [10] Xu Yong, Tang Qin, Ma Dingguo,et al. De-farm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in Northern China[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6,3(2): 168 - 177. [11] 刘新华,杨勤科,汤国安. 中国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J]. 水土保持通报,2001,21(1): 57 - 62. [12] 刘新华,张晓萍,杨勤科,等. 不同尺度下影响水土流失地形因子指标的分析与选取[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2(6): 107 - 111